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的体制设计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的体制设计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的体制设计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的体制设计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动,原始村落向农村社区转型。农村社区既是国家治理农村社会的基础单位,又是统筹城乡规划发展的基本平台,还是农民完成生产和生活的新承载组织,故农村社区建设在实质上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关节点,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双重治理。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实践处于探索阶段,亟需科学的社区管理模式来指导。

关键词: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一、我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建构需秉持的理念

(一)“双强”的指导理念

所谓双强的理念就是强国家、强社会的指导理念。未来农民生活离不开社区,这将是一个大趋势,它已经成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承载地,从本质来看,逐步达到自我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等都是农村社区管理的抓手。农村社区的建设应该围绕社区农民来开展,主要采取居民自治的方式,鼓励农民参与事务管理,激发其思想能动性,农村社区的发展才能有持续的动力。同时应看到,这种过渡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我国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实践需要,在实行民主自治管理的同时,必须的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助和监督,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农村社区新型

自治管理模式必须秉持双强的取向,它不是离开政府而完全放任发展的管理模式,而是采用政府和社会治理的权力体系。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社区管理最基本的就是自给自足、共生共荣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利益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唯一并普遍起作用的,是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矛盾根源,一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利益那里得到解释。这就是说农民利益要通过农村社区得以体现,这些利益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因此农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要以保护农民的多维度利益为中心,使农民通过对社区事务的自治管理来保障自己的利益,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利益矛盾激化,使农村社会能健康有序发展。

(三)社区管理要以善治为目标

善治就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己任,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要义就是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公共事务,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善治理论应该成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支撑,它强调的是政府和社会建立的合作关系,达到最佳的一种平衡状态。它既需要政府的方向指引,也需要公民的合作意识和思想认同,并且能投身于治理当中,最后才能实现善治的目的。

二、我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政府治理与社区自治相得益彰

农村社区新型自治管理模式首先要以社区自治为前提,采取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相结合的治理方式。政府代表社会总体利益,在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独立性基础上,解决相应的管理的宏观发展难题,并且要发挥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使农村社区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这种管理不是所谓的强权管理,而是以发挥基本管理职能为主。农村社区的发展要依赖于农民的参与意识,农民要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主线,这样农民的自治管理权益才能有所保障。针对社区管理,农民应被普遍赋予最高决策权和管理权。经民主选举程序,产生自治组织对社区进行管理,激发村民自治管理的主动性。

(二)国家行政和社区自治管理权力的“同心圆式”运作

政府与社区的管理的运作类似于“同心圆式”,需要确定双重管理的职责和范围,规避了两种权力彼此之间的对抗,使政府和社会两种管理有效互动,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充分推动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新型农村治理模式中,应用的政府和社会的双重管理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形式有所不同,也不是完全“自下而上”的民主管理,而是以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共生的“同心圆式”管理方式。这种管理要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和农村的需求,这是两种管理力量的共同圆心,从而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发展条件。

(三)农村社区自治管理呈现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农村社会结构也随之变迁,农村也具有了开放性。农村社区成为农村社会新的机体构成,并成为它的基本单位,它的经济主体、社会主体、经营方式和组织机构,包括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关系都呈现出多元的特征,户籍和土地不再是硬指标,因此促成了农村社区的多元化特征。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变得多元化,因此,这一特点就要求以适应农村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的、能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的自治管理模式。

(四)政府管理的宏观性与间接性

我国农村社区大多是“强国家、弱社会”的管理格局。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政府已经不能实施单独治理的职能,面对不断增加的农村社会问题,越来越显得乏力,政府管理需要和农村社区自治管理两种管理力量共同进行治理。在新型农村社区自治过程中,政府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还要适当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农村社区建设决不能离开政府,它是不可或缺的。与过去所不同的是政府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有所变化。政府不再事无巨细的对所有社区事务进行管理,而主要是对社区自治管理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宏观管理。

三、我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的体制构建

(一)乡政村治的启发

村民自治可以说是我国实行自治领域中非常有作用力

的一方面,即在农村地区推行的乡政村治的管理体制。它一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行政权力的体现在农村的最基层单位就是乡镇,乡镇行政制度下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这对农村社区建设有深远影响,再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自治组织,针对农村社区内部的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 世

纪80 年代,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开始,农村从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农村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篇章,乡镇一级的基层政权开始对农村实行管理,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的“乡政村治”的治理方式。政府与社会治理两种力量既是分离的,又是相互支撑的,乡政与村治就是该种形式。乡镇政府对农村实行间接的管理,到村一级则实行村民自治,它们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二)村庄向农村社区

的转变

农村社区化的过程也就是村庄逐步向农村社区转变的

过程,而农村社区化可以分为社区外化和社区内化两个过程。社区外化是以物为中心的社区化过程,包括农村社区集体和个人资产的转移以及农村社区空间的建设;社区内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社区化过程,包括社区农民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市民化转换,要通过社区精神和社区文化建设来实现,并引导农民实现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社区外化是通过硬件建设来

实现,而社区内化包括精神和文化双建设,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变化不是短期内可以显现的,它往往是更为重要、更难、更耗时的过程。农村社区化过程不同于城市,遇到的情况可能很复杂,或者很突出。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生活的社区化,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事物外在变化相对容易些,但是无形的内在转换却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村级管理组织的变身

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了新的管理组织建立新的管理组织,原有村组织经过一段时间形式发生改变,以社区为单位由基层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农村居民在社区采用自治管理形式,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社区管理委员会对社区各项事

务进行管理。不同的社区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可以采取原村组织直接转换和联村管理组织转换两种方式。一是原来村子的自治形式的直接转换,有“一村一社区”和“一村多社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管理体制方面可以继续保留原来村子的设置。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指导下,鼓励村民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二是联村整合的转换方式是在“多村一社区”的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强调公共服务的社区化的效果,完成部分职能。

(四)农民个人资产和村集体资产的界定

村庄向农村社区跨进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是对原有村庄的集体和个人资产进行转换。这一步骤的进行关键是

要充分保护村民利益,以此为基点,整合为农村社区的集体资产后进行统一管理。每个村子的集体资产的成分比例、如何经营等各不相同,这些差异的处理也就决定了村庄向农村社区跨进的基础,所以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将原有村集体资产清算,过渡为农村社区集体资产。农村社区集体资产转换一般采取股份制转换,将农村社区集体资产平摊为股份,平均分配给原村民。原村民成为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东,可以参与集体资产的管理、处置和收益,也可参加集体资产的分红,更易于形成社区自治管理的共同经济基础。

(五)村民自治管理作用的继续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的文化堕距理论认为,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原村庄的经济、政治的转变实现于村民自治向农村社区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相对比较彻底,但是原有村庄的文化、风俗习惯等隐形资源仍会在农村社区中有所体现,短期内并不会有所改变,自治管理仍会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将会在农民社区化过程中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蔡禾.社区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培林.村落的终结[M].商务印书馆,2004.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变化,社区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我国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构建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改变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我国和谐社区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与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相对应,探讨了网格式社区管理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我国社区实际,指出了社区管理的操作流程和积极影响,为我国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绪论 (2)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 (4) 2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7) 2.1传统管理模式弊端 (7) 2.1.1依赖政府经费 (7) 2.1.2主导行政观念 (7) 2.2管理理念落后 (7) 2.2.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7) 2.2.2管理人员理念落后 (8) 3新形势下社区管理要求 (9) 3.1管理特点 (9) 3.1.1主动管理特性 (9) 3.1.2创新管理特性 (9) 3.1.3监督管理特性 (9) 3.1.4环形管理特性 (9) 3.2管理目标 (9) 3.2.1提高社区管理效率 (10) 3.2.2完善社区管理监督 (10) 3.2.3强化事故预警机制 (10) 4创新社区管理对策 (11) 4.1网格化管理模式 (11) 4.1.1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 (11)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 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 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 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 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

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关于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元宝山街道工委书记白书强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现就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模糊。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权利下放等原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职能超载、负担较重。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能与社区重复,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和服务居民的职能,由于缺少完成任务的职权、条件和经费,造成了街道权责不统一,看得见、管不了现象突出。 二是社区行政化现象明显。区职能部门过多地向街道下达工作任务,街道只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导致社区偏重行政职能,使社区成为了各部门的综合“下设机构”,无限小的权力承担着无限大的责任,过重的行政化负担,削弱了社区自治服务职能。 三是社区“两委两会”服务职能弱化。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能够融入社区的正式组织少,导致社区居民活动形式单一,多以文体活动为主,缺少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生态环保等公益慈善类服务组织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幼教、老年健康、美体健身等社会领域类服务组织。同时,各社会组织均为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社区经费投入,社区帮建单位支持开展活动。社区共建理事会受调协机制、激励机制、督考机制不完善,以及各成员单位参与热情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组织开展活动不多,对居民需求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一些合理诉求解决进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属于区级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直接转嫁给社区负责,使社区成为责任的集中地、矛盾的聚集地,也降低了群众的认可度。

企业集团研发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集团研发管理模式分析 更新时间:2008-5-13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初始阶段,也是技术创新能否实现最为关键的阶段。企业集团研发管理的组织结构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单一中心式研发管理模式、多中心式研发管理模式和轴心式管理模式。研究研发管理组织结构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不同组织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发掘不同结构形式的优点和劣势,为企业集团的研究活动提供更有利的组织保障。 对下属企业不同形式的联系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协同效应,如何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对这些研发单位进行整体协调管理,是企业集团必须面对的重要抉择。研究企业集团研发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为企业集团的研发活动创造有利的组织保障,合理配置资源,缩短开发周期,节省资源消耗,提高研发的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集团的研究与开发管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独立自主研发阶段、过程管理阶段和战略管理阶段。相对于这三个阶段,大致可以归纳三种管理模式,即单一式研发管理模式、多中心式管理模式和轴心式管理模式。 一、单一中心式研发管理模式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企业集团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处于一种相对离散、孤立的状态。决策者虽然重视研究开发活动,但是研发活动一般仅仅留给技术专家来解决,技术研究活动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是两套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这时的企业集团多采用单一中心式研究与开发管理模式。单一中心式研发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研究与开发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把研究与开发活动集中在企业集团总部的技术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对那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上,通

常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图1,单一中心式研发管理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都集中设立在本土。人们假定本土的技术优于其他地区。该观点也界定了本国基地同边缘地点不对称的信息和决策结构。中央的研究开发受到保护,技术中心在企业集团研究开发网络中居中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牵头作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司的“思想库”创造新的产品或产品概念,这些产品随后在其他地方生产,并销售到世界各地(比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和耐克)。 单一中心式研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防止技术外滥,并能显示出规模和专业化带来的高效率。特别是在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大型装备,单一中心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资金和研发设备的集中和高效利用。规模效益递增的结果是带来更低的研发成本和更短的开发时间。研究开发人员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标准化的管理系统和对研究开发远景的价值观的共同认识,促进了信息在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间的传播。 这种研发形式的主要弱点是:缺乏对来自海外市场和外国技术趋势的敏感性;对当地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考虑;容易忽视其他公司的研究开发成果;倾向于发展一个僵化的组织结构。 这种研发管理模式与传统的U型组织结构相匹配。u型组织,也就是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是一种按照职能设立部门的组织建制,在企业的早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最大特点是权力集中,没有中间层或者中间层极少,信息以纵向传递为主,缺乏升迁制度,以控制企业为组织目标。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上层容易管理各职能部门,最高管理层比较容易实施创新战略。但是,往往在这种管理结构中,长官意志比较严重,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横向信息交流和联系,部门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种种弊端, 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国情不同, 几种社区管理模式各具特点,所以我们无法直接采用国外的方式。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尚处于探索发展时期, 各地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 应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分析国内城市的社区管理现状,对比国内外经典城市的社区管理模式,总结出现如今我国城市的社区管理需要借鉴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管理模式,两种分化,比较研究,借鉴 引言 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是社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模式是以城市 街居组织的服务提供为基础的。世界各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变量多种多样, 反映了各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其城市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 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的方式。社区管理组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来运转。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内, 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能权限, 并将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 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网 络式社区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迫在眉睫。 一、社区与社区管理模式概念与现状 首先,以北京为例,来说下社区管理的现状。 根据国内外关于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其发 展进程, 可以划分为四类, 分别是: 行政主导模式、并举模式、准自治模式和自治模式。在当前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框架下, 以及北京社区的不同发展水平, 北京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 ( 1) 行政主导模式------ 以纯居委会管理为主导,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它主要存在于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老旧传统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窗口和缩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抓手。社区管理模式,一般是指社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点和经验。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形成富有特点的社区管理模式,对于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要,壮大基层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当前,影响和制约社区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社区居委会与街道职责不明,政社不分,导致在行政事务上错位,自治功能上的缺位。为破解这些难题,北京市在社区原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服务站,专事居委会在组织群众自治过程中剥离出来的行政事务,成为政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依托和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居委会复原自治职能,发挥了解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协助社区服务站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和以居委会为自治服务体系、以服务站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三驾马车”式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三者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基层社区协调运转。 围绕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完善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不职业,职业的不专业,难以承担复杂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加快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评、培训和使用等各项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围绕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金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将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符合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范围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吸引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基础设施,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围绕培育壮大社区参与主体,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等这些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在丰富社区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不善,地位不合法,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借鉴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经验,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改革设立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围绕社区管理健康运行,积极理顺居委会与各参与主体的关系。推行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分设,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服务半径,推行一个服务站对应多个居委会,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方便服务居民。推进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对应,在设立居委会时,不必拘泥于小区户数的多少,尽量单独设立居委会。推进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整合,在“居站分设”情况下,二者范围重合起来,将会实现两种居民自治力量的联合,成为基层民主新的增长点。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发展新思路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发展新思路 ——胜利街社区小区建设思考自去年12月以来,在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干部干部和小区工作人员的精心努力下,小区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小区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思路和要求,小区设立初期,小区的很多工作可谓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 胜利街社区肩负着小区建设工作“先锋队”和“示范点”的双重使命和责任,从去年小区建设筹备开始,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高度重视,把小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不论从经费上,还是从人力物力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社区6个小区的工作都已经走上正轨,正激励投入到基础建设工作中。回顾这大半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小区建设要完成“四个基本” 1、要强化基本服务意识。小区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社区居委会服务基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职能,因此,小区工作应该凸显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要求小区工作人员熟悉辖区内的医疗卫生、金融信贷、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服务机构,熟悉办事流程,能够以发放便民服务卡片等形式,为办事居民提供便利。 2、要熟悉责任区基本情况。小区管理的是基层居民,由于基层情况复杂,每个人所负责的范围广,担负的任务重,要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熟悉责任区内的基本情况,做到“找房知其方”、“查户知其人”、

“问人知其所”;要熟悉辖区重点人口和重点安全隐患部位基本情况,做到“重点人口握手心”、“重要部位记心头”。 3、要加强基本业务素质的培训。通过这半年来小区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曾经搞过几次业务培训,也不免有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流程而闹些笑话。小区工作刚刚起步,虽然小区工作服务的是基层,处理的是最基础的工作,但是,各项政策的落实,各项工作的起点都在基层,关键点都聚焦基层,因此,要把握好关卡,落实好政策,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和民政低保工作,不过不熟悉政策,不精通业务,想搞好工作,简直是无稽之谈。 4、要落实基本保障。要想小区建设“走高速”,就必须配齐设施,备足“粮草”。 这半年来,在小区办公硬件设施上面投资不小,目前,各小区基本上能保证正常办公,但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例如硒都小区的办公场所并不理想,一是楼层高,对不方便居民前来办事,二是房屋结构不适合作为办公室,空间过大,不好布置,无法营造办公室的氛围。首府小区办公室还没有着落。 另外,关于小区工作人员待遇的问题。基层工作本来就很苦很累,然而目前给小区工作人员承诺的待遇,不足以让工作人员安心工作,前期有部分工作人员就有辞职的想法。虽说小区工作人员这个岗位很多人都期盼,不愁岗位缺人,但是,小区工作不是说撒手就能丢,伸手就能捡起的,它同时具有“时间和经验”双重制约,就拿基本情况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新)

集团化异地管控模式的选择 水晓丽 目录 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比较 (一)财务管控型 (二)战略管控型 (三)运营管控型 二、集团现状分析 (一)现有业务介绍 (二)现有管控模式 (三)公司总体战略 三、案例分析:华润 四、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一)影响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异地管控模式匹配模型 五、管控模式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总部功能定位 (二)人力资源管控 (三)跨地域业务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四)异地用工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六、结语

摘要: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比较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管控模式,从而分析建议集团今后集团化发展异地管控模式。 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7.14亿元,下属成员公司9家,人员4038名,涉足酒店、高尔夫、景区、游艇游轮、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毫无疑问,集团未来的发展势必朝着集团化方向,集团型企业相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各业务板块的战略运营潜力,在不同专业和地域间更好的配置资源,并通过利用集团资源控制及规模化的整体优势,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

研发人力资源管理

研发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胡红卫(原华为公司高级管理副总裁、世捷咨询&汉捷咨询董事长) 2009年12月11-12日(周五、周六) 2009年12月18-19日(周五、周六) 世捷咨询10周年,公开课特大优惠!欢迎大家踊跃咨询! 两天公开课培训,原价3600元,现在提前10天报名, 特大优惠:1人参与,享受8折优惠,即2880元;2人或者2人以上参与,享受56折优惠,即2000元每 人。 【学员收获】 本课程从研发工作和研发人员的特点出发,讲授如何针对研发人员设计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以大量实例分享和分析领先企业在研发人员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了解研发工作和研发人员的特点 ◆了解业绩最佳的研发管理模式(IPD) ◆了解基于战略和文化的研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掌握如何招聘选拔研发人员 ◆掌握如何设计研发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 ◆掌握如何设计研发人员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 ◆掌握如何设计研发部门和研发人员的KPI及绩效管理体系 ◆掌握如何设计研发的培训体系 ◆学习领先企业在研发人员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时间地点】 (第十五期)2009年12月11-12日. (第十四期)2009年12月18-19日. 具体地点收到报名表后发确认函告知【参会费用】(3600元/人) 开课前一周报名 1)一人2880元/人。 2)两人以及以上,2000元/人。 【学员对象】◆企业CEO/总经理、研发副总、总工/技术总监、研发经理、项目经理、行政副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培训形式】◆采用案例分析、演练、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 【费用包括】◆培训费、教材费、证书、二天午餐和课间茶点(不包 括住宿及晚餐),外地学员报名,我们可帮您预定酒店。 【往期部分同课程精彩回顾】 清华同方海信软件新逸科技 金碟软件德赛集团恒生电子

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市区与新社区的建设日新月异,原有市区和社区的群落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中的问题以及社区管理工作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已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焦点之一。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关系到社区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改革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重新定位社区的职能,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居民自治 目录 摘要 (Ⅰ) 第1章......................................................... - 2-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 1.2 研究现状 ................................................... - 2- 第 2 章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 2.1 相关概念.................................................... - 2- 2.1.1 社区的定义................................................ - 3- 2.1.2 城市社区的概念............................................ - 3- 第 3 章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实践分析.............................. - 3- 3.1 国外社区管理模式 ........................................... - 3- 3.1.1 自治型管理模式............................................ - 3- 3.1.2 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 - 4- 3.1.3 混合型管理模式............................................ - 4- 3.2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 ........................................... - 4- 3.2.1 国内主要社区管理模式...................................... - 4- 3.2.2 行政主导型................................................ - 4- 3.2.3 议行分离型................................................ - 5- 3.2.4 社区自治型................................................ - 5- 3.2.5 半行政半自治混合型........................................ - 5- 第 4 章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 - 5- 4.1 国内现行社区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 5- 4.1.1 社区管理权责不分明........................................ - 5- 4.1.2 社区行政化倾向............................................ - 6- 4.1.3 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 6- 4.2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 6- 4.3 管理模式创新的原则.......................................... - 7- 4.3.1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 7- 4.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7- 4.3.3 坚持权责分明的原则........................................ - 7- 4.3.4 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 7- 4.4 管理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 7- 第 6 章研究结论................................................ - 8- 参考文献........................................................ - 8-

组织管控模式设计

组织管控模式设计- 四川志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基本知识 集团管控的概念起源于西方,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于中国。随着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集团内部 管理的整合,近年来,集团管控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集团管控的架构已成 为各大企业集团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既要管理好下属企业,又要有助于调动下属企业的积极性,是集 团管控的根本目标。 理解集团管控,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企业集团概念。企业集团是指一些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和企 业内部组织的变化,组建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资产、产品技术等为纽带,母公司通过投资及生产 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同众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企事业法人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建立企业集团的 作用,不仅在于可以管控更大的资产和更宽泛的业务,更在于通过集团化的管控模式和组织结构,去 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和扩张,实现多项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终达到“1+1>2”的、类似于联合 舰队的整合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对下属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问题,经常困扰着企业集团总部的管理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企业集团总部选择什么样的集权、分权模式的问题,是一个组织对另一个组织的管 理和控制的问题。然而,经典管理理论,并没有就这些问题的解决给出直接的答案。大部分对组织结 构和管理控制的研究,都侧重于研究组织内部的管理与控制问题,很少系统地研究企业集团的管理和 控制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集团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企业集团的管理与控制问题逐步成为一个 研究热点。 二、集团管控的定义 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子公司制度安排,从而对子公司运作产生规则和源头上影响的行为。集团管控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管理。集团管控是跨层次的。从根本上看,管控是一种控制行为,有黑箱控制,白箱控制和灰箱控制。也可分为前中后控制。 三、集团管控的重点 集团管控的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协同效应发挥的内部资源整合,以及作为保障协同效应实现的规 范治理和有效管控。集团管控是个系统工程。框架、流程、制度、方法、工具只是知识,是技术。而 如何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让这些方法和工具真正发挥作用,则是智慧。 在整合方面,集团作为调度中心,本着经济、高效、有利的原则,统筹运用协同机制,对各项资源 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大限度的得到应用和共享,以达到减少重复、内耗、低效和浪费的目的。同时,集团为分子公司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分子公司为集团作出相应的贡献。 在管控层面,为了保障整合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适当的管控是必要的。这里的管控是以产权结构 为基础的治理结构和控制体系的结合。集团总部好比人的中枢神经,发挥战略管控功能,成为所属公 司强有力的指挥部,根据需要进行战略规划、目标分解和战术指导等。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初稿3)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江苏开放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究 姓名汤晨 学号 1332001204080 指导教师沈芸 年级 13春行政管理 职称 教学点江苏开放大学昆山学院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二、当前我市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体制落后 (二)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色彩较浓 (三)社区管理法制不健全权力脱管 (四)社区管理中的职能缺位 (五)社区管理的组织力量比较薄弱 三、当前我市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受传统旧体制惯性的束缚 (二)我市的社区建设偏向政权建设 (三)法制不健全更缺乏有效监督 (四)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职能缺失 (五)社区组织机构薄弱能力不足 四、加强我市城市社区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社区管理的新理念,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二)建设“民主自治”社区取代“行政化”社区(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各级监督 (四)加强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作为 (五)加强社区建设投入 参考文献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首先阐述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对城市社区的概念、强化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随后对我市的城市管理现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呈现行政化、法制不健全、政府职能“缺位”等缺陷必须进行改革。分析我市城市社区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和驱动因素,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并由此设想了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具体思路:构建社区管理的新理念、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各级监督、加强社区干部建设等,从而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集聚区,是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各种社会矛盾汇聚的场所。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调整利益关系,缓解矛盾冲突,为居民提供和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市的社区建设始于2001年,目前共有城镇社区147个农村社区160个,随着动迁安置工作的展开我市的社区规模将越来越大,昆山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在此背景下,寻求一个完善的社区治理模式成为必然之举。 一、我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社区管理是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下,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三种手段,以及引进责任、考评机制、法律机制、市场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四种机制,来处理社区内存在的问题,解决矛盾、服务群众、对社区进行综合性管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政治信仰、思想认识、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家庭影响等各方面的差别,导致人们产生种种不同的观念、想法,造成一部分人心理上的失衡,有可能形成不稳定的因素,而婚姻、家庭、子女、职业、生活条件等几乎人人要面对的问题,同样也会诱发不稳定因素。而有效的社区管理恰恰是及时发现不稳定的苗头,及时控制不稳定因素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最有力手段。 目前昆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形成一套具有昆山特色的社

国内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

国内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 时间:2012-03-29 来源:新华网字体:小中大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 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 在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很少有人对小区内部的环境表示不满,这主要得益于小区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 由于新加坡地小人多,人口密度比很大,因此无论是政府兴建的租屋还是开发商兴建的公寓,大多数都是临街而建。已建成10年的共管式公寓“东陵丽晶园”也不离外。这个公寓小区西面和南面是两条繁忙嘈杂的公路,东面和北面则是比较安静的社区公园。为了减小公路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小区的西南两侧除了栽植花草,还特别种了许多高大的树木。 根据新加坡建设发展局有关共管式公寓房屋建筑与相关设施比例的规定,开发商必须将不少于40%的土地用作花园、风景区以及其他娱乐健身设施,从而保证小区居民拥有一个结构合理、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东陵丽晶园”居住的每户都有一本《居住守则》,涉及日常生活、娱乐健身设施的使用、停车管理以及公共设施维修等多个方面,详细规定了住户在小区内可以进行的活动以及被严格禁止的行为。一旦有人违反了规定,保安人员会及时予以制止,物业管理处也会向各家各户发出书面通知进行提醒。如果违规者无视警告,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内纠正错误或者给他人造成了损失,那么他除了要赔偿,还有可能“吃官司”。 新加坡社区管理在政府中设有国家住宅发展局负责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1)对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和社区中心及其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2)对社区管理员和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领导人进行培训;(3)为居民委员会提供场所和设施,沟通政府与社区的联系渠道;(4)发起某些社区活动,倡导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5)对社区建设予以财政上的支持。 新加坡的社区主要社会组织有以下三类:(1)咨询委员会。每一个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案例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之下的社区人今年2月份以来,上叶家社区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按照上级精神,积极开展干事对账,包干到人、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成效初现。 社区工作者的叶孟松是上叶家社区周家路区块的综合协管员,负责社区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等方面的工作。责任区里共有流动人口170多户400多人,叶孟松把所有人的资料都归档保存,并把印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发到每个群众的手中,方便及时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 在上叶家社区,像叶孟松这样的综合协管员连带社区主任共有6名,而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综合协管员,这仅仅是上叶家社区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一个缩影。 上叶家社区位于浒山街道最繁华地段,它东临金东小区,南至金东小区住宅楼,西到南门小学,北至329国道。小区总住宅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千平方米,辖区内有共建单位3家,住户842户,常住人口1913人。上叶家社区从2010年4月起在开始这项工作已将近两个年头了。整个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综合统一、精简高效和统筹协调”的原则,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总体要求,创造性提出“网格化包片管理”的管理模式和“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社区将各种工作站整合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并根据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把社区合理划

分为5个地域网格,每一块都有一名社区综合协管员负责,全面开展综治维稳、流动人口、劳动就业等相关服务,形成了“网中有格、人在网中”的工作格局。 上叶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叶柱桉说:“通过我们创新后,比如流动人口可以享受常住居民待遇,儿童就近入学只要五证齐全就可以在附近学校读书,不用回原来户籍所在地读书,所以流动暂住人口非常满意,而且调解了很多矛盾纠纷。”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共解决群众困难31件,排查矛盾纠纷20多件,并且全部调解成功,无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 70多岁的上叶家社区居民叶华富同志告诉其他居民:“有什么事我就找社区,社区很关心我们,我也很信任社区。”

浅谈我国社区服务治理模式的探讨(一)

浅谈我国社区服务治理模式的探讨(一) 论文关键词:社区治理组织结构制度创新社区服务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及发展,我国的社区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的体制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服务治理体系,完善系列制度,进而保证社区服务的质量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服务治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理顺社区服务各主体间的责、权、利,从而达到相互协调、共同治理的目的。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回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确保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效地提取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尽快恢复和社会全面进步,党和政府对旧有的基层社会组织进行彻底颠覆,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度,在城市社会基层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区组织模式。1954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制定并公布了《城市居委会组织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居委会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工作方法、经费等作了具体规定。至1956年,全国各城市都建立了居民委员会,从此这一城市社会基层组织形式正式形成。然而,随着单位制度的强化,城市社区组织的作用与单位组织体系相比便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社区组织(居民委员会)逐渐演变成“拾单位之遗,补单位之缺”的组织。 1986年,民政部提出了开展“社区服务”的要求,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区”这一概念。到20世纪90年代,政府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的基本理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思路,随之确定了在若干城市进行试点。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3号文件).这也是指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指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随后,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建设广泛开展起来,在政府的推动和社区居民的参与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由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行政型治理模式、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和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自治型治理模式。也有学者将这一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街居制——国家行政全能主义治理模式和社区制——合作主义治理模式。 两种观点都反映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社区治理的主体由政府组织扩展到社区内的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通过授权和权力的下放,逐步将其承担的社会职能让渡给社区内的社会组织,社区自治性逐步增强。社区组织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利和责任,政府不再需要包办社区建设中的各项事务。因此,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管理体系,完善系列制度,进而保证社区服务的质量和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中美比较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单位制”、“街居制”的惯性,城市社区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美国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中,美国地方政府、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定位合理,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有序,成效明显。尽管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政府体制和运行机制及历史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别,但其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对我国仍有借鉴意义。 (一)管理部门角色和职能的越位 我国社区工作从总体上看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社不分”,政府承揽了许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职能;二是仍然习惯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将非政府社会组织作为依附于政府的下属单位,直接干预这些组织的工作。 在美国,社区服务主要由社区非营利组织提供。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即除

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在城市建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需要结合城市建设特征,针对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全面深入的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相关规定确定建设原则,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城市社区的建设。本文分析了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社区建设模式评估机制 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微观组织,已经成为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想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建设发展,就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建设模式,从社会建设角度出发,明确社区个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善的评估机制与评估体系,来保障城市社区建设和谐有效的发展。 一、城市社区特征分析 城市社区即在城市特定区域内,人们组成的具有共同特征以及归属感特点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效果不但影响着居民生活效率,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环境的建设[1]。城市社区的建设,即在党与政府领导下,通过对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存在的社区问题进行

解决,达到强化社区功能的作用,促进社区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对于城市社区来说,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人口密度大、差异大。受空间因素影响,城市社区人口密度普遍比较大,并且居民职业群体构成存在多元化特征,社区内居民来源与构成相对复杂,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流动性,使得社区人口差异性持续增大。第二,社会组织多。城市社区中社会组织数量多并且结构复杂,既有正式的也有不正式的,并且在社会机制发展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社区行政性色彩不断降低,整个社区的发展逐渐向自治型方向发展,在社会环境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第三,居民交往少。因为城市上社区居民构成层次多,流动性大,相互之间具有的社会交往活动比较少,即便是有社会交往大多数也是基于职业或者行业需求,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二、城市社区建设所存问题 1.政府定位存在偏差 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为社区建设提供在支持与协助工作,在整体上把握好社区建设方向,将建设目标落实到位。政府定位存在偏差,导致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决策、投资、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虽然已经逐渐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但是仍存政府依靠权威性以及对公共财政、资源分配的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_经验与启示_刘见君

DOI:10.16064/https://www.360docs.net/doc/c49239661.html,34-1003/g0.2003.05.015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经验与启示 刘见君 #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安徽合肥%&’’’!$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不同特点,分析了国内城市社区管理改革实验 的两种趋向,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在党的领 导和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培育发展主体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在过渡时期寻求单 位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组织;模式;体制创新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 一、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不同模式及特点 世界各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的方式。概括来说,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即自治型管理模式、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管理模式。 !"自治型管理模式 欧美、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到现代大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这些国家比较重视城市社区的科学规划,社区一般 都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作为基层社会管理单元,社区内设有社区委员会、社区服务顾问团、社区自治 会等自治组织机构。许多城市都制订有自己的宪章或者相应的法规,对社区自治组织机构的权限作出 明确的规定,保障社区依法实行自治管理。 例如,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 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成员由居 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 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而大量的、具体的社区服务内 容和项目的开展,则由非政府非赢利的社区服务组织承担和实施。社区服务组织在美国第三部门中占 有重要地位,享受美国政府的资助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给美国 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保障,同时在提供充分就业、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在日本,市作为地方自治体享有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主管理权,城市社区内最小的组织单位是町,设有町内会#町自治会$,居民以户为单位加入并定期向町内会交纳会费。町内会是法定的居民自治组 织,一般由会长、会计和若干名干事组成,町内还有居民自愿参加的老人会、妇女会、消防会、中学生会、 小学生会等各种居民团体。日本町内会的成员由民主选举或平等协商产生,一般都不领取报酬在基层 町内会之上,各地还在更大的范围内选举产生町内会联合会,以至在全市成立联合自治会,作为社区和 政府联络的桥梁以及加强各社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