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
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近况

2 l 篇, 6个月以上未愈 的 6篇 。由此可 见 , 大部分学 者认 为面瘫 2个月或 3个月未痊 愈 即为顽 固性面 瘫。现将 近 5 a针灸 治疗 本病 的部分临床报道概述 如下。
l 临床 疗效 观察
1 . 1 毫 针 刺 法
文献显示 , 医者多用特殊毫针刺法 , 如傍针刺 、 腹针加缪刺 、 滞针 法、 甩针挂 钩法 、 经筋刺 法、 毛刺 、 巨刺等 。笔者在此取 临床
用得较 多者做综述 。 杜燕 南… 用 腹针 加 缪 刺 治疗 顽 固性 面 瘫 患 者 3 O例。方
法: 腹针主穴 中脘 、 下脘 、 气海 、 关元 、 病 侧 阴都 ; 配穴 滑 肉门、 外 陵。缪刺 法主穴健侧 四 白、 阳 白、 攒竹 、 太 阳、 颧髂、 下关 、 颊车、 地仓 。每 日 1次 , 1 0 d为 1 疗程 。治愈 l 5例 , 显效 1 3例 , 有效 1 例, 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 为 9 6 . 6 7% 。杜 氏认 为 , 顽 固性 面瘫 属 于正虚 邪实 , 腹针 以 引气归 元 , 后天 养先 天之 用 ; 采用 “ 左病 刺 右, 右病刺左 ” 的缪 刺法 , 则以扬其有余 , 补其 不足之意 。
2 毫针结 合其 他疗 法
2 . 1 结合穴位注射 ’
陈吉 H 治疗病程 3个 月 以上患 者 3 8例 。取 患侧 阳白、 地 仓、 下关 、 颊车 、 攒竹、 丝竹空 、 四 白、 承浆 、 风池 、 双侧曲池、 合谷 、 足三里 、 三阴交 、 太 冲。每次取 6个 ~ 8个 , 交替选 用。针刺后 , 再选上穴 中 3个 ~ 5个行 穴位 注射维 生素 B , 配 加兰 他敏 注射 液 。隔 日 1 次, 5次为 1 疗程 。结果显示 : 痊愈率 2 3 . 6 8 %, 显效 率2 8 . 9 0% , 好转 率 3 6 . 8 0%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8 9 . 3 8%。吴 俊 也采取针刺加穴 位 注射治 疗 7 0例本 病患 者 , 治疗 组采 用 针刺结合 甲钴胺穴位 注射 , 对 照组 只用 针刺 治疗 , 治疗 4 0 d后 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 的显效 率分 别为 8 1 . 2 6% 、 5 6 . 6 7% , 疗效 比较 , 差异有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5 ) 。并且 在临 床治疗 中 未发现 甲钻胺有 明显毒性作用和不 良反应 。 2 . 2 结 合 中 药 时 国 臣 收 取 2 8例 患 者 , 以 下相 近 穴 位采 取 透 刺法 : 地 仓、 颊车 、 人 中、 承浆、 阳白、 鱼腰 ( 攒竹 ) 、 童 子 、 太 阳、 迎香 , 加 牵正或翳风 、 合谷 ; 中药 方为牵正 散加减 , 每天 1剂水煎 服。1 0 天为 1 疗程 。以上 治疗 均 可连 续用 2个疗 程 。结 果 : 痊愈 1 0 例, 显效 1 1 例, 好转 6例 , 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 9 6 . 4 3% 。 杨立峰 针刺后 , 在 患侧 阳 白等穴位 上涂 抹香 油 , 并 取 一 定量 巴豆粉放在这些穴位上 , 固定 2 h后取下 。针 刺每 日 1 次, 中药敷贴 6 d 1次 , 5次为 1 疗程 。在 4 1 例患者 中痊愈 2 4例 , 治 愈率 为 5 8 . 5 4%。杨立 峰认为 , 巴豆性 味辛热 , 祛 痰通塞 , 此 药 外敷并与针刺结合 , 可达到治疗 顽疾 的 目的。 2 . 3 结 合 艾 灸 黄华超 将治 疗 组 4 2例 患 者采 用 透刺 加 隔 姜灸 同时 治 疗, 方法 为 : 取患侧 阳白透丝 竹空 , 攒 竹透鱼 腰 , 听会透 和髂 , 颧 髂透迎香 , 地仓透 颊车 , 配穴取双侧风池、 合谷 、 足三里。然后将 姜片放于透刺穴 位 区间上 , 点燃艾 炷 , 进 行 隔姜灸 。对 照组 2 2 例 同取上述穴位 , 不行 透刺。每 日 1 次, 1 0次 为 l 疗程 , 疗程 间 休息 2 d一 4 d , 连续 治疗 3个疗程后 , 两组统计疗效 。结果 : 对 照
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临床治疗论文

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法在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某医院2011年期间60例顽固性面瘫的患者,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针灸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穴位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针灸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针灸治疗法来对顽固性面瘫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的3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中,痊愈14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针灸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痊愈20例,显效8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6.7%。
结论:针灸治疗法在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推广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灸;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26-01面瘫是指患者的面部神经的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或完全丧失,患者发病时的表现通常是面部表情不受控制,面瘫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群,与患者的年龄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侧面瘫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到的面瘫症状[1]。
患者的整体形象会在某些程度上受到面瘫症状的影响,如果对面瘫没有足够的了解,在出现面瘫症状时没有积极治疗或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治疗方法,会使面瘫症状加重,变成顽固性面瘫。
很多面瘫患者还会出现耳朵后面疼痛,眼睛干涩、听力受损、味觉减退等并发症。
顽固性面瘫是指在发现面瘫症状后的30天治疗后患者面部的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仍然没能恢复,难以实现面部表情的协调。
顽固性面瘫的治疗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本文就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采用了针灸治疗法治疗,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院2011年期间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经过检查,这些患者的发病症状都符合面瘫发病症状的诊断标准,患者都属于在接受常规治疗30天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
揿针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贝尔氏面瘫68例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O.05。
袁 2 两 组 患 者 疗程 与 疗 效 关 系比较 [例 (% )]
2 治 疗 方 法
2.1 治 疗 组 :主 穴 取 风 池 、完 骨 、 阳 白 、攒 竹 、 牵
正 、颧 、迎 香 、颊 车 、 地 仓 、下 关 、合 谷 (双 )、 足 三里 (双 )。选 取 以上 穴 位 后 常 规 消 毒 ,采 用 杭 州 元力 医疗器 械 有 限公 司生 产 o.25×2mm 一 次 性 灭 菌 揿针 (带胶 布 ) 扎 入 穴位 ,然 后按 压 固定 , 留针 3d, 3d治 疗 1次 ,5次 (半个 月 ) 为 1个 疗 程 。甲钴 胺 注 射液 0.5mg,3d1次 注射 于 患侧翳 风穴 。 2.2 对 照 组 :取 穴 同 治 疗 组 ,针 刺 得 气 后 ,连 接 常 州 英迪 电 子 一 路 器 械 有 限 公 司 出 品 的英 迪 牌 KWD- 808工型 脉 冲针 灸 治 疗 仪 ,选 用 疏 密 波 ,留 针 30min, 隔 日治 疗 1次 ,每 星期 治疗 3次 。治 疗 半 个 月 为 1个 疗程 。 3 疗效 观 察 3.1 疗 效标 准 :参 照 《中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中 面瘫 的疗 效标 准 。治 愈 :患侧 额 纹 显 现 ,两 侧 额 纹 及 鼻唇 沟 对 称 ,患 眼 闭合 基 本 正 常 ,鼓 腮 、露 齿 无 障 碍 ;有效 :患 侧额 纹 出现 ,但 较健 侧 浅 ,患 侧 眼 睑 闭 合 较健 侧迟 缓 ,但 无 流泪 或 迎 风 时偶 有 流 泪 ,闭 眼及 露 齿轻 度 障碍 ;无 效 :症状 无 好 转 ,两 侧 额 纹 及 鼻 唇
所有 133例 患者 均来 自本 院 针 灸科 ,根据 《中医 3.3 治疗 结果 :两组 患 者均 在 2个疗 程 后统 计 疗 效 。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许燕华;杨焰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2(033)006
【摘要】@@1 一般资料rn 从2000年3月~2001年12月共治疗面瘫患者60例,均为单侧发病。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其中男性
34例,女性26例;年龄19~72岁,平均52岁;病程3~56天。
rn 2 治疗方法rn 2.1 选穴 (1)近取患侧阳白、颧髂、颊车、地仓,远取对侧合谷。
(2)近取头维、迎香、下关、大迎,远取足三里。
……
【总页数】1页(P26)
【作者】许燕华;杨焰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医院南昌 330047;华东交通大学医院南昌 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不寐的疗效观察 [J], 雷蕊;高振华;赵晓咏;栗咏华
2.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J], 杨航
3.中药合弥可保并针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 [J], 徐吉
4.弥可保注射液茎乳孔外及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44例比较分析 [J], 杨万章;吴芳;盛佑祥;舒国建;王桂喜;李韶辉;赵宁;李春镇
5.电针配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58例 [J], 杨卫远;陈煜辉;宋建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毫针透刺加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毫针透刺加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陈幸生;周婷;燕炼钢;何彦蓉;李静;杨娅;江娜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11
【摘要】目的:观察毫针透刺加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毫针透刺加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并设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
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4.2%,对照组为56.7%,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毫针透刺加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1020-1021)
【关键词】面瘫;针灸;刺血;治疗
【作者】陈幸生;周婷;燕炼钢;何彦蓉;李静;杨娅;江娜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51.2
【相关文献】
1.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J], 王丽娜;王亚丽
2.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覃斯妤; 焦琳; 迟振海; 程攀; 钟根平
3.点刺放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研究 [J], 徐滢;孙惠霞;沈艳萍
4.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张林;王海
5.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J], 胡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

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采用电针透刺、梅花针、拔罐、中药外敷内服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
结果:痊愈54.7%;显效29%;好转12.8%;无效3.5%;愈显率83.7%;总有效率96.5%。
结论: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电针透刺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81-02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部神炎,经及时、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在1月左右可完全恢复;病程超过1月者恢复较慢。
病程超过1月症状改善不明显的面瘫,我们称为顽固性面瘫。
笔者采用电针透刺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8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6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6月,平均2.3月;全部单侧发病。
1.2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1)起病突然。
(2)患侧周围性面瘫。
(3)损害部位不同又分:影响鼓索支时伴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膝状神经节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郭感觉障碍或疱疹;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流泪、唾液减少。
(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外伤、中耳炎、乳突尖、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2 治疗方法2.1电针透刺:穴位:主穴①阳白四透(一穴四针,透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四白两透(目内眦、目外眦)、上关透地仓、颊车透地仓、颞前线、百会透前顶、足三里(患侧)、合谷(健侧);②阳白四透(鱼腰、头临泣、悬颅、健侧阳白)、四白两透(迎香、颧髎)、太阳透地仓、下关透地仓、顶颞前斜线下2/5、百会透后顶、足三里(健侧)、合谷(患侧)。
两组交替使用。
配穴:额纹少或无加本神透神庭或头维;露睛:睛明,攒竹透鱼腰;口歪甚:颊车至地仓排刺(0.5寸一针);上唇歪:人中透地仓或巨髎;下唇歪:承浆透大迎或地仓;听觉障碍:听宫、耳门;面肌痉挛:四神聪、神庭、本神。
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33例

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33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中33例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间收治的6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透刺法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其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顽固性面瘫患者经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顽固性面瘫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值得继续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温针灸;穴位注射;应用效果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
面瘫的另一个名称是“面部神经麻痹”,该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患者左侧或右侧面部肌肉的突发性瘫痪,同时同侧面部额纹消失并伴有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甚至无法闭合以及同侧眼裂增大等症状。
另外,面部神经麻痹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同侧口角歪斜、鼓腮时漏气,患者在刷牙漱口时口角处漏水等。
[1]对于面部神经麻痹的患者,如果经过治疗后病情始终迁延不愈,当治疗超过半年而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时,这种类型的面部神经麻痹被称作是顽固性面瘫。
有研究发现,顽固性面瘫患者经过继续合理有效地治疗后,有85%的患者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但是另外15%的患者依然会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自身体质的原因,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留下一定的后遗症,为患者生活、工作以及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探究了我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中33例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规针刺治疗 3 4例作对 照 , 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诊 断标 准 : 参 照 全 国 高 等 医药 院 校 教 材 《 神 经 病 学》 制定 : 病程 2个 月 以上 , 经 其它 方法 治疗 无效 , 或 虽 有一定疗效 , 但仍有 口眼歪斜 , 表 现为面 部表情肌瘫 痪 , 吹 气鼓腮皱眉等 障碍 , 患 侧 口角歪 向健 侧 , 眼 睑不能 闭合 或
部表情肌功能完全恢复 ; 显效 : 面部 表情肌 功能基本 恢复 ,
性面瘫 患者 6 9例 , 按 照就诊先后顺 序编号 , 采用抽签 法随
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5例 , 对照组 3 4例 , 其性别 、 年龄 、 病
运动时还有轻度不对称 ; 好转 : 面肌 运动明显好 转 , 还遗 留
2 结 果
两 组 综 合 疗 效 比较 : 见表 2 。
1 . 3 治疗方法 : 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 , 如抗病毒 、 营养 神经等 。
表 2 两组综合疗效 比较
注: 1 ) 与对照组 比较 ( 采用 R j d i t 分析 ) , u= 2 . 8 2 8 3, P:O . 0 0 6 8 。
・
3 4・
山 西 中 医
2 0 1 4年 6月第 3 0卷第 6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典 型 病 例
韩 ×x, ,5岁 , 宁省阜 新市 退休 十部 , 男 6 辽 因左侧 口眼歪 斜 2a 我科 求 治 。体 查 : 额 纹 消 失 , 眼 闭 合 不 全 , 鼻 唇 来 左 左 左 沟变浅 , 口角 偏 向 右 侧 , 腮 左 侧 漏 气 , 有 乳 突 压 痛 不 明 显 。 鼓 左 舌 红 , 黄 , 浮 数 。 给予 上 法 治 疗 。 经 1 苔 脉 0次 针 灸 、 穴 位 注 5次 射, 左眼 已能闭合 , 口角基本上不偏 , 但左侧 面部肌 肉有乏力感 , 再经 1 0次治疗 面部左右对称 , 愈。随访 2a未见 复发 。 病
疗 【 证 疖 肿 , 法 简 便 , 效 快 速 , 程 短 暂 , 愈 率 高 , 效 显 5 [ 】 方 见 疗 治 疗
[ ] 全 国中草药汇编编 写组 . 3 全国 中草 药汇编上册 f . 1 M] 第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7 :7 . 北 人 1 8 14 9 作者简介 : 唐 德 智 (9 7一) 男 ,9 6年 毕 业 于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中 医专 15 , 19 业 , 专 学 历 , 治 医师 。现 在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合 浦县 中 医 院 皮 大 主 肤 科 工 作 。研 究方 向 : 医皮 肤 科 、 中 外科 疾病 。 收 稿 日期 :0 0一 l 6 2 1 O 一2
[ ] 郭子英 . 2 实用皮肤病学 [ . 1版. M] 第 济南 : 山东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 8 :6 1 3 14—15 9 6.
局部外用 , 能够明显改善局 部血 液循环 , 进炎症 吸收 , 除组 促 消 织 肿 胀 , 轻 炎症 及过 敏 反 应 ; 片还 有 很 好 的 透 皮 作 用 , 大 减 冰 与 黄 、 连 同用 , 有 局 部 麻 醉 、 菌 消 炎 、 热 镇 痛 作 用 , 进 炎 川 具 抗 散 促 症 吸 收 消 散 , 到 治 愈 疾 病 的 目的 。本 观 察 表 明 加 味 金 黄 膏 治 达
营养 , 使面瘫得 以康复 。 针 灸 是 祖 国 医 学 的伟 大 宝 库 之 一 , 刺 透 穴 合 穴 位 注 射 对 针 治 疗 顽 固性 周 围 性 面 瘫 确 实 能 收 到 满 意 的 疗 效 , 得 临 床 推 广 值
应用 。 资料 .
本 组 8 患 者均 来 自门 诊 , 院 外 治 疗 2个 ~3个 月 改 善 0例 经 不 明显 , 检 查 后 确 诊 为 周 围 性 重 症 面 瘫 , 中男 4 经 其 8例 , 3 女 2 例; 年龄 1 6岁 ~ O岁 ; 程 最 短 2个 月 , 长 2a 左 侧 面 瘫 4 6 病 最 ; 4 例, 右侧 面瘫 3 6例 。 12 诊 断 标 准 .
5 讨 论
周 围性 面瘫 属 祖 国 医 学 “ 风 ” 范 畴 , 属 正 气 不 足 , 中 之 多 脉
络空虚 , 卫外不 固, 邪乘 虚入中经络 , 风 气血痹阻 , 面部足阳明经 筋 失 于 濡 养 而致 肌 肉 纵 缓 不 收 。 《 病 源 候 论 》日 : 偏 风 喁 是 诸 “
体 虚 受 风 , 人 于 夹 口之 筋 也 , 筋 偏 急 不 调 故 令 口僻 也 。 风 其 ” 我 科 收治 的 8 O例 重 症 面 瘫 患 者 , 于 病 程 长 , 急 性 起 病 由 或 失治 , 日久致正气虚损 , 阴血不 足 , 血虚生风 。因此 , 我科 针对其 病机采用针刺 , 以补 为 和 , 加 上 透 穴 治 疗 。 而 透 穴 的 特 点 是 渗 再 透 性 强 , 电针 治 疗 仪 的作 用 下 , 部 肌 肉 被 动 运 动 , 放 松 肌 在 面 可 肉, 松解粘连 , 张周 围血 管 , 扩 改善血液循环增加 面部神经血供 , 促 使 炎 症 的 吸 收 。翳 风 可 疏 散 风 邪 ; 车 、 仓 、 白、 腰 、 颊 地 阳 鱼 丝
维生素 B 和 B 利 多 卡 因做 穴 位 注 射 , 效 增 加 了 面 神 经 的 , 及 有
选定穴位 , 常规消毒皮肤后 以 2寸毫针做 以上 穴位 针刺 、 透
穴, 以补 为 和 , G 85治 疗 仪 , 连 续 波 , 患 者 能 够 忍 受 为 接 60 取 以 度, 留针 3 i, d1 ,0次 为 1 程 ; 刺 穴 位 之 后 , 维 生 0rn 1 次 1 a 疗 针 用
田 阿 芳
( 宁 省 阜 新 市 中心 医院 针 灸科 , 宁 辽 辽
关 键 词 : 固性 面瘫 ; 刺 ; 顽 针 水针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1 R 4 . 2 文 献 标 识 码 : D
3 1 疗 效 标 准 .
参照《 实用 中西 医结合 诊 断治疗学 》 中周 围性 面瘫 疗效标 准 结合 临 床 治疗 实 际 情 况 , 定 疗 效 评 定标 准 如 下 。痊 愈 : 睑 制 眼 闭 合 良好 , 容 、 肌 运 动 功 能 完 全 恢 复 正 常 ; 效 : 床 症 状 改 面 面 显 临
文 章 编 号 :06— 7 X(0 0 0 0 1 0 10 9 8 2 1 )2— 09— 1
我 科 于 19 9 4年 ~20 0 5年 间 , 用 针 刺 加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顽 采 固性 面 瘫 8 0例 , 效 满 意 , 报 道 如 下 。 疗 现
l 临 床资 料
著 , 易 于被 患 者 接 受 , 抗 生 素 的不 良反 应 , 得 临 床 推 广 应 且 无 值
用。
参考文献 :
本 文编 辑 : 庆 文 朱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 ] 南 京 : S. 南
个疗 程。
3 疗效 分析
针 刺 结 合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顽 固性 面 瘫 8 O例
善 , 容、 面 面肌 运 动 功 能 基 本 恢 复 , 额 纹 、 目、 齿 鼍项 有 部 但 闭 示 分 没有恢 复正常 ; 好转 : 临床症状改善 , 面容、 面肌运动功能有所 好 转 , 额 纹 、 目、 齿 均 未 恢 复 ; 效 : 治 疗 , 但 闭 示 无 经 病情 无 改 善 。
修 回 日期 : 1 0 2 0— 2—1 0 0
素 B 和 B2 0 0u , 1 0 g 及利多卡因 4 g做双侧足 里穴位 注射 , 0 m 隔 日 1 ,0次 为 1疗 程。1个疗 程结 束后 休息 2d 再 行 第 2 次 1 ,
本 文 编 辑 : 庆 文 朱
3 2 治 疗 结 果 .
阜新
130 ) 2 0 0
痊愈5 4例 , 6 .0% ; 效 l , 1. 5 ; 转 6例 , 占 75 显 5例 占 87 % 好 占 75 .O% ; 无效 5例 , 6 2 占 .5% 。总有效 率 9 . 5% 。在全部 37 有 效 病 例 中 , 程 最 短 1 疗 程 , 长 3个 月 , 均 15个 月 。 疗 个 最 平 .
①急性 起病 , 多有受 寒及 上呼 吸道急 性感 染病 史 , 起病 前 患侧耳 内或耳后 下部疼痛 , 有时患侧耳 听觉过 敏。②查 体 : 患侧 额纹消失 , 眼裂扩 大 , 鼻唇 沟变 浅 , 面部歪 向健侧 ; 患者不能做皱
额 、 眉 、 目 、 齿 、 气 和 吹 口 哨 等 动 作 , 时 伴 泪 点 外 翻 及 皱 闭 露 鼓 同
中 医外 治 杂 志
21 0 0年 4月 第 l 9卷第 2
京 大学 出版 社 ,94:7 19 3 .
・
1 ・ 9
大 黄 素 , 菌 作 用 强 , 菌 谱 广 , 细 菌 、 菌 、 毒 所 致 的皮 肤 抗 抗 对 真 病 炎 症 均 有 明 显 的抑 制 作 用 ; 连 、 柏 对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血 川 黄 溶 性 链 球 菌 均 有 较 强 的抑 制 作 用 ; 时 研 究 表 明 大 黄 、 片 、I 同 冰 』I 连
泪溢 。
2 治 疗 方 法
21 取 . 穴
竹空 以疏通 面部气 血 ; 合谷祛 风通络 , 治头面诸 疾 ; 善 太冲 为足
阳 明 胃经 输 穴 , 远 端 取 穴 。诸 穴 共 用 , 奏 祛 风 通 络 之 效 。用 为 共
取 患 侧 翳 风 , 仓 透 颊 车 , 闩透 鱼 腰 , 腰 透 丝 竹 空 , 侧 地 阳 鱼 双 合谷与太冲 。 22 操 作 方 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