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复习学案

化学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复习学案
化学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复习学案

合物;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之间的关系为《认识有机化合物》复习学案过关练习官能团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类有机物吗?1.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填在横线上。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要点一

1.按碳的骨架分类2.按官能团分类(重点)

官能团结构及名官能团结构及名类别类别称称烯烃烷烃

)

(碳碳双键瘦肉“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含

有3.2011年央视

——C≡C 芳香烃炔烃) (碳碳三键下列说,的猪肉。瘦肉精的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精”表示卤素—X(X 醇)

羟基—OH( 卤代烃( )

法正确的是)

原子酚①瘦肉精属于芳香烃②瘦肉精能发生水解反应③瘦肉精的分子式为CHClNO,其属于蛋白质221812④瘦肉精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酸、碱反应⑤瘦肉精中含有—NH、NH、—Cl、—OH、等官能团2醚醛⑥瘦肉精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

醚)

醛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②⑥

要点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酮酯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

(羰基)

酯基(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同分异构体相同不同

羧酸(2)同分异构体的常见类型

异构类异构方示)

羧(CHCHCHCH和烃是只有特别提醒(1)C两种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H3223

碳链骨架不同碳链异构

≡和,不能写成—CC、—≡C===CCC。(2)烯烃、炔烃的官能团分别为和

CHCH===CHCH322官能团位置不同位置异构CHCH===CHCH33,不能写成。===CH烯烃、炔烃的结构简式中必须有官能团。如乙烯的结构简式为(3)CHCHCH2222官能团异结构决定性质。官能团的多样性,决定了有机物性质的多样性。如(4) OCHOH CHCH和CH官能团种类不同3323

构具有醇、醛、酸的性质。

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3.(5) 不是官能团。

一般先写碳链异构,再写位置异构,最后考虑官能团异构。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其写法一般采

用“减链法”,可概括为“两注意,四句话”。的化合物叫芳香化)等Cl、O如(外

还有其他元素H、C且除含有的烃叫芳香烃;含有(6).(1)两注意:①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②找出中心对称线。例如:命名为3-甲基-1-丁炔。

4.苯的同系物命名(2)四句话: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不到端,排列对邻到间。

(1) .同系物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4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2)将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给另一个甲基编号。

过关练习

4.下列有关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碳原子间能以单键、双键或三键等多种方式结合

B.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含有支链过关练习

C.每个碳原子都能与氢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8.判断下列有关烷烃的命名是否正确

D.多个碳原子间可以形成碳链或碳环,碳链和碳环也能相互结合(1) 2-甲基丁烷()

)

( 5.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A.2,2-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2,2,3-三甲基戊烷( (2)

.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D

) 不考虑立体异构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分子式为6

种D.9 C .6A.种B7种.8种

) ) C3H6Cl27.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种5 6.种D. 4 种A.3 B.种 C )

(甲基戊烷CH(3)(CH)CHCH3-323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要点三

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2.烷烃的系统命名

) (异戊烷(4)

判断下列有关烯烃、卤代烃、醇的命名是否正确9.) —(1)CH===CHCH===CH—

CH===CH1,3,5-三己烯(22

()3-甲基(2)2--丁醇

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选主链: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定号位: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2)

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烯”或“某炔”的前面,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

(3)二溴乙烷(3) )

( 的位置。

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

______ 很小或很大②被

)

(1-丁烯3-乙基- (4)重结晶常用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______受温度影响较

(2)萃取和分液

①常用的萃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②液-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____________的溶剂中的____________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

(己二烯2-甲基-2,4-(5)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③固-液萃取: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色谱法

①原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吸附作用的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

)

二甲基-2-丁烯( (6)1,3-②常用吸附剂:碳酸钙、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

10.判断下列有关芳香化合物的命名是否正确特别提醒依据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物

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可以解决有机物的分离提纯问题。在分离和提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除杂试剂需过量;(2)过量试剂需除尽;(3)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4)选择最佳的除杂路径。

)

(甲基苯酚(1)3.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元素分析(含C、H、O的有机物)

吸收用无水CaCl???2原理:有机物燃烧→??浓溶液吸收用KOH???的最简整数比、O确定实验式:求出其C、H)

二硝基甲苯2,4-((2)(2)________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4.分子结构的鉴定

要点四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红外光谱——获得分子中所含________或__________的信息。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1.(2)核磁共振氢谱——获得不同种类的________及它们的

________的信息。

油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

第一节 油脂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根据油脂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理解油脂的氢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会辨识酯的水解与油脂水解的差异。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油脂在保温、供能、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方面的作用,也要知道过量摄入油脂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 一、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1.概念 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结构 (1)结构简式: (2)官能团:酯基,有的在其烃基中可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3.分类 油脂??? 按状态分? ?? ?? 油:常温下呈液态(植物油)脂肪:常温下呈固态(动物油)按高级脂肪酸的种类分? ??? ? 简单甘油酯:R 、R ′、R ″相同混合甘油酯:R 、R ′、R ″不同 4.常见高级脂肪酸

酯和油脂的区别 (1)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2)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合甘油酯,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而一般酯类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等。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生油是纯净物,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 B.不含杂质的油脂是纯净物 C.动物脂肪和矿物油都属于油脂 D.同种简单甘油酯可组成纯净物,同种混合甘油酯也可组成纯净物 答案 D 【考点】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题点】油脂的相关概念辨析 例2下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 ①豆油②汽油③牛油④甘油⑤重油 A.①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 答案 A 解析豆油、牛油是油脂,属于酯类;甘油属于醇;汽油、重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考点】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题点】油脂与酯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链接 全面认识油脂的含义 (1)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油脂 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还有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植物油,都是油酯。油酯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中。 (2)从物质的状态上认识油脂 常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称为脂肪,脂肪和油统称为油脂。 (3)从物质类型上认识油脂 从化学成分上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所以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 (4)从相对分子质量认识油脂 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比较大,有几百甚至上千,但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官能团的结构,微观分析有机物的类别,体会与宏观分类的差异,多角度认识有机物。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能根据碳原子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相关概念辨析 (1)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

呋喃)、氮原子、硫原子等。 (4)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例 1有下列7种有机物,请根据元素组成和碳的骨架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⑥ (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⑤(2)①②③⑥⑦(3)①③⑥(4)②⑦ 【考点】按碳的骨架分类 【题点】环状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烃类物质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4烷烃 CH2===CH2碳碳双键烯烃 CH≡CH—C≡C—碳碳三键炔烃 芳香烃 (2)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3CH2Br —Br 溴原子卤代烃 CH3CH2OH —OH 羟基醇 —OH 羟基酚 CH3—O—CH3醚键醚CH3CHO —CHO 醛基醛 羰基酮 CH3COOH —COOH 羧基羧酸 酯基酯 —NH2氨基 氨基酸 —COOH 羧基 酰胺基酰胺 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3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中该材料是 四氟乙烯(分子式为C 2F 4 )与乙烯通过加成聚合反应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ETFE是有机合成材料 B.四氟乙烯属于烯烃 C.ETFE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四氟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 2.以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是()A.加成-消去一取代 B.取代一消去-加成C.消去-取代一加成 D.消去-加成-取代 3.由CH 3CH 2 CH 2 Br制备CH 3 CH(OH)CH 2 OH,依次(从左至右)发生反应的类型和条 件都正确的是() 选项反应类型反应条件 A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常温 B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NaOH醇溶液/加热、常温、NaOH水溶液/加热 C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热、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 D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NaOH水溶液/加热、常温、NaOH醇溶液/加热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是() ①将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 3-CH═CH 2 ②乙酰水扬酸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③向CH 3CH 2 Br中滴入AgNO 3 溶液以检验溴元素 ④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吸收SO 2 气体. A.只有① 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③④ D.都不能

5.将1-氯丙烷跟NaOH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的产物再跟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它的同分异构体有(除它之外)()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下列装置或操作合理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比较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 B.装置②可用来进行浓硫酸的稀释 C.装置③可用于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7.在卤代烃RCH 2CH 2 X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8.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 ①②(CH 3) 3 CBr③(CH 3 ) 3 CCH 2 Cl ④CHCl 2 CHBr 2 ⑤⑥CH 3 Cl. A.①③⑥ B.②③⑥ C.全部 D.①②⑥ 9.为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X元素,下列操作:(1)加热煮沸;(2)加入AgNO 3溶液;(3)取少量该卤代烃;(4)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5)加入NaOH溶液;(6)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3)(1)(5)(6)(2)(4) B.(3)(5)(1)(6)(4)(2)

【高中】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4章第2节糖类第1课时1

【关键字】高中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糖类 第1课时葡萄糖和果糖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了解糖类的概念和分类,知道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 预习内容 (一)糖类 1.糖类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原因是它们的化学组成大多数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 (写出代表物名称及分子式,下同); 二糖; 多糖:.. 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二)葡萄糖和果糖 1.葡萄糖 (1)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是一种晶体,有味,能溶于水。 结构简式: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填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 性质推测:1mol葡萄糖能与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葡萄糖还应该具有醛的性质。 (2)化学性质 ①葡萄糖的复原性——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 ②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葡萄糖在人体中可迅速被氧化释放出能量。氧化反应式为: ③酯化反应 ④被H2复原方程式为: 2、果糖 (1) 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果糖的分子式是,是一种晶体,有味,易溶于水。 结构简式: (2) 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记住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 学会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有何异同? 探究二: 根据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推测它们的化学性质。 (1)写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方程式。 (2)写出葡萄糖和果糖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探究三:做葡萄应糖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四.当堂检测 1.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 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 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2.把NaOH溶液和CuSO 4溶液加入某人的尿液中,微热后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酚的性质

第一节醇酚 第二课时酚 【明确学习目标】 1.区分醇和酚,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体会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知道酚类物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52---55,思考下列问题 1.醇和酚结构相似点和区别? 2.醇、酚、羧酸和水中羟基活泼性比较。 3.苯酚的氧化反应和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酚的结构、概念、物理性质和用途 1.酚的概念:______和_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 ⑴纯净的苯酚是___色、有___气味的晶体(空气中长期放置被氧化为)。 ⑵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______,高于65℃,能与水______,易溶于______等有机溶剂;苯酚遇水时熔点大大降低,从水溶液中析出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苯酚在下层)。 ⑶苯酚____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洗涤,不能用或碱洗。 3.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可用作消毒剂(药皂中添加);含苯酚的废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 二、【合作探究2】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⑵苯酚的弱酸性: ①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原因是:,能发生电离,显酸性。 ②苯酚的酸性极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③苯酚可以和活泼金属、强碱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等弱碱不反应。 ④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HCO- 易电离,即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的能 3 力:>>。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①+H2O+CO2―→+NaHCO3 ②+H2O+CO2―→+Na2CO3 ③+NaHCO3―→+H2CO3 ④+Na2CO3―→+NaHCO3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例2.盛有苯酚的试管清洗的方法可以用。 2.苯酚的取代反应 ⑴与溴水:向盛有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的饱和溴水,现象为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①操作及药品的量: ②反应灵敏无副反应,常用作酚羟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③反应说明,酚羟基的存在,使苯环上的H变得活泼。 ⑵与浓硝酸的取代反应(酚羟基的存在,使其邻位、对位的H活化程度增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成反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氧化反应:①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呈_________色。 溶液_________。 ②苯酚可以被酸性KMnO 4 ③苯酚可以燃烧。 5.显色反应: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溶液呈色;常用于酚羟基的检测。 三、【合作探究3】酚羟基的保护 由于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分离提纯含有酚羟基的物质,或工业流程中涉及到有酚羟基的物质时,常常要先把酚羟基保护起来,再最后再还原。 例3.①如何回收有机溶剂中的苯酚(如苯和苯酚的混合物),用流程图表示: ②回收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苯酚,用流程图表示: ③回收含乙醇中混有的苯酚,用流程图表示: 例4.工业上用甲苯生产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下列反应①—⑥是其合成过程,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注明)。 回答下列问题: ⑴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试剂x是___________,反应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反应。 ⑷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合成路线中设计③、⑤两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上述流程合理吗,若有不合理的,指出正确流程:。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知识点(附练习)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性质和反应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个别特殊除外(如乙醇、 乙酸)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低,一般在400℃以 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较高可燃性多数可燃烧,个别除外(如CCl4)多数不可燃烧 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个别除外(如有机酸)多数是电解质(如酸、碱、盐、活泼金 属氧化物、水) 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多副反应,反应速率较 慢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 快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元素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碳的骨架分类和按官能团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2、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的概念: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和根、基的区别:基是有机物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或原子团,呈电中性,不稳定且不能独立存在,显然官能团属于基的一种;根是电解质电离后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荷,稳定可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熔化状态。基和根可相互转化,如-OH和OH-。 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脂肪烃

注意: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酚,羟基与非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 练习: 1、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C ) A.II A 族 B.III A 族 C.IV A 族 D.V A 族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Cl - B.-COOH C.-OH D.-CO-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D ) A.CH 3CH 2CH 2OH B.CH 3CH(OH)CH 3 C. D.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三节蛋白质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考说明要求】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重点】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难点】蛋白质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P86~92,完成下列填空: 1.讨论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举例常见含有蛋白质的物质。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什么是氨基酸。 常见的氨基酸及结构简式 甘氨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谷氨酸 天然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⑴氨基酸的结构 官能团:。 ⑵氨基酸的两性 书写方程式:与稀盐酸; 与NaOH反应。 ⑶成肽反应肽键; 写出氨基酸形成二肽的成肽反应。

甘氨酸和丙氨酸以1 :1的配比两两缩合后,得到的产物可能有哪些? 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书P88 3.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1)两性 (2)水解反应 酸、碱或酶 蛋白质氨基酸 (3)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就是蛋白质的盐析。 ①盐析是一个的过程(是变化) ②采用多次盐析的方法可以蛋白质。 (4)变性: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物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属于变化,可逆。可用于。 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条件: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5)颜色反应 鸡蛋白溶液遇加热颜色变.含有苯基的蛋白质均能发生这个反应。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 (6)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于鉴别毛料) 【学与问】 1.在临床上解救Cu2+、Pb2+、Hg2+等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时,要求病人服用大量含蛋白质的生鸡蛋、牛奶或豆浆等,为什么? 2.医院一般使用酒精、蒸煮、高压和紫外线等方法进行消毒杀菌,为什么?

2020-2021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醇与酚结构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3.通过分析乙醇和苯酚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一.基础知识 1.苯酚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或,苯酚分子可看作苯分子中的被取代的生成物。 2.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俗称。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而呈色,有气味。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当温度高于0C时,以;苯酚易溶于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浓溶液沾到皮肤上是,应立即用洗涤。 3.苯酚的化学性质 ⑴苯酚的弱酸性: 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有。苯酚的酸性比无机弱酸碳酸,写出比较酸强弱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

是。 ⑵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既不需要,也不用 比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苯酚受的影响,苯环上的H变得了。(该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⑶苯酚的显色反应:遇呈色,用于检验苯酚。 4.酚与芳香醇 酚是苯环碳直接连接羟基的化合物。--OH连接在苯环取代基上的化合物是芳香醇。比如分子式为C7H8O的化合物可能是酚类:有三种分别是、、;也可能是醇类:;也可能是醚类:。 二.【例题精选】: 例1:苯酚具有微弱的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A.红色B.蓝色C.黄色D.不变色 例2: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 ) A.NaAlO2溶液B.NaOH溶液C.溶液D.Ca(OH)2溶液 例3:比较①乙醇;②苯酚;③甘油;④碳酸;⑤水。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顺序例4:写出下列各步的化学反应: CaCO3CaOCaC2C2H2苯氯苯苯酚2,4,6—三溴苯酚

鲁科版化学选修五 有机化学 全册教案

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课时安排】共8课时 第一节:3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学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完《化学2(必修)》中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向他们展示有机化学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系统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本节还介绍了许多有机化学的概念,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官能团、同系物等,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化学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 (2)掌握有机物的三种分类方法,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框架。 (3)理解同系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的研究,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类。 (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有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与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后续的新、相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有机物的分类。难点是官能团的认识几同系物的判断。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的分类 【问】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分子式为C3H8O的有机物有几种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写出结构简式。 CH3CH2CH2OH CH3OCH2CH3CH3CHCH3 其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哪些?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答】结构中有(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 由此,我们知道,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跟它所具有的基团的性质有关。 我们把这种反映一类有机物共同特性的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官能团呢?它们存在于哪些物质当中? 【学生举例】—COOH 羧酸中存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 (1)代表物的结构特点 注意:碳碳双键不能旋转,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称为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 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异构,即“同顺异反”。如2-丁烯:顺反异构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物理性质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都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注意: a)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是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 越多,沸点越低。 b)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 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态,但是由于新戊烷具有支链比较多,所以在常温下也是 气态。 c)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不溶于水。 3)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其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甲烷。 a)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 4)等一般不起反应。点燃 b) 氧化反应:烷烃能够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n H2n+2+(3n+1)/2O2→ nCO2+(n+1)H2O c) 取代反应(烷烃的特征反应) :烷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一取代的化学方程光照 式为C n H 2n+2+Cl 2→ C n H2n+1Cl+HCl 高温 d) 分解反应:烷烃在高温下能够发生裂解。如C4H10→ CH2=CH2+CH3CH3,或者高温 C4H10→ CH2=CH-CH3+CH4 (4)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但C n H2n 不一定是烯烃,有可能是环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乙烯。由于烯烃具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包括被氧气氧化和被强氧化剂(酸性KMnO4 溶液)氧化 点燃 1) 被氧气氧化——燃烧反应:C n H2n+3n/2O2→ nCO2+n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 被强氧化剂氧化——烯烃能够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KMnO 4溶液褪色。(可 鉴别烯烃和烷烃) b) 加成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烯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物质加成,烯烃能使 溴水褪色。以乙烯为例,乙烯与卤素单质X2 加成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4节有机合成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四节 有机合成 ●新知导学 1.有机合成的定义 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 包括目标化合物官能团的构建和分子骨架的转化,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 的目标化合物。 3.有机合成的过程示意图: 有机合成的过程,就像建筑师建造一座大厦,从基础开始,一层一层的向上构建。 中间体 目标化合物 4.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1)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 ①醇的消去,②卤代烃的消去,③炔烃的不完全加成。 (2)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 ①烯烃(炔烃)的加成,②醇(酚)的取代,③烷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取代。 (3)引入羟基的方法 ①烯烃与水的加成,②酯的水解,③卤代烃的水解,④醛的还原。 5.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可用示意图表示为:目标化合物?中间体?中间体 基础原料 6.有机合成的遵循原则: (1)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 (2)尽量选择步骤少的合成路线; (3)尽量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步骤少,原料利用率高,达到零排放; (4)操作温和、条件简单、能耗低、易实现; (5)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7.用逆合成分析法分析草酸二乙酯的合成 (1)草酸二乙酯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按酯化反应规律将酯基断开,得到草酸和两分子乙醇,说明目标化合物可由两分子的乙醇和草酸通过酯化反应得到: (2)羧酸可由醇氧化得到,草酸前一步的中间体应该是乙二醇: (3)乙二醇的前一步中间体是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可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而得到: (4)乙醇通过乙烯与水的加成得到。 根据以上分析,合成步骤如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CH 2===CH 2+H 2O ――→浓硫酸 CH 3CH 2OH ;② ; ③; ⑤。 ●自主探究 1.回忆《化学必修2》所学内容,想一想:有没有使有机分子碳链增长的例子?如果有,试列举之。 提示:《化学必修2》中所学酸和醇生成酯的反应属于碳链增长的反应。如:

高中化学选修四有机化合物

考点一 常见烃的结构与性质 一、常见烃的结构与性质 1.常见烃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 2.常见烃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甲烷、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溴水褪色,而乙烯性质较活泼,可使二者褪色。 (2)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乙烯、苯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甲烷:CH 4+2O 2――→点燃 CO 2+2H 2O(淡蓝色火焰); ②乙烯:CH 2===CH 2+3O 2――→点燃 2CO 2+2H 2O(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③苯:2 +15O 2――→点燃 12CO 2+6H 2O(火焰明亮,带浓烟)。 (3)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①完成甲烷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完成下列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加成反应 ①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与溴水、H 2、HCl 、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苯和H 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加聚反应 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n CH 2===CH 2――→引发剂 CH 2—CH 2 ,聚乙烯的单体为CH 2===CH 2,链节为—CH 2—CH 2—,聚合度为n 。 3.烷烃的习惯命名 (1)当碳原子数n ≤10时,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当n >10时,用汉字数字表示。 (2)当碳原子数n 相同时,用正、异、新来区别。

如CH 3CH 2CH 2CH 2CH 3称为正戊烷,(CH 3)2CHCH 2CH 3称为异戊烷,C(CH 3)4称为新戊烷。 4.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二、3种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1.煤、石油、天然气的比较 2.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化学变化) (2)煤的气化(化学变化) 反应方程式:C(s)+H 2O(g)――→高温 CO(g)+H 2(g)。 (3)煤的液化(化学变化) 煤与H 2直接液化生成液态燃料,煤也可以间接液化,先转化为CO 和H 2,再经催化合成甲醇等液态有机物。合成方程式为CO +2H 2――→催化剂 CH 3OH 。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 O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表l-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命名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就叫烷基,以英文缩写字母R表示。例如,甲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3”叫做甲基,乙烷(CH3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2CH3”叫做乙基。 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例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例如,C17H36叫十七烷。前面提到的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习惯命名法。由于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习惯命名法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有机化学中广泛采用系统命名法。下面以带支链的烷烃为例,初步介绍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l,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例如: (3)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例如,用系统命名法对异戊烷命名: 2—甲基丁烷 (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隔开。 下面以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烷烃的命名可图示如下: 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例如: 2—甲基—4—乙基庚烷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小结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小结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 .按碳的骨架分类 2 .相关概念辨析 (1) 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 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 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呋喃) 、氮原子、硫原子等。 (4) 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二、按官能团分类 1 .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 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 烃类物质 (2) 烃的衍生物

根、基与官能团的比较

增强背诵记忆的方法 ? 勤动手指 锻炼手指功能可健脑益智,促进思维。学做针线活,或手拿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或练习绘画,长期坚持都会有健脑作用。 ? 适当慢跑 下肢活动可刺激对侧大脑皮层的活动,起到健脑作用。慢跑可以持续刺激大脑创造新的神经细胞生成以及脑内血管的健東运转。 ? 多听音乐 听音乐能改善脑力,缓和心境,平稳情绪。音乐可以影响听觉,进而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保持大脑活力。 ? 放开嗓子大声朗读 朗读的过程是把视觉的刺激反馈给听觉,并加以确认,还会用到唇、舌、喉等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一来,朗读就能充分调动身体,带给大脑的刺激比默读多得多,记忆也更加深刻。 ? 多回想细节 读书或听人说话的时候,要不时停下来回想刚才读到或者听到的内容,想得越详细越好。大脑储存这些信息时,细节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 锻炼观察力 这是防止健忘最好的方式之一。每次去一个新地方时,在心中记下房间内10件东西摆放的位置,等你离开的时候,再仔细回想那10件东西的位置。 ? 对自己说“肯定能行” 脑不会马上发生变化,不要一下子设定过高的目标。通过把目标说出来、写下来等方法,能够强化意识,这是你激活脑的第一步。

化学选修5教学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CH4 烯烃 乙烯CH2=CH2 双键 炔烃—C≡C—三键乙炔CH≡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