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美王均江著

合集下载

2012中国散文漫谈[权威资料]

2012中国散文漫谈[权威资料]

2012中国散文漫谈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中国是散文的故乡。

时下,创作散文的多了,阅读散文的多了,研究散文的也多了,把中国散文出口到国外的更多了,掀起了一波一波的“散文热”……散文正由“小众语文”发展成“大众语文”,变成了国人所需要的一种文化正能量。

当然了,报章里每年发表散文数以万计,名家新人悉数登场,但最终能被广大读者所感动的、愉悦的、赞美的,不会超过20篇,甚至只有几篇。

这是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好散文的标准,标准和标准之间所淘汰出的一些散文精品世上难觅,还因为,我们的心每天都是最美的。

我对于散文的概念,第一是美学哲学意义的思想,第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士”,其次,则为人生情怀里的闲适、悲欢罢了。

散文难写好,散文的个性无不为“士”,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我以为诠释了“士”的真性情、真举动、真思想,迂而不腐,错而可爱,就像一个人,一生下来只为等待另一个人的出现。

想来,阅读过万紫千红、枝叶摇曳的一些美文之后,产生这样的错觉不止我一个人,更何况我是在寻找最美的散文呢?2012年的中国散文,以“闲适、闲情、闲愁”为主的题材稍占上风,相比2011年散文的宏大叙事,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我所选编的109篇散文,分别从地方小吃、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等不同角度入手,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所以,围绕着“2012年中国散文”,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话题。

一. 散文的闲适之美闲适之于散文创作而言,已经是相当久远和古旧了。

此类散文的兴盛,一是明清时期李贽、张岱、黄宗羲、顾炎武的山水游记,一是“五四”时期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废名的哲思小品,安静,简洁,不露声色。

发展到今天,散文家们似乎并不沉醉于这些,更多地把个人融入到地域文化里的某些元素,努力去开掘。

李存葆的《渐行渐远的滋味》(原载《十月》2012年第5期),就是这样的一篇佳作。

读出散文类课文的“三美”

读出散文类课文的“三美”

读出散文类课文的“三美”
散文是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以散逸自由的风格,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思想,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在散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三美”,即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情感美是散文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散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是作者内心真实感受的体现。

作者通过散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交流情感。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他以悲伤的情绪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破坏的忧虑和对传统价值的颂扬。

这种深情的抒发触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们能够共鸣并增进对作品的理解。

意境美是散文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准的描写为读者创造了美丽的意境。

通过对事物外表和内在特征的细致描写,作者呈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郭沫若的《沉睡的灵魂》中,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

这种细腻而美丽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力量。

语言美是散文作品的精髓所在。

散文的语言通常简练明了,富有艺术感染力。

作者通过对字词、句子和段落的选择和运用,使文本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他以犀利的文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道德的追求。

他的语言直击人心,深入人心,使人们能够深刻地理解他的观点。

品春酒 忆温情———细赏琦君《春酒》之美

品春酒 忆温情———细赏琦君《春酒》之美

2021.5·学术摘要:《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创作的散文。

分别从民风、人情、细节、人性、语言五个角度入手,品析《春酒》之美,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作品中所包含的追思之情。

关键词:《春酒》赏析初中语文中图分类号:I207.6;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5-0074-03DOI:10.13525/ki.bclt.202105026作者简介:王丽君(1990—),女,湖南衡阳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联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肖文娟(1985—),女,湖南衡阳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南校区)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2021年5月语文教学通讯May,2021第1150卷第5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150No.5王丽君肖文娟[佛山市顺德区杏联初级中学,广东佛山528325;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南校区),广东佛山528325]———细赏琦君《春酒》之美品春酒忆温情◆经典重读《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创作的散文。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饱含故土风情的画卷,抒发了对故乡和母亲深厚的怀念之情。

文章从头至尾散发着醉人的艺术之美,有如行云流水,舒放自如,清新隽永,读来令人口齿噙香。

本文分别从民风、人情、细节、人性、语言角度入手,品析《春酒》之美,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中的追思之情。

一、民风之美作者以一句“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总起全文,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同时也营造出喜庆的氛围。

因为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农历新年都有着特别的含义,既是全家团聚的喜庆日子,也是邻里之间增进彼此情谊的最佳时机,作者正是从“新年”二字着手,以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传统风俗画卷。

在第一段中,作者对农历新年的风俗作了细致的描绘。

抒情散文随笔摘抄

抒情散文随笔摘抄

抒情散文随笔摘抄抒情散文随笔摘抄(精选27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抒情散文随笔摘抄(精选27篇),欢迎大家分享!抒情散文随笔摘抄篇1休假归乡。

晨练时,蓦然发现山头上山枣花开了。

“你这尤物啊,逗人吗?还是给偶见面礼呢?”我俯首深嗅,一缕蜜香沁腹。

家乡的岭峦阡陌间丛生这种山枣树,虬枝绿叶,一米多高,干如指粗,随风摇曳。

不过我倒认为它风骚,像文人般还冠以名、字、号。

俗名葛针,雅字山枣,至于号,就叫酸枣了。

这山枣挺有个性,耐干旱,抗瘠薄,周身枝节间长着许多棘针。

你若斯文,它也有礼;否则,报以刺仇,轻则见血,重则滞留皮层,让你不寒而栗。

山枣6、7月开花,8、9月间挂果。

那花儿,米粒大小,五角尖瓣,黄绿色彩,有味甘香,招风引蝶;那果实,厘米长短,椭圆球状,青翠红玉,紫里透亮,脆醇酸甜。

记得小时候常和发小们上山摘山枣,只会儿功夫,身上口袋就被撑的鼓囊囊的。

和谁要好,赠一把山枣;不给谁玩,自然无枣可吃。

那时冒失,手上、腿上经常接受山枣惩罚,血卟啉一道一道的。

山枣不但是小孩儿的宠物,大人们也喜爱有加。

二伯下地归来,总是摘一口袋一口袋的,到他家里去,盘子里盛着“红玉珠儿”待客。

奶奶曾作过山枣醋,虽不及米醋味道浓,但别有他香。

村里的祥爷是老中医,用山枣核下药,说什么这小核仁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虚口渴等症,真是神了啊!其实,更神的是爷爷讲的故事。

爷爷说这山枣通身是宝,山枣叶可泡茶健身,仁入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得病,就是嵩山道士孙太冲用山枣等炼丹治愈的。

玄宗赐大唐碑一幢,如今立在嵩阳书院。

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登临嵩山封禅,宿东周孤竹国君修仙所居的二仙洞下行宫,当地百姓献酸枣叶茶,武则天饮后啧啧称奇,让备为宫中上品,感兴题“中岳嵩山”,干脆把年号也改为“万岁登封元年”。

迟子建散文:《伤怀之美》

迟子建散文:《伤怀之美》

迟子建散文:《伤怀之美》迟子建散文:《伤怀之美》引导语: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说你敛声屏气凝神遐思的片刻感受到了什么。

那是什么?伤怀之美像寒冷耀目的雪橇一样无声地向你滑来,它仿佛来自银河,因为它带来了一股天堂的气息,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迟子建的散文《伤怀之美》。

《伤怀之美》原文迟子建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说你敛声屏气凝神遐思的片刻感受到了什么。

那是什么?伤怀之美像寒冷耀目的雪橇一样无声地向你滑来,它仿佛来自银河,因为它带来了一股天堂的气息,更确切地说,为人们带来了自己扼住咽喉的勇气。

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

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

冬天的渔汛到来时,几乎家家都彻夜守在江上。

人们带着干粮。

火盆、捕鱼的工具和廉价的纸烟从一座座木刻楞房屋走出来。

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

一些狗很懂得主人的心理,它们摇头摆尾地看到上鱼量很大,偶尔又有杂鱼露出水面时,就在主人摘钩的一瞬间接了那鱼,大口大口地吞嚼起来。

对那些名贵的鱼,它们素来规规矩矩地忠实于主人,不闻不碰。

就在那年渔汛结束的时候,是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

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它在黄昏时分是灰蓝色的。

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世界是如此沉静。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狗狗书籍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

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

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

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

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背信弃义乃至相互唾弃,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

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朗诵散文精选

朗诵散文精选

朗诵散文精选经典散文朗诵(精选20篇)经典散文朗诵篇1领悟幸福茫茫大漠之中,你给予我的爱是那一滴久盼的清泉吗?尽管泪痕干裂的我熬过了多少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但黑暗中我勇敢的跋涉美丽的光阴时,却不敢奢望你陪我一起度过漆黑的日子。

你总是有理由的,为了一片枯黄的叶,你竟说不懂得凄凉中的美,还说那本就预示着生命的诞生。

可现实中的你,对于失意也不过要我任你哭任你闹,任你蛮不讲理的往我怀里靠。

当我们漫步于夏日的清晨时,你却要让这难得美丽载上你夜里未尽的忧伤,你说即将来临的烈日,会蒸发你所有的向往。

这么多年,我在平凡中更加平凡。

早已不能跟随你生命的年轻,然而心灵竟在无意中逃离了荒漠。

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每一处细微的关怀都闪着伟大的爱情之光。

月夜里我们互相依偎着相互娇娆着指节,仿佛要让心中溢出些感动来缅怀曾经纠缠的如毒蔓一般疯狂滋长的岁月,每一条延伸的枝条都将历经一次真情的考验,最后我们都在拥有之后在满足中萎顿枯竭了。

可是我们又好象是真的拥有了幸福,却怎么也说不明白!你忽然在一夜醒来后就成熟了。

但我不明白是我的领悟感染了你,还是从一开始就是你在影响着我?无论如何我们谁都不必谦让了,生活到底是让我们自己给征服了。

曾经那些日子也就永远成了一种纪念。

青山绿水中,你给予我的爱正是那绵绵不绝的春风雨露,我也知道你把我的平凡当成了一种收获,所以我们的幸福就该是平平淡淡的啊!你还说,平凡不好麽?我们对视着,笑着。

远望去,地平线上有俩个苍老的影子越来越远……朗诵散文精选 2打开心内的窗林清玄打开心内的窗,浴着光辉的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

"——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写作指导(一)关于散文(共8讲)_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一)关于散文(共8讲)_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一)关于散文(共8讲)写作指导(一)关于(共8讲——肖韬华)第一讲形散神聚话散文1、散文的内容和形式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说内容。

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

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

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地形地势、积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他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外来人”“客居者”新鲜、独特、丰富的感受(或许这种感受是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

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

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直接、广泛的沟通,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

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子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

再说形式。

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种趣味。

有人说散文姓“散”,“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

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

散文名家的写景之旅(优质14篇)

散文名家的写景之旅(优质14篇)

散文名家的写景之旅(优质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散文名家的写景之旅(优质14篇)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写作技巧,使我们的写作更加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序在读那些精美的散文时,我总有一种如品香茗,如赏名卉,如饮陈酿的感觉。

银杏的启示,背影的情愫,落花生的品格,白杨礼赞的视角,小桔灯的光照,日出的辉煌,船夫曲的激励,荔枝蜜的吸引,玫瑰园的瑰丽,香山红叶的诗情,天真童趣的追溯……上下几千年,纵横十万里,宇宙之大,情愫之微,走笔如行云流水,成文则妙笔生花,委实令人如痴如醉,总是爱不释手,觉得它是文学艺术宫殿里玲珑剔透的精品。

我对散文的爱好由来已久,在可爱的校园中流连时,语文课本中的散文,以其深刻的主题、精美的构思、飞扬的文采、丰富的知识,常常使我爱不释手。

特别是顶着晓月晨星到树林中热身之后,再高声诵读,如步入仙境,更有无穷妙趣。

我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就是沿着荆州古城墙散步。

信步走上城墙,头顶是白云苍狗,脚下是荒冢野花。

高塔映着夕照,闪现出古铜色的光泽。

砲台悄然屹立,似在追忆着当年的烽火。

风过汀洲芦荡,隐隐送来古刹飞檐下凤铃的声响。

置身于天光水色之间,思绪若有若无;托体于历史与文化之中,心灵遂与万物同化。

这样的散步,是一种精神的逍遥游。

我在散步的时候,便常常有一种阅读着散文的感受,莫非“散文”与“散步”真具有一种内在美的纠葛吗?我忽然领悟了宗白华先生为什么要将他的一部论文续集题名为《美学散步》。

他从散步中发现了一种美学的品位。

他说过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着“散步学派”。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哲学,其实也是属于“散步学派”一类的。

庄子好像整天在山野散步,观看着大自然中的鸟兽虫鱼,审视着人世间的怪事奇人。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充满哲理和思辨的时代。

我们需要在散文中去发现闪光的思想,我们需要哲理思想光芒的沐浴。

散文思想光芒和文采光芒一样的绚丽迷人。

好的散文其实是一种丰厚的精神存在,是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一种灵魂,一种境界,一种内在的哲学意蕴。

人们在散文中领略到的是作家在艺术审美活动中灵魂发射的光芒。

散文家的目光有一种对生活的穿透力,散文家的情感有一种对心灵的渗透力,散文家的思想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的摄透力。

王均江2013年2月5日于广州卷首语——散文探美的断想一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的。

文艺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文学艺术。

散文家也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散文。

散文是最能体现作者性格、人品、才思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有美好的人格、个性,方有自成高格的散文。

作者有向读者“掏心”的诚实人格,方能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性,散文才有动人的情感美。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出现了多少名篇佳作,而在于恢复或者说发扬了讲真话、抒真情的传统是至为重要的。

如果说散文作者这些年冲破了什么禁锢,首先冲破的禁锢就是多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说大话、讲假话的恶习。

当前,虚假的散文仍然不少,散文家应该真正做到:每一句话都是自己真情实感的造型;每一篇作品都是自己曲折心灵历程的刻画!散文家需要修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但更重要的还是修炼自己的人格、文品。

二散文美在:真,文,味。

“真”是什么?真体验、真感情、真识见之谓也。

人们之所以爱读散文,喜欢散文,全在这里。

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的真经历、真感受、真性情、真见解,读起来就像与老朋友对话,一点虚假也没有。

当人们看够了那些虚情假意、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花里胡哨、故作高深的东西之后,是多么向往真、渴望真啊。

所以,一读到抒真情、写真历、存真意的作品,一读到那些本真、本色的东西,自然就感到亲切,感到清新,喜欢它,愿意读它了。

惟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才有生命力。

当前散文创作的毛病,在于失“真”。

本来是个贪欲之人,却作忧国忧民状;本来是官迷心窍,却故作清高状;本来是男盗女娼之徒,却装作良家子女。

就像古代那位潘安仁一样,一面见了大官儿就“拜路尘”,一面又高吟“闲情赋”,其人格和作品发生了严重的裂变。

当然,这种情况,不能说普遍。

要说普遍的、大量的,是剽窃人家的思想,套用人家的感情,而恰恰没有自己的独得之思考、独有之体验、独具之感情。

文章一读,就好像碰见了老熟人,经常见面,毫不陌生。

散文不是小说,虚构是基本上不允许的。

喜欢虚构,写小说算了,何必折腾散文?但是,绝对真实,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散文不是照相。

即使照相,也未必完全真实。

既然是创作,主观的东西,总是少不了的。

合理的想象,真实的虚构,应该是允许的。

什么叫“合理的想象”“真实的虚构”?只要读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明白了。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见过洞庭湖,全凭想象写出,但是,谁又说它不真实?因为,他的想象是合理的,虚构是真实的。

那么,什么是“文”呢?“文”,即文采。

现在真的是好多散文千篇一律,缺乏文采。

即使是所谓散文年编,里面也有许多文章无文采可言,不忍卒读,老和尚的帽子,平塌塌。

由于缺乏文采,都运用相同的词语,相似的句法,一样的说法,结果是,许多散文,像是出自一人之手。

从语言里,看不出作者的个性,看不出作者自己的语言习惯、语言色彩。

古人可不是这个样子,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一样吗?韩愈和柳宗元一样吗?三苏都有一样的遗传基因,写的文章一样吗?现代的大家,也不一样。

鲁迅和周作人一样吗?赵树理和老舍一样吗?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都写农村,也不一样。

为什么到了当代,就像从一个模子扣出来的一样,千人一面了呢?第三,说说“味”。

“味”是什么?不好说。

打个比方说吧,就好比文章里的佐料,呸!佐料也不对。

那是什么呢?就是文章叫人读了以后,觉得有意思,也呸!“意思”也不全对。

这样说吧,就是文章读过以后,觉有“暗香浮动”,叫人品咂不尽,唏嘘不尽,久久地不忍释手。

至少叫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这种东西,叫“味儿”。

它是感情的?是,又不全是;它是理性的?是,又不全是;它是智慧的?是,也不全是。

“味”从思想来,从情感来,从行文的格调中来,从语言的组合中来。

好的滋味,绝不是单一的,它应该是复合的。

这种复合,又不是物理的掺和,而是化学的溶合。

它们各自接纳了对方,并改变了自己,于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滋味,叫人百品不尽的滋味。

有了滋味,散文就有了嚼头,就有了魅力。

毛泽东所批评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谁还想看它?三散者无拘无束不集中也。

为其不拘束,散文不应有画地为牢的局限,其天地应该是开放的,思维应该是发散的,路径应该是纵横的,手法应该是灵活的,恰似那偏偏天地之间渺渺一羽,它想怎么飞就怎么飞,这是形散者;第二点又为其不集中,散文又更像是散开的一张大网,每一个网眼所关照的对象是吉光片羽,生活的片段,思想的离散,情感的闲暇流云而绝非世界的全部。

散文不是讲故事,如果一篇散文是在讲故事,在像《读者》上所发的那些文章一样讲一个小故事,最后阐述一个道理,这不是散文,最起码不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散文是雪夜围炉饮酒,“晚来天映雪,能饮一杯无?”雨天品一杯香茗,它闷发于心情,养的也是心情。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见乾坤。

散文不是流行歌曲不是热卖新闻,散文是昨天的老歌,它的根脉连着我们的流行史,所以说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散文是失之偏颇的。

散文又叫美文,西方又叫随笔,用随笔更接近于散文的本质。

散文要语言美,结构美,叙述美,意境美等等,它更大的精神是自由,就是西方的随笔。

一个人走在路上,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这就是随笔。

所以说散文又叫美文,又叫随笔。

散文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是古人所说的:大音稀声,大像无形。

像雾中看花一样,朦蒙胧胧的好像有个人影在里面晃动。

这是散文美的最高境界。

真正好的音乐是没有声音的,是天籁之音。

所以说是大音无声,大像无形啊!古人又进一步说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事有明理而不喻,万物有惩罚而不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是不可言说的。

如果一旦说出美,美就成了一个躯壳,但是美又是可以表现的,它可以用色彩、用文字、用声音、用我们的肢体来表现,所以我们不要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我们每一个细节中都包含着美。

四散文是一种智慧的文体:有一种流行的说法:青年写诗,中年写小说,老年写散文。

孙犁曾经说过:散文“是一种老年人的文体”(《答吴太昌问》,《孙犁文集·四》)。

这种说法的表层结构是一个时间顺序——青年、中年、老年;而其深层结构呈现的却是一种文体审美品格的各有偏重的递进趋向——情感、经验、智慧。

诗需要情感,小说需要经验.散文需要智慧。

一般说来,老年象征智者,老年的情感和经验更为深沉和成熟。

由此可以得出:散文是一种“智者”的形象,是一种智慧的文体。

这种通俗而又形象的说法,实际上暗示着散文作者需要更丰富、更深刻的情感、思想和人生经验,更老练的艺术能力,更深厚的文学素养,需要对生活有独到的智慧的“悟”。

散文最见作家的思想和智慧的艺术功力。

现在有许多散文读起来不够味,不过瘾,失去了读者。

不要埋怨没有读者,是因为这些散文所表现的思想太浅太浮了,情感太轻太单调了,节奏太慢了,语言太呆板了,叙述太拖沓、沉闷了,太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了。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充满哲理和思想的时代,我们需要在散文中去发现闪光的思想,我们需要哲理思想光芒的沐浴。

散文思想光芒和文采光芒一样的绚丽迷人。

好的散文其实是一种丰厚的精神存在,是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一种灵魂,一种境界,一种内在的哲学意蕴。

人们在散文中领略到的主要是作家在艺术审美活动中灵魂发射的光芒,情感奔放的热力,是作家主体精神世界的精彩展现。

散文艺术质量之高,主要在于思想和情感的深沉与坦诚。

散文家的目光应有一种对生活的穿透力。

散文家的情感应有一种对心灵的渗透力。

散文家的思想应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的摄透力。

有了这三种“力”,散文轻、浅、浮的病则可去矣!五从审美心理产生的角度来说,散文家最理想的心理气质就是多情而善感,也就是对生活有自己特殊的感情和感受。

散文作者不应像常人那样过于用实用的态度去看待自然界万物,判定其价值;也不能像科学家那样理智地观察世界,排斥感情;而应着重从感情的价值、审美的价值去看待万物,感受生活。

散文家越是对生活有自己特殊而丰富的感情和感受,就越能提高自己把客观生活化为散文形象、用主体情感“同化”客体形象的能力。

散文家的审美心理特点就在于特别易于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客观事物上,散文家多情而善感的心理气质,使得一朵花、一棵树、一座山、一条河在其心目中都有了人的特殊灵气,真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艺术“移情”的心理能力使物我之间本来很分明的界限慢慢消失掉,进入“物我同一”的美学境界。

这正是散文家职业性的心理特点,不炼就这种心理能力,很难成为优秀的散文家。

六散文家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园地” (《<冰心全集>自序》)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

这方“园地”,沉淀着作者一生中最深刻、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这方“园地”积淀着作者独特的文化构成。

往往是一个作家的文化构成越丰富、复杂,其散文的审美趣味就越深刻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