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劲就是里裹外翻

缠丝劲就是里裹外翻
缠丝劲就是里裹外翻

从里裹外翻看太极拳桩法

《内家拳旧闻》记载,北京老武术家赫寿岩七十大寿,很多武人都去捧场:「由于去的大多都是些练家子,话题自然就谈到拳上,沈家祯、雷慕尼与其它的人讨论起缠丝劲,谈的挺热烈。话音儿传过来,赫寿岩就问陈发科有关缠丝劲之意,陈略作讲解,众皆称善,时孙存周与陈发科和赫寿岩同在一桌,孙存周睥睨众人,不作一言。赫寿岩是老江湖,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你们家的拳里有缠丝劲没有?”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了。”后来听雷慕尼讲,孙存周与陈发科曾有过接触,陈发科说,我缠不上他,就是缠上了也没用。」

孙存周先生是孙禄堂的公子,孙禄堂精通内家形意、太极、八卦三大内家拳,人称独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敌手,被时人誉为「独步当时,超越前代」。孙存周先生继承父亲的武学,「弱冠时,曾北胜臂圣张秀林,南赢妙手谢铁夫,壮游南北未遇其匹。」

《内家拳旧闻》的记载中,孙存周以不作一言,睥睨众人对陈发科「缠丝劲」的称善。而他对陈发科「缠丝劲」的睥睨,则是对之以:「里裹外翻就够用了!」

孙存周睥睨陈发科当场讲解的「缠丝劲」,用「里裹外翻」来对应,言语中显然有「里裹外翻」胜过于「缠丝劲」的意味。

「里裹外翻」是内家武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王宗岳太极拳的肘和靠进入斜角,时自然会形成「里裹外翻」的缠法。「里裹外翻」确实是整个缠法中的灵魂,如果不知道「里裹外翻」的技术,所谓缠法只是骗人的花样而已,根本没有孙禄堂说:「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本质,所以说即使是谈缠法,不知道「里裹外翻」也是依草附木的「野狐缠(禅)」。

陈家太极拳的「缠丝劲」是一种明劲技法,而孙存周的「里裹外翻」是一种「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非明劲技法,「缠丝劲」和「里裹外翻」本质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里裹外翻」这种缠法技术,一般人很少能够了解其全貌的,内家武术要练成「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对「里裹外翻」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缠法不是两手在身前绕圆圈这么简单的,尤其是缠手的手法更是必须精确到不能有一丝偏差,因此我们很难用言语说明是缠手的手法,但是我们可以就桩法来讨论「里裹外翻」的两种桩形。

一般人不了解「涵胸拔背」的意义,以为把胸部凹下去,把背凸出来,或者把近于直立状的凹胸凸背当成是唯一的「涵胸拔背」,于是每一个人都练成只有凹胸

凸背的太极拳,而他们的桩法就全都只有凹胸凸背的桩法,那无法近于直立状的,就形成了全面低头哈腰的「罗锅桩」了。

其实内家拳的桩法,确实有一种是直立状的凹胸凸背桩,这就是「裹形桩」,但还有一种更重要确被忽略的凸胸凹背「翻形桩」。「裹形桩」和「翻形桩」在「涵胸拔背」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其形态却是完全相反的。

「裹形桩」是胸前凹的,「翻形桩」是背后凹的,真正内家武术「里裹外翻」就是利用「裹形桩」和「翻形桩」作「里裹外翻」的。

当前很多太极拳大多数只知「裹形桩」而不知「翻形桩」,所以我在教学中,教「翻形桩」作为缠法「里裹外翻」的桩法时,很多过去长期学习其它知名太极拳的学员都面面相觑,竟不知内家拳法中有这种桩法,而他们竟然对这种桩法技术完全一无所知,更别说是锻练了,所以说现在的太极拳教学,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用「翻形桩」只用「裹形桩」是根本练不出「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里裹外翻」缠法的,顶多只能练出一些初浅的绕圈技术罢了,离真正的缠法还远得很。

大凡一种高明的武术,一定有它特殊的技术让它成为高明的武术,否则它就只能和一般武术同流同品。所谓「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武术,就是因为它包含了「裹形桩」和「翻形桩」的技术,使它的「里裹外翻」之缠法,成为孙存周先生说的:「里裹外翻就够用了!」的神明之技。

因此,想要彻底了解真正缠法的人,「裹形桩」和「翻形桩」的转变技术,是绝对必须了解的

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

当我们依王宗岳祖师《十三势》的太极拳拳理,把「采挒肘靠」的「靠」带入四斜角之后,我们就自然会形成「反身大缠」的形态,因此「反身大缠」是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势》的拳理推到最高处时,自然形成的形态。

王宗岳太极拳「反身大缠」形态,必须依《十三势》四斜角的原理,才能正确运作,如果不依《十三势》四斜角的原理,虽然动作接近,也是无法使用的。

「反身大缠」是两大缠法「正缠法和反缠法」中「正缠法」的真正秘密。「反身大缠」最大的秘密是「背后控劲」。「背后控劲」的技术,除宗岳门外,其它太极拳和心意拳和八卦掌等各内家武术,以及其它武术中完全没有人提起过。

原先宗岳门从字面上以为,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技术,可能就是宗岳门「反

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因为赵堡太极认为自己的太极拳是王宗岳先生传蒋发而得,后再传至陈家沟。

但是在看了赵堡太极杜元化先生对「背丝扣」的解说之后,已确定「背丝扣」和宗岳门「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因为杜元化先生在谈「背丝扣」时,只是谈一些太极图中图形的「背丝」形态,并没「背后控劲」的技术。他解释「背丝扣」时说:「背丝为其中两条相反的螺施线,扣即两条螺旋线扣结于太极本体上。」

杜元化先生谈「背丝扣」时,完全没有谈到任何「背后控劲」的技术,而我们相信任何人要圆全证悟王宗岳祖师「采挒肘靠」的「靠」进入四斜角之秘,必然会悟透太极拳正缠法的「背后控劲」技术。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赵堡太极的「背丝扣」不是宗岳门的「反身大缠」,除非杜元化先生的「背丝扣」解释是粗略的或错的。

「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对太极拳而言非常的重要,可以说不明白这种技术,根本就不要练太极拳,练了也是白练。因为太极拳四斜角的技术,就是两个环所形成的「正环缠手」和「反环缠手」,这两种环缠手可以说包含了太极拳「采挒肘靠」的所有战技。而其中最难的就是「正环缠手」练到「反身大缠」的深度。

一般人练太极拳最不明白的是,太极拳怎么可能大松大柔完全不用力就能用「引进落空」化解所有的来力,还能够顺势「合即出」而还击对方。一般人练太极拳最难想象的就是别人的力量一来,为什么我不能不用丝毫力量,轻轻反手一沾对方就完全受控制。当然一般人更不可能明白,别人的来力为什么老是化得不顺,不是丢顶就是抗离,要不然就是非得用掤劲、柔韧劲或蛮力不能化解对方的力量。

一般人由于他们不懂正缠法化劲的方法,当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常年无法解决,大多会开始使用掤劲、柔韧劲或蛮力来对抗敌人。我们不敢说一般人用劲的方法不好,因为掤劲、柔韧劲或蛮力也是一种技术,别人用了觉得有效就好了,只是王宗岳太极拳有「四斜角」的技术可以解决,并不需要,也不使一般人的种技术罢了。

「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是「正环缠手」的深层技术。所有的「正环缠手」无论其所绕环的形态是多大或多小,都必须透过「反身大缠」才能真正练出来。因为「反身大缠」是动作最大最明显,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败中求胜的最重要技法。

所谓「背后控劲」是将来劲用身法手法,动步时则加入步法,将对方的来劲化到身后去。在将对方的来劲化到身后之前,所采取的手法、身法和步法,都是在人体的背后进行。

由于「背后控劲」的技术,内含非常复杂的小技术,其动作和一般武术右手在身前顺时钟划一个圆圈非常类似,所在外形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所以一般人根本不会发现这个技术的秘密原来是以「背后控劲」。

王宗岳太极拳「正环缠手」的「背后控劲」技术,外形上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和别家有何差异,而「正环缠手」内含的小技术,更是一般人不可能了解的,所以很多人绕圆圈绕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练不出大松大柔无掤劲的沾粘敷锁工夫。

「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至少包含下列技术,否则就不是真的「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

1.能够用各种肘法打击。

2.能够用采挒靠技术打击。

3.能够大松大柔引进落空。

4.能够沾粘吸放。

5.能够像旋风一样还击敌人。

6.能够让发劲威力更强。

7.能够发展出敷盖对吞的神明战技。

「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是太极拳最难练成的部份,因为「反身大缠」的技术在太极拳技术上占了很重也很大的分量。一般人如果用粗浅的概念,以为「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不过是右手顺时针方向划个圈而已,或者只是一裹一翻而已,就永远不会发现这个技术的手法、身法和步法是多么的精致而不可能听听看看便会。

宗岳门已经将「正环缠手」中「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完全标准化了,教学起来已经算是人人可懂可练的技术了,这对于想练成太极拳沾粘连随敷盖对吞的武者来说,是个天大的福音。

赵堡太极将「背丝扣」技术列为太极拳十层功力的五手:「成手、好手、高手、妙手、神手」的第八层第四手「妙手」境界,接下来就是最高层的「神手」境界了。如果「背丝扣」就是宗岳门「正环缠手」的「背后控劲」技术,那么宗岳门的教学技术,按赵堡太极的境界划分,便已经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太极拳的「妙手」境界,而不会在低层技术中打转了。

大松大柔不用掤劲的太拳极拳,是王宗岳先所开创,王宗岳先所开创的太极拳,有《太极拳论、十三势》及其它理论作依据,这些理论都是科学而可操作的,并不是唯心的,我们相信假以时日,会有更多人了解并且学习这样的太极拳,到那个时候,宗岳门今日的论述,必不会再被视为异端邪说了。

吴图南大师的松功论摘句——松柔是太极拳的标志和灵魂

凡练习太极拳者,皆知松,沉为太极拳主要之条件,而于练法与原理,则未见其著述。因此不揣愚陋,略为论述,并创上肢松功,躯干松功,下肢松功,全体松功,凡十五式,大胆尝试,作为抛砖引玉而已耳,亦即言者无罪,听者有戒之义也。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它物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功者,劳绩也;成效也;事物之效用也;行为之效用,所生之作用也;对事物所显着之功用与力量也;生理器官之本能,如关节之转动也;锻炼所费之时间也。凡此种种莫不皆明示功之意义也。松功锻炼过程,常有各个关节动作不如已意之感,精进不已。渐觉略感随意,久而久之,方感动作裕如,随心所欲,处处灵活。此时方知各个关节听我所用,周身随意肌方能随意也。不然,我之周身并不听我所用,活人乎?病人乎?实难言也。松功之效,以树为例,大风吹柳,枝条摇动,呼啸有声,任其摇摆而根不拔者,以其柔韧而顺遂也。风吹白杨,枝叶作响而本不动者,以其枝叶抖擞也,风吹松柏,寂然不动而体气和平者,以其应物自然也。人身通过练习松功之后,走如风,站如钉,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周身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固,无一处不顺遂,通体贯串,丝毫无间。一处受警,该处立即反射以应之,其它各处不受牵连,周身如点,均能反射,亦即处处是手,不单靠两手,两足也。其便利为何如哉!在生理方面,畅运血脉,活动筋骨,身心发育,应物自然,方显圆活之趣,而无迟重之虞,气遍周身,强身健体,自在其中矣。且松功练习即久,上下左右前后均能松展裕如。有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呼应灵活,动作自然,有返其天真之妙,对于人体预防抻伤,扭伤,脱臼以及畸形发育,均有莫大之裨益,中老年练习者,能推迟人体之衰老,或预防关节之硬化。此为太极拳松功之特点。学者如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自能收强身健体之效,学者不可不知也。总论

陈太极,理法精,阴阳理,互变中。

法万变,不离宗,唯缠法,基本功。

每一动,螺旋形,其要求,圆而松。

如毛巾,反复拧,练周身,内外同。

经络活,血气通,祛疾病,保康宁。

勿懈怠,持之恒,讲技法,变化灵。

或柔化,或刚攻,因敌变,螺旋中。

缠法

论缠法,应过细,内外旋,分顺逆。

顺劲开,逆劲闭,刚与柔,相互济。

眼法

意发令,凭眼传,审地势,察敌变,

眼所视,有点面,实点顾,虚而盼。

身步手,随顾盼,盯目标,莫乱转。

身法

讲身法,上中下,顶劲领,裆劲塌;

腰如轴,戒凸凹;长强穴,尾骨端,

休里裹,微后翻;气松沉,小腹间;

重心低,动无偏;胯里松,裆开圆;

既灵稳,且自然。两膝盖,与踵齐,

随身转,互落提。杠杆理,支重心。

如磅秤,称粮米,物如重,磅随移。

使重心,得随遇,守中立,莫挪移。

步法

步进退,随身转,斜或正,因势变。

论步法,马弓盘,虚与实,互转换。

动如水,流曲弯,静止处,稳如山。

沉着中,有轻便。

手法

讲手法,最复杂,顺逆缠,互交叉。

凡顺缠,掌上翻,小指裹,拇上捻;——里裹凡逆缠,掌下翻,拇内裹,小指转。——外翻顺缠时,沉肘腕,带手掌,划弧线;

逆缠时,掌当先,手领肘,肘带肩。

顺逆缠,属自转,自转时,有公转。

公转变,正反旋。正旋圈,顺逆半,

逆上出,顺下还,低平脐,高齐眼。

肘收沉,贴肋边,手开合,胸前变。

反旋转,亦同前,逆下出,顺上还。

肘收还,齐乳前,缠为顺,掌勿偏。

下转肘,贴肋边。手领肘,作逆缠,缘胯开,再上转。肘松沉,永不变。公转形,如鸡蛋,大小头,有定限。正小头,心口前;反小头,齐眼变;或左右,或后前。左右圈,正或反。前后圈,多反旋,其缠法,变化繁,手逆出,后外偏,变顺回,经耳边。另一圈,八法含,基本功,莫轻看。

拇外翻微创术护理常规

拇外翻护理常规 拇外翻的治疗方法很多, 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创伤小, 患者痛苦小, 术后恢复快, 合并症少, 效果满意。我们与医生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完善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训练,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术前护理 1、向患者介绍小切口微创治疗拇外翻的特点、手术优缺点及手术的成功率。多与患者交流,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减少顾虑。 2、遵医嘱备皮、消毒。 术后护理 1、患者术毕回病房后,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妥善放置体位, 垫气枕抬高患肢, 减轻肿胀。注意足趾末梢血运, 特别注意绷带卷固定拇趾位置是否良好,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一般伤口疼痛, 1~2 d 内较重, 必要时用止痛剂对症治疗。 3、出血: 术后少量出血一般不需处理, 应密切观察, 如出血量多时可适当应用止血剂及通知医生换药处理。 4、伤口换药: 术后换药非常关键, 直接影响矫形效果。分别于术后24 h、1 周、2 周、4 周、6 周换药。每次换药进行手法矫形。 康复指导:

术后24 h 内不宜做功能练习,以免加重出血; 24 h 后伤口换药, 开始进行拇趾及踝关节功能练习, 促进截骨端的愈合, 避免术后粘连引起的功能障碍; 术后2 d 内可在室内活动, 生活自理, 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走, 2 周后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术后要穿特制前开口软鞋帮矫形鞋负重功能锻炼, 2 周后可更换特制的拇外翻术后矫正支具固定, 加强足底部功能锻炼, 重新建立足部生物力学平衡。除去外固定支具后仍然要坚持足底肌的功能锻炼, 有利于足弓的恢复及足底肌力分布的重建, 增加足底着力点的稳定性。 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解释功能练习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指导其功能练习。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与医生紧密协作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大脚骨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大脚骨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都知道双脚是我们身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位,然而只有保证双脚的健康才能够不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走路姿势,但是往往有一些人由于先天性的疾病以及后天的原因,特别容易出现一些指外翻等疾病,这就需要通过对大脚骨进行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我们对医疗常识的了解比较少,总是对大脚骨手术充满的顾虑和担心,为了能够消除我们的顾虑,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大脚骨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大脚骨手术过程 1、麻醉:围绕第一跖骨头在第一跖骨中段用0.5%利多卡因行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阻滞麻醉,每侧用麻醉剂约20m1。 2、切口:在足拇趾第一趾骨内侧基底部设计长度约0.5cm 横切口。

3、去除骨赘:切开趾骨基底部切口,通过该切口用外科微动力截骨工具截除骨赘。 4、截骨线设计:在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最高点处设计长度约1cm梭形横切口。截骨、跖骨远端外推、收紧关节囊:切开跖骨头切口至骨面,用微动力截骨工具在跖骨头基底部行跖骨头斜形截骨。 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囊内碎骨。手法矫正第一跖骨头内翻畸形,将跖骨远端外推、下推约lcm,并用2-0可吸收线收紧内侧关节囊,4-0丝线缝合皮肤。 6、固定、包扎:将拇趾固定,第一、二趾骨间夹一纱布卷,纱布包扎,术毕。 微创拇外翻矫正手术优点很多,如切口小、创伤小、痛苦小、不打钢钉、不打石膏或夹板、恢复快、一般住院3-5天、术后可行走、影响工作少等。但是它也有切口小、手术不易掌握需培训、仪器成本偏高的缺点。因此微创手术操作精细的专家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上面就是对大脚骨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希望对需要大脚骨手术的朋友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另外朋友们在做完大脚骨手术后也一定要注意多卧床休息,同时在饮食上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果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

关于拇外翻术后康复的几个问题【足底健康】【自媒体素材文案】【运动健康文案】

关于拇外翻术后康复的几个问题 通常来讲, 在拇外翻手术后的1-2周可以开始进行第一跖趾关节康复。 当然具体的时间与术中患者骨质情况与内固定牢靠程度有关。 不同手术操作,进行第一跖趾关节康复时间也不同。 手术进行趾骨akin截骨的患者, 若是采用丝线固定, 术后一般在2周后进行第一跖趾关节康复锻炼; 采用螺钉固定的患者术后1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当然针对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康复时间及程度可以稍晚或减低,但不能超过3周。 拇外翻手术患者何时下地活动? 一般术后前三天不建议下地活动, 伤口要有三天的稳定期,前三天即下地走动 易导致伤口渗血,局部肿胀,不利于伤口愈合,也不利于术后康复。 对于进行了chevron及scarf截骨且没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3天后可以穿特殊的免负重鞋进行日常活动。 前三周不建议大量活动。

对于进行跖楔关节融合或者跖趾关节融合的患者, 建议使用前足免负重鞋8至10周。 拇外翻手术患者何时可以穿自己的鞋子正常走路? 对于进行了chevron或scarf截骨且没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一般术后20天可以穿正常鞋子走路, 如果害怕伤口因活动出现问题, 可在鞋内垫上定制矫形鞋垫, 在行走时帮助分散足部压力, 减轻前足的负担。 每天步行不宜过多,在1000到2000步即可。 到手术后30天,可以提高到每天5000步不成问题。 术后45天可以完全恢复日常生活。 针对关节融合的患者, 术后12周后可以穿自己的鞋子开始行走训练, 但此时的步态不要求正常。 康复的目的在于让患者早期恢复正常生活。 这与患者的骨质情况,手术方式,手术软组织剥离程度,固定强度密不可分。术者需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 定制相对应的康复方案。

拇外翻的术后康复锻炼--不容忽视的治疗阶段

拇外翻的术后康复锻炼--不容忽视的治疗阶段 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骨科杨通宝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移位。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最常发生在有遗传倾向加上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的人。与其它骨科疾病一样,拇外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仅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并非治疗的终结,术后的康复锻炼同样重要。康复治疗的原则是以恢复足趾原有功能为目标,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 无论术后早期还是晚期,都不应忽视康复锻炼对功能的重要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消肿:康复锻炼期间,肌肉的收缩锻炼可以增加损伤肢体的血液循环及静脉、淋巴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2)促进截骨端愈合:肌肉的收缩活动使截骨端产生微动,这些轻微的异常活动可以刺激截骨端产生大量骨痂,有利于愈合。在截骨端愈合后期,肢体承受一定的生理压力可以促进骨痂塑形,使之更为符合生物力学需要。 (3)减少关节僵硬:拇外翻截骨术后,如果关节制定时间过长,则关节或邻近关节活动减少,软骨得不到挤压,加上关节液的形成减少,关节软骨失去滋养,出现坏死、脱落。关节腔内的坏死软骨片导致大量的白细胞渗出,释放炎性介质,加重了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渗出,使关节粘连加重。另一方面,粘连的肌腱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致关节活动障碍。早期的康复锻炼可最大程度减少关节及肌肉粘连的

发生。 (4)减少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的程度: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程度,并使肌肉尽快恢复正常肌力,还可以始终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对相关肌肉的支配,一旦固定解除后不需要重建这种关系。 (5)减少卧床并发症:可以防止褥疮、皮肤压迫性溃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 (6)促进神经肌肉反射,协调功能的恢复:拇外翻术后,病人可早起下床,经过本体感觉等训练,有助于下肢关节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恢复。 拇外翻术后具体的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术后即可开始踝关节的屈伸及旋转运动。 2、可耐受疼痛的情况下,术后第三日,病人可着术后鞋下地行走, 但以足跟及足底外侧负重为主。 3、同样,如果可以耐受疼痛,术后第三日,病人即可开始被动活 动第一跖趾关节。由于切口拆线前,一般术后2周内,患趾一直 有“8”字绷带包扎固定跖趾关节,故活动范围有所限制。再者 术后早期,过多的活动可能影响切口的愈合,故对于术后2周内 的功能锻炼,时间和频率当以较少为宜。一般,一日三次,一 次2-3分钟即可。2周后,锻炼强度可适度增加,一般,一日4- 5次,一次5-10分钟。具体的第一跖趾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手法:两手分别捏持第一跖骨头颈部及第一近节趾骨,缓慢屈伸第一

拇外翻手术过程

拇外翻手术过程 拇外翻是指拇趾骨和第一跖骨之关节倾斜超过15度。很多年轻女性都因长时间穿高跟鞋而患病。对于拇外翻的治疗和治疗效果,很多人有疑问。上海海淞大脚骨科研中心,采取微创矫正术为患者解除烦恼,以下是患者常见的几个疑问,希望专家的解答对您有一定帮助。 1、术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微创矫正对软组织损伤小,不动韧带、不损伤关节。手术是对关节的复位,也就是正骨,恢复了关节的正常解剖位,所以不会留下后遗症。完全恢复后,跑、跳等各种运动及穿各种鞋都是完全正常的。 2、手术中及术后痛不痛苦? 本手术为局部麻醉,术中不疼痛。手术一只脚仅需半小时左右,术后即可行走。术后当晚可能有些疼,但都能耐受,也可适当口服止痛药。 3、术后要恢复多长时间? 两只脚手术只需1个小时,术后即可行走,但术后要固定包扎5周左右。原则上术后头两天尽量卧床,2周之内不能剧烈运动、尽量少活动。 4、术前术后应注意什么? 术前脚上不能有创面及感染,有脚癣的应把脚癣治好。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应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一周内尽量少活动,禁辛辣等。老师及学生最好在暑假期间手术,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5、以后会不会复发? 微创拇外翻手术,在看得清的情况下,去除骨赘,不但清除干净,不留骨沫,而且同时把歪趾矫正,使内、外翻的跖骨恢复至正常位置。以往手术是去除骨赘加拇内收肌切断或截除一段跖骨(俗称“断筋骨”),但跖骨仍是内、外翻位。因此以往手术后病人都知道除去包扎没多久,拇趾又歪了。还有时间长了又长出骨赘,俗称“复发”。 微创矫正术不但在很小的伤口能看清视野,取净骨赘,不留骨沫,还把跖角及拇内、外翻角度矫正到正常位置,可以通过术前术后X光片就可看出。所以,微创拇外翻矫正术后不会复发,远期效果非常好。 6、术后脚形能矫正得像正常人一样吗? 可以。手术后不但解除痛苦,恢复功能,而且达到美足之目的。骨凸去平,歪趾矫正,不缝合,不留疤,脚形窄瘦,都跟正常人一样。 上海海淞医院大脚骨研究中心,是国内重点的骨质疾病研究中心,前身为上海海淞医院(国家二级甲等二级部队医院)骨科,在大脚骨、拇外翻、多指畸形、并指等手足骨质畸形疾病的治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本中心首次并采用“韩式微孔介入矫形术”一次性祛除大脚骨等足部疾病。经数万例临床经验证明,该疗法是足部矫形与美容理念的完美结合,能达到解除痛苦、恢复功能和美足的目的。此技术创伤小、不住院、不打钢钉、石膏、不缝合、恢复快,只做局麻,随治随走,一次性治疗即可达到高标准矫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