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良性肌炎89例
2023儿童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引言1背景信息心肌炎(myocarditis)是由感染、自身免疫、过敏、药物和毒素损伤等多种病因引起,由组织学、免疫学及免疫组化方法确认的心肌炎症性疾病[1,2]。
感染性心肌炎中,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最多见。
流行病学显示,常见病毒谱已由腺病毒和肠道病毒为主转移到细小病毒B19和疱疹病毒6型为主[2]。
据报道,儿童心肌炎发病率约为1.4~2.1/10万,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高峰段是在婴儿期和青少年期[3-5]。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症患儿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非特异症状,重症患儿起病急、变化快,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难度[1,6]。
因此,在不扩大诊断的前提下,及时识别并治疗不典型症状,显得尤为重要[7]。
迄今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多采取休息、镇静及镇痛处理、免疫抑制治疗、免疫球蛋白、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1]。
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心悸”“怔忡”“心瘅”等病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宜祛邪扶正兼顾,早期以祛邪为要,中后期以扶正为主[8]。
有证据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及中成药制剂,均对儿童心肌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9,10]。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在改善病情、缩短病程、缓解症状,以及调节免疫、抗炎、抗脂质过氧化等方面,较单一疗法更具优势,可发挥协同作用。
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儿童心肌炎治疗中的优势,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本文件系统收集国内外研究证据,汇集业内专家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最终形成《儿童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旨在为从事儿童心肌炎诊疗工作的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
其科学性、实用性和依从性等,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根据新证据和反馈意见,及时更新完善。
2确定并构建临床问题在本文件制定初期通过组内讨论的形式构建了以下主要临床问题:儿童心肌炎的诊断,应采用的标准是什么?儿童心肌炎临床上如何分期与分型?儿童心肌炎各辨证分型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是什么?儿童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是什么?儿童心肌炎西医综合治疗措施有哪些?其使用要点是什么?如何应用中医经典方剂辨证治疗儿童心肌炎?中成药治疗儿童轻中型心肌炎,有效性与安全性如何?中药注射剂用于儿童重型心肌炎,有效性与安全性如何?III儿童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范围本文件明确了儿童心肌炎的定义、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以及中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成人炎性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例病例分析)

成人炎性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例病例分析)袁竞;潘庭荣;戴曦【摘要】目的:对成人炎性肌病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报告1例病毒性肌炎男性青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对成人炎性肌病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讨论总结,以供临床参考.结果:该患者反复出现感冒后双下肢肌肉疼痛,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酶明显升高,经除外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成人炎性肌病可以是自身免疫性介导导致,也可以是感染性疾病导致,是一组预后相对较好的肌病.其中成人病毒性肌炎临床罕见,其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需要与IIM仔细鉴别.【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8(027)004【总页数】3页(P317-319)【关键词】炎性肌病;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感染性肌病;病毒性肌炎【作者】袁竞;潘庭荣;戴曦【作者单位】泸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泸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患者为29 岁青年男性,因“反复两次肌肉疼痛9月余,复发加重2 d”入住我院风湿免疫科。
9个多月前,患者感冒后出现双下肢近端及小腿游走性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后加重,休息时缓解,患者未予治疗,数天后肌痛症状自行缓解。
3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再次出现上述双下肢疼痛表现,不伴发热、皮肤红肿及皮疹、皮损,不伴眼涩、口干、口腔溃疡、关节疼痛,不伴血尿、泡沫尿及活动后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明显升高,门诊以“肌痛待诊,多发性肌炎?”收治入院。
患者一般情况可,食欲、睡眠及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未婚未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全阴性。
入院查体:体温37.1 ℃,脉搏9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6/79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黏膜颜色正常,未见水肿、瘀斑瘀点及紫癜,无溃疡、瘢痕及皮下结节或肿块,无蜘蛛痣及肝掌,毛发分布正常。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及预防指南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及预防指南(2024版)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尽管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RSV,但其在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儿童以及老人中,病情通常更为严重。
2019年,全球共报告约3 300万例次RSV相关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其中360万例次需住院治疗,101 400例次0~60月龄儿童死于RSV相关ALRTI。
据建模研究估计我国每年有21.5万~50.0万婴幼儿因RSV感染住院治疗,≤1岁RSV感染患儿病死率高达5.0%。
来源于欧洲呼吸道合胞病毒联盟(RESCEU)的数据显示,2006至2017年,估计成人平均每年有158 229例次与RSV感染相关住院,其中≥65岁成年人占相关住院患者总人数的92%。
2009—2019年对我国110 058例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者进行8种病毒病原体的检测,其中4.5%病原体为RSV,在老年患者中,RSV所致ARTI的比例达7.4%。
RSV感染不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的调整,RSV 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进一步加重了医疗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RSV感染在预防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国尚缺乏覆盖全人群的规范化治疗和预防指南。
基于现有的RSV疾病监测、疾病负担、诊断标准及防治手段的循证证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以及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组织了儿科呼吸、成人呼吸、疾病控制与预防以及循证医学领域的专家组成了“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及预防指南制订专家组”,共同制订了本指南,以期全面提升我国对RSV感染的整体防治水平。
第一部分:方法学(略)第二部分:RSV感染的治疗临床问题1:RSV下呼吸道感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1:在儿童人群中,RSV下呼吸道感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6月龄、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CH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唐氏综合征(DS)。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08例肌钙蛋白I与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价值比较

的疗效 比较 [] J.眼科研究 , 9 ,52 : 6 17 1 7 1() 1 — 2. 9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18例肌钙蛋 白 I 0 与高敏 C反应蛋 白检测价值 比较
李 艳 韩大兴 王芳芳 战丽燕 , , ,
【 关键词 】 小儿病毒性心肌 炎; 心肌肌钙蛋 白 I高敏 c反应蛋 白 ; 【 中国图书分 类号】 R 71 3.
C P阳性率 1. % , 3周 c n 阳性 率 2 . % ,s R R 05 第 TI 0 5 h —C P
阳性率 32 , . % 3个 月 c n T I阳性 率 5 2 , s R . % h —C P阳性 率 O 。两者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1 。 % P< . 5 表 ) 表 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8例 c n 和 0 Tl h —CR s P阳性率比较 ( ; ) 例 %
均为发病 7d以内入 院患儿 , 并进行心 电图、 x线胸片及实验
室检查 , 常规检查 如血 常规 , 红细胞 沉降 率 ,高敏 C反应 蛋
白, 抗链球菌溶血 素“ ” 综合 诊断 , 断符合 重新 修订 的 0等 诊 病 毒性 心肌炎诊断 标准 。所 有患儿 分别 于入 院次 日、 、 、 123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其临床表现轻 重不一 , 实验室检查 具有非特异性 , 因此 , 诊断非常 困难 …。由于至今 尚无灵敏 、 特异 、 速 、 快 准确 的单一指标诊断方法 , 临床常 通过病史 与体 征、 心电图 、 心肌 酶等综 合检 查进 行诊 断 J 。传 统 的心 肌
酶检查 由于儿童高 于成年人 , 心肌酶 的升高在 临床上没有 特
—
[ ] 燕建军 , 5 彭辉灿 , 吴橙香 , . 等 阿托品压抑法与遮盖法治疗单眼 弱视的临床观察 [ ] 国际眼科 杂志 , 0 ,( )7 7 7 8 J. 2 884 : — 7. 0 7
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 7 5 R 2 【 文献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号 】 0 5 0 1 2 1 1 — 4 O 2 9 — 6 6( 0 1) 9 9 一 1
1 统 计 学 处理 . 3
心肌炎 主要是 心肌 中有 局限性 或弥漫性 的急性 、 亚急性或
者慢性 炎症 l, l 它通常 是全 身性疾病 在心 脏反应 的一部 分。心 I 肌炎 如果症状 较轻 , 临床表现 不 明显 , 则 较难 诊断 , 但病 理检验
心 悸 、 部 闷 痛 , 电 图检 查 可 有 心律 失 常 的表 现 。心 肌 炎 胸 心 的发 病主要 包括 2个 阶段 : 病毒侵 人人体 后在特定组织大量 ① ( 下转 第 9 6页 )
123 疗 效判 断 [ 显效 : 儿的临床 症状和 体征 消失 , . . 患 血浆
B P和 C P水平恢 复正 常 ; 效 : N R 有 患儿 的临床症 状和体征 改善 明显 , 血浆 B P和 C P水 平接 近正常 ; N R 无效 : 患儿 的临床症 状 和体 征 、 血浆 B P和 C P水 平 中仅 有一项 改善或 改善不 明显 , N R 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 =( 显效数 +有效数 ) 总例数 X10 / 0 %。
多发性肌炎

面部弥漫性色素沉着, 类似addison病,发际 部色素减退的基础上 有毛囊性色素小岛。
硬皮病面 部损害 (面具脸)
皱纹消失、鼻尖、薄 嘴唇、口周放射状沟 纹,闭嘴困难,表情 消失、毛细血管扩张、 牙齿松动、脱落
CREST 综合征
Calcinosis cutis
Raynaud`s phenomenon Esophageal dysfunction Sclerodactyly Telangiectasia
实验室检查
一般化验:可有贫血、血沉增快、尿蛋 性等。 白阳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Scl-70、抗U1RNP、抗 着丝点等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多为核 仁型。 其它:可有γ球蛋白升高,冷球蛋白阳性、补 体下降等 免疫学异常多见,食道钡餐 可见食道扩张、蠕动 减慢等,胸部拍 片可见肺间质炎症或肺纤维化。
5. 儿童皮肌炎
6. 无肌病性皮肌炎
DM: Heliotrope sign
Gottron 丘疹 甲周红斑
皮肤异色症 poikeloderma
皮肌炎的肌肉表现
主要为肌肉无力、疼痛和压痛,主 要累及四肢近端肌群、肩胛间肌群、 颈部和咽喉部肌群,出现相应表现如 双上肢上举困难、握力下降、站立和 行走困难、平卧时抬头困难、吞咽困 难、发音困难等。严重时可累及呼吸 肌和心肌,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 、心电图改变甚至心力衰竭。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Dermatomyositis/ polymyositis
病因
• 感染 • 自身免疫 • 恶性肿瘤
发病情况:多见于中年,男女之比约1:3, 皮肌炎患者2/3以皮疹为首发表现,可急性 和缓慢起病。
临床类型: 1. 成人多发性肌炎 2. 成人皮肌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

3 张红霞, 张艳瑞 , 张娉婷 . 腹腔镜附加 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输卵管
妊娠体会[] 中国综合临床 , 0 , ( )7. J. 2 31 8 : 0 9 2
4 罗丽莉 , 左绪磊. 异位妊娠大 出血 的腹腔镜手术处理 [ ] 中国内 J. 镜杂志 , 0 ,( )5 . 2 17 3 : 0 0
作者单 位: 400 广 西, 530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作者简介 :黎 念 (97 , , 17 一)女 在读研究生 , 医学学士, 主治医师 , 研究方向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Em ili l1@2c・o -a :na 09 1ncr li n n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yolm nu oi, P )f m cp s a em n M P I心肌酶 C - B变化的临床意 a p a I 1 . KM
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 成功率达 10 。该 术手术损伤小 , 0% 不 干扰盆腹腔内环境 , 探查 中不增加病 变部位 的损伤 程度 , 腹 腔镜手术以其手术效果 好 , 人痛苦 少 , 病 术后恢 复快在妇科 临床的应 用越来越普及 。应该强调 , 如有腹腔镜 的设施及技 术, 腹腔镜是异位妊娠首选 的手术 方式 】 。术后很少发生肠 粘连 , 感染机 会少 , 体恢复快 , 院时 间短 , 明显手术疤 机 住 无
32 输卵管 问质部 妊娠 曾被认为 是腹腔镜 手术 的禁 忌证 , .
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罗爱华【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剂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常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加用炎琥宁注射,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注射剂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好,能缩短疗程.【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年(卷),期】2010(006)005【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炎琥宁注射剂;临床疗效【作者】罗爱华【作者单位】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卫生队,广东深圳518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支原体(M.Pneumonia)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也是小儿长期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物,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
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也可能参与了上述病理损伤。
呼吸道分泌的S1gA对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不够牢固,临床可见反复感染的患者。
临床治疗常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2007年11月—2009年8月,我门诊应用炎琥宁注射剂配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60例,并与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作临床对照观察,观察其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20例患儿均系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患儿63例,女患儿57例,将120例3~12岁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 38例,女 22例,3~5岁 15例,5~8岁 28例,8~12岁 17例;对照组 60例,其中男 36例,女 24例,3~5岁 15例,5~8岁 30例,8~12岁 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片及疾病诊断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良性肌炎
89例
发表时间:
2018-03-07T14:08:37.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作者: 徐红娟
[导读] 肺炎支原体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器官受损外,同时还会引发肌肉病变。
(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将
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急性良性
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患儿多在晨起或夜间突然发生肌痛,多表现为对称性
双下肢疼痛,且均伴随有呼吸道感染史,在活动时痛感加重。在对所有患儿均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疼痛症状在
7d内均完全消失并
健康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器官受损外,同时还会引发肌肉病变,在急性期会导致磷酸肌酸激酶的异
常升高,临床上可采用阿奇霉素抗炎及多种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磷酸肌酸激酶也可恢复正常水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良性肌炎;磷酸肌酸激酶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168-02
依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发病率现已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肺炎支原体不仅会导致人体呼吸道遭受感
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外,同时还会影响多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造成肺外多器官受损
[1]。肺炎支原体也是造成小
儿急性良性肌炎病发最主要的一种病原体。在本次研究中就以我院所收治的
89例小儿急性良性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对患儿采用了
阿奇霉素抗炎及多种综合措施治疗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急性良性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诊断标准
[2]
:(1)肌痛仅出现在双下肢部位;(2)呼吸道感染阶段出现肌痛症状,发病前未有肌痛症状史;(3)排除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免
疫性肌炎症状;(
4)肺炎支原体MP-IgM滴度>1:80,亦或是处于恢复期的滴度>4倍。向患儿家属告知研究内容及方法。其中男性患儿52
例,女性患儿
3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29±2.06)岁。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患儿在患病前均无任何身体异样,也未有神经系统家族遗传病例。发病急,在发病前均存在呼吸道感染亦或是其他相关系统伴发表现,详
见下表
1。
2.2
肌痛部位
所有患儿在晨起或夜间常出现双下肢疼痛症状,在活动时疼痛程度会严重加剧,导致正常活动受到影响,局部肌肉无红热肿表现。其
中小腿疼痛部位共出现
77例疼痛患儿,占86.52%;肌痛无法正常行走共出现27例患儿,占30.34%;双下肢关节酸痛共出现15例患儿,占
16.85%
;大腿疼痛共出现12例患儿,占13.48%。
2.3
实验室检查
对所有患儿均采取血清MP-IgM检查,所有患儿均呈现阳性结果,周围白细胞为(4.1~10)×109/L的62例,其余27例均超过
10.0×109/L
;C反应蛋白正常69例,升高20例;血肌酸激酶均有所升高。
2.4
治疗及转归
对所有患儿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采用阿奇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189,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持续静
滴
4d,而后停药4d,再采用口服序贯治疗方法,保持卧床休息,降低活动次数,同时给予针灸、按摩、理疗等措施。经治疗后25例患儿在
2d
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0例患儿在4d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其余34例患儿在7d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儿在治疗1周后均康复出
院。
3.
讨论
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发病率正呈现出不断升高的发展趋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现象不但会造成患者出现呼吸
道感染症状,严重者甚至还将影响到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引发肺炎等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则是造成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3]
。
良性肌炎的患病人群多以男性儿童为主,通过对大量的临床病例展开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良性肌炎患儿在发病前1周常常会伴随一定
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发热等症状为主,在本次研究中其比例分别为
91.01%与77.53%,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4]。随
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便会导致肌痛症状的出现,患儿常常不愿主动活动,部分病例甚至会出现具备肌肉局部肿胀现象。临床上针对急性良
性肌炎患儿常采用阿奇霉素抗炎治疗,同时辅之以口服序贯疗法,给予针灸、按摩、理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便可达到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
1周内均治愈并健康出院。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器官受损外,同时还会引发肌肉病变,在急性期会导致磷酸肌酸激酶的异常
升高,临床上可采用阿奇霉素抗炎及多种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磷酸肌酸激酶也可恢复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春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90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13(19):172-173.
[2]
李艳丽.联合应用多实验室辅助检查法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45(8):52-53.
[3]
姜洪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162-163.
[4]
张玲玲,刁新娜,刁艳平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