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详案

民间美术详案
民间美术详案

《民间美术》详案

主讲:罗太琦

一:民间美术概要

什么是民间美术?

由身处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集体创作的并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与宗教、风俗有密切关系,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一种美术形式。

1.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包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中国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既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中绮丽的瑰宝。

1.1 民间美术是一切民族美术传统的万川之源

实用的物质需求和审美的精神需求的结合粗陶竹楼木勺彩陶.....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物

1.2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

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和禁忌等。是创造与民间、传袭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现象,特别是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当中带有传承性的行为、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

民间美术也是一种民俗现象,民间美术依赖于民俗活动得以发展并长期流传。一方面民俗活动为民间美术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动力,另一方面民间美术有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民风民俗是民间美术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沃土,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视觉形象载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民间美术与物质民俗民居服饰

(2):民间美术与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包括岁时节令、礼仪习俗等。岁时节令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礼仪习俗包括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3):民间美术与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包括宗教、信仰、巫术、游艺、竞技等,这些活动为民间美术的展示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舞台。过年贴门神傩戏面具英雄祖先面目狰狞化。

2.民间美术的特点

2.1 地域性

2.2 群众性

2.3 自娱性

2.4 传承性

3.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

3.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阐述观点:“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地方特色”即为主要指民间美术

英国学者比尼恩赞叹中国艺术: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形成了甚至更强有力、更有持续性的一套艺术传统,结果就更具有独特性——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樊晓梅安塞

3.2 民间美术的造物思想和审美原则

二:民间美术表现形式

1.吉祥图形* 7.民间印染

** 2.民间剪纸8.民间陶瓷

3.民间皮影9.民间玩具

* 4.民间木版画* 10.民间雕塑

* 5.民间刺绣

*6.民间织锦

1.吉祥图形收集欣赏

** 2.民间剪纸

2.1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道路。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的,但当明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刻、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它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它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水平已极高。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窖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刻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刻纸的技法。

明、清时期剪纸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或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笺、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

门窗、房间的剪纸。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2.2 民间剪纸的品种与民俗应用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民间剪纸大多是劳动妇女心灵手巧才智的表现。它的用途很广,过去每逢过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节令,或出嫁、生子、寿辰等佳期时,都用给纸剪制出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花样,装饰在门窗室内,或放在嫁妆、彩礼、祝寿礼物上面,以增加祥瑞吉庆的气氛。

1). 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的发展与延伸。窗花无论题材、表现手法、剪刻技艺都是剪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窗花剪纸已渐渐成独立艺术门类,但由于它们最初源于民间喜庆或民俗活动中的剪贴画,且多贴于农村窗户的白纸上而被称为“窗花”。窗花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能引起许多流连与情感的美妙称谓。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春节,这一天,贴窗花装饰居室环境成为我国春节喜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窗花的剪刻形式

一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剪纸,应用地区较广。

二是套色剪纸,一股用于宫廷、商店铺子的大窗或厅堂和门面的窗户。

三是浮雕剪纸,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它将剪刻与纸叠工艺融为一体,风格别具。

四是彩色窗花,彩色窗花又有染色与衬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丰宁、蔚县所出最为著名。先刻后染,色泽明艳,光影效果极佳。衬色窗花以广东佛山所产最为著名,用金箔纸或银剪刻出主体纹样,背衬各色彩纸,金碧辉煌、富丽典雅。这种做法叫做“铜衬料”。

2). 绣花祥稿

这类剪纸是作为绣花的转换手段而创作的,一般用于服饰上。由于用量大,很多都采用刻凿制作,过去有专门走村串寨生产花样子的剪纸艺人。刺绣品类分为帽花、鞋花、背带花、枕顶、门帘花等等。

剪纸绣花样是刺绣的粉本,也就是刺绣施针的依据。先用无色的薄纸剪刻成各式纹样,贴在待绣的地料上,再依样绣花。刺绣完成时,纸样就被绣线覆盖,再也取不出来了。因此,绣花样是一次性的刺绣粉本。虽然绣花样子的最终效果将表现为刺绣,但是,就其本身的艺术特征而言,又是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喜花

我国自古重视人生礼仪,特别对婚俗活动更加重视.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的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用品,流传在全国各地。虽剪刻内容不一,但应用范围则大同小异,都是关于装饰结婚气氛的载体。它注重剪刻体载的喻意性和造型的整体性。我国南北各地至今仍流行的剪工形式,如双喜字贴于新房的

墙、柜、盒、匣上;西北地区还贴上“盘蛇兔”、花“扣碗”,均表现了男女恩爱、幸福之意。碗中扣有蛙、象征“娃”,即求子嗣。民间流传属蛇、属兔年男女结合最为美满,其民谣称:“盘蛇兔,必定富”、“贴上蛇盘兔,种下摇钱树。喜花剪纸的装饰能恰如其分地渲染婚礼气氛和喜日的环境,能起到点缀嫁妆、美化洞房、渲染婚礼的效果。

4)墙花

墙花是装饰房屋和天花板(顶棚)的剪纸,包括炕围花、剪纸中堂花、挂屏花、顶棚花等,很少受形状、大小的限制,一般以粗犷、厚重的剪纸为多。“炕围花”贴于炕围墙上,比窗花大,题材多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有故事情节,便于躺卧在炕上欣赏。有的用汉字装饰,用象征、谐音、会意等手法构成图案。墙花“六畜兴旺”表达了农村的劳动场面,近十个人物,牛马鸡鸭羊驴近三十头,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5).礼花

这是贴或摆放在礼物上的剪纸,如瓷器花、家具花、猪头花、猪腿花、蛋花、饼花鞋花等。

6).门笺

门笺是节庆时张贴在门窗横梁上的一组剪纸,由于它是将每张的上端粘贴,下端可随风飘扬在逆光下人室内往外看的效果特佳,很能增加节日气氛。门笺均为长条形,有一个宽边缘,下方剪成一排穗子,很多门笺的中心部分配上“迎春接福”、“大吉大利”等吉祥语。门笺又叫挂笺、吊钱、门彩、斋牒。门笺“富贵临门”是过节送朋友的最好礼物。

7).灯花

灯花是贴在灯笼上的剪纸

8).祭祀花

祭祀花形式很多,一部分从其他民俗剪纸转化而来,如门笺以及寿鞋、寿辰枕的绣样,另一部分是纸扎的装饰附件,还有各类旗幡。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纸扎附件,它是仿门窗棂格形式组成的图案,俗称“格子花”。格子花多用于苏楼、主屋、莲台的门窗、楼边、雀替,一般都有固定的程式。

9).纯观赏性剪纸

纯观赏性剪纸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纯观赏性剪纸,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置于室内供观赏。

2.3 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

民间剪纸是群体生活创造的艺术,是审美和交流感情的形式,它的外在的形式风格体现了内在的美和民俗心理结构,集中地表现了原始纯朴的美,它又在原始朴素的审美推动下,保存、继承和再生新的形式

1) 简练概括夸张写神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

由于剪纸手段的局限,只能在平面上进行雕、镂、剔、刻、剪等,各造型要素必须连接在一起才能构成画面。线是剪纸造型的基本语言,其形象结构都得由线来表现,画面上的点、面和结构都得由线来连接与区分。因此组织和运用好线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民间剪纸形成各自特点的重要原因。

2)善用比喻谐音寓意

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

在民间剪纸艺术中,人们为了表达那些难以用具象表达的内容而托物抒情,或借助自然物象的谐音来表达。龙凤这两个吉祥物是中华民族所共同创造的,也是全民族所共有的,因而也最具民族特性,大家所熟知、所喜爱的《龙凤吉祥》《鲤鱼跳龙门》等图形可谓应用频率极高、托物抒情的吉祥图形,无论从它所表达的情感或是从它造型的形式美感来看,这些命题的剪纸都是丰富多彩的,自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构思大胆,幽默取巧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活动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4)富于装饰、应物赋形

过年时人们在门窗上贴上用红纸剪的“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富贵平安“”五福临门“等等纹饰的剪纸时就会感到红红火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欣慰。这种喜悦给与广大民众心理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审美欣赏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由此看出,民间剪纸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物化现象,应该属于我国民族传统的物质文化中。

高中民间美术泥塑教案

高中民间美术泥塑教案 【篇一:《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设计】 《中国民间艺术》教案设计 美术学院091班 2091311138 邱俊敏 课题:《中国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 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民 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 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本章节的内容,内涵较深,相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 往往觉得民间美术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 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应从民 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 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 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和否的关键。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的表现形式、象征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民俗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民 间美术所具有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今年的春节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大家还记得过年时,过 年除了贴窗花之外,还会给家里做哪些装饰?(贴对联,贴年画, 风筝等)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么还可以和家人结伴一起踏青放风筝去。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民间艺术。引出课题:美 在民间——中国民间艺术。 二、讲授新课 民间艺术的概念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 之手,(创造者是劳动人民,并非是达官贵人)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 积淀。) 民间艺术的分类 大家都知道哪几种民间艺术的分类呢?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年画。 (1)年画 年画又称喜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看图,朱仙镇木板年画)朱仙镇在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课程心得体会 班级统计学0901 姓名王晓平 序号198 学号200910020120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 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剪

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北校区的艺术楼,其中有老师的艺术室,还有陶艺室,陶艺室内有各种成品,有同学制作的人像、笔筒等各种艺术品。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陶艺,但是对于我们这种非艺术类制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瓷的工艺流程分为十六步,第一步: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第二步: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第三步: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第四步: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

浅谈民间美术

浅谈民间美术 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阶层的文化,即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用来表现这种的造型艺术,被称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民俗艺术”。 民间美术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及所用材质等都远远超出了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围,使其内涵也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美术。即,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其多数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 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含着各民族亿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宿愿,反映着他们质朴的审美观念。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的艺术体现,是民族艺术活着的传统。 一、民间美术的分类 民间美术比较多地保留着艺术发生时的某些基本性质,即,特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交织。民间美术一直保留着这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同时民间美术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发展,劳动者始终是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使用者、传播者和欣赏者。劳动者集体的社会生活需要,是民间美术创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造虽出自个人之手,却体现着劳动者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种集体生活的基础。 民间美术的流传方式,主要是由父传子,母传女,家族相传,师徒相授,祖辈世代传袭下来的。一般来说,没有传承性的作品很难说是民间美术。我们把流传至今的民间美术分为以下几种 1、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2、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美在民间——走进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美在民间——走进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标签:教育分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民间美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遍及生活各个领域,范围很广,包含大量民俗内容,文化内涵深厚,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对了解生活和社会观念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现代化的进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受到冲击,处于濒临危险的处境。不少人还认为民间美术已过时。其实,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所在,可见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很重要。因此通过研究该课题,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来认识了解我国这一自成体系的传统文化精髓,认识其意义和价值。 3、课题介绍 该课题我想以分小组的形式展开,自由选择主题,根据所选主题自行到图书馆、网络、以及市里戏剧院、潮剧院等地方收集资料,课堂上自主探讨思索加深理解认识,我扮演引导指导的角色,从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索学习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当中竞争、合作的趣味,激发主观能动性,也使教学气氛活跃,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作品的基本知识。 (2)理解重点几种如剪纸、年画、泥塑等艺术特征和形式表现。 (3)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1)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有关的材料,如图片、实物、网络视频资料等;检查学生材料是否不足,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加以补充。 (3)将有关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小组分析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实践,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其的初步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包容多元化的情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 2、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自民间,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总结其艺术特点,最后学生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民间美术重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懂得弘扬民族精神,要保护民族民间的艺术,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是民间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教师应当多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学生:放过。 教师:如今,放风筝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原本走向衰落的风筝工艺随着放风筝在民众中的普及,又走向了繁荣。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属于哪一种美术门类?

学生答:民间美术。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民间美术的海洋(板书课题),了解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民间美术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 A、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什么人? *这些作品是用来干什么的? *他们反映了作者的什么? B、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C、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的区别: 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相对于宫廷艺术,从现今角度看是相对于画院学院派的美术。 2、民间美术的发展史: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成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就闪耀着民间艺术的光辉; *魏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主要是工匠; *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的造型及艺术风格上质朴活泼的民间特色; *魏晋到近代,在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及各种工艺创作中,民间将是仍占绝对优势。 在广大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直接装饰人民生活的工艺美术创作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民间美术欣赏论文

民间美术欣赏

民间美术欣赏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沙燕》是北京风筝。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民间美术的功用十分广泛,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装饰环境美化生活。2.表达爱情用作纪念。3.体现节令风俗。4.装点人生礼仪。5.提供娱乐玩耍。 民间美术是一种“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被喻为田间的小调、山间的野花,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质朴性、民俗性、工艺性。 民间美术是一片埋藏着丰富的形式和形式美宝藏的土地,是中华民族征服自然和社会的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审美积淀。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学院派美术等形式而言,它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历史和人类文化等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也是中国美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创造者来说,它是亿万劳动者创造的群体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 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 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它很自然地反映劳动人民 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 集体的,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它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它与宗教、风俗有着密 切的联系,但它不是迷信品;它在艺术创作上集壮美和朴素美于一体,常为专业美 术家们所吸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 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 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 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美术的痕迹,今天我们看到的民间剪纸、刺绣、年画、瓷器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的遗留痕迹,如古代陶器上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项链来装饰自己,吸引异性。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具有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逐步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如竹编、竹刻、草编、蜡染、泥塑、面塑、糖人、剪纸、年画、风筝、蓝印花布、绣帐帘、肚兜,挑花头巾、皮影等,这些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又融入了审美性,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发展中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有着那些掌握高超技艺的职业艺术家们难以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方面。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人能用最朴素、最纯真、最强烈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最深刻感受,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民间美术也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高更、马蒂斯、莫底力阿尼、毕加索、亨利·摩尔等伟大

民间美术教案 (1)

民间美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 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时,对造型的把握。 课时:20课时 工具:麻布,毛线,木棍等等可用于造型的材料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亲手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的概念: 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民间美术的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

中国民间艺术教案

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作品、彩色纸、剪刀、刻刀,订书钉。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片段引出课题 观看中央美院最近原创剪纸动画《大红公鸡毛腿腿》选段,这是哪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剪纸。引出今天的课题。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二、讲授新课 (一)剪纸的种类: 剪纸按纹样大致可以分为: 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二)剪纸的运用 花瓶、餐具、水杯,服装,屏风、建筑等。 (三)剪纸的表现手法 1.剪影法 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它是通过外轮廓的形状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一般以表现人物、动物、景物等物体的侧面为好。

2.阴剪 一般指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用在黑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来保留大的体面,这种效果厚实、结实、稚拙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阴刻剪纸——线线相断 3.阳剪 一般指镂剪,就是剪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块面的方法,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这种方法流畅、清雅、玲珑剔透。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阳刻剪纸——线线相连 4.阴阳剪 此法是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阳两种剪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方法。现代内容的剪纸多用此法。 (四)和剪纸的符号 1.小圆孔 2.月牙形 3.柳叶形 4.锯齿形 (五)剪纸步骤

走进民间美术

走进民间美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走进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民间美术的发展。 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说出自己家乡的一些特色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 课时:4-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看图导入 通过播放一户人家室内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然后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展示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的美术作品。它以民间传说为为素材,从古至今,时代传承,是劳动人民情感智慧的结晶,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2)民间美术的特点: A、展示图片数幅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1、自发性。(课件展示) B、展示图片数幅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 学生回答 归纳: 2、实用性。(课件展示) 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归纳:3地方性。(课件展示) 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 卿上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 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走进民间美术》教案

《走进民间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 2、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内容结构: 1、剪纸的样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2、皮影的影人与道具,表现特色,演出形式。 3、其他民间美术形式。 4、民间美术的特点、种类、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民俗生活内容。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首先分析民间美术的内涵,接着播放视频文件皮影戏《俏夕阳》。 3、讲授新课分析《俏夕阳》,讲解皮影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皮影的图片和演出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提出问题:除了皮影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让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给学生详细解说。 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出示剪纸图片《寿》《喜上眉梢》等作品,提问:这些作品在什么场合出现,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

接着展示一些吉祥的有一定寓意的剪纸作品,为学生讲解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象征、夸张、谐音寓意的手法,表现劳动人民企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玩具和民间美术也是息息相关的。 展示老虎的图片和布玩具老虎的图片,介绍在一些地区有小孩过满月、过生日时,长辈送虎头帽,虎头鞋给孩子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虎为百兽之王,是对孩子健康的愿望和企盼。在造型上,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虎身上又饰以吉祥喜庆的花纹,表现吉祥的一面。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要挖掘其中的寓意才能体会劳动人民的意念与爱心。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民间美术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显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应该得到我们尊重和发扬的。 六、布置作业: 设计并制作一张有一定寓意的,简单的剪纸作品。

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正式版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片展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2、初步了解图案的吉祥寓意。 (1)认图案:考考你的学问!不同的图案,你能想到什么?(课件出示——蝙蝠-福;鸡-吉祥;鱼-有余;花瓶-平安;猫-?蝴蝶-?)

(2)把图案自合起来,你又想到了什么? 将图案组合起来思考,鸡与鱼结合:吉庆有余;猫、蝴蝶与牡丹结合: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富贵。 (3)利用图案的吉祥寓意表达美好愿望,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出示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 3、讲授新课 (1)积极地“思”——找吉祥图案 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学生之间拿出民间美术作品,相互欣赏。请1-2名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作品。) 总结:这些和谐取意的吉祥图案,就是为了讨得“口彩”,使一件作品表达出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2)民间美术除了传达吉祥的寓意,还有些什么独特之处吗?我们从民间美术的“活化石”上挖掘一下。 4、分析作品 (1)专注地“听”——讲解剪纸的特点。 剪纸的表达手法。抢答:在剪纸的造型中指出那些是吉祥图案,说说它们有什么寓意。(学生快速抢答,并指出寓意——牡丹和蝴蝶-爱情甜蜜、婚姻美满之意;鱼和莲花-连年有余;鸡-大吉大利……) 总结:完整的外形有时也可表达不同的含义。 (2)民间剪纸的二维空间关系 观察不同类型的剪纸,你觉得这些剪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观察《放牧》和《老虎》等剪纸作品,总结剪纸的特点:《放牧》中把牛剪

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美在民间——走进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民间美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遍及生活各个领域,范围很广,包含大量民俗内容,文化内涵深厚,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对了解生活和社会观念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现代化的进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受到冲击,处于濒临危险的处境。不少人还认为民间美术已过时。其实,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所在,可见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很重要。因此通过研究该课题,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来认识了解我国这一自成体系的传统文化精髓,认识其意义和价值。 3、课题介绍 该课题我想以分小组的形式展开,自由选择主题,根据所选主题自行到图书馆、网络、以及市里戏剧院、潮剧院等地方收集资料,课堂上自主探讨思索加深理解认识,我扮演引导指导的角色,从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索学习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当中竞争、合作的趣味,激发主观能动性,也使教学气氛活跃,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作品的基本知识。 (2)理解重点几种如剪纸、年画、泥塑等艺术特征和形式表现。 (3)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1)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有关的材料,如图片、实物、网络视频资料等;检查学生材料是否不足,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加以补充。 (3)将有关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小组分析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实践,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其的初步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包容多元化的情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差,而现在网络发达,基本都会上网搜索,查阅流行信息。求知欲望强,认知能力较强,有一定的主见,获取知识的速度也较快。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借助丰富的材料和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他们的思维,小组内活跃探讨合作,敢说敢做敢于尝试,能较好的自主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关于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关于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一、民间美术起源 民间美术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性质。不少民间美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动与生活实践,原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神需求。比如说,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色彩,更追求视觉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美术的分类增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显示出了强大的艺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1.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之中。“言传身教”是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流只能通过“口头”这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规律,是对民间美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开相、后装花,描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间的师徒传承中“身“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艺的“身教”就成为间美术主要的传播式之一。 2.文、图谱记载。 殷商后,文字的出现为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