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

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
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

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

2010551048 王晨曦摘要:建筑的色彩和机理代表了一个建筑的精神,从欧洲的古典主义到柯布西耶引领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色彩和机理发扬了这种建筑理论的精神。现在,流行于世界的几种风格中,有解构主义的欧美风格,有白色暧昧的日本建筑,然而有一种建筑突然出现在大家的眼中。人们认为这种建筑是不合时宜,是不可理解的。他的建筑中带着中国文人儒雅朴实的气息和色彩,他让中国建筑屹立在世界人们的讨论之中,这就是王澍和他的传统文人色彩中的建筑。他利用最传统的材料创造出的生于自然的建筑,让人深思。

关键词:王澍材料机理文人思想自然

这样的校园,在中国很特别;这样的建筑,在世界上很罕见。

像座迷宫,没有大门,也找不到出口,初来乍到的人会迷惑。

骑山地车,沿着回廊,居然可以一直冲到楼顶观光。

山行水转,农田、树林、溪流和鱼塘在校园景观之中很自如地起伏舒展。

从各地拆房现场收集来的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穿插在屋顶与墙面,一股沧桑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正是这所“特别”的建筑,使它的设计者——王澍,夺得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建筑师。鼎鼎大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1983年曾获此殊荣。

王澍的建筑语言是充满诗意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体悟。王澍的作品并不多,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运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水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是图书馆的“诗歌与哲学”阅览室。王澍想表达的是一个中国文人看待世界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澍的建筑是不合时宜的:非标准化、没有速度、不追求效益。

面对当下中国城市大规模拆迁重建,王澍有意识地循环利用建筑材料,有效地控制造价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数百万块不同拆迁现场捡回来的砖块重新聚合在一起的建筑物,它最重要的意义是提示人们去思考“我们是不是拆得太快了,是不是只顾拆除而忘了它们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我们是不是要想一下怎么合理利用这些工艺,发挥它在建筑学上的价值。因此,争议我不在乎。”

曾以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而饱受争议的贝聿铭曾说:“批评是需要历史、需要时间的,要过几十年再看。今天做了,明天就说不好,这样的评价我觉得没有价值。”

如今,王澍说:“好的建筑就像植物长在上面,自然而充满生命力,有的建筑照片上好看,实地看会失望,有的建筑照片上看平淡无奇,实地看会很震撼,我的建筑应属于后者。”

一、材料方面

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

1.【砖瓦】回收,循环,利用,象征城市的变迁

1.1“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说。

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800平方米),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青瓦、3000根竹子,王澍团队和3名来自浙江乡村的泥工、瓦工和竹工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几乎在全手工的状态下造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建筑。

1.2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

体。

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旧砖瓦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色彩和机理,王澍利用中国乡土主义风格将建筑立于自然。

1.3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1.4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如果是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瓦爿墙』,如果是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戴宗品道出了细微处的奥秘。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镌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为了外墙的「装饰图案」。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旧瓦,整个博物馆的瓦爿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宁波博物馆在全国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

1.5 2004年建成的“宁波美术馆”( 2001-2004,2005年建成)建筑总面积约24000平方米

建筑材料:青砖、木材、钢、石块

石基座

不知道王是否受了须弥座的启发,在象山校区、五散房、美术馆里都运用了高约一层的石基座,而入口从二层进入。建筑立面是明显的两段式构图。建筑主体设计方面,建筑面向人民路的一部分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广场或者台阶布局,而是利用一个入口的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寓意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面向甬江的一侧则利用两个扁平长方形相互叠加从而体现出船的形象。建筑主体二层包含100扇高8米的衫木板门,装饰在100米长,6米宽的沿江长廊一侧,意图重建一种已经断裂的生活方式。

建筑的空间利用方面,设计者将建筑一层设计为开放展厅,可举办各种不限于艺术的展览,以支撑美术馆的日常运营[注 1]。为此,设计者有意将室外的地砖一直延伸到展厅内部,寓意展厅的开放性。而二层以上则为纯艺术展览和创作空间。

材料利用方面,美术馆的基座采用宁波传统建筑中常用的青砖,基部采用特质的城砖砌成,与周边老外滩的砖砌建筑保持一致,又体现出美术馆建筑自身的特点。基座中嵌有洞窟,取材于敦煌,暗喻所在地轮船码头曾是宁波人乘船前往普陀山进香的始发地。上部则为钢木结构,喻示船与港口的材料。

将废弃的航运码头改造成大型当代美术馆,空间格局的保留保存了城市人的记忆,入口的青砖高台大院修补了破损的城市结构和肌理,穿越美术馆的城市街道则尊重城市的结构,大量的钢材与木材的交替使用凸现了这块城与港交错的场所性质。

这种将砖石、木材、钢结构灵活的运用在一起,对许多人来说,宁波美术馆不只是现代的美术馆,还是一座回忆之城,一个生活的记忆。有时他会重回这里,看着那些曾在这里居住过的人们,扶老携幼地前来,指着博物馆说:那里跟我家原来的墙是一样的。建筑与从前和现在连接在一起,生活需要建筑,建筑为了生活。王澍力图践行这一理念,为此有一种追求极致的状态,而这状态,是他艺术特色的精髓。

1.6“五散房”2004-2005,已建成

所采用的墙砖,有的完整有的残缺,有的厚有的薄,有的雕花有的没纹,有的平直有的带弧,都是从老房子中拆下来的回收利用砖,而且采用了最传统的夯土技术。

2.【竹子】象征苏州古典园林意向和古代文人气质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

五散房茶室入口的小径五散房咖啡厅主入口坡道

3.【木材】宁波传统、有历史的味道

3.1宁波美术馆外立面的木墙和钢柱,色调单纯,尺度超常,带给你视觉的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整个建筑的体量在浑然不觉中增大了许多。光线的介入是打破单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让不同材质更显柔和协调的一个手段。干净的线条,简约的色块,光的参与,影的投射,人的渺小感……这一切竟让你凝神无语。

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

3.2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二期

3.3五散房的一个茶室

二、在成为一个建筑师以前,你首先得是个思想家。

王国维是王澍极为欣赏的学术大家。王国维在他的美学著作中,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提出了“造境”与“写境”之说,“有境者亦有情”,王国维注重体验,讲究主客观的交流,他以“诗境贵在不隔”强调人境交融,与物同化。王澍的创作与教学体现着这种“人与境不隔”相谐相融的美学理念,他要求学生们去观察居民的生活方式,几点起床、买菜、做饭等,让学生明白建筑会影响人的生活起居,无论是造房子给人住还是干别的,都应该扎根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不管是材料还是色彩,都必须是融入中国式的情与景,情景交融。

把建筑看得太神圣,是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王澍始终坚持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地对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地设计;先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内容研究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内容研究 色彩作為城市语言与建筑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建筑的色彩规划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即研究了城市建筑的色彩规划设计。 标签: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 城市建筑的色彩与一个城市的形象、特点和品味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中,需要特别重视色彩的规划设计。 1、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概述 对城市建筑进行色彩规划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城市自有的文化特色进行有效体现,从而反映一个城市自身文明和相应的发展水平。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中不仅需要对城市内部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全面考虑,还需要对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历史、气候和绿化地带等因素都有一定掌握。而且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这一过程涵盖的方面也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建筑设计色彩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对文化建筑和商业建筑的美观性也需要进行全面考虑。另外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时候,并不是对建筑物进行大幅度涂色,而是需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特点和结构合理选择相应的色彩,并将城市自身特点与美学中涉及的重要内容有一个合理的体现。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城市建筑物和环境都要做到深入分析,同时关注城市居民自身心理特点。 2、影响城市建筑色彩的因素 2.1自然因素 要想保证建筑物自身寿命有所延长,需要在进行色彩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进行建筑色彩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比如在经常发生雾霾的地区,为了提升建筑物的可辨识度,需要在色彩规划的时候使用鲜艳的颜色进行建筑物设计。第二,还可以利用建筑色彩规划合理解决人们因为自然环境产生的心理影响。比如因为自然环境或者阴天的影响,可以使用明亮色彩提升建筑物自身光亮程度。 2.2功能因素 城市建筑的色彩功能因素主要包括:造型作用、标识作用和情感作用等。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时,需要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全面考虑,并根据不同建筑功能选取不同的色彩进行规划,这样能够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性和建筑物功能使用性。比如在进行办公型建筑物的色彩规划时,需要采用部分鲜艳色彩进行建筑物装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在这种建筑物中的办公舒适度。对用于居住的建筑物,在进行色彩选取的时候主要选取较为稳重宽松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5、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16、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7、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8、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 15、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16、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7、①“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使语言更准确。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中国传统色彩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

中国传统色彩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 ?蔚蓝#70f3ff ?蓝#44cef6 ?碧蓝#3eede7 ?石青#1685a9 ?靛青#177cb0 ?靛蓝#065279 ?花青#003472 ?宝蓝#4b5cc4 ?蓝灰色#a1afc9 ?藏青#2e4e7e ?藏蓝#3b2e7e ?黛#4a4266 ?黛绿#426666 ?黛蓝#425066 ?黛紫#574266 ?紫色#8d4bbb ?紫酱#815463 ?酱紫#815476

?紫檀#4c221b ?绀青#003371 ?紫棠#56004f ?青莲#801dae ?群青#4c8dae ?雪青#b0a4e3 ?丁香色#cca4e3 ?藕色#edd1d8 ?藕荷色#e4c6d0 ?朱砂#ff461f ?火红#ff2d51 ?朱膘#f36838 ?妃色#ed5736 ?洋红#ff4777 ?品红#f00056 ?粉红#ffb3a7 ?桃红#f47983 ?海棠红#db5a6b ?樱桃色#c93756 ?酡颜#f9906f ?银红#f05654

?石榴红#f20c00 ?绛紫#8c4356 ?绯红#c83c23 ?胭脂#9d2933 ?朱红#ff4c00 ?丹#ff4e20 ?彤#f35336 ?酡红#dc3023 ?炎#ff3300 ?茜色#cb3a56 ?绾#a98175 ?檀#b36d61 ?嫣红#ef7a82 ?洋红#ff0097 ?枣红#c32136 ?殷红#be002f ?赫赤#c91f37 ?银朱#bf242a ?赤#c3272b ?胭脂#9d2933 ?栗色#60281e

长沙市色彩规划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及《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1.贯彻本市构筑城市山、水、洲、城空间格局的规划指向,创建和谐、统一、 有序的城市视觉形象景观。 2.深入专业挖掘本市历史文化色脉,并加以创新运用与推广,进一步弘扬城市 历史文化特色。 3.优化城市视觉形象景深层次,形成“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4.创建长沙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科学管控工具,确保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合理 建设与持续发展。 5.形成城市魅力色彩景观,创建“城市个性名片”,提升城市品牌战略地位。第三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主题词与主色调 1.本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为通过合理运用与科学管控“长沙市基本色调”,形成 切合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顺应城市创意之都、宜居城市的全新发展定位的长沙市建筑色彩新景观。 2.本市色彩规划形象主题词确立为“碧水红城,魅力长沙”。“碧水”是指湘 江、岳麓山等城市代表性自然景观。“城”指长沙城,同时“城”字也谐音“橙”。“红城”二字谐音“红橙”,也喻指长沙市建筑色彩的主色调—“红橙”色调。 此外,“红”字还喻指长沙是红色革命经典的开创地和孕育中心,同时也切合湖湘文化中博采众长、优化思维、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内核。 以主题词为引导,规划分别对构成中心城区的以下三大区域确立了色彩主导风格:

①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银盆岭大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区 域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古韵今晖、幸福长沙”。即要充分诠释和展示 该区域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交织融合的风貌特色,深刻反映长沙市人 民引以为幸福的城市魅力印象。 ②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西区域色彩主导风格 定位为“玉带青罗、红典长沙”。即要充分尊重与依托该区域以湘江和 岳麓山为代表的,若玉带青罗般葱翠滋荣的自然景观,营造与自然景致 和谐共融,并具备统一印象与良好品质感的区域景观。“红典”二字意 指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将以红砖的红色调为主,营造出古典、典雅、温馨 的特色景观印象。 ③“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色 彩主导风格定位为“璀璨星城、浪漫长沙”。即围绕该区域内的新河三 角洲和滨江新城等新兴开发区块与项目,打造极富时代气息与新生活力 的国际性都市景观,充分体现长沙市新生代建设的繁荣与富贵。 3.本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确立的城市主色调为暖色系的“红橙色调”。导则要 求在色彩规划控制色谱与推荐色谱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科学地运用“红橙色调”,形成既能充分体现长沙市现代景观魅力与活力,又能营造出温馨、浪漫与欢快氛围的城市综合景观。此外还要求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上通过良好运用该色调,营造出与城市丰厚的历史景观相契合的品质高雅的景观印象。第四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即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五大行政区)与城市外围区(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及城市周边村镇等)。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包括:居住类、历史文化保护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工业科技类、运动设施类、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类等九类。另外,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和岳麓山周边区域属规划重点控制区域。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橘子洲区域、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属规划特殊控制区域。

各朝代建筑与颜色

各朝代建筑与颜色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8177865.html,/dy/jichu/Instructs/20060816/141525287-2.html 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唐代:颜色体现等级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列逐步趋向定型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采。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宋代:色彩反映主流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宋代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虎丘塔、泉州仁寿塔都是典型之作。昭陵的石刻、墓室的图案都具有刚劲、富丽之美,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在装修方面,这时期建筑上大量使用可开启的、棂条组合极为丰富的门窗,与唐、辽建筑的板门、直棂窗相比,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外貌,而且改善了室内的通风和采光。房屋下部的须弥座和佛殿内部的佛座多为石造,构图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柱础的形式与雕刻趋向于多样化。柱子除圆形、方形、八角形外,还出现了瓜楞柱,且大量使用石柱,柱的表面往往镂刻各种花纹。同时,室内空间加大,给人以开朗明快的感觉。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 元代:风格秀丽绚烂元代宫室建筑也承袭了唐宋以来的传统,元朝以后的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为精密研究,风格秀丽且绚烂。宋亡而元兴,建筑一度受到外来工匠的影响,并以北方工匠为主,其建筑结构多大胆粗犷,其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元朝由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经过相互交流,给传统建筑的艺术增加了若干新因素。这时宗教建筑相当发达,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新手法。大都、新疆、云南及东南部的一些城市陆续兴建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独立的风格,装饰、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而过街塔是喇嘛教的另一种建筑类型。以北京的云台最为著名。在云台的券石上和券洞的内壁,刻有天神、金翅鸟、龙、云等喇嘛教纹样及六种文字的经文。这些雕刻都是高浮雕,人物的姿态和神情都很雄劲,各种图案有着生动跳跃的热烈气氛,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 一. 材料方面 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 1.【砖瓦】回收,循环,利用,象征城市的变迁 1.1“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说。 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800平方米),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青瓦、3000根竹子,王澍团队和3名来自浙江乡村的泥工、瓦工和竹工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几乎在全手工的状态下造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建筑。

1.2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 1.3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1.4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你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如果是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瓦爿墙』,如果是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戴宗品道出了细微处的奥秘。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镌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为了外墙的「装饰图案」。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旧瓦,整个博物馆的瓦爿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宁波博物馆在全 国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

透析中国明清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透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色彩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c218177865.html,收集整理。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 董安勇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董安勇 发表时间:2019-01-02T16:53:50.530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董安勇 [导读] 建筑色彩是是城市色彩的主角、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城市视觉形成的第一要素,它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因此,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在城市风貌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首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进行了简单概述,紧接着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建议。 1 前言 色彩不仅具有本身的特性,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国家的文化。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城市建筑色彩对一个城市建筑美观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城市建筑色彩,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设计规划不仅仅能够从外观上提高城市的美感,更能从内部不断激发城市蕴含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以此促进城市自身的发展。建筑色彩种类复杂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对此进行学习和研究,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设计规划。 2 城市建筑色彩的概述 2.1 城市色彩的含义 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在内,表现在规定城市区域内并由产物、历史、文化、气候、建筑、植被等诸多要素涵盖的建筑色彩体系。若在城市色彩建设中忽视色彩的整体性,一味的追求视觉效应,就会使城市各个建筑区域色彩缺乏协调性,各个区域缺少可识别性,严重可造成城市色彩污染。因此,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涉及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加深对城市自身特有的气候、地形、植被、历史、文化的研究,提高对城市的人文自然特色的了解,而不是简单地对城市内部建筑物进行颜色涂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城市整体建筑的掌握,不仅仅是考虑到城市景观,还要综合文化建筑、商业建筑等其他建筑。 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同时色彩也是人们从心理、心理特点及需要出发,赋予城市建筑的一种抽象意义。总体上,我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造成我国不少建筑存在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城市色彩建筑设计规划新战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2.2 城市色彩的影响因素 2.2.1 自然因素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其涵盖内容除了实际生活中的人工色之外,也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因此,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时不能忽视了对自然因素的探索和结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地形多样,自然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建筑色彩设计之前,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该建筑所处地理环境和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充分的利用美学中的理论,将实际与其完美结合。如青岛老城的红瓦、朱墙、碧海、蓝天,充分显示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风采。在雾霾程度较高及湿度较大的地区,时常选用色彩鲜艳的深色调以对抗恶劣条件下建筑物可辨识度不高的问题。在风沙扬尘较为集中的地区,以土黄为代表的暖色调则是最常用的色彩选择,既避免了色彩的污染,又保证了建筑物自身寿命的延长。其次,也要重视人们身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多雨阴冷的地区多采用暖色调增加城市的活力,炎热干燥的地区则应更多的选择白色等淡色为城市增添一分沉静。 2.2.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历史、宗教、习俗、时代等因素,在多样的人文历史环境下采用的各个色彩都有着属于建筑物所特有的含义和象征。我国魏晋朝时期,在佛教建筑上金色是必要的色彩,人们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对神明的尊重和坚定的宗教信仰。随着阶级的产生,环境色彩也成为阶级、等级的表征,不断制度化。如西周奴隶主用色来“明贵贱,辨等级”,规定“正色”为青、赤、黄、白、黑五色,“非正色”有淡赤、紫、绿、绀、硫黄等,并明确规定其等级低于正色。自唐朝开始,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绿、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利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2.3 功能因素 城市功能规划不同直接导致区域内建筑颜色应当具备协调性和一致性。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建筑物的各类功能,研究其建筑特征;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生活中人们对其使用和需求选用适合的色彩。例如在进行办公室建筑物的色彩设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办公室办公职能,选择以暗色调为主要基调打造放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用部分鲜艳色彩进行装饰点缀,会使处于工作中的人们心情保持更大程度的愉悦。在居住建筑中则更多的选用较为稳重、宽松的色彩,以提高人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舒适度和自由度,放松身心更好的迎接生活。 3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科学办法 任何建筑色彩的设计都不开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城市色彩是城市印象的名片,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前,必须充分了解有关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气候、植被、辐射区域、和政策规划。只有保证了建筑与地域的结合才能使色彩独居特色和具备极强的生命力。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热吸收系数也就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样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能。在颜色的夏天,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建筑色彩的设计而言,要积极地运用美学和创意让色彩与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相协调。 3.1 建筑色彩设计方法与环节 城市的现状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通过对建筑色彩的实地调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城市的了解,同时也能对该城市建筑有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定位。面对采集的数据标本要及时的进行研究,对已经得到的数据也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的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整理数据方面:要根据测定对象的色彩散布状况做好区域内的色彩区别和确定,标识基调色和点缀色,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适当的听取市民对色彩规划的意见建议,将数据与实际相结合,这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功能分区方面,建筑色彩的运用要时刻与该区域内建筑的功能相结合,这样既能充分的表现色彩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又能最大化的体现区域建筑的功能性,提高各功能建筑的辨识性,促使城市建筑色彩不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建筑色彩发展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起初是从陶瓷发展而来的,从出土实物得知,在殷代即已经有了原始的瓷器,其质地与琉璃瓦很近似。但是由于琉璃毕竟是贵重材料,所以直到南北朝、隋、唐时期才开始在建筑上使用,其时仍然是在局部作为点缀装饰。到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琉璃瓦全部铺盖屋顶或包砌全部建筑的情况。现在河南开封的北宋佑国寺塔(俗称铁塔)就是全部用琉璃砖瓦包砌的。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瓦件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也大大增长,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我们追溯其源,建筑彩画也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根据目前所知的情况,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建筑物内外涂色绘画了。秦汉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宋时期已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格,宋《营造法式》上有详细的规定。明清时期更加程式化并作为建筑等级划分的一种标志。考其产

中国传统色彩分析

中国传统色彩分析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 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丹色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鹅黄:淡黄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橘黄:柑橘的黄色。 橙黄:同上。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缃色:浅黄色。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1,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2,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 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棕黑:深棕色。 棕红:红褐色。 棕黄:浅褐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褐色: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黄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色: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古以秋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秋香色:浅橄榄色浅黄绿色。 嫩绿:像刚长出的嫩叶的浅绿色 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 柳绿:柳叶的青绿色 竹青:竹子的绿色 葱黄:黄绿色,嫩黄色 葱绿: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的样子 葱青:淡淡的青绿色 葱倩:青绿色 青葱: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 油绿:光润而浓绿的颜色。以上几种绿色都是明亮可爱的色彩。 绿沈:深绿 碧色:1,青绿色。2,青白色,浅蓝色。 碧绿:鲜艳的青绿色 青碧:鲜艳的青蓝色 翡翠色:1,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2,翡翠宝石的颜色。 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 青色:1,一类带绿的蓝色,中等深浅,高度饱和。3,本义是蓝色。4,一般指深绿色。5,也指黑色。6,四色印刷中的一色。2,特指三补色中的一色。 青翠:鲜绿 青白:白而发青,尤指脸没有血色 鸭卵青:淡青灰色,极淡的青绿色 蟹壳青:深灰绿色 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 绿色:1,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2,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3,引申为黑色,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代指为青春年少的容颜。 豆绿:浅黄绿色 豆青:浅青绿色 石青:淡灰绿色 玉色:玉的颜色,高雅的淡绿、淡青色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导则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技术导则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6 06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导则制定背景及依据 第二条导则生效日期、执行主体与解释权 第三条黄石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第四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 第二章名词解释 第五条色彩三属性与色调 第六条建筑物外立面色彩类型与比例划分 第七条建筑色彩调和法则 第八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十大方针 第九条黄石市城市标识色 第十条城市色彩主旋律 第十一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区域划分 第十二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八大控制体系 第十三条黄石市建筑外立面色彩分部控制与分段控制 第三章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系统的具体应用 第十四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系统的控制层次与实施步骤 第十五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实施建议 第十六条各色谱色彩与实际建筑涂料、建材色彩间对应统一标准与实操方法第四章相关色彩规划控制与引导 第十七条黄石市道路两厢建筑底部色彩控制

第十八条黄石市道路两厢建筑外立面色彩连续性控制 第十九条建筑外立面色彩分部与分段控制及引导 第二十条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管控 第二十一条建筑外立面玻璃与金属色彩控制 第二十二条沿街建筑与街区内部建筑色彩控制 第二十三条构筑物色彩控制 第二十四条街具小品色彩控制 第二十五条地面铺装色彩控制 第二十六条新兴建筑材料的色彩控制 附图一黄石市总体规划图 附图二城市色彩总谱 附图三黄石市建筑外立面色彩比例与配色调和法则 附图四黄石市城市色彩八大分区图 附图五色彩控制体系——清、厚、史、新 附图六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清、厚 附图七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史、新 附图八色彩控制体系——雅、产、港、田 附图九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雅、产 附图十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港、田 附图十一街具小品色彩规划示意图 黄石市城市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有序、特色鲜明、山水交融、新兴时尚,兼具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印象的黄石,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详解(附RGB色号)

███bf242a银朱:呈暗粉色 ███9d2933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ff461f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 ███f36838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845a33赭石:暗棕色矿物,色红褐,用做颜料。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1685a9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16a951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fff2df白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003472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 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 (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ffb61e藤黄:色明黄(明黄色)。用以画花卉、枝叶 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 (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ffc64b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 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e9bb1d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是国画颜料 ███ff4777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ffb3a7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 ███ed5736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 ███f00056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f47983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中国传统色彩样本与描述

原文 xx女附注及色样添加: Quester 原先见过一个比较日本感的色彩图典,于是我也想作个中国色彩图典。现在粗略整理了一些,以后慢慢补充好了,要是有谬误差错的地方还请高人指正。这是平时从绘画书籍,古典文学作品以及金山词霸中搜集而来的。 国画用色 ████xx: 呈暗粉色。 ████胭脂: 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xx: 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quester注: 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 ████xx膘: 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 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xx: 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粉: 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xx: 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quester注: 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xx: 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xx: 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quester注: 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 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 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 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王澍作品思想分析

王澍建筑思想分析及对中国城市化的思考 建筑学专业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刹那间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传统建筑风貌正逐步消失,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建筑应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思考。本文将通过对王澍关于城市复兴和传统建筑现代复兴思想的分析,结合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探讨中国城市化该如何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中国城市化、传统建筑、未来、王澍、城市复兴 一、王澍的建筑思想 2012年,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中国本土建筑师首次获得这个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奖项。王澍的获奖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关注,这是因为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个阶段,传统建筑社区生活方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现代建筑简单的复制和模仿,不仅建筑师连普通的居民也要发出提问,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正如评审辞中指出:“中国建筑师获奖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代表着评委会成员们认可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中国及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是意义重大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中国既要保持悠久而独特而的文化传统,又应关注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王澍基于本土建筑的思想和将旧材料与新技术成功结合的作品将对中国今后的建筑和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王澍是一个对建筑有着独立思考的人。他一向都特立独行,在读大学时就被看作是异类,大二时就宣称没有老师可以再教他了。上个世纪80年代,当大家都热衷于现代主义建筑时,他曾写过论文《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危机》,批判整个近代中国建筑界的状态,从各个建筑界大师,一直批到自己的导师齐康;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死屋手记》影射了东大建筑系以及整个中国的建筑学状况,当时有人给他传话,如果不改论文就可能没有学位,但他就是一个字都不改;他的博士论文《虚构城市》阐述了他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思考,但时至今日,不少他在同济的师兄弟和老师都说看不懂。“看不懂”,也是很多人对王澍建筑作品的评价。由最初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到后来作为获奖代表作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以及他参与的住宅项目“钱江时代”,争议从未平息,但他从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或左右,坚定地抵制市场压力,保持独立的价值观,坚持建筑世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走基于本土文化又具有普适价值的当代建筑之路。 王澍的建筑观念是:就地取材,旧料回收,循环建造(图1)。他认为建筑就是景观,景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地理的适应、调整、敏感对话,甚至将真实的自然也变为生活场所建造的一种元素,根据对“自然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 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彩。从现存遗留下来的大理石顶部残物色迹推测,那里有最早的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等色彩,神庙檐口和山花及柱头上不但有精美的雕刻,也有艳丽的色彩。如陶立克式柱头上涂有蓝与红色。爱奥尼式建筑除蓝与红外,还用金色。科林新式则对金的使用较盛行。帕特农神庙(陶立克式)在纯白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银色花圈图样,色彩十分鲜艳。希腊色彩是他们宗教观的反映,使用色彩已具有象征意义。红色象征火,青象征大地,绿象征水,紫象征空气。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多运用红土为底色,黑色为图案或相反使用。这种对比产生一种华贵感。 古罗马继承希腊文化并没有创新,罗马贵族爱好奢华,为了装饰宏大的公共建筑和华丽的宅邸、别墅等,各种装饰手段都予以运用。室内喜用华丽耀眼的色彩,红、黑、绿、黄、金等,墙上有壁画,色彩运用十分亮丽,还通过色彩在墙面上模仿大理石效果,并在上面以细致的手法绘制窗口及户外风景,常常以假乱真。艳丽奢华的装饰风格影响整个欧洲。当时的建筑经典《建筑十书》所介绍那时建筑色彩非常丰富,有黄土色、灰黄、胭脂、淡红、红褐、鲜红、朱红、灰绿、蓝绿、深蓝、白、红白、黑、金等色彩。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 随着阶级的产生,色彩逐步成为政治、宗教的服务工具。《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色彩已用于政治礼仪之中。西周时色彩的正色(五色)、非正色已作为“明贵贱、辨等级”之用。春秋时不仅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秦始皇统一后变服色与旗色为黑。“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