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汇总

抗病毒药物汇总
抗病毒药物汇总

肉鸡养殖信息集萃

2010-06-12 17:09

抗病毒药物汇总

利巴韦林(病毒唑)

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多种RNA 、DNA病毒的复制及蛋白合成,本品可广泛用于各种病毒的预防和早期感染。

抗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核胞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

l 主治:肺部感染,腹泻,角膜炎。

l 用法:喷雾给药效果是饮水给药的10-50倍。饮水给药没有抗病毒作用,只有退热作用。只有喷雾和静注给药才有抗病毒作用。静注:症状出现48小时以内有效,超过48小时静注没有抗病毒作用,即:48-96小时之间没有抗病毒作用,96小时后又起作用。即该产品初期和后期有作用,中期没有抗病毒作用。

用量:2.5—5g/100kg水,连用3—5天。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低,较安全,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时可致红、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对心脏有一定毒性。

磷甲酸钠

焦磷酸类似物,它与病毒在焦磷酸结合部位非竞争抑制疱病毒DNA多聚酶,抑制多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作用有PFA中心磷分子的3-OH末锻,阻断3-5-磷酸二脂键,使核酸不能延伸。非竞争地抑制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作用于依赖RNA的DNA及基质和模板。磷甲酸钠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肝D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毒、猪伪狂犬病、牛乳房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阿昔洛韦是去氧鸟苷类化合物,其能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DNA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也可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终止。在兽医临床上主用于马疱疹病毒引起的结膜炎和角膜炎、禽和猫的疱疹病毒感染。

干扰素

本品是一组由病毒或其他诱生剂使宿主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现已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本品分子量2-16万,无抗原性,不被免疫血清中和,也不被核酸破坏,但可被蛋白酶破坏。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病毒繁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致病等。本品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主要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断细胞内的病毒合成、转录、装配和释放,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本身并不抗病毒,通过激活三种酶而发挥作用。有α、β、γ干扰素,其中最有活性的是α干扰素。

本品口服均不吸收,肌内或皮下注射或鼻腔喷雾可达到80%,的吸收率,临床用于各种病毒性疾病,慢性细菌病,肿瘤病等。

用量:一般连用2—3天,间隔2—3天,具体用量见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本品应在冰箱内2—8。C条件下储寸,勿冷冻,避免剧烈摇动。

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转移因子

本品为淋巴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小分子水溶性多肽,现有天然的纯化产品及重组基因工程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属免疫增强剂,可提高动物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的免疫应答。

注意事项本品以静脉或皮下注射或胸腹腔或肿瘤局部给药,在兽药市场上有饮水剂、注射剂。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发热、寒战、过敏、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炎症反应。

双密达莫:

l 人治疗血管性病。

l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双密达莫是首选药物。

l 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口蹄疫

l 配合西咪替丁治疗痘病,西咪替丁阻止红斑的形成。

西咪替丁:

l 强效剂:使克林霉素、苯唑西林、乳酸环丙的血药浓度提高50-100%,使苯唑西林提高药效8倍以上。

l 免疫增效剂:抗病毒,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再生,如:胃溃疡、口蹄疫等。

聚肌胞:

聚肌胞和干扰素在恶性肿瘤病、免疫抑制时使用,一般病毒感染不建议使用。

蜂胶:

在禽流感上100PPM喷雾一次,预防率85-95%,用75%的乙醇做助溶剂,喷雾,保护率可达95-100%。

主治蛋鸡、种鸡感染引起掉蛋,提升产蛋率,促进组织愈合、再生。

阿糖腺苷阿糖腺苷为嘌呤核苷同系物。其能抑制病毒DNA多聚酶,而阻断病毒合成,兽医临床上,主用于防治仔猪伪狂犬病、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以及母牛乳头病毒损伤和马疱疹病毒。

中草药

黄芪多糖已经成功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和禽流感病毒病的治疗。

香菇多糖的作用与黄多糖相似,能降低鸡马立克氏病发病率。

牛磺酸(Taurine)

是一种非蛋白含硫氨基酸,又名牛胆碱、牛胆酸,因1827年科学家首次由公牛胆汁中分离而得名。牛磺酸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植物中极少有牛磺酸,它是名贵药材"牛黄"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非蛋白氨基酸。具有消炎、解热、镇痛、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

此外板蓝根、穿心链、大青叶、鱼腥草、黄连、金银花、龙胆草等对鸡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牛流感、禽流感、猪流感等有防治的作用。

金刚烷胺

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A型流感病毒,干扰、抑制病毒颗粒进入宿主细胞内部,也抑制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阻断病毒脱壳及阻断其释出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并可改变血凝素的构型而抑制病毒的装配、复制,其作用无宿主特异性。另外本药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退烧作用。抗病毒:抗病毒谱较窄,对流感病毒选择性高,目前,金刚烷胺及其类似物金刚乙胺被认为是治疗禽流感的首选药物。甲型流感病毒、肿瘤病毒(马立克、传贫)有预防治疗效果,对传支、传喉、法氏囊没有作用。

l 强效剂:是一些抗生素的强效剂。

l 配合扑热息痛,退热效果更好,特别是病毒性继发。

l 提高免疫力:速度效果都比左旋咪唑好。

兽医临床试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与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和泰乐菌素等抗菌药物合用,能控制继发的支原体和细菌感染,并提高疗效。主要用于鸡、猪流感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用量:2.5—5g兑100kg水连续饮用3—5天。

注意事项:本品中毒时表现神经症状,肾病变者,产蛋种鸡甚用,中毒时用新斯的明或毒扁豆素对抗。

金刚乙胺

金刚烷胺衍生物,抗流感的活性比烷胺强4—10倍,且毒性低。

吗啉双胍(病毒灵)

药理及用途: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本品能抑制病毒的DNA和RNA多聚酶,干扰病毒核酸复制,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并对病毒增值周期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新城疫、流感、传支、法氏囊病等病毒性疾病。

病毒灵退热作用。配合VB1、扑尔敏、VC使用,控制症状:退热。

l 痘病不建议使用该产品,如配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体温能降到正常体温以下。

用量10—50g/100kg水,连用3-5天。

注意事项大计量应用可影响食欲,动物出汗,抗流感作用不如烷胺和利巴韦林

抗病毒类药物

抗病毒类 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 该类药物的优点是有固定疗程、不产生病毒耐药、HBeAg,HBsAg血清转换率高且应答持久、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双重功效;缺点: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等(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偿期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等禁忌症。 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情阶段:病毒载量低于109、高ALT水平、HBeAg低滴度、女性、非母婴传播、病程短 2、核苷(酸)类似物 这类药物的优点是:三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但是也有疗程不固定、易发生病毒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等的缺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克拉夫定等。 拉米夫定(贺普丁)优点:上市时间最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进入医保;缺点:持久应答率低、病毒耐药率高(14%,38%,49%,66%)。 阿德福韦(贺维力、名正、代丁等)优点:耐药变异率低(0、3%、11%、18%、29%),对拉米夫定耐药者仍有效;缺点:抗病毒作用较弱,起效慢,有潜在的肾毒性。 恩替卡韦(博路定)优点:作用强,耐药率低(5年累计耐药率1.2%);缺点: 价格较贵。 替比夫定(素比伏)优点:作用强,HBeAg转换率高(22%);缺点:变异率较高,有肌酸激酶升高等副作用,上市时间短,抗病毒作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待证实。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优先选择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不推荐交替使用阿德福韦酯和换用高剂量的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可改用或联合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临床研究显示,核苷类似物耐药患者改用干扰素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替诺福韦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一、抗HIV市场与需求 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合成的特性,是一类最原始的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自从1898年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概念后,病毒种类已由最初的几十种发展到今天的数千种,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免疫缺陷病毒的滋生,使艾滋病(AIDS)患者每年递增,在发展中国家和贫穷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导与控制,导致了感染率直线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浆报道显示,自1981年发现和报告艾滋病以来,全球感染者累计69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占40%,每年约新增500多万HIV感染染病例,目前HIV/AIDS患者总数达4200多万人,若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预计20年后HIV感染者将达2亿人。从地域上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患者占据了70%,而病死率已达八成;在拉丁美洲和加物比地区流行率也较高,60%感染者失去生命,而亚洲也已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 纵观全球的HIV/AIDS感染情况,与文化素质、思想意识、贫富状态和卫生保健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种传播方式中,性爱、体液、血液是传播的主要媒介,毒品注射、违法采集血浆结下了恶果,虽然艾滋病的直接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但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已成为致命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认为,中国已处在艾滋病灾难的边缘,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共同分析显示,中国现存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为84万人,AIDS患者约占10%,约占亚洲地区的1/5,在全球居第14位,HIV感染者占全国总人口0.066%。专家估计的数字要比这个大,尤其在易感染群体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抗HIV药物已悄然发展成为产销两旺的市场,年销量增长率约在13%-1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有降价策略和呼吁中,销售收入未能得到同步上升,但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据Pharma Business杂志公布的2000年全球畅销500强药物中,抗HIV药物市场已达50.42亿美元,主要由世界七大制药厂商把持,其中逆转录酶抑制剂山65%,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占35%。 在众多抗艾滋病毒药物生产商中,葛兰素克克、百时美施贵宝和雅培已成为前三强,2002年3 家的抗HIV药物销售额已达40亿美元,占全球的3/4;2003年抗HIV药物市场已近6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约5.5%,其中:葛兰素史克拥有的6个药品形成了创收能力,2003年销售收入已达15.01亿英镑,比上一年的14.65亿英镑增长了2.5%,百时美施贵宝5个药品为16.73亿美元,比2002年的16.1亿美元增长了3.9%。国外分析家预测,到2005 年世界7大主要市场抗HIV药物的销售额将增至71亿美元,而且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准了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和泰国这五个新兴的市场。 二、抗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开发 自从第一个艾滋病治疗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以来,美国FDA已相继批准了80多种预防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疗效显著倍受推崇的已有20 多个药物,被认为对AIDS感染者病情具有较好的缓解和控制作用,我国已批准进口8种,自己开发的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核苷酸是构成细胞和病毒遗传基因的重要物质,对核苷酸的修饰所得到的抗代谢物,能抑制核酸合成酶,阻断病毒的复制合成,20世纪下半叶,国外上市了许多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自1996年后,艾滋病治疗领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设计了具有高活性的逆转录酶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常用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协向发挥作用,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目前推荐方案是两种核苷逆转录酶制剂与蛋白酶抑制剂或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复合疗法,

抗病毒药物练习题

抗病毒药物练习题 一、A 1、快速滴注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应缓慢滴注,并给患者充足的水的药是 A、阿糖腺苷 B、利巴韦林 C、金刚烷胺 D、阿昔洛韦 E、拉米夫定 2、又名无环鸟苷的是 A、阿昔洛韦 B、两性霉素B C、利巴韦林 D、拉米夫定 E、更昔洛韦 3、对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 A、奥司他韦 B、阿糖腺苷 C、干拢素 D、阿昔洛韦 E、阿德福韦酯 4、下列为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是 A、齐多夫定 B、扎那米韦 C、拉米夫定 D、阿昔洛韦 E、更昔洛韦 5、奥司他韦用于以下哪种病毒感染治疗 A、乙型肝炎病毒 B、甲型肝炎病毒 C、HIV D、巨细胞病毒 E、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6、无机焦磷酸盐类似物 A、拉米夫定 B、胞腺肽 C、阿糖腺苷 D、膦甲酸钠 E、阿昔洛韦

7、以下哪种药物与抗胆碱药合用,可增加抗胆碱药的不良反应 A、利巴韦林 B、扎那米韦 C、拉米夫定 D、阿昔洛韦 E、金刚烷胺 8、治疗单纯疱疹性脑炎一般选用 A、拉米夫定 B、利巴韦林 C、齐多夫定 D、阿昔洛韦 E、金刚烷胺 9、下列有关抗流感病毒药描述错误的是 A、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B、金刚烷胺对乙型流感病毒有效 C、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D、利巴韦林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E、利巴韦林对乙型流感病毒有效 10、下列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是 A、金刚烷胺 B、金刚乙烷 C、阿比多尔 D、阿昔洛韦 E、奥司他韦 11、下列关于金刚乙胺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抗流感病毒药 B、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C、抗病毒作用强于金刚烷胺 D、常见精神异常、抽搐等不良反应 E、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的M2蛋白而影响病毒脱壳 12、下列关于广谱抗病毒药不良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常见肾损害 B、能使粒细胞计数减少 C、少见结膜炎 D、少见低血压 E、常见结晶尿 13、能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抗病毒药是 A、沙奎那韦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发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发展 姓名:华欣 学号:1147125 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发病快,流行广,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病毒结构较简单,易发生基因变异,产生新的突变病毒株,能对原有的药物产生抗药性,增加了疾病防治的难度。截至2011年4月底,全世界批准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有63个品种,而这些药物只能预防和治疗少数几种病毒所致的疾病。国内外正在积极研制新型抗病毒药物,并取得一定进展。 关键字:病毒;抗病毒药物发展历程 一、病毒 (一)病毒概念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2011年第9次报告,将ICTV所公认的6000多个病毒归为6个目,87个科,19个亚科,349个属,2284个种。“种”作为病毒分类系统中的最小分类阶元,病毒“种”以下的血清型、基因型、毒力株、变异株和分离株的名称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确定,ICTV不负责分类和命名[1](二)病毒的结构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病毒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核算作为其遗传物质为病毒的复制、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蛋白质外壳具有抗原性,能保护遗传物质并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有些病毒蛋白质外壳外还有一层脂蛋白双层膜结构,称为包膜,能保护外壳,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也具有抗原性。 (三)病毒的生理特点 1.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 2.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3.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2] 4.在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对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应答,若病毒繁殖的数量和引起组织损伤超过某一限度,将发生疾病。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对比及选用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对比及选用 全网发布:2011-06-23 19:55 发表者:黄星244075人已访问 目前,乙肝基本上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有两个,即(1)保证肝功能正常运转;(2)延缓或阻止肝脏病理性恶化(即肝硬化、肝癌等病变)。要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需要阻断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而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抗病毒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目前被专家公认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一共两大类,共五种,分别是干扰素类(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这里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这五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优缺点及如何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 有人将干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志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干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便。2005年,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 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医生们发现,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且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扰素还有一项特别的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不过这个数量不大,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能做到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干扰素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疗程的不断延长,干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使用干扰素的开始几天,医生们发现很多病人都像得了重感冒一般:发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过,这种症状在注射三五次后便可消失。 有些病人用完干扰素后,发现脱发开始增多,有时拿起梳子一梳,头发便一缕缕往下掉。很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都会降低,病人感觉很难受。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损害,如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只是在部分病人身上出现,而且其损伤是一过性的,停用后几天到几个月,上述不良反应便可烟消云散。所以,在用药过程中,病人需要密切留意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异常情况马上告诉医生,这样医生便可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频率。肝功能失代偿(转氨酶高于正常值的10倍以上)的病人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一旦用了干扰素,肝功能将发生急剧的损害,出现严重黄疸。 高志良教授特别强调,使用干扰素者应密切监测副反应,要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亢,最好先用药物控制好,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另外,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出现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

抗病毒药机理和分类

前言 概述 人类致病病毒是一种核酸颗粒,结构极为简单,多数缺乏酶系统, 酸的复制和蛋白表达必须依赖宿主细胞, 殖。病毒感染引起多种疾病, 全统计,约60%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全世界己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200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病毒学大会上, 七份报告收录了3600多种病毒,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有1200种,分为29个科,7个亚科,53个属。 抗病毒药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病毒抑制剂,不能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宿主细胞。抗病毒药的作用在于抑制病毒的繁殖,使宿主免疫系统抵御病毒侵袭,修复被破坏的组织,或者缓和病情使之不出现临床症状。 近年来新的抗病毒药不断出现,但是病毒性感染的发病率仍持续不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及其病原病毒的出现,对抗病毒药的研究开发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医生和患者对抗病毒药的要求越来越越高,因此抗病毒药的研究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 之一,且显示出良好的市场仃景。 以抗艾滋病药物为例,有统计数据显示,抗爱滋病药物市场一直保持13%~15%的年增长率,1999年全球抗艾滋病药物的总销售额约

为48.2亿美元,2000年估计为54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95~100亿美元。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这世界七大抗艾滋病药销售总额到2010年预计将增至71亿美元。 抗病毒药物分类: 按照抗病毒药物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抑制病毒复制初期的药物;2)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3)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1)抑制病毒复制初期的药物 金刚烷胺类,阻断病毒基因的脱壳即阻断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到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疾病的目的。 干扰素类,由病毒或其它诱导剂进入机体后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抑制病毒生长、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可使其它未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抵御病毒的侵袭,对所有病毒(包括DNA和RNA)的增殖,几乎都有抑制作用。 2)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NA中所含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作用传递到mRNA中,然后经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结构中去。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阻断了在细胞核糖体上将mRNA的遗传信息翻译到蛋白质的过程,从而减少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病毒DNA照样产生,宿主细胞也会被破坏,但不产生感染性病毒。 此类药物有缩氨硫腺类化合物,美替沙膝、酞丁安等。 3)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几个药物中间体的市场前景分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新型药物中间体地开发与应用 医药作为精细化工领域中重要地行业,成为近十年来发展与竞争地焦点,随着科学技术地进步,许多医药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造福人类,这些医药地合成依赖于新型地高质量地医药中间体地生产,新药受到专利保护,而与之配套地中间体却不存在那样地问题,因此新型医药中间体国内外市场和应用前景都十分看好.新型医药中间体品种众多,不可能完全介绍,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开始研究、非常值得关注地新型地医药中间体及一些重要医药中间体地新工艺. 1-(6-甲氧基-2-萘基)乙醇 非甾体消炎药物萘普生有多种合成方法,其中羰基化合成路线地高选择性、环境友好性,使得羰基化合成地非甾体消炎药优于传统地路线.羰基化合成萘普生地关键中间体就是1-(6-甲氧基-2-萘基)乙醇.国内湖南大学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采用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盐酸催化溴乙酰基化、乙酰基化和常压下钯多相催化加氢还原,经过1-溴-2-甲氧基萘、5-溴-6-甲氧基-2-乙酰基萘等中间产物最终得到产品. 4-丙硫基邻苯二胺 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高效广谱驱虫药物阿苯达唑地关键中间体,阿苯达唑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上市地新药,对人体和动物毒性低,是苯并咪唑类药物中药性最强地.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与硫氰酸钠在甲醇存在下,经过硫氰化、丙基溴取代得到4-丙硫基-2-硝基苯胺,

然后还原得到4-丙硫基邻苯二胺,由于4-丙硫基-2-硝基苯胺结构上含有丙硫基,因此其还原成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其中关键,国外研究采用镍或铂系金属催化加氢技术都因为催化剂易中毒或者丙硫基易破坏而难以工业化;而水合肼还原易爆炸;因此最适合工业化生产以硫化钠还原法来合成,尽管会产生一定含盐废水,但是技术可靠.另有报道国内外研究一氧化碳催化剂还原法,但是离工业化尚有距离. α-亚甲基环酮 α-亚甲基环酮是许多具有抗癌活性药物地活性中心,其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属于抗癌活性基团地隐蔽基团,成为合成很多重要环状抗癌药物地重要中间体.文献报道合成路线有三,1)是环酮和甲醛地羟醛缩合;2)由Mannich反应产生β-二烷基胺甲基环酮,产物胺或季铵盐地热分解产生α-亚甲基环酮;3)是环酮与草酸二乙酯缩合后,与甲醛反应得到α-亚甲基环酮.国内中科院广州药物研究所开发出分别以环戊酮、环已酮、异佛尔酮分别与草酸二乙酯反应后,反应产物再与甲醛一起反应得到相应地α-亚甲基环戊酮、α-亚甲基环已酮和α-亚甲基异佛尔酮等.其中第一步要在溶剂存在下反应,溶剂一般选用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等.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是重要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尼伐地平地中间体,尼伐地平是由日本藤泽药品公司开发,1989年上市地第二代钙拮抗剂,是目前国际市场上主导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国内尚没有生产.以乙醛酸为原料与原甲酸三甲酯在浓硫酸存在下合

抗病毒药目录简介.DOC【共8页】

抗病毒药目录简介.DOC 抗病毒药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微生物,它严格寄生在细胞内,只能在特殊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RNA,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它组成病毒的基因组,外面受到衣壳(蛋白质外壳)的保护。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活力,它们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也没有能够进行独立生长和繁殖的其他机构,因此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乃至直接利用细胞成分。 动物病毒的增殖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①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上;②病毒穿入或经胞饮作用而进入细胞内,脱去衣壳;③病毒繁殖和合成新病毒成分;④新病毒的装配组合和成熟、⑤新病毒从细胞释放出来。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动物传染病中占有很大比重,常造成巨大损失,有的如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等一经蔓延就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对待动物的病毒病主要在于免疫预防,由于采用疫苗接种与检疫隔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我国已先后成功地消灭了天花、牛瘟等危害人畜的传染病,并能基本控制口蹄疫、猪瘟等疫病的流行。但在病毒的治疗上,由于病毒具有不同于细菌的某些特征,使之对化学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化学药物必须选择性地破坏或抑制细胞内(外)病毒的代谢,但对细胞,至少对未感染细胞不产生致死性损伤。但在目前已知的抗病毒药中能对病

毒起选择性抑制作用(也就是对宿主细胞没有或仅有轻微毒害作用)的药物不多,多数对宿主细胞有毒,抗病毒谱较窄,临床应用有限。而且一旦病畜呈现病毒感染的症状时,机体内病毒增殖大多已达到相当程度。在某些病毒感染(例如流感和乙型脑炎)中大量病毒已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和释放,组织损伤已经造成,机体已处于病毒血症阶段,甚至是病毒血症后期,此时应用有效的抗病毒药,尽管还可抑制病毒进一步增殖和扩散,但也往往起不到决定性的治疗作用。因此特异性治疗只有对病程较长的病毒性疾病如痘病毒和某些持续性病毒感染才有价值。此外,使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提高免疫功能也是有效的抗病毒手段。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药有的只抑制DNA病毒,如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等;有的则对RNA病毒也有作用,如利巴韦林。它们主要在病毒增殖的各个阶段分别呈现作用,如金刚烷胺等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阿糖腺苷、利巴韦林等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利福霉素类药物抑制病毒蛋白合成;干扰素诱导宿主细胞产生一种扰病毒蛋白,而抑制多种病毒繁殖;而丙种球蛋白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则通过与病毒结合而阻止病毒吸附于细胞,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抗病毒作用。许多中草药如穿心莲、板兰根、大青叶、黄芩等对某些病毒病也有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但抗病毒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的抗菌药物如抗生素等对病毒没有作用,虽在病毒感染中能防治细菌性继发感染,但不宜盲目滥用。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 当前全世界SARS累计病例数超过7000例,我国SARS病例数超过5000例。各地医疗机构的SARS治疗方案中都考虑到了抗病毒疗法。国内外的研究已表明,SARS的病原体主要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而冠状病毒是RNA病毒。但是我们注意到有的医院在SARS治疗方案中,列入了像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这样只对DNA病毒有效的药物。这样不但会影响疗效,还可能出现不应有的毒性或副作用,而且也会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部分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供选择SARS抗病毒治疗药物时参考。 1、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病毒唑)是一种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它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确定,并且对不同的病毒作用机制相异。利巴韦林-5'-单磷酸酯能阻断肌苷-5'-单磷酸酯向黄嘌呤核苷-5'-单磷酸酯的转化,并干扰鸟嘌呤核苷酸以及RNA和DNA的合成。利巴韦林-5'-单磷酸酯在某些病毒,也抑制病毒特异性信息RNA的加帽(capping)过程。 此药在儿科主要用于治疗住院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用雾化吸入法给药。利巴韦林还被用于治疗青少年的副流感病毒和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流感无效。但静脉或口服利巴韦林减低了拉沙热病人的病死率,特别是在发病6天以内用药时。另外,用静脉内利巴韦林治疗汉坦病毒引起的出血热肾病综合征和阿根廷出血热,有临床益处。而且已有人建议用口服利巴韦林方法预防刚果-克里米亚出血热。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疗效显著优于单独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药的疗效。上述这些病毒都是RNA病毒。香港和加拿大的研究者已将利巴韦林用于治疗SARS病人,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加拿大研究者报告在一定比例病人引起溶血。 用大剂量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时,可出现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包括溶血性贫血。利巴韦林有致突变性、致畸性和对胚胎的毒性,所以此药对妊娠妇女禁用;在用此药的病区,如医务人员中有妊娠者,有对胚胎发生毒性的危险。 阿糖腺苷 主要被用于治疗疱疹病毒属的病毒和乙肝病毒等DNA病毒的感染;它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三磷酸酯水溶性差,需在大量液体中静滴,其单磷酸酯水溶性强,可作肌注。但其疗效有限、毒性作用相对大。 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对若干疱疹病毒(均为DNA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和2型(HSV-1和-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V)和EB病毒的复制有强烈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对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相对差。伐昔洛韦(valacyclovir)是阿昔洛韦的左旋缬氨

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分析(doc7)(1)

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分析 病毒是最小的生物病原体,许多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一种病症也可由多种病毒引起,病毒可随感染机体条件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疾病,如麻疹病毒一般情况下引起麻疹,在免疫受损者身上可引起巨细胞肺炎;在神经系统持续感染后可引起亚急性硬化全脑类。另如流感病毒在一般人身上会引起感冒,而在免疫受损者身上同时会引起心肌炎而威胁生命,现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已成为全人类药物工作者重点攻关的目标,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已成为药物研究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对各种不同抗病毒药物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下面就各大类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市场前景作简要分析。 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起步较晚,在临床上能有效地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十分匮乏,在世界药物销售市场所占比例仅为1%-2%。近10年来,随着AIDS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在全球迅速蔓延,对治疗药物的需求急剧增加,促进了新药的研制及销售市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抗病毒药已扩大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商业养殖、水产业等,使抗病毒药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令人关注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抗病毒药世界销售总额为19.6亿美元,1994年为21.6亿美元,1996年为32.2亿美元,1997年为45.6亿美元,预计2000年将超过60亿美元,至2005年其销售市场仍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1 第一个上市的抗病毒药——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amantadine,别名三环癸胺,Amantanamine,symmetret,virofral等)是由Setter公司于1959年合成,1964年Daris等首先发现其有抗病毒作用,1996年上市。金刚烷胺是美国批准的第1种抗病毒药,具有多巴胺能(dopaminergic)和抗病毒作用,口服给药可治疗和预防流感、甲型病毒和治疗帕金森病引起的神经障碍,也可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抗病毒药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

近两年来国内外抗病毒药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 陈本川陈历胜 (抗病毒药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病毒感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病毒的基因组发生变异和新病毒株的出现,频频引发世界范围或局部区域的大流行,如2003年的冠状病毒变异引发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5年的H5NI高致病性禽流感和2009年始发于墨西哥的猪流感(后经世卫组织正名为H1N1变种)等,都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1.病毒感染的危害性与治疗药物的匮缺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动物、植物以及真菌和细菌)的生物酶存活和复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1966年成立的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于1971年发表第一份报告,将当时确认的500多种病毒分成43个病毒属(组)。1973年该委员会更名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2005年7月发表了病毒分类第八次报告,将ICTV所确认的5450多个病毒归属为3个目、73个科、11个亚科、289个属、1950多个种。“种”作为病毒分类系统中的最小分类阶元,病毒“种”以下的血清型、基因型、毒力株、变异株和分离株的名称由国际公认的专家小组确定,ICTV不负责分类和命名。2010年6月ICTV在巴黎召开第42届执委会,将2005年以来,经ICTV第40和41届执委会讨论确认的215种新病毒分类建议,用E-mail提交ICTV全体委员表决通过,已列入ICTV正式病毒分类名录。此届执委会提议于2011年9月在日本札幌召开ICTV全体会议,将表决通过42届执委会建议编制的第九次病毒分类报告,此份报告将包含6000多个病毒,分为6个目、87个科、19个亚科、348个属、2285多个种。 在上述的病毒分类报告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有1200多种,若包括病毒血清型、基因型、毒力株、变异株和分离株,总数接近1万多株。而人类能通过药物能干预的病毒性疾病,只有少数几种病毒:⑴.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有HIV-Ⅰ和HIV-Ⅱ两种亚型,是导致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原凶,其危害性最大,死亡率最高,属难治性的病毒性疾病;⑵.乙肝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全世界有近3.5亿病毒携带者,中国有9300万,约占26.6%,感染后极易慢性化,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原体;⑶.丙肝病毒(HCV),属黄病毒科,全世界有1.7亿病毒携带者,中国的感染率为3~4%,约有5000万感染者,受病毒感染后,患者长期转氨酶升高,极易慢性化,也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原体,每年全世界有近100万患者死于HBV和HCV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⑷.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表面抗原极易发生变异,经常引起区域或全球性的大流行;⑸.疱疹病毒科使人体致病的有8种病毒,是常见多发病,其中,E-B病毒是引起鼻咽癌的主要病原体,巨细胞病毒(CMV)对免疫缺陷病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的患者是致命性的病原体; ⑹.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属乳头瘤病毒科,是引起人体生殖器和肛周疣的病原体,也是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的致癌病毒。 抗病毒药物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和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宿主细胞。在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对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应答,若病毒繁殖的数量和引起组织损伤超过某一限度,将发生疾病。抗病毒药的作用在于抑制病毒的繁殖,使宿主免疫系统能抵御病毒的侵袭,修复被破坏的组织,或者缓和病情,使之不出现临床症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应尽可能在发病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较

抗病毒药市场报告范文已开发的抗病毒药物有些种类

抗病毒药市场报告范文已开发的抗病毒药物有些种类 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 有人将干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志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干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便。xx年,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医生们发现,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 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且无合并其他 肝炎 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扰素还有一项特别的能耐,它居然能使 ___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不过这个数量不大,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能做到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干扰素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疗程的不断延长,干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使用干扰素的开始几天,医生们发现很多病人都像得了重感冒一般:发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过,这种症状在注射三五次后便可消失。 有些病人用完干扰素后,发现脱发开始增多,有时拿起梳子一梳,头发便一缕缕往下掉。很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都会降低,病人感觉很难受。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损害,如 抑郁 、妄想症、重度焦虑。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只是在部分病人身上出现,而且其损伤是一过性的,停用后几天到几个月,上述不良反应便可烟消云散。所以,在用药过程中,病人需要密切留意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异常情况马上告诉医生,这样医生便可根据不良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摘要】病毒是一种病原体,能够危害人体健康。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治疗。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陈述,并综 合所查文献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部分观点,对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1962年碘苷局部治疗疱疹性角膜炎获得成功,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病毒及其特性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病毒吸附并穿入宿主细胞内,病毒脱壳后利用宿主细胞代谢系 统进行增殖复制[1],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按照病毒基因组提供的遗传信息进行,待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病毒具有严重的胞内寄生特性,而且在复制时需要依赖宿主 细胞的许多功能,以及在其不断的复制过程中会因出现的错误而形成新的变异体,病毒的这 些分子生物学的特点,使得理想抗病毒药物的发展速度变得相对缓慢[2]。直到今天,全世界 发现的病毒已有3000余种,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 (一)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1、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对病毒吸附进行阻止。 2、阻碍病毒穿入和脱壳。 3、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4、增强宿主抗病能力,抑制蛋白合成、翻译和装配。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及作用 1、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病毒生长繁殖进行抑制,主要有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物和生物制剂类药物。 利巴韦林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包括甲 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3]。也有抗腺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4]。 干扰素 被感染的肌体细胞受其他刺激后,产生有抗性的糖蛋白物质。在病毒感染时起作用。 转移因子 是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出的一种核苷肽,无抗原性[5]。可治疗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霉 菌感染等。 胸腺肽α1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的免疫活性肽,可调节功能。

五种公认的抗病毒药物的比较

五种公认的抗病毒药物的比较 五种公认的抗病毒药物的比较 作者:高志良来源:家庭医生 目前,乙肝基本上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有两个,即:(1)保证肝功能正常运转;(2)延缓或阻止肝脏病理性恶化(即肝硬化、肝癌等病变)。要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需要阻断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而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抗病毒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目前被专家公认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一共两大类,共五种,分别是干扰素类(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 有人将干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志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干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便。2005年,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医生们发现,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且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扰素还有一项特别的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不过这个数量不大,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能做到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干扰素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疗程的不断延长,干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使用干扰素的开始几天,医生们发现很多病人都像得了重感冒一般:发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过,这种症状在注射三五次后便可消失。 有些病人用完干扰素后,发现脱发开始增多,有时拿起梳子一梳,头发便一缕缕往下掉。很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都会降低,病人感觉很难受。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损害,如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 陈修婷沈阳药科大学 76期药学院基地班 摘要:本文对病毒的影响和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介绍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实验研发 前言:病毒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危害性极大、影响面甚广。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是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近年来,由于病毒的肆意蔓延,抗病毒类药物发展较快,已成为抗感染药物中举足轻重的品种,可以说,抗病毒药物有了一定的发展,新的抗病毒药物也仍在研发与临床试验中,这将是一个永不衰落的大类。本人也借此综述讨论一下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病毒:一种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传染性的恶意代码。病毒无法自动获得运行的机会,必须附着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代码上或隐藏在具有执行脚本的数据文件中才能被执行。专题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还有药学方面的专业学科。引用文献起止1962-2010 新的病毒在不断滋生,导致了各类传染性疾病流行,从而带动了抗病毒药物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约有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自然成了医药界投资的热点。乙肝免疫球蛋白、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单克隆抗体、干扰素α-2b等一系列抗病毒药品已成新宠,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对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已成为趋势。 上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①。1991年至今新发现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有庚型肝炎病毒、人疱疹7~8型病毒,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Sin Nombre病毒,巴西出血热病毒和委内瑞拉出血热病毒等②。1998年1月~2003年3月底,国外首次上市的抗病毒新药共12个,(1)抗疱疹病毒药3种,占25.0%,(2)抗流感病毒药2种,占16.7%,(3)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6种,占50.0%,(4)广谱抗病毒药1种,占8.3%。1998~2002年国外开发的抗病毒药新制剂③2、1998~2002年国外开发的抗病毒药新制剂2)利托那韦软胶囊(雅培,1999),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3) trivizir含有阿巴卡韦300mg、拉米夫定150mg和齐多夫定300mg的复方制剂(葛兰素史克,2000)④;(4)司他夫定缓释片100mg(百时美施贵宝,2002),一日给药一次;(5)依非韦伦口服液及胶囊(默克,2002)。3、国外统计年报未作为新药统计的新活性物(1)干扰素复合物(先灵葆雅,2000),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的聚乙二醇复合物,与利巴韦林合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干扰素复合物(2001),干扰素α-2b的聚乙二醇复合物,单用或与利巴韦林合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⑤4、新上市的生物制品1998~2002年有18种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首次上市,如基因工程甲型、乙型肝炎疫苗和甲、乙型混合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旅行者及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和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等⑥。 我国批准生产的抗病毒药物(1)1998~2002年,我国首次生产的原料药及制剂,共8个品种:膦甲酸钠及其注射剂和3%软膏(1998);泛昔洛韦及其片剂和胶囊(1998);喷昔洛韦及其1%乳膏(2000);盐酸金刚乙胺及其片剂和口服液(2001)⑦;齐多夫定及其片剂和胶囊(2002);司他夫定及其胶囊(2002);奈韦拉平及其片剂(2002);去羟肌苷及其胶囊、分散片和散剂(2002);⑧(2)1962~2002年我国首次批准生产的原料药总数共20种,按类别统计:抗疱疹病毒药11种;广谱抗病毒药1种;抗流感病毒药2种⑨;截止2008年12月,共25个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被FDA批准投放市场。⑩(3)1998~2002年我国批准生产的抗病毒药新制剂:阿昔洛韦分散片(1998)、凝胶剂(1999)、氯化钠输液(2000)、咀嚼片(2002)○11;利巴韦林葡萄糖输液(1998)、氯化钠输液(2000)和冻干

市场格局分析报告

第一篇市场格局篇 第一篇市场格局篇 本篇是针对目前感冒药的市场总体格局,特别是口服液类感冒药的市场格局进行阐述,从而为进一步讨论品牌特征、消费者特征、消费者习惯和媒体习惯前,对市场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了感冒药的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香雪抗病毒口服液的覆盖率状况、以及市场划分情况等。 本篇的主要架构如下: ?第一章感冒药市场简况 ·市场状况 ·竞争状况 ?第二章香雪的覆盖率状况 ·产品铺货率 ·新包装到达率 ?第三章香雪的销售比例 ·医院和药店的销售比例

·城市和乡村的销售比例 ?第四章市场划分情况 第一章感冒药市场简况 一、市场状况 1、感冒药品市场潜力巨大 感冒类药品是我国非处方药(OTC)的重要组成部分。而OTC药品是药品行业中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的品种。据相关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的OTC药品销售总额是19.1亿元,1994年大约为77.16亿元,1996年达到了99.32亿元,1999年增长到了178亿元,2001年更是超过了200亿元。有关专家预计,在未来五年内,OTC类药品还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可望达到600亿元,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OTC销售市场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感冒类药品大约占有OTC市场20%左右的销售比例,仅次于保健类药品(大约占OTC30%)。而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城镇居民常用药消费调查,感冒药居首位,有85%的服用率,其次的润喉药、止咳药,分别有55%和48%的服用率,这三类药品实际上均属于感冒和呼吸道用药,感冒药已经城镇居民的首位常用药品。 据权威部门估计,目前我国感冒药品的市场容量大约是30—50亿元。但事实上,感冒药品的潜在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若这一潜在市场得以实现的话,感冒药市场容量将远远不止30-50亿元。国家统计部门的相关资料显示,全国约75%的人每年至少患一次感冒,这意味着每年全国大约有10亿人左右至少需要服用一次感冒药物,按照每次平均用药10—20元来计算,则意味着国内感冒药的潜在市场空间有100—200亿元。以上估算尚未考虑重复服用的情况。从目前实际容量和潜在容量的对比来看,感冒药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随着我国城镇人口每年以1000万的速度增长;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加快;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较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都会促进感冒药市场的快速发展。

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发展分析

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发展分析 1引言 病毒是最小的生物病原体,许多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一种病症也可由多种病毒引起,病毒可随感染机体条件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疾病,如麻疹病毒在一般情况下引起麻疹,在免疫受损者身上可引起巨细胞肺炎;在神经系统持续感染后可引起亚急性硬化全脑炎。另如流感病毒在一般人身上会引起感冒,而在免疫受损者身上同时会引起心肌炎而威胁生命,现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已成为全人类药物工作者重点攻关的目标,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已成为药物研究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对各种不同抗病毒药物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下面就各大类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市场前景作简要分析。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起步较晚,在临床上能有效地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十分匮乏,在世界药物销售市场所占比例仅为1%~2%。近10年来,随着AIDS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在全球迅速蔓延,对治疗药物的需求急剧增加,促进了新药的研制及销售市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抗病毒药已扩大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商业养殖、水产业等,使抗病毒药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令人关注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抗病毒药世界销售总额为19.6亿美元,1994年为21.6亿美元,1996年为32.2亿美元,1997年为45.6亿美元,预计2000年将超过60亿美元,至2018年其销售市场仍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最近两年,国内抗病毒新药市场发展远不及上世纪末那样迅猛,但是新产品上市及日益增长的需求仍然推动该类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增长。我国抗病毒原料药市场在产品更新换代的形势下,大吨位、老产品的实际年产量逐年缩减,而医院抗病毒制剂市场则呈现出逐年平稳增长的趋势。 2007~2010年,样本医院广谱抗病毒用药增长率平均在20%左右,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而近两年,在抗病毒类药物竞标采购和中成药的强劲增长形势下,增长率相对偏低。2012年,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广谱抗病毒药物、抗疱疹药物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仅为8.01%。 总体而言,样本医院使用的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药物中,抗肝炎病毒药物占据了主要份额,广谱抗病毒、抗流感病毒和抗免疫缺陷病毒药物份额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中,主要品种是更昔洛韦、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