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与缪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巨刺法与缪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泽 处发现一怒张 的静脉, 皮肤常规消毒后, 三棱针刺 络放血, 用 并加以挤压, 至血色鲜 红而止, 然后取左侧足 临泣 , 进针后行强 刺激 2 i, ~3m n 并嘱患者慢慢活动右踩关节, 患者 自诉疼痛明
显 减 轻 。 留针 1 i , 5m n 间歇 行 针 , 针后 患者 即行 走 如 常, 日 出 次
平和 。西医诊断 :急性左肩周炎 ;中医诊断:漏肩风 。因患者
右 脉 涩 、 脉 和 缓 , 明 病 在 经 而 不 在 络 , 采 用 巨刺 法 。 术 : 左 表 应 施
再针 1次, 以加强疗效, 2次 治疗后, 经 告愈。
按 :缪 刺 , 《 问 ・ 刺 论 》 定 义 为 :“ 病 者 , 痛 与 经 素 缪 络 其
中 图 分 类 号 :R 4 . 2 53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 : 1 0 —3 42 1)10 8 .l 0 55 0 (0 0 1-0 1 0
巨刺 、 缪剌为古代传统针刺方法, 为机体一侧有病 , 均 于对 侧选 取经穴治疗的方法, 即左病剌右 , 右病刺左, 交错而刺 的刺 法, 中巨刺者刺其 经, 其 缪刺 者刺其络 , 近年 来, 临床混用 两种 刺法 者较 为普遍 。为此 , 笔者通过重温 《 内经》相关理论及针 灸 临证, 加深 了对 以脉 诊指导 巨刺 与缪刺方 法的理解, 结合 现
影响, 7 d前左肩部突然疼痛, 入夜 尤甚 , 抬举不利 以致 不敢提 取重物, 自服 “ 曾 芬必得 ”等药物, 疗效不 明显 。刻诊 :肩关 节 外观无红肿, 外展约 3 。, O 上举约 4 。, 5 肩髋、肩贞、臂膈部位
压 痛 明显 , 线检 查 为 阴 性 。舌 黯 红 , x 苔薄 黄腻 , 右 弦 涩 、左 脉
略谈缪刺与巨刺

略谈缪刺与巨刺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缪刺出自《灵枢·终始》,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
《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然而具体的应用,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至于缪刺,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如”厥病”中”耳鸣,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
《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
”厥病”。
”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予以整理。
归纳。
充实,写成了《缪刺论》。
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后世的针灸专著,凡提及缪刺,或全文转载,或刊录部分内容,却没有再加以阐发的。
延至今日,针灸的教科书里,刺灸法中已鲜有缪刺与巨刺的内容,这一《内经》刺法在现代针灸学里似乎已到了被摒弃的境地。
其实缪刺与巨刺在针灸临床中还在被应用着,之所以《内经》以后无有阐发,与它们的刺法名难以让人理解,及《缪刺论》不易读懂有着较大关系。
尤其是这个”缪”字,令人费解。
王冰注为”纰缪”,显然是读miù,错误的意思;史崧也注这个音。
20世纪80年代初,陈氏因对”缪”。
”巨”两字作为刺法名难以理解,推测”缪”字为”谬”字。
”巨”字为”互”字,在传抄中的笔误,这就更是以讹传讹了。
《灵枢》。
《素问》现今流行本中,包括”缪刺论”里,确有一些传抄中的错字,但”缪”。
”巨”两字,无论是《灵枢》的史崧本,《素问》的王冰注本,还是皇甫谧。
杨上善。
王焘。
林亿等所见到的其他版本,都没有发现这两个字出过错,所以这两个字不可能在传抄中出错,更不可能是明白无误表示”错刺”的”谬刺”。
考”缪”为多音字,共有6个音义,《中华大字典》”缪”字条,有一个音为”居尤切,音‘‘,释‘交错之形‘。
”《辞海》。
《辞源》。
《汉语大字典》均有音”(jiū鸠),通‘‘“,释”绞也”的音义解释,显然”交错之形”是非常形象的阐明了”左取右,右取左”这一刺法特征的。
1959年资料4 缪刺与巨刺

经刺的部位
一、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二、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从缪刺论全篇治症及其应用的部位来看,络脉为病的症候群,所用缪刺部位似乎有一定的所在;同时还可以看出,缪刺论全篇包涵着缪刺之外,还有缪刺与经刺并用和别络痛点,也有单独经刺部分,因此说缪刺论全篇文章不是完全的缪刺论述。文章中也说:“治诸经 刺之所过不病;则缪刺之。”这是说凡治各经之病,当以经刺,如果经不病是邪在络,就须用缪刺。这也是灵活适合的运用方法,可是缪刺与巨刺的主要区别点尚不够明确:而缪刺论最后指出:“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这就是说,凡是针刺方法,先要诊视经脉,也就是治先从经的意思,辨其虚实而先调理,治法药物或其它疗法都可,而仍不能调理好,然后就刺经脉(经刺包括巨刺);有痛处而不是经脉为病,是病邪在于络脉,就要用缪刺,主要看皮部有血络的地方,都可取用,这样才是缪刺的方法。针灸大成,杨继洲註标幽赋中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缪刺者,刺络脉也。右痛而刺左,左痛而刺右。此乃交经缪刺之理也。”又说:“巨刺与缪刺各异:巨刺者,刺经脉也,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此左痛刺右,右痛刺左,中其经也。缪刺者,刺络脉也,身形有痛,九候无病,则缪刺之,此右痛刺左,左痛刺右,中其络也。此刺法相同,但一中经,一中络之异耳。”这虽是后人的引述,或者也是体会,把缪刺与巨刺的主要区别点,作出极为简枙而明显的总结。
二、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三、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浅谈缪刺与巨刺

2 . 1 缪刺 的适应症 : 《 素问 ・ 调经论》 日: “ 身形有痛 , 九候莫病 , 缪 刺之。 ” 《 素问 ・ 缪 刺 论》 中载 : “ 凡刺 之 数 , 先 视其 经 脉 , 切 而 循之 ,
审 其 虚 实 而调 之 , 不调者经刺之 , 有 痛 而 经 不 病 者缪 刺之 , 因 视 其 皮 部有 血 络 者尽 取 之 , 此 缪刺 之 数 也 。” 可 见 当一 侧躯 体 出现 局 限性 病 变 ( 络病 ) , 而九 候 之脉 象 及 经脉 未 出现 异 常 时 , 应 该 采
缪 刺 与 巨 刺 是 出 自于 《 黄 帝 内经 》 的两 种 重 要 针 刺 法 , 均 为 “ 左病治右 , 右 病 治左 ” 针 刺 法 则 的具 体应 用 , 主要 用 于 治疗 痛 证 及 功 能活 动 障 碍性 疾 病Ⅲ, 然缪 刺 刺 络 , 巨刺刺 经 , 二 者 在诸 多 方 面 均 有 区别 , 本 文 将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 进行 总 结 。
1 缪 刺 与 巨刺 的概 念
4 . 1 . 1 . 1 井穴 : 当一侧络脉病变, 选择对侧该络脉的末端井穴进行针 刺 。《 缪刺论 》 中对手 足 阳明 、 少 阳、 足 厥阴 、 足 少阴等 络脉病变针 刺
四肢 末端 井穴 进行 了记 载 , 如: “ 邪 客于 手 阳 明之络 , 令 人耳 聋 , 时 不 闻音 , 刺 手大指 次 指爪 甲上俯 阳) , 去 端如 韭叶各 一瘠 …” , “ 邪 客
于足 厥阴之 络 , 令人 卒疝暴 痛 。刺 足大指爪 甲上与 肉交者 ( 大敦) 各 瘠 …左 取右 , 右 取左 ” , “ 邪客 于手 少 阳之 络 , 令 人喉 痹舌 卷 , 口干 心烦刺手小指次指爪甲去端如韭叶( 关冲) 各一瘠” … 4 . 1 . 1 . 2 耳部 : 另 外 因耳 为 络 脉末 端 部位 之 一 , 又为“ 宗脉之所聚” ( 《 灵枢 》 ) , 《 素 问集注 》 亦云 “ 耳者 …百 脉之所 宗 也 …百脉 皆始 于足 少阴肾, 生 于足 阳 明 胃…是 以 五脉 之气 皆会 于 耳 中” , 故耳 部 亦 为 缪刺 之施术 部位 。如 “ 耳聋 , 刺 手 阳明 ; 不已, 刺其 通脉 出耳 前者 。” 4 . 1 _ 2皮 部 血络 : 当 络脉 病 变 时 可在 其 对 侧络 脉 分 布 部位 视 其 血 络 缪 刺之 放 血 。 经云 : “ 凡刺 之 数 , 先 视其 经 脉 , 切 而从 之 , 审其 虚 实而调之 。 不调者, 经刺之。 有痛而经不病者 , 缪刺之 。 因视其皮 部 有 血络 者 尽 取之 ” , 指出: 若病 人 经脉 无 寒 热虚 实 之 变 , 而 络 脉 分 布 区域 出现 血络 则 应缪 刺 其 处 。如 《 缪 刺论 》 中述 : “ 邪 客 于 五 脏之间…视其病 , 缪 刺 之 于 手 足爪 甲上 , 视 其脉 出其 血 ” , “ 人 有 所坠堕 , 恶 血 留 内… 刺 足 内踝之 下 、 然 骨 之前 血 脉 出血 ” 。 4 . 1 - 3 络脉分布处其他腧穴 : 《 缪刺论》 中记载的缪刺取穴尚有 特 定穴 、 阿是穴及其他腧穴。其中特定穴包括郄穴 、 荥穴 、 络穴等 , 如 足 太 阳络 病 缪刺 郄 穴 金 门 : “ 邪 客 于足 太 阳之 络 ,令 人 头 项 肩 痛 …不 已 , 刺外 踝 下 三 瘠 , 左取右 , 右 取左 , 如食顷已” ; 手 少 阴 络 病 刺 络 穴通 里 : “ 邪克 于 臂掌 之 间 ,不 可得 屈 。刺 其 踝后 …”, 此 外 还 记 载有 足 少 阴络 病 刺然 谷 ,阳跷 脉 络病 刺 八 脉交 会 穴 之 申 脉等 。 缪 刺 阿是 穴 如 : “ 邪 客 于足 太 阳 之络 , 令 人拘 挛 背 急 …刺 之 从 项 始 数 脊椎 侠 脊 , 疾 按之 应 手如 痛 , 刺之…” , 即 在 背部 寻 找 痛 点( 阿是穴 ) 进行缪刺 。采用其他穴位者如刺动脉分布处腧穴 : “ 恶血留内, 腹 中胀满 …刺 足跗 上 动 脉 ( 冲 阳穴 ) ” ; 足太 阴络 病 刺 下髂 , 足少 阳络 病 刺 枢 中穴 。 4 . 2 巨刺 的施 术 部 位 : 巨刺病 在 经 , 故 应 选取 相 应 病 变经 脉 腧 穴 进行 施 术 。
【经验分享】针灸治疗痛症系列针法科普——巨刺、缪刺法

【经验分享】针灸治疗痛症系列针法科普——巨刺、缪刺法【引言】有的时候明明生病的部位在左边,而医生却扎了右边的穴位,或者病变部位在身体后部,医生却取用身体前部的穴位,这是为什么呢?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答案。
巨刺与缪刺,均属于古代传统针刺方法。
首见于《黄帝内经》,是指针灸取穴的时候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前病取后,后病取前,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一种治病奇术,然而两者不尽相同。
巨刺属于古代针灸“九刺法”之一,为治经脉之法,又称为“经刺”,适用于邪气侵犯经脉,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而入脏腑,表现为一侧肢体邪气盛,而对侧出现经脉异常,或一侧痛未已而对侧脉先病等情况。
如《素问·调经论》解释巨刺的用法:“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素问·缪刺论》则更具体地解释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缪刺则针对的是邪客于络脉发生的疾病,适用于邪气从皮毛而入,留止于孙络,流连不去,致络脉闭塞不通,而邪气不能传入经脉,故流溢于大络而发生的疾病。
如《素问·缪刺论》:“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总而言之,巨刺用于病位在经之病,而缪刺用于病位在络之病。
取穴理论循行分布于人体两侧的经脉通过脏腑、任脉、督脉、带脉、交叉循行等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使两侧经气左右贯通,互相影响。
因此,当遭受邪气侵袭时,邪气客留于经脉,则会出现一侧的邪气盛,脉象可有变化,即病脉(以涩脉和弦脉为主),但其症状体征却现于对侧。
巨刺与缪刺的取穴就是建立在这种经络关系上的。
取穴方法由于左右、上下、前后的不同,取穴方法可分为左右对应取穴法、上下交叉取穴法和前后对应取穴法,上下交叉取穴法又可分为对应与不对应取穴法,如图1所示:图1:取穴方法的分类1、左右对应取穴法。
比如网球肘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选取对侧肱骨外上髁治疗。
图2:网球肘病变部位2、上下交叉对应取穴法。
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治疗膝关节痛的应用举隅

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治疗膝关节痛的应用举隅
张木兰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24(16)10
【摘要】目的:黄帝内针是源于《黄帝内经》的巨刺法、缪刺法,并推陈出新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更完善更系统性、临床应用更广泛的针法,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调和阴阳,治病求本的疗法。
黄帝内针禁止在肘膝以上及躯干用针,不讲得气、不用行针、不用补泻,为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提供了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的诊疗方法。
文章总结黄帝内针治疗膝关节痛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痛寻求更简便、高效的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整理分析黄帝内针理论治疗膝关节痛理论依据;运用黄帝内针“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的理论总则及临证审穴要诀是“六三二一”,在对侧肘部同气阿是穴针刺治疗膝关节痛;结果:黄帝内针治疗膝关节痛取对侧上肢肘部同名经穴位,通络止痛、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及活动障碍,以及有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黄帝内针治疗膝关节痛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且取穴少而精,,患者依从性比较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张木兰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
【相关文献】
1.《黄帝内经》理论皮肤科疑难病的临床应用举隅
2.郭长青教授取法《黄帝内经》针刀治疗颈椎病经验举隅
3.头部经筋刮痧联合皮内针治疗偏头痛理论探讨与病案举隅
4.加味四妙散联合黄帝内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5.基于“营卫气血理论”运用脐针“水火既济”法治疗老年心律失常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货丨庄教授再谈缪刺与巨刺

干货丨庄教授再谈缪刺与巨刺十余年前,院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因中风入院,左侧肢体偏瘫,语言清晰,老专家要求找司徒铃老的学生来针灸,庄礼兴教授便应邀前去。
细心诊断后,庄教授选用双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双上肢的外关、曲池。
患侧留针,健侧行针,行导气法。
当时庄教授专心于健侧的行针,未留意到患侧的留针,经同去的学生提醒才发现,于健侧足三里行针时,患侧足三里的针在颤动,幅度约为30°,于健侧曲池行针时,患侧曲池的针在颤动。
颤动似肌肉颤动却不是,甚为奇妙,四穴均是如此。
治疗完毕后,老专家开玩笑道:“小庄,你得回去吃只老母鸡补一补啊!”后续配合其他治疗,老专家恢复良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去的学生疑惑不解,庄教授笑答,“这可能是平衡经气的现象,可称为‘健侧带患侧’。
我们在健侧行手法,鼓舞健侧之经气,从而去聚集病侧散兵游勇,聚神从而得以养神。
经络相通,如环无端,所以我们治疗部位上不一定非得守住患侧来进行治疗。
这也是《内经》中缪刺和巨刺的一种延伸应用。
”什么是缪刺与巨刺?缪刺与巨刺为古代传统针刺方法,出自《黄帝内经》,均为一侧有病,取对侧的针刺方法,即左取右,右取左,交叉而取。
经典选读凡刺有九, 以应九变。
一曰输刺, 输刺者……八曰巨刺,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
——《灵枢·官针》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素问·缪刺论》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
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
——《素问·三部九侯论》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素问·调经论》取穴心得关于缪刺与巨刺两者的具体应用,历代名家多有高论。
虽然各家对经典的理解不同,但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相通的。
缪刺及巨刺,都可看作平衡经气,调和阴阳,故可左病右取,上病下取,前病后取,表里相取等等。
缪刺、巨刺找点原则

缪刺、巨刺找点原则缪、巨刺找点原则《内经》“缪刺” 和“巨刺”路日:“大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了经俞,命曰缪刺”。
“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
无疑缪、巨刺对多种疾患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若能结合刺血,奇穴理论,效当更好。
如前天晚上和朋友喝茶时,一杯滚茶烫伤左足背上,灼痛难忍,急谬刺右手背,抹新鲜芦荟,疼痛立解,疗效好于任何药物。
找对应点的原则:据临床经验证明,在四肢部位找点规律是以脐部为轴心,上下左右交叉对称,即右上肢对左下肢右下肢对左上肢,手足交叉的同名阴经相对,手足交叉的同名阳经相对,内侧对内侧,外侧对外侧,前面对前面,后面对后面,腹对背。
腰痛及胃脘痛是前后相对应:前颈部对腰骶部:后项部对耻骨上缘;肩胛和臀部仍以脐为对称轴,上下左右交叉对应,牙痛以督脉为界线左右对应。
口部对肛门。
痛通过临床实践,必须根据患者位置来决定针刺点,首先找到痛点是在哪条经络上,在什么位置,然后以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在对应交叉的同名经上取对应点。
在前上取后下对应点,病在后上取前下对应点在肛门取口周围对应点。
如下嘴唇任脉循行线上:嘴后抽痛,取肛门处督脉对应点(长强):前颈结喉处憋闷感,病位在任脉循行线上,取尾骨督脉线上的对应点(长强穴上三寸):脱肛病,取嘴唇周围对应点(人中,承浆、地仓等):如落枕在项后正中督脉线上,则在耻骨联合上缘任脉线上找对应点(曲骨、中极):阴茎及阴道痛,针6-7颈椎督脉线上的对应点(大椎) :左肩痛在手阳明经肩蜂处,取右股足阳明经对应点(髀关、气冲);右肩胛骨于太阳经线上涌,针左臀部足太阳经对应点(秩边):左上臂内侧手太阴经肘上五寸处痛,取右股内侧足太阴经膝上五寸处对应点:左肘痛在手太阴经循行线上的鹰嘴处,针右膝窝足太阳经对应点(委中):右前臂于阳明经肘下五寸处痛,针左膝足阳明经膝下五寸处对应点:右手腕太阳经外踝处痛,取左足外踝足太阳经对应点:右手拇指本节后手太阴经线上痛,针左足拇趾本节后足太阴经对应点(太白):左手食指末节手阳明经线痛,针足第二趾末节足阳明经对应点(厉兑):左髋足少阳经线上痛,针右肩手少阳经对应点(肩贞):右膝盖足阳明经线上痛,针左肘手阳明经对应点(曲池):左膝外侧腓骨小头足少阳经线上痛,针右肘尺骨手少阳经对应点: 左腿肚足太阳经线上痛,针右前臂手太阳经对应点(支正):左足跟痛,针右手掌对应点(大陵下一寸):左足背第二趾关节处痛在足阳明经线上,针右手食指第二掌骨挠侧手阳明明经对应点(合谷):腰痛在管2-3腰椎督脉线上痛,针骄下任脉对应点(气海):胃脘部痛,针背部与胃相对应点:注意:在临床找点时,能对应穴位,就针刺对应穴位,病点不在穴位上时,不必硬套穴位,应取与痛点相对应点进行针刺,否则影响其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