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即兴曲 作品90号4首 作品142号4首 共8首 S565b Schubert's Impromptus OP90 OP142 liszt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0.1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音乐研究47《戏剧之家>)2018年第22期 总第286期舒伯特即兴曲0P.90 N0.1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王潇婷(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341000)【摘要】舒伯特的即兴曲0P.90创作于1827年,是舒伯特晚期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小品之一。
这部作 品共包含四首小品,每一首都像是一幅迷人精致画卷,其中的第一首篇幅最长、难度最大,同时富有深邃内涵,因此深受人们喜爱^本文通过对〇P.9〇N0.】创作背景、创作特征、演奏要点的探究,揭示出舒伯特钢琴小品的独 特魅力。
从而加深钢琴学习者对舒伯特晚期创作风格的了解,并在理解和演奏作品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浪漫主义音乐,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47^03_、即兴曲0P.90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简析(一) 创作背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欧洲十九世纪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世人誉为“艺术歌曲之王”,也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 创作的先驱者。
舒伯特自童年时期就展现出过人的音乐才能。
少年 时期在神学院担任了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和乐团 助理,系统接触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克罗美等人 的交响乐奏鸣曲室内乐等作品以及巴赫的宗教音乐和合 唱艺术,并且跟随贝多芬的老师、维也纳乐坛的大师安 东尼奥*萨列里,系统学习对位法。
舒伯特早期的创作 多集中在艺术歌曲上,到了晚期,开始着重于钢琴作品 的创作,他的的钢琴作品散发着强烈的浪漤主义气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为西方音乐注人 了新的血液,欧洲各国的作曲家们掀起了一股钢琴音乐 创作的热潮。
舒伯特就是浪漫主义初期钢琴音乐的重要 奠基人。
1816年,舒伯特辞去父亲学校的工作,定居于维也 纳,专心从事音乐创作。
这期间,舒伯特创作出许多艺 术歌曲、钢琴小品等作品,即兴曲就是1827年舒伯特游 历施泰尔期间创作出的一组钢琴小品1828年9月年仅 31岁的舒伯特去世,他如愿被葬在最敬仰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op142no3分析

全曲由一个主题与五个变奏组成 。 音乐主 题优雅而舒展 , 极富歌唱性 , 源自作者的歌剧 罗莎蒙德 》。 为 18 小节 (84842 ) 方整结构的复 乐段形式 , 四个乐句以基本相同的音调开始 , 两 个乐段均有由重属到属和弦的半终止和由属七 到主和弦的全终止和声配置 。 朴素典雅的主题 旋律的首次陈述 ,应当用右手的全臂触键法②,以 手指指面多肉部位将手臂自身重量畅行无阻地 送达琴键 ,手指有准备 (有控制地触键 ,弹出抒情 性旋律那种歌唱呼吸似的起伏感和既柔美又圆 润的声音 。 左手的伴奏音型每两拍为一个单位 , 该部分明显地分为四个层次 : 主要层次是 附点音符的主题旋律 , 次要层次是二分音符的 低音 , 第三层次是切分节奏的伴奏织体 , 最后是 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 这一部分音乐的演奏要像 处 理 复 调 音 乐 那 样 ,层 次 分 明 (线 条 清 楚 (主 次
舒伯特创作于 1827 年前后的 11 首
钢琴
每个单位的第一个音均为跳音奏法 ,应当用臂重 触键法弹奏 , 强弱适度富有弹性 , 宛若大提琴的 拨弦效果 。伴奏织体宜在力度及音色上与右手旋 律形成对比 , 切忌喧宾夺主 , 并要把握住均匀 整 齐的节奏 ,其强弱变化应与主旋律协调一致 。 该 主题的演奏应当将这首即兴曲的基本风格 (韵 味 (情绪予以充分揭示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变奏一由附点音符的旋律与伴奏组成 。 变奏一 :
!"
!"#$% &’(")(’*
教学研究
!"#"$%&’"# () *"+&’,)-
如歌 、 或激情洋溢 、 或含而不露 、 或欣喜轻快 、 或 凝重浑厚 。 把握音乐节奏十分重要 , 其中多线条 多 节 奏 相 对 ,二 对 三 、四 对 三 ,以 及 从 一 拍 一 个 音到一拍六个音等等均应恰到好处 , 有条不紊 。 同演奏其他钢琴作品一样 , 演奏此曲必须对作 品的整体与各段变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个 性等等有着深入的理解 , 方可谈到富有成效 、 恰 如其分的音乐表现 。 第四 , 尽管作品开始已经标 明 速 度 记 号 $,-./-01 % 行 板 &, 中 间 并 无 速 度 更 换记号 , 但是在演奏家手中却往往有着见仁见 智的多种处理 % 例如变奏三与变奏四稍做加快 处理等 &, 而且似乎都有理有据 , 令人信服 。 演奏 家的演奏 , 是融入个人的感受与理解 , 迸溅出火 花的艺术再创造 。 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 , 对演奏 速度等等要素作以适当调整是正常的 、 必要的 。 墨守成规 、 四平八稳的演绎 , 不可能取得打动人 心的艺术感染力 , 是钢琴演奏艺术趋于尽善尽
舒伯特即兴曲op.90的艺术特征及演奏体会

舒伯特即兴曲op.90的艺术特征及演奏体会作者:成瑶婷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2期摘要:舒伯特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作曲家,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作为最早创作即兴曲体裁的钢琴家之一,他创作了op.90和op.142共八首即兴曲作品,每首作品都有着歌唱般的旋律。
本文以舒伯特的钢琴小品《即兴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艺术特征以及演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钢琴小品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西方进入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并且主张将音乐与诗歌、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在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钢琴音乐进入鼎盛时期,作曲家们在钢琴音乐体裁及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古典奏鸣曲不再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创作的主要体裁,抒情性的小型乐曲成为作曲家们创作的重要体裁。
舒伯特(Franze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1828)是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他的钢琴小品有着如歌的旋律,以及浪漫的情感表达,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起点。
舒伯特的钢琴小品都显示出其最大的优点,每一首都是一位钢琴诗人抒情的自白。
“歌唱般的声音”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1],而他的钢琴小品正是这一理想的体现。
最早使用即兴曲这种体裁的是捷克作曲家杨·福瑞契克,他的作品op.7于1822年在维也纳出版,这些作品是有丰富的感染力且不需要高超的技巧的小型乐曲,深受一些业余作曲家的喜爱。
后来舒伯特与福瑞契克在一次沙龙上相识,之后舒伯特便发展创作了这种体裁的钢琴曲。
相对于福瑞契克的作品,舒伯特的作品更加旋律化,节奏更加自由,和声色彩更为丰富,更富于戏剧化。
他的即兴曲成为钢琴小品的经典,对以后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27年,他在施泰尔旅行,这时创作了八首即兴曲和音乐瞬间,分别是:第一组op.90(D899)第二组op.142(D.935)第三组D946,此时已经是他人生的最后阶段,1828年11月舒伯特便因病痛离开人世。
舒伯特即兴曲op90no2英文名

Title: The English Name of Schubert's Impromptu Op. 90 No. 21. Introduction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
他的一部作品《即兴曲 Op. 90 No. 2》,在国际上备受欢迎。
然而,这首曲子在不同的国家被称为不同的名称。
就其英文名而言,这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
本文将探讨《即兴曲 Op. 90 No. 2》的英文名称的来龙去脉。
2. The Composition《即兴曲 Op. 90 No. 2》是舒伯特于1827年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
它是在19世纪最后几年并没有被发表出来的舒伯特之作品。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因为它抓住了旋律情绪的核心,展示了作曲家敏锐的情感和天赋。
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因此备受乐迷青睐。
3. Different English Names在不同的英语国家,人们对该曲的英文名有不同的称谓。
在美国,该曲通常称为"Impromptu in E-flat Major, Op. 90 No. 2"。
在英国,人们更倾向于将其称为"Impromptu in E-flat Major, D. 899, No. 2"。
而在一些其他国家,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名称进行标注。
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文化习惯、翻译习惯以及专业领域的影响等因素。
4. Cultural and Translation Influence在美国,通常使用"Op."(Opus)来表示作品的序号,而在英国,则倾向于使用"D."(Deutsch)来标注。
这种差异源于两国在音乐标识上的不同传统。
另外,在翻译这首曲子的名称时,也可能受到翻译者个人倾向的影响。
有些翻译者更倾向于直译作品的原始标题,而有些则更注重传达作品的意境。
舒伯特即兴曲的音乐创作

第二组 即兴 曲 D9 5以第一首 F小 调非常著名 。三段 体曲 .3
奏的轰鸣中开始 , 而后乐曲的主题却像 少女般的清欣展现 出来 ,
形成鲜明的对 比。主题清晰明 了, 朴素又纯美 , 贯穿 了整首作 并
式 , 以中段意境最高 。在左手琶音的轻柔伴奏下 , 尤 高音 区和低
音 区开始 了意味深长的对话 , 带给我们无穷 的遐想。之后出现的
作 方面人 手来 揭示 其作者 对欧 洲浪 漫派 早期音 乐风 格及钢 琴创作 所作 出的 贡献 。
关 键词 : 伯特 舒
即兴 曲
音乐创 作
弗 朗兹 ・ 舒伯 特是 1 纪欧洲 浪漫 派音 乐 的杰 出代 表 之 9世
一
情调 。乐曲悠缓的流淌中 , 主旋律 忽又移 到左手 低音域 , i连音 换到右手高音 区, 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 色变化 。乐 曲最后出现的 主题 回归原貌 , 以柔弱的音色听众 以依依惜别 , 味无穷之感 。 余
舒 伯特 即兴 曲的音乐创作
圃 孙 威
摘
要 : 朗 兹 ・ 伯特 是 1 弗 舒 9世 纪 欧 洲 浪 漫 派 音 乐 的 杰 出 代 表 之 一 , 文 对 舒 伯 特 所 创 作 的 八 首 钢 本 琴 小 品 “ 兴 曲 ” 音 乐 创 作 进 行 展 开 论 述 。从 什 么 是 “ 兴 曲 ” 其 艺 术 特 征 、 其 音 乐 创 即 的 即 及 及 品。 钢琴
作 品即兴 曲就是最具 特色的。即兴 曲本 身强调的是一种 突然 而 至瞬间消失 的音 乐灵 感而舒 伯特又在此之上赋予 即兴 曲如 歌曲 般 的清新流畅 , 悠扬动听 。在他如诗如画般的音乐描绘 中不仅 给 听众 以激情 和感染力 ,而且还 对其 之后 的作 曲家在创作 同类作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白圣罡【摘要】本文以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为例,通过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调性语言方面的分析,结合自己的弹奏总结演奏要点,理性分析和感性体悟相结合,阐述本首即兴曲的特征和意义.【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7(037)013【总页数】1页(P111)【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浪漫主义;抒情性【作者】白圣罡【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音乐为一家人清贫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亲朋好友经常聚在一起享受音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舒伯特耳濡目染,年幼时就表现出在音乐上的天赋,跟随父兄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舒伯特一生过得清苦,但他的精神生活极其充实,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繁烁耀眼的光辉,他平生共创作了634首艺术歌曲,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歌曲之王”,除了艺术歌曲之外,他还涉及其他诸多题材,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创作有10部交响乐,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其他许多的作品,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No3采用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指由最初陈述的主题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的有机组合构成的音乐结构样式。
这首即兴曲共包含五个变奏,主题(A)、变奏一(A1)、变奏二(A2)、变奏三(A3)、变奏四(A4)、变奏五(A5),最后以补充终止再现主题结束。
主题是降B大调,来自于舒伯特1823年创作的歌剧《赛浦路斯岛的罗莎蒙德公主》中配乐的降B大调间奏曲。
变奏一出现四个声部的横向进行,主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以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贯穿始终,中声部为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形式呈现,流动性强,对高声部起到烘托呼应的效果。
音乐整体的特点为声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如溪水涓涓流淌。
浅析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例

浅析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例乔晓宇(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改编曲在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整个西方音乐艺术的成就达到最顶峰的浪漫主义时期,改编曲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本文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钢琴小品——《小夜曲》为例,让我们了解这首作品,分析李斯特在改编曲中的创作特点,探寻这位音乐大师创作乐曲背后的含义。
【关键词】李斯特,浪漫主义;改编曲;钢琴乔晓宇:浅析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中图分类号:J 647.41文献标志码:提到李斯特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他是一位善于运用钢琴的音响效果,在音乐思想上与听众拥有共鸣的创 作天才。
本文将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作品《小夜曲〉〉为例, 从调性,力度,速度,表情符号,音响效果等方面具体分析 李斯特的创作特点。
_、李斯特的音乐和钢琴李斯特•弗朗兹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匈牙利 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
19世纪到20世纪是欧洲民主运 动和民族运动高涨的特殊时期,新颖的音乐创作和独特的时 代背景相结合,引起人们的共鸣。
李斯特经过不断学习和创 作,用其独特的音乐思想,弓丨领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
值 得一提的是,他把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宗教音乐真真切切的融 人自己的作曲中,这使他的创作在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 时,还向世界传达了匈牙利的民族音乐。
李斯特作为钢琴艺术史中的杰出音乐家,他的创作是绝 对离不开钢琴的。
这位钢琴明星在用髙超的琴技和迷人的魅 力吸引了无数钢琴爱好者的同时,也抓住机遇向钢琴制造家 们提出了改革和精制的看法。
因此,在以他为主的演奏大师 们的要求下,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结构经过不断改良,日趋 完善,音域扩大到了七个半八度,音量上能够产生变化,制 作也更加精细。
二、 李斯特在改编曲方面的贡献在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过程中,改编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降B大调

摘要: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是伟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出8首钢琴即兴曲。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色,是钢琴音乐中重要的文献,也是钢琴艺术教学中重要的曲目。
他的音乐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复杂多样的技巧为主,刻画了多种鲜明且丰富的音乐形象。
本文以即兴曲OP.142No.3这首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即兴曲的旋律性、歌唱性、和声运用的色彩、调式及调性的转换,阐述即兴曲等音乐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即兴曲;舒伯特;抒情性;色彩性;多样性一、作曲家背景及体裁由来(一)舒伯特生平简介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在十九世纪众多艺术家之中,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从小学习小提琴及钢琴,同时在维也纳皇家教堂的学生乐队中演奏小提琴,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担任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在此期间进行作曲学习。
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
作为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之间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音乐瑰宝。
除了在艺术歌曲及交响乐以及室内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外,在钢琴演奏创作中也获得了巨大的突出成就,为发展钢琴艺术作品创作发展带来了许多经典之作。
(二)即兴曲的体裁由来十九世纪之初,即兴曲这一体裁就开始渐渐涌现出来。
这类音乐是带有一种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和幻想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降B 大调◎ 李旭航曲相比,即兴曲在形式上并不自由,会采用正规化的形式来表现,如三段式、变奏曲、复三段式等。
我们将在乐器上一边演奏一边创作来表现作曲家当时的情感称为即兴创作。
舒伯特创作的八首钢琴即兴曲大多数都运用到了复三段式的形式。
他的音乐将情绪与灵感相融合,自然而然地表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大气自如,并不感觉传统压抑,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更具艺术价值。
二、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一)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1827年9月完成了第一组即兴曲,而第二组则是在当年12月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