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趋势

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趋势
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趋势

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源流和发展趋势

石秀光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就当代中国而言,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机关在廉洁从政方面所建构的思想、道德、政治、法律、制度体系的标志,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状态。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入新阶段的一种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发展廉政文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须臾离不开廉政文化营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需要以廉政文化为支撑和动力。因此,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不失时机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党的各级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视。历史进入今天,深入研究和创建廉政文化,无疑将会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党风和廉政建设。

一、廉政文化形成的历史源流

廉政文化是在哲学指导下,由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交叉而生成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古代,廉政是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伦理学有诸多课目:礼、仁、忠、义、孝等,其中“廉”这一道德修养极受褒扬。法家则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廉”是治国纲领四维之一,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制定了“廉不蔽恶”的原则。“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绝大部分史学家、伦理学家都主张把源头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礼·天官冢宰》曰:“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洁,六曰廉辩。”小宰是西周天官的属官,它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评判官府的“善、能、敬、正、法、辩”六件事,以廉为本考察群吏的政绩,裁断高下优劣,称“六廉”。沿着《周礼》的脉络,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同时,在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论,如邓牧论君道吏道的败坏,黄宗羲论吏治廉洁的标准,唐甄论治贪之道,曾国藩论节俭治贪等等;各个朝代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种种法典奖廉罚贪,如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监察法——汉惠帝时的监御史九条、汉武帝时的刺史六条,朱元璋颁布的一系列劝勉官吏的文书和诰谕,清朝实行的养廉银制度等等;涌现了许多尽职尽责、政绩卓著、清廉守正、严于执法的清官廉吏,如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人;产生了许多廉事、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等。这些事象的汇笼与集合,构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廉政文化体系。

传统“官德”与廉政文化紧密相关。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德治”的优秀文化传统,“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家门而不入”,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了从政的座右铭。孔子更是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大凡开明盛世的统治者,都明白“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的道理,十分重视官吏的道德品质。历朝历代承继优良传统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官德”规范。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

马列主义把廉政作为政治学来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廉价政府作了系统的论述。恩格斯则在为马克思所著的《法兰西内战》所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中,论述了贪污腐化及其对官吏的监督。列宁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对如何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列主义,同时又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作了系统的阐述,从而使中国的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盏油灯,四壁黄土,穿的是补丁加补丁的衣服,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断言:这种清廉节约的作风一定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斯诺的预言没有错,13年后蒋介石政权行将灭亡之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军官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清廉,以清廉换得的民心。”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中国古代优秀的廉政文化一脉相承,一气相通,是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时代体现。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才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才能公开、公平、公正;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减少挥霍浪费,才能抑制巧取豪夺,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不管何种岁月,如果离开艰苦奋斗,追求享乐,何以谈廉洁奉公、清廉守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利益,不图索任何金钱物质,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具有政治性,不是古人的“见理明而妄取”,更不是“尚名节而不苟取,畏法律而不敢取”,而是在共产主义信念指导下的廉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比历史上任何朝代的廉政都纯正、崇高、伟大!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第一,廉政文化具有先进性。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廉政文化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体一样,具有“先进性”,烙印着崭新的时代特征。它决不是具有浓厚人治色彩的“清官文化”的翻版。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的廉政文化;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廉政文化;它是承继和光大革命传统的廉政文化;它是扬弃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廉政文化;它是社会主义法治时代的廉政文化;它是向全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开放的廉政文化;它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它是为适应当前和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新实际、新需要、新任务服务的廉政文化。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廉政文化具有主题性。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内容,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这决定了廉政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既是丰富的,更是特定的,不能任意扩大其内涵和处延,切忌泛化,不能把廉政文化搞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我们说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的,但并不否定其具有一定的伸展性。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反腐倡廉工作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子系统密切相关,他们之间存有一些交叉地带和模糊地带,具有许多多边和双边话题。因此,廉政文化大致包括“廉政的文化”和“与廉政有关的文化”两部分。如在我国,执政党的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密不可分,因此以文化载体倡扬优良党风的内容都可归入廉政文化的范畴。总之,廉政文化建设既不能脱离主题,又不能局限于主题。

第三,廉政文化具有文化性。廉政文化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是廉政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完美结合。廉政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现形式是文化,因此廉政文化建设也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文化建设的形式、载体、阵地丰富多彩,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上演特色独具的人间活剧。众所周知,文化具有渗透性特点,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适应这一特点,在方式方法上注意减少说教性和简单化,注重人性化,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做到润物细无声,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一切有益的文化活动中;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活引人。

第四,廉政文化具有针对性。廉政文化建设紧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那些手中握有权力的党政干部。他们是廉政文化“化”的重点和关键,他们以身作则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巨大的;他们也是抓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他们亲自抓、坚持抓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因此,要正确处理“立足”与“面向”的关系,将两者统一起来。立足于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忽视这一重点,就是舍本求末。同时要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教育面、影响面,使之真正面向全党全社会,使廉政文化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学校、走向企业、走向农村、走向全社会,夯实反腐倡廉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五,廉政文化具有实践性。理论来源于实践,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廉政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行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廉政文化的实践性决定了此项建设必须坚持:(1)知行合一,贵在实践。理论探索很重要,但要注重切实可行,真正有用、好用、管用。(2)言行合一,贵在示范。真正用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来修身正己,改造主观世界,躬身实践,其中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切忌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3)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生事物可谓“初露尖角”,经验还谈不上十分丰富,因此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循序渐进,及时总结,逐步提高。(4)求真务实,重在实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办实事,用实功,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三、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

廉政文化建设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其实质,就是在文化层面上面临的诸多挑战。作为一种文化,廉政文化在文化层面上一直面临着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变异现象、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负面阴影等严重的影响和障碍。主要表现为:

障碍之一: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积淀是滋生腐败的深层因素。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我们国家独特的历史传统,其中历史文化的因素绝不能低估。今天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与过去的历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文化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往往会滞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现实就是过去历史的延续。不管是否意识到,传统文化总是在影响并“塑造”着我们,始终是我们人本身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并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这里的封建主义残余实质上指的就是封建的政治文化。封建的政治文化时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作用,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当前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一是“家长制”。两千多年沉淀下来的以封建家长专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仍然对我们的政治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专横跋扈,权力不受限制,什么“党内民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免谈。二是“官本位”的影响。“官本位”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陈腐的社会意识,其价值追求和判断标准就在于做官和官之大小,至今它还根深蒂固地表现着,使一些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它的俘虏,一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屡屡出现;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三是“人治”的影响。我国传统人治文化的主要危害,就是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权力、解决问题。此外还有个人崇拜、终身制、等级制、宗族观念、特权观念等,无不残留着历史的影子。因此,领导者个人的爱憎以及亲疏关系,就成了其思想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任人唯贤”变成了“任人唯亲”。

障碍之二:中外文化碰撞中的文化变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摆脱了“极左”思潮忽视人文关怀、忽视个人利益的阴影,注意引导个人利益的实现和对个性价值的保护,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个人利益的文化理念,伴随着开放的步伐也随之进入而备受欢迎。于是,中国传统小农

的狭隘自私意识与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疯狂追求个人享乐的文化价值理念相混合,一些人的思想中就变异出当代版的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诸如攀比超前消费,奢侈浪费。在其影响下,一些干部为一己私利而不惜放弃、破坏乃至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膨胀的私欲,走上了贪图享乐、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腐败歧途。障碍之三: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阴影。市场经济以竞争性、交换性、求利性的特点,实现由市场完成资源有效配置,保证经济良性循环的目标。这些特点在经济领域是积极的、理性的。但作为一柄“双刃剑”,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竞争性、交换性和求利性等“游戏规则”所折射出的文化理念,如果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则难免发生变异而给社会良性发展带来挑战。现实中我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这种文化理念向其他领域的逐步渗透,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价值追求不断被翻版、被强化。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一些摆脱了原始积累的人们,告别了物资匮乏和等级消费的生活,进入了盲目消费的阶段,出现了丰裕后的纵欲无度现象。

障碍之四: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腐败氛围。“腐败氛围”就是“小群体”中的“腐败文化”,就是一些单位的“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其最终功能是“贪官蹑高位,廉吏沉下僚”,其后果是很可怕的。所以,反腐败不仅仅是将一些腐败分子揪出来,还要下大力去反那种“逼良为娼”的“腐败氛围”,去改变那种“好的不香、坏的不臭”,贪官成了“臭豆腐”的“腐败文化”,去治理黑白颠倒的歪风邪气,去纠正那种廉政勤政干部吃亏、受气、被打击的不正常局面,去改造那种香臭不分的腐败土壤,旗帜鲜明地宣传、保护和支持廉洁奉公的干部。惟有这样,才能使反腐败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要“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反腐败不仅仅是场政治斗争,同时也是一场文化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出一两个腐败分子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改变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政治文化生态”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会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呢?关键还在这些地区、这些部门、这些单位的“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腐败氛围”没有改过来,不能激浊扬清。

四、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廉政文化建设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为重点内容,面向全党全社会,突出强化其激浊扬清的功能,实现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积极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1、廉政文化建设将会更加明显地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廉政文化是直接为政治建设服务的文化。在“廉政”二字中“廉”是基本要求和应有特征,“政”是主体和根本目的。“廉”为“政”服务,“政”因“廉”长存,这是“廉政”的真正内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是我们党执政的文化根基之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须臾离不开的文化营养。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的观念,既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廉政建设的一个单项工作,也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子课题,要着眼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廉政文化的发展进行设计、规划和把握。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核心问题,通过文化的力量,着力洁净党的执政主体,筑牢党的执政基础,使廉政文化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廉政文化建设将会增强内容的针对性。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和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如此,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

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虽然正确的、先进的、新生的、进步的思想观念仍然占主流,但一些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东西也不时冒出来与我们对抗,有时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还相当错综复杂。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妄图通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这一切都使得党员干部面临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表现得非常尖锐。经济发展相对超前与党纪条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党纪政纪条规乏力的矛盾,传统道德体系解体与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形成的矛盾,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适应形势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向,抓住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3、廉政文化建设将会在创新中不断提升文化的含量。

没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没有科学的文化观念作指导,反腐败斗争是难以形成先进而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廉政作为一种文化,尚没有形成应有的社会氛围,缺少应有的位置,文化资源还相当短缺。无庸置疑没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没有科学的文化观念作指导,反腐败斗争是难以形成先进而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因此,必须重视增加廉政文化的文化含量,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不懈地用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文化教育培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防止在思想文化的多样性面前失去自主性。因此,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构建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组织创作反腐倡廉文艺作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进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如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历史、语言文学等学科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渗透到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开展汇编《从政警言》、《廉洁勤政台历》,制作廉政扑克,编演丰富多彩的廉政文艺节目,送廉政宣传教育片上门、送廉政法规下乡等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利用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载体,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为反腐倡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我们还要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光,以开放的胸襟,从世界优秀廉政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和提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涵,从而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同时,随着形势的变化,要注重廉政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拓展新内涵,提升新境界,培育新精神。

4、廉政文化建设将会培植多元化生活价值观念。市场经济以实现由市场完成资源有效配置,保证经济良性循环为目标,具有竞争性、交换性、求利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经济领域是积极的、理性的。但作为一柄“双刃剑”,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竞争性、交换性和求利性等游戏规则所折射出的文化理念,如果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则难免发生变异而给社会良性发展带来挑战。实践当中,随着市场经济文化理念向其他领域的逐步渗透,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价值需求不断被强化,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一部分通过不正当手段先富起来的人赚到了比普通官员多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钱,一些耐不住寂寞的官员心理产生严重不平衡,比起人家的高档消费和享受,总觉得自己生活寒酸,于是就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捞取金钱,认为自己有权为什么不赚大钱,当官也应发财,享受最好的生活。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市场经济双面性的政治文化在起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培植多元化生活价值观念,不仅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创造实现多元化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明白当官与发财两者存在巨大的价值和利益冲突的事理,尽可能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即从政当官者的价值定位就是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发财。

5、廉政文化建设将会重视发挥媒体主渠道的作用。廉政文化的建设要切记与心理学、艺术美感、大众接受习惯等密切有机地结合,确保廉正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在当前的文化传

播手段中,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是几大主要的宣传教育阵地,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从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节目和文学作品。现阶段以反腐倡廉题材为主的影视剧热播,可以说是廉政文化建设上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从几年前的反腐题材电视剧《苍天在上》起,涌现出了一批如《生死抉择》、《大雪无痕》、《至高利益》、《忠诚卫士》等的影视佳作,这些作品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和较高的收视率,充分证实了反腐倡廉题材影视剧的意义与价值。另外,《中国纪检监察报》、《反腐败导刊》、《党风文汇》、《江淮风纪》等一批优秀的纪检监察报刊杂志,在廉政教育过程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报刊、杂志不仅是纪检监察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而且是廉政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

在坚守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我们也要开拓一些新的领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的传播载体也在以更快的速度更新换代,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并且互联网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一些不足,如它的互动性,海量存贮性是传统单个媒体所无法做到的。互联网的兴起,为建设廉政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平台,让它成为获取廉政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对于县市一级的纪检监察部门来说,建设廉政文化应充分发挥媒体主渠道的作用,利用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上的优秀廉政文化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创办一些特色栏目,弘扬正气,鞭策腐败,用廉政文化的传播来营造强大的舆论攻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廉政文化建设将会重视反击消极腐败文化。消极腐败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家长制的影响。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传统社会中以封建家长专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仍然对我们的政治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文化取向,给官僚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提供了观念支持。一些领导干部专横跋扈,颐指气使,权力不受限制,即便是经常性的工作部署安排,也要居高临下地作些指示,而下属只能对他惟命是从,甚至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官本位的影响。官本位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陈腐的社会意识,其价值追求和判断标准就在于做官和官之大小,至今它还根深蒂固,使一些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它的俘虏。为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有市场,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政绩和地位者也不少。三是人治的影响。传统人治文化的主要危害,就是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权力、解决问题,领导者的私情、私欲、爱憎以及亲疏关系,成为其思想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于是,任人唯贤变为了任人唯亲,致使昏庸无耻、贪赃枉法者能混迹于官场,横行一时。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地方在反腐倡廉过程中出现了笑廉羡贪的奇怪现象,如一些领导干部真心拒贿,却被人讥为“太呆板”、“假正经”;而不法商人通过找关系行贿包工程揽项目,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而那些贪官和不法商人一旦马失前蹄,落入法网,一些人背后的议论却是“后台不硬”、“赶上倒霉”之类。还出现诸如“腐败搞活经济”、“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的灰色谬论,被一些人乐于传颂,这些种种现象有人戏称之为“消极腐败文化”。

腐败现象产生腐败文化,腐败文化又催生腐败分子。受这种腐败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一些人不但不想反腐败,反而整天想如何搞腐败。有机会的抓住机会,没机会的寻找机会,这种消极腐败文化已成为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屡纠屡现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不对其进行反击,任由这种文化的流行,很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行为模式中。建设先进的廉政文化是当前反击腐败文化最好的武器。凡是腐败文化所追崇的,都必将是廉政文化所要否定的。因而我们应大力培育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消极腐败文化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进行一些针锋相对的反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主旋律功能。

7、廉政文化建设将会重视基层的全面创建。文化的导向作用是通过由外向内,潜移默化地

影响和改变人的。目前围绕建设廉政文化的主题在廉政教育上创新出了许多新的形式、方法,廉政教育已经从传统的上党课、举办廉政讲座、观看廉政宣教片等形式向具有文化和时代特点的教育形式转变。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仅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广泛的群众性,只有面向全社会,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基层的涵盖面,从学校抓起,从社区抓起,从企业抓起,从农村抓起。让廉政广告进社区,建立起廉政广告一条街,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氛围;向中小学校定期寄送宣传教育资料,组织学生参观廉政教育图片展、举行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演讲比赛等,将廉政教育融入学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举办“一把手”家属培训班,向干部家属发出廉政信函,召开座谈会、节假日进行廉政提醒等形式,加强与干部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延伸到家庭;将廉政课堂摆上工地,有针对性地举办怎样当好工程业主培训班,对施工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党风廉政教育,让建筑业主走进廉政课堂等。以社区、校园、家庭为依托,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得到熏陶,使整个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8、廉政文化建设将会重视发掘与利用古代的优秀廉政文化。华夏先进的主流文化是廉政文化萌生的土壤。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学史上,以颂扬勤政廉洁为内容的文学作品可以说贯穿始终。先秦时期,作为该时期文学代表作品的“北诗(经)南(楚)辞”就有不少篇目反映了歌颂勤政廉洁优秀事迹和精神的。如《诗经·大雅·生民之什》中的《笃公刘》,作者假周人之口以颂扬的激情,用几近白描的手法,叙述了奴隶社会部落首领“公刘”为公众办事不怕辛劳,不图私利的事迹。《诗经》首开了以廉政为内容的文学作品先河。比《诗经》时代略晚的南方文化代表《楚辞》,同样不乏这方面的内容,如《楚辞》代表作之一的《离骚》,作者塑造的不阿佞臣,众浊我清的艺术形象,则更多在精神层面上对廉政的理念进行了讴歌。自先秦以逮,这类以勤政廉洁为内容的文学作品,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流传于今的代表作,其中有不少名句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政和“宁静致远”的清廉;唐代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寒死也甘”的祈盼;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抒怀,诚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心中效仿的楷模,弘扬了忧国忧民一代哲人的崇高精神。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先人不仅留下有“修齐治平”、“清心寡欲,持志不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的一些名言佳句,更在文学著作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如宋代廉吏包拯,权势不能淫,富贵不能屈;海瑞一身正气,当面直言,弹劾百官;于成龙甘守清贫,一生为民等,这些故事广为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们效仿的楷模。在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靡之风,不仅成为茶文化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廉政文化发展史中的光彩一笔。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期待着我们披金淘沙,再造更新,将其中的优秀成分复兴光大。当前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应当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创新廉政文化载体,充分挖掘、吸收其中的一些精华,对我国古代的廉政文化进行再创作,为今所用,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9、廉政文化建设将会伴随着民主和法治的推进实现文化的规范。廉政文化,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是建不成的;它还需要有结构性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建立文化规范和政治规范,形成一整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发展廉政文化必须更新行政理念。“管理就是服务”,将权力回归服务的本质,就必须更新行政理念,将民主、法制、公开、公正、效能、利民、服务的理念,引入行政管理中,使行政管理更具人文关怀,更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充分运用政治监督的力量和文化监督的力量,培育提高领导者的政治文化素质。让廉政文化在理念更新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并从法制建设、政策引导等方面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 一、春秋时期 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汉书〃上官皇后传》中甚至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的记载。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 古时男家去女家迎亲时,均在夜间。《仪礼〃士昏礼》谓:?昏礼下达。?郑玄注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并且,?主人爵弁、裳、缁,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亦即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此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 古代对刚入门新妇的姿态也很有讲究。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娶妇 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所谓?安矜烟视媚行?,尚秉和注曰:?安矜烟视媚行,形容新妇之状态,可谓入微矣。然可意会,难以言诠。安者,从容;矜者,谨慎;烟视者,眼波流动不直睨;媚行者,动止羞缩柔媚安徐也。是皆新妇初入门之状态,反是则失身份。? 二、两汉时期 汉代结婚时,均以青布幔搭成帐篷,用以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这种在青庐中成婚的习俗,一直沿续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多处提到。 又据史料记载,两汉之际,已经有了贺婚的习俗和新婚之夜听房的习俗。据《汉书〃宣帝纪》记载:?五凤二年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无所乐,非所以导民也。?汉宣帝这一诏书的目的,就在于提倡老百姓在婚礼上设酒宴庆贺。又据《汉书〃袁隗妻传》记载:袁隗与妻子进入洞房后,夫妻俩在说悄悄话: 隗又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令处姊未适,先行可乎??对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又问曰:?南

廉政文化标语

廉政文化建设标语 1、抱朴守拙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平常人生 2、病从口入,腐从贪起 3、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4、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5、倡导廉政新风,创造美好鑫达 6、倡廉洁之风,养浩然之气 7、倡廉重在反腐,反腐重在治本 8、诚实是做人的行为支撑,廉洁是从业的行为准绳 9、逞一时贪欲,陷半生囹圄 10、吃拿卡要可耻,热情服务光荣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13、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携手共建和谐文明 14、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15、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守廉为节 16、大兴企业廉政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17、淡泊以明志,清廉以正风 18、顶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19、遏制腐败,重在预防 20、反腐不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21、反腐倡廉乃立身之本,私心贪欲乃祸害之源

22、反腐倡廉预防为主,群众监督警钟长鸣 23、反腐倡廉重在标本兼治,廉洁自律务求身体力行 24、反腐大业无小事,倡廉更需勤用功 25、反腐当从自身做起,倡廉应由小处着手 26、非己物戒贪心一丝不取,是他利弃私欲一点不沾 27、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28、腐败行为人人恨,自强自励要自重 29、腐败皆因贪欲起,自律方能守廉洁 30、腐败是祸,勤廉是福 31、腐败是祸事前兆,勤廉是幸福源泉 32、公生明,廉生威,无私无畏奔前程 33、红灯不能闯,红包不能收 34、坚持廉洁自律,争做先进表率 35、监督就是爱护,公开就是倡廉 36、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37、讲法纪、讲道德、守诚信、守清廉 38、教育监督制度并重,搞好反腐惩防体系建设 39、今日伸贪手,明日进班房 40、经营贵在求实创新,廉洁贵在持之以恒 41、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廉政监督匹夫有责 42、敬廉崇俭,反腐治奢 43、克勤克俭,戒骄戒躁,勤政廉政

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

#/十一五0期间世界史研究的进展# 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 张丽任灵兰 有关/中国海洋史0的记载和论述虽然可以上溯至久远的年代,但中国的海洋史研究却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台湾/中研院0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开始推行中国海洋发展史研究计划,拉开了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序幕。而1996年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6在我国的正式生效,5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6提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开始,中国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才真正开展起来。近年来,中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厦门大学的杨国桢教授率先呼吁国内史学界关注海洋问题,并从1998年开始先后主编了5海洋与中国6和5海洋中国与世界6丛书,从中可以窥见这十余年来中国学者在海洋史研究方面的探索和进步。可以说,他们的研究强化了海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拓宽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领域。 1997年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与其先后成立的浙江海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以及厦门大学海洋研究院等,标志着我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阵容已基本形成,学科发展初具规模。他们开展的海洋史研究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囊括了从海洋的历史地理、考古、军事、科技、交通到海洋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功能,从海洋文化建设到渔文化、盐文化、海洋意识、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知识教育、海洋旅游、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人文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这其中,中国台湾的海洋文化研究也曾一度形成高潮。而之后于2007年成立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更为重视海洋史的研究,/中国及世界大国海洋战略研究0和/中国东海、南海研究0是其重点研究课题,而其中的历史研究占有重要位置。2009年7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立足历史,面向现实,在区域史、海洋与世界前沿视野下开展海洋史理论探索与学科建设,并将定期出版5海洋史研究6辑刊,这或许可以成为中国海洋史研究的一个新起点。这些研究机构近年来已经培养出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壮大了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的队伍。 最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版了一批海洋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专著、文集及丛书。其中较有影响的有:5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61、5中国海洋文化研究66卷文集o、5海洋文化与社会6两部丛书?、5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6?、5海洋与社会:海洋社会学初探6(海洋环境与社会研究文库之一)?、5大国崛起6(丛书)等。此外,还出版了一些会 1o???杨国桢:5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6,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编辑:5中国海洋文化研究6第6卷,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4)5卷,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5海洋文化与社会6系列丛书已于2008年和2009年出版两种。 王日根:5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6,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崔凤:5海洋与社会:海洋社会学初探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廉洁文化宣传标语

廉洁文化宣传标语 导读:廉洁文化宣传标语50句: 1、树清廉风气人人争先,创文明站所个个一流。 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强化措施,改进方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4、清官双肩明月,廉吏两袖清风。 5、端正党风人人有责,反腐倡廉事事关心。 6、镜不蒙尘可照人,人不贪脏可扬名。 7、要做好腐朽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必须上下形成共识,切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负。 8、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 9、竹以直为美,人以正而尊。 10、反腐倡廉不折不扣,勤政为民实实在在。 11、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党性长存。 12、构建惩治和预防腐朽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 13、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14、努力树立?风险无处不在,人人都有风险?的'思想理念。 15、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16、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

17、莲因洁而尊,官而廉而正。 18、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1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主。 20、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21、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22、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23、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24、建设文明廉洁窗口,敞开热忱为民心灵。 25、为官清廉洁如水,点点滴滴为人民。 26、加强廉政建设,塑造政府形象。 27、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构建预防腐朽的长效机制。 28、建立廉政风险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29、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构建预防腐朽长效机制。 30、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31、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32、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33、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34、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 35、建立健全腐朽风险化解机制,超前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风险因素,让广大党员干部远离危险。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浏览:[792] 大中小 南通大学文学院吴洁 [摘要]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推动反贪立法,不断健全廉政制度;多设监控渠道,不断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官德建设,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关键词]传统廉政文化;现代价值;实践意义 一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廉”在古汉语中是指堂屋的侧面,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一含义做出了明确表达:“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1]。由于“堂之侧边”的特点是平直、方正、有棱角,因而“廉”又做正直、方正、干净、节俭等道德含义之解,从古至今,“廉”都表达着人们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其基本要义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而“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2],即正直公道的基本原则是治理一方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可以将廉政理解为一种源于传统清廉观的为政之德和政治氛围,而廉政文化,则正是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并与之形成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风气都产生了行之有效的促进,并对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氏族和部落首领还没有什么特权意识,却有着强烈的为民父母的原始公仆意识,他们不仅广泛听取民众意见,而且以戒言、铭言诲人律己。尧曾有过有“尧戒”:“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址”,[3]认为继承人必须有极好的德行,必须能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而不后退,因为日后他是千万臣民的公仆,而不是高压于人上的至尊。舜也曾告诫他的臣子要清明正直,并每三年对公职人员进行一次考核,清正廉明的就升迁,否则就降级。上述可谓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最初萌芽,说明“廉”作为一种朦胧的为政道德活动,已经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觉醒,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及贪贿现象的盛行应运而生的。商朝提出重民用德,不任用贪财聚货的人,而任用努力为臣民生财造富的人。周朝清醒的认识到夏商灭亡的原因在于暴政压迫和贪污腐化,倡导勤政廉政,并采取了保民、任贤和勤政等措施,认为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当尽力接触小民,了解他们的疾苦,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这种勤政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可贵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动和文化大繁荣,廉政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管仲在《管子?霸言》中明确提出了“以民为本”的论点,认为既然人情是欲利而避害的,为政者必须能顺民所欲,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使人民得到快乐、富贵、安定。孔子、孟子等这一时期的儒学大家也是廉政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并实践着廉政文化。孔子认为,为政者欲把政治搞好,就要自身廉洁,不以权谋私,为民做出榜样。孟子则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认为人民才是国家中最可贵的,人民是政权之本,而国君的地位完全次于人民,并且还提出了给民以恒产,施教化,救济穷人等具体措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半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社会的本质所限,社会战乱不止,衰世

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

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 1.东西方海洋文化的不同模式与个性 “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缘于海洋环境这种生存和发展条件而创造的精神的、制度的、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在人们一般看来,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地”是陆地,而不是海洋。但是,一方面,就世界范围而言,人类生活其上的地球,总面积的70%多是海洋,陆地被海洋切割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人类社会就是分别居住、生活在“海洋地球”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的,古往今来,无论民族如何迁徙、国家如何变迁,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民族都是沿海或环海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另一方面,即使是不沿海的“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历史上也大多与“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发生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的联系,“海洋”的意识、“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对他们的影响,同样形成了他们的文明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至于在当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由“海洋”和“岛屿”组成的世界,把整个“陆地”视为一个“大岛”、几个“中岛”和众多“小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化交通与通讯工具与手段的全球性使用,随着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的全球性流通,“纯粹”的“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已经少之又少,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与“海洋”密不可分。 就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早期历史而言,其生存环境及其生活资料来源,决定了其早期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沿海、环海地区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是其早期历史上的基本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例如中国先秦时代沿海的齐国地区、燕国地区、吴越地区等1;公元之前先后不等的腓尼基地区、古埃及地区、古希腊地区等,都是这样的海洋文明区域。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和国家、民族的整合及其文化区域的扩大与演变,多种模式类型的海洋文化区域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以沿海、环海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为主体所形成的海洋文化区域,和以沿海、环海“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与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凝聚、整合、汇融为统一体所形成的海—陆兼具、互补互动型文化区域,是海洋文化区域的两大主要模式类型。前者以环地中海海洋文明为代表,在西方最具影响力;后者以环中国海海洋文明为代表,在东方最具影响力。 世界不同沿海国家、民族、区域的海洋文化,都既具有其作为海洋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其本国、本民族、本区域的海洋文化个性。 在环地中海海洋文明那里,由于后来埃及文明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各个政教合一派系的争斗和翻来覆去的战争,使得环地中海区域再也没有形成与广大内陆腹地统一的文化版图,因而环地中海海洋文明先是局限于环地中海区域各个较小的、内陆腹地不大的国家和民族那里。但这种“西方海洋文化”由于缺乏与其欧洲大陆统一的陆地资源和市场的先天的不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带来“人”的打破“禁锢”后的“自由”、“解放”和为所欲为,尤其是英法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大于人力的非自然生产方式,导致了对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张需求和对外部进而对东方世界的物质资源的贪欲,从而使得欧洲南、西、北部的岛屿和沿海各国走上了拓展海外殖民地的道路。这就是扩张型的、竞争型乃至抢夺型的、畸形的“西方海洋文化”。 在环中国海海洋文明这里,自夏商黧定“九州”,至周“联邦”天下,中原与“四海”形成了统一的中国政治版图与文化版图,九州之中有五州沿海;及至秦、汉帝国以降,更是以中央集权统一中原,以羁縻或封贡的政治形式、礼仪文化和儒家思想统一了中原之外的沿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海上交流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1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地大兴“渔盐之利”,就号称“海王之国”。见《管子??轻重五?海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分析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篇一:廉政宣传标语 廉政宣传标语 1、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 2、马吃夜草一时美味,马失前蹄一生终悔 3、做官做事做人应清清白白,为公为政为民需勤勤恳恳 4、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5、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6、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脚踩地雷 7、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8、只有廉政的人,才心安理得。 ——[古希腊] 伊壁鸠鲁《格言集》 9、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 ——[法] 卢梭 10、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美] 富兰克林 11、那怕对自己的一点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前苏联] 高尔基 1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就是一个奴隶。 ——[德] 歌德 13、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14、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15、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谦受益,满招损。 18、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宋-包拯) 19、律己廉为首,立德世在先 20、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21、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2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3、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明-谈迁) 24、莫作名利双收之想,但立名扬万古之志。(清-曾国藩) 25、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26、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武汉大学历史系冯天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 史的研究,且学术偏好为明清文化史。冯教授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诸多论题进行过考究。20XX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中国文化史》就是由冯教授领衔,并与何晓明教授、周积明教授在中国文化史领域共同创作的研究成果。 冯天瑜教授在其著作《中华文化史》(以下简称“冯著”)“导论”部分指出,“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是文化学与史学相结合的一门历史科学”。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冯教授认为,文化史是“把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作为一个总体对象加以研究??”。笔者认为,所谓文化史就是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文化史是通过历史视角、借助历史理论和方法来解读人类文化的一门学科。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学者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文化史与学术思想

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也有人认为文化史应集中于精神文化的历史,研究重点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娱乐等。 从理论上讲,撰写通史性著作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专门史。而撰写跨越数千年专门史的难度又大于撰写某一个朝代、某一个阶段专门史的难度。因为人的学力、精力有限。具体到“中华文化史”领域,时间跨越数千年,内容包罗万象,如果不是在此领域潜心研究数十载,断然难以写出如此鸿篇巨制。大概是出于确保著作质量考虑,冯天瑜教授并未独自完成这一课题,而是选择与何天明、周积明等教授合作,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冯著洋洋百万言,从“人猿相揖别”的上古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远古时期人类“质朴的精神之花”一直写到毛泽东思想,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正如作者在全书“题记”中所写的那样:本书以《中国文化史》拟题,意在研讨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成机制与发展历程。 一、“中华”的概念 作者在“题记”中首先对“中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作者称,“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并引用了成书于唐高 宗永徽年间的《唐律名例疏议释义》(似应为《唐律疏议·名例篇》释义——笔者注)中的文字: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2014-08-25 15:45来源:检察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 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象征着封建统治者对“言行正派”的推崇 现实中的反腐形势正如火如荼,考察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尤其是廉政文化,以古为鉴,我们或可把握现实中的一点一滴。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没有相应的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廉政文化也就无从谈起。由于廉政文化与特定的政治文化紧密相连,因此,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廉政文化的产生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研究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廉政文化也要注意它的特定含义,不能作简单的解释和比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告诉记者的这句话,既是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也蕴含着廉政文化的历史镜鉴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这一重大课题的主持人,卜宪群对记者说,这一课题正是以宽广的学术视野来观照中国廉政文化的缘起与发展。

“六廉”: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内核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产生时间很早。文明诞生之初的氏族首领已经注意到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卜宪群介绍,《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为政“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以及要“敬授民时”,其思想涵盖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多层次含义。《尚书·皋陶谟》中提出的所谓“九德”,也主要是针对为官者的素质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皋陶谟》中表达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是传统“民本”思想的渊源所在,也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行为、思想的深层次价值观,是古代廉政制度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 随着国家的产生及其形态的完善,廉政文化的内容也日渐丰富。三代(夏、商、西周)王朝的更迭使统治阶级认识到“天命”无常,要保持统治的长久就必须把剥削和压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必须对被统治者“民”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人们所熟悉的“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夫民,神之主也”等等言论就是“民本”思想触动统治阶级政治神经后的感慨,也是三代廉政制度、行为、思想产生的深层文化意识之一。 卜宪群认为:“三代对贪贿的惩处是否都出自于民本思想的价值观,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但以条规刑律对贪加以惩戒,这是在以往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家、思想家们关于“廉政”问题的思考多姿多彩。齐相晏婴说:“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还与齐景公专门讨论过“廉政”问题。一次,景公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婴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意思是廉政能否持久,关键在于各级官吏能否做到坚守美德,出污泥而不染,做廉洁的表率。 这个时期廉政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首推法家的廉政文化学说。法家从人具有贪欲的天性出发,既主张从制度上设官分职,加强监督,防止腐败的产生,也主张从道德的层面对包括君主在内的各级官僚进行教育。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说:“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法家的另一代表人物管子认为:“国有四维”,即礼、义、廉、耻。他还说:“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

《中国古代文化史》教案

邯郸学院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历史系 教研室:中国古代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文化史授课班级:2009级历史学本科班主讲教师:李傲雪 职称:副教授 使用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邯郸学院制

1 教 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中国古代文化史 课程编号 406021060 英文: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学 分 3 授课教师 李傲雪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学位课( ) 必修课(√) 选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2009级 历史学本科班 共 1 个班 课程学时 48 学时 周学时 3学时 起止周 3—17周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48 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作者:张岱年、方克立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1月 主要参考 资料及指定参考书 1.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至六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2 周次第周日期节次第5-7节 授课内容绪论授课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涵义、源流、范畴,构成特点与地位。进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1.对“文化”一词的来源发展进行阐述。 2.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 3.深入理解“文化是自然人化”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难点文化结构层次说 教具和媒体 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界说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一)广义文化 (二)狭义文化 三、文化的功能 四、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存在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世界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 (一)中国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 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目的和意义 (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 思考题作业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 5.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怎么才能学好中国文化概论?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 海洋文化与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有关,具有时代的特征、区域的特征,以及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一、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海洋文化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周口店、辽宁、河北、浙江河姆渡以及海南岛、北部湾等处的古海岸阶地上均发现有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 2. 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 3.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 4. 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5. 21世纪,海洋经济高度发展,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当代全球化战略,与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争夺,海疆与海峡通道的纷争等有关。北海油气资源开发,促进了荷兰、丹麦等北欧诸国的经济又一轮繁荣。俄、加、美对极地与北冰洋的争夺,核心是对导弹、潜艇活动基地的争夺,反映出全球化的海洋资源、环境、疆域纷争,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新特点。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1、端正行风,服务经济,一心为民。 2、反腐倡廉,发展经济,文明和谐,振兴承德。 3、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4、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5、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6、加强廉政建设,塑造政府形象。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8、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 9、反腐倡廉,执政为民,端正行风,以民为本。1 0、强化民主监督,推行政务公开。 1 1、强化政风行风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1 2、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严明纪律,严明责任。1 3、克勤克俭,戒骄戒躁,勤政廉政。 1 4、为民、务实、勤奋、清廉。 1 5、心里装着老百姓,永远保持先进性。 1 6、反腐倡廉预防为主,群众监督警钟长鸣。 1 7、正世界观,正人生观,正权力观,正政绩观。 1 8、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服务人民;人民监督权力,人民评议权力。l 9、讲理想、讲道德、讲纪律、讲奉献。 2 0、敬廉崇俭,反腐治奢。

21、位不在高廉洁自名,权不在大为公则荣. 22、淡薄名利名远扬,追求钱财自寻亡. 23、长廉养得好心境,洁身如玉家太平. 24、廉气养人心肺,腐败毁我长城. 25、勤奋成就事业,廉政凝聚人心. 26、官廉士气高,行业风气好. 27、做官品廉相等,为政两袖清风. 28、得志贵在清廉,成功需要平衡. 29、要振伟大事业,必先兴廉政之风. 30、勤俭清廉正道行,遵纪守法万事兴. 31、做廉政公务员,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要问廉政歌曲能唱多久,唱到青松白头河水倒流. 33、廉政者的泪水洗不去腐败者带来的耻辱,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捍卫一方洁土. 3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35、弘扬廉洁新风,共创文明事业. 3 6、一路温馨,一路廉洁,一路平安。 3 7、闻一声您好,献一颗爱心。 3 8、政风行风大家管,服务如何大家评。 3 9、人人是发展环境,人人是承德形象。 4 0、开展阳光服务,建设文明窗口。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贫富分化,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人类自私利己的本性,加之权力易被滥用的特点,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产生,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加之民主制度的缺失,腐败现象更为盛行。过于泛滥的腐败往往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争,从而危害统治阶级统治基础,因此,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深刻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实践并形成的关于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廉政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社会评价,廉政时代与廉政人物颂扬与传播的艺术方式等方面的总和。它们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结合中国实际对廉政问题的缜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卓越智慧。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同时,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有大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大力宣扬。 一、借鉴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途径来推动中国廉政文化

的产生。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的。没有相应的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廉政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廉政文化与政治文化之间紧密相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充分说明了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为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推动了中国新时期廉政文化水到渠成的产生。 二、借鉴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惩贪官污吏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立法,运用法律来规范官员行为。早在夏商时期,对贪贿就有了正式的刑律。《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廉洁宣传标语

廉洁宣传标语 廉洁宣传标语 1、树清廉风气人人争先,创文明站所个个一流。 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强化措施,改进方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4、清官双肩明月,廉吏两袖清风。 5、端正党风人人有责,反腐倡廉事事关心。 6、镜不蒙尘可照人,人不贪污可扬名。 7、要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必须上下形成共识,切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负。 8、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 9、竹以直为美,人以正而尊。 10、反腐倡廉不折不扣,勤政为民实实在在。 11、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党性长存。 12、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 13、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14、努力树立“风险无处不在,人人都有风险”的思想理念。 15、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16、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 17、莲因洁而尊,官而廉而正。 18、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1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主。 20、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21、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22、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23、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24、建设文明廉洁窗口,敞开热忱为民心灵。 25、为官清廉洁如水,点点滴滴为人民。 26、加强廉政建设,塑造政府形象。 27、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构建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28、建立廉政风险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29、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构建预防腐败长效机制。 30、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31、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32、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33、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34、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 35、建立健全腐败风险化解机制,超前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历朝历代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清官情结为代表的传统廉政文化,对当代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文化与廉政文化 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概其种类,有164种说法。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将文化当作名词来进行界定的。但笔者以为,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层面,即动词,取“文而化之”之义。 最早的记载见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这是“文化”概念得以发端的源头。在早期文字中,“文”通皱纹的“纹”,意指人在年幼之时虽无皱纹,但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智慧、经验、教训;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逐渐有了相应的知识、智慧、经验、 教训,同时也有了皱纹。故“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知识、智慧、经验、教训的积累,再用这样的积累去教化天下,天下之人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便是“文化”。文化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有了种种“文”的积淀,更在于用它去教化人,并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见,将“文化” 一词作为动词来对待和理解,实具有鞭辟入里之功效,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文化的真 谛。 传统中国社会,民众期盼清官、拥戴清官,官员集团亦以做清官作为道德指引,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在选拔和考核环节加大道德评价的比重,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认同,出 现一种清官情结,进而成为传统廉政文化中最具说服力的容。纵观历史,各朝各代的清官可 谓层出不穷,所以历代正史中常常会为之立传,〈〈循吏传》便是其例。众人熟知的包公、海 瑞、于成龙等,更是其中的典。 以清官情结为代表的传统廉政文化,就是要用在清官政治的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智慧、经验、教训,去教化天下,使人们的思想认识随之产生变化,从而全面提高官员集团的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推动政治清明和法制进步。 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 以清官情结为代表的传统廉政文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换言之,乃是在追求做清官的价值导向之下,逐渐凝练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化品格,成为引导更多官员向清官的目标渐行渐近的成功经验。 (一)清廉:对待财富的品格 〈〈广雅》中解释:“廉,清也。”即要求人对待财富要保持廉洁自律的心态,无论是对待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荣誉这种种利益,不能有贪心。这样的文化品格,刚好和贪官相对应。 宋朝的包拯,是位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克己奉公、刚正廉洁。因担心自己死后,会有子后代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去贪赃枉法,特意立下遗嘱,告诫后人说:我的后世子,为官者若贪赃枉法,便要将他从族谱上除名,死后不准葬入祖坟,还要将其丑恶“事迹”刻成碑文,立于堂屋东墙以警示后人。 明朝海瑞,在当县令时,要靠挖野菜才能吃饱,母亲过生日,他只能买两斤肉去贺寿,结果这事都被当成“稀罕事”传到总督胡宗宪那里(〈〈明史?海瑞传》)。清朝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在赴任途中,居然要以萝卜充饥,仅有一袭官衣蔽体。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上述这些官员,身上有着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对待财富能保持廉洁的态度。可以说,为官清廉是传统廉政文化的第一层要求。 然而“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人都会有追逐利益财富的欲望。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简朴变得奢华,容易,因为这是在放纵欲望;由奢华变得简朴,困难,因为这需要克制欲望。作为官员,手握实权、占据资源,面临的诱惑远高于常人,真正要做到克制私欲、廉洁不贪,并非易事。正因如此,故而历代特别重视廉政文化的教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楚国时期诞生的一首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十大古琴曲之首,也带来了知音文化;唐宋年间,武昌黄鹤楼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场所,也使武汉成为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市,简称汉,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简介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产业、通信中心,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 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

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由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武昌、近代中国的国际大都市汉口、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汉阳三地合并为组建,下辖7个中心城区和6个新城区。是楚辞浪漫、黄鹤飘逸的历史文化名城,震撼世界、彪炳千秋的首义胜地,又是青山碧水、生态宜居的滨江之城,商贸繁荣、百业昌隆的现代都市。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超级城市。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将武汉(光电)与北京(IT与软件服务)、上海(金融与工程服务)、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