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水土保持

【批准部门】贵州省政府

【批准日期】1994.08.18

【发布部门】贵州省水利电力厅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物价局

【发布日期】1995.03.01

【实施日期】1995.03.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废止部分行政规章的规定》(发布日期:1997年12月23日实施日期:1997年12月23日)修改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发布日期:2009年3月24日实施日期:2009年6月1日)废止

贵州省水土流失防治费

征收管理办法(试行)

(1994年8月18日省人民政府批准

1995年3月1日省水利电力厅、

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发布)

第一条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已列为水土保持执法试点的毕节市、威宁县、水城县、赫章县、金沙县、大方县、黔西县、盘县特区、六枝特区、钟山区、遵义县、安顺市、福泉县、兴义市、兴仁县、德江县、三穗县,以及本办法施行后经批准开展水土保持执法的试点县、市。

第三条单位与个人在建设和生产活动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因技术等原因无力治理的,或者造成水土保持设施、资源损失的,必须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

水土流失防治费包括水土流失治理费和水土保持补偿费,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征收。

单位与个

陕西省水土流失补偿费收取暂行办法

陕西省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计征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及有 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建设、资源勘探、开发和其他非水土保持建设活动损坏原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设施,造成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貌、植被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地表形态及其覆盖于地面上的植被和植物群落。 第二章补偿费、防治费征收范围和标准 第四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建设、资源勘探、开发和其他非水土保持建设活动,损坏原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设施而使原有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者丧失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规定收费标准交纳水土流失补偿费,并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不治理或因技术能力等原因不便自行治理的,应按水土保持方案所需的费用或规定收费标准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 第五条水土流失补偿费按下列标准征收: 1.侵占或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按当年恢复同等数量和质量的水土保持设施所需的实际费用征收; 2.损坏地貌、植被的,应依据破坏面积,按每平方米0.2~0.5元的标准征收。 第六条水土流失防治费按下列标准征收: 1.破坏地貌、植被的,按每平方米0.4~0.7元的标准征收; 2.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按每立方米5~10元的标准征收; 3.不便以1、2两项方法计算交纳的,可按生产产品实际售价的3%~5%征收。其中部分产品按以下标准征收:天然气0.0015~0.003元/立方米;石油10~15元/吨;石料1.0~1.5元/立方米;铅锌矿3.0~5.0元/吨;金1.0~2.0元/克;石 灰0.3元/吨;砖瓦3.0~5.0元/千块; 4.神府榆地区的国家、地方及个体私营煤矿,统一按吨煤一元的标准征收。 第三章补偿费、防治费的征收 第七条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由县级以上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征收。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属部、省审批的,其补偿费、防治费由省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下级机构)收缴;地(市)审批的,由地(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收缴;县(市)审批的,由县(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收缴。 第八条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可委托银行、矿管等有关部门代收,代收单位可从中提取1%~3%的手续费。 第九条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按规定向同级物价部门申请《收费许可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执行收费公务时,必须佩戴统一标志,出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和《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收费专用票据。 第十条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期限内缴纳水土流失补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姓名石孟杰 学号2012213271 序号39 摘要:近几十年来, 洪涝不断, 旱灾无常,这些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息息相关。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系统, 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容易形成荒漠化现象,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荒漠化类型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威胁着城乡人民生活。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不仅仅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而且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荒漠化;现状;危害;解决措施 1. 引言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各类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肆意开山炸石, 任意弃渣,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2. 水土流失的概述 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城市道路建设水土流失研究

城市道路建设水土流失研究 摘要:该文总结了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成果,并以贵州省贵阳市东站路和桐荫路道路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为例,研究城市道路建设的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城市道路建设引起水土流失原因,提出防治城市道路水土流失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城市道路;贵阳市 上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城镇化建设战略,逐步推进了城市建设。水土流失也开始“进城”了,城市水土流失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21世纪的头10年,我们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了脚步。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鼎盛时期[1],在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项目,特别是城市道路的建设,使得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城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2]。各类项目的建设是引起城市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1. 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1.1 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现状及其成果 水土流失是自然和人为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化的建设战略的实施, 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水土流失已从山区、丘陵的农村进入城市[3]。1995年,我国政府针对深圳市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首次提出城市水土保持问题。随后,水利部在部分城市开展了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探索。目前不少大城市政府已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4]。 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源于深圳市,经过20对年城市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对城市水土流失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内陆地区,也重视和加强了城市水土保持的研究。目前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为:(1)城市水土流失是以人为加速水土流失为主,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够重视防护行为引起的水土流失,是“人为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需要社会管理、法律措施等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防治城市流失,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难。(2)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大。水土流失使城市排洪沟淤积,暴雨时容易形成城市洪涝。(3)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水土流失的最主要部分。城市道路为线性建设项目,一般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或连接城市的各片区,是城市建设的“三通一平”前期工程,所经过的地区比较复杂,水土流失防护比较困难,引起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1.2 我国主要城市水土保持经验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江苏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江苏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 办法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1996]248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6.10.04 【实施日期】1996.10.04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水利厅、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印发《江苏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 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苏政办发[1996]248号1996年10月4日)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 法》 )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及其他活动,损毁水土保持设施(含水土保持工程、林草、监测及科学试验设施等),降低或丧失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保持设施施工除外),用于当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没有造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的,则不需缴费。 第三条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负责治理。因技术、人力等原因,无力自行治理的,生产建设单位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 第四条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权限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收。 收费应当持有物价部门核发的《江苏省收费许可证》,使用省财政厅统一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凭证。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

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

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施工结束,及时清除水中杂物,作到工完场净,并及时恢复原地貌。 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 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1.水土流失现状 地球表面的表层土壤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当新土壤的形成速度超过侵蚀速度,并经历漫长地质年代后,就形成了土地。土壤经过漫长的积累,形成了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反过来,植物又保护土壤免受侵蚀。但人类活动将这种关联打破。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每年损失500万-700万公顷耕地。如果土壤以这样的毁坏速度计算,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等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亿公顷)。 中国工程院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土最严重的国家,截止2004年,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3%;每年约有五十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 此外,土地荒漠化、盐硷化面积也不断扩大。据调查,1999年时,中国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面积即达267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西北是中国荒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占全国沙漠、戈壁的68%以上。耕地荒漠化现象也日趋严重,目前中国耕地荒漠化面积累计已达一千万公顷,约占中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400万人,如这两个逆向增长继续下去,我国的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浅谈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四难

有资料显示,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厘米,专家推算“按此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将流失殆尽。 ”水土流失致使土地退化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日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仅2009年中央对黑龙江省的黑土地治理的投入就达1亿多元。然而,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破解治理中存在的四个难题。 出工难 2003年以前,农村中的公益性事项都是用“两工”( 农民的义务工和积累工)来完成。自2004年起,凡农村中涉及农民出工出劳的具体项目开始实行“一事一议”,但因具体农户的受益不均衡,“一事一议”普遍受阻。 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搞水土保持时治理一条侵蚀沟,耕地在侵蚀沟边上的农民,就有治理的热情。因为再不治理,他家承包的耕地很快 就会因水的冲刷坍塌流失。但离侵蚀沟远的农民则不愿出工,因为“危机”离他们还远,治理水土流失的公益性也不用他们去考虑。 事实上,治理一条稍大的侵蚀沟,靠一家一户是完不成的,需要更多农民共同治理。而这样的事儿又通不过“一事一议”,所以造成目前包括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治理在内的一些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农民基本上不出工。“一事一议”的定义,是用农民 民主的办法,来确定农村公益性事物的经济支出。一些乡村干部和有文化 的农民认为,既然治理水土流失是公益性事物,那就应由政府来承担。只有马上受到侵蚀沟危害的农民,才肯出工保护他承包的耕地,大量隐性的、每年慢慢剥蚀黑土地表层的水土流失,农民们往往视而不见,他们对多年后耕地能否继续耕作想都不想,因为那是村集体的财产,耕地的未来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调地难 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的主要手段是横坡打垄和修水平梯田。东北黑土地多是顺坡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开垦初期没有拖拉机,主要靠牛拉犁打垄,顺坡起垄相对省力;二是黑土地的底层透水性较差,顺坡起垄可以减少内涝;三是当时没有水准仪,也打不出横坡垄;四是开垦初期的地力相对比较肥沃,农民都愿意顺坡打垄。但顺坡垄一遇暴雨,水力对土壤的冲刷十分严重,多年冲刷会使坡耕地的地力严重下降,甚至是黑土层流失殆尽。 为减少顺坡垄的过度水土流失,在东北黑土地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时,就采取了改顺坡垄为横坡垄,横坡垄基本上按等高线起垄,以尽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 但改变垄向就需要调地,由于坡上地瘦、坡下地肥,调地已不能简单地按照原来每户垄的长短来重新划分,更何况横坡打垄还要减少3%左右的耕地。地力肥瘦的变化,已经造成了治理中的调地难,而减少的耕地,即治理水土流失中占用的耕地,由谁来补偿一直没有明文规定,调地难成为普遍现象。 占地难 在黑土区横坡打垄要减少耕地3%,地埂植物带减少6%,梯田减少20%。所有人都认识到,在现行规定没有列入占地费的前提下,搞水土保持就是让农民减少耕地后减收,致使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占地困难重重。 据一位多年从事概预算工作的同 浅谈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四难 □魏天宇蒋晓龙曹修煜 工作研究 28··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移动信息工程学院1319 陆明珠13354238 【摘要】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又由于各种人为因素,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本文就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和成因进行探讨,并就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水土流失分布地区成因解决途径 【正文】水土流失是指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的现象。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 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 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t,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t 和4.91亿t。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 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

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且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109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 109t,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 109t,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 109t。 (四)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土壤大量“石化”、“沙化”,沙尘暴加剧。同时,由于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群众贫困程度加深。中国 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_刘宝元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刘宝元1,阎百兴2,沈波3,王志强1,魏欣1 (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北京;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30012,3.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130021:长春) 摘要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 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 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 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 =0.7379θ。利用美国SRTM 90m ×90m 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 m 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关键词 黑土;黑钙土;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监测;东北黑土区 收稿日期:20071109 修回日期:20071224 项目名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2007CB407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维持 可持续土地生产力的定量标准:容许土壤流失量”(4067111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题“东北黑土区考察”(2005SB KK01) 第一作者简介:刘宝元(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E -mail :baoyuan @bn u .edu .cn Current statu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ies of soil erosion for cultivated land in the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of China Liu Baoyuan 1,Yan Baixing 2,Shen Bo 3,Wang Zhiqiang 1,Wei Xin 1 (1.Beijing Normal Univers 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 ource Ec ology ,School of Geography ,100875, Beijing ;2.Northeast Ins 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 ology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 ,130012,Changchun ; 3.Songliao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 on ,Minis try of Water Res ources ,130021,Changchun :China ) Abstract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is one of important regions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commodity grains in China ,which takes the key role in stabilizing national grain markets and keep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long ter m cultivation with less soil conservation has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threatened food pr oduction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Songhuajiang -Nenjiang plain ,which is about 20.8million hm 2,and estimated soil loss from the cultivated land by using 950point survey data and soil loss data measured from plots and 137 Cs .The cultivated land is about 17.274million hm 2in the study area .The soil loss pr ediction equation for cr op land is A =0.7379θ.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has rolling hill topography by using SRTM elevation data with resolution of 90m ×90m .The percentage is 72.25%of the total area for slope steepness less than 1°,27.05%for slop ranges of 1°-5°,and only 0.70%for slope steeper than 5°.But the large slope length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for the crop land .Soil loss calculated fr om both plot and 137Cs measured data sho wed that the area of soil er osion is about 13.3949million hm 2,which is 64.40%of the study area and 77.54%of the crop land in the study region .It is urgent to take practices for soil conservation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 the soil loss rate for the northeastern China ,   2008年2月6(1):1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 .6 No .1Feb .200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四川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四川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川价非[1995]118号发布) 一、为保护水土资源、地貌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防止在资源开发、生产建设等活动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四川省境内从事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的,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须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确因技术等原因而无力进行治理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交纳防治费,并由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安排组织治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建设和生产确需而不得不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当向直接管理水保设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所损坏部分的补偿费。其补偿费必须专项用于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已发挥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应根据自身水土流失防治的需要,每年从收取的水费、电费中提取部分资金,由该水利、水电工程掌握,专项用于工程管护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该水土保持工作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负责组织检查验收。农民建房暂不收取水土流失防治费,但必须按规定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凡经有权部门批准农民建房而不得不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责令其恢复设施。对在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不收取水土流失防治费。

0.5~2元。对固定观测设施和坡改梯、蓄(排、引)水拦沙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施,按其恢复同等标准的工程造价计收补偿费。(三)证照费 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发放的《四川省水土保持方案批准合格证》,其最终收取标准为10元/证(含合格证、表册),各市、地、州、县不得层层加码,随意提高收费标准。 四、水土流失防治费由县(市、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机构负责征收。由地、市、州和省管理的水土保持设施,其补偿费委托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机构负责征收的,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恢复的治理。 五、各地的具体收费标准应在以上规定的幅度内由各市、地、州物价局、财政局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六、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在征收费用时,必须持有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实行亮证收费,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和发放的四川省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收据。 七、费用的使用与管理 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属于预算外资金,按照《四川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存储管理,使用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机构提出用款计划,具体开支范围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使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恢复、维修、管理和养护,水土保持林、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水土流失的治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2.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貎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做法。 [讲授新课] (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样一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貎。而我们通过图片看到的黄土高原,沟谷地貎发育,表现为沟谷密度大,沟谷深度大,高原面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投影)“黄土地貎主要类型”,学生阅读大致了解黄土地貎类型,教师介绍课本所提及 再投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要求学生在图上指读出塬、梁等黄土地貎,并根据对黄土塬面区和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的比较,判断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 指导学生读两个数据: ◇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地区为11万平方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