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氯碱工业及国际化
一、我国氯碱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氯碱行业的现状和问题1.氯碱行业发展现状1.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十二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发展迅速。
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产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主要氯产品产能产量增长较快,部分产品产能也已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氯碱生产大国。
2015年底,我国在产烧碱生产企业163家,总产能达到3873万吨/年,其中离子膜法产能3818万吨,约占98.6%,相比2010年,总产能增幅在28.2%。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内蒙古、新疆、河南和浙江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61.5%。
2015年底,我国在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81家,总产能达到2348万吨/年,其中电石法产能1918万吨,约占81.7%。
产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山东、天津、陕西和河南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62.2%。
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增长放缓,退出产能日益增多。
“十二五”期间,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15.5%和16.0%分别下降到6.7%和4.0%。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氯碱行业改变了以往只增不减的发展态势,并且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不断被强化。
我国氯碱行业在快速外延式发展之后也不得不直面市场规律带来的小规模、分地域装置淘汰问题。
“十二五”期间,约有835万吨烧碱产能和625万吨聚氯乙烯产能退出市场。
1.2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布局逐步合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烧碱企业产能规模10万吨/年以下(含10万吨/年)的比例由2010年的15.4%下降到了2015年的9.08%,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23家,产能占比由27.1%提高到37.7%;聚氯乙烯企业产能规模10万吨/年以下(含10万吨/年)的比例由2010年的9.4%下降到了2015年的4.8%,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22家,产能占比由45.8%提高到55.8%。
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

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一、课的设计二期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教育的时代性,使学生终身受益,选择《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作为教学研究课,力图能较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其中,具体课的设计如下:1、高一学生的学科理论基础较薄弱,这节课理论基础要求不高,但联系生产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打开学生思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无论是以80年前味精广告开头,还是贯穿始终的主题: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的学习,无不体现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展示化学的魅力。
2、教学策略上,既依托教材,又在教材上发展。
这节课是社会性课题章节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到上海氯碱厂实地考察,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开放,在学习方式上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尝试选用适合于开放性学习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当然也含有自主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组员分工协作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生产的认识和体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3、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按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我与其它教师一起帮助学生联系企业,与学生一起拟定调查问卷,然后与一部分组同学前往天原集团的氯碱化工企业参观,学生按照事先拟定的调查问卷完成实地考察;另一部分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和上网查阅收集资料,然后各组学生将有关资料汇总输入电脑。
4、课的实施:课内组织学生通过电脑平台交流:(1)氯碱工业的发展史,(2)氯碱工业的特点和产品的综合利用,(3)在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实地考察了解到的信息,(4)我国氯碱工业存在的重要问题。
组织学生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新建氯碱厂厂址方案的设计和对方案综合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知道其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综合利用。
氯碱工业的发展

氯碱工业的发展论文提要:氯碱工业生产的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及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氯碱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壮大与否关乎着国家经济的好坏,如何使氯碱工业健康发展,如何处理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能否保证氯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首要任务。
笔者所在单位是国内从事离子膜电解槽电解设备制造的企业,属于氯碱工业的源头企业,近几年,由于氯碱工业的飞速发展,作为设备制造商的我们也是销售额年年攀升,但是,透过这股猛吹而过的“氯碱风”观察氯碱工业,氯碱工业在飞速发展中还是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氯碱工业生存环境急转直下,许多氯碱厂商被迫减产或者停产,本单位的设备成品也出现提货延迟的情况。
这次金融危机,将氯碱工业所存在的问题彻底的暴露出来,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让氯碱工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简单介绍了氯碱工业,阐述说明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手段,展望了氯碱工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氯碱工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正文:一、氯碱工业概述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是基本原材料工业,是最基础的化学工业之一。
氯碱工业产品主要是烧碱、氯气、氢气,其下游产品可达900多种,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化工、农业、建材、电力、电子、国防、军工、冶金、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本化工原料。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那时处于建国前的战乱时期,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
烧碱的年产量也不足2万吨。
建国后,氯碱行业迅速扩建,且氯碱厂注重产品种类及生产技术的创新,科研人员不惧困难,合作研发,为此后氯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氯碱工业的发展及应用论文

氯碱工业的发展及应用论文氯碱工业是指以氯气和碱液为原料,生产氯、碱及其衍生物的一种化工产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氯碱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首先,氯碱工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氯碱工业生产的碱液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这些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比如,氢氧化钠被用作洗衣粉、皂液以及清洁剂的成分,它具有良好的清洁能力和去污性能。
氢氧化钙则被应用于土壤改良、脱硫、制浆造纸等行业。
其次,氯碱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氯碱工业生产的氯气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广泛用于有机合成、药品制造、塑料制品等行业。
氯气还可以用于给水消毒、废气处理等环保工程。
此外,氯气还是许多金属提纯和杀菌灭菌的重要工具。
再者,氯碱工业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氯碱工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氯碱工业通过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有效控制了废气中的氯气、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同时,氯碱工业还通过回收利用废水中的盐类和有机物质,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降低了对水体的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氯碱工业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氯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氯碱工业是现代化工产业的基础和支柱,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氯碱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经济水平。
同时,氯碱工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国内工业品和日用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总结起来,氯碱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业,对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相信氯碱工业还将持续发展,并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氯碱化工行业研究-行业概况

中国氯碱化工行业研究-行业概况1、行业概况(1)氯碱化工产品概况氯碱化工行业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中间产品电石、终端产品PVC和烧碱。
PVC(聚氯乙烯)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轻、强度高且易于加工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是应用领域最广的塑料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烧碱即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化工产品,可用于生产纸、肥皂、染料、人造丝,冶炼金属、石油精制、棉织品整理、煤焦油产物的提纯,以及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机械工业等方面。
电石即碳化钙,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是氯碱化工行业中重要的中间产品。
电石主要用于生产制作乙炔气体,以继续生产PVC,也可用于钢铁工业的脱硫剂。
(2)行业供需情况①PVC产品A、行业供给情况首先,产业政策及环保督察的开展将持续引导落后产能的淘汰,将长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内PVC行业早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为此,国家近年来持续出台推进PVC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措施,包括不定期更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文件、制定更为严苛的准入条件等,引导行业内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退出;同时,2016年开始的环保督察,不仅直接影响着落后产能的运转,加速产能出清,还将影响上游电石、石灰石矿等PVC关键原材料的生产和开采。
长期来看,供给侧改革下留存的企业将是实力雄厚、环保设备较完善的行业先进企业。
根据中国氯碱协会公布的数据,国内PVC产能和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氯碱协会如上图所示,2014-2017年,国内PVC行业的产能增速分别为-3.5%、-1.7%、-0.9%和3.44%;2014-2016年,国内PVC生产企业净退出87、41、22家,行业去产能成效明显。
同时,行业开工率逐步走高,2017年产能2,406.00万吨,产量1,790.24万吨,开工率达到74.40%,为近年最高水平。
中国氯碱工业现状及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对策

球金融风暴引发的世界范 围为内商品市场需求的萎缩正在逐步显 现 ,实力强大且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大型跨 国化工企业集团正 在加紧对世界范围内市场份额的争夺 。我国当前生产氯碱产品的企 业大多数的产品都 出口到外国,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 日益完善 , 这 些企业 面临 的市场 压力 也越来 越 大 , 面对 的 问题也 越来 越 复杂 。 需 要 防止 外 国企业 以不 正 当的手 段破 坏 中国氯碱 产 品和企 业 。 此外 , 中 国氯碱企业要学会抓住时机 ,借助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学习国外先进 的管理经验 ,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 , 转变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 , 走 向多维的生产模式。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节生产模式 , 不断的提高 市场的占有率。 面对氯碱平衡的生产模式 , 企业必须通过改革与调整 生产部署来应对低迷的市场环境。 适时合理地引导 、 推动企业产品结 构调整 , 将对确保未来行业 、 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
一
批产能在 2 0 ~ 3 0万吨 / 年以上 的大型“ P V C +烧碱” 的配套氯碱项 目, 大大提升了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的规模和实力。 2 我 国氯碱 的重 大 变化 2 . 1 规模化与资源导 向的生产重心西移,中国生产的高质量氯碱开 始走 向世界 , 成为最主要的氯碱产品输 出地 。同时 , 中国的氯碱生产 企业生产模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 著提升 ,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中国的 氯碱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 正是借助这一黄金时期 , 中国的 氯碱产业才巩固了自己龙头老大 的地位 , 为今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 众所周知 , 氯碱产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十分厉害 的产业 , 但是在全球的 范围内都出现了能源紧缺 问题。这也为中国氯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 挑战。 为了更好的发展氯碱产业 , 巩固中国氯碱产业 的现金地位就必 须为氯碱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 因此, 氯碱产业 的向西转移是—个不 可阻挡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 , 西部的生产技术相对落户, 各种生产 条件受到限制 , 这使得中国氯碱产业的发展极不明朗。所以, 在2 0 0 7 年的时候 , 我 国政府颁发了一部法律文件 , 明确的对氯碱工业发展做 出规定 , 引导氯碱产业 向广大的西部地 区转移 , 符合 国家西部大开发 的要求 。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大事记第一篇: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大事记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大事记1929年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创建中国第一家氯碱厂——上海天原电化厂。
1935年山西化学厂建成,并采用西门子水平隔膜电解槽。
1940年天原电化厂由上海迁至重庆后建立的重庆天原电化厂投产。
1940年沈阳化工厂、汉沽化学厂、天津大沽化工厂分别建成。
1952年锦西化工厂建成水银电解槽,开创了我国生产高纯碱的历史。
1952年锦西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氯化苯生产装置。
1953年国家决定重点建设的太原化工厂、四川长寿化工厂、湖南株洲化工厂分别于1958、1959年建成。
1956年锦西化工厂建成第一台水银整流器。
1956年上海天原化工厂开发出漂粉精生产装置。
1957年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在上海天原化工厂建成,单槽产量提高10倍,电耗降低23%。
1958年国家决定在衢州、武汉、福州、广州、合肥、九江、西安、遵义、常州、南宁、四平、北京、上海建设13个年产0.75~3万吨/年规模的氯碱厂,总投资6.45亿元,并在1959年建成。
1958年锦西化工厂3000吨/年悬浮聚合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国聚氯乙烯工业化生产的历史。
1958年长寿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氯丁橡胶生产装置。
1959年原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和锦西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共同完成6000吨/年悬浮聚合法生产定型设计,锦西、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株洲等7套6000吨/年聚氯乙烯装置投产。
1959年沈阳化工厂建成氯化石蜡-42生产装置。
1962年武汉市建汉化工厂和上海天原化工厂分别开展100吨/年乳液聚合法聚氯乙烯中间实验,后扩建为500吨/年生产装置。
1963年我国第一套1000A/600V硅整流器在锦西化工厂诞生。
1965年石墨三合一盐酸合成炉在锦西化工厂投产。
1966年自贡鸿鹤化工厂建成天然气热氯化法甲烷氯化物装置。
1973年上海天原化工厂、福州化工厂、杭州电化厂、天津化工厂、无锡电化厂等企业开展了疏松型树脂的研究,并逐步投入生产运行。
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张爱华(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淄博,255400)摘要:介绍了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耗氯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氯碱工业的产品结构由以碱为主转向以氯为主。
因此,就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衍生产品,搞好氯碱平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氯碱工业现状氯衍生物开发1 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1.1 生产能力氯碱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各氯碱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扩大烧碱装置规模,从1999年开始,掀起了一轮烧碱扩建高潮,到2000年其生产能力已从1998年的6 860 kt/a增至8 000 kt/a,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 620 kt/a,居世界第2位。
如此快速的增长,使国内烧碱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而且这种扩建热潮目前还在继续,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正在扩建的200 kt/a的离子膜装置,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再建400 kt/a的装置,其他的一些厂家的计划项目估计还有700 kt/a, 如果这些计划项目得以实施,我国的烧碱生产能力将达到近10 000 kt/a。
目前我国的烧碱企业有200多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超过100 kt/a的生产企业只有24家,见表1。
表1 我国烧碱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kt/a 序号单位名称生产能力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02 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803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2504 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250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2356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1907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708 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609 江西电化厂14010 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14011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012 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013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1014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515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16 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17 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18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10019 湖南株州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20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10021 江苏泰兴新浦化学有限公司10022 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10023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10024 太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1001.2 产量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烧碱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烧碱产量达8 089 kt,为历史最高纪录,与2001年的7 135.2 kt相比,增长幅度为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