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源性疾病

常见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那么常见药源性疾病有什么呢?下面和店铺一起看看吧!

常见药源性疾病:

( 1 )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

①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双异丙毗胺、美西律(慢心律)及苯妥英钠等。

② 其他药物:血管扩张药(如普尼拉明、利多氟嚓、非诺地尔、节普地尔等)、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嗓、甲硫达嚓、硫利达嗓、马普替林、多塞平、阿米替林)、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吠喃苯胺酸、阿托品、氯唆、卡马西平、水合氯醛、拟交感胺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素等)、日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左旋多巴、地塞米松、强的松、利尿剂、氟烷、头抱唾吩钠、环磷酞胺、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等。

( 2 )引起心功能抑制的药物包括日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拟交感胺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洋地黄、金刚烷胺、氟苯丙胺、氯喳以及含构椽酸盐的药物。

( 3 )引起心肌病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乙醇、依米丁(吐根碱)、拟交感胺药、锉盐、磺胺和苯苟二酮等。

( 4 )引起心肌缺血的药物包括叫噪美辛(消炎痛)、脑垂体后叶素、二甲麦角新碱、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地尔硫覃、维拉帕米、普蔡洛尔、双嗜达莫(潘生丁)、脱屈嗦、米诺地尔(长压定)、呱哇嚓、二氮嚓、酚妥拉明、婴粟碱、乳酸普尼拉明、硝普钠、乙胺香豆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肾上腺素、麻黄素、苯丙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长春新碱、避孕药、甲状腺素等。( 5 )引起心包炎的药物二甲麦角新碱可引起心包炎。

( 6 )引起高血压的药物

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氢氟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影响水、盐的代谢,使钠离子停留在体内,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激素又使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强,促使小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② 解热镇痛药:叫噪美辛(消炎痛)、毗罗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氯诺昔康(芬诺昔康)等,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管收缩,水和钠停滞在体内,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③ 减肥药:西布曲明(曲美)服后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再摄取而增强饱食感,但游离的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刺激血管收缩而升高血压,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应慎用,对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者禁用。

④ 减轻鼻充血剂:盐酸麻黄素、盐酸蔡甲哇琳(鼻眼净)、轻甲哇琳(滴通)、赛洛哩琳(诺通),可促使鼻豁膜血管收缩,缓解鼻塞症状,但在滴鼻时过量,易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⑤ 抗感冒药:在抗感冒药的复方制剂中,如特酚伪麻(丽珠感乐)、联邦伤风素、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双扑伪麻颗粒剂(服克)、氨酚伪麻那敏片(银得菲)、氨酚伪麻片(代尔卡、诺诺感冒片)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用于缓解感冒或鼻塞症状,但盐酸伪麻黄碱为血管收缩剂,可引起血压升高。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利福平、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虽不直接引起血压升高,但可抑制一种专门水解酪胺的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若与香蕉、牛肝、柑橘、菠萝、腊肉、红葡萄酒、啤酒等富含酪胺的食品同服,使酪胺难以水解和灭活,以致刺激血管,使血压升高。

( 7 )引起外周血管挛缩的药物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时漏出血管,麦角胺、多巴胺、麦角嗅隐亭等,都可引起外周血管挛缩。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一)充分重视

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要充分认识到,药物不单是治疗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致病的因素,如果对其致病作用认识不足,

不加以科学管理,它将成为社会的公害因素,可以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药源性疾病和其他主要一样,应提到重要的谇事是程上来考虑。在诊断过程,要警惕药物可能是致病的因子,参与发病,应及时排除药物的危害。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药物反应。以便及时剂量或调换治疗药物。总之,要尽可能把药物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做到合理用药

滥用和误用药物是引起药源笥疾病的主要原因,如能合理用药则大多数药源性疾病是以避免的,如何做到合理用药,下列几点必须考虑。

1.选药要有明确的指征,选药不仅要对适应证,还要排除禁忌症。要充分认识滥用药物的危害性反用不确切药物。

2.要有目地联合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争取能用最少品种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联合药时要排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3.根据所选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即药效学与药动学规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4.应用新药须预先熟悉基药效学与药动学知识,切忌盲目使用。

(三)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药源性疾病的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病人使用药物安全有效,同时又为健康、优质、幸福的人类社会创造条件,但目前对于药源性疾病的监督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综合有关资料,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

1.新药研制过程毒理学监督: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任何一种新药在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前均应经过新药审批。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但增加新的适用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者。一个新药的研究,要包括对工艺路线、质量标准、临床前药理和临床研究等内容进行评价。新药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是其核心内容,我国1985年正式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对临床前的毒理学评价作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规范操作。即通过相应的毒理学试验预测新药对人体的可能危害。

2.病人用药的安全监护。

3.新药上市后安全性监督。新药上市后的监督工作即Ⅲ期临床试验,它是临床药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有利于深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防止药源性疾病出发,通过工作往往可以发现原先没有预料到的新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有责任报告所遇到的药物不良反应,这一工作在我国尚未分开展,有待加强。根据他国经验,在医务人员提供不良反应资料基础上,编成“药物不良反应专辑”如1967年报告氯霉素可引起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1969年报告口服避孕药与血栓栓塞病的关系,1975年报告心得宁可引起眼一粘膜一皮肤综合征,1979年报告林可霉素与史林霉素可致出血性的肠炎等等。因此新药上市后的监督是对新产品毒性继续观察,也是对老药的质量监测和再评价。另一方面还要特别加强对医院等用药单位进行经常的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要用药物管理政策和制度来保证药物的社会安全性评价。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回顾性报告,自愿有组织报告(黄卡制度),事祥尽报告,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等,上述几种监督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

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又称药物性疾病,简称“药物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药物包括很多种类,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不仅化学合成药、生物制品,也涉及植物药、中成药,而且很多是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如抗菌药、激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源性疾病和(或)综合征(个例),有的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甚至死亡。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区别。药物不良反应特指药物在正常剂量和正常用法下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机体的反映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呈现状况不一,多为一过性,也有时间较长和严重反应者。药源性疾病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错用及应用不合理和药物中毒等情况所引发的疾病,一般呈现反应较严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有些伴随终生。事实上,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一分类 药源性疾病尚无统一的分类及分类标准,常见以下分类方法: (一)按病因学分类 1. A型反应涉及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及药物类型差异所致的各种情况。指由于药理作用增强所导致和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如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引起有关器官的不良反应;或由于肝脏首过效应的改变与局部组织亲和能力增大,可引起蓄积作用;经肾排泄的药物,当肾清除率降低时亦可使体内药物浓度改变;药物在大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使药物浓度升高等。A型反应特点为发生率高(70%~80%),病死率低。 2.B型反应主要由药物的异常性与病人的免疫反应和遗传药理学因素相关。前者包括药物、辅料及附加剂的分解代谢产物,如降解的四环素可引发类似范可尼综合征。后者主要指病人特异遗传素质,如红细胞中G-6-PD缺乏、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特点为发生(20%~30%)虽低于A型反应,但病死率

药源性疾病临床诊断分类治疗方法

药源性疾病临床诊断分类治疗方法 药源性疾病临床诊断分类治疗方法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反应程度较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者器官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就称药源性疾病。 1 简介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DID),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既包括正常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超量、超时,误服或错用等不正确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比药物不良反应要严重一些,如果发现得早,治疗及时,绝大多数可以减轻症状或者痊愈,但若不能及早发现,耽误了治疗和抢救,则可能引起不可逆性损害,甚至终身致残及至死亡等,造成难以设想的恶果。随着新药品种的增多新型中药制剂的涌现,非处方药物(OTC)的执

行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药源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 历史 药源性疾病与不合理用药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的病人中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国家卫生部报道,中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从历史上看,20世纪初期至21世纪初来所发生的惊人药害事件就有17起,至少死亡2万余人,还有上万人致残: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巴西等国家有许多人用二硝基酚作为减肥药,结果约1万人患了白内障。氨基比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例子也相当多,仅美国一年就有近2000人死于此病。 20世纪50年代末,一种降胆固醇药三苯乙醇上市不久,结果导致美国约1000人患白内障。 20世纪50年代,欧洲报告了2000名肾脏病人是服用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所致,有几百人死于肾功能衰竭。非那西丁对人体的危害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还较严重,至21世纪初仍有类似情况发生。 20世纪50至60年代,一种药叫沙利度安,商品名“反应停”,给孕妇治疗妊娠反应,结果产生了近万名严重畸形

药源性疾病

中药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性疾病,简称“药物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病状。 近年来,药源性疾病逐日增多,各种化学药品的副作用在经历时间的检验之后,暴露无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以简单、方便、安全称著的中医药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中药剂型已从传统的汤剂、丸剂、膏剂、粉剂等,发展到针剂、粉针剂等制剂;从口服药扩大到了肌肉注射、静脉滴注、血管介入等给药方式。同样,中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也逐渐扩展,中药药源性疾病也出现了增长势头,并已经有多种药物因致患者死亡而遭禁用。对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无论天然药物还是化学药物均有其自身的特性,而药物的这种特性对人这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机体必然会有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向好的方向转化还是向坏的方向转化,并不仅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特性[1]。 2 中药药源性疾病的成因 2.1对中草药物辨认不清:中药药品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而不同科属的同名中药在毒性上也有相当差异。例如:将关木通当作川木通、白木通用而引发的1993年比利时中草药肾病案[2],这就是是木通的科属不同造成的,关木通为马兜科植物,主要含有马兜铃酸亦称木通甲素。实验证明人体静脉给药量大于lmg/kg可导致。肾损害,

长时间低剂量给药可在体内蓄积,有肾毒性。而川木通为毛莨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主要成分为绣球皂苷和唐苷等;木通来源于木通科植物木通或其同属植物的干燥藤茎,主含木通皂苷,有利尿作用,无肾毒性。再如:名为五加皮者,又有香加皮和五加皮之分,前者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辛、苦、温而有毒,后者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干燥根皮,辛、苦、温而无毒;若不明究里混用,则必引起中毒反应。再有将外形相似的药物混用,如将有毒之山慈菇当作红慈菇用[3]。 2.2对中草药药性把握不当:中药药性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不同的因素发生不同的改变。 2.2.1药物经过炮制加工可引起药性功效的改变。如:大黄生用攻下力强,酒制后则长于活血化瘀,炒炭后又偏重于止血;地黄生品性凉,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炮制后其性由凉转温,清热凉血之功消失,其功以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主。 2.2.2药物在使用不同剂量时,有也不同的作用。如:麦芽学用以治疗饮食积滞,但如大量生用则可产生回乳之功;黄连苦寒清热解毒,量大可致腹泻,但若少量运用却有健胃之功。 2.2.3不同的剂型改变,也可使药物的作用和主治发生改变。如:理中汤汤剂内服作用快而猛,用于病情重而急者;反之,若病情轻而缓,不求急效者,则可改汤为丸。再如枳实或青皮煎水1:1服无升压之功,但改成注射针剂,则出现了强大的升压作用。 2.2.4不同煎煮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影响,如:乌头、附

2019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常见药物 倒计时:00:14:58 1.【单选题】齐二药厂假药事件“亮菌甲素”事件罪魁祸首() ? A. 主要成分亮菌甲素有关 ? B. 工业的二甘醇代替药用的丙二醇 ? C. 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降解产物有关 ? D. 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2.【单选题】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 ? A. 与药物剂量有关 ? B. 与药物剂量无关 ? C. 与长期用药有关 ? D. 与药后效应有关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A 3.【单选题】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导致血压升高的是() ? A. 阿司匹林 ? B. 糖皮质激素 ? C.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 D. 伪麻黄碱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C 4.【单选题】庆大霉素引起的典型药源性疾病是() ? A. 胃肠道 ? B. 肝毒性 ? C. 听神经毒性 ? D. 血液系统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5.【单选题】发生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如:新生儿使用氯霉素 出现灰婴综合征属于() ? A. 年龄因素 ? B. 性别 ? C. 遗传因素 ? D. 过敏反应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6.【单选题】机体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属于药物方面 的因素是() ? A. 口服避孕药或绝经期后激素替代疗法所致的心肌梗死,在吸烟的妇女中发生的危险性加大。 ? B. 阿司匹林制剂中分解产物游离水杨酸含量超过限度诱发明显腹痛 ? C. 中国人多为异烟肼快代谢者,所以容易诱发肝损害,而白种人多为异烟肼慢代谢者,所以容易诱发神经炎。 ? D. 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因肝功能减退和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诱发头痛.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7.【单选题】下列哪一个属于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分类当中的长期用药 致病型() ? A.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引起低血糖 ? B. 青霉素引起药热 ? C. 长期使用可乐定降压停药后导致高血压加重 ? D. 口服激素避孕药导致肝脏良性肿瘤发生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8.【多选题】属于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 A. 追溯用药史 ? B. 确定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 C. 询问用药过敏史和家族史和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 ? D. 致病药物的确定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正确答案:ABCD我的答案:ABCD 9.【多选题】属于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药源性疾病汇总

药源性疾病 一、概念 药源性疾病又称为药物诱发性疾病或药物性疾病,是一类由于药物在用于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的异常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且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它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药源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药源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二、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一)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人类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早已有所认识,但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才有关于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的正式调查报告。1880年英国医学杂志报告了用氯仿麻醉可以导致人突然死亡。1922年英国医学研究会报告了用胂剂治疗梅毒引起黄疸。1935年前后,欧美等地约有一百万人使用减肥药二硝基酚,结果造成很多人患白内障,又有一万人因此而失明。30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出现和随后的广泛应用,引发变态反应性多形态药物性皮炎。40年代后,以青霉素为代表的多种抗生素的研制成功与广泛应用,引起了多次过敏性休克、第八对脑神经损害、肾损害和骨骼抑制等不良反应。1954年,法国由于制售一种用于治疗疮疖的药物二碘二乙基锡,结果造成270人中毒,其中110人死亡。自60年代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孕妇因服用沙利度胺治疗妊娠反应,结果造成了10000 多例海报肢畸形婴儿的悲惨药害灾难,即“反应停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震撼和对药源性疾病的重视。于是各国的卫生管理部门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药物安全机构,1970年国际药物监察制度开始实施。我国卫生部于1989年也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和推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 (二)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导致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很多,不合理用药和机体易感性是其最主要原因。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选药不当、违反用药禁忌症、用法不合理、无用和配伍错误。在正常用药情况下尚可发生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更导致对机体的损害。机体易感性则包括种族和遗产多样性、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等。

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常见药物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常见 药物 1.【单选题】齐二药厂假药事件“亮菌甲素”事件罪魁祸首() A. 主要成分亮菌甲素有关 B. 工业的二甘醇代替药用的丙二醇 C. 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降解产物有关 D. 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 A. 与药物剂量有关 B. 与药物剂量无关 C. 与长期用药有关 D. 与药后效应有关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导致血压升高的是() A. 阿司匹林 B. 糖皮质激素 C.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D. 伪麻黄碱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庆大霉素引起的典型药源性疾病是() A. 胃肠道 B. 肝毒性 C. 听神经毒性 D. 血液系统 正确答案:C 5.【单选题】发生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如: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出现灰婴综合征属于() A. 年龄因素

B. 性别 C. 遗传因素 D. 过敏反应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机体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属于药物方面的因素是() A. 口服避孕药或绝经期后激素替代疗法所致的心肌梗死,在吸烟的妇女中发生的危险性加大。 B. 阿司匹林制剂中分解产物游离水杨酸含量超过限度诱发明显腹痛 C. 中国人多为异烟肼快代谢者,所以容易诱发肝损害,而白种人多为异烟肼慢代谢者,所以容易诱发神经炎。 D. 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因肝功能减退和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诱发头痛.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下列哪一个属于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分类当中的长期用药致病型() A.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引起低血糖 B. 青霉素引起药热 C. 长期使用可乐定降压停药后导致高血压加重 D. 口服激素避孕药导致肝脏良性肿瘤发生 正确答案:C 8.【多选题】属于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A. 追溯用药史 B. 确定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C. 询问用药过敏史和家族史和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 D. 致病药物的确定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正确答案:ABCD 9.【多选题】属于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A. 停用致病药物 B. 排除致病药物 C. 拮抗致病药物 D. 调整给药方案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刘艳萍 药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互相矛盾而统一的两个方面。药物作用于机体时可呈现多种不同的效益,加上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常伴随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某些特殊人群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这是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定义。我国沿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源性疾病(DID)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由于应用药物而致的疾病,是人类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用药中,因药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误应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等情况而引起的疾病。既是一类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且具有相应临床过程的症候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指用药后产生的某种反应,而药源性疾病强调组织、器官或系统损害。 2011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8.9%)、胃肠系统损害(占26.1%)和全身性损害(占13.6%),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第一位,主要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过敏反应。尽管很多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有一定的变应性或毒性基础,但其原因仍然不清,遗传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患肝病、肾病、AIDS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老年人等发生皮肤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在住院病人中,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高达3%。事实上,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引起皮肤反应,虽然大多比较轻微,但有些反应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等。一般的皮肤反应是在药物使用后的短期内发生,但也有几星期内,甚至数月发生的情况。本文主要介绍药源性皮肤病。 皮肤位于体表,有保护、吸收、调节体温、感觉功能、合成维生素D等重要作用。许多药物可通过口服、注射、灌注、滴眼、滴鼻、漱口、含化、喷雾、外用、药熏、阴道及膀胱冲洗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即药物疹。其临床表现是发病急,迅速出现皮肤搔痒、多种形态的皮损,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形红斑及麻疹形药疹、剥脱性皮炎等。药疹严重者可有高热、系统损害,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常见致病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四环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治疗等效:是指几个药物制剂以同样的给药方案给予同一个体,产生本质上相同的治疗效应或毒性。药物的依赖性:是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或生理上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介、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它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简答〈1〉影响口服药物从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1)药物方面(2)机体方面1)胃肠内PH 2)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 3)胃肠内容物 4)首关效应〈2〉有哪些药物能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1维生素B6 2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和异卡波肼3抗议精神病药和利血平。〈3〉简述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原则:1采取综合措施,减轻心脏负荷2限制钠盐的摄入3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的应用4利尿药的应用5ACEI的应用6强心苷类药物7硝酸酯类血管扩张药的应用。〈4〉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有哪些:1抗酸药:氢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钙2抑酸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3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4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5抗幽门螺杆菌药:甲硝唑、呋喃唑酮〈5〉简述普萘洛尔降压机制:1降低心输出量2减少肾素分泌3阻断突触前膜受取消正反馈4中枢降压作用5阻断中枢B受作用。〈6〉胰岛素的分类及临应用:1按制源分类:动物胰岛素、半合成胰岛素、生物合成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按时间长短分类: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胰岛素混合型。临床应用:1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型2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I型、经度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无效或伴有合并感染、手术、妊娠或并发酮症酸中毒3II型糖尿病患者晚期有慢性并发症。〈7〉简述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的药理学基础:〈8〉联合应用抗菌药应有明确指征:1病原菌类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型感染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严重感染4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5联合用药使

常见药源性疾病

常见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那么常见药源性疾病有什么呢?下面和店铺一起看看吧! 常见药源性疾病: ( 1 )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 ①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双异丙毗胺、美西律(慢心律)及苯妥英钠等。 ② 其他药物:血管扩张药(如普尼拉明、利多氟嚓、非诺地尔、节普地尔等)、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嗓、甲硫达嚓、硫利达嗓、马普替林、多塞平、阿米替林)、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吠喃苯胺酸、阿托品、氯唆、卡马西平、水合氯醛、拟交感胺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素等)、日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左旋多巴、地塞米松、强的松、利尿剂、氟烷、头抱唾吩钠、环磷酞胺、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等。 ( 2 )引起心功能抑制的药物包括日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拟交感胺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洋地黄、金刚烷胺、氟苯丙胺、氯喳以及含构椽酸盐的药物。 ( 3 )引起心肌病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乙醇、依米丁(吐根碱)、拟交感胺药、锉盐、磺胺和苯苟二酮等。 ( 4 )引起心肌缺血的药物包括叫噪美辛(消炎痛)、脑垂体后叶素、二甲麦角新碱、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地尔硫覃、维拉帕米、普蔡洛尔、双嗜达莫(潘生丁)、脱屈嗦、米诺地尔(长压定)、呱哇嚓、二氮嚓、酚妥拉明、婴粟碱、乳酸普尼拉明、硝普钠、乙胺香豆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肾上腺素、麻黄素、苯丙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长春新碱、避孕药、甲状腺素等。( 5 )引起心包炎的药物二甲麦角新碱可引起心包炎。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以下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及其解释: 1. 肝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肝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肝毒性药物包括一些非甾体抗炎药、乙醇、抗生素等。肝毒性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释放出有害的代谢产物,损害肝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肝炎、肝坏死等疾病。 2. 肾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某些抗生素、抗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可以导致肾小管损伤,降低肾脏功能,引发肾炎、肾衰竭等疾病。 3. 心血管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力或节律,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引起不良反应。 4. 中毒性肺病: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肺部的中毒反应。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呼吸性疾病等。常见的中毒性肺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5. 过敏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也可以引起呼吸系统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

药物有青霉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6.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这些药物可能导致骨髓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受损,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疾病。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7.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这些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抽搐、意识障碍等。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总结起来,药源性疾病就是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药物可能对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肺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肝毒性、肾毒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中毒性肺病、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时机,同时关注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以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概述 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这一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性较低。第二类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或特异反应。这类疾病较难预防,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常可导致病人死亡。影响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一方面与病人本身状况有关,如年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生理周期、病理状况等。另一方面与医药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当有关,如过量长期用药、不恰当使用药品、多种药品的混用等。一般不包括药物极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它的发展与化学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密切相关。药物引起的损害,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损害一样,有其流行病学特点。有潜伏期、发病机制、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及不同预后。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弥漫性肺炎、肺纤维化,暴发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和癌肿等,均为明确的病症。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现在常用药中许多是化学合成的,既有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有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副作用。因此,如果用药不当,这种副作用发生率就会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人体新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药源性疾病”。 例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时,可损害人体的肾脏、肝脏、视听神经等;一些利尿药也可造成低血钾症;一些安眠药则可造成人对该类药的依赖性等。即便是中药,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不过相对少些。例如,洋地黄,就有人发生过洋地黄中毒。由此可见,用药治病时,有用药剂量,服用间隔时间等方面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的服用,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西医的尴尬和困惑——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急剧增长

西医的尴尬和困惑——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急剧增长 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病因,如果病因认识错了,其治疗方法肯定也是错的。西医就是这样一个不仅病因认识错误,而且治疗方法错误的医学,它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往往是很大的。 一、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触目惊心 全世界有l/3的病人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西药毒副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的统计报道,在临床发病率中,大约有30%属于药源性疾病(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大约21%属于感染性疾病,大约16%属于医源性疾病(由于误诊和医疗事故引起的)。 ■据统计80%的西药对染色体有诱变作用。西药不仅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而且可诱发或加重与老化有关的各种疾病,促进人体老化。西药不良反应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远比伪劣药品的危害严重的多。 ■日本一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大约50%的死者,其死亡原因与西药毒副作用有关。 ■在美国,西药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疾病之一,是列在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的第五大疾病。哈佛学者研究表明,每年因为治疗错误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5.7万,比起因车祸、纵火、他杀加起来死亡的总数还多。 ■抗生素可以说是西药中最大的品种,人们一有病首先就想到它,把抗生素看成是“万能药”。但是,就是这种所谓“万能药”,也出现很大问题,单说我国现有的2000万耳聋者中,有近80%是与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有关。 ■西安的观察表明,在1590例住院癌症患者中,没用或仅用过一种抗生素者,其感染发生率为9.25%。而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者为36.12%,是前者的4倍,也就是说抗生素用得越多,感染发生率越高。 ■至少有2/3的化验单都是不必要的。一项调查显示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仅在1%的诊断中有用。 ■约每10次X光检查中只有一次才是必要的。医生阅读胸片的错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药源性肝脏疾病与防治 1、治疗前无肝损害或肝损害不明显,治疗后出现肝损害,支持药源性肝损害的证据是()ﻩ A、治疗后原发疾病加重,伴肝损害 B、在原来的药物停用后,肝损害减轻 C、在原来的药物停用后,肝损害不好转 D、血清γ-GT明显升高,AST/ALT升高 2、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肝脏疾病的影响因素() A、性别和年龄 B、原发病的影响 C、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 D、药物疗程、剂量和给药方式 ﻩ3、人体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ﻩ A、十二指肠 B、肝脏 C、胰腺 D、胃脏 ﻩ4、对于药源性肝损害病人,应给予()的饮食 A、低热量、低蛋白和低脂 B、低热量、高蛋白和低脂 C、高热量、低蛋白和低脂 D、高热量、高蛋白和低脂 5、根据病理变化分型,药源性肝脏疾病不包括() A、肝细胞型 B、肝内淤胆型 C、肝外淤胆型 D、肿瘤型 6、药源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A、血清转氨酶增高

B、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 C、白蛋白增多 D、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7、对于以过敏反应为主的药源性肝病,药物接触史一般为() A、4周以内 B、4~6周 C、6~8周 D、2月以上 ﻩ8、治疗药物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的首选药是()ﻩ A、甘草酸二胺 B、多烯磷脂酰胆碱 C、熊去氧胆酸 D、门冬氨酸钾镁 ﻩ9、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源性肝病的特点是() A、主要表现有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增加和瘙痒 B、肝功能一般不能恢复 C、大多数病人出现胆管消失并伴慢性进展性过程 D、常见胆管损害不可逆而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10、确诊药源性肝脏疾病后,应立即()ﻩ A、停用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或可疑药物 B、使用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 C、使用护肝药物 D、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家庭用药小百科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 1.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 的基本措施。 A:错 B:对 答案:B 第一章测试 1.不存在没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 A:对 B:错 答案:A 2.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主要有以下五类:药源性胃肠道疾病、药源性肝脏疾病、 药源性肾脏疾病、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中() 是最主要的药源性疾病。 A:药源性神经系统疾 B:药源性肝脏疾病 C: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D:药源性肾脏疾病 E:药源性胃肠道疾病 答案:B 3.药品包装盒上印有的药品的重要信息,我们习惯称之为() A:药品标签 B:药品信息 C:药品封面 D:药品商标 答案:A 4.批准文号:国药准字+类别代码S+8位数字,其中S代表: A:生化制品 B:生物制品 C:中成药 D:保健药品 答案:B 5.服药时茶,咖啡等会影响疗效,所有用矿泉水是最安全的。 A:错 B:对 答案:A 6.下列关于泡腾片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直接口服 B:放在100ml凉开水冲开后再服用

C:可直接吞服 D:咀嚼后吞服 E:可用碳酸饮料冲泡 答案:CDE 7.混悬液使用时应注意() A:不得晃动 B:摇匀 C:加水后再摇匀 D:一次喝不完可放于冰箱冷藏下次再喝 答案:BD 8.某药品一天服用两次,是代表早餐和晚餐期间服用。 A:对 B:错 答案:B 9.关于鼻喷雾剂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喷后头部后仰 B:喷后头部前倾 C:喷时头部前倾 D:喷时头部后仰 答案:BD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以下情形中属于假药的是 A:超过有效期的 B: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C: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D: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E: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答案:CE 11.以下关于非处方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处方药又进一步根据安全程度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 B:非处方药的特点是安全、有效、方便、质量稳定 C:非处方药就是安全保险药 D: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E: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购买 答案:ABDE 12.家庭中储备的一些常用药,主要是为了应对自己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 较大的疾病,这个说法 A:错 B:对 答案:A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途径.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局部,因而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响.据报道,药物引起的消化 道不良反响,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响〔ADR$的20%~40% ADRS 可累及消化系统各局部,导致消化道黏膜完整性受损,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药物不良反响作为消化系统药源性疾病的病因之一,它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病毒、细菌、饮食、月中瘤、精神因素等〕所致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根本相似,几乎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所有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黄疸、便秘等.止匕外,还可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痛、关节痛等消化系统以外的病症,也可能同时出现其他系统药源性损害病症. 其涉及器官包括食管、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腹膜等. 一、药源性食管疾病 1.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从口腔经食管很快到胃,很少引起食管不良反响,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害, 此称药源性食管疾病.药源性食管疾病常见表现形式有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有时并发食管出血、狭窄、穿孔、食管感染等.表现形式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但都有相似的起病过程.通常在服药后4-12h 内出现突发胸骨后疼痛、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多呈持续性,进食不能缓解,反而加重.可向颈、背、上肢等部位放射,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及紧缩感.常见药物有: 〔1〕抗菌药物 是引起药源性食管损害最常见的药物.化学性刺激是主要原因,其食管损害常不严重.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苇西林、阿莫西林、甲氧甲氨喀噬、麦迪霉素、利福平等均有导致食管损害的报道,其中多西环素是引发食管损害频率最高的抗菌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