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络实质_谢浩然

试论经络实质_谢浩然
试论经络实质_谢浩然

☆学术争鸣☆

试论经络实质

谢浩然 李芳春 马小顺

1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石家庄050017;1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系,石家庄050091)【摘 要】 中医的人体经络,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系统。用这种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的多种物质,能统一对经络实质认为是神经、体液、能量等一种物质的不同认识。【关键词】 经络气道 经络内气 经络实质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07(2007)03-0210-04

Discussion on the Essence of Meridian -collateral System

XIE Hao -ran , LI F ang -chun , M A Xiao -shun 1(Institute o f Basic Medical S ciences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 hiji -az huang 050017,China ;1Department o f Acu -mox ibustion ,College o f Chinese Medicine ,Hebei Med ical University ,S hiji -

az huang 050091)

【ABSTRACT 】 The mer idian -collater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fers to the regulating system composed of the

known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liquid -Qi of tissue ,energy substances ,nerves ,blood vessels ,lymph ,etc .existing in the fascia space between the skin ,m uscles and bone and some associated unknown synthetic functions .This hypothesis of mer idian -col later -al ,Qi -passage ,and fascia space com posed of m ultiple substances is probably able to unify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at the m eridian -collateral sys tem is in fact an integrated substance of nerves ,body fluid and energy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in -troduce their viewpoints about the essence of meridian -collaterals from nerves ,humor and energy ,and unknown function of the known anatomical structure .

【KEY W ORDS 】 Meridian Qi -pass age ;

 Intra -m eridian Qi ; M eridian essence 中国中医研究院张维波研究认为,现代经络研究已进行了40多年,各种解释经络现象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多如牛毛,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神经论,二是体液论,三是能量论。这三类论点涵盖了人体信息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神经传递、体液传递和能量传递[1]

。但是,单纯的神经论、单纯的体液论、单纯的能量论都各有长短,难以完美地解释经络问题。因此,用经络气道的多种物质统一针对经络实质的不同论点把三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可能是解决经络实质疑难问题的成功方向。经络气道论[2]认为经络是气道。经络气道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组织结构的物质功能[3]。这种筋膜间隙的纵横分布和数量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分布和数量对照基本相当

[3]

。本文用经络气道的多种物质统一认

识经络实质。

1 经络气道论与神经论有神经物质的统一

认识

在经络气道内有神经物质,在神经物质外有经络气道。神经的长处是对液气运行有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神经的短处是无液气运行的物质功能。补上经络气道的液气运行,就能较完美地解释液气运行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1.1 神经功能无液气运行的物质作用

经络神经论主张经络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并无独立的经络结构。神经论目前已涉及从皮层、脊髓到外周传入的各个神经层次,以及植物性神经

[1]

。有人认为神经功能有气的运行:“《内经》虽无

感觉一词,但不能认为古人无感觉,也不能认为触及古人神经不产生感觉,不过描述有不同,感觉肉眼不

第一作者简介:谢浩然(1926-),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经络实质。E -mail :maxiaoshun @s ina .com

·

210·Acupuncture Resea rch ,June 2007,V ol .32,No .3

DOI :10.13702/j .1000-0607.2007.03.018

能看见,便称之为气,气行于脉外,刺激经络出现感觉便称为得气,显然指的是神经的功能[4]。”但是得气的针感与液气运行循经感传的感觉不同。有液气运行循经感传的阻滞实验表明,有液气运行时才有循经感传,无液气运行时则无循经感传。说明神经对液气运行虽有循经感传的感觉功能,但神经却没有液气运行的物质作用[3]。

1.2 经络气道有神经组织的物质功能

经络气道的筋膜间隙是器官之间的附属装置。《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载有:“经隧是经络的通道”。《灵枢·经脉》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灵枢·经水》亦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切循度量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我们通过新鲜的尸体解剖观察到,在皮肤下面有浅筋膜,即皮下组织,其中含有不定量的脂肪,分布有皮神经、浅静脉、淋巴结,在浅筋膜下面有深筋膜,即在“分肉”(肌肉之间)的筋膜。以颈部深筋膜和筋膜间隙为例,颈深筋膜和全身深筋膜一样,在胚胎早期都是疏松的间充组织,因受肌肉的收缩、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衍化成致密的筋膜。在致密的筋膜间隙中,存在有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组织结构的物质功能。它们所在的位置称为筋膜间隙。各种器官借致密的筋膜分割,又借疏松结缔组织联系,以利其运动和位置的固定。由于皮肤、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也多是由致密的组织构成,在器官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组织结构,所以在经络研究的一些文献中[2],多是直接简称经隧间隙、分肉间隙、器官间隙、间隙物质等,虽然没有提到筋膜间隙,但是其中也包括有筋膜间隙。

1.3 神经组织对液气运行有感受效应

在人体修炼气功、针灸和按摩等疗法中,刺激经穴局部组织温度增高时,其组织液可转变为“液化气”的物质增多。在筋膜间隙中的神经感受器,经过外周传入神经元将感受器接受的刺激转变成为电信息,传入到中枢神经大脑皮层,敏感者形成有液气运行的水流感、气流感、虫爬感,艾灸有温热感,电疗有电麻感等循经感传的感觉,再经过传出神经元将兴奋传至效应器,肌肉和腺体的效应器接受神经兴奋后,产生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的活动。这是液气运行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全部过程。在停止刺激经穴、局部组织温度降低时,其“液化气”又可转变为“气化液”,较多不易运行,循经感传即逐渐消失[3]。1.4 经络气道有神经体液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相关的联系途径是有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相通。内脏有感染疾病的信息,通过各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能传达到体表经穴产生结节和压痛等阳性反应;对体表有阳性反应的经穴进行针灸等治疗,通过经络气道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又能治疗体内脏腑疾病。经络气道为什么会有远距离的跨越神经节段的调控作用呢?我们认为是沿着经络气道的筋膜间隙液气运行到哪里,就能刺激哪里的神经与体液,神经有快速调控作用,体液有慢速调控作用,植物性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有双向调控的治病作用[3]。

2 经络气道论与体液论有体液物质的统一认识

在经络气道内有体液物质,在体液物质外有经络气道。体液的长处是有液气运行,体液的短处是无循经感传。补上经络气道的神经功能,就可较完美地解释经络与脏腑相关的联系途径及其调控系统的治病作用。

2.1 血液循环无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

经络体液论认为经络就是已知的脉管或间隙性结构,包括早期的血脉论、淋巴管论、间隙组织液论等,以细胞内液为介质的细胞缝隙连接假说也包括其中[1]。现代医学的体液内容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古代的经络血脉论认为血气(荣气、营气、营血)运行有循经感传。《灵枢·行针》曰:“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其实,血气运行是在血脉的管道之中,由于在血管和淋巴管中都没有神经的感受器与效应器,所以血液循环没有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因此,前面所述的“血气”运行有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不符合经络的实际,只有在经络气道中的液气运行才有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这里的“血气”应是液气[3]。

2.2 经络气道有液气运行的物质作用

在中医文献里,有关经络内气的名称很多。抽象的经络内气,简称经气,又称脉气,《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经气是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还称真气,《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具体的经络内气,是卫气,又称悍气,《素问·痹论》:

·

211

·

针刺研究 2007年6月 第32卷 第3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还称神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我们认为,实质的经络内气是组织液气,简称液气。液气是组织液(器官间液、组织间液、细胞间液)的气化物质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3]

。张维波在《经络是什么》中写道:“把组织液称为气是很贴切的,因为组织液很少以成团的液体形式存在于组织间隙,它一部分与组织间质中的固体成分结合成凝胶态物质,另一部分以非常小体积的液体形式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微小通道里,这种通道在西方现代的有关文献中称为自由液通道,它们非常小,其直径在几十个纳米,通道是互相联通的,从毛细血管伸向组织间隙中,不论是结合水,还是自由水,它们的体积都很小,以至于接近水蒸气的存在形式,故它们被称为气。”2.3 血液循环有液气运行的物质来源

血液循环虽然无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但是却有液气运行的物质来源。组织液及其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在血液的微循环、组织液与血液和淋巴液的交流中不断得到补充的。瞿养刚研究认为,组织液有两种交流方式:一种是“体液交流”,即组织液与血液和淋巴液之间的交流;另一种是“组织交流”,即组织液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现代生理学认为,组织液的流动范围很小,整体性的“组织交流”在活的机体上是经常进行着的,只是一般人对此并不自觉,而在有修养的气功锻炼者,则可以借助于“内气”的运行,很清晰地感觉到这种交流的深浅。2.4 筋膜间隙的液气运行有多种特征

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有多种特征,并有其特定的主要原因。循经性和双向性的特征是由于筋膜间隙所在的位置形成的。带状性和线状性的特征是由于筋膜间隙的粗细不等形成的。阻滞性和低阻性的特征是由于筋膜间隙疏松结缔组织的阻抗性较低形成的。慢速性和回流性的特征是由于液气运行的速度较慢和流动方向形成的。感受性、效应性和肌动性的特征是由于神经组织对液气运行有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形成的。稳定性的特征是由于经络气道能经受重复验证形成的[3]。

3 经络气道论与能量论有能量物质的统一

认识

在经络气道内有能量物质,在能量物质外有经络气道。能量的长处是有电磁波等的物质效应,能量的短处是无单独存在的传导路线。补上经络气道

的筋膜间隙,就能较完美地解释经络实质的物质

基础。

3.1 能量物质无单独存在的传导路线

经络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电磁波或电子能量的优势传递渠道。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电磁波、声波等物理性能量,而非指细胞能量代谢的化学能量

[1]

。有关的实验研究证明,在经络路线中,有红外

热成像线、高发光线、低电阻线、电磁波等能量物质。但是,它们的存在都与经络气道的液气运行有关,如果没有液气实物的存在,也就没有其实物与场的电磁波。现代物理学研究认为,有实物的热就有光,光的实质是电磁波,有光就有电磁波,人体组织有生物电,有电也有电磁波。因此,电磁波等能量物质没有单独存在的传导路线。

3.2 液气运行有机械波动的声音信息

在经络气道内有液气运行时,有低频机械波的声音信息,这种声信息虽然很微弱,人们的耳朵听不到,但是用仪器能测到,不仅在液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脉路线上能测到,而且在有液气运行无循经感传的动物经脉路线上也能测到。“动物实验观察到家兔有与人相同的循经传导声信息。在断离股部及腘部神经、血管及其髓鞘后,未影响声信息。因此设想,经络是独立于躯体神经、植物神经和血管之外的另一系统[5]。”这个“另一系统”就是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如果说传导声信息的通道是“波导管”,它也就是筋膜间隙。只有在筋膜间隙中的液气运行才能产生低频机械波的声信息,而电磁波没有声信息。3.3 筋膜间隙对液气运行有约束作用

张维波在《经络是什么》中认为,藤田六郎等人的假说中,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组织液及其物质是如何被约束在筋膜间隙中的。从同位素示踪的结果看,同位素是沿着经络的一维方向运行,由于同位素存在浓度扩散,如果没有一种约束作用,即使沿经扩散的系数很大,同位素的轨迹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变越粗,但实际并非如此,因此经络通道上应该存在着一种约束,这也是通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我们补充研究认为,由于筋膜是致密的结缔组织,其阻抗性较强,有阻挡液气扩散的作用,其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阻抗性较弱,无阻挡液气运行的作用,所以筋膜间隙有约束液气运行的物质作用。在局部解剖学中,既然有“筋膜可阻止感染的扩散,感染炎症的脓液能沿阻抗较小的疏松结缔组织(即在筋膜间隙内)按一定方向蔓延,故应及时切开引流排

·

212·Acupuncture Resea rch ,June 2007,V ol .32,No .3

出脓液,否则可能引起弥散性的蜂窝组织炎”等论

述,筋膜间隙也就自然会有约束液气运行的物质作用。经络疗法向肌肉之间的筋膜间隙内注入药液,也能循经运行起到治病作用,这对现代医学的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等疗法也是一项补充。3.4 气血通道是卫气营血的两种通道

《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脉即血脉”“络脉即血络”。我们认为,气血通道是卫气营血的两种通道。“营行脉中”,是指营血(营气、血气、荣气)运行在血脉之中,并不是运行在经脉之中。“卫行脉外”,是指卫气(悍气、神气)运行在血脉之外,并不是运行在经脉之外,而是运行在经络气道的筋膜间隙之中。卫气通道是筋膜间隙的液气通道,营血通道是筋膜间隙的血脉管道。在筋膜间隙内集中存在的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组织结构可综合组成粗细不等、带状、含有能量物质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路线,在筋膜间隙外分散存在的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组织结构形不成经络路线。狭义经络是循

经感传的卫气通道,广义经络是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

综上所述,对经络气道的物质研究结果认为,经络实质是筋膜间隙气血通道的调控系统。它是一种现代医学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其中包括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

参考文献

1 张维波.现代经络研究中的三个主要研究思路.中国中医基础医

学杂志,2001,7(6):446-448

2 谢浩然.“经络三论”的验证研究评析.中医药学刊,2003,21(3):

333-334

3 谢浩然.经络气道的验证研究.中国针灸,2002,22(9):599-6024 薛崇成.形成我经络神经论点的依据.中国针灸,1992,12(4):

17-21

5 孙平生,王品山,马艳荣,等.截瘫病人声信息传导的研究.北京:

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1984.228

(收稿日期:2006-09-27 修回日期:2006-11-13)

中医针灸专家在巴西举办讲座 深受大学师生欢迎

据巴西侨网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赵百孝2007年4月15日应邀抵达巴西南大河州等地访问,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大学的热烈欢迎,两位专家分别会晤州卫生厅负责人及愉港市市长,并为大学举行中医针灸讲座,与ULBRA 大学签署了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的合作协议书。

ULBRA 大学是一所颇具规模的著名大学,在校学生达12万人,该校医学院设备条件优良完善,近年来校方极为重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针灸,希望与中国相关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两位中国专家在该大学举行的介绍中医针灸的讲座非常成功,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随后,该校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签署了学者互访、选派中国专家授课、合作开办中医针灸学科等交流合作协议书。

4月20日,刘保延、赵百孝在圣保罗访问期间拜会了中国圣保罗总领事李姣云、副总领事董玉忠。李姣云表示,正值巴西国会研讨表决中医针灸立法的时候,两位中医针灸专家来访非常有意义,希望他们在与巴西医学界的交流中,能从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方面阐述中医针灸的独特性,以确立中医针灸在巴西的应有地位,很好地推广普及中医针灸,造福巴西的广大民众,并维护华人针灸执业者的合法权益。巴西中医针灸学会会长刘方介绍,4月17日巴西众议院就针灸立法举行了一次听证会,巴西中医针灸学会派代表出席,对去年参院通过的新版《医生职权法》提出了修改意见。据了解,众院现有十多位议员支持修改新版《医生职权法》,提出修改意见60多项。

(摘自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网站)

·

213·针刺研究 2007年6月 第32卷 第3期

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研究

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研究 程建 (上海白果齿科器材有限公司,上海200331)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学中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四个重要问题。方法根据《内经》记载的和太极拳修炼者真气在体表运动时的生理现象,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运用生物电原理,分析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的实质。结果人体中的Ca2+运动和α1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密切相关。结论真气是人体中的Ca2+运动;经络是Ca2+在体表传递的感觉路线;经脉是由血管、淋巴管、神经管三个组织共同组成;循经感传的源动力,是来源于细胞中的Ca2+运动。 关键词:真气;经络;循经感传;Ca2+;生物电;实质研究 Original Qi,Channels and Collaterals,Meridians and PCS Essence Research CHENG Jian (Shanghai Ginkgo Dental Material Co.,Ltd.Shanghai2003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Research in TCM Original qi,channels and collaterals,meridians and 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channel(PSC)real four important issues.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in Neijing,and Tai Ji practitioners original qi physiological phenomena during body movement,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odern medicine,using the principle of bioelectricity,research the Original qi,channels and collaterals,meridians and PSC essence.Result Ca2+movement in the body and alpha1 adrenaline secretion,and Original qi,channels and collaterals,meridians and PS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ssence.Conclusion the Original qi is Ca2+movement.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are the Ca2+ feeling route i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Meridians is made up of blood vessels,lymphatic vessels,neural tube of three organizations.PSC and the source of power,is comes from the cells Ca2+ movement. Key words:Original qi;Meridians;PSC;Ca2+;Bioelectricity;research on essence 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研究是中医的四个重要的基础问题。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绝大多数着重后三个问题的研究,往往忽视了对真气实质的研究,真气是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存在的物质基础,如果真气的实质不能确定,很难找到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的真相。正是这个原因,至今中医界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络实质理论,现有的理论解释也没有一个得到现代医学界的权威认可。鉴于此现象,研究者首次尝试通过研究真气实质的途径,来破解这四个谜题。真气实质的研究需要太极拳修炼者的内证,他们主要靠内家拳的真气来进行健身活动。内证是中医常用的实验方法,它主要是将某实验物作用在研究者自己的身上,通过自己的生理反应来证明或分析该实验物的功效。如针灸师在自己身上扎针,感觉气感或某穴位的治病效果。研究者从《内经》、太极拳修炼者内证、现代医学三个角度,把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集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中医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整体观哲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实质。 1十四经络是真气运行时,在体表的感觉路线。 《灵枢·营气》说:“营气之道,……,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使,……,故气从太阴出,注阳明,……,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这里记载的十四经脉运行方向名称和现存的十四经络图路线是一致的。它是靠“精专者,行于经隧”的感觉而定的,这段记载说明十四经络是真气在经脉里运行时,在皮肤上的感觉路线,不表示它就

第一节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习题

第一节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习题 一. 填空题 1. 以为主的手针针感冲动由III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 2. 从中医理论来说,刮痧、拔罐、皮肤针等方法主要是通过而起作用的。 3. 循经感传的速度大多数远较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为慢,为不等。 4. 刺激方法引起循经感传速度依次为快于电针;电针快于;艾灸的感传较慢。 5. 感传线上局部,能加快其感传速度。 6. 外周动因激发学说认为体表,在中枢。 7. “走罐”可以使健康人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总体花环绝对值显著提高,提示此法可以增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 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健康人群中循经感传出现率为: A. 95% B. 70% C. 43~50% D. 30~42% E. 12~25% 2. 指压刺激出现的循经感传以何种感觉为主 A. 酸 B. 麻 C. 热 D. 胀 E. 痛 3.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改变循经感传方向: A. 加强电针刺激强度 B. 加大艾灸量 C. 点刺井穴出血 D. 机械压迫经脉线 E. 经脉线局部加温 4. 循经声波可能沿下列何组织传导: A. 皮肤 B. 血管 C. 筋膜 D. 肌肉 E. 骨 5. 以麻感为主的电针感冲动由下列哪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 A. Ⅰ类 B. Ⅱ类 C. Ⅲ类 D. B类 E. C类 (二)A2型题 1. 下列哪项不能阻滞循经感传: A. 局部机械压迫 B. 局部注射生理盐水 C. 局部加温 D. 局部注射受体阻断剂 E. 局部注射盐酸普鲁卡因 2. 下列哪项不是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 A. 循经扩布 B. 宽度与深度不均 C. 可以阻滞 D. 以0.5~1.0米/秒速度传导 E. 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3. 下列哪项不能用于激发经络感传: A. 反复轻微捻针 B. 多次接力刺激 C. 入静诱导 D. 局部注射生理盐水 E. 沿经撮提循按

近年来经络本质的研究概况

近年来经络本质的研究概况 杨继国,刘增巍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关键词]经络;本质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 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 (2001)02-0156-02 [收稿日期]2000-04-28 [作者简介]杨继国(1968-),男,山东济宁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学教学研究。 对经络本质的探索,从古代就开始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声、光、电、磁技术的发展,对经络本质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各种理论与假说层出不穷,现综述如下。1 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假说 不少学者认为刺激体表经穴能引起循经传感,并迅速地引起相应脏腑器官功能的变化,只有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才有可能完成[1]。因此,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分不开的,许多实验能为这一假说提供依据,比如局部使用神经麻醉剂普鲁卡因可阻断经络感传现象,随后便有人提出经络现象产生于大脑皮层的假说,美国T ?N ?Lee 认为,经络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解剖上的实体,而可以把经络看成是在神经系统被激活的神经末梢的轨迹,换言之,真正的经络是在脑子里,而不是在外周[2]。还有人提出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3] ,以及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假说。后者认为针刺穴位,一方面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通常的反射效应(即长反射);另一方面由于局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某些酶或化学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引起一系列的局部短反射效应并成为另外一个局部反射的原因,依次相继激发,从而出现了循经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4]。其他的还有体表自主神经联系假说、固有模式轨道自主神经末梢接通假说等。2 经络波导假说 其中主要是肌运动主因流体波动说。有人根据经络感传速度与肌肉主动波动速度一致的现象,认 为经络是肌肉主动波动系统[5]。3 经络与体液、内分泌相关说 有美国学者认为针灸穴位是一个有电特性的实体,还认为体液因素也参与针灸疗法。当两只家兔的血液供应连接成一个交叉的循环通路时,针刺其中一只兔可抑制另一只兔的与疼痛有关的行为,因此,某种血液输送的物质必定参与针灸效应。1984年,谢浩然[6]提出经络就是疏松结缔组织间隙。随后有人提出“间隙维”假说[7]。卢六沙[8]则认为经络系统是个密如蛛网的动态液晶系统。他认为针刺直接造成了经络液晶体排充状态的变化,刺激一停,液晶体又回复到根据边界条件所应处于的状态,这实际上是对经络进行了一次调整。针感所到之处,就是外力引起经络液晶体重排之处,一直重排到病所。4 经络与血管、淋巴管相关说 有人在18个截肢的新鲜肢体的太冲、涌泉、商丘等穴位注入墨汁,然后将肢体以甲醛溶液固定,逐层解剖,其中13个肢体出现了被墨汁充盈的纤细管道向上或向下延伸,大部分可循经直达肢体的断面,这种结构系管径为40~300L m 的小静脉,于是认为经络与血管系统有密切联系[1]。1996年,日本学者根据1经穴部含P 物质的神经纤维与毛细淋巴管存在形态学的紧密联系;o经穴部存在有许多发达平滑肌的淋巴管;?P 物质能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引起其强烈的节律性收缩运动;?淋巴管与经络的循行在位置上的相近关系;?平滑肌的收缩传递速度与循经感传的速度相近等,认为在经穴部给予针灸刺激时,引起局部含P 物质的神经末梢分泌P 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吸收,引起淋巴管发达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运动,这种运动的信息传至大脑皮 156 第25卷 第2期2001年3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 N AL OF SH AN D ON G U N IVER SITY OF TCM V ol.25,N o.2M ar.2001

(完整word版)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二:经络的解剖结构

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二:经络的解剖结构 二、经络的解剖结构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为经络的存在方式主要是属于能量层次的。经络与人体的关系,就像电能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上所显示的图象文字等来认识电的作用,但如果你单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将计算机分解,哪怕你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不可能看得到计算机里面的图象与文字。 也就是说,经络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结构,几乎人体每个部位均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换句话说,就是处处皆经络,但又可以说处处没有具体的经络。由于经络给人的印象就是挂图上的线条,不少研究者就是依此按图索骥,寻找经络的实质。早期的许多目标都集中在身体内是否存在与那些线条一致的生命结构,这些结构包括血管、神经、淋巴管,甚至还包括了间隙结构。这里有一个命题,如果那些图线的位置是错误的、并非本源的经脉循行线,那么,所有找到的有关经脉线的证据都是错误的,而找不到任何可靠的证据都是自然的,由此无论承认经络或否定经络都变得毫无意义。不幸的是,实际的情况正这样。 有人已经在说,现在的经脉图只是穴位连线,而不是经脉线,不可轻信。但穴位位于经脉线上,经脉线当然经过穴位,二者是统一的。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沿袭性的历史错误——穴位错误,现在的经脉图基本上都是沿袭明·张介宾的《类经图翼》。张介宾及其前后的所有针灸经络学中的穴位分类都沿袭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后者是首部从《内经》中归纳出来的针灸经络学专著,其各经穴位分类非常明确。问题就出在这里,《内经》中的穴位散见于各篇之中,当皇甫谧进行归类整理时发生了多处严重的错误。 在头面部,《内经》中明确属于某一经的穴位,在《甲乙经》中却归入别的经中,一穴之差常常使各经都不得不偏离原来位置。现在的胆经在头部有好几道折弯,但《内经》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只一条线绕头下行,其余为分支。而现在胆经在头部所连的近10个穴位,在《内经》中却是胃经或手少阳经穴。 在上肢的手太阴尺泽穴,《内经》明确指出位于肘中之动脉,当然只能在肱二头肌腱的内侧凹陷中,现在却在外侧凹陷中;天府在腋内动脉处,《甲乙经》定在腋下三寸动脉处,现在定在上臂前侧。如此一来,手太阴这段经脉就由《内经》中的腋下至肘内侧,变成

胚胎学对经络实质的启示_陈锦明

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4月第29卷第4期 ·251·文章编号:1005-0957(2010)04-0251-04 ·经络腧穴·胚胎学对经络实质的启示 陈锦明,黄泳,王升旭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摘要】 随着针灸的国际化推进,国内外对经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经络的实质研究尚没有重大突破。该文尝试从胚胎学角度,阐述经络的实质及存在形态,提出经络实质是从机化体演变而来的网络,并从这角度,解释经络的各种现象。【关键词】 经络学说;经络实质;胚胎;机化体;形态原;凤汉管 【中图分类号】 R224.1 【文献标志码】 A 经络学说是指导中医临床的一个重要理论,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经脉和腧穴作了大量研究[1,2],认为经脉的组织结构与神经递质[3,4]、肥大细胞[5,6]、结缔组织[7]及钙离子活动[8]等有关,并根据针刺效应提出了多种模式的经络实质假说。然而,经络一直缺乏解剖学方面的支持,其存在形式和治疗机理,仍是研究的焦点。 1 经络实质研究的困惑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纷纷对传统经络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神经递质(Neurohumo- ral,NH)论,曾占了主导地位。最近又以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CT)学说为盛。然而,这些假说只着眼于个别经络现象,当中存在不少盲点。如基于CT 的学说,作用路径含糊,标靶关系不详。 以NH主导的学说,极其量只能体现受者的针感,况临床上不求受者针感而收效的案例颇多。此外,传统医学基于经络治病可通过针刺、艾灸、推拿、导电、激光、注射等不同媒介,均对经络产生调节作用;从NH 和CT机制角度,效应均基于机械动力。如此看来,经络实质应包括NH和CT以外更多的网络,或是一个能接受多种媒介激动的系统。 古人是如何总结出经络路线,现在已无从稽考,但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只记载了经络而没有腧穴,可以推断经络是以线的存在为先,排除了经络是经验穴集结而成的假想路线的说法。近年,经络的研究已步向生物科技方面。笔者研读了近年的文献,认为从胚胎发展去探讨经络实质,对上述问题极具启发。 2 胚胎形成过程 就胚胎发育过程而言,自卵子授精成为合子(zygote)开始,从单细胞开始分裂,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如此类推,逐渐以倍数递增;在细胞分裂初期,所谓的分化系统尚未出现,所有分裂出来的细胞都要彼此整合,充分沟通,才能结合成为胚体。现代医学已知,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能分化为不同的器官组织,然而,是什么促成干细胞的有序分化呢? 2.1 “机化体”统整功能 良好的沟通是整合的必要条件。胚胎学认为促成细胞有序分化,是由“机化体”(organizer)专责处理[9,10],通过一些称为“形态原”(morphogens)的分子,在胚胎内产生一个形态原梯度(morphogen gradients)的现象[11],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识别浓度梯度,确定分化(differentiation)的位置。在成形过程中,胚胎存在着极向的电流[11],并具备高密度“间隙连接”(gap junctions)的区域[12-15],这些是指导胚体生长的关键,令细胞在高速分裂过程中,仍有序地分化,不致紊乱。 2.2 “机化网络”形成和演变 从现代解剖生理学角度,机体统整的功能,可由各个分化系统共同完成,例如免疫、神经、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各司其职,共同为机体的存活发挥作用。 在胚胎成形过程中,“机化体”比各个生理系统更早出现[13,14]。合子细胞不断分裂,“机化体”夹杂其中,并随着胚胎成长而变得复杂,同时逐渐演变成一个原始网络。当细胞分裂急剧增加到一定数量时,这个原始网络系统也再无法应付庞大的整合需求,取而代之,必需衍生更高效能的分化系统,以应付更高层次的整合效能,及继承原始网络的沟通功能。结果,胚胎干细胞开始分化成多个生理系统,其形成、维持和调节,均由“机化体”组成的网络负责[15],笔者称之为“机化网络”(见图1)。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0.04.009

经络实质之我见

经络实质之我见 ———吕承福经络是否存在;经络实质究竟是什么?这是摆在中国科学界面前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笔者从事经络研究已二十余年,现在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以促进科学界早日揭开这一千古之谜! 笔者在针灸临床上,曾遇一例经络敏感人。当对其下肢针刺时,患者首先出现的是上下感传,感传速度约为10厘米/秒;感传线较粗,有筷子般粗。当在感传线的一侧,针刺点的上下方,再针刺几个地方,则感传不再沿原路线传导,而是沿针刺点的连线方向由近及远的顺次传导;并明显的感觉到有原感传线路过度到另一条感传线路的情形。当在针刺点的横切面作环行针刺诱导,则感传沿针刺点连线作环行传导,感传线很细,像线一样。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对实验者作任何语言诱导,完全是实验者自己诉说。这个实验说明在人体内确有一个像古人描述的经络系统那样的情况存在。根据大量的临床报道,确实有少量的经络敏感人诉说过像古人描述的经络系统那样的情形。可是,这种情形对现代医学解剖和生理来说还是新的发现.古人在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绝对不是靠凭空想象。笔者推测,经络敏感人对针灸感传的诉说是古代医家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 如果把经络敏感人对针灸感传结构的诉说作为人体存在经络的证据的话,那么,笔者认为经络是存在的。既然经络是存在的,那么,经络到底存在于人体的何处?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下面笔者将用几个实验说明之。 一,“幻肢感”实验。在截肢患者身上用针刺激发感传后,截肢患者仍然感到感传走到已被截去的肢体末端。腰麻后,刺激气户穴,多数受试者出现的感传向下循行进入全部感觉机能消失区。我国的薛崇成等教授以此提出“经络中枢论”观点,认为在外周不可能在已消失感觉的部位又继续出现感传,这个现象只能用中枢体感区内按某种躯体图案模式发生定向扩散,于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该实验证明经络在中枢。 二,如果切断动物的下肢中除了神经和血管以外的所有组织(由于断端肢体保留了血液的循环,还可以存活下来)。那么切断后在切断末端针刺,切断的肢体仍然存在针刺的效果。如果将神经也切断,则针刺效应明显减弱。如果将血管臂上的神经也麻醉,仅留下血液循环,则针刺效应完全消失。这个实验证明针刺效应是由神经系统来完成

经络的实质

经络的实质 The essence of the meridian 摘要:简述了中医理论中经络学说的概念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相关应用,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各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大多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究其原因,并非是经络不存在,而是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和研究方法还不能深入的研究其本质。认为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而结缔组织学说中的筋膜观点,以及建立的数据模型为经络的传导现象及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要以实践为基础,加强各种学说的交流,综合各种研究成果来探索的观点。 【Abstract】:Meridian theor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is the curr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hot fields。However ,the modern scientific testing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also can't further research of its nature. In many of the hypothesis,all of then are come up with the phenomena as the foundation.In oder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i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体液论学说为经络实质的探讨与分析

体液论学说为经络实质的探讨与分析 【摘要】有关经络实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多种假说,但以体液论、神经论和能量论影响最大,参阅相关研究文献, 归纳目前有关经络实质较为重要的假说,并通过分析、比较和论证,神经论、能量论是在体液功能正常并且先发生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 生理功能,得出了体液论应为经络的实质。 【关键词】经络实质;物质基础;体液;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 医经络学说逐渐完善和成熟,深刻指导着中医的实践和探索,为人 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 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强调了经络系统对机体 健康的重要性。清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提到的“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说明经络对于在生理和病理的反映,以及防治疾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存在于人体的何处?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 人们,这也是包括医学、生物、物理领域在内的中外学者所共同关 心和热衷的研究课题。至今,经络的研究已进行了40多年,也已取 得了相当的成果。各种解释经络现象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类型众多,以体液论、神经论和能量论最有影响。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 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 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 的结果;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通过对比、分析三者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得出体液论应为经络 学说的实质,具体分析如下: 一、神经论的主要观点及不足 神经论主张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并无独立的 经络结构,针刺时机体会产生酸麻胀痛的特殊感觉,很自然让人联 想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在形态学上,部分经络的循行路线与外周神 经走向基本一致,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的部分,几乎是沿着神经的

论经络循经感传机制-崔洪健

54 第18卷 第3期 2016 年 3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3 Mar .,2016 论经络循经感传机制 崔洪健,李春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摘 要: 该文收集了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于经络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一些文献,汇总了主要的观点并加以讨论,包括体液论、生命场论、缝隙连接观点、纤维状蛋白观点等等。循经感传现象是经络实质性研究的一个核心部分,循经感传机制的研究,是经络系统实质研究以及整个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基础。我们应该结合西医学的优势,多学科合作,调整思路方法,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经络;循经感传;机制 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3- 0054- 04 收稿日期:2015-09-07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杰出青年项目(115047)作者简介:崔洪健(1988-),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身疾病针刺干预方法及效应。通讯作者:李春日(1973-),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心身疾病针刺干预方法及效应。E-mail:leechunri@https://www.360docs.net/doc/c11328702.html,。 Mechanism of Sensation Transmission along the Meridian CUI Hongjian,LI Chunri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collected bulk of the literature on sensation transmission along the meridian in recent years,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main standpoints,which include humoral theory,field theory of life and gap connection point of view,fibrous protein view and so on. The sensation transmission along the meridian phenomenon is a center part of the re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meridians,and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ensation transmission along the meridian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search on meridian system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TCM theory. We should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Western medicine,take the advantage of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on and adjust the way of thinking to translate research production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meridian;sensation transmission along the meridian;mechanism 经络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体生理、 病理情况以及针灸临床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循经感传是通过对穴位进行针刺、电脉冲等外界刺激,使人体产生酸麻胀痛等特殊感觉,并且沿着古代医籍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循经感传机理的研究是揭示经络本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上世纪50年代日本长滨善夫和丸山昌朗报道了1例循经感传现象显著者,开创了循经感传现象现代研究的先河。时至今日,世界各国都将经络研究作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探寻中医学的理论源流。我国学者广泛吸取各方研究经验,虽然经过理论和临床的大量实践研究,但经络的实质以及循经感传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这也说明我们对经络及循经感传现象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下面就近些年对于经络本质及其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1 传统研究理论1.1?体液论 张维波[1]对经络低电阻通道特性和体液(组织液)运动的大量研究,从体液角度揭示了经络的规律,解释了物质移行转运问题和循经感传的机制。 1.2?电磁振荡与电化学震荡论 李定忠等[2]通过大量的理论实践研究,认为经 络与先天基因故有程序和规律有关,是客观动态存在的,实质是电磁振荡和电化学震荡的循行流,载体是人体物质系统。 1.3?电生理路线系统论 田存好等[3]多方面论证了人体电生理线路的存在,认为其物质载体是微量金属元素链,传递由脑发出的电能和信息,保证全身各个组织的正常运行。 1.4?耦联带结构论 周立华[4]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关键物质基础的假说。 1.5?管道系统论 樊旭[5]认为自然界分为实物质和虚物质,经络系统属于虚物质一类,穴位是经络系统中虚物质的凝聚,针刺若想取效应刺在虚物质上。就人体而言,经络系统的实质是虚物质运行的管道系统。 1.6?生命场论 周磊等[6]认为经络没有具体的形态结构,对于 经络的研究应与生命场的观点相联系,利用信息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去思考,即生命场要和外在能量场达到统一。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3.017

“经络实质”之我见(部分)

“经络实质”之我见 文/刘双岭 [关键词]:经络实质能量通道E=mc2电磁力平衡系统 摘要:经络的本质及其研究方法是千百年来历代医家穷究细考的问题,至今答案未能统一。 笔者根据几年思考中医的一些心得体会,结合所查得资料,认为经络的实质是人体运行能量的通道。经络实质的物质基础则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结缔组织。而经络实质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也可以运用此学说来解释. 一.什么是经络?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方面,涉及针灸、推拿、气功诸领域。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书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说它“内居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把它看作运行气血的通道,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枢纽。《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经脉则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解释。 二.目前对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 (一)、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 (二)、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功能调节统。 (三)、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 三.笔者提出“经络是能量通道”的渊源及依据 (一)03年读过的一本科普读物:《宇宙与人》 这本书告诉我:宇宙是物质的。宇宙的物质结构中蕴含的4种力(强力、弱力、引力和电磁力)决定了一切。构成我们生命的主要是电磁力,在我们身体中强力和弱力被封闭而引力

可以忽略,人们很多的锻练方法,就是用地球的引力来增长我们肌肉中的电磁力的能量。 我当时思考了这一能量的来源: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mc(能量=质量光速的平方),太阳的确是在牺牲着质量来供应出能量——光能。而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粒二象性。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中的高能粒子收集、浓缩并以弹性势能贮存在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及螺旋状长链淀粉中。人体内生物氧化时贮存的太阳能加以释放利用,用来做功。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经络也是看不见摸不着却真真实实的存在,有着循经感传的现象。由此我产生联想,猜测经络就是人体内运输能量的管道。 (二) 生物磁电学说、相对论和震频能量医学 生物磁电学说向我们阐述了人体的这种能量的产生过程:人体本身细胞膜中的水分子带着中性电子,使其对应地球所发出的磁场产生磁场效应,人体的细胞磁场互相串连共振,产生平衡调节的功能,由此生物波形磁场产生的电磁力就是“能量”。德国傅尔医师在能量医学的研究中,他发现到,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人绘制的“经络图”,与他实际检测病人身上之“电能”变化的“路线图”,是几乎一模一样的。而他的这种发现则为现代的电针技术找到了依据。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mc2证实“能量即物质”是双重表达宇宙的本质。能量与物质是可以互相交换及转变的。宇宙间所有之物质是由能量组成的,即使一粒微少的分子里也存着难以至信的能量。“震频能量医学”则是一种由此理论演变出的治疗方法。爱因斯坦认为人体是众多复杂的能量场互动于身体细胞中,每一颗细胞若从质子学来说:它们只是由不同的中子及电子堆砌而成的蛋白质,从能量学角度来说,细胞则是依着能量而存在于现有物质与时 间空间中的能量。基于这种理论,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体内流动着看不见的能量,因此我更加深信人体内存在能量流通通道这一观点。 (三)一部日本动画片的启发,一个关于古代先知发现经络的猜想 寒假在家被小侄女介绍看了一部日本的动画片《火影忍者》。讲的是一个忍者世界的少年成长的励志故事。其中的一个理论引起了我的兴趣:忍者们用一种叫“查克拉”的物质维

经络的神经胶质细胞假说

经络的神经胶质细胞假说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所占的容积等于神经细胞所占容积,其数量比神经细胞多10倍,而且神经胶质细胞将神经细胞紧紧包围起来,二者关系非常密切。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和材料等限制,人们对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了解得还很少。笔者发现神经胶质细胞与经络有许多相识之处,经络的实质可能是神经胶质细胞。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由经脉、络脉、孙络等组成的一个遍布全身的立体网状结构。它的作用是把人体上下内外、五脏六腑等有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同时输送气血,调节人体机能。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亦构成一个遍布全身的立体网状结构,神经细胞被包裹在这个结构之中。神经胶质细胞不仅对神经细胞起支持、保护等作用,而且对神经细胞完成正常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为保证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中正常传导,包裹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起着隔离和绝缘作用,同时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在电镜下观察到,同一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星状胶质细胞)的一些终足将神经细胞包围,另一些终足将毛细血管包围,神经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似乎必须通过神经胶质细胞,这一点在脑组织的血—脑屏障表现尤为明显。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起着调控作用,可能是体内更高级的机能调节机构。中医认为经络“不通则痛”,可以这样解释:

如果神经胶质细胞机能失常(不通),则影响神经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神经细胞不能正常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排出代谢废物,于是导致神经细胞机能失常(痛)。 经络具有敏感性,而且经络处一般均含有丰富的神经。这是由于神经胶质细胞本身虽然不能传导神经冲动,但其里面包裹的神经细胞对刺激敏感并且能够传导神经冲动。 经络具有低阻抗特性。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之间通过宽约20—30埃的裂隙接头连接,该连接是低阻抗的,生物电和离子以电传递方式通过,其特点是快速同步。相对而言,神经细胞之间则主要通过宽约100—500埃的突触连接,该连接是非低阻抗的,神经冲动以化学传递方式通过,其特点是有突触延搁。而且在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无低阻抗区域。神经胶质细胞可能是体内生物电的通道。 综上所述,人体内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了一个低阻抗的、对刺激敏感的、调控神经细胞活动的遍布全身的立体网状结构。据此推测,经络的实质可能是神经胶质细胞。 《气功与科学》1995年第3 期

试论经络实质_谢浩然

☆学术争鸣☆ 试论经络实质 谢浩然 李芳春 马小顺 1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石家庄050017;1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系,石家庄050091)【摘 要】 中医的人体经络,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系统。用这种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的多种物质,能统一对经络实质认为是神经、体液、能量等一种物质的不同认识。【关键词】 经络气道 经络内气 经络实质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07(2007)03-0210-04 Discussion on the Essence of Meridian -collateral System XIE Hao -ran , LI F ang -chun , M A Xiao -shun 1(Institute o f Basic Medical S ciences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 hiji -az huang 050017,China ;1Department o f Acu -mox ibustion ,College o f Chinese Medicine ,Hebei Med ical University ,S hiji - az huang 050091) 【ABSTRACT 】 The mer idian -collater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fers to the regulating system composed of the known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liquid -Qi of tissue ,energy substances ,nerves ,blood vessels ,lymph ,etc .existing in the fascia space between the skin ,m uscles and bone and some associated unknown synthetic functions .This hypothesis of mer idian -col later -al ,Qi -passage ,and fascia space com posed of m ultiple substances is probably able to unify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at the m eridian -collateral sys tem is in fact an integrated substance of nerves ,body fluid and energy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in -troduce their viewpoints about the essence of meridian -collaterals from nerves ,humor and energy ,and unknown function of the known anatomical structure . 【KEY W ORDS 】 Meridian Qi -pass age ;  Intra -m eridian Qi ; M eridian essence 中国中医研究院张维波研究认为,现代经络研究已进行了40多年,各种解释经络现象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多如牛毛,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神经论,二是体液论,三是能量论。这三类论点涵盖了人体信息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神经传递、体液传递和能量传递[1] 。但是,单纯的神经论、单纯的体液论、单纯的能量论都各有长短,难以完美地解释经络问题。因此,用经络气道的多种物质统一针对经络实质的不同论点把三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可能是解决经络实质疑难问题的成功方向。经络气道论[2]认为经络是气道。经络气道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组织结构的物质功能[3]。这种筋膜间隙的纵横分布和数量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分布和数量对照基本相当 [3] 。本文用经络气道的多种物质统一认 识经络实质。 1 经络气道论与神经论有神经物质的统一 认识 在经络气道内有神经物质,在神经物质外有经络气道。神经的长处是对液气运行有循经感传的感受效应,神经的短处是无液气运行的物质功能。补上经络气道的液气运行,就能较完美地解释液气运行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1.1 神经功能无液气运行的物质作用 经络神经论主张经络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并无独立的经络结构。神经论目前已涉及从皮层、脊髓到外周传入的各个神经层次,以及植物性神经 [1] 。有人认为神经功能有气的运行:“《内经》虽无 感觉一词,但不能认为古人无感觉,也不能认为触及古人神经不产生感觉,不过描述有不同,感觉肉眼不 第一作者简介:谢浩然(1926-),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经络实质。E -mail :maxiaoshun @s ina .com · 210·Acupuncture Resea rch ,June 2007,V ol .32,No .3 DOI :10.13702/j .1000-0607.2007.03.018

以象思维探析经络实质

以象思维探析经络实质 经络的实质———原始的物质能量通路 毋庸置疑,经络是一种通路,是一种运输能量物质的通路。而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看,也是一种通路,也是运输传递能量物质的通路。因此经络和神经、血管等结构必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广义经络来讲,它包括神经和血管等通路;从狭义经络来讲,它是和神经、血管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通路。笔者认为,经络是一种原始的能量物质通道,是一种细胞与细胞之间赤裸裸的原始交流。从受精卵分裂成2个细胞开始,细胞和细胞之间就已经有了这种物质和能量信息的交流,这和孙氏、郑氏的细胞通讯论不谋而合。而从微观上看,神经和血管实际上也是细胞和细胞之间的交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结构,其外形能够被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所识别,真正涉及到通路微观的交流机制如信号传导等,现在仍然不是十分清楚,这也是经络包括类似象结间束﹙窦房结到房室结的传导通路﹚等结构,到目前为止迟迟没能在解剖学上找到证据的真正原因。 “象思维”———中医经典的思维模式 天人相应作为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已经把象思维的应用贯穿其中,即天象和人象之间的关系,这其实也就是中医最基本的方法论———类比法。“象”可分为“内象”和“外象”,“内象”是心目所见,“外象”为肉眼所见。“象”就是在意识作用下内在的画面,它不是肉眼所见的实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过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人类探索认

识世界的过程实际是由外象转化为内象及内象相互转化的过程。而目前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过分执着于这种外象或是外象到内象的转化,而忽视了内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社会生活中,其实人类经常会用到比喻、打比方、比拟等思维方法,这其实已经处于内象思维的相互转化模式中,但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中,这种思维却令人望而生畏。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限制,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之间才彼此相互孤立,不能很好的交叉结合,因此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最终也会处于停步不前的状态。 而经络的研究也正是处于此种状态。2010年10月91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在以“象思维和经络实质”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上呼吁“经络学说是古人对针灸诊疗作用的一种直观解释,传世的经络学说只是历史上诸多学说的一种,这意味着我们不要过于为传统所困,而要在古人基础上面对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因此,要打破目前的僵局,就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作者认为,从外象到内象取证的直接过程既然出现困难,与其执迷于此不如另辟蹊径从内象之间的联系去解读。 1.人体角度———从神经系统自身结构的进化去看经络 原皮质与新皮质:鱼类等生物的原始形式的大脑表面为白质,其下靠近脑室的部分为灰质。从两栖类起,原来位于内部的灰质逐渐向外移动,盖在大脑表面,形成原始的大脑皮质,即原皮质,它的功能仍以嗅觉为主。一些高等的爬行类动物,大脑半球前部表面开始出现一个新的结构,即新皮质。到了哺乳类,新皮质大大发展起来,甚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