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几何模型压轴题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几何模型压轴题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几何模型压轴题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模型压轴题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

解析)

一、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小明研究了这样一道几何题:如图1,在△ABC中,把AB点A顺时针旋转α (0°<α<180°)得到AB′,把AC绕点A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连接B′C′.当α+β=180°时,请问

△AB′C′边B′C′上的中线AD与BC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以下是他的研究过程:

特例验证:

(1)①如图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AD与BC的数量关系为AD=BC;

②如图3,当∠BAC=90°,BC=8时,则AD长为.

猜想论证:

(2)在图1中,当△ABC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与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拓展应用

(3)如图4,在四边形ABCD,∠C=90°,∠A+∠B=120°,BC=12,CD=6,DA=63,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P,使△PDC与△PAB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若存在,请画出点P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说明)并直接写出△PDC的边DC上的中线PQ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①1

2

;②4

(2) AD=1

2

BC,理由见解析

(3)存在,13

【解析】

【分析】

(1)①由已知条件可得AD⊥B′C′,由α+β=180°可得∠BAC+∠B′AC′=180°,已知∠BAC=60°,可

求得∠B′AC′=120°继而∠B′=∠C′=30°,可得AD=1

2

AB′=

1

2

BC

②当∠BAC=90°时,可得∠B′AC′=∠BAC=90°,△B′AC′是直角三角形,可证得

△BAC≌△B′AC′,推出对应边相等,已知BC=8求出AD的长.

(2)先做辅助线,延长AD到M,使得AD=DM,连接B′M、C′M,如图1所示:

因为B′D=DC′,AD=DM,对角线相互平分,可得四边形AC′MB′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对应边相等,由∠BAB′+∠CAC′=180°推得∠BAC=∠AB′M,可证明△BAC≌△AB′M,所以BC=AM,

AD=1

2 BC;

(3)先做辅助线,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E于P,即为点P的位置;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M,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连接PA、PD、PC,作△PDC的中线PQ,连接DF交PC于O

假设P点存在,再证明理由.

根据已知角可得出△DCM是直角三角形,∠MDC=30°,可得出CM3DM3

在;

∵CD=6,∠DCM=90°,∠MDC=30°,∠M=90°﹣∠MDC=60°,可求得EM=1

2

BM3

DE=EM﹣DM3﹣33

由已知DA3AE=DE

且BE⊥AD,可得P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证得PA=PD

因为PB=PC,PF∥CD,可求得CF=1

2

BC3,利用线段长度可求得∠CDF=60°

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证得△FCP≌△CFD(AAS),进而证得四边形CDPF是矩形,

得∠CDP=90°,∠ADP =60°,可得△ADP是等边三角形,求出DQ、DP,在Rt△PDQ中可求得PQ长度.

【详解】

(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AB′=AC′,∠BAC=60°

∵DB′=DC′

∴AD⊥B′C′

∵∠BAB′+∠CAC′=180°

∴∠BAC+∠B′AC′=180°

∴∠B′AC′=180°﹣∠BAC=180°﹣60°=120°

∴∠B′=∠C′=30°

∴AD=1

2

AB′=

1

2

BC

故答案:1 2

②∵∠BAB′+∠CAC′=180°

∵∠BAC=90°

∴∠B′AC′=∠BAC=90°

在△BAC和△B′AC′中,

'

'"90

"

AB AB

BAC B AC

AC AC

=

?

?

∠=∠=??

?=

?

∴△BAC≌△B′AC′(SAS)∴BC=B′C′

∵B′D=DC′

∴AD=1

2

B′C′=

1

2

BC=4

故答案:4

(2)AD与BC的数量关系:AD=1

2

BC;理由如下:

延长AD到M,使得AD=DM,连接B′M、C′M,如图1所示:∵B′D=DC′,AD=DM,

∴四边形AC′MB′是平行四边形,

∴∠B′AC′+∠AB′M=180°,AC′=B′M=AC,

∵∠BAB′+∠CAC′=180°,

∴∠BAC+∠B′AC′=180°,

∴∠BAC=∠AB′M,

在△BAC和△AB′M中,

'

'

'

AC B M

BAC AB M

AB AB

=

?

?

∠=∠

?

?=

?

∴△BAC≌△AB′M(SAS),∴BC=AM,

∴AD=1

2 BC;

(3)存在;作BE⊥AD于E,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E于P,即为点P的位置;理由如下:

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M,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连接PA、PD、PC,作△PDC的中线PQ,连接DF交PC于O,如图4所示:

∴∠ADC=150°,

∴∠MDC=30°,

在Rt△DCM中,∵CD=6,∠DCM=90°,∠MDC=30°,

∴CM

DM

,∠M=90°﹣∠MDC=60°,

在Rt△BEM中,∵∠BEM=90°,BM=BC+CM

,∠MBE=90°﹣∠M=30°,

∴EM=1

2 BM

∴DE=EM﹣DM

∵DA

∴AE=DE,

∵BE⊥AD,

∴PA=PD,

∵P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PB=PC,PF∥CD,

在Rt△CDF中,∵CD=6,CF=1

2 BC

∴tan∠CDF=CF

CD

=

6

∴∠CDF=60°,

∴∠MDF=∠MDC+∠CDF=30°+60°=90°,∴∠ADF=90°=∠AEB,

∴∠CBE=∠CFD,

∵∠CBE=∠PCF,

∴∠CFD=∠PCF=30°,

∵∠CFD+∠CDF=90°,∠PCF+∠CPF=90°,∴∠CPF=∠CDF=60°,

在△FCP和△CFD中,

CPF CDF

PCF CFD CF CF

∠=∠

?

?

∠=∠

?

?=

?

∴△FCP≌△CFD(AAS),

∴CD=PF,

∵CD∥PF,

∴四边形CDPF是矩形,

∴∠CDP=90°,

∴∠ADP=∠ADC﹣∠CDP=60°,∴△ADP是等边三角形,

∴∠APD=60°,

∵∠BPF =∠CPF =90°﹣30°=60°, ∴∠BPC =120°, ∴∠APD +∠BPC =180°,

∴△PDC 与△PAB 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 在Rt △PDQ 中,∵∠PDQ =90°,PD =DA =63,DN =1

2

CD =3, ∴PQ =22DQ DP +=223(63)+=3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边旋转的问题,旋转前后边长不变,根据已知角度变化,求得线段之间关系.在证明某点知否存在时,先假设这点存在,能求出相关线段或坐标,即证实存在性.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0)、B (0,2),将线段AB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AC .

(1)点C 的坐标为( , );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 . ①求二次函数

的关系式;

②当-1≤x≤4时,直接写出函数值y 对应的取值范围;Z_X_X_K]

③在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 (点C 除外),使△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答案】(1) ∴点C 的坐标为(-3,1) . (2)①∵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3,1),

.解得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②当-1≤x≤4时,≤y≤8;

③过点C作CD⊥x轴,垂足为D,

i) 当A为直角顶点时,延长CA至点,使,则△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

角三角形,过点作⊥轴,

∵=,∠=∠,∠=∠=90°,

∴△≌△,∴AE=AD=2,=CD=1,

∴可求得的坐标为(1,-1),经检验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ii)当B点为直角顶点时,过点B作直线L⊥BA,在直线L上分别取,得到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和等腰直角△,作⊥y轴,同理可证

△≌△∴BF=OA=1,可得点的坐标为(2, 1),经检验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同理可得点的坐标为(-2, 3),经检验点不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综上: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存在点(1,-1),(2,1)两点,使得△和△

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C点坐标;

(2)①把C点代入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出y的取值范围;

③分二种情况进行讨论.

3.(1)发现

如图,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 a=,AB b=.

填空:当点A位于____________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_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应用

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3BC =,1AB =.如图所示,分别以AB ,A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CE ,连接CD ,BE . ①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线段BE 长的最大值.

(3)拓展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5,0,点P 为线段

AB 外一动点,且2PA =,PM PB =,90BPM ∠=?,求线段AM 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答案】(1)CB 的延长线上,a+b ;(2)①DC=BE,理由见解析;②BE 的最大值是4;(3)AM 的最大值是2,点P 的坐标为(22) 【解析】 【分析】

(1)根据点A 位于C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结论; (2)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AB ,AC=AE ,∠BAD=∠CAE=60°,推出

△CAD ≌△EA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BE ;②由于线段BE 长的最大值=线段CD 的最大值,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

(3)连接BM ,将△APM 绕着点P 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 ,连接AN ,得到△AP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N=PA=2,BN=AM ,根据当N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时,线段BN 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最大值为2+3;如图2,过P 作PE ⊥x 轴于E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a ,AB=b ,

∴当点A 位于C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BC+AB=a+b ,

故答案为CB的延长线上,a+b;

(2)①CD=BE,

理由:∵△ABD与△ACE是等边三角形,

∴AD=AB,AC=AE,∠BAD=∠CAE=60°,

∴∠BAD+∠BAC=∠CAE+∠BAC,

即∠CAD=∠EAB,

在△CAD与△EAB中,

AD AB

CAD EAB

AC AE

?

?

∠∠

?

?

?

∴△CAD≌△EAB,

∴CD=BE;

②∵线段BE长的最大值=线段CD的最大值,

由(1)知,当线段CD的长取得最大值时,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最大值为BD+BC=AB+BC=4;

(3)∵将△APM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连接AN,

则△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N=PA=2,BN=AM,

∵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5,0),

∴OA=2,OB=5,

∴AB=3,

∴线段AM长的最大值=线段BN长的最大值,

∴当N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线段BN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AB+AN,

∵22,

∴最大值为2+3;

如图2,过P作PE⊥x轴于E,

∵△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E=AE=2,

∴OE=BO-AB-AE=5-3-2=2-2,

∴P(2-2,2).

【点睛】

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最大值问题,旋转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4.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

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 ,交MD 于点G ,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MN ∥AE ,MN=

12AE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 ,而DM=1

2

AF ,从而得到DM ,MN 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 、MN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BC=CD ,∠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 ,∴BC ﹣CE=CD ﹣CF ,即BE=DF ,

∴△ABE ≌△ADF ,∴AE=AF ,∴△AEF 是等腰三角形;(2)DM 、MN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 、MN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 △ADF 中DM 是斜边AF 的中线,∴AF=2DM ,∵MN 是△AEF 的中位线,∴AE=2MN ,∵AE=AF ,∴DM=MN ;∵∠DMF=∠DAF+∠ADM ,AM=MD ,∵∠FMN=∠FAE ,∠DAF=∠BAE ,∴∠ADM=∠DAF=∠BAE ,

∴∠DMN=∠FMN+∠DMF=∠DAF+∠BAE+∠FAE=∠BAD=90°,∴DM ⊥MN ;(3)(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连接AE ,交MD 于点G ,∵点M 为AF 的中点,点N 为EF 的中点,∴MN ∥AE ,MN=

1

2

AE ,由已知得,AB=AD=BC=CD ,∠B=∠ADF ,CE=CF ,又∵BC+CE=CD+CF ,即BE=DF ,∴△ABE ≌△ADF ,∴AE=AF ,在Rt △ADF 中,∵点M 为AF 的中点,∴DM=

1

2

AF ,∴DM=MN ,∵△ABE ≌△ADF ,∴∠1=∠2,∵AB ∥DF ,∴∠1=∠3,同理可证:∠2=∠4,∴∠3=∠4,∵DM=AM ,∴∠MAD=∠5,

∴∠DGE=∠5+∠4=∠MAD+∠3=90°,∵MN ∥AE ,∴∠DMN=∠DGE=90°,∴DM ⊥MN .所以(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

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旋转的性质.

5.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 (1)概念理解:

如图1,在ABC ?中,6AC = ,3BC =.30ACB ∠=?,试判断ABC ?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问题探究:

如图2, 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作ABC ?关于BC 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

到A BC '?,连结AA '交直线BC 于点D .若点B 是123,12z ai z i =-=+的重心,求AC

BC

的值. (3)应用拓展:

如图3,已知12l l //,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2.“等高底”ABC ?的“等底” BC 在直线1l 上,点A 在直线2l 上,有一边的长是BC 的2倍.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

A B C ?'',A C '所在直线交2l 于点D .求CD 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

AC BC =

(3)CD 的值为2103,22,2 【解析】

分析:(1)过点A 作AD ⊥直线CB 于点D ,可以得到AD =BC =3,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 Δ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得到AD =BC , 再由 ΔA ′BC 与ΔABC 关于直线BC 对称, 得到 ∠ADC =90°,由重心的性质,得到BC =2BD .设BD =x ,则AD =BC =2x , CD =3x ,由勾股定理得AC =13x ,即可得到结论; (3)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①当AB =2BC 时,再分两种情况讨论; ②当AC =2BC 时,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1)是.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A 作AD ⊥直线CB 于点D , ∴ΔADC 为直角三角形,∠ADC =90°. ∵ ∠ACB =30°,AC =6,∴ AD =1

2

AC =3, ∴ AD =BC =3,

即Δ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

(2)如图2, ∵ Δ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AD =BC , ∵ ΔA ′BC 与ΔABC 关于直线BC 对称, ∴ ∠ADC =90°. ∵点B 是ΔAA ′C 的重心, ∴ BC =2BD . 设BD =x ,则AD =BC =2x ,∴CD =3x , ∴由勾股定理得AC 13,

1313

22 AC x

BC x

==.

(3)①当AB=2BC时,

Ⅰ.如图3,作AE⊥l1于点E,DF⊥AC于点F.

∵“等高底” ΔABC的“等底”为BC,l1//l2,

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2,AB=2BC,

∴BC=AE=2,AB=22,

∴BE=2,即EC=4,∴AC= 25.

∵Δ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B' C,∴∠CDF=45°.设DF=CF=x.

∵l1//l2,∴∠ACE=∠DAF,∴

1

2

DF AE

AF CE

==,即AF=2x.

∴AC=3x=25,可得x=2

5

3

,∴CD=2x=

2

10

3

Ⅱ.如图4,此时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Δ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B' C,

∴Δ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D=2AC=22.

②当AC2BC时,

Ⅰ.如图5,此时△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Δ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B′C,∴A′C⊥l1,∴CD=AB=BC=2.

Ⅱ.如图6,作AE⊥l1于点E,则AE=BC,

∴AC=2BC=2AE,∴∠ACE=45°,

∴Δ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B′C时,点A′在直线l1上,

∴A′C∥l2,即直线A′ C与l2无交点.

综上所述:CD 2

10

3

,222.

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旋转综合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新概念“等高底”三角形的理解.

6.(操作发现)

(1)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先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30°,连接

AF,EF.

①求∠EAF的度数;

②DE与E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类比探究)

(2)如图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45°,连接AF,EF.请直接写出探究结果:

①∠EAF的度数;

②线段AE,ED,DB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①120°②DE=EF;(2)①90°②AE2+DB2=DE2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60°,求出

∠ACF=∠BCD,证明△ACF≌△BCD,得出∠CAF=∠B=60°,求出∠EAF=∠BAC+∠CAF=12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即可;

(2)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45°,证出∠ACF=∠BCD,由SAS证明△ACF≌△BCD,得出∠CAF=∠B=45°,AF=DB,求出∠EAF=∠BAC+∠CAF=9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AE2+AF2=EF2,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解:(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BAC=∠B=60°.∵∠DCF=60°,∴∠ACF=∠BCD.

在△ACF和△BCD中,

∵AC=BC,∠ACF=∠BCD,CF=CD,∴△ACF≌△BCD(SAS),∴∠CAF=∠B=60°,∴∠EAF=∠BAC+∠CAF=120°;

②DE=EF.理由如下:

∵∠DCF=60°,∠DCE=30°,∴∠FCE=60°﹣30°=30°,∴∠DCE=∠FCE.在△DCE和△FCE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

(2)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90°,∴AC=BC,∠BAC=∠B=45°.∵∠DCF=90°,∴∠ACF=∠BCD.在△ACF和△BCD 中,

∵AC=BC,∠ACF=∠BCD,CF=CD,∴△ACF≌△BCD(SAS),∴∠CAF=∠B=45°,AF=DB,∴∠EAF=∠BAC+∠CAF=90°;

②AE2+DB2=DE2,理由如下:

∵∠DCF=90°,∠DCE=45°,∴∠FCE=90°﹣45°=45°,∴∠DCE=∠FCE.在△DCE和△FCE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在Rt△AEF中,

AE2+AF2=EF2,又∵AF=DB,∴AE2+DB2=DE2.

7.如图1,点O是正方形ABCD两对角线的交点. 分别延长OD到点G,OC到点E,使OG=2OD,OE=2OC,然后以OG、OE为邻边作正方形OEFG,连接AG,DE.

(1)求证:DE⊥AG;

(2)正方形ABCD固定,将正方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角(0°< <360°)得到正方形

,如图2.

①在旋转过程中,当∠是直角时,求的度数;(注明:当直角边为斜边一半时,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为30度)

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在旋转过程中,求长的最大值和此时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

【答案】(1)DE⊥AG (2)①当∠为直角时,α=30°或150°.②315°

【解析】

分析:(1)延长ED交AG于点H,证明≌,根据等量代换证明结论;(2)根据题意和锐角正弦的概念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分两种情况求出的度数;

(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分别求出OA和OF的长,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求出AF′长的最大值和此时的度数.

详解:如图1,延长ED交AG于点H,

点O是正方形ABCD两对角线的交点,

在和中,

≌,

即;

在旋转过程中,成为直角有两种情况:

Ⅰ由增大到过程中,当时,

在中,sin∠AGO=,

即;

Ⅱ由增大到过程中,当时,

同理可求,

综上所述,当时,或.如图3,

当旋转到A、O、在一条直线上时,的长最大,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此时

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形函数,旋转变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

8.已知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将AD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E ,连接DE .

(1).如图,猜想ADE ?是_______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 (2).如图,猜想线段CA 、CE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①当BD=___________时,30DEC ∠=;(直接写出结果)

②点D 在运动过程中,DEC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DEC ?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等边三角形;(2)AC CD CE +=,证明见解析;(3)①BD 为2或8时,30DEC ∠=;②最小值为423+ 【解析】 【分析】

(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60AD AE DAE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 (2)证明ABD A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CE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3)①分点D 在线段BC 上和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②根据ABD ACE ???得到CE BD =,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 【详解】

解:(1)由旋转变换的性质可知,,60AD AE DAE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 (2)AC CD CE +=,

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可知,60,DAE AD AE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60AB AC BC BAC ∴∠?==,=, 60BAC DAE ∴∠∠?==,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 在ABD ?和ACE ?中,

AB AC BAD CAE AD AE =??

∠=∠??=?

, ABD ACE SAS ∴??≌()

BD CE ∴=,

CE BD CB CD CA CD ∴++===;

(3)①BD 为2或8时,30DEC ∠=, 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

3060DEC AED ∠?∠?=,=,

90AEC ∴∠?=, ABD ACE ??≌,

9060ADB AEC B ∴∠∠?∠?==,又=,

30BAD ∴∠?=,

1

22

BD AB ∴==,

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3060DEC AED ∠?∠?=,=, 30AEC ∴∠?=, ABD ACE ??≌,

3060ADB AEC B ∴∠∠?∠?==,又=,

90BAD ∴∠?=, 28BD AB ∴==,

BD ∴为2或8时,30DEC ∠?=;

②点D 在运动过程中,DEC ?

的周长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4+

理由如下:

ABD ACE ??≌,

CE BD ∴=,

则DEC ?的周长DE CE DC BD CD DE BC DE +++++===, 当CE 最小时,DEC ?的周长最小, ADE ?为等边三角形, DE AD ∴=,

AD

的最小值为

DEC ∴?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旋转变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二、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9.如图,二次函数y=x 2-2mx+8m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且OA≠OB ),交y 轴于点C ,且经过点(m ,9m ),⊙E 过A 、B 、C 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E 的坐标;

(3)过抛物线上一点P (点P 不与B 、C 重合)作PQ ⊥x 轴于点Q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PBQ 和△BOC 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y=x 2+2x-8(2)(-1,-

72)(3)(-8,40),(-15

4,-1316),(-174

,-25

16

) 【解析】

分析:(1)把(),9m m 代入解析式,得:22289m m m m -+=,解这个方程可求出m 的值;

(2)分别令y =0和x =0,求出OA ,OB ,O C 及AB 的长,过点E 作EG x ⊥轴于点

G ,EF y ⊥轴于点F ,连接CE ,AE ,设OF =GE =a ,根据AE CE = ,列方过程求出a 的值,

从而求出点E 的坐标;

(3)设点P (a , a 2+2a -8), 则2

28,2PQ a a BQ a =+-=-,然后分PBQ ∽CBO 时

和PBQ ∽BCO 时两种情况,列比例式求出a 的值,从而求出点P 的坐标.

详解:(1)把(),9m m 代入解析式,得:22289m m m m -+= 解得:121,0m m =-=(舍去) ∴228y x x =+-

(2)由(1)可得:2

28y x x =+-,当0y =时,124,2x x =-=;

∵点A 在点B 的左边 ∴42OA OB ,== , ∴6AB OA OB =+=,

当0x =时,8y =-, ∴8OC =

过点E 作EG x ⊥轴于点G ,EF y ⊥轴于点F ,连接CE ,,

则11

6322

AG AB =

=?= ,

,则

, 在Rt AGE ?中,,

中,

()2

22218CE EF CF a =+=+-,

∵AE CE = ,

∴()2

2918a a +=+- ,

解得:7

2a =

, ∴712E ?

?-- ??

?

; (3)设点()2,28a a a P +-,

则2

28,2PQ a a BQ a =+-=-, a.当PBQ ?∽CBO ?时,

PQ CO

BQ OB =,即228822

a a a +-=-, 解得:10a =(舍去);

22a =(舍去);38a =- ,

∴()18,40P - ;

b.当PBQ ?∽BCO ?时,

PQ BO

BQ CO =,即228228

a a a +-=-, 解得:12a =(舍去),2154a =-;317

4

a =- , ∴21523,416P ??-

- ???;31725416P ??

- ???

, ;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18,40P -,21523,416P ??--

???,31725416P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垂径定理,勾股定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压轴题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压轴题 1.在△ABC 中,点D 在AC 上,点E 在BC 上,且DE ∥AB ,将△CDE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E D C ''(使E BC '∠<180°),连接D A '、E B ',设直线E B '与AC 交于点O . (1)如图①,当AC =BC 时,D A ':E B '的值为 ; (2)如图②,当AC =5,BC =4时,求D A ':E B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若∠ACB =60°,且E 为BC 的中点,求△OAB 面积的最小值. 图① 图② 答 案 : 1;……………………………………………………………………………………………1分 (2)解:∵DE ∥AB ,∴△CDE ∽△CAB .∴AC DC BC EC =. 由旋转图形的性质得,C D DC C E EC '='=,,∴AC C D BC C E '='. ∵ D C E ECD ' '∠=∠,∴ , E AC D C E E AC ECD '∠+''∠='∠+∠即 D AC E BC '∠='∠. ∴E BC '?∽D AC '?.∴4 5 ==''BC AC E B D A .……………………………………………………4分 (3)解:作BM ⊥AC 于点M ,则BM =BC ·sin 60°=23. ∵E 为BC 中点,∴CE = 2 1 BC =2. △CDE 旋转时,点E '在以点C 为圆心、CE 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CO 随着E CB '∠的增大而增大, ∴当E B '与⊙C 相切时,即C E B '∠=90°时E CB '∠最大,则CO 最大. O D E'O E' A D

八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C 中,AB=AC=BC,∠BDC=120°且BD=DC,现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所在直线于M,N两点,连接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1)如图1,若∠MDN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猜想:BM+NC=MN.延长AC到点E,使CE=BM,连接DE,再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可证.请你按照该思路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2)如图2,若点M、N分别是AB、CA的延长线上的一点,其它条件不变,再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 【答案】(1)过程见解析;(2)MN= NC﹣BM. 【解析】 【分析】 (1)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根据△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可以证得△MBD≌△ECD,可得MD=DE,∠BDM=∠CDE,再根据∠MDN =60°,∠BDC=120°,可证∠MDN =∠NDE=60°,得出△DMN≌△DEN,进而得到 MN=BM+NC. (2)在CA上截取CE=BM,利用(1)中的证明方法,先证△BMD≌△CED(SAS),再证△MDN≌△EDN(SAS),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如图示,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

∵△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D=CD,∠DBC=∠DCB,∠MBC=∠ACB=60°,又BD=DC,且∠BDC=120°, ∴∠DBC=∠DCB=30° ∴∠ABC+∠DBC=∠ACB+∠DCB=60°+30°=90°,∴∠MBD=∠ECD=90°, 在△MBD与△ECD中, ∵BD CD MBD ECD BM CE , ∴△MBD≌△ECD(SAS), ∴MD=DE,∠BDM=∠CDE ∵∠MDN =60°,∠BDC=120°, ∴∠CDE+∠NDC =∠BDM+∠NDC=120°-60°=60°,即:∠MDN =∠NDE=60°, 在△DMN与△DEN中, ∵MD DE MDN EDN DN DN , ∴△DMN≌△DEN(SAS), ∴MN=NE=CE+NC=BM+NC. (2)如图②中,结论:MN=NC﹣BM.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题型精选解析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题型精选解析(三) 例题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点B(﹣2,0),过点B和线段OA的中点C作直线BC,以线段BC为边向上作正方形BCDE. (1)填空:点D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 (2)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D、E三点,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正方形和抛物线均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同时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的顶点E落在y 轴上时,正方形和抛物线均停止运动. ①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平移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②运动停止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思路分析: (1)构造全等三角形,由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求出点D、点E的坐标;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本问非常复杂,须小心思考与计算: ①为求s的表达式,需要识别正方形(与抛物线)的运动过程.正方形的平移,从开始到结束,总共历时秒,期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当0<t≤时,对应图(3)a;当<t≤1时,对应图(3)b;当1<t≤时,对应图(3)c.每个阶段的表达式不同,请对照图形认真思考; ②当运动停止时,点E到达y轴,点E(﹣3,2)运动到点E′(0,),可知整条抛物线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向上平移了个单位.由此得到平移之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进而求出其顶点坐标. 解:(1)由题意可知:OB=2,OC=1. 如图(1)所示,过D点作DH⊥y轴于H,过E点作EG⊥x轴于G. 易证△CDH≌△BCO,∴DH=OC=1,CH=OB=2,∴D(﹣1,3); 同理△EBG≌△BCO,∴BG=OC=1,EG=OB=2,∴E(﹣3,2). ∴D(﹣1,3)、E(﹣3,2). (2)抛物线经过(0,2)、(﹣1,3)、(﹣3,2), 则 解得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1.(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且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小明将BG 延长交DC 于点F ,认为GF =DF ,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2DF ,求AB AD 的值; (3)类比探究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n ·DF ,求 AB AD 的值. 2.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DCB =75o,以CD 为一边的

等边△DCE 的另一顶点E 在腰AB 上. (1)求∠AED 的度数; (2)求证:AB =BC ; (3)如图2所示,若F 为线段CD 上一点,∠FBC =30o. 求 DF FC 的值. 3.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E ⊥BC 于点E ,DF ⊥BC 于点F .AD =2cm ,BC =6cm ,AE =4cm .点P 、Q 分别在线段AE 、DF 上,顺次连接B 、P 、Q 、C ,线段BP 、PQ 、QC 、CB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 .若点P 在线段AE 上运动时,点Q 也随之在线段DF 上运动,使图形M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 为10cm 2.设EP =x cm ,FQ =y cm ,A B C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F

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当x =3时y 的值;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取何值时,图形M 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 成为三角形? (4)直接写出线段PQ 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4.如图①,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然后沿虚线剪切,得到两个(不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A 1B 1C 1. A B C D E F (备用图) A B C D E F Q P 图① 图 ① A C A 1 B 1 C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在ABC △中,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 EF =.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延长 AD到点G,使得AD DG =,连接BG,结合D是BC的中点,易证△ADC和 △GDB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得到△AEF中的两个角相等,再根据等角对等边证得AE=EF. 【详解】 如图,延长AD到点G,延长AD到点G,使得AD DG =,连接BG. ∵AD是BC边上的中线, ∴DC DB =. 在ADC和GDB △中, AD DG ADC GDB DC DB = ? ? ∠=∠ ? ?= ? (对顶角相等), ∴ADC≌GDB △(SAS). ∴CAD G ∠=∠,BG AC =. 又BE AC =, ∴BE BG =.

∴BED G ∠=∠. ∵BED AEF ∠=∠ ∴AEF CAD ∠=∠,即AEF FAE ∠=∠ ∴AF EF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如图①,D 是等边△ABC 的边BA 上一动点(点D 与点B 不重合),连接DC ,以DC 为边,在BC 上方作等边△DCF ,连接AF ,你能发现AF 与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2)如图②,当动点D 运动至等边△ABC 边BA 的延长线时,其他作法与(1)相同,猜想AF 与BD 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 (3)Ⅰ.如图③,当动点D 在等边△ABC 边BA 上运动时(点D 与B 不重合),连接DC ,以DC 为边在BC 上方和下方分别作等边△DCF 和等边△DCF ′,连接AF ,BF ′,探究AF ,BF ′与AB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探究的结论; Ⅱ.如图④,当动点D 在等边△ABC 的边BA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他作法与图③相同,Ⅰ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并证明你得出的结论. 【答案】(1)AF =BD ,理由见解析;(2)AF 与BD 在(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3)Ⅰ. AF +BF ′=AB ,理由见解析,Ⅱ.Ⅰ中的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 =AB +BF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BC =AC ,∠BCA =60°,DC =CF ,∠DCF =60°,从而得∠BCD =∠ACF ,根据SAS 证明△BCD ≌△ACF ,进而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SAS 证明△BCD ≌△ACF ,进而即可得到结论; (3)Ⅰ.易证△BCD ≌△ACF (SAS ),△BCF ′≌△ACD (SAS ),进而即可得到结论;Ⅱ.证明△BCF ′≌△ACD ,结合AF =BD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结论:AF =BD ,理由如下: 如图1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 ∴BC =AC ,∠BCA =60°, 同理知,DC =CF ,∠DCF =60°, ∴∠BCA -∠DCA =∠DCF -∠DCA ,即:∠BCD =∠ACF ,

几何图形变换中考数学压轴题整顿

几何图形变换压轴题中考整理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1)如图l,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求证:FG+DC=AD; (2)如图2,若∠ABC=135°,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则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条件下,若AG=2 5,DC=3,将一个45°角的顶点与点B重合并绕点B旋转,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交线段FG于M、N两点(如图3),连接CF,线段CF分别 3,求线段PQ的长. 与线段BM、线段BN相交于P、Q两点,若NG= 2 (湖北省随州市)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腰三直角角形,∠BAC=90°,点D是BC 的中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分别在DG和DE上,连接AE,BG.(1)试猜想线段BG和AE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2)将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角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360°),如图②,通过观察或测量等方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BC=DE=2,在(2)的旋转过程中,当AE为最大值时,求AF的值.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 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在△ABC 中,点P 为BC 的中点. (1)如图1,求证:AP < 2 1 (AB +BC ); (2)延长AB 到D ,使得BD =AC ,延长AC 到E ,使得CE =AB ,连结DE . ①如图2,连结BE ,若∠BAC =60°,请你探究线段BE 与线段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②请在图3中证明:BC ≥ 2 1 DE .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 1 A ( G ) B ( E ) C O D ( F )

2020年贵州省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解析:几何综合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贵州专版) 几何综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20?贵阳)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C的中点,EF∥CB,交AB于点F,如果EF=3,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为() A.24 B.18 C.12 D.9 解:∵E是AC中点, ∵EF∥BC,交AB于点F, ∴EF是△ABC的中位线, ∴EF=BC, ∴BC=6, ∴菱形ABCD的周长是4×6=24. 故选:A. 2.(2020?遵义)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过点P作EF∥BC,分别交AB,CD于E、F,连接PB、PD.若AE=2,PF=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10 B.12 C.16 D.18 解:作PM⊥AD于M,交BC于N.

则有四边形AEPM,四边形DFPM,四边形CFPN,四边形BEPN都是矩形, ∴S △ADC =S △ABC ,S △AMP =S △AEP ,S △PBE =S △PBN ,S △PFD =S △PDM ,S △PFC =S △PCN , ∴S △DFP =S△PBE=×2×8=8, ∴S 阴=8+ 8=16, 故选:C. 3.(2020?贵阳)如图,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tan∠BAC的值为() A.B.1 C.D. 解:连接BC, 由网格可得AB=BC=,AC=,即AB2+BC2=AC2,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45°, 则tan∠BAC=1, 故选:B. 4.(2020?遵义)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AB=5,BC=10,连接AC、BD,以BD为直径的圆交AC于点E.若DE=3,则AD的长为()

八年级数学【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 (1)请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构造图形求出AB的长; (2)若Rt△ABC中,点C在坐标轴上,请在备用图1中画出图形,找出所有的点C后不用计算写出你能写出的点C的坐标;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且PA+PB最小?若存在,就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在备用图2中画出示意图). 【答案】(1)AB=52)C2(0,7),C4(0,-4),C5(-1,0)、C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 【解析】 【分析】 (1)如图,连结AB,作B关于y轴的对称点D,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B; (2)分别以A,B,C为直角顶点作图,然后直接得出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即可; (3)作AB的垂直平分线l3,则l3上的点满足PA=PB,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结AB′,即x轴上使得PA+PB最小的点,观察作图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如图,连结AB,作B关于y轴的对称点D, 由已知可得,BD=4,AD=2.∴在Rt△ABD中,AB=5 (2)如图,①以A为直角顶点,过A作l1⊥AB交x轴于C1,交y轴于C2. ②以B为直角顶点,过B作l2⊥AB交x轴于C3,交y轴于C4. ③以C为直角顶点,以AB为直径作圆交坐标轴于C5、C6、C7.(用三角板画找出也可)由图可知,C2(0,7),C4(0,-4),C5(-1,0)、C6(1,0).

(3)不存在这样的点P. 作AB的垂直平分线l3,则l3上的点满足PA=PB, 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结AB′, 由图可以看出两线交于第一象限. ∴不存在这样的点P.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中垂线和轴对称--路径最短问题的综合作图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学会画好图形解决问题. 2.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94页的部分内容.2.线段垂直平分线.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是MN上任一点,连结PA、PB,将线段AB沿直线MN对称,我们发现PA与PB完全重合,由此即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A=PB.分析: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明PA=PB.

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代数综合题(PDF版)

第三课时 几何代数综合题1.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AB=5,AD=320 ,AE ⊥BD ,垂足是 E.点F 是点E 关于AB 的对称点,连接 AF 、BF. (1)求AE 和BE 的长; (2)若将△ABF 沿着射线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 m (平移距离指点B 沿BD 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 分别平移到线段AB 、AD 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值. (3)如图②,将△AB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0°<<180°),记旋转中的△ABF 为△A ′BF ′,在旋转过程 中,设A ′F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 AD 交于点P.与直线BD 交于点Q.是否存在这样的P 、Q 两点,使△D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D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1)在Rt △ABD 中,AB=5,AD = ,由勾股定理得:BD === . ∵S △ABD =BD?AE =AB?AD , ∴AE===4. 在Rt △ABE 中,AB=5,AE=4,由勾股定理得: BE=3.(2)设平移中的三角形为△ A ′ B ′F ′,如答图2所示:由对称点性质可知,∠ 1=∠2.由平移性质可知,AB ∥A ′B ′,∠4=∠1,BF=B ′F ′=3. ①当点F ′落在AB 上时,∵AB ∥A ′B ′, ∴∠3=∠4,∴∠3=∠2, ∴BB ′=B ′F ′=3,即m=3; ②当点F ′落在AD 上时,∵AB ∥A ′B ′, ∴∠6=∠2,∵∠1=∠2,∠5=∠1, ∴∠5=∠6,又易知A ′B ′⊥AD , ∴△B ′F ′D 为等腰三角形, ∴B ′D=B ′F ′=3, ∴BB ′=B D ﹣B ′D =﹣3=,即m=. (3)存在.理由如下: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配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配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2016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配答案)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3蕲春县模拟)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 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接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OH交DC于点G,连接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①OH=BF;②∠CHF=45°;③GH=BC;④DH2=HEHB. A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 2.(2013连云港模拟)如图,Rt△ABC中,BC=,∠ACB=90°,∠A=30°,D1是斜边AB的中点,过D1作D1E1⊥AC于E1,连结BE1交CD1于D2;过D2作 D2E2⊥AC于E2,连结BE2交CD1于D3;过D3作D3E3⊥AC于E3,…,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E4、E5、…、E2013,分别记△BCE1、△BCE2、△BCE3、…、△BCE2013的面积为S1、S2、S3、…、S2013.则S2013的大小为() A .B . C . D .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45°,AE⊥BC于点E,BF⊥AC于点F,交AE于点G,AD=BE,连接DG、CG.以下结论: ①△BEG≌△AEC;②∠GAC=∠GCA;③DG=DC;④G为AE中点时,△AGC的面积有最大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 4.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

八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在△ACB和△AED中,AC=BC,AE=DE,∠ACB=∠AED=90°,点E在AB上,F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CE、FE. (1)请你探究线段CE与FE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说明理由); (2)将图1中的△AED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AED的一边AE恰好与△ACB的边AC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连接BD,取BD的中点F,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AED绕点A顺时针旋转任意的角度(如图3),连接BD,取BD的中点F,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线段CE与F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CE2FE;(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CF,直角△DEB中,EF是斜边BD上的中线,因此EF=DF=BF,∠FEB=∠FBE,同理可得出CF=DF=BF,∠FCB=∠FBC,因此CF=EF,由于∠DFE=∠FEB+∠FBE=2∠FBE,同理∠DFC=2∠FBC,因此∠EFC=∠EFD+∠DFC=2(∠EBF+∠CBF)=90°,因此△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EF; (2)思路同(1)也要通过证明△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解.连接CF,延长EF交CB 于点G,先证△EFC是等腰三角形,可通过证明CF是斜边上的中线来得出此结论,那么就要证明EF=FG,就需要证明△DEF和△FGB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知的条件有一组对顶角,DF=FB,只要再得出一组对应角相等即可,我们发现DE∥BC,因此∠EDB=∠CBD,由此构成了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EF=FG,那么也就能得出△CFE是个等腰三角形了,下面证明△CFE是个直角三角形.由上面的全等三角形可得出ED=BG=AD,又由AC=BC,因此 CE=CG,∠CEF=45°,在等腰△CFE中,∠CEF=45°,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就能得出(1)中的结论了; (3)思路同(2)通过证明△CFE来得出结论,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得CF=FE,取AD的中点M,连接EM,MF,取AB的中点N,连接FN、CN、CF.那么关键就是证明△MEF和△CFN全等,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我们不难得出 EM=PN=1 2 AD,EC=MF= 1 2 AB,我们只要再证得两对应边的夹角相等即可得出全等的结

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综合题) 1、如图1,△ABC中,∠ACB=90°,AC=4厘米,BC=6厘米,D是BC的中点.点E从A 出发,以a厘米/秒(a>0)的速度沿AC匀速向点C运动,点F同时以1厘米/秒的速度从C出发,沿CB匀速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E作AC的垂线,交AD于点G,连接EF,FG.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0).(1)当t=2时,△ECF∽△BCA,求a的值; (2)当a=1 2 时,以点E、F、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t的值; (3)当a=2时,是否存在某个时间,使△DFG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t=2,∴CF=2厘米,AE=2a厘米, ∴EC=(4-2a ) 厘米. ∵△ECF∽△BCA.∴EC CF CB AC = ∴422 64 a - =.∴ 1 2 a=. (2)由题意,AE=1 2 t厘米,CD=3厘米,CF=t厘米. ∵EG∥CD,∴△AEG∽△ACD.∴EG AE CD AC =, 1 2 34 t EG =.∴EG= 3 8 t. ∵以点E、F、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G=DF. 当0≤t<3时,3 3 8 t t =-, 24 11 t=. 当3<t≤6时,3 3 8 t t=-, 24 5 t=. 综上 24 11 t=或 24 5 (3)由题意,AE=2t厘米,CF=t厘米,可得:△AEG∽△ACD AG=5 2 t厘米,EG= 3 2 t,DF=3-t厘米,DG=5- 5 2 t(厘米). G D B A C F E (第27题) D B A C 备用图 图1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圆的综合大题压轴题

圆的综合大题 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FH是⊙O的切线,切点为F,FH∥BC,连接AF交BC于E,∠ABC的平分线BD交AF于D,连接BF. (1)证明:AF平分∠BAC; (2)证明:BF=FD; (3)若EF=4,DE=3,求AD的长. 2.如图,AB是⊙O的直径,过点B作⊙O的切线BM,点P在右半圆上移动(点P与点A,B不重合),过点P作PC⊥AB,垂足为C;点Q在射线BM上移动(点M在点B的右边),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OQ∥AP. (1)若PC,QO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判断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E恰好在⊙O上?若存在,求出∠APC的大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连接AQ交PC于点F,设,试问:k的值是否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如图1,把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顶点A与边DC上的动点P重合(P不与点D,C重合),MN为折痕,点M,N分别在边BC,AD上,连接AP,MP,AM,AP与MN相交于点F.⊙O过点M,C,P. (1)请你在图1中作出⊙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与是否相等?请你说明理由; (3)随着点P的运动,若⊙O与AM相切于点M时,⊙O又与AD相切于点H.设AB为4,请你通过计算,画出这时的图形.(图2,3供参考) 4.在⊙O中,弦AB与弦CD相交于点G,OA⊥CD于点E,过点B作⊙O的切线BF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I)如图①,若∠F=50°,求∠BGF的大小; (II)如图②,连接BD,AC,若∠F=36°,AC∥BF,求∠BDG的大小.

5.如图,在⊙O中,半径OD⊥直径AB,CD与⊙O相切于点D,连接AC交⊙O 于点E,交OD于点G,连接CB并延长交⊙于点F,连接AD,EF. (1)求证:∠ACD=∠F; (2)若tan∠F= ①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②连接DE,当⊙O的半径为3时,求DE的长. 6.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BC为6cm,D、E分别是∠ACB的平分线与⊙O,AB的交点,P为AB延长线上一点,且PC=PE. (1)求AC、AD的长; (2)试判断直线P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3?蕲春县模拟)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接DF交BE 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OH交DC于点G,连接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①OH=BF;②∠CHF=45°;③GH=BC;④DH2=HE?HB. A.1个B.2个C.3个D.4个 2.(2013?连云港模拟)如图,Rt△ABC中,BC=,∠ACB=90°,∠A=30°,D1是斜边AB的中点,过D1作D1E1⊥AC于E1,连结BE1交CD1于D2;过D2作D2E2⊥AC于E2,连结BE2交CD1于D3;过D3作D3E3⊥AC于E3,…,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E4、E5、…、E2013,分别记△BCE1、△BCE2、△BCE3、…、△BCE2013的面积为S1、S2、S3、…、S2013.则S2013的大小为() A.B.C.D.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45°,AE⊥BC于点E,BF⊥AC于点F,交AE于点G,AD=BE,连接DG、CG.以下结论:①△BEG≌△AEC;②∠GAC=∠GCA;③DG=DC;④G为AE中点时,△AGC的面积有最大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 ①EC=2DG;②∠GDH=∠GHD;③S△CDG=S?DHGE;④图中有8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2008?荆州)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BCD=90°,AD∥BC,BC=CD,E为梯形内一点,且∠BEC=90°,将△BEC绕C点旋转90°使BC与DC重合,得到△DCF,连EF交CD于M.已知BC=5,CF=3,则DM:MC的值为() A.5:3B.3:5C.4:3D.3:4 6.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1O1,平行四边形ABC1O1的对角线交BD于点02,同样以AB,AO2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2O2.…,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BC2009O2009的面积为() A.B.C.D. 7.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A.B.6C.D.3 8.(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9.(2012?黑河)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MDN=90°,∠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 ①(BE+CF)=BC; ②S△AEF≤S△ABC; ③S四边形AEDF=AD?EF; ④AD≥EF; ⑤AD与EF可能互相平分,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为x 轴负半轴上的点,B 为y 轴负半轴上的点. (1)如图1,以A 点为顶点、AB 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 ABC ?,若2OA =,4OB =,试求C 点的坐标; (2)如图2,若点A 的坐标为() 23,0-,点B 的坐标为()0,m -,点D 的纵坐标为n ,以 B 为顶点,BA 为腰作等腰Rt ABD ?.试问:当B 点沿y 轴负半轴向下运动且其他条件都不 变时,整式2253m 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3,E 为x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且OB OE =,OF EB ⊥于点F ,以OB 为边作等边OBM ?,连接EM 交OF 于点N ,试探索:在线段EF 、EN 和MN 中,哪条线段等于EM 与ON 的差的一半?请你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1) C(-6,-2);(2)不发生变化,值为3-3)EN=1 2 (EM-ON),证明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作CQ ⊥OA 于点Q,可以证明AQC BOA ?,由QC=AD,AQ=BO,再由条件就可以求出点C 的坐标; (2)作DP ⊥OB 于点P ,可以证明AOB BPD ?,则有BP=OB-PO=m-(-n)=m+n 为定值,从而可以求出结论2253m n +-3- (3)作BH ⊥EB 于点B ,由条件可以得出 ∠1=30°,∠2=∠3=∠EMO=15°,∠EOF=∠BMG=45°,EO=BM,可以证明ENO BGM ?,则GM=ON,就有EM-ON=EM-GM=EG ,最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就可得出EN=1 2 (EM-ON). 【详解】 (1)如图(1)作CQ ⊥OA 于Q,

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2004安徽芜湖〕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假如有一抛物线通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假如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如今AD 与BC 相交于E ′点, 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1〕 〔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1EO EO AB DC ' ' += ∵AB =6,DC =3,∴EO ′=2 又∵DO EO DB AB '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② 联立①②得 2 x y =??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bx +c (a ≠0)过A 〔-2,-6〕,C 〔1,-3〕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 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1E F E F AB DC ''+=得:E ′F =2 图①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 几何压轴题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ABC 中,AB=AC,∠BAC=90o,D、E 分别在 BC、AC 边上,连接 AD、BE 相 交于点 F,且∠CAD=1 2 ∠ABE. (1)求证:BF=AC; (2)如图2,连接 CF,若 EF=EC,求∠CFD 的度数; (3)如图3,在⑵的条件下,若 AE=3,求 BF 的长. 【答案】(1)答案见详解;(2)45°,(3)4. 【解析】 【分析】 (1)设∠CAD=x,则∠ABE=2x,∠BAF=90°-x,∠AFB=180°-2x-(90°-x)= 90°-x,进而得到∠BAF =∠AFB,即可得到结论; (2)由∠AEB=90°-2x,进而得到∠EFC=(90°-2x)÷2=45°-x,由BF=AB,可得: ∠EFD=∠BFA=90°-x,根据∠CFD=∠EFD-∠EFC,即可求解; (3)设EF=EC=x,则AC=AE+EC=3+x,可得BE=BF+EF=3+x+x=3+2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设∠CAD=x, ∵∠CAD=1 2 ∠ABE,∠BAC=90o, ∴∠ABE=2x,∠BAF=90°-x, ∵∠ABE+∠BAF+∠AFB=180°, ∴∠AFB=180°-2x-(90°-x)= 90°-x, ∴∠BAF =∠AFB, ∴BF=AB; ∵AB=AC, ∴BF=AC; (2)由(1)可知:∠CAD=x,∠ABE=2x,∠BAC=90o,∴∠AEB=90°-2x, ∵EF=EC, ∴∠EFC=∠ECF, ∵∠EFC+∠ECF=∠AEB=90°-2x,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几何综合(广西专版)(解析卷)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广西专版) 几何综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广西)如图,分别以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的封闭图形是莱洛三角形,若AB=2,则莱洛三角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A.B.C.2D.2 解:过A作AD⊥BC于D,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2,∠BAC=∠ABC=∠ACB=60°, ∵AD⊥BC, ∴BD=CD=1,AD=BD=, ∴△ABC的面积为=, S扇形BAC==π, ∴莱洛三角形的面积S=3×π﹣2×=2π﹣2, 故选:D. 2.(2018?桂林)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点M在CD的边上,且DM=1,△AEM与△ADM关于AM所在的直线对称,将△ADM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旋转90°得到△

ABF,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A.3 B.C.D. 解:如图,连接BM. ∵△AEM与△ADM关于AM所在的直线对称, ∴AE=AD,∠MAD=∠MAE. ∵△ADM按照顺时针方向绕点A旋转90°得到△ABF, ∴AF=AM,∠FAB=∠MAD. ∴∠FAB=∠MAE ∴∠FAB+∠BAE=∠BAE+∠MAE. ∴∠FAE=∠MAB. ∴△FAE≌△MAB(SAS). ∴EF=B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CD=AB=3. ∵DM=1, ∴CM=2. ∴在Rt△BCM中,BM==, ∴EF=, 故选:C. 解法二:如图,过E作HG∥AD,交AB于H,交CD于G,作EN⊥BC于N,则∠AHG=∠MGE=90°, 由折叠可得,∠AEM=∠D=90°,AE=AD=3,DM=EM=1, ∴∠AEH+∠MEG=EMG+∠MEG=90°, ∴∠AEH=∠EMG, ∴△AEH∽△EMG,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十动态几何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十动态几何问题 试题特点 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为动态几何问题,此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个元素(如点、线段、三角形等)或整个图形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互相依存、和谐统一,体现了数学中“变”与“不变” 、“一般” 与“特殊”的辩证思想.其主要类型有:1.点的运动(单点运动、多点运动);2.线段 (直线)的运动;3.图形的运动(三角形运动、四边形运动、圆运动等). 方式趋势 动态几何题已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题型.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以动点问题、平面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剪拼问题等为代表的动态几何题频频出现在填空、选择、解答等各种题型中,总体呈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入口宽、难易适度、梯度分明,考查同学们对图形的直觉能力以及从变化中看到不变实质的数学洞察力. 热点解析 一、点的运动 4 【题1】(2011 盐城)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x+7 与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3 交于点A ,且与x 轴交于点B.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 (2)过点A 作AC⊥y轴于点C,过点B 作直线l∥y 轴,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 的路线向点A 运动;同时直线l 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 交x 轴于点R,交线 段BA 或线段AO 于点Q.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和直线l 都停止运动.在运 动过程中,设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①当t 为何值时,以A、P、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 、P、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说明 理由. 求t 的值;若不存在, 4 【思路】(1)联立方程y=-x+7 和y=3x 即可求出点A 的坐标,令-x+7=0 即 3 可得点B 的坐标. (2)①只要把三角形的面积用t 表示,求出即可.应注意分P 在OC 上运动和P 在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