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培养方案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
稻瘟病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一、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病原特点稻瘟病的病原体是稻瘟病菌,属于真菌门、半知菌纲、稻瘟病菌科。
稻瘟病菌是一种寄生菌,主要侵染水稻植株的叶片和穗部,造成水稻叶片和穗部的病症。
2. 发病环境条件稻瘟病主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生和传播。
气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在80-90%时稻瘟病发病最为严重。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稻瘟病菌生长速度快,侵染力强,有利于病害迅速扩散和发展。
稻瘟病主要侵染水稻的叶片和穗部,叶片上出现大片褐色或黄褐色的病斑,穗部出现病粒。
严重感染时,病叶枯黄、枯干,稔实率和产量大大降低。
二、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一些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如云南珠翠、江阴浑白等,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可通过选种这些抗病品种来预防稻瘟病。
2.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预防稻瘟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其次要及时灭除水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减少病害的传播源。
另外要适当增加秧龄,使水稻在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避开。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稻瘟病的方法,主要通过引入一些天敌或者施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溶链霉素、木霉素等微生物来对抗稻瘟病菌的生长。
4.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稻瘟病防治农药有新草灵、福美双、琥甲锰锌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向喷洒方法来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规定来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抗稻瘟病水稻空育131BL3品种的BC1代的培育

抗稻瘟病水稻空育131BL3品种的BC1代的培育张庆鑫农业资源与环境(种子科学与工程) 20112791摘要:本研究是利用回交转育和MA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欲将水稻品种中的广谱高抗的抗稻瘟病基因Pid2 、Pid3引进到黑龙江水稻品种空育131中,同时剔除了水稻中的不利特性,拟培育出寒区水稻空育131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
本研究结果将为寒区培育出优良的早粳稻抗稻瘟病新品系.关键词:回交转育和MAS技术抗稻瘟病基因Pid2 、Pid3 空育131 抗稻瘟病新品系1.稻瘟病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年栽培面积三千万公顷以上,产量居于首位。
然而,水稻病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
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其中稻瘟病危害较为严重,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1]。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2]。
稻瘟病菌以分生抱子和菌丝体形式越冬,当气温升到20℃左右时,就能不断的产生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侵入寄主并向邻近细胞扩散,形成病斑。
病部形成的分生抱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稻瘟病在不同时期水稻不同部位均可发生。
根据危害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其中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大[3一5]。
2.项目内容田间回交组配出空育131BL3的BC1代种子,并对其进行前景及背景选择。
(1)用水稻品种空育131做母本,含抗稻瘟病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福伊B作父本的杂交F1代的种子,种在田间得到F1代植株,用田间生长健壮,表型接近空育131的植株与空育131回交,即得回交一代BC1。
回交一代已经获得。
(2)前景选择:利用与抗瘟基因连锁紧密且与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间的多态性效果清楚的SSR标记进行前景选择(3)背景选择:选择在水稻12个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在双亲间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共36个,进行背景选择(4)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首次将抗稻病基因Pi2\Pi3转入水稻空育131中,结果将为寒区培育出优良的早粳稻抗稻瘟病新品种。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鲜绿部分逐渐变
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形成一定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使整个叶
片呈灰褐色。
稻瘟病菌是一种真菌,其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水稻生产
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因素:稻瘟病菌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20℃~34℃的高温高湿环境,因
此在气候潮湿、温度较高的季节易于发生病害。
2.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病品种相对较少发病。
3.土壤质量:土壤中的病原菌量以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酸碱度等因素也会影响
病害的发生。
1.选用抗病的水稻品种: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选择抗病性好的水稻
品种。
2.采用良好的耕作管理措施:包括良好的种植方法、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水稻生长健康,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针对病害的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的抗药性情况,合理使用杀菌剂
进行病害防治。
4.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一些寄生性真菌和细菌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高
水稻的抗病能力。
总之,综合防治稻瘟病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开展全面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对水
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益。
如何加强防治水稻稻瘟病

如何加强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水稻的根、茎、叶等部位出现大片黑褐色的病斑,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水稻全株死亡。
由于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加强防治水稻稻瘟病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加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措施。
一、优选品种,加强栽培技术管理优选具有抗病性好的水稻品种、优化栽培布局、合理施肥、保证水分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风险。
在选择品种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如杂交水稻、籼稻和早稻等。
同时,要加强施肥管理,保证水分供应,合理的施肥显著提高水稻免疫力,防止病害的发生。
二、做好病原菌检测和病害预警除了采取上述措施以外,对水稻进行病原菌检测和病害预警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水稻稻瘟病的趋势和病情,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及时认识到所面临的病害是何种病害,在进行病害防治时,也可以通过了解病原菌的基本信息,采用更科学的防治方法。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
施用红霉素、多菌灵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死靶标病原菌,起到抑制和防治病害的作用。
但是也要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四、生物防治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优选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
比如用木霉、草履虫、拟革菌等可以分泌抗生素的生物进行防治。
在使用上述生物进行防治时,可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五、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也是一种有利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
通过机械滚压杀菌或紫外线辐射等方法,可以杀灭病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此方法不仅能够确保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起到锻炼水稻植物的作用,增强水稻植株的免疫力。
加强防治水稻稻瘟病,不仅是维护农业生产和保护粮食安全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制定更具科学性的防治策略,做到既能有效防治病害,又能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一种稻瘟病菌培养产孢培养基的配制与效比分析

一种稻瘟病菌培养产孢培养基的配制与效比分析作者:吴斯骏孙强陈洪凡杨增青徐沛东杨迎青兰波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18期摘要 [目的]筛选产孢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培养基。
[方法]采用稻秸浸出液与PDA 培养基为主要成分配制6组不同培养基,比较其稻瘟病菌的培养产孢情况。
[结果]配组稻秸浸出液∶PDA培养基=1 ∶1具有最快的培养速率和最大的产孢量,并且与燕麦片培养基和大麦粒培养基相比在产孢效率和经济成本上也更具有优势。
[结论]该新型培养基在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与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稻瘟病菌;产孢;培养基;配制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8-0118-03Preparation and Effect Ratio Analysis of a Medium for Pyricularia oryzae Culture and SporulationWU Sijun1, SUN Qiang2, CHEN Hongfan1 et al(1.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 Jiangxi 330200;2. Huangdao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Qingdao, Shandong 266555)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creen out a medium with good spores effect, low cost and simple operation. [Method] The culture effect of Pyricularia oryzae sporulation of six groups of culture medium which used rice straw leaching liquid and PDA culture medium as main components was compared. [Result] The formula rice straw extract ∶PDA medium = 1 ∶1 had the fastest culture rate and the largest amount of sporulation. Compared with oatmeal culture medium and barley culture medium, the culture medium also had advantages in th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cost of sporulation. [Conclusion] The new culture medium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ity and blast resistance of rice varieties.Key words Pyricularia oryzae;Sporulation;Culture medium;Preparation稻瘟病是水稻的首要病害[1-2]。
水稻品种稻瘟病(苗瘟)抗性室内鉴定技术规范2020版

3.1 鉴定圃设置 在可控温、控湿、控光的鉴定圃内设置20个以上的鉴定池。
3.2 育苗方法 播 种 前 60 d 将 鉴 定 池 内 土 壤 翻 晒 , 播 种 前 20 d 施 肥 浸 泡 , 鉴 定 池 每 平 方 米 施 复 合 肥
(N-P2O3-K2O:15-15-15)0.16 kg。播种前1 d平整鉴定池泥浆,排除积水,将各鉴定池划分为长20 cm、
1
DB35/T 1911—2020 宽10 cm的若干单元格。参鉴品种经浸种、催芽后按编号顺序播种于单元格,每一单元格内播种一个品 种,每个品种播种3丛,每丛10~15粒种子,随机插入对照品种,接种前3 d~5 d酌施氮肥。 3.3 接种体制备 3.3.1 培养基制备
淀粉培养基:将可溶性淀粉10 g、酵母浸膏2 g、碳酸钙3 g和琼脂18 g加入800 mL水中,加热至琼 脂融化,加水定容至1 000 mL,调节pH至6.5,在121 ℃下湿热灭菌25 min。
3.7 抗菌株率计算
抗菌株率按公式(2)计算:
R (n1 n2 n3)100 ................................ (2) N
式中: R ――抗菌株率(RF); n1――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表现为0级的菌株数,单位为株; n2――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表现为1级的菌株数,单位为株; n3――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表现为2级的菌株数,单位为株; N ――调查菌株数,单位为株。
3.8 抗性等级划分
按照表2的规定划分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按照表3的规定划分参鉴水稻品种对稻瘟 病的抗性等级。
3
DB35/T 1911—2020
表2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单菌株的抗性等级划分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某地区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 稻瘟病的拮抗菌剂,有效控制了稻瘟 病的发生和传播。
防治经验分享
1 2
经验一
定期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措 施。
经验二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
3
经验三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安排水稻种植,避免 稻瘟病的发生。
05
问题与挑战
面临的问题
光照和风力
光照不足和风力较强都会促进稻瘟病的发生,因为这些环境条件有 利于病原菌的传播。
土壤营养
土壤中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如磷、钾等也会导致水稻植株抗性下降 ,容易受到稻瘟病的侵染。
03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以改善田间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能 力。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稻瘟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喷洒农药等,以防止病 情恶化。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地区水稻种植户通过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和及时治疗等措施, 成功控制了稻瘟病的蔓延,减少了损 失。
06
发展前景与展望
发展前景
优化农业结构
通过调整水稻种植结构,合理布局水稻品种,避免单一化种植,提 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绿色发展理念
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从 根本上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多元化发展
拓展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如深加工、综合利用等,提高水稻的综合 利用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研究展望
水稻病害-稻瘟病

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此病,
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破坏性大。
一、症状
水稻各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
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 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 危害较大。 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新叶不易伸长,植株矮缩,抽 穗艰难。
自然情况:侵染水稻,及壮羊茅、秕壳草、马唐等。
人工接种时:侵染多种禾本科植物。来自不同禾本科植物上 的梨孢菌也可侵染水稻。
四、发病因素 1.水稻的抗病性
最易感病生育期: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
组织龄期:叶片从40%展开至完全展开后 2d内最易感病;穗颈 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 6d 后抗性逐渐增强, 13d 后很少感病。 (1)抗病机制: 株型紧凑,叶片窄而挺,减少侵染机会。
Germination of conidia:
Appressorium
Germ tube
Conidium
Infection Apparatus
Appressoria formed by Magnaporthe grisea (A: appressorium; C: conidium; G: germ tube)
寄主表面细胞硅质化程度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和抗扩 展能力成正相关。
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抗扩展的一种机制,受侵细胞变褐坏死, 使入侵菌丝被限制在侵染点附近,甚至死亡。
水稻对稻瘟菌的基因对基因抗性:
水稻抗病基因(resistance gene, R) 病菌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 Avr) Cloned rice R genes: Pi-ta, Pib
病菌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室温下,稻节和麦粒上培养 的菌,在真空干燥器内可存活10年以上。 分生孢子的形成条件:RH﹥93%,光暗交替。 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RH﹥90%,最好有水滴或水膜。 侵入条件:适温 + 持续结水 6 ~ 7h 。一定温度条件下,叶 表结水时间越长,病菌侵入率越高(此病在山区多发生的 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耗材:9cm玻璃培养皿20个;
9cm 灭菌塑料一次性培养皿50个
灭菌1.5ml离心管100个;
无水乙醇1瓶
接种棒 1支配有镍铬丝
接种针 1支尖端为硬针
滤纸 1盒
酒精灯 1个
试剂:PDA培养基 1瓶,500ml;玉米培养基1瓶,500ml;
培养步骤:
一.菌株培养
1.灭菌培养基,铺平板;
2.挑取小块菌种,置于平板上;
3.25℃培养7d,活化菌株;
4.大直径4-5cm滤纸片,滤纸片灭菌;
5.在单菌落周围,贴上滤纸片,菌丝继续生长繁殖;
6.当滤纸片周围布满菌丝后,将滤纸片置于超净工作台吹干,-80℃冰箱保存备用;
二.产孢培养
第一种方法:
1.将活化好的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上,产孢培养基做厚一点,25℃培养10-15d;
2.等待其菌丝颜色由白转黑时,用无菌水冲洗培养基表面,保存带孢子的菌悬液;
3.一个培养皿可收集三次孢子,每次间隔48h,合并后用于侵染;
第二种方法:
1.高粱培养基制备:取适当高粱粒,放入水中,水面高于高粱粒,煮沸30min,手能捏动即可,捞出,晾干后取适量装入三角瓶中,并在121℃灭菌,备用;
2.将活化好的菌块,接种于高粱培养基上;
3. 25℃培养10-15d,等待高粱长满菌丝体;
4.接种前,用无菌水洗掉表面菌丝体,并用灭菌纱布过滤后,置于灭菌托盘中,25℃培养2d,产生分生孢子后,无菌水清洗用于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