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

合集下载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规 划
O 2
要 战略机遇期 , 也是 校园文 化建设 发展 的 学院始终坚 持文 化引领 战 略 , 深入 贯 关键 阶段 。为 了有 计划 、 有步 骤地组 织 实

者: 湖 南铁 路 科技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湖
彻 落实党的十七 届 六 中全 会精 神 , 以更 加 施校 园文化 建设规 划 , 成立 由学 院党政 主
强 烈的文化 自觉 、 更加 坚定 的文化 自信 和 要领 导 、 相关职 能部 门和各系 ( 部) 负责人 更加积 极主动 的担 当 , 加快推 进校 园文化 组成 的校 园文化建 设工作 领导 小组 , 负 责
南, 株洲, 4 1 2 0 0 0
高职校 园文 化 与企业 文化 融合 , 对于 的 发展 与 繁 荣 , 切 实增强学院的软实力 , 全 指导 、 推动 、 检 查学 院校 园文化 建设 工作 , 建设 特色高职 校园 文化 、 促 进人 才培 养质 面实施文化 育人工程 。学院把文化建设纳 对重大校 园文化 建 设 项 目进 行论 证 和决 量 的意义和作用 , 不言而喻 了, 也是实践 所 入“ 十二 五” 事业 规划范 畴 , 全面 、 系统 、 长 策 。下设办公室 , 作为工作机构 , 主要 承担 证 明了的 。如何 融 合行业 企业 先进 文 化 , 远 的规划 文化建 设 , 确立 坚持传 承 与创新 组织 、 协调 、 执行和监督等功能 。根据学 院 建设具 有特色 的校 园文 化 , 是各 高职 院校 相结合 、 人文与 自然相统 一、 高等性 与职业 十 二五” 事业发 展规划 》 的精 神和 要求 , 共 同面临 的问题 。湖南铁 路科技职业技术 性相统 一 、 显 性文 化与 隐性文 化相 一致 的 制定《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 学 院在通过规 划文 化建 设 、 构建 文化 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文化融合载体和途径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文化融合载体和途径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文化融合载体和途径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形势下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文化融合的载体和途径进行探讨。

提出校企双方教师为校企文化融合的主导,以“厂中校、校中厂”、工学交替、学生社团活动等为主要载体对校企文化进行融合。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文化融合载体和途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将企业的先进文化带入校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同时也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而这个过程,为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和渠道。

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着重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和载体,以对此类问题进行补充。

1、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熏陶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而这种培养只有在校企深入合作过程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即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要重视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1 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励创新。

例如,中国重汽的企业理念是“打响中国牌,唱响重汽歌,当好重汽人,造好重汽车”,“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人人都是形象、事事连着效益”,这些中国重汽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了重汽员工共同的信念和行为准则[1]。

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事业,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刻苦钻研本职技术和业务,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这是企业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也是高职院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所在。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优秀企业文化的衔接,将优秀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来,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从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开始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2 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学生改革创新意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才,学习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

在2010年3月18日召开的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同志强调,校企合作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在政策的引导及行政力量的推动下,校企合作办学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校企合作水平成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到地方,都还没有建立起推动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体系。

校企双方出于各自利益考虑,纷纷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如何避免出现盲目地跟风所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进而以校企合作为育人平台,实现高职教育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责任及存在价值,成为每位职教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高等职业院校育人使命迷失。

不可否认,校企合作、产教联盟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既可更好地培养学生,也能利用知识技术优势为企业服务。

但是,高职院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实施校企合作的基本点是谋求育人载体,培养人才比只服务个别单位更重要。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寻求合作之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尤为重要。

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校企深度合作的新一轮浪潮中,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千方百计寻求合作企业。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打着校企合作的旗帜,行寻找廉价劳动力之实。

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遵径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遵径探索
制和具体实施办法 , 已成 为探 索有 高职 特 色 的校 园文 化 建 设 之 路 的 有 效 途 径 。从 高 ‘ 校 文 化 ” 学校 文 化 学 到“ 企 业 化 ” 发 , 高 职 文 化 的本 体 性 进 行 认 知 , 不仅 与 出 就 这 现 代 高 职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契 合 , 且 能进 一 步彰 显其 明 而 显 区 别 于普 通 高 等 教 育‘ 学 文 化 ” ‘ 大 的特 质 所 在 。 文 就 下 高 职 特 色 校 园 文 化 的 内涵 进 行 阐 述 , 就 如 何 在 校 企 合 并
就 表 现 为 相 互 融 合 , 要 表 现 为高 职 院校 的历 史 文 化 资 主
目标服务 。 校企在合作过程 中要 明确学校和企业各 自的
责任和权力 , 企业应结合 自身情况做到 以下两点 : 1在 () 政府 牵头下 , 企业 全体员工要有 共 同为企业 、 社会 培养
高 素 质 技 能 型应 用 人 才 的 意识 ;2 企 业 主 动 参 与 到 学 ()
校企合作 的企业 紧密联系 , 主要做到 以下五个吻合 : 1 () 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 需求相吻合 :2企业及社会调查报 () 告与专业设置相 吻合;3 人才培养计划与专业 建设指导 ()
委 员会 及 相 关行 业 、 业 专 家 的 意 见 相 吻 合 ;4 教 学 内 企 () 容 与 企 业 项 目相 吻 合 ;5 学 生 参 与 的项 目与 企业 研 发 项 ()
作过程 中形成特色鲜 明的校园文化进行一番探索 。


特 色校 园文化 的 内涵
校 园 文 化 能 够促 使 学 校和 企业 发挥 各 自的优 势 , 引
导教学与生产结合 ,共同培育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思路和路径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思路和路径

高职 特色校 园文化 。高 职 院校 应 注重 宣 传 和 吸纳 优 秀企 业 文化 理念 和核心价 值 观 , 如 质量 意 识 、 市场意识、 品 牌 意识 、
服务 意识 、 诫信 意识 、 创新意识、 团队 意识 等 , 以 为 企 业 培 养
大量 应用 型技术 人才 为最高办 学 目标 , 实 现高职 人才 服 务社
职 业 生 涯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
出 了校企 文化 融合 的重要 意义 , 探讨 了高职教 育可 持续 发 展
的建设路 径 。


校 企 文 化 融 合 的 主 要 形 式 内 容
工学结 合 的人才培 养 , 高 职 院 校 的 课 程 文 化 建 设 应 该 以 企业 管理 、 企业 预测 企业 产 品 、 企 业 市 场 营销 的促 销 、 渠道 、 服 务等 为校 园软实力 培养 为模 板 , 按 照企 业 的发 展 , 企 业 校校企文化融合思路和路径
多 金 荣
(内 蒙 古 商 贸 职 业 学 院 ,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O 1 0 0 7 0 ) 摘要: 本 文 对 高职 院 校 校 企 文 化 融 合 的 重 要 意 义 和 实 现 途 径 等 方 面 , 阐 述 了校 企 文 化 的 融 合 与 对 接 是 全 面 实 现 高职 教 育 、 企业 效益 、 人 才 培 育 的 关 键 环 节 。探 索 了校 企 合 作 、 教 育创新 的一体 化 背景下 , 以企 业 、 学校 、 政府、 就 业 为
会 的基本 的价值 标准 。
逐 步 把 外 在 的 行 为 要 求 化 为 校 园 文 化 自身 的 内 在 需 求 , 学 生 通 过 亲 眼 目睹 现 实 生 活 中 竞 争 的 激 烈 性 , 会 认 识 到“ 市 场 竞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融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与载体,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成与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好与差。

因此,必须探索校企文化的无缝融合,并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及学院办学优势,紧密合作知名企业,成立了“后藤电子-健雄学院产学研中心”,通过“三融通”办学模式,实践并实现了校企文化有效的融合。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文化融合《2010年-2015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1-2]。

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关键在于做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融合。

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3-4]。

两种文化有着本质区别:首先,从表现上来看,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文化,更为含蓄和内敛;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也就是说再好的理念,也要能够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实践相结合。

其次,校园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讲求计划、按部就班;企业也讲计划,但是市场的变化很快,企业更强调速度,更强调灵活,这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本质区别。

最后,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责任文化。

企业与校园最大的不同是责任感,在企业里,责任非常清晰,强调责任重于泰山,注重结果;在学校,体现的是使命感,注重过程。

但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

高职学院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院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第8 卷 第2 期 2 01 3年6月
陕 西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a n x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I n s t i t u t e
V0 1 . 8 No . 2
J u n.201 3
1 校 园文 化 与 企 业 文 化
广义 的校 园 文 化 是 指 大 学 生 活 和 学 习 的存 在 方式 的总 和 , 即学 校 共 同成 员 在 学 校 发展 过 程 中 ,
逐 步形成 的包括 学 校最 高 目标 、 价值观、 校风、 传统
习惯 、 行 为规范 和规 章 制度 在 内的精 神 总和 。校 园 文 化相对 于社会 文 化是 一 个独 立 的子 系 统 , 其 系统 内又可分 为物质 文 化 、 校 园制 度 和精 神 文化 。校 园
的物质文化、 制度 和精神文化之间是相互依赖 、 相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3—1 8
基金项目: 2 0 1 1 年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计划项 目 “ 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 学 院校 企 文化 融合 的探 索 与 实践
王 娟
( 陕西工业 职业技术学 院工商管理学 院 , 陕西 咸 阳 7 1 2 0 0 0 )

要: 文章介绍 了校 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的含 义、 区别 与联 系, 阐述 了实行 校企 文化融合 的重要意 义, 重点论述 了
如何” 全程、 全 面、 全 员” 进行校 企文化融合 , 包括 : 全程融合 , 将企业文化融入人 才培 养过程 ; 全面融合 , 将企业文化 渗透到学校 文化 的各个方 面; 全 员参与 , 推动校企文化融合 。

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对策的探索

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对策的探索

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对策的探索摘要:文化冲突的结果是组织内耗,文化融合的结果是组织的凝聚力增强,高职院校应自觉地与行业、企业对接,认真分析校企文化融合现状及问题,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对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文化冲突的结果是组织内耗,文化融合的结果是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为了让学生适应职场,尽快地认同和接受所在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真正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目标,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地位与作用1.1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高职院校始终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在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之中,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使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课程开发模式成效更加显著,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课程改革与开发能力”“职业教育创新能力”“专业实践与动手能力”逐步提升,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职业操守的提升学生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人”,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关键的职业操守。

事实上企业对员工的软能力—职业操守的期望度丝毫不亚于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有必要融合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体验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学习优秀企业管理制度,接受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操守,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1]。

1.3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最能淋漓尽致体现出一个学校的风格、特色以及水平。

可见,作为高职特色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高职院校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点就是要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团队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
摘要:校企文化的结合发展,有利于实现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双赢。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校企文化融合模式的深化,探索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实现校企文化的优势互补、融合互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路径探索管理深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94
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工作。

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其职业素质的提升,确保他们的全面发展,校企文化的结合发展,能实现企业文化与职业实践的深入探索。

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学校要通过对校企文化融合模式的深化,实现校企文化的优势互补、融合互动。

1 深化校企文化融合的目的
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校企文化融合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深化校企文化融合的目的。

要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作为校企文化融合的出发点。

要以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辅,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相关环节的有效衔接。

通过校企两种文化的交融,让企业实现自身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对高职院校教育系统的渗透。

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学生自身工作技能的提升。

2 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企业文化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
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实现企业文化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

首先,要对课程内容积极改革,让企业文化有效渗透进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措施、课程目标中。

这是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教育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为此,学校要展开对市场经济现状的调查,实现对人才需求形势的有效预测。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促进岗位培养目标规划的具体落实,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同时,学校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确保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企业文化的有效应用,实现企业文化模式的有效传递,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企业文化的深入了解。

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将企业文化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

3 进行实践基地有效互建,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要实现校企相关资源的共享,进行实践基地的有效互建。

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目前来说,高职与企业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很普遍的,学校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企业,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身临其境地体会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操作流程,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模式,以促进校企文化的有效发展,
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的健全。

学校主动与企业进行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工作环节的参观,让学生实现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环节的广泛了解。

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的前景以及企业中的人才发展环境与要求;也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调研,向企业人才发放调查问卷,征求企业人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激发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愿望和热情,使学生能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理念,从而为学生择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请进来方式的具体应用,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健全,通过对企业领导者、管理人才的邀请,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通过对企业的自身运营情况及其企业文化的讲解,促进学生对于相关企业文化的了解,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的普及,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素质。

4 通过对制度的创新,实现企业制度与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融合在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时,注重引入企业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同时出台相应的举措,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和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适应企业管理制度,适应企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忍耐性、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和勇于取胜的自信心。

这些都是学生立足社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总之,校企文化融合,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朱发仁.高职院校应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j].高等职业教育,2004,(4).
[3]杨泉良,于洪升.简论企业文化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4,(9).
[4]刘大纶.论高职校园文化的企业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卢正平(1963-),男,苗族,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贵州贵阳 550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