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掌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三、知识清单:找出并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做在学习报告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也是。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二者________的问题;其二是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依据是。认为决定的,属于唯物主义;认为决定的,属于唯心主义。

4、认为思维存在,就是认为二者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论;认为思维存在,就是否认二者的性,这种观点被称为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___________ 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二是。二者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是。

4、哲学从总体上探讨的关系。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_________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决定着它们对的回答。

五、探究共享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他把萧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萧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萧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应当赶快放弃你的言论。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缜“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

1、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物质与意识是什么关系?

4、判断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哪些属于唯心主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心外无物——王守仁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阳明

六、巩固训练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的产

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

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

①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③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 不可知论

D. 唯心论

8、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

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

A. 存在决定着思维

B. 思维影响着存在

C. 思维与存在不能分

D. 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9.根据右面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哲学上讲,甲、乙二人在争论什么

问题?

(2)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甲、乙二人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学习报告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请归纳本框知识结构

反思:请记录本框仍存留的疑难问题或你认为重要的而课堂未涉及的知识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课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共享》答案:

1、存在(或者叫物质),思维(或者叫意识)

2、我认为先有“形”,“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是“形”决定“神”,“神”是对“形”的反映。

3、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的思想

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巩固训练答案:

1.C

2.A

3.D

4.C

5.A

6.A

7.B

8.A

9.(1)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何为第一性。

(2)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他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第1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导航]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 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 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 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 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范缜与名流们的争论涉及哲学上的什么问题?研 究这一问题有何意义?学习本框,你将豁然开朗!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重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 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生活中必须面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

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示:(1)×(2)×(3)× 教材P11“探究问题” 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等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从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订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背景材料】 材料一观察漫画

哲学第二课知识点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纲要求】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6.主观唯心主义 7.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考点二: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_________. ②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___________依据;它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__________。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②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赏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考点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_______和_________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3.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 哲学史上存在着______________和唯心主义、_______________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导读导学】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各自地位分别是什么?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前者是一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2.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辨析: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绝大多数哲学家肯定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图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特别提醒]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

问题,也就是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典例应用] (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科学家的新发现,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当选。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且与题意不符;C在材料中未体现;D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 A 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①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必然结果。(×) 辨析: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各种哲学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2.不管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

哲学第二课作业

第二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选择 1、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①生产关系②道德观念③法律观念④万有引力规律⑤热带风暴⑥电场、磁场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⑥ 2、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体现的哲理是 A.黄金作用有限,而信心是万能的B.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第一性,一切要从实际出发D.特定情况下意识也能决定物质 3、“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4、每一幢高楼的建设都经历了先绘制设计图纸,后严格按图纸进行施工的程序,这说明 A.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B.特定的条件下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 C.图纸是设计师凭空想象出来的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5、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事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据此理解哲学所讲的物质是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②仅是被人们在实践中所改造的对象 ③能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④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个特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2008年3月,安徽省1199名儿童因口腔、手、足等处起疱并伴有发热到医院就诊。在国家卫生部的帮助下,安徽省卫生机构查明了这些儿童感染了肠道EV71病毒,并迅速控制了疫情。这表明 ①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④人的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 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二、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是以什么标准去划分它们的吗?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情景营造:课堂探究1。 设计意图: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结构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四、师生互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课堂设问:请同学阅读P9的探究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点拨: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其实,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冋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明哲学基本问题 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 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 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播放视频《仁者心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是风动幡动引起了仁者心动,还是仁者心动引起了风动幡动?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时,通过趣味视频导入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方面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化抽象为具体,设置问题:是先有猫呢,还是先有人脑中猫的形象呢??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引出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在哲学上,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强调存在第一性,客观存在的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就是唯物主义),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强调思维第一性,主观的思维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物质起决定作用,就是唯心主义),并通过对比让学生体味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并通过古今一些人物的言论进行探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阳明先生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我心。”,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然后带着这一标准回到《坛

2016秋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三五”规划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谋经济转型,这不是国家拍脑袋决策,①而是依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抉择,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 【设问】试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第二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 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依据了国内外发展形势,正确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十三五”规划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一、选择题 1.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是( ) A.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B.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的不可知论 C.物质决定意识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仁与义、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取舍标准,无法辨别清楚。此观点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其他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讨论的问题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选项错误。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选项错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选项错误。

哲学第二课知识点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纲要求】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6.主观唯心主义 7.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考点二: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_________. ②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___________依据;它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__________。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②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赏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考点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_______和_________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3.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 哲学史上存在着______________和唯心主义、_______________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导读导学】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3课时教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 2、理解目标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目标 (1)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应该坚 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难点)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许多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丢弃了,然而,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却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已。这个故事十分传奇,道理也值得我们珍惜。但这个世界上果真有神存在吗?神能够指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吗? 【讲授新课】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 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二课2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学案 知识盘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栝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二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释疑解难: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两对概念一一对应。)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决定谁呢?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哲学就依此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认为思维(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解析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例题:(2015年山东文综政治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 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适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A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 【名师点睛】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

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对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要明确,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以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谈到哲学时说的话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因此他这么讲的原因主要在于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其它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合,因此,本题选D。 【名师点睛】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一、教学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哲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二)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等很多的问题上,有没有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呢?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么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 (二)讲授新课 教师:好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刚才老师提问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那好既然知道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他包括哪些内容呢? 教师:范缜大家知道吧,他是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他扔坚持反对佛教,并着《神灭论》。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关系的问题。那好,我想问大家一下,这里的形是什么呢? 学生:形是指物质存在的东西。 教师:很好,我们把它归纳成是物质。(物质,副板书)那么,上面的神指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哲学基本问题》导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运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学习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的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 什么是物质?观点、理论、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 什么是意识呢?如高山流水、房子汽车、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 。 跟踪练习: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问:王夫之和贝克莱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有何不同?分属何种哲学阵营?

(2) 跟踪练习: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 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材料二:“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 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 来飞去无处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 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 马克思和庄子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有何不同?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P11的材料(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 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 为什么? 可见:1. 另外: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 必须回答的问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do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设计 学科:高中政治 课程内容:《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学时:一课时 使用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一、章节名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 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哲学的基本派别。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教学目标 识记:唯物主义含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含义及其 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 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意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 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 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事先收集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漫画、情 境材料。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 (二)教学方法: 自学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比较法、讲授法。

哲学第二课练习题带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答案 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质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2.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也知道‘蜗居’的滋味,因为我从小学离开家的时候,全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他表示,有决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把房地产的事情管好。这表明( ) A.思维与存在相互决定B.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有反作用 C.存在第一,思维第二 D.思维、存在皆为世界本原 3.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在于 ( ) ①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表明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作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存在根本分歧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①②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③对其他所有问题的回答④哲学的 产生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8.《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各地自然条件干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生产、生活习惯丰富多彩,根本不可能走同一的发展模式。只有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说明() 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9.朱熹说:“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种观点( ) A.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 主张物质和意识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夸大了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由绝对精神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 D.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 “现代迷信”已经悄悄渗入青少年的生活中。一些星座、血型、生肖与性格之类的书,已成为中小学校园附近书摊上最畅销的图书。据相关报道,目前占卜网页每3天净增1.8万个,其中具有迷信内容的网站达172个,内容涉及手相、面相、星座、生肖、血型、八字

哲学生活第一课第二框1

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什么是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世界观吗? 2、什么是哲学?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如何? 3、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怎样? 、 4、具体的知识包括哪些?具体知识和哲学的关系如何? 三、展示自学中的问题和绘制的知识结构图: 四、课堂合作探究和展示答案(不议不讲) 探究1:阅读教材第7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问题 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结论1:

◇课堂探究2:阅读教材第8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上述在做人做事上的不同体现了什么不同的观点?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2: ◇用结构图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课堂探究3:阅读教材第8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问题 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结论3: ◇探究4阅读教材第9页第一段: 如何看待“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课堂探究5 :阅读教材第9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结论4: ◇课堂探究6:阅读教材第9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5:

五、知识结构(师生总结) 六、课堂检测 (B级)1.2009年5月11日,为了进一步做好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都是正确的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级)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A级)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人生下来就有世界观 B.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C.世界观人皆有之 D.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古代本来就是在一起的,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哲学才从具体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内在联系并没有中断,具体科学始终是哲学之因,而哲学则是具体科学之果。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C级)4.具体科学始终是哲学之因,而哲学则是具体科学之果。这说明()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B级)5.历史发展到今天,哲学的论述越来越离不开具体科学的材料,同时具体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之所以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因为哲学()A.是一切科学的总和 B.揭示了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以整个世界为其研究对象 D.是具体科学的最高形态 (B级)6.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