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作用色谱理论简介

亲水作用色谱理论简介
亲水作用色谱理论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1.液固色谱法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粒度5~10μM。适用于分离分子量200~1000的组分,大多数用于非离子型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易产生拖尾。常用于分离同分异构体。

2.液液色谱法使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RPC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它占整个HPLC应用的80%左右。

随着柱填料的快速发展,反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应用于某些无机样品或易解离样品的分析。为控制样品在分析过程的解离,常用缓冲液控制流动相的PH值。但需要注意的是,C18和C8使用的PH值通常为2.5~7.5(2~8),太高的PH值会使硅胶溶解,太低的PH值会使键合的烷基脱落。有报告新商品柱可在PH 1.5~10范围操作。

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比较表

正相色谱法反相色谱法

固定相极性高~中中~低

流动相极性低~中中~高

组分洗脱次序极性小先洗出极性大先洗出

从上表可看出,当极性为中等时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没有明显的界线(如氨基键合固定相)。

3.离子交换色谱法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常用苯乙烯与二乙烯交联形成的聚合物骨架,在表面未端芳环上接上羧基、磺酸基(称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季氨基(阴离子交换树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树脂上可电离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及被测组分的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根据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具有不同的电荷吸引力而分离。缓冲液常用作离子交换色谱的流动相。被分离组分在离子交换柱中的保留时间除跟组分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作用强弱有关外,它还受流动相的PH值和离子强度影响。PH值可改变化合物的解离程度,进而影响其与固定相的作用。流动相的盐浓度大,则离子强度高,不利于样品的解离,导致样品较快流出。

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及核酸。

4.离子对色谱法又称偶离子色谱法,是液液色谱法的分支。它是根据被测组分离子与离子对试剂离子形成中性的离子对化合物后,在非极性固定相中溶解度增大,从而使其分离效果改善。主要用于分析离子强度大的酸碱物质。

分析碱性物质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为烷基磺酸盐,如戊烷磺酸钠、辛烷磺酸钠等。另外高氯酸、三氟乙酸也可与多种碱性样品形成很强的离子对。

分析酸性物质常用四丁基季铵盐,如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铵磷酸盐。

离子对色谱法常用ODS柱(即C18),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水中加入3~10 MMOL/L 的离子对试剂,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进行分离。被测组分保时间与离子对性质、浓度、流动相组成及其PH值、离子强度有关。

5.排阻色谱法固定相是有一定孔径的多孔性填料,流动相是可以溶解样品的溶剂。小分子量的化合物可以进入孔中,滞留时间长;大分子量的化合物不能进入孔中,直接随流动相流出。它利用分子筛对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各组分排阻能力的差异而完成分离。常用于分离高分子化合物,如组织提取物、多肽、蛋白质、核酸等。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两相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固定相;移动的一相称流动相。

分类:

根据流动相分—以气体作流动相—气相色谱——固定相为液体气-液色谱

固定相为固体气-固色谱

—以液体作流动相—液相色谱——固定相为液体液-液色谱

固定相为固体液-固色谱

—当流动相是在接近它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下工作的液体时——超临界色谱

根据固定相的附着方式

—固定相装在圆柱管中—柱色谱

—固定相涂敷在玻璃或金属板上—薄膜色谱(平板色谱)

—液体固定相涂在纸上—纸色谱(平板色谱)

根据分离机理

—分配色谱—样品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吸附色谱—样品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力不同

—体积排阻色谱—利用固定相孔径不同,把样品组分按分子大小分开

—离子交换色谱—不同离子与固定相商相反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不同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非极性键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广泛,现代液相色谱分析工作的70%以上是在非极性键合固定相上进行的。

反相液相色谱柱效高、分离能力强、保留机理清楚,是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对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及酶的分离分析,反相液相色谱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反相色语法是以表面非极性载体为固定相,面以比固定相极性强的溶剂为流动相的—种液相色谱分离模式.反相色谱固定相大多是硅胶表面键合疏水基团,基于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和疏水

基团之间疏水作用的不同而分离.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中,多采用离子强度较低的酸件水溶液,添加一定量乙腈、异内醇或甲醇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作流动相.普通的反相色谱固定相和孔径大于 300Å的硅胶键合烷基固定相应用较为普遍,聚合物基质的反相色谱固定相也有较多应用.

反相色谱中样品的保留值主要由固定相比表面积、键合相种类和浓度决定,保留值通常随链长增长或键合相的疏水性增强而增大,对于非极性化合物通常遵循以下规则:(弱)非键合硅胶 << 氰基 < C1(TMS) < C3 < C4 < 苯基 < C8 ≈ C18(强).溶质保留值与固定相表面积成正比,普通载体(80Å)的表面积约为250m/g,而300Å孔径载体的比表面积约为60m/g。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溶质在300Å孔径(低表面积)色谱柱上的保留值大约为 80Å孔径色谱柱上保留值的1/4(60:250),小孔隙柱如高保留的C18柱或石墨碳柱有利于强亲水性样品洗脱.样品的保留值也可以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或溶剂强度来调整,溶剂强度取决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和其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在反相色谱中,采用高溶剂强度、低极性的流动相时可获得较低保留值.固定相的不同也可以导致选择性发生变化,氰基、苯基、C8、C18等柱的选择性有很大差异,一般应优先考虑C8、C18柱,然后是氰基柱,再次是苯基柱.

反相条件下,大多数蛋白质由于低PH、有机溶剂存在、温度高于室温和疏水键合相等综合原因发生变性,这些化合物可能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或动态平衡的形式存在,它们通过色谱柱的保留速度不同,导致谱峰展宽、变形、甚至出现单一蛋白有多个峰的现象,部分变性也易使蛋白在柱上聚集,造成被洗脱蛋白的回收率低和鬼峰.反相色谱固定相表面烷基链长度对蛋白质的反相保留和蛋白质的活性回收有很大差异,烷基链越长(C8、C22、C30),固定相疏水性越强,为使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洗脱,流动相合机溶剂的含量较高,疏水性过强,会导致生物分子的不可逆吸附和生物活性损失,因此短链烷基固定相(C4、C8、苯基等)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中表现出优势。对多数小蛋白,在低pH乙腈/水梯度下,用C3~C8色谱柱分离,使蛋白完全展开并避免聚集或沉淀,能够得到理想的分离结果.

在低pH流动相条件下进行分离,如(0.1% TFA适合于大多数样品,10~25mmol/L磷酸对疏水性强的蛋白质更有利;以乙腈作有机溶剂,丙醇可能对疏水性强的蛋白质有利;柱温50~80℃;将样品溶于6mol/L尿素或盐酸胍中(只可在室温)进行预处理;用疏水性更强的键合相(长链与短链烷基键合相);加两性表面活件剂分离大分子和疏水性强的蛋白质等实验条件有利于蛋白质样品完全变性或尽可能降低变性。

HILIC色谱柱介绍

亲水作用色谱(HILIC)是近年来色谱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介了HILIC的起源、定义、分离特点;比较了HILIC和反相色谱(RPLC)的选择特性,讨论了HILIC与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并对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1.HILIC的概念 亲水色谱(HILIC)是一种用来改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较差的强极性物质保留行为的色谱技术。它通过采用强极性固定性,并且结合高比例有机相/低比例水相组成的流动相来实现这一目的。而这样的流动相组成尤其有利于提高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的灵敏度。 2.HILIC的分离机制 HILIC的分离机理在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配机理(2)离子交换(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更多的试验现象则表明HILIC的保留机理包含氢键作用、偶极作用和静电作用等多种次级效应,很难将其区分开来。 3.HILIC影响保留的主要因素 普遍认为HILIC保留行为受到多种参数的影响,如固定相的官能团、有机改性剂的含量、流速、柱温、流动相缓冲体系的pH值、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 影响样品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都是流动相中有机相的比例,例如乙腈的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样品的保留因子。在HILIC分离模式中,溶剂洗脱能力由弱到强为:四氢呋喃<丙酮<乙腈<异丙醇<乙醇<甲醇<水,流动相中水是最强的洗脱溶剂。一般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其中水相的比例为5%-40%以保证其显著的亲水作用。如图1所示,将流动相中的水相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代替,随着流动相极性的减小,待测物在柱上的保留就会增强。 Figure1.HILICretentionasafunctionofpolarmodifier.100mmlengthACQUITYUPLC BEHHILICcolumn.Peaks:1=methacrylicacid,2=cytosine,3=nortriptyline,4= nicotinicacid. 4.HILIC与RP-HPLC的比较 传统的反相色谱(RPLC)对强极性和亲水性的小分子物质的保留和分离能力较弱,通常流动相需要采用高比例的水相才能实现其保留,然而高比例的水相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固定相的反浸润和ESI-MS灵敏度的下降。

简述色谱基础理论中的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1、简述色谱基础理论中的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10分) 塔板理论是由以下四个假设构成的:1、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 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 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 。2、流动相(如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 续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 )。3、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 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4、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 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3分) 速率理论:是由荷兰学者范弟姆特等提出的。结合塔板理论的概念,把影响塔板高度的 动力学因素结合进去,导出的塔板高度H 与载气线速度u 的关系: Cu u B A H ++= 其中: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 C 为传质阻力项 涡流扩散项 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 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 A=2λd p ,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 直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 λ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 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分子扩散项 B/u 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 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 生纵向扩散。而 B=2rD g 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 弯曲 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 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 ,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 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 如氮气 ) ,可使 B 项 降低, 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 r 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 传质项系数 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两项。所谓气相 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 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 (7分) 2、简述HPLC 仪器的基本构成及常用的一些分离类型。(10分) HPLC 仪器一般可分为梯度淋洗系统,高压输液泵与流量控制系统,进样系统,分离柱 及检测系统等5个主要部分(5分);液相色谱有多种分离类型,根据使用的固定相不同, 主要有如下分离类型:液-固吸附色谱,液-液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亲和色 谱等。(5分) 3、色谱分析法区别于其他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分) 1、 分离效率高,可以分离分析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等; 2、灵 敏度高,可以检测出μg/g 级甚至是ng/g 级的物质量;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 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4、应用范围广,气相色谱适用物沸点低于400℃ 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或无机气体的分离分析。液相色谱适用于高沸点、热不稳定及生物试 样的分离分析。离子色谱适用于无机离子及有机酸碱的分离分析。 4、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分别由哪两个参数表现出来?两个色 谱峰的保留时间较大就一定能够分离完全吗?(5分) 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数是是保留值之差,而区域宽度是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因数, 他们分别是通过分离度和分配系数这两个参数表现出来的。 不一定能分离完全,判断两个峰能否分离完全是用分离度来表现的,当分离度R=1.5时,分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一)按两相状态 气相色谱法:1、气固色谱法 2、气液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 2、液液色谱法 (二)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 1、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柱色谱法是将固定相装在一金属或玻璃柱中或是将固定相附着在毛细管内壁上做成色谱柱,试样从柱头到柱尾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2、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纸色谱法是利用滤纸作固定液的载体,把试样点在滤纸上,然后用溶剂展开,各组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以斑点形式显现,根据滤纸上斑点位置及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与纸色谱法类似的方法操作以达到分离目的。 (三)按分离原理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

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 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 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

实验一 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评定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1.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1.2初步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1.3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评定及分离度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苯、萘、联苯分子非极性部分的总表面积不同,缔合能力不同,其保留时间也不同。通过计算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以及各个化学物质间的分离度评价色谱柱的效能。 3.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自动进样器,或配置微量进样器) 分析天平 3.2 试剂 苯、萘、联苯(均为分析纯) 甲醇(色谱纯) 纯净水 4. 实验步骤 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4.6×150mm,5μm 流动相:甲醇-水(80:20,v/v) 流速:1mL·min-1 检测波长:254nm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4.2 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配制含苯、萘、联苯浓度均为约1mg·mL-1的3份对照品溶液各10mL。

●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mL 置于10mL 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 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含苯、萘、联苯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 按照上述色谱条件操作,进样,记录色谱图。 ● 计算各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及各峰间分离度。 4.3 实验数据处理 ● 记录实验条件,测试各试样后记录苯、萘、联苯的保留时间、峰宽、半 峰宽,计算出各物质对应的理论塔板数。根据保留时间与峰宽信息,计算相邻物质对间的分离度。 ● 柱效计算 式中:t R 为峰值保留时间(min ),W 1/2为半峰宽(min ),W 为峰宽(min ) ● 式中:t R1和t R2分别为相邻两组分的峰值保留时间(min ) W 1和W 2分别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的峰宽(min ) 5. 问题与讨论 2 2 1 2) (54.5)(16W t W t n R R ==

塔板理论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GC 第二节 色谱理论基础fundamental of chromatograph theory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 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两种色谱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一、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1.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 半经验理论; 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过程,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复 (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过程); 塔板理论的假设: (1) 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 (2) 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 则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2 22116545)()( ./b R R W t Y t n ==

?组分在t M 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3.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4) 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二、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1.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 = A + B /u + C ·u H :理论塔板高度, u :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 、B 、C 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 、 B 、 C 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A —涡流扩散项 A = 2λdp dp :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颗粒越小dp ↓,填充的越均匀,A ↓,H ↓,柱效n ↑。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 222/1)(16)(54.5b R R W t Y t n ==理有效 有效有效n L H W t Y t n b R R ===2'22/1')(16)(54.5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第12章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 ) A 涡流扩散 B 分子扩散 C 传质阻力 D 输液压力 2.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能的有效途径是( ) A 提高流动相流速 B 采用小颗粒固定相 C 提高柱温 D 采用更灵敏的检测器 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比经典液相色谱法高,主要原因是( ) A 流动相种类多 B 操作仪器化 C 采用高效固定相 D 采用高灵敏检测器 4.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 A 紫外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电导检测器 5. 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 A 柱前压力高 B 流速比GC的快 C 流动相黏度较小 D 柱温低 6.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 ) A 外标标准曲线法 B 内标法 C 面积归一化法 D 外标法 7.下述四种方法中最适宜分离异构体的是是( ) A 吸附色谱 B 反离子对色谱 C 亲和色谱 D 空间排阻色谱 8.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9.在HPLC中,范氏方程中对柱效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是( ) A 涡流扩散 B 纵向扩散 C 固定相传质阻力 D 流动相传质阻力 10.当用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作固定相时,流动相的pH范围应为( ) A 在中性区域 B 5一8 C 1一14 D 2一8

11.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流动相有水、乙腈、甲醇、正己烷,其极性大小顺序为( ) A 乙腈>水>甲醇>正己烷 B 乙腈>甲醇 >水>正己烷 C 水> 乙腈>甲醇>正己烷 D 水>甲醇> 乙腈>正己烷 12.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使用高压泵主要是由于( ) A 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 B 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C 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 D 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 13.液相色谱的H-u曲线()。 A 与气相色谱的一样,存在着H min B 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下降 C 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上升 D H受u影响很小 14. 与气相色谱相比,在液相色谱中()。 A 分子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 B 涡流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 C 传质阻力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 D 速率方程式同样由三项构成,两者相同 15.液相色谱中不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是()。 A 涡流扩散项 B 分子扩散项 C 传质扩散项 D 柱压效应 16.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用作键合相基体的物质是()。 A 分子筛 B 硅胶 C 氧化铝 D 活性炭 17.样品中各组分的出柱顺序与流动相的性质无关的色谱是()。 A 离子交换色谱 B 环糊精色谱 C 亲和色谱 D 凝胶色谱18.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于极性成分,当增大流动相的极性,可使其保留值()。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不一定 19.在反相色谱法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与保留时间t R的变化为()。 A k与t R增大 B k与t R减小 C k与t R不变 D k增大,t R减小 多选题 20.下列检测器中,不属于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检测器是() A 紫外检测器 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荧光检测器 D 氮磷检测器 E 示差折光检测器 21.化学键合固定相具备下列何种特点() A 固定液不易流失 B 选择性好 C 不适用于梯度洗脱 D 柱效高 E 易和组分形成氢键吸附

亲水作用色谱柱的基本性能评价及应用举例

新型亲水作用色谱柱TSKgel NH 2-100 3μm TSK l NH1003 的基本性能评价及应用举例 东曹达(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 东曹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

亲水作用色谱模式的特点 亲水作用色谱(HILIC)的分离原理 利用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平衡,样品中的极性官能团与固定相表面进行亲水相互作用 特点 1)固定相一般为极性官能团(如氨基、酰胺基、羟基等)修饰硅胶或聚合物 固定相般为极性官能团(如氨基酰胺基羟基等)修饰硅胶或聚合物2)流动相类似反相的流动相,一般使用比固定相极性低的溶液。如:乙腈/水≥7/3等 3)极性化合物保留强,适合多肽、糖、核酸等低分子、高极性化合物的分离极性化合物保留强适合多肽糖核酸等低分子高极性化合物的分离4)疏水性杂质不积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色谱柱损坏。

东曹HILIC色谱柱 1.TSKgel Amide80(5μm,3μm) TSKgel Amide-80 -硅胶基质(酰胺基型)HILIC色谱柱 -极性化合物保留强、分离性能强,但还原糖分离发生峰分裂现象2.TSKgel NH2-60(5μm) -硅胶基质(氨基型)HILIC色谱柱 -适合糖类化合物分离,但化学稳定性不高 适合糖类化合物分离但化学稳定性不高 新型HILIC色谱柱:TSKgel NH2-100 3 μm -氨基型色谱柱耐久性大幅度提高 -与Amide-80具有相同或更高的保留性能和更高的分离性能

TSKgel NH-1003μm TSKgel NH2-100 3μm色谱柱及填料 基质硅胶 平均粒径3μm 孔径10nm 比表面积450m2/g 表面官能团氨基 封端处理TMS 封端 色谱柱 2.0mm I.D. x 15cm 4.6mm I.D. x 15cm 保护柱 2.0mm I.D. x 1.0cm 3.2mm I.D. x 1.5cm

亲水作用(Hilic)色谱简介,以及和正相色谱相、反相色谱比较

亲水作用(H i l i c)色谱,有时被称为“含水正相色谱”,有时又被称为“反反相色谱”,简单来说,是极性的固定相和极性的流动相组成,参考表1,在固定相方面,看似和正相色谱一样,那么,同一款色谱柱是否既可以用于正相色谱,又可以用于H i l i c色谱?在流动相方面,和反相色谱接近,那两种模式保留行为和流动相对保留的影响规律有什么差异?你对H i l i c色谱是否也疑惑重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亲水作用(H i l i c)色谱的神秘面纱吧。 表1 反相、正相、Hilic色谱对比 一、Hilic简介 1.1流动相 在大多数的Hilic分离中,采用的流动相为含有少量水/缓冲液与有机相混合(典型的是乙腈),水的比例为3%-40%之间。 水的比例不低于3%是由于Hilic色谱的保留机理决定的,普遍认为Hilic色谱流动相中的水会被吸附到极性固定相的表面形成水膜,然后分析物在水膜和流动相之间进行液液分配作用,加上极性官能团和固定相之间的氢键作用力,离子官能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等,实现被分析物的保留。水膜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Hilic流动相中至少含有3%的水。当水的比例大于40%时,保

留一般很弱(k≈0)。 1.2固定相 应用于Hilic色谱的固定相有:纯硅胶柱、氨基柱、二醇基柱、酰胺基柱等。纯硅胶柱有固定相不易流失的优点,在使用CAD、ELSD和LC-MS检测器时,最受欢迎;氨基柱,在Hilic 色谱中的应用,特别适合碳水化合物(糖类)分离;二醇基柱,亲水性很好,可以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二、Hilic和正相色谱相比 2.1固定相的区别 同样是Silica,NH2,Diol柱,与用于正相色谱中的色谱柱不同,专为Hilic色谱设计的色谱柱,可以用于水/有机物的流动相中,换句话说,Hilic色谱对固定相的耐水性要求更高,否则会因固定相的水解,出现基线噪音大、色谱柱寿命短等问题。所以用于正相色谱中的色谱柱,不一定能用于Hilic色谱。而适用于Hilic色谱的色谱柱,可以用于正相色谱中。 典型案例: Athena NH2-RP用于糖类分析,CAD检测时,能改善基线噪音。而国产A/C品牌、进口B品牌氨基柱由于键合相水解,基线噪音大大增加。 图1 几款氨基柱流失性对比

高效液相色谱速率理论

高效液相色谱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 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 速率理论。 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 式中:u 为流动相的线速度; A , B , C 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系数、传质阻力系数。 该式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效)的各种因素! 任何减少方程右边三项数值的方法,都可降低 H ,从而提高柱效。 1、涡流扩散项A 在填充色谱柱中,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流动相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障碍,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分子在前进中形成紊乱的类似“ 涡 流” 的 流动,故称涡流扩散。 Cu u B A H ++=

从图中可见,因填充物颗粒大小及填充的不均匀性,同一组分运行路线长短不同,流出时间不同,峰形展宽。 A =2 λdp dp:填充物平均颗粒的直径 ; λ:填充不均匀性因子 展宽程度以A表示 固定相颗粒越小 ( dp↓) ,填充的越均匀,A↓,H↓,柱效n↑。则由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对于空心毛细管柱,无涡流扩散,即A=0。 2、分子扩散项B /u(纵向扩散项) 纵向扩散是由浓度梯度造成的。

组分从柱口加入,其浓度分布的构型呈“塞子”状,如图所示。它随着流动相向前推进,由于存在浓度梯度,“塞子”必然自发地向前和向后扩散,造成谱带展宽。 分子扩散项系数为: B=2γD g B:分子扩散项系数 γ:阻碍因子(扩散阻止系数) , 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素 - 弯曲因子 D :组分在流动相中扩散系数 3、传质阻力项C u 由于气相色谱以气体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以液体为流动相,它们的传质过程不完全相同,现分别讨论之。 (l)对于气液色谱,传质阻力系数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l两项,即: C=Cg+Cl 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有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被气相带走;有的则进人两相界面又来不及返回气相。这样,使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

色谱分析习题及答案(绝对精华)

色谱分析综合体 填空: 1.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热导池检测器分别属于_质量型__和___温度__型检测器。气相色谱仪的心脏是_色谱柱___。 2. 固定液一般是按照__相似相溶___原理选择;在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组分时,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__诱导力____,极性愈大,保留时间就愈___长__。 3. 固定液通常是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固定液在使用温度下有____较好的热稳定性____,防止___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____。 5. 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色谱柱的相比β较大,有利于实现快速分析。但其柱容量_较小_。 6. 在HPLC仪中,为了克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要安装_耐高压的六通阀___。 7. 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仅起输送作用;而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还要直接参加__实际的分配过程__,要想提高高效液相色谱的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__使用小粒径填料_。 8. 欲分离位置异构体化合物,宜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模式是__梯度洗脱___。 9、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称为流动相,装有固定相的柱子称为 色谱柱。 10、液相色谱检测器一般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气相色谱检测器可用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电子俘获检测器等。 色谱学分析基础: 1、色谱塔板理论的假设? 答、(1) 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2) 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5)所有的物质在开始时全部进入零号塔板 2、色谱定性的方法都有哪些? 答、(1) 用保留时间定性(2) 用相对值保留定性(3) 用保留指数定性(4)用化学反应配合色谱定性 (5)用不同类型的检测器定性⑹色谱和各种光谱或波谱联用 3、内标法定量分析时,内标物选择应满足那些条件? 答:①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②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③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④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接近,且无组分峰影响 4、色谱分析中,固定相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固定相的选择:气-液色谱,应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 5、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用校正因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 答:各种化合物在不同的检测器上都有不同的应答值,所以尽管往色谱仪中注入相同质量的物质,但得到峰面积却不一样,因此峰面积定量时就必须把由色谱仪上得到的峰面积乘上一个系数,得到此成分的质量,在实际分析中,常用某物质做标准,得到一个相对的校正系数,就叫‘相对校正因子’ 试样中不是所有组分 6、总结色谱法的优点。 答:色谱法特点(1)分离效率高(2)灵敏度高(3)分析速度快(4)应用范围广⑸样品用量少⑹分离和测定一次完成⑺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 7、色谱流出曲线可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8、根据你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分析对象缺点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 1. 气相色谱的基本设备包括那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载气系统去除载气中的水、有机物等杂质 进样装置: 色谱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 检测系统 2.试以塔极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3. 试述速率方程式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 答:A、涡流扩散项B、纵向扩散项C、传质阻力项 4. 为什么可用分辨率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5. 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6. 对载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载体要求:①具有化学惰性②好的热稳定性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④有适当的比表面,表面无深沟,以便是固定液成为均匀的薄膜,要有较大的空隙率,以便减小柱压降。对固定液的要求:应对被分离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热稳定性,并且不与被分离组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7. 试比较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的性能,它们各使用在哪些方面? 答;红色担体适宜分析非极性化合物;白色单体适宜分析极性化合物; 8. 固定液可分为哪几类?为什么这样划分?如何选择固定液。 答:固定液按分子作用力分为①不易极化非极性固定液②易极化非极性固定液③难成氢键的极性固定液④受质子的极性固定液按极性分类用典型化合物在固定液上的保留性能来表征 固定液的选择原则:①“相似相容”原则,②固定液和被分离物分子之间的特殊作用力,③利用混合物固定液④利用协同效应选择

Venusil HILIC丙基酰胺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柱

Venusil HILIC丙基酰胺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柱,键合相为中性的酰胺基团。在处理强极性化合物方面,Venusil HILIC色谱柱比反相C18色谱柱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利用亲水作用色谱原理,可保留或分离强极性、水溶性碱性有机化合物。 HILIC是一种亲水作用色谱模式,其洗脱是以化合物亲水性/极性增加的次序排列,典型的流动相是乙腈(40%--97%)-水(或挥发性缓冲盐),所以HILIC色谱具有和反相色谱互补的选择性,同时它可以使用更高挥发性的流动相,增加了HILIC色谱的LC/MS分析灵敏度,降低了分离的压力。同时HILIC色谱摒弃了离子对试剂,极大的方便了制备色谱方法的开发。Venusil HILIC色谱柱与传统的氨基柱和硅胶柱相比,Venusil HILIC色谱柱具有更好的重现性和寿命。Venusil HILIC是是替代氨基柱和硅胶柱的最佳选择。 硅胶纯度>99.999%;pH适用范围2.0-8.0;孔径100? 水溶性维生素分析(与硅胶柱比较) 另外,Venusil HILIC 由于其出色的亲水性用于测益母草中的盐酸水苏碱已经被中国药典所收录。 从化学结构上看,盐酸益母草碱和盐酸水苏碱由于含有较多的极性基团(-OH、-NH2、-COOH)和孤对电子,水溶性特别强,因此普通的C18反相色谱柱已不能满足此类化合物的分析要求,最重要的原因即亲水性成分在C18柱上没有保留。而丙基酰胺键合硅胶(HILIC)克服了传统正相色谱柱在水相条件下不稳定的缺点,其常使用流动相是和反相色谱相同的水相缓冲液(< 40%)及有机溶剂,但是其梯度条件通常是初始为高比例有机相,逐步加大水相含量;极性丙基酰胺键合硅胶的HILIC色谱柱在反相条件下,可以有效的保留极性化合物,是一种崭新的极性化合物HPLC分离解决方式. 可用于奶粉中双氰胺检测!

HILIC色谱柱介绍教学内容

H I L I C色谱柱介绍

亲水作用色谱(HILIC)是近年来色谱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介了HILIC 的起源、定义、分离特点;比较了HILIC和反相色谱(RPLC)的选择特性,讨论了HILIC与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并对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1. HILIC的概念 亲水色谱(HILIC)是一种用来改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较差的强极性物质保留行为的色谱技术。它通过采用强极性固定性,并且结合高比例有机相/低比例水相组成的流动相来实现这一目的。而这样的流动相组成尤其有利于提高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的灵敏度。 2. HILIC的分离机制 HILIC的分离机理在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配机理(2)离子交换(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更多的试验现象则表明HILIC的保留机理包含氢键作用、偶极作用和静电作用等多种次级效应,很难将其区分开来。 3.HILIC影响保留的主要因素 普遍认为HILIC保留行为受到多种参数的影响,如固定相的官能团、有机改性剂的含量、流速、柱温、流动相缓冲体系的pH值、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 影响样品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都是流动相中有机相的比例,例如乙腈的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样品的保留因子。在HILIC分离模式中,溶剂洗脱能力由弱到强为:四氢呋喃<丙酮<乙腈<异丙醇<乙醇<甲醇<水, 流动相中水是最强的洗脱溶剂。一般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其中水相的比例为5%-40%以保证其显著的亲水作用。如图1所示,将流动相中的水相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代替,随着流动相极性的减小,待测物在柱上的保留就会增强。

色谱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色谱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色谱在药物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张鹏鹏,王凌云,张斌浩(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工业催化)摘要: 现在药学的迅速发展促进针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过程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建立了许多新的、巧妙、精确而有快速的色谱分析方法。 包括亲水作用色谱固定相在药分离中的应用,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脂质体电动色谱。 这些方法的诞生使得当代生物医学与中医学理论能够兼容。 本文综述了这些色谱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及其特点。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薄层色谱法串联质谱法脂质体ThelatestchromatographicanalysisresearchindrugresearchPengp engZhang,LingyunWang,BinhaoZahng (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IndustryCatalysis)Abstract:Now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pharmaceuticaldrugsand theirmetabolites forthecontinuousin‐depthstudyoftheprocess, scientistshavecreatedmanynew,preciseandrapidchromatographic methods.Includingtheusingofseparatingdrugswithstationarypha seofhydrophilicinteractionchromatography,thinlayerchromatog raphysusingindruganalysis,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 1 / 15

色谱法分离原理教案

第十四章色谱法分离原理 一.教学内容 1.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 3.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1.塔板理论,包括流出曲线方程、理论塔板数(n)及有效理论塔板数 (n e f f)和塔板高度(H)及有效塔板高度(H e f f)的计算 2.速率理论方程 3.分离度和基本分离方程 三.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2.掌握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峰)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 3.能够利用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方程判断影响色谱分离各种实验因素 4.学会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四.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一节概述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

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从不同角度,可将色谱法分类如下: 1.按两相状态分类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 C) 根据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还是固定液(附着在惰性载体上的 一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又可分为气固色谱(G S C)和气液色谱(GL C)。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 SC)和液液色谱(L LC)。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 C)。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 PC). 2.按分离机理分类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HILIC色谱柱介绍

亲水作用色谱(HILIC)就是近年来色谱领域研究得热点之一。本文简介了HILIC得起源、定义、分离特点;比较了HILIC与反相色谱(RPLC)得选择特性,讨论了HILIC与质谱联用技术得特点,并对其使用中得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1、HILIC得概念 亲水色谱(HILIC)就是一种用来改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较差得强极性物质保留行为得色谱技术。它通过采用强极性固定性,并且结合高比例有机相/低比例水相组成得流动相来实现这一目得.而这样得流动相组成尤其有利于提高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得灵敏度。?2、HILIC得分离机制?HILIC得分离机理在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配机理(2)离子交换(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更多得试验现象则表明HILIC得保留机理包含氢键作用、偶极作用与静电作用等多种次级效应,很难将其区分开来. 3、HILIC影响保留得主要因素 普遍认为HILIC保留行为受到多种参数得影响,如固定相得官能团、有机改性剂得含量、流速、柱温、流动相缓冲体系得pH值、缓冲盐得种类与浓度。 影响样品在固定相上得保留行为得最主要因素都就是流动相中有机相得比例,例如乙腈得含量得增加会显著增加样品得保留因子。在HILIC分离模式中,溶剂洗脱能力由弱到强为:四氢呋喃<丙酮<乙腈〈异丙醇<乙醇<甲醇<水,流动相中水就是最强得洗脱溶剂。一般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其中水相得比例为5%-40%以保证其显著得亲水作用.如图1所示,将流动相中得水相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代替,随着流动相极性得减小,待测物在柱上得保留就会增强。 Figure1、HILIC retention as afunctionof polar modifier、100 mm length ACQUITY UPLC BEH HILICcolumn、Peaks:1= methacryl ic acid, 2 = cytosine,3 = nortriptyline, 4 = nicotinicacid、 4、HILIC与RP-HPLC得比较?传统得反相色谱(RPLC)对强极性与亲水性得小分子物质得保留与分离能力较弱,通常流动相需要采用高比例得水相才能实现其保留,然而高比例得水相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固定相得反浸润与ESI-MS灵敏度得下降。 HILIC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RPLC互补得保留方式,能够使在RPLC上保留较弱或没有保留得物质在HILIC柱上提供合适得保留,如图2所示:

高速逆流色谱仪原理特点及应用

高速逆流色谱仪原理特点及应用 高速逆流色谱法于1982年由美国国立卫生院Ito博士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与其它色谱技术不同的是它不需任何固态载体,因此能避免固相载体表面与样品发生反应而导致样品的污染、失活、变性和不可逆吸附等不良影响。 同时它也具有适用范围广、快速、进样量大、费用低、回收率高等优点。因此,己在生物、医药、食品、材料、化妆品和环保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领域倍受重视。 高速逆流色谱仪原理及特点 HSCCC利用了一种特殊的流体动力学(单向流体动力学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根100多米长的螺旋空管,注入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的一相作为固定相,然后作行星运动;同时不断注入另一相(流动相),由于行星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场使得固定相保留在螺旋管内,流动相则不断穿透固定相;这样两相溶剂在螺旋管中实现高效的接触、混合、分配和传递。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不同,因而能使样品中各组分得到分离。 重现性好。如果样品不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作用,酸碱性也不强,那么多次进样,其分离过程稳定性都保持很好、峰的保留相对标准偏差也小于2%,重现性相当好。 应用领域: (1)天然产物已知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2)化学合成物质的分离纯化 (3)中药一类、五类新药的开发 (4)中药指纹图谱和质量控制研究 (5)抗生素的分离纯化 (6)天然产物未知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新化合物开发) (7)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8)放射性同位素分离 (9)多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离以及手性分离等 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好。由于溶剂系统的组成与配比可以是无限多的,因而从理论上讲HSCCC适用于任何极性范围的样品的分离,所以在分离天然化合物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并因不需固体载体,而消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和其它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标签: 色谱仪

简述色谱基础理论中的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1、简述色谱基础理论中得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10分) 塔板理论就是由以下四个假设构成得:1、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 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 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 。2、流动相(如载气)进入色谱柱不就是连 续进行得,而就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 )。3、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 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4、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就是常数,与组分在 某一塔板上得量无关。(3分) 速率理论:就是由荷兰学者范弟姆特等提出得。结合塔板理论得概念,把影响塔板高度得 动力学因素结合进去,导出得塔板高度H 与载气线速度u 得关系: Cu u B A H ++= 其中: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 C 为传质阻力项 涡流扩散项 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 似“涡流”得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得扩张。由于 A=2λd p ,表明 A 与填充物得平均颗粒直径 dp 得大小与填充得不均匀性 λ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与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 粒度与颗粒均匀得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就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得有效途径。 分子扩散项 B/u 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就是以“塞子”得形式存在于柱得很 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得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得 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 B=2rD g r 就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得因 数 ( 弯曲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得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 D g 得大小成正比, 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得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得组分,其 D g 小 , 反比于载气密度得 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得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得载气 ( 如氮气 ) ,可 使 B 项降低, 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 r 为与填充物有关得因素。 传质项系数 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与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两项。所谓气相 传质过程就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 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 (7分) 2、简述HPLC 仪器得基本构成及常用得一些分离类型。(10分) HPLC 仪器一般可分为梯度淋洗系统,高压输液泵与流量控制系统,进样系统,分离柱及 检测系统等5个主要部分(5分);液相色谱有多种分离类型,根据使用得固定相不同,主要有 如下分离类型:液-固吸附色谱,液-液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亲与色谱等。(5 分) 3、色谱分析法区别于其她分析方法得主要特点就是什么?(5分) 1、 分离效率高,可以分离分析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等; 2、灵敏 度高,可以检测出μg/g 级甚至就是ng/g 级得物质量;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 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得分析;4、应用范围广,气相色谱适用物沸点低于400℃得各 种有机化合物或无机气体得分离分析。液相色谱适用于高沸点、热不稳定及生物试样得 分离分析。离子色谱适用于无机离子及有机酸碱得分离分析。 4、色谱分离过程中得热力学与动力学因素分别由哪两个参数表现出来?两个色 谱峰得保留时间较大就一定能够分离完全吗?(5分) 色谱分离过程中得热力学因数就是就是保留值之差,而区域宽度就是色谱分离过程中得动力 学因数,她们分别就是通过分离度与分配系数这两个参数表现出来得。 不一定能分离完全,判断两个峰能否分离完全就是用分离度来表现得,当分离度R=1、5时, 分离程度达到99、7%,为相邻两峰完全分离得标准。 5、选择气相色谱固定液得基本原则就是什么?如何判断化合物得出峰顺序?(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