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DNA片段胶回收的方法。

(2)学习DNA连接的有关技术。

(3)掌握用CaCl2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质粒DNA的转化和重组质粒的筛选方法。

(5)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

(6)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cDNA的TA克隆:Taq酶能够在PCR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A,而T载体是一种带有 3’T突出端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把PCR产物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称为 T-A克隆。可用于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2)感受态细胞制备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细胞膨胀,细胞壁通透性增强,在冷热变化刺激下细胞膜表面产生裂隙,使外源DNA进入。

(3)蓝白斑筛选:载体带有一个LacZ基因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编码α-互补肽;宿主细胞编码C端部分序列。诱导物IPTG 和乳糖的结构相似,可以与乳糖操纵元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使载体得以合成α-互补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C端部分结合形成β-半乳糖苷酶,而X-Gal是β-半乳糖苷酶的显色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会产生蓝色产物。可用于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克隆无法产生α-互补肽,因而无法使X-Gal显色,培养基上表现为白色菌落。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DH5a、LB培养基、0.1mol/L CaCl2DNA割胶回收试剂盒,试管,Amp/IPTG/X-Gal,三角玻璃棒,玻璃珠,牙签,1μl pMD19-T Vector、质粒提取试剂盒。

四.实验步骤、现象、结果及分析:

(1)cDNA电泳及胶回收

1. 提取总RNA,反转录cDNA,用设计好的引物扩增出不同的目的片段。取目的基因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紫外灯下切胶。

2.把所割胶放入1.5 ml EP管,称重如下表一。

表一:cDNA琼脂糖凝胶重量

空管2管3管

重量(g)0.9045 1.2280 1.2961

净重(g)0.3235 0.3916

3.按1g/1ml 的量,大致各加入400μl Binding Buffer,65℃水浴7min;(每隔2-3 min,摇一下);

4.把溶液转移至spin-column,10000g 离心1 min ,倒出套管内残液;

5.在柱子中加入300μl Binding buffer,10000g 离心1min,倒出套管内残液;

6.在柱子中加入700ul 的SPW 溶液,放置3min,10000g 离心1min ,去残液;

7.10000g 离心1min(去乙醇);

8.把柱子放入干净的1.5ml EP 管。加Elution Buffer 20μl。室温放置1min,10000g 离心1min。

9.检测DNA 的纯度和浓度,如下表二所示。选取质量好的2号组进行接下来的连接转化。

表二:cDNA 吸光度测定

(2)感受态细胞制备

1.从新鲜培养的LB 平板上挑单个DH5a 大菌落接种到3mlLB 培养液中,37 ℃ 剧烈振荡培养过夜(教师准备)。

2.取过夜培养的大肠杆菌DH5a 按 1:50 取1ml 菌液接种到 50ml LB 培养基中,37 ℃ 振荡培养,1hr 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其OD 值为0.182,1.5 hr 后再测其OD 值,为0.304,到达其对数生长期(细菌对数生长期 OD 600 为 0.2-0.4)。

3.分别取1ml 菌液至1.5 ml 离心管中标记为1号、2号、3号,培养物冰上放置 10 min ,5000 r/min ,离心 2 min ,用枪头吸取废液,弃去,收集底部菌体。

4.分别加入500μl 预冷的 0.1 mol/L CaCl 2 ,用枪头吹散,使菌体悬浮于预冷的 CaCl 2 中,冰上放置10分钟。

5.离心机5000r/min ,离心 2min ,用枪头吸取弃上清,分别加入100μl 预冷的 0.1 mol/L CaCl 2,小心用枪头吹散,0℃ 保存 3hr 。

(3)连接和转化 组别 实验组 正对照组

负对照组 操作 连接:从2号胶回收DNA EP 管中取4μl ,加入1μl pMD19-T Vector 、5μl Solution Ⅰ组成10μl 连接反应体系,在16℃下进行连接反应;

转化:30min 后加入1号100μl 感受态细

胞EP 管中,以手指轻轻触碰混匀,冰中

放置30min 进行转化,接着42℃热激

45sec ,再在冰中放置1min ,最后加入

390μl LB 液体培养基于37℃振荡培养50min 。

取1μl(5ng/μl)

质粒加入2号

100μl 感受态细

胞EP 管中。 无需取任何物质加入3号100μl 感受态细胞EP 管中。 样品组-100μl :

从上述500μl 体

系中取100μl 加入

LB/Amp/IPTG/X-G

al 平板,最后加入

玻璃珠,摇动混匀,

于37℃倒置、过夜

培养。 样品组-200μl : 从上述500μl 体系中取200μl 加入LB/Amp/IPTG/X-G al 平板,最后加入玻璃珠,摇动混匀,于37℃倒置、过夜培养。 从上述101μl 体系中取50μl 加入LB/Amp/IPTG/X-Gal 平板,最后加入玻璃珠,摇动混匀,于37℃倒置、过夜培养。 从上述100μl 体系中取100μl 加入LB/Amp/IPTG/X-Gal 平板,最后加入玻璃珠,摇动混匀,于37℃倒置、过夜培养。

注:LB/Amp/IPTG/X-Gal 平板配制:

取固体LB 培养基于微波炉中融化,在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55℃左右,加入80μl 氨苄青霉素,混匀,倒入四个已消毒并做好标记的平板,分别是:样品组100μl 、样品组200μl 、

2组 3组 A260/A280 1.864 1.867 浓度(ng/μl) 146.718 128.242

正对照组、负对照组,然后在遮光条件下分别用三角玻璃棒涂布X-Gal 40μl和IPTG 10μl。

Ⅱ10月25号

(1)取出过夜培养的4个平板,拍照并计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一:样品组-100μl

图二:样品组-200μl

图三:正对照组

图四:负对照组

从上述四图可以看出,图三正对照组出现大面积蓝色菌落,证明空载质粒转化成功,平板边缘菌落呈白色,是因为LB/Amp/IPTG/X-Gal 平板配制时是使用三角玻璃棒涂布X-Gal ,导致边缘不含或少含X-Gal 。图四负对照组无菌落出现,因培养基中含氨苄青霉素,而感受态细胞无抗性,因而不能生存。图一样品组-100μl 出现白色和蓝色菌落,证明重组质粒转化成功,图二样品组-200μl 也出现白色和蓝色菌落,但密度比图一高。

白色菌落密度偏高(与其他组相比)的原因:

空载质粒的摩尔数=660g/mol

×2692/g 10×1μμ×μl /ng 5-9ng =3×10-15mol

插入DNA 片段的摩尔数=mol

g ng g /660×460/10×μl /ng 718.146×μl 49-=1.933×10-12mol 空载质粒的摩尔数:插入DNA 片段的摩尔数≈1:1000,该比值远小于1:2到1:10的范围,待插入DNA 片段过多,当时未稀释待插入DNA ,直接进行了转化实验,导致重组白色菌落密度偏大。

对图三正对照组蓝色菌落进行计数,将平板划均分为8块扇形,计数2块扇形部分内菌落数分别为850、650,平均为750,总计6000,空载质粒转化效率计算如下:

1μl5ng/μl 即5ng 的质粒加入2号100μl 感受态细胞EP 管中,取50μl 加入LB/Amp/IPTG/X-Gal 平板,最后加入玻璃珠,摇动混匀涂布平板,第二天记录蓝色菌落共计6000,此时转化效率=6000cfu/1

10050 5ng=2.4×103cfu/ng=2.4×106cfu/μg 质粒

(2)在超净工作台中,从样品组-100μl 中用牙签挑取白色阳性菌落接种于400μl LB-amp 培养基中,挑选4个菌落,分别接种于1号、2号、3号、4号试管中,于37℃振荡摇菌5hr 。

(3)配制10μl 反应体系,进行PCR 。

10μl 反应体系如下:

菌液 DNA 2 μl

引物1(10 μM) 0.4 μl

引物2(10 μM) 0.4 μl

2 ×PCR Reaction Mix 5 μl

Taq 聚合酶(2.5 U/μl ) 0.2 μl

超纯水 2 μl

由于全班共配置100个反应体系,每组50μl ,从老师处领取后,自行分装8μl/管,分别标号1、2、3、4,再对应上午振荡培养的1号、2号、3号、4号菌液培养EP 管并从中取出2μl 作模板加入,后进行PCR 反应。

PCR 反应条件如下:94 ℃变性3 min ;

94 ℃ 30 sec ,60℃ 30 sec ,72 ℃ 1 min ,35 个循环;

72 ℃ 5 min 。

(4)电泳:桌面薄膜依次点上marker 及1、2、3、4号PCR 产物各4μl ,再分别加入1μl SYBR Gold ,充分混匀,于1%琼脂糖凝胶中点样电泳。

(5)电泳完毕,取出凝胶,在紫外灯下观察染色后的电泳胶板,于凝胶成像系统中拍照并保存之,电泳照片如下图五所示:

Marker 1 2 3 4

bp

2000

1000

750

500

250

100

图五:菌落PCR产物电泳示意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1、2、3、4号重组白色菌落PCR产物条带均在600bp左右,证明转化成功。

(6)随机从1号、2号、3号、4号菌液培养EP管中选取1号、2号,将菌液倒入1号、2号3ml LB-amp培养管中,37℃摇床过夜培养。

Ⅲ10月26号

(1)质粒提取:

1.取出过夜培养15hr的1号、2号试管,分别从中取1.5ml 的菌液加入1号、2号EP 管,于室温下10,000 xg离心1min 以沉淀菌种,由于菌液超过3ml,本实验步骤重复2次。

2.倒出培养基,往沉淀中加入250 μl SolutionⅠ/ RNaseA 混和液,漩涡振荡使细胞完全悬浮。

3.往重悬混和液中加入250 μl Solution Ⅱ,轻轻颠倒混匀7次。避免剧烈混和裂解液,否则会使染色体DNA 断裂而使得到的质粒纯度降低。

4.往上述混和液中加入350 μl Solution III ,温和地上下颠倒离心管数次混匀,直至形成白色絮狀沉淀。室温下,13,000 x g 离心10min.。(提高离心速度有利于沉淀贴壁更加紧密)

5.取两干净的HiBind ? Mini Columns (I) 各装在一个2 ml 收集试管上。小心转移上清液至柱內,室温下10,000 x g 离心 1 min ,使裂解液完全流过柱子。弃去收集管中的过滤液。

6.把柱子套在5所用的收集管上,加入500 μl Buffer HB 到柱子中,室温下10,000 x

g 离心1min 洗涤柱子,除去残余的蛋白质。

7.弃去收集管中的滤液,加入700 μl DNA Wash Buffer ( 用无水乙醇稀释) 至柱子,室温10,000 x g离心1min ,弃去洗涤液。再用700 μl DNA Wash Buffer 洗涤一次。

8.室温下10,000 x g 离心空柱2min 以甩干柱子基质( 除去乙醇) 。

9.把柱子置于一干净的1.5ml 离心管上,加入30 μl 无菌去离子水到柱子基质上,室温下静置2min 。10,000 x g 离心2 min 以洗脱出DNA 。

10.检测质粒DNA 浓度。取1μl 质粒DNA样品,直接加在检测仪的加样板其中一个孔上,吸头不能碰到加样板,以水为空白对照,测定浓度及A260/A280。

表三:质粒DNA吸光度测定

试管1号2号

A260/A280 1.820 1.768

140.873 34.898

浓度

(ng/μl)

与其他小组相比,1号组浓度正常,2号组浓度偏低,原因是2号组转柱时不小心将白色沉淀转录,因而又将液体从柱上倒入另一离心管去离心,然后再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回柱子,可能是在转移过程中导致量的减少。

克隆构建目的基因的简便方法

克隆构建 一、 PCR 1、PCR 20ul体系,4个Mix,3个回收,1个对照 H2O 10.8ul 94℃3min KOD Buffer 2ul 94℃30s DNTPs 2ul 5X℃30s MgSO4 2ul 68℃Xs Primer F 2ul 68℃10min Primer R 2ul cycle 34 KOD 0.2ul Plasmid 1ul 试剂确保融化完全,枪头触到表面打净,最后用白枪头反复打几次混合溶液,离心3-4s,分装20ul至PCR管。 2、加尾 0.1ul Taq 酶,加入到20ul,微弹,离心,PCR仪上放置15min。 3、回收 配中孔胶,电泳并回收试剂盒回收:熔胶后室温冷却再上柱,PW缓冲液离心过后于超净台上吹干7-9min,电泳检测回收产物。 二、连接 Solution 1 5ul 目的片段 4.5ul 16℃过夜 T-vector 0.5ul 三、转化 1、感受态细胞制备 取5ml无抗LB培养液,加入到灭菌试管中,取60-80ul新鲜菌液,37℃恒温摇床2h;取其中2.4ml倒入2.5ml EP管中,尽量保持4℃低温下12000g离心30s, 沿壁缓缓加入CaCl2溶液,冰上滑动EP管管底使菌体悬浮; 2、转化涂板 加入连接产物时边加边搅,热激时温度略微低于42℃,时间严格控制1min30s 之后冰上静置3min左右,加入300ul LB 无抗培养基,于37℃恒温箱复苏50min,涂板并37℃恒温箱过夜培养。 四、鉴定 1、质粒提取 挑去单克隆菌落,37℃过夜培养,次日提取质粒。 2、酶切鉴定 根据设计引物选择双切酶,20ul体系37℃酶切2h,电泳检测并送去测序。 3、PCR鉴定 将切出片段所属的菌液进行菌液PCR鉴定。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的F因子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基因转移的 A.接合作用 B.转化 C.转导 D.转染 E.转座 2. 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作用特性正确的是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单链DNA B.DNA两链的切点一定不在同一位点 C.酶切部位一定位于识别序列处 D.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8~12个 E.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多半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顺序通常是 A.基因的操纵序列 B.启动子序列 C.S-D序列 D.回文结构 E.长末端重复序列 4.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称为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核酶 D.核酸酶 E.反转录酶 5. 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B.GGCCGG C.CTAGGG D.GAATTC E.TCTGAC TACGGC CCGGCC GATCCC CTTAAG AGACTG 6. 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 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C.所有结构基因 D.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 E.内含子和调控区 7. 下列哪种工具酶的出现在基因工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A.逆转录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末端转移酶 D.DNA聚合酶 E.DNA连接酶 8. 常用质粒载体的特点是 A.为线性双链DNA分子 B.为环形单链DNA分子 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含有同一限制性内切酶的多个切点 E.缺乏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9. 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B.分、切、接、转、筛、表达 C.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筛出阳性细胞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成重组体 E.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

(整理)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 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 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同时切开双链DNA C.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 D.酶切后的DNA片段多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 12.限制酶的特点不包括: A.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B.其识别不受DNA来源的限制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实验报告 题目:单元二: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指导老师:丛佩清 日期:2013/10/24-2013/10/26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DNA片段胶回收的方法。 (2)学习DNA连接的有关技术。 (3)掌握用CaCl2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质粒DNA的转化和重组质粒的筛选方法。 (5)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

(6)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cDNA的TA克隆:Taq酶能够在PCR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A,而T载体是一种带有 3’T突出端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把PCR产物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称为 T-A克隆。可用于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2)感受态细胞制备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细胞膨胀,细胞壁通透性增强,在冷热变化刺激下细胞膜表面产生裂隙,使外源DNA进入。 (3)蓝白斑筛选:载体带有一个LacZ基因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编码α-互补肽;宿主细胞编码C端部分序列。诱导物IPTG 和乳糖的结构相似,可以与乳糖操纵元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使载体得以合成α-互补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C端部分结合形成β-半乳糖苷酶,而X-Gal是β-半乳糖苷酶的显色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会产生蓝色产物。可用于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克隆无法产生α-互补肽,因而无法使X-Gal显色,培养基上表现为白色菌落。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DH5a、LB培养基、0.1mol/L CaCl2溶液、Binding Buffer、spin-column、SPW 溶液、1μl pMD19-T Vector、5μlSolution Ⅰ、250μlSolution Ⅰ、250μlSolution Ⅱ、350μlSolution Ⅲ、HiBind ? Mini Columns (I)、500 μlBuffer HB、1400 μlDNA Wash Buffer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结果及分析: Ⅰ10月24号 (1)cDNA电泳及胶回收 1. 取上周制备的置于-20℃冰箱保存的目的基因产物1、2、3组DNA样品,选取其中2号组及3号组进行琼脂糖电泳,因1号组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有杂带故弃而不用,1、3号组DNA样品(已加入loading buffer)分别加入SYBR Gold2μl,1%琼脂糖电泳,紫外灯下切胶。 2.把所割胶放入1.5 ml EP管,称重如下表一。 表一:cDNA琼脂糖凝胶重量 空管2管3管 重量(g)0.9045 1.2280 1.2961 净重(g)0.3235 0.3916 3.按1g/1ml 的量,大致各加入400μl Binding Buffer,65℃水浴7min;(每隔2-3 min,摇一下); 4.把溶液转移至spin-column,10000g 离心1 min ,倒出套管内残液; 5.在柱子中加入300μl Binding buffer,10000g 离心1min,倒出套管内残液; 6.在柱子中加入700ul 的SPW 溶液,放置3min,10000g 离心1min ,去残液; 7.10000g 离心1min(去乙醇); 8.把柱子放入干净的1.5ml EP 管。加Elution Buffer 20μl。室温放置1min,10000g 离心1min。 9.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如下表二所示。选取质量好的2号组进行接下来的连接转化。 表二:cDNA吸光度测定 2组3组

最新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的克隆

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的克隆 [实验原理] 1.PCR产物回收 在高离子盐存在的情况下,DNA片断选择性的吸附于离心柱内的硅基质膜上,再通过一系列快速的漂洗、离心的步骤去蛋白液和漂选液,将引物、核苷酸、蛋白酶等杂质去除,最后用低盐,高pH值的洗脱缓冲液将纯净DNA从硅基质膜上洗脱。 2.T载体与PCR产物的连接 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DNA重组,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叫做重组体或重组子。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DNA连接酶有两种:T4噬菌体DNA连接酶和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两种DNA连接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T4噬菌体DNA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DNA连接酶没有的特性,即能使两个平末端的双链DNA 分子连接起来。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通过提高T4噬菌体DNA连接酶浓度或增加DNA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率。T4噬菌体DNA 连接酶催化DNA 连接反应分为3 步:首先,T4 DNA 连接酶与辅因子ATP形成酶-ATP复合物;然后,酶-ATP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切口的DNA上,使DNA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键,把切口封起来。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因为DNA片断有两个端点,所以切割时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单酶切,另一种是双酶切,这两种酶切方法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都经常用到。对于单酶切来说,载体与供体的末端都相同,连接可以在任何末端之间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自连接产物。为了减少自环的高本底,可对载体进行5’除磷酸处理,原理是连接酶只能连接DNA 片断的3’OH末端与5’端,所以除磷后载体不会自环。一旦有外源片断插入时,由外源片断提供5’端就能与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法可大大减少由载体的自身成环造成的高本底。对于双

实验八 重组克隆筛选(酶切鉴定)

实验八重组克隆筛选(酶切鉴定) 【实验目的】 1.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的原理; 2.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的克隆载体和相应的宿主系统,其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方法不尽相同。从理论上说,重组克隆的筛选是排除自身环化的载体、未酶解完全的载体以及非目的DNA片断插入的载体所形成的克隆。常用的筛选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针对遗传表型改变筛选法,以-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法为代表。另一类是分析重组子结构特征的筛选法,包括快速裂解菌落鉴定质粒大小、限制酶图谱鉴定、Southern 印迹杂交、PCR、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等方法。 1.-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法(蓝白斑筛选法) 使用本方法的载体包括M13噬菌体、pUC质粒系列、pGEM质粒系列等。这些载体的共同特征是载体上携带一段细菌的基因lacZ。lacZ编码-半乳糖苷酶的一段146个氨基酸的肽,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为lacZ△M15基因型。重组子由于外源片断的插入使肽基因失活不能形成互补作用,也就是说,宿主细胞表现为-半乳糖苷酶失活。因此,在X-gal平板上,重组克隆为无色噬菌斑或菌落,非重组克隆为蓝色噬菌斑或菌落。这种筛选方法操作简单,但当插入片断较短(小于500bp),且插入片断没有影响lacZ基因的读框时,有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2.快速裂解菌落鉴定质粒大小 从平板中挑取菌落,过夜培养后裂解,直接进行凝胶电泳,与载体DNA比较,根据迁移率的减小初步判断是否有插入片断存在。本方法适用于插入片断较大的重组子的初步筛选。 3.限制酶图谱鉴定 对于初步筛选具有重组子的菌落,提纯重组质粒或重组噬菌体DNA,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一种或两种)切割重组子释放出的插入片断,对于可能存在双向插入的重组子还可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插入方向,然后用凝胶电泳检测插入片断和载体的大小。 4.Southern 印迹杂交 为确定DNA插入片断的正确性,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重组子、凝胶电泳分离后,通过Southern 印迹转移将DNA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再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相应外源DNA片断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鉴定重组子中的插入片断是否是所需的靶基因片断。 5.PCR法 用PCR对重组子进行分析,不但可以迅速扩增插入片段,而且可以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因为对于表达型重组子,其插入片断的序列的正确性是非常关键的。PCR法既适用于筛选含特异目的基因的重组克隆,也适用于从文库中筛选含感兴趣的基因或未知的功能基因的重组克隆。前者采用特异目的基因的引物,后者采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 6.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 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技术是将转化菌DNA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特异DNA或R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然后挑选阳性克隆。这种方法能进行大规模操作,是筛选基因文库的首选方法。 本实验采用限制酶图谱鉴定。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十七章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 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 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的末端 C. 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D. 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E. 以上都不是 2.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是 A. 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 DNA酶 3. 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 B. 大多数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C. 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 D. 只能识别和切割原核生物DNA分子 E. 只能切割含识别序列的双链DNA分子 4. 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 A. 解链酶 B. D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 内切酶 E. 拓扑酶 5. 对基因工程载体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 A. 可以转入宿主细胞 B. 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 C. 可与目的基因相连 D. 是环状DNA分子 E. 有筛选标志 6. 克隆所依赖的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 A. 卡那霉素抗性 B. 青霉素抗性 C. 自我复制能力 D. 自我表达能力 E. 自我转录能力 7.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质粒DNA是 A. 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B. 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 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D. 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E.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8. 下列哪种物质一般不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A. 质粒 B. 噬菌体

C. 哺乳动物的病毒 D. 逆转录病毒DNA E. 大肠杆菌基因组 9. 关于pBR322质粒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一些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含有1个ori. C.含有来自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片段D.含个氨卞青霉素抗性基因E.含四环素抗性基因。 10. 以m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Klenow片段 D. 逆转录酶 E. DNA酶 11. 催化聚合酶链反应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Taq D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2. 关于PCR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一种酶促反应 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 扩增产物量大 D.扩增的对象是DNA序列 E.扩增的对象是RNA序列 13. 在基因工程中,DNA重组体是指 A. 不同来源的两段DNA单链的复性 B.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物 C.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的连接物 D. 原核DNA与真核DNA的连接物 E. 两个不同的结构基因形成的连接物 14. 基因工程操作中转导是指 A. 把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B. 把DNA重组体导入真核细胞 C. 把DNA重组体导入原核细胞 D. 把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 E. 以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15. 重组DNA的筛选与鉴定不包括哪一方法 A. 限制酶酶切图谱鉴定 B. PCR扩增鉴定 C. 显微注射 D. 蓝白筛选 E.抗药筛选

目的基因克隆之欧阳光明创编

一、目的基因克隆的策略有哪些?其理论依据什么?如何根据具体条件,如目的性状的特点,已知控制目的性状的基因的信息合理选择基因克隆的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1、主要有以下几个克隆的策略: (1)PCR法分离目的基因:从蛋白质的一级序列分析得到核酸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简并引物,通过对mRNA进行反转录得到cDNA,以cDNA为模板,然后将目的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或者直接从基因组DNA扩增的方法。 (2)核酸杂交的方法:通过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设计简并引物,通过核酸杂交的方法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得到目的基因。(3)免疫学筛选法分离目的基因: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目的蛋白的特异抗体与目的蛋白的专一结合,从表达文库中分离目的蛋白基因。 2、若控制该性状的目的蛋白质不容易分离纯化,这PCR方法比较适宜,若蛋白质分离纯化容易,且有现成的基因文库,则后两种方法较为简单。 二、蛋白组学方法克隆目的基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有哪些技术环节?要用到哪些技术? 1、理论依据:以分离纯化的目的蛋白为研究起点,通过对目的蛋白的一级结构分析,获得起码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后,反推可能的

DNA序列,然后设计引物,从cDNA中将目的基因扩增出来,或者设计核酸探针,通过杂交技术将目的基因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来。或通过抗体抗原免疫反应从表达文库中将该基因分离出来。 2、技术环节是确定并制备出高纯度的蛋白质。 3、所需要的实验技术有: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由第一向的等电聚焦电泳和第二向的SDS-PAGE电泳组成;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 三、基因组学方法克隆基因的策略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恰当的基因组学方法克隆目的基因? 1、基因文库筛选方法 通过对基因文库的筛选将目的基因分离出来,一般有两种方法:核酸杂交法,原理是分子杂交;PCR筛选法,通过PCR方法将目的基因分离出来,对于以混合形式保存的文库,先将文库分成几份,每份为一个“反应池”进行PCR反应,待选出阳性池后,将阳性池的混合克隆稀释,然后等量分置96孔板中,进行横向池及纵向池的PCR反应,然后将阳性菌落群进行稀释,重复上述工作,直到筛出阳性单克隆。 2、图位克隆目的基因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用获得的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基因文库的方法。主要有染色体步移法、染色体登陆、跳查和连接法;外显子捕捉和cDNA直选法等。 3、插入突变分离克隆目的基因

基因工程原理讲义:目的基因的克隆

第九讲目的基因的克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017年8月

目录 一、基因克隆的一般概念 1.基因克隆定义 2.“克隆”的不同含义 3.基因克隆的过程 4.DNA片段的产生与分离 5.基因文库 二、基因克隆与分离的实验策略 1.物理策略 2.生物策略 3.克隆样品的选择 4.基因文库库容测算 三、cDNA基因克隆 1.概述 2.cDNA文库的构建 3.低丰度mRNA之cDNA克隆 4.稀少mRNA的cDNA克隆 5.全长cDNA的合成 6.cDNA克隆的优越性 四、基因组DNA克隆

1.cDNA克隆的局限性 2.基因组DNA克隆的优越性 3.构建基因组文库的载体类型五、基因定位定隆 1.基因定位克隆概述 2.RFLP分子标记 3.RFLP作图原理与步骤 4.染色体步移 5.大尺度物理图谱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克隆 一、基因克隆的概念 1.基因克隆的定义 基因克隆亦叫做DNA克隆(DNA cloning),它是指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到克隆载体的分子上,构成重组的DNA群体,并转化到寄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繁殖,以便从大分子DNA或DNA片段混合物中分离纯化目的基因或特定DNA片段的实验操作,叫做基因克隆。严格地说,基因克隆应叫做DNA克隆,因为被克隆的是基因组的全部(理论上)的DNA片段,而并不是所有的DNA片段都编码有基因。 *要注意基因克隆与基因分离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别!完成了基因克隆并不等于完成了基因的分离!尽管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日常交谈中或是一般文字叙述中,甚至于某些正式有关文件中,常把“基因克隆”与“基因分离”等同使用,不作区分,是不妥当的。 *有时我们所说的基因克隆,即所谓的“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实质上包含着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鉴定两个主要的内容,基因克隆的全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基因工程和基因重组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内容提要: 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等。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的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这就是转化作用。由病毒携带将宿主DNA片段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细胞的现象或机制,称为转导作用。在接合、转化、转导或转座过程中,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即为重组。 重组DNA技术是在人们对自然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认识基础上创立的新技术。为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从构建的基因组DNA文库或cDNA文库分离、扩增某一感兴趣的基因就是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又称重组DNA技术。一个完整的基因克隆过程应包括:1.分,即目的基因的获取及基因载体的选择。目的基因指科学家感兴趣的外源基因,其来源有几种途径:化学合成、PCR技术、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获得。载体是目的基因的携带者,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2.切,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是实现重组DNA技术的重要的工具酶。3.接,即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体(或重组DNA)。4.转,即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或细胞),根据采用的载体性质不同,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的方法有转化、转染及感染。5.筛,即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后,通过适当形式的培养板生长即可获得一定的抗药菌落。利用原位杂交,和Southern印迹或免疫学方法对抗药菌落进行筛选,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转化子菌落,再经扩增、分离重组DNA获得基因克隆。重组DNA 技术在疾病基因的发现,表达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DNA诊断及疾病的预防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并促进了当代分子医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TACGGC B.GAA TTC CTTAAG C.GGCCGG CCGGCC D.TCTGAC AGACTG E.CTAGGG GA TCCC 2.DNA经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后,断端易于首尾相接,自行成环。这是因为存在着() A.钝性末端B.平端C.粘性末端D.5’端E.3’端 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通常识别序列是() A.粘性末端B.聚腺苷酸 C.回文对称序列D.RNA聚合酶附着点E.甲基化“帽”结构 4.pBR322是()

PCR法筛选重组克隆

实验三PCR法筛选重组克隆 【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常用重组克隆筛选方法的原理; 2.掌握PCR法快速筛选重组克隆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的克隆载体和相应的宿主系统,其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方法不尽相同。从理论上说,重组克隆的筛选是排除自身环化的载体、未酶解完全的载体以及非目的DNA片断插入的载体所形成的克隆。常用的筛选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针对遗传表型改变筛选法,以 -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法为代表。另一类是分析重组子结构特征的筛选法,包括快速裂解菌落鉴定质粒大小、限制酶图谱鉴定、Southern 印迹杂交、PCR、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见实验十一)等方法。 1.-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法(蓝白斑筛选法) 使用本方法的载体包括M13噬菌体、pUC质粒系列、pGEM质粒系列等。这些载体的共同特征是载体上携带一段细菌的基因lacZ。lacZ编码 -半乳糖苷酶的一段146个氨基酸的 肽,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为lacZ△M15基因型。重组子由于外源片断的插入使 肽基因失活不能形成 互补作用,也就是说,宿主细胞表现为 -半乳糖苷酶失活。因此,在X-gal平板上,重组克隆为无色噬菌斑或菌落,非重组克隆为蓝色噬菌斑或菌落。这种筛选方法操作简单,但当插入片断较短(小于500bp),且插入片断没有影响lacZ基因的读框时,有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2.快速裂解菌落鉴定质粒大小 从平板中挑取菌落,过夜培养后裂解,直接进行凝胶电泳,与载体DNA比较,根据迁移率的减小初步判断是否有插入片断存在。本方法适用于插入片断较大的重组子的初步筛选。 3.限制酶图谱鉴定 对于初步筛选具有重组子的菌落,提纯重组质粒或重组噬菌体DNA,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一种或两种)切割重组子释放出的插入片断,对于可能存在双向插入的重组子还可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插入方向,然后用凝胶电泳检测插入片断和载体的大小。 4.Southern 印迹杂交 为确定DNA插入片断的正确性,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重组子、凝胶电泳分离后,通过Southern印迹转移将DNA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再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相应外源DNA片断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鉴定重组子中的插入片断是否是所需的靶基因片断。 5.PCR法 用PCR对重组子进行分析,不但可以迅速扩增插入片段,而且可以直接进行DNA 序列分析。因为对于表达型重组子,其插入片断的序列的正确性是非常关键的。PCR法既适用于筛选含特异目的基因的重组克隆,也适用于从文库中筛选含感兴趣的基因或未知的功能基因的重组克隆。前者采用特异目的基因的引物,后者采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 6.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 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技术是将转化菌DNA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特异DNA或R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然后挑选阳性克隆。这种方法能进行大规模操作,是筛选基因文库的首选方法。

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全过程

实验:目的基因克隆(PCR技术) 【课前预习】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反应的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PCR 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方法。 2.认真完成每一步实验操作,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并加以分析和总结。 【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 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 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 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 扩增形成的双链DNA 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 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 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 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 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 分钟,2~3 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Plateau)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实验用品】 1.材料:重组质粒DNA作为模板 2.器材和仪器:移液器及吸头,硅烷化的PCR 小管,DNA扩增仪(PE 公司),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设备(电泳槽及电泳仪),台式高速离心机 3.试剂: ①10×PCR 反应缓冲液:500mmol/L KCl, 100mmol/L Tris·Cl, 在25℃下, pH9.0, 1.0%Triton X-100。 ②MgCl2 :25mmol/L。 ③ 4 种dNTP 混合物:每种 2.5mmol/L。 ④Taq DNA聚合酶5U/μl。 ⑤T4 DNA连接酶及连接缓冲液:

目的基因T载体克隆实验步骤

PCR产物的T载体克隆 实验原理 一.重组质粒的构建: 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 、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 DNA连接酶有两种:T4噬菌体DNA连接酶和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两种DNA连接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T4噬菌体DNA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DNA 连接酶没有的特性,即能使两个平末端的双链DNA分子连接起来。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通过提高T4噬菌体DNA连接酶浓度或增加DNA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率。T4噬菌体DNA 连接酶催化DNA 连接反应分为3 步:首先,T4 DNA 连接酶与辅因子ATP形成酶-ATP 复合物;然后,酶-ATP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切口的DNA上,使DNA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键,把切口封起来。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 很多DNA聚合酶在进行PCR扩增时会在PCR产物双链DNA每条链的3’端加上一个突出的碱基A。pUCm-T载体是一种已经线性化的载体,载体每条链的3’端带有一个突出的T。这样,pUCm-T载体的两端就可以和PCR产物的两端进行正确的AT配对,在连接酶的催化下,就可以把PCR产物连接到pUCm-T载体中,形成含有目的片断的重组载体。 连接反应的温度在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键结合是不稳定的。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即12-16℃,连接12-16h(过夜),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酶的活性,又兼顾到短暂配对结构的稳定。 二.感受态制备原理 细菌在0 C CaCl2低渗溶液中胀成球形,丢失部分膜蛋白,成为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 三.β-半乳糖甘酶显色反应选择法(蓝白筛选)原理 LacZ基因是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中的一个基因,可以编码β—半乳糖核苷酶。β—半乳糖核苷酶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可催化乳糖的水解.用X-Gal为底物进行染色时,呈蓝色。 现在一些特定的质粒(比如pUC/pBS等),常带有β—半乳糖核苷酶的调控序列和β—半乳糖核苷酶N端146个氨基酸(α肽段)的编码序列,在这个编码序列里还插入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影响lacZ的表达。另外,常用的大肠杆菌带有β—半乳糖核苷酶C端部分序列(β肽段),的编码序列。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下,这些质粒与大肠杆菌各自编码的β—半乳糖核苷酶片段都没有酶的活性。只有当携带α肽编码信息的克隆载体成功进入宿主细胞,在培养基诱导物IPTG的诱导下,载体质粒能够合成β—半乳糖核苷酶N端(α肽段),这样就与宿主细胞合成的β—半乳糖核苷酶C端部分序列(β肽段)互补,形成完整的β—半乳糖核苷酶活性蛋白。 而当外源基因插入到此种载体质粒lacZ的多克隆位点后,会造成lacZ基因不能表达,从而不能合成β—半乳糖核苷酶;而对于空载体,lacZ基因正常表达,通过α互补合成β—半乳糖核苷酶,分解培养基里的色素底物X-gal,最终形成蓝色的化合物,出现蓝色菌斑。

重组克隆的筛选方法

八、重组克隆的筛选方法 重组克隆的筛选方法:1、抗性筛选;2、蓝白斑筛选;3、酶切电泳筛选;4、PCR筛选; 5、测序验证; 6、表达筛选; 7、生物活性筛选 1、抗性筛选—质粒载体携带的筛选标记(Amp R氨苄青霉素抗性;Tet R四环素抗性;Kan R 卡那霉素抗性) 特点:一般用抗性培养基做初级筛选,只能保证有载体转入,不能保证外源基因插入 2、蓝白斑筛选--β-半乳糖苷酶(lacZ)的显色反应 α-互补:lacZ由4个亚基构成;细菌表达一部分(无活性),载体表达一部分(无活性),合在一起构成有活性的lacZ可分解培养基平板中的底物X-Gal,生成蓝色物质。(需要IPTG的诱导表达) 外源基因插入载体后,使载体部分lacZ失活,无法进行α-互补—白斑。 特点:未载入载体的细菌也会形成白斑,需同时用抗性筛选;无法确定基因插入的方向;特殊—基因过小,且读框正确,可能无法使载体部分lacZ失活,将产生α-互补,产生蓝斑 蓝白斑筛选的原理分类:生物科学蓝白斑筛选是重组子筛选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载体的遗传特征筛选重组子,如α-互补、抗生素基因等。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大肠杆菌的DNA的短区段,其中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但可使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于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因此,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样,lac Z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称为α-互补。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然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α-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这种重组子的筛选,又称为蓝白斑筛选。如用蓝白斑筛选则经连接产物转化的钙化菌平板37℃温箱倒置培养12-16hr后,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 3、酶切电泳筛选 选用不同的酶切组合,通过电泳检测DNA片段的大小 特点:可鉴定外源基因的重组和插入方向;结果可靠但操作比较麻烦;无法检测基因内部的突变 4、PCR筛选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电泳检测,筛选重组质粒 特点:可用2μl菌液做模板,快速,方便,可批量检测;不能检测基因插入方向;不能检测基因内部突变 5、测序验证 选取阳性克隆,送公司测序 特点: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可确定基因的重组,插入的方向,基因内部的突变等;价格贵,适于1~2个克隆的验证 ①一次测序反应一般准确测定500bp左右(也有测准800bp,价格贵)②测定的序列靠

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

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 一.PCR 1.原理 DNA在高温时发生解链,温度降低时又可复性成双链。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通过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DNA聚合酶,dNTP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2. 反应体系 LA Taq DNA聚合酶0.25*6=1.5ul 10* buffer 2.5*6=15 ul dNTP 4*6=24 ul P1 1*6=6 ul P2 1*6=6 ul 模板1*5=5 ul 水15.25*6=92 ul 3. 注意事项:先加多的再加少的;模板最后加;设置阴性对照, 不加模板,加入等量的水 4.反应过程 (1)预变性:94℃,1min (2)变性:90℃,30s (3)退火:45-60℃,45 s (4)延伸:72℃,2min (5)2,3,4,5步循环

(6)72℃,10min (7)16℃,保温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 1.原理:若将一种分子置于电场中,它会以一定的速度向适当的电极移动。我们把这种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它与电场强度和电泳分子本身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由于琼脂糖凝胶是一种无反应活性的稳定的支持介质,故电泳的迁移率与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已知摩擦系数是分子大小,极性及介质粘度的函数。因此,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构型或形状的差异以及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寡,便可以通过电泳将蛋白质或核酸分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彼此分离开来。在凝胶电泳中,加入适量的溴乙啶或Glodview染料,它能对核酸分子进行染色,而不与琼脂糖凝胶相结合,然后将电泳标本放在紫外线下观察,可清晰地检测到发出绿色荧光的DNA谱带位置。 2.具体操作 1.制胶 (1)称量0.25g琼脂糖和25ml缓冲液TBE,混合均匀 (缓冲液TBE的作用:用于稳定体系酸碱度,使溶液两极的PH保持基本不变;是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利于DNA的迁移) (2)在微波炉中打化,每20s摇一下 (3)按每10ml培养基加0.5 ul的比例加入Glodview核酸染料,使DNA带上绿色荧光标记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DNA片段胶回收的方法。 (2)学习DNA连接的有关技术。 (3)掌握用CaCl2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质粒DNA的转化和重组质粒的筛选方法。 (5)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 (6)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cDNA的TA克隆:Taq酶能够在PCR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A,而T载体是一种带有 3’T突出端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把PCR产物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称为 T-A克隆。可用于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2)感受态细胞制备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细胞膨胀,细胞壁通透性增强,在冷热变化刺激下细胞膜表面产生裂隙,使外源DNA进入。 (3)蓝白斑筛选:载体带有一个LacZ基因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编码α-互补肽;宿主细胞编码C端部分序列。诱导物IPTG 和乳糖的结构相似,可以与乳糖操纵元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使载体得以合成α-互补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C端部分结合形成β-半乳糖苷酶,而X-Gal是β-半乳糖苷酶的显色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会产生蓝色产物。可用于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克隆无法产生α-互补肽,因而无法使X-Gal显色,培养基上表现为白色菌落。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DH5a、LB培养基、0.1mol/L CaCl2DNA割胶回收试剂盒,试管,Amp/IPTG/X-Gal,三角玻璃棒,玻璃珠,牙签,1μl pMD19-T Vector、质粒提取试剂盒。 四.实验步骤、现象、结果及分析: (1)cDNA电泳及胶回收 1. 提取总RNA,反转录cDNA,用设计好的引物扩增出不同的目的片段。取目的基因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紫外灯下切胶。 2.把所割胶放入1.5 ml EP管,称重如下表一。 表一:cDNA琼脂糖凝胶重量 空管2管3管 重量(g)0.9045 1.2280 1.2961 净重(g)0.3235 0.3916 3.按1g/1ml 的量,大致各加入400μl Binding Buffer,65℃水浴7min;(每隔2-3 min,摇一下); 4.把溶液转移至spin-column,10000g 离心1 min ,倒出套管内残液; 5.在柱子中加入300μl Binding buffer,10000g 离心1min,倒出套管内残液; 6.在柱子中加入700ul 的SPW 溶液,放置3min,10000g 离心1min ,去残液; 7.10000g 离心1min(去乙醇); 8.把柱子放入干净的1.5ml EP 管。加Elution Buffer 20μl。室温放置1min,10000g 离心1min。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及表达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及 表达 第一节基因操作概述 (2)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2) 二、质粒概述 (4) 三、凝胶电泳 (5) 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6) 五、重组质粒的连接 (7) 六、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7) 七、SDS-PAGE蛋白质电泳 (7) 第二节材料、设备及试剂 (7) 一、材料 (8) 二、设备 (8) 三、试剂: (9) 第三节操作步骤 (10)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10) 二、pET-21bT(pET-21bR、pET-21b)载体的获得: (11) 三、pET-21b等与目的片段的连接作用 (12) 四、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阳性克隆子筛选与鉴定

(13) 五、转化转化大肠杆菌BL21plyst,摇菌进行SDS-PAGE 电泳。 (14) 六、融合蛋白的毒力测定 (16) 第四节本实验的实验报告 (16)

第一节基因操作概述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的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变性(Denature):目的双链DNA片段在94℃下解链;(2)退火(Anneal):两种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50℃左右)下与模板上的目的序列通过氢键配对;(3)延伸(Extension):在Taq DNA聚合酶合成DNA的最适温度下,以目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由这三个基本步骤组成一轮循环,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将使目的DNA扩增一倍,这些经合成产生的DNA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所以经25~35轮循环就可使DNA 扩增达106倍。 (一)、PCR反应中的主要成份 1、引物:PCR反应产物的特异性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定。引物的好坏往往是PCR成败的关键。引物设计和选择目的DNA序列区域时可遵循下列原则:(1)引物长度约为16~30bp,太短会降低退火温度影响引物与模板配对,从而使非特异性增高。太长则比较浪费,且难以合成。(2)引物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