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张俊文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 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 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 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 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 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 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小学四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 学习 了三年多 数学 ,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

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教师板书:数的产生)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数的产生.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

失.(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2.提问: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doc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6---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数”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让学生体会“数”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的发展逐步发展和完善 的过程。 3.认识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感受数学文化的内涵。 4.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5.让学生“扩建”数位顺序表,总结出“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点: 1.认识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 2.认识计数单位与数位、数级的知识,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模式: 导、学、议、练 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看来有关“数”的知识真不少,我们的生活也和数字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是怎样产生的和有关数的其他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数”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认识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 (3)理解十进制记数法。 二、学、议 1.出示自学提示(一) 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 16 页。 (1)数是何时产生的? (2)对于古人用这样的方法记数你有什么想法? (3)各个国家曾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记数,有哪些好处和不足? (4)现在通用的数字是什么? 2.议 师:同学们,这些内容是不是很有趣,你找到答案了吗? 谁来跟大家讲一讲你了解的内容。 (1)学生汇报问题 1: 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记数的需要,所以产生了数。 师追问:古时候有什么记数的方法? 学生回答:用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师:你觉得这些方法怎么样? (2)学生汇报问题 2: 用起来不方便,记录小数还可以,较大的数就很麻烦了。 师:所以各个国家都有了自己的记数方法,你觉得他们的方法都怎么样? (3)学生汇报问题 3: 没有统一的方法也不方便互相交流。 师:那现在呢? (4)学生汇报问题 4: 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步统一成现在用的阿拉伯数字。就像我们现在用的: 1、2、3、4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我们了解了数的产生,那你觉得阿拉伯数字用着方便吗?(方便)它有什么特点你想知道吗? 3.出示自学提示(二) 课本第 17 页有我们想知道的秘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的含义,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一、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教学计数单位。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 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 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 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 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 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少?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10个一千万时,说明向前一位亿位上进1,是一亿。这时计数单位是什么? 提问: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每位满几就向前一位进1? ③我们还可以这样数下去。师生共同一亿一亿地数到十亿。 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亿?十亿十亿地数到一百亿。提问:l0个十亿是多少亿? (3)说一说,这里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 ①小结: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有哪些计数单位吗?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的数位按顺序说——说有哪些计数单位。 2、说明十进制计数法。 刚才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几就要向前一位进l?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说明: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法。

四年级下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四年级下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内容: 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P1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1)了解其他进制。 出示:十进制计数法。古代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十二进制计数法、十六进制计数法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法比较方便,最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计数法。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21世纪教育网 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 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⑴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21世纪教育网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

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二)使学生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出多位数是教学重点,中间和末尾带一个0或几个0的数的读法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数的产生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和数打交道,但是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数物体的个数,于是产生了数.那时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或同样少,还不会用一、二、三……等数来数物体的个数,于是就借助其它物品,如摆小石子.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还

有用在木棒上刻道的方法来计数.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二)十进制计数法 1.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约有12亿,世界人口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2.用算盘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可以在算盘上先拨上亿,边拨珠边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分别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提问:你学过的个、十、百、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它们叫什么? (叫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习的个、十、百、千……亿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你共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也就是十进关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6~18页)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课件。 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4)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是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它们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1.8十进制计数法(I)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1.8十进制计数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都是() A . 数位 B . 位数 C . 计数单位 2. (2分) 100个一百万是()。 A . 100万 B . 1亿 C . 1000万 3. (2分)(2018·江苏模拟)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如图,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七进一,用来记录孩子出生后的天数,由图可知,孩子出生后的天数是()。 A . 1326 B . 510 C . 336

D . 84 4. (2分) (2020四上·西安期中)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一百次是()。 A . 一千万 B . 一亿 C . 十亿 5. (2分) (2019四上·慈溪期末) 下面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A . 50003000000 B . 500030020000 C . 500030000200 D . 500030002000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6. (2分)火眼金睛辨对错. 比10万多1的数是11万. 7. (2分) (2018四上·云南期中)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8. (2分) (2017四上·泸水期末) 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判断对错) 9. (2分)判断对错. 五十八亿零四万写作580040000. 10. (2分) 2357的3在百位上 11. (2分)判断对错.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个数位上可填入的最小数字是0. 三、填空题 (共5题;共12分) 12. (2分)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些计数符号叫做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12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十进制计数法 福建省厦门市湖明小学吴炯鹭、林齐丽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 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

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

四年级数学下册 十进制计数法典型例题 人教版

十进制计数法典型例题 例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10000000000和9999999999 (2)656556650和656565650 分析:第(1)题是最小的十一位数与最大的十位数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较大。 第(2)题的两个数都是九位数,从高位起,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和十万位上的数都分别相等,所以要看万位上的数,万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解:(1)10000000000>9999999999 (2)656556650<656565650 例2、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数。 (1)1945280000 (2)9954280000 分析: 解:(1)1945280000≈19亿(2)9954280000≈100亿 例3、用三个不同的数字(均不为0)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分析:我们可以任意选取三个不同的数字(比如1、2、3。举其它数字也可以)。 第一个:1在百位,2在十位,3就在个位,数字是123; 1 第二个:1在百位,3在十位,2就在个位,数字是132; 第三个:2在百位,1在十位,3就在个位,数字是213; 第四个:2在百位,3在十位,1就在个位,数字是231; 第五个:3在百位,1在十位,2就在个位,数字是312; 第六个:3在百位,2在十位,1就在个位,数字是321。 一共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组数时要注意顺序) 解:一共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例4、一个九位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是10亿,这个九位数亿位上的数是几?千万位上的数最大可能是几?最小可能是几? 分析:这个九位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是10亿,则亿位上的数字必须是9,且千万位上的数是5-9之间的数,包括5和9。 解:这个数亿位上的数是9,千万位上的数最大可能是9,最小可能是5。 例5、读出下面各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2学情分析 数的产生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好理解所以自学就可以,十进制计数法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记忆能力弱的孩子完成这部分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 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2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多媒体)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十个十个地数——教案

十个十个地数 【教学内容】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8页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认数,涉及到20以内的各数;在本册教材中,则进入了认数的第二阶段,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部分的学习从价值上来说,不仅为后面的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也是认识更大数的基础,它突出了计 数的十进制法则,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具体到本课“十个十个地数”,从内容布排上,首先在数羊的情景中由数学史上的刻 痕计数引入,进而自然引出“十个一捆”的计数方法,让学生先初步了解十个十个数的计 数方法,简单了解计数方法的变迁,并感知十进制计数法的简洁美。其次,通过数数,一 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几个十就是几十,再添上几个一,就是几十几。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数位,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学会100以内数的读写。在第三部分中,则通过行为阶段(十 个一捆),到图的阶段,最后到符号语言阶段(数位表),进一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并 深化理解数的组成。在最后一部分中,则通过行为阶段,直接进入到符号语言阶段(数位表、几十),巩固深化十进制计数。 【学情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十进制计数的概念学习,“数位”、“数的组成”等抽象性概 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为枯燥并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调动各感 官参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以十作为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 2.会数100以内的数,并初步能正确读写; 3.初步学习10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学会在数位表中正确地填写。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体实物十个十个地数,一步步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知道数源于计数,并积累一定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三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三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熟悉亿级的数,把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 把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天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定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熟悉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重点难点: 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预学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学生展开思维,大胆叙述)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二、互学 1、数的产生。 提问: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介绍) 老师讲述: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时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捕获了多少只野兽?这样就产生了数。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了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1、2、3、4……来数物体的个数,而是借助其它物品:(课件演示19页图。)如摆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小石子计数,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几个小石子;等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记捕鱼的条数和用绳打结计录捕猎的个数,都是同样的道理。 你们觉得这些计数方法怎么样?(这样太不不方便了) 2、各国的记数符号: 师: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课件演示)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请看这分别是

四年级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P1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1)了解其他进制。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 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级()级()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1.8十进制计数法C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1.8十进制计数法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100个一百万是()。 A . 100万 B . 1亿 C . 1000万 2. (2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都是() A . 数位 B . 位数 C . 计数单位 3. (2分)小张买一张入场券,它的号码是四位数,其中个位上的数是质数,十位上的数是5的倍数,百位上的数是偶数,千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3倍。入场券的号码是()。 A . 9303 B . 9402 C . 9455 D . 9853 4. (2分) (2018四下·盱眙期中) 小琪说:“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大两位数的10倍” 小红说“两位数乘三位数,其中三位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小明说:“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小芳说:“一本书约有560000个字,这里的560000是个近似数” 小张说:“一个乘数(0除外)不变,另外一个乘数(0除外)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上面同学中,有()个是正确的 A . 1 B . 2 C . 3 D . 4 5. (2分) (2019四上·石家庄期末)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6,最低位是7,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A . 60000007 B . 600000007 C . 70000006 D . 700000006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6. (2分)十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万。 7. (2分) (2017四上·泸水期末)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判断对错) 8. (2分) (2018四上·云南期中)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9. (2分) (2020四上·云浮期中) 404001230读作:四亿零四百万一千二百三十。() 10. (2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四个计数单位。 11. (2分)判断对错.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个数位上可填入的最小数字是0.

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亿级的数。 (2)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3)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二、重点、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考点分析: (1)计数单位。一般到千亿。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3)计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 (4)数位和位值原则。一般到千亿位。 (5)数的分级。从右边起四位一级。 知识梳理 1. 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 2. 十进制计数法。 典型例题 [方法应用题] 例1. 写出万级以上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了解数位顺序表。 (2)解题思路:借助计数器,在原有的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迁移旧知识,学习新内容。 解答过程: 在计数器上先拨出十万,边拨边数: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然后,在数位顺序表上填上万级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接着在计数器上拨出亿,边拨边数: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然后,在数位顺序表上填上亿级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解题后的思考: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几就要向前一位进l,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法。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我们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例2. 一百亿有()个十亿,()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解题思路: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即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 解答过程: 一百亿有(10)个十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解题后的思考:在熟悉例1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例3. 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了解数位。 (2)解题思路: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内容。 解答过程: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解题后的思考:像个位与十位,十位与百位,万位与十万位,千万位与亿位这样紧挨着的数位就是相邻的两个数位。 - 9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8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地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板书:数的产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根粉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根粉笔? (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

获的野兽的数量等等,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数。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经过了几千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3)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亿等。 (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珠,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