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景色和人文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世界园林中的瑰宝。
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出江南地区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揭示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探秘其中蕴含的江南韵味。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而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则是宋、元、明、清等历代。
这些园林以自然、环境、文化的整合为原则,又结合了北方园林的布局和南方园林的风格。
苏州园林凭借其特有的造园理念和独特的建筑技艺,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二、苏州园林的特点1. 四季花开,景色宜人:苏州园林多以假山、水池、草地和花园为主体,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
春天,众多的花卉繁盛绽放;夏天,湖水清凉、绿树成荫;秋天,园内各种红叶交相辉映;冬天,庭院银装素裹、静寂宜人,四季景色各有风采,深受游客喜爱。
2. 地脉与空间的巧妙结合:苏州园林以水为脉,通过水的流动,划分出各个景点,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对水的利用、造型、流动、布置等方面独具匠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效果。
3. 以山水画为灵感,追求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常常来自中国传统山水画,力求通过景观的布置和疏密有致的植物组合,再现山水画中的优美意境。
三、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1. 园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多采用重檐歇山式、翘角歇山式和天井式等传统建筑形式。
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重点突出柱子和檩上的雕刻,精致而又富有艺术感。
2. 利用智慧布置的景点如假山、亭台、廊桥等都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各式假山,从大自然中选取形势奇特,曲线流畅的石块,经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栩栩如生的山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1. 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苏州园林是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文人都曾在此饮食作乐、写诗作画。
他们以园林为背景,以自然美与人文情为题材,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
2. 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苏州园林不仅要求在园林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要体现出江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园林一一呈现,对游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介绍导游词(3篇)

苏州介绍导游词(3篇)苏州介绍导游词(通用3篇)苏州介绍导游词篇1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
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是一个古老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 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 古朴风貌。
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
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
水域面积占总面积 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五分之四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
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精华。
现保存完好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
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发祥地。
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
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历史地位。
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有昆山周庄、锦溪,吴中木渎、甪直,吴江同里。
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古宅,保持着原有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香雪海景点

苏州香雪海景点
苏州香雪海是中国著名的赏梅胜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
以下是香雪海的景点介绍:
1.梅园:香雪海有着数量庞大的梅树,品种繁多,有红梅、绿梅、白梅等,其中
以白梅最为珍贵。
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梅园便成为了一片花的海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香雪海观景台:为了方便游客更好地欣赏梅园全景,香雪海还修建了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梅园,欣赏到美丽的梅花景色。
3.香雪海文化园:为了弘扬梅花文化,香雪海还建设了文化园。
文化园内有许多
关于梅花的展览,包括梅花盆景、梅花诗词、梅花画作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梅花的文化内涵。
4.古建筑群:香雪海内有许多古建筑,如香雪草堂、梅花亭、闻梅阁等,这些建
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典美和诗意。
游客可以在这些古建筑中漫步、拍照,感受江南古建筑的韵味。
5.小吃一条街:香雪海的小吃一条街也是一大特色,这里有许多苏州传统小吃,
如糖藕、糖火烧、小笼包等,让游客在赏花之余也能品尝到地道的苏州美食。
总之,苏州香雪海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地方特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是值得一游的赏梅胜地。
苏州园林人文精神的体现

苏州园林人文精神的体现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雅致、精神内涵深厚而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苏州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人文精神。
一、尊重自然、强调意境苏州园林在设计中注重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们不是一味地对自然作出压抑和改造,而是采用折衷式的方法,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结合起来,营造出富有意境的园林风貌。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二、体现“虚静美”的审美观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中强调了“虚静美”的审美观。
它们奉行的是“不以多为胜,以清为胜”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建筑体量对园林自然景观的干扰,创造出静谧、简约的氛围。
在布局中,这些园林往往会采用“涓涓细流”的水景、迂回曲折的小径和布满苔藓的石头等元素,来表现出纯朴、自然的美感。
三、培养人文情怀与雅趣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设计不仅达到了视觉与空间上的和谐效果,同时也很好地传达了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
从园林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园林的创造者对情感与想象力的重视,“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缘圆园”等等,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境和情感。
在苏州园林中,传统文化艺术也得以体现。
例如,在拙政园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假山、演绎传统戏曲的戏楼、竹林茶馆等等。
这些元素不仅提供了游赏和品味的空间,也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价值。
最后,苏州园林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设计中,更体现在管理与维护中。
苏州园林一直坚持“不可靠重修改,可靠传承”的原则,致力于保护传统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又不断创新和引入新技术,让苏州园林得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与众不同。
综上所述,苏州园林的设计与管理中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强调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与平衡,它推崇的是一种纯朴、清新的园林审美,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情感与思考的追求。
苏州西山林屋洞景区介绍

苏州西山林屋洞景区介绍苏州西山林屋洞景区是苏州市一处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风景区,位于苏州市西山风景区内,是江苏省的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苏州西山林屋洞景区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景区内有数座山峰,其中以封山、石牛、鹿角三座山最为著名。
每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景色和特点,封山山峰高耸入云,峰势雄伟壮观;石牛山峰则形状独特,好似一头正在饮水的牛;鹿角山峰则有着险峻的山路和壮丽的山势,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除了山峰,景区内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即林屋洞。
林屋洞全长约3公里,两旁杂草丛生,小路蜿蜒盘旋。
沿途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洞口处有一座石牌坊,上面刻有“林屋洞”三个大字,几个大字刚劲有力,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进入洞内,可以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山间空气。
洞内光线昏暗,空气湿润,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洞内有一些小小的石室,石室内还设有一些石桌和石凳,供游客休息。
洞内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时而有小鱼跃出水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除了山峰和林屋洞,景区内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如古庙、古亭等。
这些建筑物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苏州地区的历史遗迹。
苏州西山林屋洞景区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每年春天和秋天是景区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两个季节的天气宜人,山上的花草树木也最为繁盛。
游客们可以在山间漫步,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除了欣赏风景,景区还提供了一些娱乐项目,如攀岩、滑草等,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刺激和乐趣。
同时,景区还设有一些休息区和餐饮区,方便游客休息和用餐。
苏州西山林屋洞景区是一处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山水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
无论是登山爱好者还是自然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放松身心的空间。
苏州镇湖景点

苏州镇湖景点
苏州镇湖属于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面积二十平方公里,人口两万,是一个景色宜人、环境优雅的地方,非常适合生活和居住。
它沿着太湖湖岸线二十余公里,是苏州市建设自然居住环境,建设湖滨新城的主要规划区域。
作为苏州最大的湿地公园,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镇湖西部,东临东渚,南接广福,北临镇湖。
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
这个湿地公园集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元素于一体,是游玩的好去处。
镇湖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刺绣文化。
在这里,刺绣被称为“做生活”,这里的人们习惯把刺绣称为“做生活”。
在这个两万多人的小镇,却有四百绣庄、八千绣娘,还有5000余人从事刺绣相关行业。
可以说,这里的生命力与刺绣已经紧密相连。
因此,如果你对中国传统艺术有所了解和兴趣,那么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来镇湖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年级作文】游苏州古城_400字

【二年级作文】游苏州古城_400字游苏州古城最近,我有一个难得的假期,在这个假期里,我去了苏州古城旅游。
苏州古城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特别喜欢这座城市的传统建筑和优美的风景,让我流连忘返。
第一天,我们去了苏州古城的著名景点——拙政园。
这是一座古老的私家园林,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瑰宝。
我们走进园中,只见池塘锦鲤悠游假山如诗如画,曲桥弯腰,花亭几舞。
园中还有一片面积不大的竹林,我们可以摘取竹叶,亲自制作吹管,吹奏起竹笛,声音悠扬动听。
我徜徉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心情格外舒畅。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苏州古城的另一处名胜——狮子林。
狮子林是苏州最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园之一。
我一进门就被园内的那个石狮像所吸引,它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张大嘴巴吃人。
我们在迷宫中穿行,玩起了捉迷藏。
我们在园中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亭子,我们爬上去,俯瞰整个园区,景色美不胜收。
第三天,我们去了苏州古城的街头巷尾,领略了苏州的城市风貌。
这里的小巷弄堂错综复杂,古典的门窗、青砖黛瓦,让人感受到苏州的浓厚历史气息。
我们还去了苏州的水乡——同里,坐着小船在水道上穿行,欣赏着两岸的古典建筑和独特的江南风情。
在苏州古城的三天,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了解了苏州的历史文化。
我发现苏州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城的保护和传承。
苏州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使得苏州成为一座既优美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
回到家后,我把苏州古城的照片给了同学们看,他们也对苏州的美丽景色赞不绝口。
我真希望能再次去苏州古城玩耍,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关于苏州园林的介绍

关于苏州园林的介绍一、苏州园林的概述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老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以其秀丽的景观和精湛的园林构造技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苏州园林主要分为私家园林和官方园林两大类,均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文化特色。
二、苏州私家园林的特点苏州私家园林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致、雅致的设计和布局广受赞赏。
苏州私家园林主要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等。
这些园林以山水相映、曲径通幽的景观为主,结合了建筑、雕塑、篆刻和园艺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最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巧妙地融合了山水、林木和建筑物,营造出一种宜人、恬静的生活氛围。
拙政园被誉为“东方韵味的艺术殿堂”。
2. 留园留园被誉为“园中之园”,其建筑布局和装饰非常精细。
留园以其精美的小桥、流水和亭台楼阁而闻名,景色美丽,犹如世外桃源。
游客可以在留园中欣赏到恢宏壮丽的建筑群和细腻的园林景观。
3. 网师园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座私家园林,以其纷繁复杂的网状走廊和精美的砖雕艺术而闻名。
网师园的设计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是苏州园林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4. 环秀山庄环秀山庄以山水相映、花木葱茏而著称,它与苏州古城墙相邻,被誉为苏州园林中的一座“城中园”。
环秀山庄的园林景观以山石结构为主,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使其别具一格。
三、苏州官方园林的特点与私家园林不同,苏州的官方园林多以文化庭院、帝王园和皇家园林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规模和气势。
1. 狮子林狮子林又称狮子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皇家园林,以其巧妙的石质景观和丰富的植被而闻名。
狮子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园林设计中融入了精巧的假山和石狮雕塑,给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感觉。
2. 虎丘虎丘是苏州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小吴中第一名胜”。
虎丘因其石虎雕塑而得名,是一座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园林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化是苏州的特征和个性
• 优美的城市都是一个城市的精与气、灵与肉、形与神的有机统一。 • 良好的城市精神作为城市人文环境的首要构件,是该城市自古至今不断地追求真善 美的凝聚和结晶,是包含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以及正在凝结和发展着的城市的内 在气质、价值观念、市民心理、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的抽象和总结, 城市精神又是体现城市独特个性特征的符号系统。城市精神作为城市长期实践的精 神积淀,成了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纽带、心理依存、行为导向和实践哲学,成了城 市的本质形成和展开的思想基础以及推动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 • 用时间和空间的眼光和意识考察苏州的城市精神,一方面,要充分地认识苏州的传 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和现代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地认识 苏州的城市精神是在苏州这一特定的一方水土上孕育形成的。苏州是古老而常新的 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灿若群星的文物古迹,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技艺精巧的工 艺美术,享誉艺苑的吴门画派,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曲以及字正腔圆而荡人肺腑 的吴侬软语等,都是吴文化的载体和结晶。
苏州的历史及故事
• 商末,我国西北地区姬姓周氏族首领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避位让 贤,从陕西歧山下的周原,千里南奔,来到长江下游南岸的梅里(今江 苏梅村),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建立了带有部落性质的“勾吴之国”。 这是苏州一带称吴的最早记载。 •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寻得已在吴地为君主 的泰伯、仲雍五世孙周章,封其为诸候。“勾吴”遂成为诸侯国,正式 纳入西周版图。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寿梦继位称王,吴国始有 确切纪年。从寿梦起,吴国国势日盛,并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跻身大 国争霸的行列。周灵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吴国君位传至二十世孙诸 樊,国都南迁至今苏州城址。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阖闾继位。 周元王3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吴地悉归越国所有。显王35年 (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吴、越之地尽属楚。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 262年),楚相春申君黄歇被封于江东,吴地遂成为春申君封地。
•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苏州府,复将长洲、元和二县及太湖、靖湖二厅并入吴县,同时将震泽 县并入吴江县,昭文县并入常熟县,新阳县并入昆山县。从此,地名称苏州,建置称吴县。民国3年 (1914年),实行省、道,县官制,分一省为数道,于苏、常之地设苏常道,治所苏州,吴县属之。 民国16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江苏省会迁至镇江,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同年6 月,成立苏州市政筹备处。次年11月,县、市分治,在苏州市政筹备处基础上,正式建立苏州市。民 国19年(1930年)5月,江苏省政府以紧缩开支为由,又撤销苏州的市级建置,复并入吴县。民国22 年(1933年),江苏省分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吴县属于第三区,区署设苏 州。同年十二月,第三区改称无锡区,区署驻无锡。民国25年(1936年),无锡区改称第二区,仍隶 吴县。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1月19日,苏州沦陷。次年5月,日伪江苏省政府 在苏州成立,管辖苏南地区十六个沦陷县城,吴县属之。民国29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苏南东 路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将东路地区先后划分为三个级六个行政区,苏州均隶属于苏南第一行政区 督察专员公署。9月,苏州县人民抗日自卫会在常熟东塘市成立。次年2月,苏州县政府成立,苏州县 人民自卫会撤销。由于日伪残酷清乡,民主政权相继撤销。至民国34年(1945年)7月,在苏两北行 政办事处的基础上,吴县抗日民主政权恢复成立。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伪江苏 省消亡,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苏州仍称吴县,隶属江苏省江南行署。后江南行署撤销,又隶属第二行 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直至解放。[9] •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后,下设13个镇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设东、南、西、北、中5个区公所; 1950年5月各区公所撤销,由公安部门接管。1951年11月初经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市政府决定按 原区公所辖区建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 •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1)苏州市为省辖市。(2)设立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常熟 市和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太湖办事处(相当于县)1市8县1处,专 署驻苏州市。(3)设立松江专区。松江专区辖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嘉定、川沙、松江、宝山、 嵊泗、上海10县,专署驻松江。同年,太湖办事处改为震泽县,苏州专区辖1市9县。同年6月26日, 嵊泗县划归浙江省领导。1954年,常熟市改为省直辖市,并仍接受苏州专署督导。1956年,将宜兴县 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辖9县。
• 苏州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属于“南甜”风味.不仅选料严谨,制 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 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苏州的饮食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 -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津津豆腐干、松子糖, 玫酱粽子糖、西瓜子,虾籽鲞鱼,枣泥麻饼,方糕、定胜糕、海棠糕、梅 花糕、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
•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观前街地区的太监弄、碧凤坊;盘门地区的 十全街、凤凰街;以及两区之间的学士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 市美食街等。这些传统美食街上集聚了众多传统小吃店和百年老 店,陆长兴、黄天源、采芝斋、绿杨馄饨、松鹤楼、朱鸿兴等闻 名遐迩的名店都可以在这里不期而遇,而邂逅一场美食盛宴。此 外还有日本料理一条街——新区商业街、欧美风情美食街——工 业园区馨都广场等,这些异地美食都在老城区以外繁华地区兴起, 与苏式美食一起,大饱美食家的口福。
环秀山庄
拙政园
留园
园林艺术
• 精巧典雅的建群体表现了江南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苏州古典 园林中保存有大量以木结构为主,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根据居 住、读书、作画、抚琴、奕棋、品茶、饮宴、憩游等功能要求, 建造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这些建筑 内雕刻精细的门窗、挂落、栏杆、纱隔、地罩等各式装修,古色 古香的家具、陈设,室外变化多端的洞门、漏窗、铺地等,无不 体现了建筑功能、结构、艺术完美统一的民族特点。 • 淳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信息。苏州古 典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 式摆件等等,都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 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苏州的景色和人文
•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 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 在此建立都城以来,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 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从而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园林之城”、“文物之邦”等美誉都凝结着苏州人的 智慧和创造,洋溢着苏州传统城市精神的亮丽风采。从地理环境来说,苏州沿江临海, 傍湖枕河,是著名的水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桥水巷多。” 水既是苏州的生命之源,也是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州文 化就是水文化。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鲜明特征和个性标志。
谢谢观赏!欢迎来苏州做客!
• 用水文化来诠释和考察苏州的传统精神、时代精神和现代城市精神,笔者认为苏州的 城市精神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下述话语:“刚柔相济,兼容并包;奔 腾不息,百折不挠;纯洁透明,创造美好。”
• 笔者以为这一城市精神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一方面,将苏州城市精神 与吴文化的主线贯串了起来。吴文化的鲜明个性是水文化。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 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一切源于水,一 切又复归于水,可见水的强大力量。水具有伟大的心胸,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以广 阔的胸襟容纳包括各个方面和各种事物。水每天都在流动,“千折百回东流去”, “奔腾到海不复回”。水是世界上最纯洁透明的物质之一,既洁身自好,又恩泽于民。 在水的滋润下,万物欣欣向荣,充满了旺盛的生机。
• 清以后改南直隶为江南省,置左、右两布政使。苏州仍称府,属 县不变,隶右布政使。顺治18年(公元1661年)将右布政使自江 宁移驻苏州。雍正2年(公元1724年)升太仓州为直隶州。3年 (公元1725年)分江南省为安徽、江苏两省,于是江苏巡抚、江 苏布政使、苏州府治和长、元、吴三县县治同驻苏州一城。咸丰 10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进驻苏州,以苏州为省会, 建苏福省,实行省、郡、县三级制。同治2年(公元1863年)清 军攻陷苏州,恢复建置如旧。光绪32年(1906年)以太湖西山置 靖湖厅,隶苏州府。 • 清宣统3年(1911年)10月10日(公历,以下同),辛亥革命爆 发。11月5日,苏州宣布独立,原江苏巡抚程德全自称苏军都督, 设都督府于苏州。12月3日,改苏军都督为江苏都督,实行军民 合治,称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府所设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