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与日本家具设计

禅宗思想与日本家具设计
禅宗思想与日本家具设计

禅宗思想与日本家具设计

Zen Thought and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匡富春1 吴智慧2 Kuang Fuchun1 & Wu Zhihui2

(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摘 要:禅宗思想自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一种空灵、清淡、静谧的意境。本文探讨了禅宗思想在日本发展过程中,逐渐渗透到美学、建筑、文化等领域,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对日本传统与近现代家具设计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禅宗思想在日本家具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最终得出了禅宗思想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禅宗;禅宗美学;日本家具设计;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TS664.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12)04-0011-03 Abstract: Since Zen thought spread to Japan in the Kamakura period, it has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and formed a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paciousness, insipidness and sile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Zen thought gradually in? ltrates into the areas of aesthetics,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Japanese culture in its development progress, analyzed th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Zen in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furniture design, ? nally concluded the enlightenment of Zen thought for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

KeyWords: Zen; Zen Aesthetic; Japanese Furniture Design; Japanese Culture

1禅宗思想概述

1.1禅宗思想的起源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67年左右传入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将天竺佛国绳床等高坐家具传入汉土,使中国的生活形态逐渐由低姿转向高坐;而且还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

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禅宗,其原形在释迦牟尼时代就有,主要指僧人和佛教徒“结跏跌坐”的修炼方式,这种闭目沉思的修炼方式也被称作“坐禅”。希望修炼者通过坐禅的形式安静而止息杂虑,将精神集中于一处,获得清净寂定的心境,久而久之达到“静心思虑”的一种状态。在佛教里,一般将这种状态称为“禅定”。但是与佛教最初“禅”的内涵相比较,以“禅”命宗的中国禅宗其内涵已不是单指这种僧人“四禅入定”的修炼方式,而是将“禅”视为众生之本性。[1]

禅宗与天台、华严等以精通佛法为教义的宗派相比,有所不同。首先,禅宗自始至终就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它颠覆教条,排斥对于神和经典的崇拜,甚至于“毁佛骂祖”;其次,禅宗将“心性论”作为成佛的基础,提倡的“自性体悟”的修炼方式与传统的诵读经文的修炼方式相比,扩大了修炼方式的范围,其认为应该随时在生活中感悟心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安宁。第三,禅宗强调修炼者思想的“顿悟”,讲求“顿”与“悟”的双重境界。因此,禅宗正是由于具有这种不断创新的能力才使得其能够不断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禅宗思想在日本的发展

中日之间隔海相望,早在奈良时代(公

元前710-公元前784年),中国的部分禅宗思想

已经传至日本,但由于受到日本旧佛统治的打

压,始终作为附宗、寓宗的形态而存在,未能

形成独立的宗派。随着镰仓时代(公元1192-

1333年)日本否定繁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潮

流的出现,旧佛逐渐丧失了统治地位,禅宗凭

借其所提倡“不立文字,自性体悟,见性成佛”

这种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在日本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从中国求法归来的僧人荣西和道

元也将中国临济宗和曹洞宗传入日本,形成了

日本禅宗的两个宗派。在此后的数百年中,自

身体系逐渐完备的禅宗思想也由各个宗派不

断传入日本,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

新的“日本禅”。禅宗佛教这种新的形式不仅

吸引了日本的武士阶层,成为武士们简朴的象

征;而且并对日本的美学思想、茶道、绘画、建

筑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禅即是

日本的灵魂。[2]

禅宗思想之所以能够在日本得到迅速的

发展,这与其思想与日本独特的客观环境和

民族心理密不可分。首先,禅宗主张“坐禅”这

种简单易行的修炼方式与日本跪坐式的生活

方式相似,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其次,禅宗所

提倡“不立文字”、“不设言句”的修炼方式与

佛教晦涩难懂的经文相比,更能够被普通百

姓所理解;第三,禅宗主张通过坐禅的方式来

达到“静心思虑”的心境,获得人与自然相互

融合的境界,这与日本本土神道教的"天人合

一“观有共通之处;第四,禅宗思想在日本化

过程中,与日本“茶道”、“花道”等“道”的形

式相互融合,将禅宗思想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

生活当中。

1.3禅宗美学与日本美学

禅宗的美学思想是随着禅宗的起源与发

展而形成的一种审美经验,其重视人性内在

的纯净之美,追求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之美,

崇尚存在的空灵之美。禅宗美学的出现不仅

对魏晋以后中国士人的审美心理与艺术创作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诞生于儒家美学、

道家美学的中国美学思想逐渐走向一种将审

美活动与自由之为完全等同起来的成熟阶段;

而且随着其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也逐渐使日本

美学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势,即在佛教

和中国唐代的家具、建筑影响下形成的繁复

奢华,浓艳辉煌的审美观逐渐回到远古时期

的素简清淡,崇尚自然。并最终形成了一种幽

寂、深邃、玄奥、清淡、静谧和伤感的美学思

想。[3]

在禅宗美学这种追求“清淡、静谧”的

影响下,日本的建筑、家具、景观等领域也逐

渐开始追求一种素简、淡泊,排斥奢华浓艳的

精神内涵。例如,独具特色的日本枯山水景观

设计就深刻体现了禅宗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

(图1)。这种常见于静谧、深邃禅宗寺院中的

微缩式景观与传统景观的造园方式相比,其

摒弃所有诸如喷泉、植物等动态景观的基本

元素,转而以岩石、白沙和苔藓等静止不变的

元素,通过象征的设计手法突出了自然与生命

主体,营造出一种自然、空灵、伤感的静止景

观氛围。一座小小的庭院仿佛有种使时间瞬

刻凝固的力量,使人们不由自主的产生“无欲

而凝噎”的伤感。[4]

F+ID

2012/04 家具与室内装饰

DOI:10.16771/https://www.360docs.net/doc/c51845097.html,43-1247/ts.2012.04.035

11

2禅宗思想与日本家具设计

2.1禅宗思想与日本传统家具

据史料记载,日本的传统家具始于古坟时期(公元前300-公元后749年)。在这个时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岛国,并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来吸纳外来的物质文明。由于中日之前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相近,日本政府当时多次派遣使者来我国唐朝学习先进的技术文明,并将初唐“席地而坐”生活形态引入日本,一直延续的今天。这种生活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日本传统家具和陈设发展的方向,即为了与“席地而坐”生活形态相适应,日本的家具形式主要以坐垫、矮桌、矮柜为主。相对于传统家具这种一成不变的“低床矮案”形式而言,家具的风格却在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简洁、自然的感觉。

从古坟时期到平安时代,由于受政策影响,日本使者源源不断地将我国唐朝的铁器生产、土木技术工艺以家具制品等传入,对日本的建筑和家具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日本传统的家具设计一方面将唐朝的部分优秀的作品直接照搬和模仿;另一方面,也常常将固有文化与吸收的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设计。[5]例如,奈良时期传统家具的风格样式主要是在唐代建筑风格基础上形成的“寝殿造”式建筑和室内风格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突出强烈的颜色和图案的华贵风格;同时也常将繁荣的社会场景通过先进的绘画技术在家具的表面装饰上表现出来,意在表达一种超越过去和突现繁荣的社会。

然而,随着镰仓时代禅宗及其美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日本传统家具的风格也逐渐转向朴素和简约的风格,追求禅宗所提倡的“寂灭之美”。这种转变主要是受日本传统建筑和室内风格转变的影响。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的茶文化在与禅宗思想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其涵盖了物质性、非物质性和介于物质与非物质性之间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茶道文化物质性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和室内家具形式必然需要符合茶道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茶室式建筑在茶道文化的影响下,摒弃了“寝殿造”式建筑奢侈、华贵的风格,在结构和材料上追求一种删繁就简的朴实,希望人们能够在这种物质极简的环境中,体验到“和静清寂”的茶道真谛,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与安宁。例如,兴

建于1618年的如庵茶室(图2),整体风格简单

至极,采用直线型的空间划分形式,清晰地勾

画出了室内空间的范围;地面、天花板等处采

用木材、竹材等自然材料,将人与自然融为一

体;室内家具以几何形的矮桌和矮柜为主。整

个空间通过几何形的线条、自然的材料与柔

和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幽静、淡泊的感觉,让人

身居如此可以找到通向“冥想之路”的入口。

在禅宗茶道思想的影响下,作为依附于

建筑和室内而存在的家具,也呈现出质朴、简

约和自然的风格,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直指家具的功能性。因此,日本传统家具在这

个时期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造型上,为了

与茶室建筑几何形的空间划分形式及建筑装

饰相适应,以直线型造型为主,简洁流畅;②

材料上,以泡桐、樱桃木、榉木、竹、藤等自然

材料为主,充分体现材料的自然肌理之美;③

多采用不对称式装饰和设计,这种打破对称

与圆满程式化的不对称组合形式,既表现出

日本设计艺术的特质所在,又充分体现出了自

然美的法则,避免了设计因机械对称和平均

布局所产生的呆板;④装饰上,以动植物吉祥

纹样等题材的雕刻、绘画、镶嵌工艺为主。[6]

2.2禅宗思想与日本近现代家具

日本自1868年经过明治维新后结束了近

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逐渐开始向西方资本主

义过渡。明治维新不仅破除了日本自古以来就

有的森严等级制度,而且其第一项国家性政

策就是“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发展

道路。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政策,日本传统的

“低床矮案”的生活方式随着等级制度的废

除以及大量西方现代主义高坐家具的出现,

开始改变。形成了一种双重结构的发展模式--

--“和洋并用”,这种“和洋并用”的模式主要

指在室内公共空间的部分采用西式家具,而

像卧室等私密类空间依旧采用榻榻米、纸糊

格子窗这种传统的“和室”空间布局。这种双

重模式的发展得到了日本民众的认可,而全西

式或全和式的空间布局几乎没有。

虽然日本近现代家具设计在现代主义

和西方家具风格的影响下呈现出进一步简

化,且更加重视家具功能性的趋势,但其仍然

体现了较好的历史传承性,禅宗精神依然所

在。

1)禅宗“素简”的审美境界与日本现代

家具设计

在日本现代家具中无论沙发、桌子还是

壁橱的设计都追求一种简约的设计风格,去

除一切不必要的矫饰,通过几何的形态构成,

直指家具的功能性。家具整体造型简约而不

简单,含蓄大方,突出了一种简约、时尚、优雅

的风格。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形式却正体

现了禅宗思想所追求的“素简”的审美境界,

使人们在这种极简的环境中能够获得清净寂

定的心境。例如图3,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设

计的“广岛之椅”系列家具,其去除了一切多

余造型,只保留直线和方形的设计元素,造型

简洁、朴素,线条柔软、流畅;同时强调木材本

身所具有的自然纹理,体现出一种素简的禅宗

风格。

同时,这种简约的家具风格看似与西

方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形似,但其本质上却有

着不同之处----设计哲学的差异。图4是英

国设计师贾斯珀?莫里森的设计作品,其崇尚

“s u pe r n o r m a l”(超级普通,平常至极)的设

计哲学,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纯粹的极

简主义风格,以抽象的几何形和简单的元素

为基础,通过简洁凝练的设计语言及结构,

对产品的功能性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而深

泽直人的设计哲学却明显带有东方文化的特

点,即禅宗思想。桌椅的设计虽然简洁,但却

强调对产品细节的把握,通过合理的结构与

材料达到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正如“广岛

之椅”所展示出来的,其在椅背和椅面的设

计上,通过柔软曲线的连结,既满足了使用者

视觉上的美感,又营造出一种自然造物的感

觉。

2)禅宗“空寂”的审美境界与日本现代

家具设计

作为禅宗美学所倡导“寂灭之美”,随着

茶室建筑的发展而不断地应用于设计中,形

成了日本设计界空寂、淡泊的整体风格。这种

“空寂”的禅宗美学思想在现代日本禅意空

间的设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图5)整个空间

主要以一种不加修饰的保留着木材凹凸不平

的自然材料为主,通过直线的空间造型、极简

的家具风格、素雅的色彩、幽静的灯光共同营

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使生活在紧张工作

中的人们能够在这种物质极简的空灵环境中,

寻找的一丝的解放与安宁,达到一种精神上

的超脱与本性的回归。同时,在室内空间的醒

目之处,将素色的瓷罐与瘦骨嶙峋的野花作为

视觉中心,这种不加修饰的朴素之美,既表现

图3 图4

■图1 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

■图2 日本如庵茶室建筑室内空间

■图3 “广岛之椅”系列家具

■图4 贾斯珀莫里森的极简主义家具

12

13

出经过风雨日晒、岁月沉淀所散发出来的物本身的生命力,又反映了日本民族对于自然造物的一种崇敬。

3)禅宗“自然观”与日本现代家具设计禅宗“自然观”正如菏泽神会禅师语录中所说的“僧家自然者,众生本性也”,其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的,因而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一点也与因岛国特殊的自然环境所形成的偏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日本民族性格不谋而合。正是因为如此,自古至今日本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设计中到处都蕴含着追捧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图6)对于日本现代家具设计而言,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家具材料丰富多样,但其依旧传承着传统家具对于樱桃木、榉木、竹、藤等自然材质的选用,这既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又能通过自然材料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纹理变化丰富设计语言。

3 日本家具设计中所体现的禅宗思想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3.1 禅宗美学思想的应用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方面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产品极其丰富的物质社会,感受到了物质发展所带 来的巨大生活变化;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社会高速的发展,人们又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严重失衡。对于现代设计而言,将人的主体地位作为设计的价值回归点,寻求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平衡发展就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禅宗所提倡的自然、朴素的美学思想以及自性清净,回归本性的人生境界或许有利于调节这种失衡状况。

禅宗美学思想的核心即“空寂”,这种“空寂”应用于现代设计中表现出来的就是:

(1)素简代替繁杂

禅宗美学提倡通过一种素简的生活来达到人们身体内在的需求,其经常采用诸如直线、几何形等最基本的元素来达到设计的目的。这种强调设计的简单化并不是在美学上的节约、贫乏,而是一种有内涵的简单,通过简洁的线条以及对于不必要装饰的省略体现出一种素简、质朴的风格。这种素简的风格有利于协调提倡繁杂、奢侈的世俗化社会,使人们在这种素简的生活中同样可以体验到愉悦

的感觉。(图7)

(2)自然代替造作

禅宗美学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重视材料自有的特性,不矫揉造作,这种美学思想正是现代设计所缺乏的。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种科技材料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设计只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材料的使用,而忽略了自然材料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设计只有与自然相结合,充分运用自然材料的自有特性,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才能使人们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寻求到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图8)

(3)宁静代替喧嚣

禅宗思想希望修炼者安静而止息杂虑,将精神集中于一处,获得清净寂定的心境,一种“静心思虑”的状态,而现代社会为了到达物质的发展的最大化,到处充斥着喧嚣与浮躁。在这种条件下,现代设计可以通过营造一种简约、质朴的宁静氛围把人们引导回一种宁静、平和的生活方式中去,使人们远离喧嚣,回归本性。(图9)

3.2 禅宗“顿悟”思想的应用

“顿悟”是禅宗的一种修炼方式,就如《坛经》中所说的“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7]

顿悟是指修行者的思维在瞬间发生质的改变和跨越,这种跨越式的改变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突变的。就如传说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挑选衣钵继承者时,厨房做行者的慧能在

做禅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后,弘忍大师认为其更能顿悟佛法,便让其夜入佛堂。表面上看似在寺院做“行者”的慧能都可以顿悟成佛,那是不是人人都可以会顿悟,不用念经诵佛就可以领会真谛。其实,并非如此。首先,禅宗讲求“顿”“悟”并举的境界,慧能虽然对佛法有了一定理解,达到了“悟”的境界,但其并未彻底理解心性的本源,在弘忍大师“应无住所而生其心”的质疑后才使其达到“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8]

其次,禅宗讲求顿渐的过程,慧能在得到弘忍大师的传心印之后,在深山中经过十五年的苦炼,才创立了南宗。因此,我们可以得知“顿悟”的思想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艰苦的修炼过程,而且需要外在客观事物的启发,才能获取真谛。

禅宗这种“顿悟”的思想与设计者的思维过程的有着相似之处。设计由设计概念到灵感产生这个过程与禅宗“顿”与“悟”的阶段相似。对于现代设计者而言,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以及对于设计潮流、时尚元素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对于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客观世界中任何的小事或者不相干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设计灵感瞬间迸发的来源。设计者种对于知识和理念的积累可以看做是“悟”;而这种外界事物的启发又与“顿”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如果将禅宗中这种“顿悟”的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必然会对设计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禅宗思想,正如《日本文化史略》中所写的“自从镰仓时代传入日本,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已经融入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各国领域,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所在。纵观日本家具的发展过程,无论是传统家具还是现代家具,都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文化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正如“精神撬动地球,文化设计世界”这句话所说的,未来的设计将更加注重文化的体现,因此如何将文化与设计相互结合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责任编辑:北 方)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禅宗美学给展示设计的启示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11-12.[2] 季爱琴.日本文化中的禅[J].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9):93.

[3] 宣晓志.日本传统家具风格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

[4] 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J].合肥:安徽建筑.2007(3):7-8.

[5] 戴斐斐,曾利,张响三,戴向东.外来文化对日本家具发展的影响[J].长沙: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5):24.

[6] 宣晓志,戴向东,张玉.日本和式家具的造型特征略论[J].长沙: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3):21.

[7] 刘春丽.禅宗美学思想对我国设计的启示[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22-23.

[8] 南怀瑾.禅宗与道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5

.

■图5 日本禅意空间设计■图6 日本室内空间设计■图7 简洁的空间设计■图8 自然的空间设计■图9 宁静的空间设计

F +ID

看日本动漫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观赏《幽灵公主》 日本很多动漫都带有神学色彩,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千与千寻》,《棋魂》,《龙猫》等等。这些动漫集中表现了禅宗思想在日本是占有极大的地位的。本文以《幽灵公主》为例,简单谈谈日本的禅宗文化。 《幽灵公主》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室町时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影片中有虾夷族的首领,即影片的男主人公----阿席达卡,有从小在狼群中长大的小桑,即女主人公,有山林的保护神----麒麟兽,有勇敢的斗士----白狼,有被诅咒的野猪----拿各神。还有森林精灵,大猩猩等。电影的故事梗概是受诅咒而变成“业报神”的拿各要毁灭一切,而为了拯救族人的阿席达卡射杀了拿各,但因右臂被却因被触角缠住而受伤,手臂中更是有着拿各神的仇恨诅咒,要解除诅咒,他必须要往日本西部,在解除的过程中引发了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到很久以前日本就已经存在宗教信仰,并且通过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千余年来,三大宗教即宗教化的儒学、佛教和神道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和日本人的思想及精神,而禅宗则是佛教诸宗中对日本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宗派。因此,揭示日本禅宗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内涵、社会价值、历史作用等,便显得格外重要。在本文中,我将对日本的禅宗文化进行浅析。 首先,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的。日僧明庵荣西可谓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而禅宗自中国传到日本后,曾经形成过二十四种之多的流派,其中以临济宗,曹洞宗和黄檗宗为主要派别。临济宗以荣西为开祖,曹洞宗以道元为开祖,黄檗宗以隐元为开祖。临济宗和曹洞宗同时创建于镰仓时代,黄檗宗则创建于江户时期。目前,临济宗的主要寺院有妙心寺,大龙寺,大德寺等。曹洞宗的主要寺院有永平寺和总持寺。黄檗宗的主要寺院是万福寺。临济宗的信仰者多为武家阶层,曹洞宗的信仰者多为庶民阶层,二黄檗宗则巩固了与各阶层的联系。 虽然禅宗在日本占有非常流行,但其实禅宗传入初期,受到佛教的压制,它在日本并不流行。那为什么直至今天日本禅宗三大派别能够站得如此之稳呢? 日本真正形成禅宗热,始于镰仓幕府时代,正是武士集团兴起的时候。一些著名禅匠都与幕府上层关系密切,并积极在武士之间传授禅法。如"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受到摄政九条道家的

日本禅文化

日本禅文化 日本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神秘主义。独特,是因为它借助禅的形式表现出生活于现实中的日本人的自我的内心世界。日本人纤细而哀愁的精神气质是属于东方古典世界的禅宗的思想和审美风格。日本的美在清冷与寂寞,美丽与幻灭,性感与纯情,快乐与死亡,永恒与无常中体现无遗。 禅,佛教名词“禅那”的略称,意译作“思维修”, “弃恶”等,通常译作“静虑”。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派别的一支,由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授禅法而创立,后分为很多派别,南宋以来,唯临济,曹洞两派盛行,且流传到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日本的美处处体现了日本化了的禅文化的精髓。 一、物之哀 世人认为日本消化了中国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精髓是在平安时代,这个时代最具支配的审美观是“物之哀”。是指一种“物心合一”的意识,以“意”来表现悲哀与同情,爱怜浑成的感动情绪,具有优美、纤细、沉静等特殊的关照意义和情趣意义.这种审美精神是由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来开拓和完成的。里面的众多人物陷入苦海进行反省时,都进入“善恶不二”、“菩提即烦恼”的境界,紫式部的目的虽然并不是宣扬佛教,但却处处流露出悟道,弃恶的味道。《源氏物语》对日本后世的影响范围极广,和歌自不用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都不断从它那里获得美的精神食粮。 二、恬静 “恬静”是战国时代结束后在人们寻求恢复内心平静的时代里,得势的町人所具有的审美观,是从崇尚“和苑寂静”,敬重“古雅”、“闲静”的茶道中产生

的审美观。指潜在内心的丰富情趣,极其狭隘、简朴的茶室反而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贫困”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千利休的草庵式空寂茶的精神,是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视茶道为佛道,通过禅宗与茶道的结合,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境界,从中发现“空寂美”的存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茶道”。以茶会友,“一味同心”,构成了日本民族“茶道”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至今,“空寂”茶道仍然是日本文化的一颗明珠。要使人觉得一朵花要比一百朵花更美。日本的插花名家池坊专应也曾“口传”:“仅以点滴之水,咫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象,瞬息呈现千变万化之佳兴。正所谓仙家妙术也。茶碗使用之前,也先用水湿过,使它带着润泽,这成了茶道的规矩。 三、闲寂 “闲寂”乃是以松尾芭蕉为核心的俳句世界中所谈论的美学意识,意指寂静孤高的心境。芭蕉是徘人,也是禅僧,他的禅文化精神贯穿于他的俳论和俳作。芭蕉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这种禅的精神创造了“闲寂”的风雅美。句曰: 闲寂古池旁青蛙跃进池中央水声扑通响‘从芭蕉的“俳眼”来审视古池、青蛙入水、水声三者,可以想象,幽寂的古池,青蛙猝然打破了这一静谧的世界,水声过后,古池水面和四周又恢复了宁静。一瞬间,动与静完美结合,表面死一般沉静,内里却蕴育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无穷的奥秘以及作者内心的激情。这种纤细的、风雅的、敏感的美不是在永恒的孤独精神中是不会产生的。进入镰仓时代后,武士阶层取代贵族成为政权的中心和新文化的担当者,创造出朴实刚健的武家文化。武士的兴起使以武器、武具为中心的工艺品受到特别的重视,造型越来越美,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在佛教世界

世界现代家具设计师100名

世界现代家具设计师100名(四) 8 马歇尔·布劳耶(1902-1981) Marcel Breuer 马歇尔·布劳耶1902年生于匈牙利,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及雕刻,1920他18岁时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去维也纳学习,因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实用艺术,同年又进入了刚成立的德国包豪斯学习,直到1924年。1925-1928年包豪斯毕业后便接管了包豪斯公司作坊,并成功开发出了知名的钢管椅。1935年包豪斯解散后侨居英国,继续完成了他以胶合弯曲板为主的系列家具设计,1937年转迁美国,应格罗皮乌斯邀请担任了哈佛大学教授。1938年与格罗皮乌斯合作在剑桥和麻省开办了建筑事务所,1946年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81年逝世于纽约。 在包豪斯学习期间,使他有机会结识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设计大师和接触到各种先锋派的艺术观念,在消化吸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在新材料的开发、新功能形态的开发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预订(Slatted)椅是他的典型的第一件现代主义作品,与红蓝椅有着相似的构成手法。藤编坐面和靠背的悬臂钢管椅是他的成功之作;为康定斯基住所设计的瓦西里椅是现代家具的经典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造型是当时流行的“立体派”、“风格派”和“结构主义”等设计思想综合的结果。与瓦西里椅同时设计出来的拉西奥沙几也是一件重要的杰作,是最简洁的一件家具。在材料应用方面,除了弯曲钢管的成功开发应用之外,他还对其它的家具材料,如铝合金和模压胶合板的探索也卓有成效。 布劳耶在美期间更多的是从事建筑设计,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相对于家具而言,家具设计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几乎更大一些。 9 费尔南多和亨伯托·坎帕纳兄弟 Fernanolo & Humberto Campana 巴西家具和产品设计师 亨伯托·坎帕纳生于1953年,费尔南多·坎帕纳生于1961年,哥哥亨伯托1972-1977年学习法律,弟弟费尔南多1979-1984年学习建筑设计。两兄弟于1983年开始合作办设计工作室。1999年获美国乔治·纳尔森设计奖。2003年作品参展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会,同年参加了韦特纳设计博物馆的航天器设计。在家具设计和室内装饰界,坎帕纳兄弟许多创造性的设计一直广受好评。天鹅绒的蟒蛇状沙发(Boasofa)和寿司碎布条椅使得意大利的制造商埃得纳(Edra)公司在世界设计竞争中一直处于突出的位置。他们的设计,特别在选材方面往往是超乎常规。有些材料出自高科技实验室,有些出自贫民窟,如铜管、小木条、碎纤维、绳索和竹棍等,都可以组合到坎帕纳兄弟设计的产品之中。如知名的贫民窟(Favela)椅,就是碎木条用胶和钉子将其构成的扶手椅。 坎帕纳的许多产品都是由大量的相同的零件构成,有时候可以获得丰富的奢侈的产品,有时候则是很小的产品,如爆炸型水果盆。这些设计都具有偶发的即兴创造性,非常规的工业方式生产,常留给人一种不固定的和充满生机的印象,产生某种非特定的联想,如用天鹅绒管扭缠在一起就形成了蟒蛇沙发。而碎布椅就好象有人不经意地扔了一堆布条在上面。

日式家具知识大全

日式风格家具 传统的日式家具以其清新自然、简洁淡雅的独特品味,形成了独特的家具风格,对于活在都市森林中的我们来说,日式家居环境所营造的闲适写意、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一、传统日式家具的渊源 提起日式家具,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榻榻米",以及日本人相对跪坐的生活方式。大和民族的低床矮案,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日式家具"和"日本家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日式家具"只是指日本传统家具,而"日本家具"无疑还包括非常重要的日本现代家具。 传统日式家具的形制,与古代中国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而现代日本家具的产生,则完全是受欧美国家熏陶的结果。 二、日式屏风与中式屏风设计风格比较接近 传统的日式屏风的图案也是取材于历史故事、人物、植物等,大多是工笔画 色彩多用金色、灰色、白色等柔和色调 中国人的起居方式,以唐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唐代以前,盛行席地而坐包括跪坐,因此家具都较低矮。入唐以后,受西域人影响,垂足而坐渐渐流行,椅、凳等高形家具才开始发展起来。而日本学习并接受了中国初唐低床矮案的生活方式后,一直保留至今,形成了独特完整的体制。唐之后,中国的装饰和家具风格依然不断传往日本。例如日本现在极常用的格子门窗,就是在中国宋朝时候传去的。

可见日本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之深。 明治维新以后,在欧风美雨之中,西洋家具伴随着西洋建筑和装饰工艺强势登陆日本,以其设计合理、形制完善、符合人体功学,对传统日式家具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传统家具并没有消亡。时至今日,西式家具在日本仍然占据主流,而双重结构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米、灰砂墙、杉板、糊纸格子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和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 三、谨严日式家具 日式家具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谨严,每个细节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象是组装一台W ALKMAN一样,精致万分。我曾经买过一些介绍日式家具的书籍,上面任意一款的小家具都充满了人性化,它的使用功能已经发挥到极致。合理二字已不能很好得概括了。细节处理极其到位,每一格,每一档,比例合理,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 四、自然主义 日式家具充满了自然之趣,常采用木、竹、藤、草等做为家具材质,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其天然的材质之美,木造部分只单纯地刨出木料的轮回,再以镀金或青铜的用具加以装饰,体现人和自然的融合。 有很多生动有趣但又非常合理的家具。材质一般都是原木和黄藤,其中有一款梳妆台系列非常棒,一桌一椅,全部是黄藤。桌面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打开的大盒子,盒盖是一面镜子,盒子里可以放一些

对中国家具设计的思考

对中国家具设计的思考 摘要 从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对古文化的承传和创新。大量的欧洲本土元素是欧洲文化的积淀和体现。而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引入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家具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通过分析我最喜爱的国内知名家具设计师的设计特点,来思索中国设计应当借鉴的方法,希望能够掌握一个合理利用中国元素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来创造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室内设计,以及中国元素对形成中国风格的室内设计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中国元素;传统文化; 一欧洲传统家具的发展简述 外国家具文化的历史涉及的国家、民族很多,故产生的家具的艺术风格及特征也非常庞杂。加上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作为中国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和吸收。因此先作分类分析。在许老师讲述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我们学习的基本是二战后西方设计的各路思潮,这里我不防将目光放的更远些,便于我们的全面把握。 外国传统家具经历了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 可-新古典-折衷主义的历史脉络。我们从中可以清晰的发现外国家具的历史所不厌其烦的走着 仿古 的路子。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后来的 新古典 ,在综合到各时期的折衷主义,都是后人在不断地学习借鉴先人的经验过程。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制作方式的改变,拉开了近现代家具历史的帷幕之后,近现代的大师们依然不断的对传统家具进行着研究和学习,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不断涌现出古典的影子。如1929年著名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为前来剪彩开幕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设计的 巴塞罗那凳 就是受到古埃及折凳的启发。他那著名的弧形交叉状的不锈钢与折凳腿部有着同样的简洁造型。整体观感都是非常的高贵。但巴塞罗那凳不是完全的照搬古埃及的形式,而是用新的材料、全新的技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家具。 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家具历史的演变理解,同样可以用 承传 来认识,我想这也是我以后进行设计创造不可摒弃的设计创造来源。我们要知道即使是完全相背的两种设计风格之间依然有一段 习惯势力 起作用。如"文艺复兴 与 巴洛克风格 ,善于模仿建筑的造型是文艺复兴习用的一种方法,而巴洛克也沿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到英国的新古典主义

日本的禅文化与建筑

日本的禅文化与建筑 日本的建筑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而日本对禅宗的欢迎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这不单单是因为仰慕当时先进的中国文化使然,还有来自日本内部的自身因素。 日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日本的自然条件,日本远离大陆,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经常有突发的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即使再美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消逝。这自然助长了日本人的无常感跟宿命感。他们知道再美的事物也只是一瞬的存在,都只是昙花一现。日本人爱樱花,但樱花的的花期只有七天,短暂易落,它的美是一种让人心醉更是心碎的凄凉的美。伤感的日本人,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同时,大量的自然灾害使日本人感到生命的压抑、自身的渺小。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人更加崇拜自然。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正是在这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禅宗美学相逢了。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有着浓厚的自然本位的思想。禅宗也追求自然,让自然成为悟道的媒介,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

一个重要原因。禅宗和神道教的融合嫁接使“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见叶渭渠《日本文明》)。“空寂”日语语义为幽闭,孤寂,贫困。这种禅宗影响下产生的空寂的审美倾向,对日本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影响深远,在诗歌领域表现为“余情”?在绘画领域表现为“留白”,在园林艺术领域表现为“空相”,在茶道表现为彻底的“无”。 枯山水 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深受禅宗影响。入宋、入元的日本禅僧以禅宗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对园林浓缩天地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情感。回国后,在禅寺庭院模仿杭州、苏州名园,陶冶性情,体会“物我一如”的禅境。梦窗疏石著《梦中的问答》中说“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室町时代

关于日式家居设计的理念和特征及功能性、装饰性

摘要:日本是个既传统而又现代的国家,同时也是是个工业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如此小的相当于我们一个省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现代化程度非常高。东京的现代时尚的空间设计让人眼花缭乱,而吃的、住的、用的却保持得非常传统,尤其是京都,极少有高层建筑,绝大部分是低矮的传统民居,居住空间内部是榻榻米,席地而坐、睡,保留了非常传统的生活方式。下面从日式家居设计的理念、功能性以及实用性三个方面对日式家居设计进行分析阐述,并说明其对家居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在日以全球坏的今天,不论是经济还是生活都更为多元化,日本作为我国的邻国,世界设计大国,其设计的产品、理念、风格都与我国的设计风格有着深远的相互影响。 日式家居设计的理念和特征 1. 日式家居设计的理念 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口众多,人均可使用面积极少,处于多火山喷发地震带,为居住安全,形成了低矮的特征。日本民族讲究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也是其设计在世界遥遥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设计本土化的精髓所在。 从日本的浮世绘不难看出其简约而不失冷艳的感情世界,而其武士道精神也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同时日式设计中也散发这浓浓的东方气息,非常成功的将东方理念贯穿融入于整个设计之中,且在其大和民族的设计之中能轻易捕捉到华夏民族的蛛丝马迹。但是日式设计理念更为注重“归一”二字的运用,将其贯穿使用地更为透彻,淋漓尽致。其国宝级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先生曾经指出:“设计中不能有多余”。由此观点,就不难显示出日式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恰倒好处”有某一个共通的契合点。日本的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不能不值得中国的设计师学习和借鉴。简而言之,日式家居设计的理念追求简朴而繁复,严肃而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的交融。 1. 日式家居设计的特征 日式设计风格直接受到日本合适建筑的影响较大,讲求的是空间的流通与空间的风格,流通则展现为一室,分割则体现为功能的分区,空间总是能让人心神宁静,诚心静气。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很是注重质感与机理,大量的原木色使用,保留材料本质,以便于同大自然充分交流。 日式设计的特征通常为点简约而不简单。小面积的住宅更加需要合理的利用空间,设计师常常利用木板把空间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在保留它应有的功能的同时还尽量大的增加储物空间,例如和室的空间都是用原木、白墙、和纸、木格推拉门构建,为了不让空间显得拥挤杂乱,设计师常常选用木质元素,清新自然,舒适大方。 简言之,日式家居设计驻足细节,简约纯净,善用机理,讲求回归自然,给人以其乐融融之感,更能从中解读无穷禅意。 3. 日式家居设计的理念和特征的关系 日式家居设计理念和特征的统一体现在理念引导特征,即通过家居设计的理念作为引导性的指向,集中体现在家居设计的实用性、收纳性、功能性,这些性能则作为日式家居设计理念的标志性展示,能在家居设计中引起创意革命。 日式家居设计的功能性

国内外家具设计现状(精)

南宁家具:国外家具设计现状 2010-08-24 南宁家具【大中小】【打印】 2.1 坚持原创设计 欧美文化是理性文化,欧美的艺术是充满人性的艺术,呈现科学化的审美倾向。他们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在家具设计上,注重自我感受的表达,注重人性化与原创价值。欧美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高素质的教育水平,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消费者,他们注重生活品位,追求独一无二的家居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欧美家具的原创设计风潮。欧美家具企业大多以原创带动市场,以品牌力量赢得竞争优势。 2.2 地域特征明显 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环境的影响,国外家具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 北欧家具:以丹麦、挪威、芬兰、瑞典四国为代表。世代相传的手工工艺技术与较高的审美水准, 使产品设计师、工匠及家具公司有着紧密的合作,家具注重整体效果与局部细节,同时还强调木材的天然质感,把保持天然美作为一种追求,讲究简洁精巧,注重微笑设计。 意大利家具:将现代科学与意大利的优秀传统融为一体,以一流的设计和一流的质量享誉世界,形成了以米兰为首的世界家具设计与制造中心。 德国家具:包豪斯的理念, 影响了整个德国的现代设计, 当然也包括家具设计。德国家具注重功能, 并致力于形式与材料、工艺与技术的统一。在家具制造工艺、配件、辅料选配上遵循理性严谨,牢固耐用原则。 法国家具:继承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家具精髓,注重实用华美,崇尚木材本身自然唯美的曲线和细腻的装饰纹样。

英国家具:简洁大方,注重细节处理。柜子、床等家具色调比较纯洁,白色、木本色是经典色彩。英式的手工沙发非常著名,它一般是布面的,色彩秀丽,线条优美,注重覆面织物的配色与对称之美,越是浓烈的花卉图案或条纹越能展现英国味道。 美国家具:相比于“穿金戴银”的欧式家具,美式家具则显得简洁、线条明晰和装饰得体有度。舒适大气是美式家具的特点之一,不拘小节,讲究粗犷、大气之美,讲究生活第一、舒适第一、实用第一。 日韩家具:日本人盘膝而坐,所以有“塌塌米”家具,注重简单中的意韵 ; 韩国人也是席地而坐, 所以韩国家具大多很低矮。 2.3 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国外同行在家具设计上广泛运用金属、玻璃、亚克力,高分子材料等新兴材料,熟悉这些材料的属性,在设计中巧妙运用这些材料,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国外,家具设计生产各个方面的辅助技术发展也很成熟,能够有力配合设计创意,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快速打样制造出来,并投入大规模生产。 我国家具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家具市场上中低档家具品种繁多, 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而高档家具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内生产高档家具的能力不足, 从加工手段, 工人技术水平以及原辅材料的供应都不能满足生产高档家具的条件, 国内销售的高档家具很多是进口的。当前中高档家具的生产正在增长,质量差的低档产品逐渐退出市常 我国的家具市场销售以家具商城为主,据业内专家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国内5000㎡以上的家具流通场所超过 2500家, 1万㎡以上的有 900多家, 2万㎡以上的有 500多家, 3万㎡以上的有 100多家, 5万㎡以上的有 30多家。此外, 还有像广东顺德市乐从和龙江两镇相连的近 200万㎡的家具一条街,苏州市蠡口面积达 20多万㎡的家具市场,东莞市厚街镇近 20万㎡的家具大道等等。总之,我国各地专业家具流通场所经营面积已经达到 2000万㎡。另外,还有大量的家具专卖店以及大型百货商场经营家具。

中国家具设计大赛图纸组获奖作品

一等奖 作品:《ELF 115°(Extraordinary Light Foldaway Chair)》作者:李可巍 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1、节约材料,采用弯曲板剪切后的阴形和阳形组合为座椅;2、通过摞叠减少使用空间; 3、通过椅子折叠的不同状态,提供不同状态的坐姿和趣味性。 使用功能:通过滑轨结构和错层结构使椅子本身达到3种状态,提供两种坐姿;小尺寸的elf可以作为户外使用。 详细尺寸:座面宽度52cm 座面进深45cm;椅高78cm 椅宽60cm 前后跨度58cm。 素材及制造工艺:1、弯曲木(bentwood);2、金属滑轨(metal glide slot);3、金属定位销(metal pin cylinders for pivot folding) 弯曲木采用蒸汽弯折,金属件采用铸造工艺。

二等奖 作品:《文-003》作者:Virginie Moriette 设计说明: 我经常买书,书是无限的但书架是有限的,所以我希望书架能和书一样无限的扩展。 我采用3种类型的铁盒子做模具,可随意地搭配,叠加上几块轻巧的木板,便形成一个灵活的书架。可以是直线的,亦可以是曲线的,可靠在墙边,亦可以成为一个空间的组合。 随着与日俱增的藏书,书架亦可随之无限延伸,成为我拥有的一片美丽书林! 铁盒尺寸:宽:15厘米,高:35厘米,深度:30厘米,烤漆(色彩可以变化)。 木板尺寸:长:随意,宽:30厘米,厚:4厘米(色彩可以变化)。

作品:《宁静》作者:罗秋文 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空,即有,有为无限. 水,单纯,纯可万变. 轻轻地, 却永无止境. 方,直,刚. 混,曲,柔. 使用功能、详细尺寸:作品是一张茶几(1100mm*1100mm*30mm),可满足品味设计或一般家居,用于招请宾客或者体现整体设计氛围,通过水的造型,体现精神文化方面的人文沉甸, 简单的直线和曲线,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茶几的四条腿经过设计师长期推敲设计过程而成,通过直线倒角锥型,压缩茶几底下的空间,是更能体现本设计的设计理念的重点,希望通过本设计,带给使用者一个更平静的空间. 素材及制造工艺:茶几面的水纹造型可通过高密度黑色反光薄钢一次压模成型,茶几身可利用新型人造板材贴面,洗浸加工而成,机理效果突出,以达到理想效果,做工工序简易。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 肖艺吴隽宇 ?简介: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没有出现过像希腊从泰勒斯(Thales)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时代和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时代。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共同的肤色和类似的文字,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哲学思想便成了日本发展 本国思想的借鉴。从隋唐、宋明等朝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事实中,可以清楚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 本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以及政治制度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得到了变形 的移植,并融化在其独特、执著的精神铸模中。这种民族特有的“复合变异性”,生命力极其旺 盛,使得日本文化并没有流于同化,而是在千姿百态的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 ?关键字:禅宗思想,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 1 禅宗哲学思想的特点 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人心所生。 禅宗思想可归纳为如下特点: (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渐悟或顿悟发现本心; (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省体验、直觉感情的独创精神等的作用,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公元12世纪,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将曹洞一派带回日本,经过镰仓、室町、德川幕府时期,深深地渗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并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 2 禅宗思想与日本枯山水庭园 到了室町时代,禅宗思想开始影响园林艺术的创作。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日本园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神僧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园林:一种观照式的庭园,表现广大无垠的自然世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让人们通过静坐、观照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本的枯山水庭园推向纯净、抽象的极致。 枯山水,顾名思义,庭园内不用水,表现的山水是干枯的。它以各种形态的天然块石代表山岩、岛屿,地上铺设白砂(一种从河滩中采来的石英砂),砂面上耙出水波纹的图形,以象征江河湖海。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白砂的铺衬,形成山峰、岛屿、涧谷、溪流、湖海、瀑布等多种山水景观。园中有时也点缀一些

传统日式家具

~传统日式家具的渊源~ 日式家具以其清新自然、简洁淡雅的独特品味,形成了独特的家具风格,对于活在都市森林中的我们来说,日式家居环境所营造的闲适写意、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传统日式家具的渊源 提起日式家具,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榻榻米”,以及日本人相对跪坐的生活方式。大和民族的低床矮案,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日式家具"和"日本家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日式家具”只是指日本传统家具,而“日本家具”无疑还包括非常重要的日本现代家具。传统日式家具的形制,与古代中国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而现代日本家具的产生,则完全是受欧美国熏陶结果。 中国人的起居方式,以唐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唐代以前,盛行席地而坐包括跪坐,因此家具都较低矮。入唐以后,受西域人影响,垂足而坐渐渐流行,椅、凳等高形家具才开始发展起来。而日本学习并接受了中国初唐低床矮案的生活方式后,一直保留至今,形成了独特完整的体制。唐之后,中国的装饰和家具风格依然不断传往日本。例如日本现在极常用的格子门窗,就是在中国宋朝时候传去的。可见日本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之深。 明治维新以后,在欧风美雨之中,西洋家具伴随着西洋建筑和装饰工艺强势登陆日本,以其设计合 理、形制完善、符合 人体功学,对传统日 式家具形成了巨大 的冲击。但传统家具 并没有消亡。时至今 日,西式家具在日本 仍然占据主流,而双 重结构的做法也一 直沿用至今。

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米、灰砂墙、杉板、糊纸格子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和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 日式家具的特点 1、自然朴实和洋并用 日本的设计艺术自古以来便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注重物体的简素之美,己成为日本设计艺术中一种传统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构造。不论是日本神社的建筑,还是民宅的门窗栋梁,简朴到连油漆也不用刷,日本人认为木材是有生命的,它和人一样会呼吸,如果人为的涂上化工油漆,反而会影响其寿命,也破坏了物体的简素之美。由于日本民族在艺术审美上追求一种禅意,故生活中也倾向于淡泊静心,日本的家具设计风格也是清新脱俗,别具一格。 传统的和式家具的制式,明显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现代的和式家具制 式,则是受西方 国家的影响。这 使得日本家具 既保持了东方 文化的神韵,又 含有西方文化 的特色。然而, 本质上日本人 还是很喜欢木 质家具,而且尽 量保持木材的 原本之色。而不 太喜爱皮革、金 属等工业材料 制作的家具。 2.质朴简约纤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 禅,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大约在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到了13世纪,中国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日本人所热衷并渗透于文化生活的深处,对日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禅宗佛教的影响下,日本兴起了茶道。据说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坐的清醒。禅宗的和尚因此常常喝绿茶,好让自己冥想打坐的时候灵台清明。茶道由此发展而来。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茶室就是为了茶道而修建的。 日本茶室建筑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连接门廊和茶室的雨道(露地)组成,建筑内外素淡、纯净,家具很少。茶室是日本简约风格的代表,享受的是一面白墙前一枝插花的简单、静穆和意邃深远,同时也最大的表现出草、木、竹等建筑材料自身的美丽。整个茶室色彩沉静,使茶人容易达到纯粹的精神交流。以禅宗的思想去理解日本的茶室建筑,不仅能感受到素朴的茶室独到的美感,更能体会出蕴于其中的理想和生命力。 日本茶室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构造,如壁龛,须跪行而入的小入口及“墙底窗”,不对称的结构体系等 ,这些独特的设计手法也都有各自深刻的禅意。 从小入口跪行进入茶室,室内的惟一装饰就是设有一个壁龛,内挂一画轴或字幅。画轴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画,其最大特色,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这种余白不是作为简单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即用“无心的心”来填补和充,也就是渗进了强烈的禅的“无中万般有”的艺术思想。不摆脱虚妄之念,是无法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有如清代画家金冬心所言:“能画一枝风有声”,以无声、无色而达到“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在柔和的线与色中潜藏着敏锐的禅机,不用禅的“心”是感受不到的。 冈仓天心曾在《茶之书》一书中说:“茶室的简朴单纯是模仿禅院的结果。”并这样解释茶室中壁龛的由来:“禅院讲堂里除了祭坛后面的中央神龛以外,别无他物,神龛里是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的像或由禅宗的两位最早的祖师迦叶和阿难陪伴着的释伽牟尼像,祭坛下有为纪念这些圣人对禅所做的伟大贡献而奉献的花和香.”“禅宗的讲堂中的祭坛是日本式房屋中为陶冶客人们而设置绘画和鲜花的神圣地方—壁龛的原型”,由此看来,壁龛的确是茶室中规格最高的部分。壁龛内还置有一个花瓶,多为竹制,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小花瓣上点一滴水珠子,在茶室昏暗的光线下,像是散落的一颗珍珠,晶莹欲滴,托出的那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辉。人们进入茶室后,首先要跪在壁宝龛行最高的礼;拜读挂在壁龛里的禅宗墨迹,观赏插花。 千宗室先生膝行入茶室后有感说:“进入席中,脱俗的感觉更为强烈,壁龛处挂着水墨画;从釜中传来“松涛”的声音;席间缥香息。置身于这又窄又小的空间里却令人感到欲创造一个不同于世俗的异质世界。茶室的构成是简朴的,不作任何装饰,墙为只涂底灰的粗糙之壁,尚可见麻刀之痕迹;室内木纹显露,没有雕琢之感;窗户形状不一,只是在墙上打开一个孔状空间,以现出墙的土底子为好,总之,茶室不同于很讲究的处宅,而是一个尽可能排除世俗杂物的将所需凝缩到最小极限的空间”。

日本茶道与禅宗

禅宗与日本茶道 摘要:日本的禅宗是由中国传入的,但它并不是照搬,而是有所改进。日本 的茶道也是有僧人带入日本的,但它却比中国茶道更为引人注目。想了解日本茶道的精髓, 就必须深入了解茶道的历史, 知道禅宗的历史与教义。日本茶文化从茶的 引种到茶道的创立,都与禅宗有着不解之缘。禅宗精神的引入,标志着日本茶道的形成。日本茶道是以禅为宗, 是一种不被称为宗教的形式。 关键字:禅宗茶道禅茶一体 一、禅宗 禅宗有西天二十八祖的印度系传说和受印度思想影响的内容,但作为一个宗派,它是在中国形成的。据传达摩于梁武帝时入嵩山少林寺,开创禅宗一派。禅宗五祖 弘忍法师之后,门下分裂为神秀的“北宗”和慧能的“南宗”二派。神秀的“北宗”提倡“渐 悟成佛”,而慧能的“南宗”却提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成佛”说。惠能的顿悟成佛说是印度佛教思想和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融汇贯通 的产物。“南宗”简化了教义和修行方法,主张佛法真理就在平常事中,提出不必出家 坐禅、苦修身心,只要在日常起居生活中做到无心不动念,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 就是成佛。慧能弟子神会以其学北上攻击“北宗”,倾动当世,“南宗”乃为禅宗之正统。在唐末五代, 南宗一系发展成五个流派。临济宗在北宋中期又分成黄龙派、杨 岐派。这两宗与原来五家被合称为“五家七宗”。【1 2 3】

最先将禅宗传入日本的是荣西和道元两位禅师。公元1191年,荣西从中国回 到日本,开始在日本传临济宗的禅法,兼弘天台、真言二宗。道元早年曾学天台教义,后向荣西的弟子明全学习禅法。1233年,他到宋朝学习禅法。1227年回到日本,弘扬曹洞宗的禅法。道元及其曹洞宗强调严格的打坐修禅,其修禅方式被人们称为默照禅。【2】 中国禅宗是日本禅宗的祖源,因此,在修炼方式、“顿悟”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 共同性。但是,日本禅宗与中国禅宗也有不同的一面。中国临济宗因提倡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甚至发展到“呵佛骂祖”、离经叛道的程度。但由于日本人的受容心理,“呵佛骂祖”式的偏激在日本临济宗里没有出现。日本临济宗自荣西和尚就形成了显 密兼修。教传(禅宗自称“别传”)相容的特点。日本禅宗到了梦窗疏石一代,与天 台密教融通,具有更趋多元化的符合色彩。【4】 二、日本茶道 茶原产于中国,最初是作药用的,神农尝百草用之解读。《茶经》云:“茶之 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后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特权饮料,至晋隋才在 民间普及。【5】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历经丝绸之路于汪洋大海,如今其 足迹已遍布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饮茶文化中,尤以日本茶道最具特色。 日本最早的饮茶文化是在唐朝时由留学于中国的遣唐僧人传入的。史料记载,奈良时代的天平元年二月八日,宫中大极殿举行季度御读经会,盛装的100名僧

家具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家具贯穿人类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先人的一垛泥土,一块石头或一段树桩等最原始的坐具形态,到豪华威严的御座,再到当今高雅舒适的沙发,都充分显现了人类的进化和社会进步。家具以其独特的多重功能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永远处于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家具不仅表现为一类生活器具、工业产品、市场商品、同时还表现为一类文化艺术作品,是一种文化形态与文明象征。 1、家具的概念 具体而言,家具是人类衣食往行活动中供人们坐、卧、作业或供物品贮存和展示的一类器具。当然人类的衣食住行活动还应包括为生存而展开的室内生产作业和社会交往活动。 抽象而言,家具是维系人类生存和繁衍必不可缺或的一类器具与设备。以哲学的高度进行概括,家具是建筑环境中人类生存的状态和方式,建筑环境当然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人类生存方式的进化与转变促进了家具功能和形态的变化,而家具的存在形态又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便是广义的家具概念。 2、家具存在的哲学意义 家具,无一例外都是存在主义家具。它是人的存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没有家具的人的存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至少是严重的残缺。 家具是人类告别动物的生存习性和生存状态的必须手段和条件。正是因为家具的创造和使用,才使人与动物拉开了距离,才使人拥有了人的体面与尊严。在当今社会很难想象没有家具的衣食住行为将使人处于怎样一种尴尬与狼狈的状态,正是基于家具存在的基本意义,所以说家具诠释了“人类文化地生存,动物本能地生存”这一至理名言。 3、家具的功能意义 家具与建筑同宗同源,家具与建筑室内共同构建人类的生存空间,家具依附于建筑,家具功能是建筑功能的延伸,但与建筑功能对应,它又有其独特的功能意义。 如果说建筑的原始功能是御寒暑,避风雨和防止野兽侵袭,那么家具的原始功能则是坐、

18位全球著名家居家具设计师介绍

18位全球著名家居、家具设计师 设计师Achille Castiglioni 设计师阿基利卡斯蒂利奥尼生于米兰,卒于米兰,是传奇的义大利建筑师暨工业设计师。在他长达五十七年的设计生涯中,创造了风格独具,意味深长,具有高度创意的产品,种类繁多诸如家具,灯饰,展览布置等,都曾留下卡斯蒂格尼涉猎的足迹,卡斯蒂廖尼在当代设计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阿基利卡斯蒂廖尼的作品以许多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技术完成,并具有传统性或具实验性价值的外型,带给世人深远的启发和影响。

设计师Adrien Gardère 法国设计师Adrien Gardère 2000 年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他创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具设计、舞台设计与室内建筑。Adrien Gardère 的事业版图扩及米兰、伦敦、巴黎、开罗…… 等世界主要都市,甚至远赴印度及印尼。从米兰、伦敦、开罗到印度都有他的足迹。Adrien Gardère 创造了一个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对话,为传统与现代找到了全新的演绎方式。其设计的作品兼顾了传统实用性以及当代趣味感,在尝试摆脱典型设计旧有框架的同时,也不忘加入产品该具备的舒适度及其特有的生活风格。

设计师Alberto Meda 1945 生于义大利米兰,Alberto Meda 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特例,他并不是念建筑或设计,而是机械工程师。他的机械背景和实验精神,让他从零件的选择开始,到每个部分的调整度,都经过精细计算与设计。 Alberto Meda 擅长制作实用且具创意的产品,认为必须“以解决生活细节问题为其设计核心”。1973 年于著名义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担任内部产品研发之技术主管,并负责内部塑胶材质研究中心,于1979年成为自由设计师,与极多不同产业合作,如Alfa Romeo Auto, Alias, Alessi, DANESE,作品在家具与灯具设计领域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有些还成为MOMA 的永久收藏。

以比较研究视角看日本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845097.html, 以比较研究视角看日本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作者:黄芷葳 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7期 摘要: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社会的 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它传周边国家以后,同样影响了那里的文化、艺术与审美情趣。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在武士阶层和幕府政权的保护下得到迅速发展,在禅宗思想对日本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禅宗本身在日本得以获得物化的形式和唯美的内核,禅宗成为日本禅,“道”文化作为日本本土文化和民族性融合的产物,在禅宗审美观照下得以形成,茶道、枯山水、俳谐等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现代化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后,日本传统文化保留完好,禅成为日本的文化符号进行国际传播,日本文化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可见一斑。 关键词:文化研究;比较研究;禅宗;日本;本土化;民族性;创新性 一、禪文化在中日两国的传播与传承 禅的汉文发音译为“禅那”,略称为“禅”,梵文写作“Dhyana”,日本人发音为“Zen”,国际 上通用“Zen”来代表“禅”。“禅那”在梵文中的本义为“思维修”,“静虑”、“三昧”,是和禅宗之禅不同的一种体系。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不可考,但在公元64年,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得 到了汉明帝政府的承认崇信,在中国初步建立了它的基础和规模。公元527年,在佛教传入中国近五百年后,菩提达摩坐船来到中国,带来了禅文化。 禅文化传入中国,在知识阶层发展和在下层社会传播中,出现了“佛学”与“佛教”两种不同的结果。知识阶层以其理性的同化力,把禅文化哲学化,形成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学。佛学既是宗教也是哲学,以哲学为主,它的重心在于开启人的智慧,提高人的觉悟,净化人的心灵,并不在意偶像崇拜,所以佛学实际上是一种哲学。而普通民众是离不开鬼神之道的,禅文化在民间传播的结果,保留和发展了印度佛教的多神信仰和祭祀活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报应的形象说教在民间深入人心,也使净土信仰大为流行,加强了佛教作为神道宗教的性质。佛教亦哲学亦宗教,而以宗教为主。哲学层面与宗教层面又并行又互动,推动着中国禅文化的发展。[4] 公元4、5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并迅速传播开来。538年,日本钦明天皇在位期间,百济圣明王派使者向日本进献金铜佛像、幡盖及佛经,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日本。禅宗在宋元两朝,即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年)传入日本,并形成临 济、曹洞、黄檗宗等日本禅流派。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僧明庵荣西访中国禅师,传临 济禅法,回国后创立日本临济宗。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荣西弟子希玄道元来到中国, 遍访高僧大德,回国后大力弘扬曹洞宗风,创立日本曹洞宗,在幕府和武士阶层乃至朝廷权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