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慢阻肺的中医治疗和保健

慢阻肺的中医治疗和保健

慢阻肺的中医治疗和保健慢阻肺是一种发病时间长,难以治愈,且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这一疾病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且病死率较高,并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人民身心健康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在慢阻肺治疗中有着良好疗效,其可结合患者病因症状有针对性的给予干预治疗,能稳定病情、延缓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和保健慢阻肺呢?下文为大家简单进行科普。

1.对慢阻肺的认识慢阻肺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是因患者长期接触烟雾或粉尘导致细支气管狭窄,使得气流受到阻塞,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喘憋或咳嗽症状的一种呼吸系统病症。

有害颗粒物、有害气体感染是发生慢阻肺的主要原因。

一但患有慢阻肺患者症状会逐渐的加重,尤其是在接触一些有害性烟雾粉尘后病情会出现极具恶化现象,所以工作性质需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群体,在确诊慢阻肺之后应当远离此种工作环境。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喘证”等范畴内,一般结合患者症状来对慢阻肺进行命名,若患者主要症状有喘息气短,中医会将其称之为“喘症”;若患者主要症状是咳嗽,且伴有痰液,胸部有憋闷感,则将其称之为“肺胀”。

2.中医药治疗慢阻肺中医在慢阻肺治疗时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对患者整体机能进行调节,本着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祛邪扶正,调节阴阳,达到缓解稳定病情的目的。

我国中医学在很早之前便记载了慢阻肺治疗相关内容,其认为慢阻肺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肺、脾、肾三脏虚损所导致,其实主要症状为本虚标实之症,包括咳痰、喘满、瘀肿,可结合患者病情发展利用中药标本兼治。

2.1急性期治疗中医针对于处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期间的患者在治疗时应坚持辩证论治、标本兼顾的原则。

用作这一阶段治疗的中药方剂是非常多的,如定喘汤、三子养亲汤以及桑白皮汤等。

定喘汤的服用后有着非常良好的宣肺降气、清热化痰疗效,其主要组成有黄芩、半夏、桑白皮、款冬花、麻黄、白果、苏子、杏仁、甘草;三子养亲汤服用之后有着良好的温肺化痰和降气消食效果,其主要组成有白芥子、紫苏子以及莱菔子;桑白皮汤药方中主要有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栀子。

中医在肺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肺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肺病治疗中的应用肺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肺病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肺病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医理论的认识、中药的使用以及辅助疗法的运用。

一、中医理论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肺与呼吸息息相关,被视为肺主气机、司呼吸之脏腑。

肺病的发生往往与外感邪气、气血运行异常、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肺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变化,因此治疗肺病首先要调节气机、清理痰湿和活血化瘀。

二、中药的使用中药是中医治疗肺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麻黄、苏子、杏仁等,它们具有扩张支气管、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此外,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中医师还会针对性地选择其他药物,如贝母、银翘、桑白皮等,用以调节痰湿、清热解毒等。

除了单味药物的使用,中医也善于运用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比如根据肺病的具体类型,可以使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药物组合成清热解毒的方剂;或者使用桑白皮、生地、丝瓜络等药物组合成清热凉血的方剂。

药物组合能够使各种药物的功效相互增强,提高治疗效果。

三、辅助疗法的运用除了中药的使用,中医在肺病治疗中还广泛应用了一些辅助疗法。

例如,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疗法。

在治疗肺病时,可以刺激肺经相关的穴位,如太渊、经渠等,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机的目的。

另外,中医的推拿理论也被用于肺病治疗中。

通过按摩特定部位,如穴位、经络等,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活化肺脾经络,从而改善病情。

还有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如艾灸、拔罐等,在肺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这些疗法可以通过热力作用或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抵抗炎症。

综上所述,中医在肺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应用和治疗手段。

通过调节气机、清理痰湿、活血化瘀以及应用中药和辅助疗法,中医能够有效地改善肺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慢性病,如同一场持久的战斗,困扰着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它们往往病程长、病情复杂,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这场与慢性病的抗争中,中医药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病通常不是单一脏腑的问题,而是多个脏腑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

中医药通过调理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病的目的。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肾、心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通过辨证论治,可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不同证型。

对于肝阳上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肝肾阴虚型则采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痰湿内阻型则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祛湿。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并非单纯降压,而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

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涉及肺、胃、肾等脏腑。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上消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中消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法,下消则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治则。

此外,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和运动疗法,如通过食疗、针灸等辅助手段,帮助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中医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冠心病多由心脉瘀阻、气血不畅所致。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药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同时,中药方剂如血府逐瘀汤等,通过调理气血、改善心脏功能,能够减少冠心病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

中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肺、脾、肾三脏虚损,导致痰浊、血瘀内阻于肺。

治疗上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兼以祛痰、化瘀、平喘。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肺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和支气管哮喘等。

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中药改善肺功能的研究进展1. 中药抗炎作用的研究中医药对肺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抗炎机制实现。

许多中药被发现具有抗炎作用,如连翘、苦参和黄芩等。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发现,这些中药可以减轻肺炎症反应,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改善肺功能。

2. 中药促进气道扩张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某些中药被发现具有促进气道扩张的效果,如苦杏仁、柴胡和黄芩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放松气道平滑肌,扩张气道,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

二、中医药联合传统治疗的研究进展1. 针灸治疗肺病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针灸治疗肺病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肺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针灸还可以缓解肺病相关的症状,如胸闷、咳嗽和气短等。

2. 中医药联合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药与传统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发现,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展和复发。

例如,在COPD的治疗中,采用中药复方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

三、中医药治疗肺病的临床应用1.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许多中药被发现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如青蒿素、人参和灵芝等。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药治疗机理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推广。

本文将系统介绍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COP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 COPD 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一项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 COPD 主要采用中药、针灸和中医药熏蒸等方法。

其中,中药方剂如十全大补汤等被广泛运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缓解症状。

而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味,促进体内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此外,中医药熏蒸也被证明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二、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气管收缩、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

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哮喘主要使用中药和针灸疗法。

中药方剂如玄参麦冬汤、百部止喘汤等被广泛用于缓解哮喘发作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而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平衡气血,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且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较为有限,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些中医药研究表明,中药如三七、鳖甲等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够增强放化疗的疗效。

此外,中医药还可在减轻治疗副作用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不足的临床证据和缺乏规范的治疗指南等。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还需要深入开展更多的研究,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正确认识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效果

正确认识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效果

正确认识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效果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对COPD的康复效果。

中医分类及治疗思路中医将COPD归为痰瘀互结、气阴两虚、脾肺两虚等病机类型,因此治疗思路主要包括祛痰化瘀、补气养阴、健脾益肺等方面。

通过中草药、推拿按摩、针灸等疗法,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惯,中医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轻气道阻塞、促进痰液排出和肺功能恢复。

中医药治疗的康复效果改善症状中医药治疗COPD可以缓解气喘、咳嗽、胸闷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呼吸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传统中药如黄芪、党参等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和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困难。

促进痰液排出中医药的祛痰化瘀作用有助于促进痰液的排出。

一些常用中药如白芥子、杏仁等可以润肺化痰,缓解痰液黏稠度,提高痰液排除的效率。

此外,中医推拿按摩和针灸也可以刺激气道平滑肌的运动,促进痰液排出。

改善肺功能中医治疗COPD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功能,提高肺气的运行和肺功能的恢复。

常用中药如半夏、陈皮等可以健脾化湿,减轻胸腹部不适感,提高肺活量和气流量。

注意事项1. 中医药治疗COPD应由专业中医医生进行,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2. 中医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尽量坚持治疗,不能急于求成。

3. 中医药治疗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惯,如避免熬夜、戒烟等,以加速康复效果的实现。

4.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咨询医生。

结论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药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明确其具体的康复效果和机制。

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新进展

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新进展

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新进展【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最新进展。

在介绍疾病背景后,重点阐述了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和研究目的。

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和机制,并总结了其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文章指出,中医适宜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强调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值得重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适宜技术、稳定期、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进展、研究前景、优势、应用价值、治疗、应用、必要性、重要性。

1. 引言1.1 疾病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主要病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病因,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致死原因。

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急、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COPD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氧疗等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且患者反复发作的情况较为普遍。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适宜技术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COPD的稳定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中医适宜技术的作用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作用非常重要。

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个性化地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比于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单一手段,中医适宜技术更加注重综合治疗,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浅谈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COPD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和肺组织损伤,常常伴随着咳嗽、咳痰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COPD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引起,而益气活血化痰法正好符合COPD病理生理特点,被广泛应用于COPD的治疗中。

益气活血化痰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基本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益气活血、化痰祛痰等手段,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气血运行和呼吸道痰液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COPD治疗中,益气活血化痰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益气活血COPD病人常常伴有胸闷气短、疲乏无力等症状,这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亏虚所致。

而益气活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输送,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耐受力。

常用的益气活血药物有人参、黄芪、黄精等,这些药物可以增加肺部供氧量,改善气道阻力,缓解COPD的症状。

二、化痰祛痰COPD病人常常伴有痰液增多,痰质粘稠等症状,从而影响呼吸机能。

而益气活血化痰法中常用的药物有海藻、枇杷叶、射干等,可以增加分泌物的稀释度,促进痰液排出,从而改善症状。

此外,中药还有消炎、止咳、祛痰等作用,对COPD这类肺部疾病特别适用。

例如金银花、苦杏仁、车前草等都具有镇痰、开瘙、利尿等功效。

三、调理脏腑益气活血化痰法也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COPD患者的身体状态。

COPD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引起,而益气活血化痰法常常使用的人参、黄精、茯苓等药物,可以改善脾胃运化不畅的状况,促进营养吸收,同时还可以补肾壮阳、安神定志。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从而减轻COPD的症状。

总之,益气活血化痰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中医治疗方法,在COPD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应该注意,不同病人的体质状态不同,治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

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应该结合个人的身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 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P O D是一 种具 有 慢性 气 道 气 流受 阻为特征 的一组疾 病 , 在发病 过程 中, 慢 性炎症仍 占主导地位 , 这种 炎症 有许 多细 胞和 因子参与炎症 的发生和发展 , 管十 尽 几年来 , 对该 病 的病理 生理 日臻 了解 , 治 疗药物不断增多 , 但该组疾病 的发病率 及 严重病例仍然较多 ,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 有 上升趋势 , 有些致病 因子 目前仍不 十分 清
楚。
应用 中医药 在急性 发作 期 以及缓解 期仍然显示 出明显优势 , 尤其在 发作频 繁 且西药疗效不佳者及缓解期 阶段 , 用补 应 虚汤含参蛤 散往往出现意想不 到之 疗效 , 缓解期应用 补虚 汤含参蛤散 随症加 减 , 对 于减少 发作 频率 , 长发作 间期 , 轻发 延 减 作 时的症 状 , 至根 治 此类 疾 病某 一 类 甚 型, 值得研究 。可能与 中药成分 中介入许 多 细胞 和因子炎症反应有关 , 补益肺脾 肾 . 成 分 中药 是 否 有 阻止 细胞 和 因 子 的炎 症反 应, 是否有修复肺细胞阻 I及防 I肺纤维化 匕 E 症等作用 , 应该引起同行重视与研究。

中医药在 慢 性 阻塞性 肺 病 中的应 用
舒秀芝 45 5 6 40河南光山县紫水街道 卫生院
d i1 . 9 9 j i n 10 —6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2 .o 6o1
慢性阻塞性 肺疾 病 ( 称 C P 是 简 O D) 种具有气流受 阻为特 征 的可 以预 防和 治疗 的 疾 病 。相 当 于 中 医 学 中 的 “ 肺 胀” 因 其 患 病率 高 、 死 率 高 、 残 率 , 致 致 高、 社会经济 负担高 , 已成 为一个 公共 卫 生问题。其 在现代 医学 的诊断 及治疗 是 清晰的 , 效果也是 比较明显的 。尤其是在 急性 发作 期的治疗 显示 出不 可替代 的优 势。但就如何减少发作 次数 、 延长发病周 期、 减轻发作 时的症状 , 至根 治此 类疾 甚 病研究甚少 , 现将本人 近 5年来治疗过程 中使用 中药对 比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1 日; 次/ 持续低流 量氧 吸人 , 未用 机械 通 气 。对照组 6 3例 , 使 用上 述药 物基 础 在 上加用 中药治疗 , 般使 用二 陈汤 加减 : 一 ① 若见喘咳痰多 , 白质稀多泡沫 而无 面 色 浮肢肿 , 此为肺寒而兼里饮 , 应加用干姜 、 桂枝、 白术 、 麻黄 以驱 外寒 。② 若 见呼 吸 短促 、 心悸 、 短 难 续 、 咳痰 多 色 白质 气 喘 稀, 必见面浮肢肿 , 此为 阳虚水泛 , 以温 应 肾健脾 、 痰利水 , 化 宜用真武汤含五苓散 ; 西药宜加强 心利 尿剂 。③ 痰蕴久 化热 而 兼见身热 、 溲黄 、 便干 、 咳嗽痰 稠 或黄 , 难 以咯 出, 在二 陈汤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痰 应 之品 , 酌加 鱼腥 草 、 黄芩 、 全瓜 蒌 、 贝母 、 桑 皮等 。总之 , 随症加减 , 应 以痰浊为病机 , 以寒热为兼证 , 辨证分 析 , 同时在 上述 基 础 上 加 用 活 血 化 瘀 之 剂 , 多 收 良效 , 每 一 般选用丹参 、 香 、 花 等。④对 于 出 院 降 红 病人的稳定期 治疗 , 调 中药 调理 , 强 此组 病人 中 自愿 选 择 了 中 药 治 疗 , 坚 持 随 访 并 3— 8个 月 , 辨证分 型以肺脾 肾虚 为主 , 方 药补虚汤含 参蛤 散 : 芪 1g 茯苓 1g 黄 5, 5, 干姜 1g 半夏 1 g厚朴 1g 五味子 1 g 0, 0, 0, 5, 陈皮 1g 炙甘草 1 g 人参 1g 蛤蚧 1g 0, 5, 5, 5 ( 注意 : 市售有 假蛤蚧 , 要选 用真 品 ) 。先 服用 1 , 0剂 若效佳 , 再做 成药丸缓服 3个 月。全部完成 预期丸药 者 6 9例 ,9例 因 1 其他 原因未完 成 3个月疗程 。

资料 与 方 法 19 9 5年 l 0月 ~2 1 0 0年 6月 收 治 本 组CP O D患者 14例 , 符合 C P 3 均 O D诊断
标准 。年龄 l 7 8~ 6岁 , 平均 5 2岁 , 9 男 8 例, 3 女 6例 , 病程 5~ 2年 , 3 平均 l 。 9年 治疗方法 : 将上述病人根据 自愿 随机 分为两组。西药组 7 例 , l 给予 8 受体激 : 动剂沙丁醇 胺 吸入 ; 茶碱 0 2 氨 . 5—0 5 .g 及 6 4— 0 g 5 21 m 静脉滴注 , ~ 1 2次/ 糖 日; 皮质激素地 塞米 松 8—1m 6 g静 滴 , 1次/ 日; 足量抗生素使 用 , 一般选 用广谱 抗 生 素头孢三代加用 左氧 氟沙 星 0 2~ . g . 04 ,
2 o 6. o1
资料与方法 20 04年 3月 一 0 8年 3月应用参芪 20 扶正注射液配合 胃癌术后化疗 , 并与单纯 术后化疗 作对 照 观察 。12例病 例 均 为 1 住院患 者 , 胃镜及 病理学检查证实为 胃 经 癌, 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
组6 0例 , 年龄 3 . 9 8岁。对 照组 5 5 2± . 2 例 , 龄 3. 年 6 7±1 . 0 5岁。所有 患者 均 实 施根 除术 治疗 。两组 资料 比较 , 差异无显 著性 ( > .5 。 J 0 0 ) P 治疗方法 : 对照 组单 用化 疗 , 具体 化 疗方案为 : u5 0 g m 静脉推 注第 1 5一F 0 m / 5天 , 奥沙利铂 10 g m ,1天为 1个 5 m / 2 周 期 , 用 6个 周 期 。治 疗 组 在 相 同 化 疗 共 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 每天 20 l 含黄 芪 、 参各 1 g 静 脉 滴 5m ( 党 0) 注, 与化疗 同步使用 。两组在观察期 间均 不使用其他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 观察 指标 : 能完成化疗疗程情况 。生 活质 量( 进行卡 氏评分 , 每月评 价 1次) 、 免疫功 能 : 治疗前后检测 N K细胞 活性 、 T 淋 巴细胞转 化率 ( 简称 T淋 转 率 ) 白细 、 胞 介 素 一 (L一 ) 2I 2。
参芪 扶正 注 射 液在 胃癌 术 后 辅 助化 疗 中的应 用
陈 敏。 张 鹏
460 7 60河 南永 城 市 高庄 镇 医院 4 60 7 60永 城 市 人 民 医 院 肿瘤 科
关键词
参 芪扶 正 注射液 胃癌术后
辅 助化 疗
d i1 . 9 9 j i n 10 —64 . 0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果 西药组与对照组 比较 : 照组具有 显 对 著疗效 ,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见表 1 。 另外 , 出院稳定期坚持 中药治疗 的 在 结
8 5例 中, 发作间期 明显较前 一时期 延长 , 发作时症状减 轻 , 治疗时 间明显 缩短 , 其 中2 6例基本痊愈 , 偶有 复发 。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年 第 2 00 6期 ( 2 总第2 1 )l 3 第1 卷 5期 1

统计学方法 : 计数资料用 检验 , 计 量 资料 用 t 检验。
结 果
两组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情况 : 能坚持 完成 6个周期化疗 的患者对照组为 3 2例 (88 , 6 . %) 治疗 组 为 5 8例 ( 5 0 ) 两 9.% , 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0 O ) P< . 1 。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比较 : 以卡 氏评 分 标准( 治疗 后 卡 氏评 分 上升 >1 0分 为 改 善 , 降 >1 下 0分为下 降 , 上升 或下降 <1 0 分为稳定 ) 。治疗 前 治疗 组卡 氏评 分 6 o 分 5例 ,0分 2 7 6例 ,0分 以上 2 8 9例 ; 对 照组 6 0分 4例 ,O分 3 7 0例 ,O分以上 1 8 8 例 , 组 比较无 显著 性差 异 ( 两 P>0 0 ) .5 。 治疗后 治疗组 改善 4 0例 , 定 1 , 稳 4例 下 降6 ; 照组 改 善 1 例 , 定2 例 , 例 对 8 稳 0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