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及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与西方接触增多,西方哲学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次阵痛期,中国学者们通过翻译和接纳西方哲学思想,逐渐将其融入中国的文化与思想体系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引入西方哲学思潮,其中包括科学主义、进化论、实证主义等。

同时,一批中国学生也亲临西方学府,深入研究西方哲学思想,使得西方哲学的影响进一步深入中国内陆。

特别是梁启超等留学生回国之后,他们通过报刊媒体和著作的传播,将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带入到了更广泛的群体中。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传播中,翻译功不可忽视。

近代中国的翻译家们尽力将西方哲学思潮准确地翻译成中文,使得中国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思想。

其中,王国维对于康德哲学的翻译尤为重要,他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译为中文,让中国学者深入了解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西方哲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变革与发展。

例如,新儒家学者梁启超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儒家进化论,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西方哲学的传播也对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启蒙与改革。

例如,康德的自由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的维新运动,倡导人权与民主。

再如,逻辑实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现代科学化进程,培育了一批科学家和哲学家。

然而,西方哲学的传播与影响也并非完全良性。

一些学者认为,西方哲学的传入过程中,受到了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缺乏客观和全面性。

有时,某些学者过于追求西方思想的独特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导致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这使得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和挑战。

在当代中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哲学思潮的传播与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

中西方对于哲学概念理解

中西方对于哲学概念理解

中西方对于哲学概念理解
中西方对于哲学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不同点:
1. 哲学的定义:在西方,哲学通常被定义为对基本问题的研究,如存在、知识、价值、真理等。

而在中国,哲学更强调人生的意义、道德、伦理等问题。

2. 研究方法:西方哲学强调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论证和反驳来探究问题。

而中国哲学更注重体验、感悟和实践,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实践。

3. 历史发展:西方哲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过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哲学传统。

而中国哲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4. 哲学流派:西方哲学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如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存在主义等。

而中国哲学也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西方哲学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也存在一
些相互影响和交流的地方。

了解中西方哲学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西学东渐”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本土化的过程。

西学东渐,指的是自近代以来,西方学术、思想、文化等逐渐向东亚地区传播,并对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思想意识等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现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无疑构成了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章首先回顾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入与早期传播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包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以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文章还关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即如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对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这一过程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本文也期望能够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持。

二、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西方的科学、文化、哲学、政治学说等也逐渐传入中国,这一过程被称为“西学东渐”。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触和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和学习,逐渐传入中国。

这些知识分子包括严复、梁启超、李大钊等人,他们通过翻译西方哲学著作、撰写哲学论文、开设哲学课程等方式,向国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入,不仅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第一章:引言西方现代思想的到来,带给中国现代化进程极大的影响,中国在思想上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之一。

本文将会从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人权等方面深入分析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和影响程度。

第二章: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忽视。

自19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界不断引进、吸收和融合西方哲学思想,丰富和开拓了中国哲学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例如,康德的“先验范畴”、“道德范畴”等思想,与儒家“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有很好的对接,儒家思想在康德的影响下,在自我意识上和人性的发掘方面,逐步得到了深化。

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影响还体现在日本的“东西合璧”思想、中国学者的“新儒家”思潮等方面。

第三章: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政治制度的转型和体制的改革,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经验对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具有启示和帮助作用。

例如,西方的三权分立、民主、人权等思想,都对中国国家治理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在维护法制的基础上,完善政治制度、改进国家治理、增强政府透明度等,这些深层次的改革都与西方政治思想紧密相关。

第四章: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西方教育思想的引进和影响,为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变革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动力,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西化和现代化。

例如,西方“全球化”的观念,推动了中国对国际教育的更多关注,改变了传统教育强调道德、文化传统,而不注重实用性的特点,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并通过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式,逐步拓宽了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

第五章:西方现代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使得中国文化不断豁然开朗,得到深刻的变化和更新。

现代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等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加速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潮正逐渐渗透到中国的哲学圈。

西方哲学思潮是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中国的哲学界来说,了解西方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西方哲学始于古希腊时期,罗马时期也有不少哲学家涌现,但真正开启了西方哲学的黄金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此期间,培根、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思想,不断开拓了哲学领域的新地带。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不断更新不断变革。

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康德主义哲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相继出现。

二、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与变革西方哲学思潮主要是通过其创始者及他们的作品传入中国哲学界的。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法、美、英等西方哲学思潮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学习和研究。

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出现,将西方哲学从最初的自然主义哲学的侧重点上转向了对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关注,开始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知觉活动、语言现象等,引发了对现代哲学方法的反思和批判。

存在主义则强调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对人类自由、责任、孤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启了对人类本质的多重可能性的探索。

结构主义借助语言分析获得了话语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将文本研究扩展到了社会科学等领域。

在20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不再单纯地从形态和方法上批判专制或为避免发生专制斗争,而是深入到阶级斗争的实践和哲学问题的探讨中。

后现代主义则在对现代性和现代哲学的批判中,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新的看法和新的理解,如对权力、主体、主观、真相等问题的新认知,为当代理论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化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推动了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作用,也有深刻的哲学交流和融合。

首先,西方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它们的发展历程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特别是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期间,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哲学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这些哲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道德伦理和人类认识等问题的理论,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在之后的历史时期,西方哲学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以及现代分析哲学等不同的思潮和学派的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一些早期的经典文献,如《易经》和《道德经》等。

中国哲学强调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人类的修身养性。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孔子和老子是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则主张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以及个体的修炼。

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其他学派,如墨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对中国哲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哲学强调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注重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探讨。

它在哲学方法和论证上更加注重形式和严谨性。

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注重实践经验和道德观念,侧重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尽管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取向,但它们都对人类思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哲学则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重视和尊重这两种哲学传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和问题。

西方哲学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研究

西方哲学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研究

西方哲学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研究中国思想史是一个宏大而庞杂的体系,其中既有古代的儒、道、墨等流派,也有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新儒家、新儒学等思潮。

在现代化的初期,西方哲学进入中国,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西方哲学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一、近代思想的西方化近代思想的西方化是近代中国思想史影响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在近代,中国面临着被列强侵略的压力,学者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已经过时。

为了强国富民,极力追求现代化的中国学者,他们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并且竭力传递给自己的国人。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史上,引进西方哲学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地接触和学习西方哲学,并根据自己的国情思考问题,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

二、西方哲学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冲击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到来,传统中国哲学逐渐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因为西方哲学里面的一些概念和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不同。

例如,唯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种思想很难与西方哲学硬币两端合一。

由于科学思维和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一些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合理性遭到了西方哲学观念的冲击,许多传统思想被认为是异端;另一方面,这些新思想和思路也对中国传统哲学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和挑战,承认了自我的存在和价值,提高了人们对理性思考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哲学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

三、西方哲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史的积极意义西方哲学思想的到来,使中国思想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和创新能力。

这种变化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思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西方哲学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让人们的思考更加宽广,使我们知道了自由的重要性和位置,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这样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这样一种社会背景复杂、文化深厚的国家是好的,也有借鉴意义。

四、双向交流与融合西方哲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不是单向的,中国思想史中的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对我国的影响

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对我国的影响

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对我国的影响国外哲学和社会科学对我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主题,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学科领域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的讨论:一、近现代哲学的传播与影响启蒙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启蒙思想、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等思潮传入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最为显著的国外哲学对中国的影响之一。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引入社会学与人类学:西方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论在中国得到了引入,推动了对社会和文化现象更深入的研究。

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借鉴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与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三、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法学与政治学:西方法学和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对中国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现代法治观念、宪政制度等的借鉴,有助于中国在法律和政治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四、经济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理论: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吸收了市场经济、私有制度等理念,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

管理学:西方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的企业管理、组织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提升。

五、文化和思想交流文学、艺术、哲学思潮:西方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潮在中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启发和影响。

总之,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对我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既包括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挑战和冲击,也包括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和启示。

这一影响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也在不断对其进行本土化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及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刘冰
07513393
关键词:
西方哲学发展科学宗教中国
提要:
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当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调和而又相互对立、斗争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虽然从主要方面说摆脱了宗教信仰和神话的束缚,但也有渗透着宗教神话的方面。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加之封建统治者把基督教会作为自己进行统治的最大支柱,西方哲学便又沉没于宗教之中。

西方近代和现当代哲学在与科学的关系方面也表现了一些特点同时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结合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而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并指导了中国的革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西方哲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西方哲学史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现当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约一千年,称为古希腊哲学;
(2)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约一千年,称为中世纪哲学;
(3)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约四百年,称为近代哲学;
(4)19世纪中叶以来,称为现当代哲学。

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问题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调和而又相互对立、斗争的历史。

在哲学产生以前,人们已经用宗教信仰和神话,通过感性的、表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哲学的诞生意味着人们的世界观主要是通过思维、概念的形式来表达的。

古希腊哲学是从宗教信仰和神话的束缚下和科学同时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亲缘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当时,人们只是从总的方面观察自然界,而没有对自然界进行解剖和分析,自然科学的这种情况反映在哲学上就使古希腊哲学具有素朴辩证法的性质。

古希腊哲学虽然从主要方面说摆脱了宗教信仰和神话的束缚,但也有渗透着宗教神话的方面:古希腊早期哲学中的"物活论"思想便是这种渗透的表现;毕泰戈拉学派之相信灵魂轮回,乃是受了奥尔弗斯(Orpheus)教义的影响;苏格拉底也曾明白宣称自己为神所引导;柏拉图分裂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思想,乃是奥尔弗斯教徒关于灵魂来源于天,肉体来源于地的教义的哲学表述,此外,他的许多重要哲学思想也往往不是用纯粹的思想、概念而是用神话的方式来表达的;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哲学思想就是把神看做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因;斯多葛学派把德行生活看成是灵魂与上帝的关系;甚至原子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在强调神同自然和人没有任何联系的同时,毕竟还在世界与世界的"空隙"中为神留下了一块地盘;到了古代哲学的后期,新毕泰戈拉派和新柏拉图派等更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哲学,他们的哲学后来被基督教所利用。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加之封建统治者把基督教会作为自己进行统治的最大支柱,西方哲学便又沉没于宗教之中。

中世纪哲学几乎完全受基督教教会的支配,科学也遭受同样的命运。

如果说,在古希腊时期,特别是它的早期,哲学与科学尚未明确区分开来,那么在中世纪,哲学则是与宗教神学合为一体。

中世纪在哲学上的最大争论,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同宗教上关于普遍教会与地方教会、普遍教义与个人信仰、原罪与个人罪恶何者实在、何者从属之争,是相互渗透在一起的,而在这种渗透中,哲学从属于宗教。

不过,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并非根本否认理性、思维的作用,它主要是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从外在的权威即教会所解释的《圣经》出发,演绎、推论出事实,它在运用理性、思维为宗教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限度内起了维护理性、思维的作用,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欧洲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基本上结束了教会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哲学遂逐渐从宗教神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学科。

近现代哲学的特征之一是哲学与宗教、思维与信仰基本上处于分离对立的状态。

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法兰西斯·培根明确主张哲学应当与神学分离,认为理性真理与启示真理各有其独立的领域。

近代哲学中诚然有许多体系都渗透着宗教神学,但哲学与神学相比,思维与信仰相比,大体上是前者占主导地位,它们所讲的宗教和神大多理性化了或人本化了:笛卡尔抛开一切外在权威,以思维为他的哲学的最高原则和出发点,他所讲的神是建立在思维、推理的基础之上的;洛克等人的自然神论是理性的宗教,在当时条件下是一种摆脱宗教的简便易行的方式,自然神论者的神必须按照理性或自然规律行事;莱布尼茨的神也只能服从理性的规律,与自然神论者的神有相近之处;康德所主张的神不过是理性的理想,是实践理性的公设;他所讲
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的、道德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企图调和宗教和哲学,但他主张哲学高于宗教;至于斯宾诺莎的神,则不过是披着泛神论外衣的自然之整体,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他的思想,实质上是反宗教的;休漠公开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认为神的存在是无法像唯理论者那样用理性来证明的,他所主张的宗教只是出自人们生活和感性的需要;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更进而达到了公开的无神论和反宗教的结论;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把批判宗教作为自己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倡的"爱的宗教"根本不同于信仰神的宗教。

西方近代和现当代哲学在与科学的关系方面也表现了一些特点。

近代自然科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摆脱神学而取得独立的地位。

近代和现当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占希腊,哲学不是与科学合为一体,而是与科学有了明确的分工,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哲学思想便主要地不是寓于其他具体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等)的内容之中,不是寓于感性的、表象的材料之中,而是通过专门的哲学概念来表达。

不过近代和现当代哲学与科学之问又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近代和现当代哲学发展的阶段性是与近现代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的:17-18世纪,自然科学进入了对自然界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解剖的阶段,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和自然科学的这种状况相适应,17-18世纪的哲学便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

康德的星云假说打开了形而上学思维的第一个缺口,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中的新发现和新成就都表明自然界的现象是辩证地发生的,过去那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动摇了,自然科学的这种状况反映在哲学上便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形态。

从古希腊的素朴辩证法形态经过17-18世纪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阶段到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形态,这一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和整个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相并行的。

正因为近代哲学与科学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哲学对科学的方法做了概括,接受了科学方法的洗礼,所以近代哲学一般地说也很强调方法,既讲究形式逻辑,又联系科学所提供的事实,具有重分析、重体系、重论证与论据等特点。

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以不同方式表现了哲学与现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深刻联系。

科学主义各流派主要以研究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和科学规律性为己任;人文主义各流派一般反映了现当代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关于人本身的问题。

西方哲学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结合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而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并指导了中国的革命。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而来的。

儒家学说在中国根深蒂固,除了辛亥革命革命时期传入的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可以说西方哲学在中国哲学毫无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闭关锁国,西方哲学无从传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长达100多年的屈辱的近代史。

清政府被迫开始进行洋务运动,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西方的政治制度传入中国,可这个时期学习的大多是政治制度。

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共产党人中才开始有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中国近代到现在几乎没有出过哲学家,所以西方哲学对中国的影响也就这么多了。

不过黑格尔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而马克思主义结合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西方古典哲学也间接的影响了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西方哲学多维透视》、《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

评语:
着重几点分析,分析较为全面,通过对西方哲学发展,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问题和西方哲学对中国的影响三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言凝炼,富有哲学思想。

特别结合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阐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