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_坡及其小说_黑猫_中的哥特式特征
文化视角下对爱伦·坡《黑猫》的解析

文化视角下对爱伦·坡《黑猫》的解析作者:龚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6期摘要:爱伦·坡的小说常常带着悬疑、怪诞和恐怖等特点,无论是小说中的场景渲染还是人物设定都带有浓厚的“哥特式”色彩。
小说《黑猫》也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将人内心深处的原始恐慌刻画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文化视角爱伦·坡《黑猫》引言爱伦·坡的一生可谓是历经坎坷,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在他死后的20世纪才逐渐为人们所知,被视为是现代文学流派的一代宗师,短篇小说的创造者以及科幻小说的先驱等等荣誉。
其小说《黑猫》继承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风格和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擅于运用第一人称的回顾式叙述,从而将小说的叙述视角进行多样化地呈现,使得作品在更多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边性特点。
一、《黑猫》故事简介《黑猫》写于1842年,整篇小说运用的都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以“我”的视角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恐怖的短篇故事。
小说描绘的是一个主人饲养了一只叫做“普路托”的黑猫,这只猫和主人的感情非常好,是主人“最心爱的东西和玩伴”。
但是这种关系却在一次主人醉酒之后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于主人的酗酒被黑猫咬了一口,为了泄愤,主人将黑猫的一颗眼珠子给挖了出来。
而主人看黑猫再也不复往日的亲和,甚至觉得那剩下的一颗眼珠格外可怕,在惧怕心理的驱使下,主人终于还是将黑猫套索吊死在树上。
但是自从黑猫死后便出现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黑猫死后的当天晚上,主人的家里便发生了火灾,大火将家里的一切烧得消失殆尽,但是唯独在一面还没有来得及倒下的墙壁上出现了黑猫的图像,让人不寒而栗,也让主人觉得这是黑猫的报复。
后来主人又从酒馆里面带来了一只和“普路托”长相极为相似的黑猫,最开始也是表现得极为喜欢,但是几天以后他就开始厌恶这只猫,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是对这只黑猫产生了恐惧。
爱伦_坡小说_黑猫_作品特色赏析_陆维玲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33卷第2期0.前言在西方文学史上,爱伦·坡是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文学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留下大量经典著作。
在19世纪,当批判现实主义的风头日显炽烈,浪漫主义的余威尚未消减,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爱伦·坡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创作舞台,他别出心裁地将人的主观世界作为创作对象,标志着文学创作将进入以刻画人类心灵世界为主的时代中。
毋庸置疑,人类心灵世界最具复杂性,将其作为创作对象,可以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1.《黑猫》简介《黑猫》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是在细细品读之后又能得到另一番感受,整篇小说的的字里行间都是以刻画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主。
在主人公年轻时,他崇尚善念,他热爱小动物,关心它们,呵护它们,他通过自己的善行对内心的邪念进行压制,所以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可亲、和蔼的人物形象。
但是后来,主人公开始酗酒,他的理智力量逐渐被邪念所瓦解,他对自己的妻子拳打脚踢,对自己的宠物不管不问甚至尽情虐待,他善良的本性开开始被酒精所麻痹,逐渐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后来,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并将她封在了地下室的水泥墙中,但仍旧被警察发现。
最后,主人公在一种深切的懊悔与自责中走向了绞刑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结局在意料之中,却也引人深思。
从宏观角度而言,爱伦·坡在《黑猫》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从好变坏的蜕变过程。
一开始,男主人公以善为主,具备强大的理智力量,但由于酒精作祟,仍旧被隐藏于内心的邪念所击败。
作者在这本小说中为我们呈现了人类心灵世界中的多重内容,使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
2.《黑猫》的创作特色《黑猫》的创作手法别出心裁。
在以前,大部分作家都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对象,力求形象地刻画社会图景,但是爱伦·坡不一样,他独树一帜将人类精神世界作为创作对象,探索人类心理的种种变化,使读者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具体而言,《黑猫》的创作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2.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在《黑猫》这本小说中,爱伦·坡没有用第三人称叙述手法,通过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的恐怖主题分析

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的恐怖主题分析作者:朱亚铮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0期摘要:爱伦·坡一直是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充满了黑暗、恐怖、阴郁的死亡气息,其中尤以短篇小说《黑猫》为代表。
本文拟从死亡主题、场景氛围、寓意象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黑猫》的恐怖主题核心,并企图揭示恐怖美的原因。
关键词:黑猫;恐怖;死亡;意象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当年一经发表,就因为精巧的结构,出人意料的想象和情节组织,以及独特的“坡式”的恐怖效果备受关注,并且引起了爱伦·坡大粉丝波德莱尔的注意。
[1]这篇短短的小说也成为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代表之作。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这篇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甚至是魔力呢?本文拟围绕着恐怖主题,从三个层面展开对《黑猫》的分析,以期揭示其恐怖引力的原因所在。
一、死亡主题贯穿众所知之,爱伦·坡的小说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死亡事件,弥漫着黑暗的死亡气息。
而死亡,一直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本能恐惧,也是我们难以用经验去阐释的必然命运。
正如弗洛伊德在晚年发现,人类除了生命本能外,还有着死亡本能。
他引用叔本华的话断言道:“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
而在《黑猫》中,死亡成为了贯穿全文的主题事件。
小说一共有四起死亡事件,有两桩是确定无疑已经发生的,有两桩是还未实现但是却是必然走向死亡的。
首先是那只叫“普路托”的黑猫,起初被我用刀剜掉了一个眼珠,我还继续心怀不满,被一种可怕的邪念驱使着,“有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眼泪汪汪,心理痛悔不已,就此把猫吊死了。
”[2]接着就是我带回来和“普路托”一模一样的黑猫,想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安慰,结果卻发现它不仅也缺少一只眼睛,而且在胸前有一块白色的绞刑台斑记,这让我心生恐惧,于是准备弄死它。
在用斧头砍死这只黑猫的时候,我的妻子却伸手挡了一下,我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对准她脑壳就砍了一斧。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特点分析

特式小 说之 所 以风 靡全球 , 主要在 于他 的哥特式 小说有 自己 怪 的行 为来看 , 又无疑让人觉 得他精神上有 问 小说 的 一种 。 一般认 为 这种 小说 随着 霍勒 斯 ・ 沃 过诡 异 了些而 已。 ’ ’ ’ 。
波 尔 的《 奥特 兰托 城堡 》 而产 生 。 据 高万 隆 的观点 , 哥 特式 小 说具 有 以下 特点 : “ 哥特 式小说 大都 以城堡 为背景 ; 哥特式 小 说 具有 神秘 与悬 念 的氛 围 ; 预兆 、 征兆 和幻 影 也是 哥特 式 小 从这段 内心独 白中读者可 以感 觉到小说 主人 公即故事叙 述者 奇怪 的个性 。 他要讲 述一个最离奇 古怪 的故事给读者 。 而 这个故事是他 的家事 , 而这家事毁掉 了他 。 同时 , 他 又说这事让
就是 我 的大 限之 日了。 所 以今天 , 在 这最后 的一 刻 , 我一 定得 急促 给人摸不着头 脑的感觉 。 他说 自己很 紧张 , 但 是他又坚信
说 出这 一切 。 我 想用 一种 简单 明 了、 尽 量 不 带个人 主观 意见 自己能镇 定 自若 地 向读 者把一 切和 盘托 出。 他 到底是 怎么 回
小说《 黑猫》 的开头 是这 样 的 : “ 我 现在要 写的是 我 自己 在 我的耳鼓 里 , 我还 听见地狱 中的许 多事物 。 那 么, 我 疯 了吗? 的亲 身经 历。 不过 , 我 并不 指望 或强 求你 们相 信 。 然而 , 这无 听着 ! 你 看我 气 色多好— — 多么镇 定 自若地把 这一切 给你和
疑 是个 最 离奇 古怪但 又看似很 寻 常的故 事。 我还真 希望 是我 盘托 出。 ” l _
从各个角度分析的爱伦坡的黑猫

黑猫写的是一个人由于酗酒从善良变得暴躁,将他原本珍爱的黑猫普路托剜去了眼睛,黑猫从此对他敬而远之,在这里爱伦·坡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毕竟天良未泯,因此最初看见过去如此热爱我的畜生竟这样嫌恶我,不免感到伤心。
但是这股伤心之感一下子就变为恼怒了。
到后来,那股邪念又上升了,终于害得我一发不可收拾。
关于这种邪念,哲学上并没有重视。
不过我深信不疑,这种邪念是人心本能的一股冲动,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原始功能,或者说是情绪,人类性格就由它来决定。
谁没有在无意中多次干下坏事或蠢事呢?而且这样干时无缘无故,心里明知干不得而偏要干。
哪怕我们明知这样干犯法,我们不是还会无视自己看到的后果,有股拼命想去以身试法的邪念吗?”然后,此人将黑猫吊死在树枝上,当晚,这人家里起火,烧得家财散尽,只有一面白墙壁不倒,上面有一层浅浮雕,赫然是一只猫,脖子上还挂着绳索。
他虽然用科学向自己解释了一通,但还是心存害怕,后来又从酒吧带回了一只与普路托相似的猫,这猫被带回家的第二天就不知被谁剜掉了一只眼睛,这使得他对这猫又深恶痛绝又害怕。
一天他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隐藏尸体的方法——把尸体砌进墙壁。
之后他发现黑猫竟同时不见了,心里充满了恐惧,在警察搜查他的家时,墙壁里发出了猫叫,原来他在慌乱中将猫与尸体一起砌进了墙壁。
之所以如此详细地讲述情节是因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一连贯的潜意识,由于酗酒而暴躁,由暴躁而愧疚,由愧疚而恼怒,由恼怒而恶向胆边生,而后又由于愧疚而恐惧,由于恐惧而又暴躁,总之心理描写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犯罪冲动型小说黑猫The Black Cat:男人虐猫后的心路历程。
埃德加·爱伦·坡189-1849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和散文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六七十部优秀的短篇小说被文学界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爱伦·坡短篇小说批判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要素并在承袭的基础上成功地将哥特式小说中由外部气氛引起的感官恐怖向内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恐怖———心灵的恐怖提升了恐怖的审美价值。
简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哥特式风格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十一百家争鸣简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哥特式风格赵 阳摘 要:爱伦·坡的作品一直被众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匪夷所思、离奇反常的情节,除此之外,哥特式风格也成为他恐怖小说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哥特式 风格 恐怖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11.078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唯美倾向的作家,被称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和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
他在理论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 认为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因此他特别强调小说的艺术效果。
爱伦·坡在诗歌和小说方面的创作均有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非常注重语言和形式美,刻意追求诗的“韵律”,基调低婉、忧郁。
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传统手法,吸取了哥特式小说制造悬念和心理恐怖的全部技巧;同时,通过对于恐怖事物的描写和恐怖故事的叙述,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来探索人类思想的隐秘。
爱伦·坡的小说对美国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侦探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两大类。
侦探推理小说结构巧妙严谨,案件的破获完全依靠办案人员对案情的推理和对人心理活动的分析,重要的作品有《毛格街的谋杀案》、《金甲虫》、《你就是凶手》、《玛丽·罗杰疑案》和《窃信案》等,塑造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侦探形象——杜宾。
恐怖小说的重要作品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泄密的心》、《红死魔的面具》等。
爱伦·坡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是“效果论”。
他主张死亡美学和恐怖美学。
他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追求这种效果而思考创作。
于是,哥特式风格就成为他创造“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成为他恐怖小说的一大亮点。
爱伦·坡小说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小说场景氛围铺垫两个方面。
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

论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上)内容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被誉为心理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的鼻祖;唯美主义的先锋;“美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从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地位。
在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语言和形式最为有特点,特别是在他那些具有哥特风格的小说中,诡魅幽婉的文风,以及对血腥和死亡的迷恋都不仅吸引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注意,读者们更是为之侧目、流连忘返。
爱伦·坡是哥特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开始复兴时的哥特小说家,他善于对人物心理加以描写并突出道德探索和人性冲突的主题,可谓在凄美的惊悚中写尽人类灵魂深处的善恶纠葛以及对死亡和惩罚的惧怕。
本文将从爱伦·坡本人的身平着手,对其哥特小说创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哥特式风格的特点进行剖析,浅析其对文学文本接受和解读的影响以及此风格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恐怖;荒诞;死亡The Gothic Style in Allan Poe’s NovelsAbstract: Allan Poe is an exceptional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n poet,novelist and literature critic.He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psychology novels,detective novels and science fiction;the pioneer of aestheticism and one of the initiators of literature critics.So he has become an immortal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llan Poe is recognized for his language and form of writing.Especially the dark and mysterious style of writing and the fascination for blood and death he exhibited in his gothic novels.Those drew the attention of many a literature critic,it also deeply impressed ordinary readers. Allan Poe is a gotjic novelist,when gothic novels began to revive as a half orthodox style.He is good at depicting people’s inner thoughts,and highlights the theme of moral exploration and humanity controversy.It describes the str uggle of good and evil in everybody’s soul and the fear of punishment and death.This thesis will start with Allan Po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for Allan Poe to creat gothic novels.Then it goes on to analyze the charactistics of gothic novels.Finally,the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e how to evaluate gothic novels in general and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aesthetic value.Key words: Allan Poe; gothic novels;fearful;fantastic;death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
爱伦_坡的哥特小说_从写作手法剖析

怪人、安尼·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等 中的重复手法和文本意义。
灵的完全变形和扭曲因“重复”而表现
等。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
《厄榭府的倒塌》被公认为是文坛 得淋漓尽致。这种人性分裂、爱的自我
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 最杰出的小说之一,此文中也多处用 毁灭过程,也唤醒读者内心的恐惧感。
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 到重复,也就是在细小处,句子、词汇 小说的哥特式效果也层层深入,恐怖
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 “初初一瞥,一种无法排解的阴郁就在 也有着重复。两只黑猫不但有着相同
涌现,哥特文学不仅是对人类自身阴 我心底蔓延开来!”
的毛发、相同的独眼,并且第二只黑猫
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
那年秋季的某一天,整天乏味、幽 的脖子上有一圈白色的、形状像套索
维模式的一种挑战。到了 20 世纪的 70 暗、寂静、云层抑抑,低浮在天空,我骑 的斑纹。“我”对待两只猫的态度都是
坡不遗余力地创造美,又无情地摧毁 它,并将这种重复着创造和毁灭的过 程视为一种另类的美。这是一种常人
不能理解的美,但放之到爱伦·坡的哥 特小说中,却又如此生动。
一 哥特的来源和意义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词汇原意 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 18 世纪到 19 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 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 的阴暗情调从历史的墓穴中挖掘出 来。“哥特”(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 多种解释,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 一个历史术语,还是用于建筑和艺术 方面的专门用语。哥特式小说(gothic fiction)是早期美国通俗小说的第三道 风景线。 文 学 上 的 哥 特 ,指 向 恐 怖 、黑 暗 、 怪诞、野蛮,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就 包含在内。从 18 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 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伦・坡及其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特征魏 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摘 要]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坡的小说最为著名。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关键词] 爱伦・坡;《黑猫》;歌特式特征;恐怖场景[中图分类号] I7121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44(2009)01-0122-01
哥特(Gothic),本指来自斯塔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落的名称。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以及北欧的建筑样式,这种建筑样式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起源于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教堂建筑,其特征为高耸的圆锥尖顶,高拱窗,飞扶壁,彩绘玻璃,以及阴森的内部环境。后来,哥特风格也在非宗教建筑中广泛流传开来。[1](P102)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在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有一个名叫贺瑞斯・华尔波尔的人,他建造了一座塔楼林立、高耸尖削的典型的哥特式府邸,并在其中开办了一个印刷厂,专门出版一些通俗读物,而这些作品都拥有一致的特点,那就是恐怖神秘,并且故事大多发生在偏僻荒凉的哥特古堡教堂之类的背景中,由此形成了一种流派,那就是后来的“哥特小说”。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霍勒斯・沃波尔创作的《奥特朗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这种小说问世不久,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效仿,并迅速扩展到整个欧美国家。在美国早期哥特小说的代表人物中,爱伦・坡(EdgarAllanPoe)的成就最为显著。爱伦・坡一生中写过70余篇短篇小说,他擅长描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情节,在他的大部分小说中,随处可见恐怖、血腥的死亡场景,令人不寒而栗,D・H劳伦斯曾评价他为:“一位深入灵魂的洞穴、地穴和阴森可怕的地道的冒险家,他发出了灭亡的恐怖与警告之声。”[2](P359)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恐怖、阴暗的主题与他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爱伦・坡出生于波士顿一个流浪艺人之家,父亲离家出走,他3岁时,母亲去世,他自幼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17岁时考入大学却因赌博退学,后来参军进入军校又因玩忽职守而被开除,此后开始卖文为生,却始终不得志。而对他打击最大的便是爱妻的病故。1842年,患有肺结核的爱妻穿着白衣坐在竖琴旁唱歌,突然间,胸部血管破裂,大量鲜血从她口中喷涌而出,染红了白衣,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
这是爱伦・坡目睹的最恐怖的“红死”。从此以后,他一蹶不振,精神失常,整日酗酒,这种彻骨之痛也导致他后来对于死亡主题的探索,《黑猫》便是其哥特小说代表作之一。“哥特式小说,从根本上说,都是过去和现在对舒适与安全的政治稳定和商业繁荣的负面反映,最重要的是,他反抗理性的支配。”[3](P498)因此,哥特式小说的一大特征便是恐怖,其中包括事件的恐怖、环境的恐怖和时间选择的恐怖。故事本身都是带有血腥暴力的,因为这样能带给人们最强烈的心灵恐惧和视觉刺激。在《黑猫》中,作者描写了主人公对他心爱的黑猫“普路托”进行虐杀的全过程:
“我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打开刀子,拽住那可怜畜生的喉咙,居心不安地把它眼珠剜了出来!”“有一天早晨,
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眼泪汪汪,心里痛悔不已,就此把猫吊死了。”故事通常发生在阴森的古宅、神秘的城堡、黑暗的地下室、秘密的通道和幽静的修道院中。在《黑猫》中的典型场景就是埋藏主人公妻子尸体的阴暗潮湿的地窖,作者作了这样的描绘:“我打定主意把尸首砌进地窖的墙里,据传说,中世纪的僧侣就是这样把殉道者砌进墙里的。这个地窖派这个用处真是再适合没有了。墙壁结构很松,新近刚用粗灰泥全部刷新过,因为地窖里潮湿,灰泥至今还没有干燥,而且有堵墙因为有个假壁炉而矗出一块。”而在时间的选择上,哥特小说中的故事通常是发生在漆黑的夜晚,因为“人们一向认为鬼怪总是出没于夜晚的,夜晚总是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和恐怖感,(下转第125页)
【收稿日期】2008-08-24
【作者简介】魏 玮(1982—),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221・【参考文献】[1]张衍田1史记正义佚文辑校[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Limitedviewof“Shangchi”YANGHua-sen(NursingCollegeofChengduUniversity,Chengdu,610015,China)
Abstract:InRecordsoftheHistorian・BiographiesofBianque,theexpression“Shangchishui"wasused.Thoughthemeaningofthewordseemsprosaiconthesurface,itisreallydifficulttointerprettheexpressionexactly.Scholarsandexpertsbothinancientandmoderntimeshavefailedtoannotateitappropriately.Onthebasisofanalyses,theauthorbelievesthattheexpressioncanbein2terpretedas“saliva",fromtheangleofpracticingausteritiesconductedbyBuddhists,Taoistsandtheschoolofhealthpreservation.Keywords:RecordsoftheHistorian・BiographiesofBianque;Shangchishui;Bianque;Changsang;saliva
(上接第122页)因此更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4](P96)。同时,漆黑的夜晚也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了人物内心的黑暗,也象征了罪行的邪恶。在《黑猫》中,主人公在一个喝醉酒的夜晚用刀剜掉了爱猫“普路托”的双眼,也是在他吊死黑猫的当天夜晚,房屋着火了,一切财物统统化为乌有,后来一到了黑夜,主人公便会从可怕的噩梦中惊醒,最后精神失常,在夜晚误杀了自己的妻子。在人物描写上,哥特小说“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四类,即暴君形象,教徒形象,不幸女子形象和鬼怪形象”[4](P130)。在《黑猫》中,作者描写的便是一个心理变态扭曲、精神错乱的暴君式人物形象,“坡认为人都有疯狂的倾向,因此,在他的恐怖小说中,大多数人物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5]。而这样的人物往往心理又极其矛盾,不断地在忧虑与恐怖中挣扎,无法自拔,最终导致自身的毁灭。主人公原本心地善良,性格温顺,后来由于酗酒,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开始虐待宠物和妻子,因为有一次自己的爱猫普路托不小心在他手上轻轻地咬了一口,他便怒不可遏,残忍地用刀剜去了爱猫的双眼,而事后又悔恨不已,可是主人公内心的邪恶却最终让他对爱猫下了毒手,用绳索吊死了它。不久以后,主人公又带回了一只与普路
托非常相像的黑猫,内心的邪念引起了他再次杀死黑猫的欲望,当他的妻子阻止他的恶行时,他杀死了妻子并把她埋进了地窖。总之,爱伦・坡的小说便是通过这样典型的哥特式手法,对黑暗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主人公病态的犯罪心理进行刻画,增强了整个作品的恐怖效果,使小说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1]李 欧等1西欧建筑风格史话[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劳伦斯1劳伦斯论文艺[M]1黑 马译1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1[3]安得鲁・桑格斯1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下册)[M].谷启南等译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4]李伟舫1黑色经典———英国歌特小说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5]周 炎1离奇怪诞的恐怖世界———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1
AllanPoeandtheGothicfeatureofhisnovelBlackCat
WEIWei(TheLiteraryandJournalismSchoolof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4,China)
Abstract:Gothicnovelsoriginatedfromlaterof18centuryinEngland,after1920s,thecorepositiontransferredtoAmerica,a2mongthem,thenovelswrittenbyAllanPoearemostfamous.EdgarAllanPoeisafamousnovelist,hisproductionimpacteddeeplyonmanyEuropeanandAmericanwriters.Heisgoodatdepictingthehorriblescenesandthemorbidpsychology.TheauthortakeshisnovelBlackCatasanexampletomakeananalysisoftheGothicfeatureinhisworks.Keywords:AllanPoe;Gothic;horrible;BlackCat
・521・
第1期2009年1月 杨华森:管窥蠡测评“上池” No11Jan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