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薄片鉴定实习报告

矿物、岩石薄片鉴定实习报告
矿物、岩石薄片鉴定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培养同学们的野外鉴定能力。使学生们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辨别矿物、岩石的基本能力与方法、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各类矿物的基本特征

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

学会观察与描述矿物、岩石的基本方法

学会对各类岩石正确命名、熟悉命名原则

利用岩石学特征来恢复形成条件与换环境。

第一章矿物

一、手标本上观察矿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呈针状、柱状晶形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板状晶形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或等轴状晶形

(2)矿物集合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晶簇状、纤维状、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柱状

二向延长型——片状、鳞片状、板状

三向等长形——粒状

2、矿物的物理性质

(1)颜色:是矿物吸收可见光后所呈现的色调。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波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4)透明度:指矿物可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5)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萤石 5—磷灰石 6—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 10—金刚

指甲 2.5 铜针 3 钢针 5.5 玻璃5-5.5 在野外工作及室实习中,常用小刀(硬度5.5)、指甲(硬度2.5)代替硬度计,将硬度大致分为三级:低(小于2.5)中等(2.5-5.5)高(大于5.5)

(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解理可分为五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

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1.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CaF2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晶体常呈立方体,其次为八面体,少数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晶粒状、块状、球粒状,偶尔见土状块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紫黑色及黑色,加热时,可退色;玻璃光泽。解理完全。硬度4。

2.石榴石(Garnet)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常呈完好晶形,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四边形长对角线的聚形纹。集合体常为致密粒状或致密块状。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6.5~7.5(小刀刻不动)。

3.石英(Quartz)SiO2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六方柱和菱面体等单形所成之聚形。柱面上常具横纹。有时还出现三方双锥和三方偏方面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种多样,常为无色、乳白色、灰色。因含各种杂质,颜色各异,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为7。

4.方解石(Calcite)

Ca[CO3]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形态】方解石的集合体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由片状(板状)或纤维状的方解石,呈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连生体,分别称为层解石和纤维方解石。还有致密块状(石灰岩),粒状(岩),土状(白垩),多孔状(石灰华),钟乳状(石钟乳)和鲕状、豆状、结核状、葡萄状、被膜状及晶簇状等。方解石的晶体形态与形成条件有关。随着形成时温度的降低,其晶形有从板状、钝角菱面体为主的晶形向复三方偏三角面体、六方柱为主及锐角菱面体晶形演化的趋势

【物理性质】无色或白色,有时被Fe、Mn、Cu等元素染成浅黄、浅红、紫、褐黑色。无色透明的方解石称为冰洲石(icespar),解理完全,硬度3。

【鉴定特征】晶形,三组完全解理,硬度较小,相对密度较小。加HCl急剧起泡。灼热后的方解石碎块置于石蕊试纸上呈碱性反应。有钙的焰色反应(橘黄色)。

5.白云石(Dolomite)CaMg[CO3]2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形态】晶体常呈菱面体状,不如方解石形态多样,晶面常弯曲成马鞍状。集合体常呈粒状、致密块状,有时呈多孔状、肾状。

【物理性质】纯者多为白色,含铁者灰色—暗褐色,含铁白云石风化后,表面变为褐色;

玻璃光泽。解理完全,解理面常弯曲。硬度3.5~4。

【鉴定特征】晶面常呈弯曲的马鞍形。与方解石的区别是遇冷盐酸不剧烈起泡,加热后方剧烈起泡,另外双晶纹的方向亦与方解石不同。

第二章岩石

第一节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一般观察与描述方法

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容主要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次生变化和产状等。

1、颜色: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是由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的总和构成的一种混合色,其深浅取决于色率即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一般由基性到酸性,暗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至使岩石颜色由深至浅,因此根据其颜色可以大致确定标本属于哪一类岩石。一般各类岩石的色率为:

超基性岩>90,基性岩40~90(一般50±),中性岩30±,酸性岩<20,但有时也不能完全按照此规律,如黑曜岩,是玻璃质岩石,虽然颜色很黑但属于酸性岩类;斜长岩颜色很浅却属基性岩类。此外,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会影响岩石的颜色,所以观察时应尽量选择新鲜面o

2、结构构造:观察岩石结构构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岩石生成时的各件,推测岩石的产状。但岩石的产状最好在野外直接观察岩体出露的实际地质情况,否则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室鉴定均要求注明野外产状。一般情况下,产状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结构构造可作为参考。

喷出岩一般具有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流纹气孔和杏仁构造发育。

浅成岩一般具有斑状或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居多。

深成岩一般具有全晶质粗粒状或似斑状结构,常具块状构造,也可具有条带状构造。

3、矿物成分: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岩石的种属划分及定名的最主要依据,因此正确鉴定出各种主要造岩矿物是鉴定岩石的关键。岩浆岩中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碱性长石、

付长石类、石英等。对于一些隐晶质的岩石来说,在手标本上鉴定是困难的,需要显微镜下或化学分析结果综合考虑。

4、定名:颜色十结构十次要矿物十基本名称。

二、岩石举例

1、橄榄岩

岩石浅黄绿色,均一块状构造,全晶质细粒等粒结构,粒径0.5-1mm。主要由橄榄石(85%)透闪石(10%)组成,可见少量辉石与磁铁矿。磁铁矿具磁性。

橄榄石:粒状、黄绿色,受微弱的蛇纹石化。辉石:黄褐色、短柱状,解理面上具丝绢光泽,可能为古铜辉石,粒度比橄榄石大,最大粒径达5mm。透闪石:长柱状,长约2-8mm,长宽比5∶1-1∶ 10,无色,玻璃光泽,杂乱分布并穿过橄榄石,是后期生成的次生矿物。

定名:透闪石化纯橄榄岩。

2、安山岩

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角闪石具熔蚀、暗化边结构;基质具玻晶交织结构即安山结构。斑晶含量20%,由斜长石(12%)及角闪石(8%)组成。

斑晶斜长石:自形板状,粒度1-2mm,常被熔蚀。蚀变较强,表面分布绢云母、高岭土、碳酸盐矿物等。正低突起,以⊥[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p’∧(010)=33°,An52拉长石。

斑晶角闪石:自形长柱状,长2-4mm不等。黄褐色,多色性强,Ng-黄褐色、Np-淡黄色,Z∧Ng=15°,边缘多具暗化边,部分颗粒熔蚀较强,成港湾状边缘。

基质约80%,主要为大致平行排列的斜长石微晶及其间充填的玻璃质。构成安山结构。

斜长石微晶约30%,板条状,长0.15mm左右,蚀变轻微,正低突起,以微晶法测得Np’∧a=5°,An35中长石。

火山玻璃45%、紫褐色,均质体,大部分已脱玻化成为霏细质、隐晶质集合体。

赤铁矿2%左右,暗红色粉尘状散布于基质中。

磷灰石1%,无色,长柱状,0.1mm左右。

岩石紫红色、斑状结构,基质具安山结构,斑晶熔蚀、暗化,角闪石黄褐色,基质含赤铁矿,为喷出产状。色率低、暗色矿物为角闪石,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属中性岩类。

定名:角闪安山岩。

3、花岗闪长岩

结构特征:

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结构,矿物粒度一般在2~3mm,大部分矿物为半自形,石英他形,榍石自形。斜长石多具环带结构,少量见蠕虫结构,钾长石具条纹结构,条纹较规则。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副矿物:榍石、磷灰石、磁铁矿等。

斜长石——半自形长板状,粒度2~4mm,正低突起、一级灰干涉色、负延性,聚片双晶和环带结构发育,可见蠕虫结构,用垂直(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pˊ∧(010)=13°,为An=30的更中长石,含量40~45%。

钾长石——半自形~他形,粒度一般2~4mm,个别颗粒较粗大,可达8.5mm,以具条纹结构的条纹长石为主,少量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含量共20~25。

石英——不规则他形粒状,1~2mm,干净透明,部分颗粒具波状消光。

黑云母——半自形、片状,深褐~浅黄色,多色性明显,一组极完全解理,含量8~10%;

角闪石——半自形~自形、柱状,深绿~黄绿色,多色性明显,含量3%;

榍石——多呈晶形完好的菱形或信封状晶体,极正高突起,高级白干涉色少量;

磷灰石——自形,六方柱状,横切面正六边形,全消光,纵切面长条状,平行消光,负延性,少量;

磁铁矿——不规则状,不透明,少量。

次生变化:

次生变化不明显,仅在斜长石中有微弱的绢云母化。

定名: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第二节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一般观察与描述方法

1、碎屑岩:具有典型的碎屑结构,观察描述以下容:

1)颜色:要求指出岩石的总体颜色,并要区别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2)构造:看有无微层理和层面构造,一般以块状构造常见。

3)结构:碎屑岩具有典型的碎屑结构,由两部分组成:1、碎屑部分:描述碎屑颗粒的大小及含量,若为粗碎屑岩,描述砾石或角砾的大小、形态、磨圆度等。2、胶结部分:常见的胶结物有:黏土质:土状,岩石较松散,小刀可以刻动,并在水中可以泡软。铁质:使岩石呈紫红色或褐色。硅质:白色,硬度大于小刀,往往胶结紧密。钙质:白色加稀盐酸强烈起泡。

4)碎屑成分: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白云母及岩屑碎屑,确定碎屑成分及含量。

5)命名:碎屑岩按碎屑颗粒的大小先定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基本名称,再按碎屑粒级、成分细分。

2、泥质岩:泥质岩由黏土矿物组成,矿物颗粒非常细小,故在手标本中肉眼鉴定其成分是困难的。主要观察描写泥质岩的颜色和物理性质。

1)颜色:一般的泥质岩往往为浅色,混入有机质则显黑色,混入氧化铁呈褐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为绿色。

2)物理性质:观察岩面断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易否泡软,吸水性强弱等。

3)构造:观察岩石中有无层理、波痕、结核、泥裂等。

4)是否含有生物化石。

5)泥质岩易和粉砂岩混淆:肉限鉴定一般用手研磨岩石粉末,有无砂感予以区别。若无砂感者定为泥质岩。

6)命名:泥质岩本身的进一步分类根据固结程度、有无页理构造分为黏土、泥岩和页岩,有的还可根据颜色、硬度和滴酸起抱等进一步分为铁质、硅质和钙质页岩等。

3、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1)颜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随混入物而变化。

2)构造:应注意有无微细层理和层面构造,有无化石等。

3)结构:若为结晶粒状,要按粒度划分粗、中、细粒及其含量;若为生物碎屑,要分清生物种属及其含量。

4)断口:可反映岩石的固结程度和结构、构造。如岩石由显微粒状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固结差的为土状断口,固结致密的为贝壳状断口,颗粒较粗大而均匀的则呈“砂糖状断口”颗粒较小不均匀而含有生物碎屑的则呈不平坦断口,若有显微层理则呈阶状断口。

5)硬度:一般小于小刀,如混入硅质,硬度增加。

6)遇酸反应:加酸起泡程度。

7)命名: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主要根据物质组成进—步分类命名,其中碳酸盐类岩还应根据钙、镁和黏土物质的百分含量(即与盐酸反应难易程度)以及碎屑的成分与结构进一步细分类。

(二)沉积岩肉眼鉴定描述举例

对岩石标本,依上所述步骤观察、描述完毕,最后应给予命名。为便于从岩石名称中反映出岩石特征,往往用岩石的全名称。

一般顺序是:颜色+构造+结构+成分。

岩石举例

1、海绿石石英细砂岩。

1.手标本肉眼观察

(1)颜色: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绿灰色,绿色由海绿石引起,故绿灰色属自生色。

(2)构造:平行层理。

岩石薄片分析读书报告

岩石薄片分析读书报告 :这学期我选了《岩石薄片分析》这门课,在这个课上我学到 了许多有关火成岩的知识。这门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火成岩在薄片下 的特点,包括火成岩的基本特点、成因分析及定名。我在这篇报告中 依次写了岩石薄片分析的U的、内容及要求、岩石薄片描述和岩石鉴 定实例。 :薄片分析;火成岩;辉长岩;安山岩 1、通过实习掌握火成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此生变化及分类命名原则: 2、认识火成岩中常见的造岩矿物,掌握薄片中矿物含量估计和测量的方法; 3、掌握火成岩薄片的观察内容和描述方法,进一步掌握火成岩的命名原则。 1、课前准备 课前对《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中的各种常见矿物的基本特点和《岩石 学》中有关火成岩的结构、矿物组成及分类命名的相关内容进行预习。 2、实习材料 实习材料包括:辉长岩、辉绿盼岩、蛇纹石化透辉岩、纯橄榄岩、方辉橄 榄岩、霓辉正长岩、霞石正长岩、石英闪长岩、紫苏花岗闪长岩、萤石黄玉钾长花岗岩、凝灰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3、要求 对薄片中岩石进行颜色、结构构造、矿物含量和定名等方面的描述。 岩石薄片描述与手标本描述类似,描述内容以此为:岩石总体特征、组成 岩石各矿物的基本特征、成因分析、定名及素描图。 1、岩石总体特征

岩石总体特征包括构造、岩石总体结构和矿物组成上的总特点(矿物种类、 含量)。 (1)构造 镜下对构造的描述要求依据镜下看到的岩石在矿物空间分布方面的特征,确 定岩石的构造类型。 火成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斑杂构造、球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流动构造、流纹构造和柱状节理构造等。(2)岩石总体结构 结构是镜下观察的重点。岩石总体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形状、大小方 面的特点,包括粒度、粒度分布、矿物的结晶程度、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点。 根据结晶程度有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包括 霏细结构、球粒结构和微晶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显晶质结构(包括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和 微粒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包括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和似斑状结构。 根据矿物的自形程度有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和半自形粒状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有条纹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 环带结构、包含结构和填隙(间)结构。 根据矿物的排列方式有交织结构和粗面结构(包括玻晶交织结构、安山结 构)。 (3)矿物组成上的总特点 依次指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的矿物种类,各矿物的白分含量(按 含量自少至多为序);对斑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的岩石,先斑晶或变斑晶,后基质。

岩石力学研究进展报告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1 引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岩石力学是一门内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本报告主要对分形岩石力学、块体岩石力学、断裂与损伤岩石力学和岩石细观力学四部分的研究新进展做简要报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最近导师安排的任务非常多,而且要准备英语和政治期末考试),每部分内容除第一大段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外,只对近几年的三篇比较好的文献做分析说明,包括两篇中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学术论文,这12篇学术论文我都比较仔细的看了。以后若有机会和时间,我会在导师和各位老师同学的不吝赐教下,努力做岩石力学的创新性研究,届时会在文献综述部分查阅和介绍更多最新以及更优秀的文献。 2 分形岩石力学 从古至今,岩石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工程材料,它是由矿物晶粒、胶结物质和大量各种不同阶次、不规则分布的裂隙、薄弱夹层等缺陷构成,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高度复杂的孔隙体。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人们尝试用各种数学力学方法研究和描述岩石复杂的自然结构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了多种岩石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创造了条件。19世纪70年代Mandelbrot创立分形几何学,提出了一种定量研究和描述自然界中极不规则且看似无序的复杂结构、现象或行为的新方法,从此分形几何学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且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也有很巧妙的应用。19世纪80年代,分形几何学开始应用于岩石力学研究,开始形成分形岩石力学这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人们逐渐发现岩石力学领域中的分形现象相当普遍,不仅岩石的自然结构性状、缺陷几何形态、分布以及地质结构产状、断层几何形态、分布都观察到分形特征或分形结构,而且岩石体强度、变形、破断力学行为以及能量耗

岩石力学试验报告-2010

长沙理工大学 岩石力学试验报告 年级班号姓名同组姓名实验日期月日理论课教师:指导教师签字:批阅教师签字: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试验一、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测定 一、试验的目的: 测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c。当无侧限试样在纵向压力作用下出现压缩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载荷称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即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载荷与垂直于加载方向的截面积之比。 本次试验主要测定天然状态下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 二、试样制备: 1、试料可用钻孔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在取料和试样制备过程中,不允许人为裂隙出现。 2、本次试验采用圆柱体作为标准试样,直径为5cm,允许变化范围为4.8~5.4cm,高度为10cm,允许变化范围为9.5~10.5cm。 3、对于非均质的粗粒结构岩石,或取样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者,允许采用非标准试样,但高径之比宜为2.0~2.5。 4、制备试样时采用的冷却液,必须是洁净水,不许使用油液。 5、对于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的岩石,应采用干法制样。 6、试样数量:每组须制备3个。 7、试样制备的精度。 (1)在试样整个高度上,直径误差不得超过0.3mm。 (2)两端面的不平行度,最大不超过0.05mm。 (3)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三、试样描述: 试验前的描述,应包括如下内容: 1、岩石名称、颜色、结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特征。 2、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并记述受载方向与层理、片理及节理裂隙之间的关系。 3、量测试样尺寸,检查试样加工精度,并记录试样加工过程中的缺陷。 试件压坏后,应描述其破坏方式。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对其进行描述和解释。 四、主要仪器设备:

岩石镜下鉴定指导书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 一、岩浆岩薄片的镜下观察和描述 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研究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岩石结构的重要内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结构,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行观察。尤其是具细粒结构、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须进行镜下观察。 镜下观察和描述的内容主要是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显微结构、显微构造、次生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判断岩石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并给出正确的定名。 首先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姓名、班级及薄片号,若有对应的手标本,则把标本号记下,并对手标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一)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 岩石薄片中,常可见多种矿物成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建议按如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 (1)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采用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对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浏览,大致判断岩石的结构类型并分出有几种矿物; (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详细观察其晶体光学特征,一般先看铁镁矿物,再看硅铝矿物、副矿物和次生矿物;或按照矿物含量多少的顺序来观察。 (3)估计百分含量。 描述时,对具等粒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薄片,按矿物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斑状结构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描述内容主要是矿物在单偏光、正交偏光下的主要晶体光学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多色性、突起等级、解理特征、包裹体类型、最高干涉色、消光性质、消光角、双晶类型等,同时也要描述矿物颗粒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与其他矿物的关系等,再次为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如次生矿物类型、大小、分布方式等。 对矿物名称的确定,一般要求定到矿物“种”,连续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则要定到“亚种”。如有斜长石,则必须测其牌号,以确定其亚种名称。 注意: (1)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要把某矿物所有的光学性质都写出来,要抓住最能反映矿物性质地鉴定特征,简单而准确地描述出来。对包裹体、光性异常、不一致消光特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例如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的板岩,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变质岩常有片理构造。三种常见的变质岩: 1.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变质而成。颗粒比:石灰岩粗,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酸剧烈反应,一般为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岩硬度不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观,常用来做工艺装饰品和建筑石材。 2.板岩由页岩和黏土变质而成。颗粒极细,矿物成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具有明显的板状构造。板面微具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可用做屋瓦和写字石板。 3.片麻岩多由岩浆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颗粒黑白相间,呈连续条带状排列,形成片麻构造。岩性坚,但极易风化破碎。 C、(矿物) 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一体。大部分矿物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如自然汞、石油)或气

岩石力学数值试验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数值试验实验报告 姓名:郑周立学号: 1108010103 班级:采矿111班指导教师:左宇军 同组人:郑周立、周义现、胡斌、朱红伟、高言、 王坤 实验名称:圆孔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数值加载 试验 2014年5月16日

圆孔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数值加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RFPA2D学习,知道RFPA2D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RFPA2D模拟试验的条件和RFPA2D的基本功能。 3.通过操作端部效应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数值实验,了解每一步操作以及岩石破裂过程,最终完成实验得到结果。 二、实验原理: RFPA-2D是一种基于有限元应力分析和统计损伤理论的材料破裂过程分析数值计算方法,是一个能够模拟材料渐进破裂直至失稳全过程的数值试验工具。 三、 1、试样尺寸: 100mm*51mm 2、基元数: 100*51 3、应力分析模式: 平面应变 4、圆孔:半径10mm 5、加载方式:单轴压缩 6、加载条件:竖向位移加载 7、均质度m=2 8、加载量:每步0.002mm

9、实验内容: (1)、应力-应变曲线; (2)、强度; (3)、破坏模式 四、实验内容: (一)、操作步骤: 第一步启动RFPA,新建模型建立存放的根目录 第二步划分网格,单击在弹出的窗口中设置模型的大小,单击确定第三步选择施加荷载模式... (二)实验结果 弹性模量图 第1步

第4步(开始破坏) 第7步(开始横向破坏) 第32步(彻底破坏) 第200步

最大剪应力图第1步

第4步(开始破坏) 第33步(彻底破坏) 第200步 最大主应力图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范本册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编号:FS-DY-20621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二、实习内容 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 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 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

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 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 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 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

矿物和岩石的鉴定

矿物和岩石的鉴定 1、岩浆岩⑴、大部分岩浆岩为块状的结晶岩石;⑵、岩石中有特有的矿物,如霞石、石榴石;也有特有的气孔、杏仁、流纹等构造;⑶、无层理,一般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常含有围岩的随块“捕虏体”;⑷、不含任何生物化石。 2、变质岩⑴、变质岩有先期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产生的,其化学成分具继承性;⑵、常见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字石、透闪石等;⑶、常见变质岩特有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交代结构和变余结构;⑷、常见矿物定向排列的变成构造,如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3、沉积岩⑴、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经介质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所以具有典型的层理特征; ⑵、富含有机质,含有生物遗迹化石;⑶、碎屑颗粒具磨圆特征,主要矿物为浅色石英、长石;⑷、有在湖泊、海洋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常见碎屑岩的鉴别根据碎屑颗粒的颜色、粒度、胶结物的成分、颗粒的分选性、磨圆度、层理等情况进行分类。常见的沉积碎屑岩特征见表:常见的沉积碎屑岩特征见表岩石名称颜色随屑成分及含 量结

构构造特征粒度mm分选圆度胶结类型胶结物砾岩灰色、紫红色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含量>50%>1差棱角中等次圆好棱角—圆状基底、孔隙式硅质、铁质、泥质、灰质、云质等斜层理、交错层理。硬砂岩浅灰色灰绿色灰黑色岩块含量>25%长石含量<25%或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0、25~0、5差棱角状基底、孔隙式硅质、泥质、灰质、等块状、斜层理、交错层理等。常见粘土岩的鉴别⑴、⑵、⑶、⑷、⑸、①、②、③、④、⑤、⑴、粘土岩的结构。粘土岩主要为粘土矿物及粉砂、鲕粒、生物碎斜等泥级微粒组成的岩石,其矿物成分肉眼无法识别,现场鉴定时以结构为主,兼顾构造和颜色。①、粘土结构:粘土含 量>95%。用牙咬或手捻,无砂感;用小刀切后,切面光滑,常为贝壳状或鳞片状。②、含砂质粘土结构(砂含量为10%~25%)及砂质粘土结构(砂含量为25%~50%):用牙咬或手捻,有明显的颗粒感;用小刀切后,切面粗糙。③、鲕粒及豆状粘土结构:鲕粒及豆粒是有粘土物质组成的。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而豆粒常无核心。④、含生物粘土结构:生物碎屑含量在10%~25%之间。⑤、斑状粘土结构:在细小的粘土基质中有较大的粘土矿物晶体。⑵、粘土岩的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水底滑动构造、团块构造、搅混构造、揉皱构造等。⑶、粘土岩的颜色。成分单一的高岭土粘土岩、水云母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多为白册色、浅灰色或浅黄色;含海绿石、绿泥石成分的粘土岩呈现不同程度的绿色;含Fe3+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粘土岩多呈红色、紫

岩石力学试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实验中心编

目录 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二、岩石含水率的测定 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 四、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 五、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 试验) 六、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 七、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

实验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岩石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孔隙)在105~110o C 下烘至恒重的重量与同体积4o C 纯水重量的比值。 一、仪器设备 岩石粉碎机、瓷体或玛瑙体、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天平(量0.001克)、烘箱、干燥器、沙浴、比重瓶。 二、试验步骤 1、岩样制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300克左右,用机械粉碎,并全部通过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后待用。 2、将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取瓶颈与瓶塞相符的100毫升比重瓶,用蒸馏水洗净,注入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擦干瓶的外表面。 3、取15g 岩样(称准到0.001克)得g 借助漏斗小心倒入盛有三分之一蒸馏水的比重瓶中,注意勿使岩样抛撒或粘在瓶颈上。 4、将盛有蒸馏水和岩样的比重瓶放在沙浴上煮沸后再继续煮1~1.5小时。 5、将煮沸后的比重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注入蒸馏水,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注意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1。 6、将岩样倒出,比重瓶洗净,最后用蒸馏水刷一遍,向比重瓶内注满蒸馏水,同样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2。 三、结果:按下式计算: s d g g g g d 1 2-+= 式中:d ——岩石比重; g ——岩样重、克; g 1——比重瓶、岩样和蒸馏水合重、克; g 2——比重瓶和满瓶蒸馏水合重、克; d s ——室温下蒸馏水的比重、d s ≈1

中南大学ANSYS上机实验报告

ANSYS上机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郝梦迪、赵云、刘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上机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有限单元法的商业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重点是了解和熟悉ANSYS的操作界面和步骤,初步掌握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学习ANSYS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点后处理分析,识别和判断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设备和软件 台式计算机,ANSYS10.0软件 三、基本步骤 1)建立实际工程问题的计算模型。实际的工程问题往往很复杂,需要采用适当的模型在计算精度和计算规模之间取得平衡。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利用几何、载荷的对称性简化模型,建立等效模型。 2)选择适当的分析单元,确定材料参数。侧重考虑一下几个方面:是否多物理耦合问题,是否存在大变形,是否需要网格重划分。 3)前处理(Preprocessing)。前处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建立几何模型(Geometric Modeling),单元划分(Meshing)与网格控制,给定约束(Constraint)和载荷(Load)。在多数有限元软件中,不能指定参数的物理单位。用户在建模时,要确定力、长度、质量及派生量的物理单位。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最好使用统一的物理单位,这样做不容易弄错计算结果的物理单位。建议选用kg,N,m,sec;常采用kg,N,mm,sec。 4)求解(Solution)。选择求解方法,设定相应的计算参数,如计算步长、迭代次数等。 5)后处理(Postprocessing)。后处理的目的在于确定计算模型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提取计算结果。可视化方法(等值线、等值面、色块图)显

矿物与岩石鉴定教案

2 矿物与岩石鉴定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性质,认识了常见造岩矿物和常见的岩石,了解了常见岩石的鉴定方法;为岩、土工程性质的认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对常见造岩矿物和常见的岩石进行鉴定。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成分,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是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由于地质作用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 自然界的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根据矿物组成将岩石分为单矿岩和复矿岩。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影响。所以要认识岩石、分析岩石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变化,进而评价岩石的的工程地质性质,为工程建设服务,就必须先了解矿物的有关知识。 2.1 造岩矿物 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体和化合物。其中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2.1.1矿物的一般知识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约3300多种,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有30余种。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施结晶质的,结晶质的基本特点施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矿物内部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形成稳定的格子构造,在生长过程中如条件适宜,能生成被若干天然平面所包围的固定的几何形态,但绝大多数矿物在发育时受空间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具有规则的形态,如蛋白石(SiO2H2O)、褐铁矿(Fe2O3.nH2O)等。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型: 1.原生矿物(配图) 在岩石或成矿的时期内,从岩浆熔融体中经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2.次生矿物 指原生矿物遭受化学风化而形成的新矿物,如正长石经水解作用后形成的高岭石。 3变质矿物 指在变质的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蛇纹石、滑石、石榴子石等。 2.1.2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它的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肉眼观察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试剂鉴定矿物。其物理性分为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其它性质。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的各种性质。 1.颜色 矿物的颜色指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光波选择吸收和反射后映入人眼的现象.它是矿物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常用标准色谱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白、灰、黑

岩层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岩层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一矿山岩体力学实验 注:包括岩石抗拉、抗压、抗剪三个内容。 岩石的抗拉强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岩石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由于进行直接拉伸实验在准备试件方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采用间接拉伸实验方法来测试岩石的抗拉强度。劈裂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钻石机或车床,锯石机,磨石机或磨床。 (2)劈裂法实验夹具,或直径2.0mm钢丝数根。 (3)游标卡尺(精度0.02mm),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架和百分表。(4)材料实验机。 三、实验原理 图3-1显示的是在压应力作用下,沿圆盘直径y-y的应力分布图。在圆盘边缘处,沿y-y方向(σy)和垂直y-y(σx)方向均为压应力,而离开边缘后,沿y-y方向仍为压应力,但应力值比边缘处显著减少,并趋于平均化;垂直y-y方向变成拉应力。并在沿y-y的很长一段距离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虽然拉应力的值比压应力值低很多,但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很低,所以试件还是由于x方向的拉应力而导致试件沿直径的劈裂破坏,破坏是从直径中心开始,然后向两端发展,反映了岩石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要低得多的事实。 χy r/R 0.5 -0.5x σyσx y 压缩拉伸应力值/MPa 160120804040 图3-1 劈裂实验应力分布示意图四、实验内容

(1) 了解试件的加工机具、检测机具,规程对精度的要求及检测方法; (2) 学会材料实验机的操作方法及拉压夹具的使用方法; (3) 学会间接测试岩石抗压强度及数据处理方法。 五、 实验步骤 (1) 测定前核对岩石名称和岩样编号,对试件颜色、颗粒、层理、裂隙、风 化程度、含水状态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填入记录表1-1内。 (2) 检查试件加工精度,测量试件尺寸,填入记录表内。 (3) 选择材料实验机度盘时,一般应满足下式:0.2 P 0< P max <0.8P 0 (4) 通过试件直径两端,沿轴线方向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线作为加载基线。把试件放入夹具内,夹具上、下刀刃对准加载基线,用两侧夹持螺钉固定好试件,或用两根直径2.0mm 的钢丝放在加载基线上,钢丝间用橡皮筋固定。 (5) 把夹好试件的夹具或夹好钢丝的试件放入材料实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使试件的中心线和材料实验机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6)开动材料实验机,施加数百牛载荷后,松开夹具两侧夹持螺钉,然后以0.03~0.05MPa/s 的速度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7)记录破坏载荷,对破坏后的试件进行摄影或描述。 六、 注意事项 (1) 记录试件的完整状态,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实验机及合适的实验机度盘值, (3) 夹具对试件的加载方向要与试件的轴线在一平面上, (4) 选择合适的加载速率。 七、 数据处理 表1-1 计算试件单向抗拉强度: R 1= 102?DL P π=5.98MPa 式中 R 1—试件的抗拉强度,MPa ; P —试件破坏载荷,kN; D —试件直径,cm; L —试件厚度,cm 。 八、误差分析 (1)试件自身各方面的影响; (2)系统误差;

岩体力学实验..

岩体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岩石单轴压缩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该实验掌握岩石单轴压缩实验方法,学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的计算方法;了解岩石单轴压缩过程的变形特征和破坏类型。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材料 1.钻石机、锯石机、磨石机; 2.游标卡尺,精度0.02mm; 3.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及百分表架; 4.YE-600型液压材料试验机; 5.JN-1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6.电阻应变片(BX-120型); 7.胶结剂,清洁剂,脱脂棉,测试导线等。 三.试样的规格、加工精度、数量及含水状态 1. 试样规格:采用直径为50 mm,高为100 mm的标准圆柱体,对于一些裂隙比较发育的试样,可采用50 mm×50 mm×100 mm的立方体,由于岩石松软不能制取标准试样时,可采用非标准试样,需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2. 加工精度: a 平行度:试样两端面的平行度偏差不得大于0.1mm。检测方法如图5-1所示,将试样放在水平检测台上,调整百分表的位置,使百分表触头紧贴试样表面,然后水平移动试样百分表指针的摆动幅度小于10格。 b 直径偏差:试样两端的直径偏差不得大于0.2 mm,用游标卡尺检查。 c 轴向偏差:试样的两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检测方法如图5-2所示,将试样放在水平检测台上,用直角尺紧贴试样垂直边,转动试样两者之间无明显

缝隙。 3.试样数量: 每种状态下试样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个。 4.含水状态:采用自然状态,即试样制成后放在底部有水的干燥器内1~2 d ,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但试样不得接触水面。 四.电阻应变片的粘贴 1.阻值检查:要求电阻丝平直,间距均匀,无黄斑,电阻值一般选用120欧姆,测量片和补偿片的电阻差值不超过0.5Ω。 2.位置确定:纵向、横向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试样中部,纵向、横向应变片排列采用“┫”形,尽可能避开裂隙,节理等弱面。 3.粘贴工艺:试样表面清洗处理→涂胶→贴电阻应变片→固化处理→焊接导线→防潮处理。 五.实验步骤 1. 测定前核对岩石名称和试样编号,并对岩石试样的颜色、颗粒、层理、 裂隙、风化程度、含水状态等进行描述。 2. 检查试样加工精度。并测量试样尺寸,一般在试样中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测量直径计算平均值。 3. 电阻应变仪接通电源并预热数分钟后, 连接测试导线,接线方式采用公 1—百分表 2-百分表架 3-试样 4水平检测台 图5-1 试样平行度检测示意图 1—直角尺 2-试样 3- 水平检测台 图5-2 试样轴向偏差度检测示意图 图5-3 电阻应变片粘贴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详细]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概述:岩石(rock)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者岩屑组成的集合体.按照岩石的成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力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又可分为四大类: 表2-1 沉积岩分类简表 砾状结构>2米米、砂状结构2~0.05米米、粉砂状结构0.05~0.005米米、粒径>100米米粒径2~100米米粒径65%强烈过饱和游离石英>20% 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Fe 米g Cu → Fe 米g Cu Al → Fe Ca Al Na → Ca Na K Al + SiO2 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暗(绿灰)→中色(灰色)→浅色(肉红、灰白). 矿物组合变化、橄榄石、辉石(无石英)辉石、富钙斜长石、角闪石(基本无石英) 钙钠中等的斜长石、角闪石(少石英、黑云母) 富钠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大量出现 . 变质岩(米eta米orphic rock)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等)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及产状 岩石类型主要分布位置重量百分比地表分布面积产出状态陆地海洋

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 5% 75% 少量层状 岩浆岩地下深处 89% 25% 占大多数块状或脉状 变质岩构造运动剧烈地带或岩体周围 6% 几乎没有介于二者之间 第一节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 目的:1、学会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2、加深对地壳的物质组成的认识.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 (一)单体形态 由于矿物具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具一定外形的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crystal).完好晶体的自然表面称晶面(crystal face),它相当于结晶格架上质点较密集或联结力较强的网面.晶体的形态称为晶形(crystal for米).各种矿物都有其独特的晶形,它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矿物的晶形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矿物单体晶形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向延长型呈柱状或针状,如石英、辉锑矿、角闪石等;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或板状,如石膏和云母等;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如黄铁矿等. 矿物的晶体大小与生长环境有关,在适宜条件下某些晶体可生长成巨大的个体,例如,曾发现巨大的白云母晶体,其晶面可达7米2,但有些矿物的晶体极小,如高岭石的晶体仅为10~n×10μ米,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同一种岩石中不同矿物的结晶顺序也有先后,先结晶的矿物晶形较完好,后结晶的则受先结晶的矿物限制,常形成扇形不甚规则的“他形”晶. (二)集合体形态

岩石薄片鉴定表

野外名称产地 野外编号采样位置 室内编号 Ys-13-hc-7产状 肉眼观察(手标本描述):手标本照片(一张): 镜下观察(结构、矿物成分): 岩石结构构造: 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主要矿物结构、含量: 石英: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5-0.1mm,含量50%,部分颗粒较大。 云母:纤维状,透射正交下颜色多样,含量35% 次要矿物结构、含量: 金属矿物种类及含量: 赤铁矿:他形粒状,反射单偏光下为灰白色,反射正交下内反射色为砖红色,粒径0.05-0.2mm,含量10%, 褐铁矿:他形粒状,含量5%,反射单偏镜下为红色,内反射色也为砖红色,在赤铁矿内部出现,可能是赤铁矿蚀变生成的。 副矿物: 次生矿物镜下照片 (4张以上:包括薄片整体一张*5倍镜、金属矿物一张、非金属矿物一张、特殊现象一张):

成矿阶段(脉体):由矿片分析可知,先变质作用形成千枚岩,后期再由含赤铁矿和褐铁矿的石英脉充填,赤铁矿和褐铁矿主要在石英脉中,尤其是在靠近与千枚岩接触面上较为集中,同时在千枚岩一侧也有少量的赤铁矿。 鉴定名称硅化千枚岩 鉴定人王久懿 鉴定日期

野外名称产地 野外编号采样位置 室内编号 Ys-13-nsw-8产状 肉眼观察(手标本描述):手标本照片(一张): 镜下观察(结构、矿物成分): 岩石结构构造: 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结构、含量: 石英:粒状,0.05-0.4mm,含量50%,部分石英颗粒较大,成似斑状结构。而且又有石英脉的侵入。脉宽约0.1mm。 绢云母:纤维状,0.05-0.4mm,含量35%,正交下颜色鲜艳,其使大部分长石绢云母化,次要矿物结构、含量: 金属矿物种类及含量: 褐铁矿:他形粒状,粒径0.005-0.04mm含量10%,反射色砖红色,内反射色也为砖红色,其主要蚀变了黄铁矿。 黄铁矿:他形粒状,粒径0.005-0.02mm,反射色淡黄色,含量5%,其大部分被褐铁矿蚀变。镜下照片 (4张以上:包括薄片整体一张*5倍镜、金属矿物一张、非金属矿物一张、特殊现象一张):

西南科技大学考试岩石力学指导

《岩土力学》课程教学指导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必修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有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1.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是土力学的基础知识。 2.土中应力计算:要求掌握自重应力、基础底面压力分布与计算、掌握分布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 3.土的压缩性与沉降计算:重点掌握地基沉降计算。 4.土的抗剪强度:重点掌握强度理论和强度指标。 5.土压力计算:重点掌握两个经典土压力理论。 6.土坡稳定性分析:掌握砂性土和粘性土土坡分析方法,重点掌握条分法。 7.地基承载力:重点掌握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 2.结合教学容,及时介绍新的技术标准,新的设计规,以及公路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3.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四、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技术和方法等主要容可采用课堂讲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教学资料 教材: 1.《土质学与土力学》洪毓康人民交通 2001年4月 参考书: 1.《土力学》成宇中国铁道 2000年2月 2. 《土力学地基基础》希哲清华大学 2001年6月 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JTJ064-98 人民交通 期刊: 4.《岩土力学》 5.《路基工程》 六、成绩评定 1.平时课程作业、实习报告占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的40%,考试占60%。 2.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西南科大发[2001]207号)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考核资格,必须重修。1、学生(免修生除外)在一学期,无论何种原因,累计缺课达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或任课教师随机抽查缺课6次以上者; 2、有实验、作业等环节的课程,学生未按时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及作业等环节。抄袭他人实验报告、作业的,当事人双方的实验报告、作业均按作弊处理,根据学生的认错态度和补做情况,可以考虑是否

矿物与岩石的鉴定-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矿物与岩石的鉴定 注意:表头能填的都要填上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造岩矿物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造岩矿物。 2、学习根据造岩矿物的形态和物理特性,用肉眼鉴定常见造岩矿物的实际技能和描述矿物的基本方法。 3、对各类常见岩石标本进行综合肉眼鉴定。 二、实验原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成分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由于其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形成时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呈现不同的特征。 2、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不断地进行着相互间的转化,岩石的原始物质是岩浆,岩浆在侵入活动过程中冷凝成各种火成岩。火成岩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在大规模的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已形成的火成岩、沉积岩,下降到地壳深处,受湿度、压力、岩浆分异的化学溶液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各种变质岩。 三、使用仪器、设备、材料 1、仪器: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等 2、材料:矿物及岩石标本 四、实验步骤 (一)矿物的肉眼鉴定法,通常情况下,可参照下列步骤进行: 1、首先观察矿物的光泽。 2、然后试验矿物的硬度。 3、再观察矿物的颜色。 4、进一步观察矿物的形态和其它物理性质。针对有限的几种可能性,逐步地缩小范围,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最终鉴定出矿物,定出矿物名称。 (二)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具体步骤可为: 1、观察岩石的构造。 2、观察岩石结构。

3、分析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标本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 五、实验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一)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综合鉴定 (自己查找资料,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两种矿物!) (根据你所选择的岩石的种类,选择一张表格来描述岩石性质) 表2 认识岩浆岩 表2 认识沉积岩 表2 认识变质岩

岩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前言 本书是作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岩体力学》教材的组成部分,共编入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12个,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是《岩体力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岩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能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巩因课堂教学内容,为此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其中包括仪器的装置以及工作原理,为了使学生理解,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从教学出发,联系生产实际,配合理论课,阐明实验基本原理与实验步骤,并辅以思考题。 本书是在我校《岩体力学实验讲义》油印教材基础上,并参阅了长春地院、水电部及地矿部出版的有关岩石力学实验指导及及规程编写而成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教材采用国际单位制的通知),书中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但目前实验仪器尚未改进,为弥补这一缺陷,除书后编入《国际单位制及与工程实用制单位的换算关系),以备读者查阅外,教师在课堂上应予适当提醒。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实验1 测定岩石的颗粒密度

一、基本原理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固体矿物颗粒部分的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 ms Vs 岩石的固体部分的质量,采用烘干岩石的粉碎试样,用精密天平测得,相应的固体体积,一般采用排开与试样同体积之液体的方法测得,通常用比重瓶法测得岩石固体颗料的体积。 在用比重瓶测定岩石固体颗料体积时,必须注意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确能代表固体颗料的真实体积,试样中含有的气体,实验中必须把它排尽,否则影响测试精度,所用的液体一般为蒸馏水,并用煮沸法或抽气法排除岩石试样中的气体,若岩石中含有大量可溶盐类、有机质、粘粒时,则须用中性液体如煤油、汽油、酒精、甲苯和二甲苯等,此时必须用抽气法排除试样中的气体。二、仪器设备 1、岩石粉碎设备:粉碎机、瓷钵、玛瑙研钵和孔径为的筛; 2、比重瓶:容积为100ml或50ml; 3、分析天平:称量200克,感量克; 4、普通天平:称量500克,感量克; 5、真空抽气设备和煮沸设备; 6、恒温水槽; 7、温度计,量程0-50℃,精确至℃; 8、其它:烘箱、蒸馏水或中性液体、小漏斗、洗耳球等。三、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