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文献综述)

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文献综述)
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文献综述)

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水资源危机是人类意识到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合理分配合理用水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从水资源保护现状出发,分析国内外对于水资源保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对问题的对策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状况、主要问题、对策

Abstract:Water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 is the human consciousness to make scientific strategies to water, reasonable water resources, is a basic condi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 to produce a series of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water resource;protection;condition;main problem;countermeasures

〇、引言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社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又有一定限度, 突出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种种迹象表明, 水的问题即将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水资源保护现状、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表明了本文的观点。

一、水资源保护现状

总的来说,国外的水资源保护现状较好,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遇到的环境资源问题时间较早,比我们要早得多,西方发达国家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他们对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非常大,有一套明确的规范的保护体系。属于生态资源的水资源也一样。

冯巧(2006)将外国的水资源保护方式具体分为两种:1.设立水资源保护机构,2.制定明确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各个国家管理机构形式不同,在这一方面,很多学者做过具体的研究。巴瑞尔.G.J(1997)在文章中指出,荷兰的水污染防治管理权力机构是水管会。荷兰全国性水利工作由水利部负责, 地方和地区性的水管理则归水管会管辖。矫勇(2001)曾经对法国做过研究,法国根据1964 年水法, 全国分成六个流域进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成立了六个水务局, 是具有管理职能、法人资格和财务独立的事业单位。古德曼(1997)对日本、美国、英国的水资源保护机构进行了分析。日本内阁在1971 年就设立了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环境厅”, 指导全国的环境保护和环保技术的研究发展, 使日本的环保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措施。美国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管理机构上, 环境保护由国家环保局负责, 而水质监测则由地调局负责。英国没有政府部门的水利机构, 只是水务协会作为英国在水工程和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个“窗口”。

在法律方面,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蔡守秋(1999)在对日本的的水资源立法研究中标明早在1958 年日本就制定了第一部有关保护水质的法律----“关于保护公共用水区域水质及限制工厂排水”, 规定了保护水质的义务与权力。曹捍(2000)对韩国和奥地利分别进行了研究。韩国不仅在机构上予以完善, 并制定和修改了与水环境有关的技术开发法、食用水管理法、土壤管理法、大气水质环保法等一系列法规。奥地利把水资源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第二重点领域。《水资源法》为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与之相关还制定了洗涤剂法、化学制剂法、肥料法、植物保护法和有关垃圾填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科里波伊(1990)指出,澳大利亚历届政府对环境问题十分重视。在联邦政府一级, 关于环保问题先后制订了30 多项法律或法令, 各州政府还各自制定了本州的法律法规。这些立法包括森林、土壤、水域的保护、矿产资源的开发、城市污染的监控、绿化等。

国内方面,因为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起步较晚,目前来说水资源保护各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

在程晓冰(2001)的调查报告中,他指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配极不匹配。虽然看起来水资源丰富,可实际能供我们使用的很少很少。从2007年的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发现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失巨大,1993年至1998年,全国主要江河发生的六次洪水导致经济损失1.15万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1/5。国家加大对水害的整治,投入大量的资本,

同时,水害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巨大破环性也是不可估摸的。李青山(1999)认为对水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更是因为我们的人民对节水,保护水资源没有意识。很多人觉得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无需节约用水,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民素质较低的现状。我国很多地区,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具名生活水平,在本身很缺水的情况下盲目发展耗水量大的作物和工业,盲目开荒,造成土地沙化。周艳妮(2008)认为这些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矛盾。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她认为不能用破坏生态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类与经济生态问题的必须要求。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刘昌明(1996)认为人类在古代努力适应水环境的变化,力图达到趋利避害,增利减灾的目的。而在近代社会则为兴利除害,在适应水环境基础上努力改造自然,改造水环境,注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生态平衡。姚运先(2004)曾经做过一份统计,在我国的用水中,农业用水占88.2%,工业用水占1.5%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工业和城市用水所占的比例较低,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过大。总用水水平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及用水结构的调整,我国用水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二、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落后

陈传友(1994)认为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出台许多排污标准和规范,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各种排污标准和规范,但是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严格执法,难以满足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武雪艳(2009)指出,在20世纪末,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量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了流域水源严重污染。而目前水资源保护仅仅是从环境方面管理,没有从水资源方面治理,水利部门缺乏各种条例来保护水资源,从而形成多头管水、条块分割的局面。山立(2011)在文章中强调:目前,我国“多龙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2.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杨曙光(2007)认为水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最为广泛、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用水浪费,大大加剧了全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多数用水单位或个人普遍存在浪费现象,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在农业灌溉方面,大部分实行漫灌、漏渗,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缓慢,水消耗大,用水效益较低。沈大军(2004)发现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然浪费严重,由于我国部分城市管理机制落后,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新兴技术产业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低,大多数地区工业单位产品耗水率高于先进国家数倍,而水的重复利用率也很低。因此,随着未来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生活节水对缓解城市供水矛盾更具有重大意义。

3.水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苏军生(2007)认为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水质有重大影响。田志红(2010)总结了水资源环境所遭到的一些破坏。包括:大量毁林垦荒,草原过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全国每年土壤侵蚀量达50亿t,严重影响河床冲淤变化,降低地面对水分的涵蓄能力,改变了径流形成的时空分布,破坏了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正常循环,使水资源漫滋于河道或其他水体,使我国的水资源生态结构严重失衡,加剧了洪涝水旱灾害和水质污染。

4.水资源保护资金投入及研究能力较低

成忠(2006)指出,近年来,水资源保护投入资金偏低,致使水资源保护机构监测设备落后,分析仪器陈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保护的效率。王成(2000)认为在现实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水资源人才流失、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较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问题。另一方面,王淑萍(2000)指出我国对于水资源保护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如节水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监测评价技术、规划技术、工程影响分析等的研究成果已经全面推广,而且效益显著,对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侧重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而管理科学研究量较少,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能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三、分析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之于国外,我国的水资源保护还存在着诸多缺

陷。不管是在设置专门的水资源保护机构还是完善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做得都不够。随着国家对水危机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公众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有了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它的发展,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节约用水,提倡一水多用,重视再生水安全使用,为解决我们共同面对的水资源危机作贡献。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方面,总结的建议如下:

1.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求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

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形成规律的基础上,以流域为单元,重点研究范围内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动态演变及其与外部的物质交换,能量传递规律,主要解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肖融认为,要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在实践中实现从“科学治水”到“科学用水”的转变需要要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各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合理开发与高效的利用水资源。(2)恢复和提高各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积极治理与有效的保护水资源。(3)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项目储备库。

2.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在充分认识水资源特点基础上,以流域为单元,重点研究“四水”[]转换规律与机制,主要解决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在实践中实现从“科学用水”到“科学管水”的转变。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制定并逐渐完善水资源评价体系和水资源管理制度。(2)完善水资源政策法规体系,使水资源实践探索与水法制建设相协调。(3)完善水资源融资体制,使水资源工程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3.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水权分配模式

以流域为单元,重点研究流域或区域水平衡。主要解决生态用水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从“水生态环境恶化”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转变,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切实维护水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加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与效益。(2)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明确水资源的权属关系,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功能,满足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用水。(3)切实规范水资源的用水权和排污权,加强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工作,发挥用水户应有的作用。

4.加强水资源管理

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监督保护水资源,防止水环境恶化而制定水资源管理法规,并且为确保本法规的贯彻实行,必须建立国家或地方政府的一套统一的水政,水资源行政与专业管理机构,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5.废水回用

废水回用是解决我国水危机,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废水回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一些大型化工厂或者机械厂的器械需要大量的冷却水,这些冷却水并不是使用一次后就排放到环境中,而是循环利用很多次,这里就可以用到沸水。这不仅可以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还可以减少污水处理的费用和处理过程中的动能消耗。

在我们进行废水再用时,一定要科学评价废水回用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和对策,不能因为废水回用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一系列问题。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发展。

6.加强教育

俗话说“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部分人的事,而是每一个人的事,提高人们的素质和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集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只要我们大家行动起来,我国的水资源危机一定会早日解决。

参考文献:

[1]程晓冰水资源保护概况[D],200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M] 科学出版社, 2007

[3]李青山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1999

[4]周艳妮我国水资源保护概况浅析[D],2008

[5]刘昌明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M]科学出版社,1996

[6]姚运先水环境监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陈传友实施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M],1994

[8]山立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J],2011

[9]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4

[10]田志红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10

[11]成忠城市水利建设[J],2006

[12]武雪艳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对象[J],2009

[13]杨曙光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和节水农业分析[J],2007

[14]苏军生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2007

[15]王成,王淑萍,潘晓龙武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R],2000

[16]冯巧,方国华,王富世浅谈国外水资源规划[J],2006

[17]BAUER G J Bringing water markets down to earth: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ater rights in chile[J], 1997

[18]矫勇,等英国、法国水资源管理制度考察[J],2001

[19]GOODMAN D J HOWE C W.Determinations of ditch company

share prices in the south platte river basin [J],1997

[20]蔡守秋国外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M],1999

[21]COLBY B Transactions costs and efficiency in western water allocation[J],1990

[22]肖融国外水资源保护立法对我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启示[J],2011

[23]魏衍亮,等美国水权理论基础、制度安排对中国水权制建设启示[J], 2002

[24]曹捍国外水资源保护现状与趋势[J],2000

水资源保护地要求要求措施

一、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节约用水的规定,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项目完工后,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2、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我市已被省政府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今后除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保护水资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保护水资源” 活动意图: 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水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我设计这一活动主题,意在增强幼儿对科学用水的探索兴趣,知道水的重要性。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共同感受探索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污染的害处。 2.初步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有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地球仪、水污染的图片及PPT课件水污染。 活动过程: 1.通过看课件和图片,了解水的用途 儿歌导入,引导幼儿谈谈水的用途。 儿歌:水呀水,是个宝,人们生活少不了,庄稼要它来浇灌,花草树木也需要。 师:刚才我们朗诵的儿歌中说到水有什么作用?你知道水还有哪些作用?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水的这么多用途,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播放课件。(水声和水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刚才听到什么声音? 幼:水的声音。 师:(出示地球仪问幼儿)地球上什么面积最大?蓝色的代表什么?告诉幼儿,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们直接能用的淡水资源。从地球上的颜色看,海洋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 (2)介绍地球水资源。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向幼儿展示江、河、湖、海,介绍水资源。 师:刚才我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幼:江、河、湖、海、泉水、喷泉、瀑布。 师:水能灌溉、发电、养鱼和饮用。水是生命之源,所有的生命都需要水。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喝的水是怎么来的?(播放课件) (3)了解水的用途。 师:小朋友们认真看,水精灵宝宝都去哪儿了,它们都做了哪些事情? 师:播放课件——自来水的处理过程。 师: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水? 幼:不能,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了。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出版社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精)

当雄县水资源保护措施简要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拉萨市水功能区划编制方案,当雄县现共有保护区3个,分别为拉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当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和堆龙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有开发利用区2个,分别为当曲当雄开发利用区和堆龙曲当雄、堆龙德庆开发利用区;有保留区5个,分别为乌鲁龙曲当雄、林周保留区,拉曲当雄保留区,当曲当雄乌玛塘保留区,当曲当雄保留区和堆龙曲当雄保留区。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生产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水还是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加大、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力度。下面,我就针对水利工程中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统一规划,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1、保护水源清洁,在重点河流保护区设置封禁网围栏、封禁标牌,在附近村庄、寺庙布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2、禁止在河流保护区域开设沙场,对已经开办的沙场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要求必须办理采砂许可证方可经营,严禁无证开采; 3、定期对重点河流区域进行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工作。 二、加强水环境监测,取水许可,排污控制。 1、划定水功能区,明确河、湖等水资源的水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强化污染负荷控制,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标准体系; 2、建立健全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实时监测和监督;

3、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人河排污口的管理,保护水源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 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水利水资源保护管理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容有半点疏忽大意,应该得到各部门及大家的高度重视。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股利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 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鸟在手”理论。“~鸟在手”理论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戈登模型。该理论基于投资者偏爱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确定性的特点,认为股票价格变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由于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到将来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资者一般偏好现金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在这种思想下,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与股东财富息息相关,股利支付的提高将会增加股东财富。 2.股利无关论。最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为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均为M而简称为MM理论。Modigliani和Miller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善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因此,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对股东的财富和公司价值没有影响,股利政策与股价无关,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影响股票的市价。 3.税收效应理论。法勒(Farrar)和塞尔文(Sel—wyn,L)通过研究认为,在不存在税收因素的条件下,公司选择何种股利支付方式并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现金红利和资本利得可以不同税赋,如现金股利税赋高于资本利得的税赋,那么,在公司及投资者看来,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由此可见,存在税赋差别的前提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公司(及个人投资者)的税收负担出现差异,即使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资本利得只有在实现之时才缴纳资本增值税,相对于现金股利课税而言,仍然具有延迟纳税的好处。 (二)现代股利政策 现代股利政策认为,在完善资本市场环境中,股利政策并不重要,每个股东都能无成本地选择公司的股利政策,以适应自己偏好,所以股利不影响公司价值。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由于资本市场存在不对称税负、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三种缺陷,公司的股利政策将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这时股利政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1.追随者效应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是税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股东的税收等级不同,导致他们对待股利水平的态度不同。有的税收等级高,而有的税收等级低。公司应据此调整股利政策,使其符合股东的愿望达到均衡。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一类追随者,由处于低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另一类追随者,由

保护水资源演讲稿:水的重要性

保护水资源演讲稿:水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人们赋予水很多动听的美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生命的源泉等等,但很多人往往是 语言上说得很漂亮,行动上却并不以为然。什么?夸张?哦,不不不,绝不,如果你不信,且听我细细道来。 就从我们的日常生活说起吧—— 先说洗澡,先在大大的浴盆里美美地泡上一会,再用淋浴花洒淋个痛快,之后橡皮塞子一拔,哗啦,废水流走,生活真是美好又享 受! 再说喝水,除了各种饮料,家家还备有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天然水,喝不完,怎么办?哗啦,倒掉,反正街上到处能买得到,生 活真是美好有品质! 不过,同学们,你们曾想过吗?在我们看似美好、便捷又健康的 生活方式背后,我们正不知觉的浪费着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对, 就是水。听,滴答滴答,什么声音,是一个正在滴水的水龙头,千 万不要小瞧这一滴水,专家测算,这样的龙头一天就可以漏掉70升水,一年就是25吨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在水危机已威胁着人类,石油危机之后 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联合国已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 严重的挑战之一。我们的城市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是111 个特贫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世界人 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多么令人揪心和忧 虑的数字。 保护水资源演讲稿:水的重要性 今天,我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位痴心不改的“节水迷”,他就是今年已60岁的李立功,是华能北京公司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他发明的“家用自动节水装置”制水费每吨仅两分钱,能够为一个家庭节水

50%。研究这套节水装置他一共用了5年时间,花了100多万元,原来买房的计划也因此告吹了,老伴更没少埋怨。问起为何要搞节水发明,李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一滴水到地下一百米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如果我们把这个水都拿来用了,那子孙后代用什么水??正是凭借这样一种责任感,李先生才在节水装置的研究上矢志不渝,并且感动了老伴,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 张洪芳王颖 (教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学者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及投资偏好的研究。【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情,从而使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因此,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慎重对待。1956 年,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此后,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众多学者潜心钻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一鸟在手”理论。国外的股利政策研究开展得比较早。早在1938 年,Williams 就揭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提出了股利重要论。1956 年,哈佛大学教授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认为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会考虑三个因素:①目标

股利支付率,据此可确定公司愿意支付的股利比例。②根据长期可持续的变动收益调整股利,公司管理者只有觉得在长期内能够维持更高的收益时才提高股利支付率。一般来说,股利的增长总是落后于收益的增长且平滑得多。③股利的变动。公司管理者更加关注股利的变动而非股利的发放水平。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Walter 研究了股利、每股利润、投资收益率及基准折现率同股票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华特模型,用数学公式证明了股利政策与股票价值有关。Gordon 对当时流行的盈利假说和股利假说做了精辟的分析,认为购买股票像购买其他资产一样,是因为它在将来能创造收入,并通过分析证明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得股利,股利的分配确实能够影响公司的价值。如此一来,股利重要论逐渐发展成了“一鸟在手”理论,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也就是说,必须采用高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才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2.股利无关论。1961 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 和财务学家Miller 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或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无所谓最佳,也无所谓最差,它与企业的价值不相关。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主要受其获利能力的影响,而非取决于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该理论有三个严格的假设条件:一是完全资本市场假设,指资本市场投资者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文献综述)

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水资源危机是人类意识到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合理分配合理用水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从水资源保护现状出发,分析国内外对于水资源保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对问题的对策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状况、主要问题、对策 Abstract:Water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 is the human consciousness to make scientific strategies to water, reasonable water resources, is a basic condi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 to produce a series of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water resource;protection;condition;main problem;countermeasures 〇、引言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社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又有一定限度, 突出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种种迹象表明, 水的问题即将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水资源保护现状、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表明了本文的观点。 一、水资源保护现状 总的来说,国外的水资源保护现状较好,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遇到的环境资源问题时间较早,比我们要早得多,西方发达国家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他们对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非常大,有一套明确的规范的保护体系。属于生态资源的水资源也一样。

加强水利水资源管理措施

探讨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措施 摘要:水资源的短缺和水危机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水已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义,提出了加强水利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 abstract: of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crisis has to our countr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ffected, water has become a guarantee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key facto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of water conservancy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同时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又起步较晚, 因此开展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策略研究, 改变水资 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状况, 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水 源紧张、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长期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第25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0月Vol.25,No.4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ct.2004经济研究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匡小平,龙 军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 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 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 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 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 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4)04-0076-06 作者简介:匡小平(1962-),男,湖南双峰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财政政策; 龙军(1978-),男(侗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财政理论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有无效应、有多大效应以及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历来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亦是区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各大经济学流派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献,既有理论研究文献也有经验研究文献。对于浩如烟海的这些研究成果,即使要进行粗略浏览亦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巨大工程,为此,本综述将对近年来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的主要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以明确这一领域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财政政策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实行的并将继续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一个国际参照平台。之所以要将文献综述限定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方面,除了有关文献数量过多这一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人们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这方面研究成果对我国具有的更大实际参考价值。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差额的高额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作用,以及如何精心设计税收制度和安排支出项目以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话,那么,随着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困境,印尼、韩国和泰国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严重衰退,以及最近美国和欧洲经济萎靡不振,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主要转向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经济刺激作用方面了。 由于人们通常用财政乘数来说明财政政策的 收稿日期:2004-09-20

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篇一: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水资源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资源,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都无法生存。而我们,也就不会拥有如此繁荣的大家园。 活动设计背景 水资源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资源,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都无法生存。而我们,也就不会拥有如此繁荣的大家园。 活动目标 1、了解水保护水的重要性及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和危害。 2、教育幼儿爱护水资源,学习一些保护水质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懂得怎样去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1、一幅被污染的后的河流挂图 2、2只鱼缸:1缸清水(里面养有鱼),1缸盛污水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污水的危害。 (1)污水对生物的危害。指导幼儿观察清水里的鱼,描述鱼的生活状态(自由自在地游)。提问如果把鱼放到污水里会怎样?观察鱼在

污水中的活动变化(乱串乱跳、呼吸困难)。将鱼捞到清水缸里,与恢复了生机。小结:清水有用,人能喝,鱼能生活。污水里有害物质,人不能喝、鱼、虾等动物不能在里面生活。 (2)污水对人类的危害。启发幼儿回忆观察挂图中的河流被污染的情景。提问:为什么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河流的水会变得又脏又臭?当水被污染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人会生病) 2、组织幼儿讨论水怎么会变脏的。(工厂里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一些人把垃圾、脏东西倒到河里使清清的水变得污浊,动物无法生存,人喝了污水、吃了污水中生长的植物,我们的健康会受到威胁。因此,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3、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使水资源变清洁,并且如何节约用水。(幼儿讨论结束,教师提问、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大部分幼儿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懂得水被污染后的危害。更加懂得了怎样去保护好水源。本节课结束后,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有点乏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多下功夫。 活动目标 1、了解水保护水的重要性及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和危害。 2、教育幼儿爱护水资源,学习一些保护水质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懂得怎样去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1、一幅被污染的后的河流挂图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_谢婉玲

Financial View 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45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谢婉玲 东华大学 200051 摘要: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国内外文献的对股利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则有所创新,有关学者提出运用判别模型对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类研究仅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进行了对比,对双重股利的研究较少。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双重股利 一、引言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成果的分配它一直是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上市公司通过选择最优股利支付,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现在状态和未来前景的信息,来达到内部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均衡。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股利政策和市场反应来判断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质量。 二、国外股利政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由Lintner(1956)提出的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当前股利收入比留存收益所带来的未来资本利得更为可靠,那么对于那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宁愿获得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意将留存收益给未来不确定的高额资本利得。 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则成为股利政策研究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美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资本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种种现实。 但Miller和Modigliani后来认为,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会向市场提供有关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因此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当公司提高股利时,就是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佳”的良好信号;反之,就会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差”的不良信号。这就是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假说。 客户效应理论最先也是由Miller(1961)和Modigliani(1961)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不同税收等级的投资者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偏好不同,主张应根据不同投资者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 Rozeff(1982) Easterbrook(1984)等人将代理成本理论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该理论认为,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首先,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人员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促进资金的最佳配置;其次,大额股利的发放,使得公司内部资本由留存收益供给的可能性越小,而为了满足新投资的资金需求,有必要寻求外部负债或权益融资。 以米勒、塞勒、谢弗林和史特德曼等为代表的学者将行为科学引进和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中,着重从行为学的角度探讨股利政策。股利政策的财富转移效应理论的研究认为,公司的财务决策在两个方面影响股东的财富。Ross(1997)认为,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和财富转移作用并不互相排斥。 Chin Sheng Huang, Chun Fan You, Szu Hsien Lin(2009)研究得出高现金股息支出将会减少代理成本,高股票的股息支出提供的一个乐观的信号。Gerald R. Jensen, Leonard L. Lundstrum, Robert E. Miller(2010)研究表明 收益大幅反弹常伴随着股息减少,投资者会对股息下降作出消极的反应。 三、国内股利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的实证研究普遍发现送、转股及双重股利能带来比现金股利更高的股票超额收益(如陈晓等1998, 孔小文等2003 和俞乔和程滢2003 )。陈晓、陈小悦、倪凡(1998)研究得出三类股利均能产生超额收益, 具有信号传递效应。双重股利和股票股利的超额收益率均大于纯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的超额收益率与双重股利相比, 则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但现金股利效应的显著性水平及超额收益低于双重股利和股票股利。 何涛和陈晓等人实证研究指出:“纯”现金股利(无送股、转增)对股价无显著影响或者影响较小;而股票股利或者双重股利(现金加股票股利)能带来显著为正的异常报酬率。 劳兰珺 、余沿福(2008)发现无论是分配现金股利还是分配股票股利的首次股利事件公司都会为投资者带来显 著为正的长期异常报酬。分配现金股利比分配股票股利的公司长期异常报酬率更显著,同时,分配现金股利越多的公司长期异常报酬率越显著。 四、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国外的股利实践中,现金股利是最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因此国外文献的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方面,较早的文献也主要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考察;近年来则有所创新,有关学者提出运用判别模型对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双重股利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在研究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同时,将双重股利与前者做比较。 参考文献: [1]Lintner. Distribution of Incomes of Corporations among Dividends,Retained Earnings, and Tax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6, (46): 97-113. [2]Chin-Sheng Huang, Chun-Fan You, Szu-Hsien Lin. Cash dividends, stock dividends and subsequent earnings growth. [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17 (2009) 594!610 [3]陈晓,陈小悦,倪凡.我国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经济科学, 1998, (5): 33-43. [4]劳兰珺.余沿福.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与股票长期收益—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检验.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2008)

大数据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分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7), 1352-135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57634192.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57634192.html,/10.12677/ass.2019.87184 Analysis of China’s Public Policy in the Age of Big Data Ranran Xia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Jul. 10th, 2019; accepted: Jul. 23rd, 2019; published: Jul. 30th, 2019 Abstract In this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 single field can deny the value of timely information and effective data analysis. The public sector is no exception, so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s also a necess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relevant domestic literature on big data appli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analysis, ex-trac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rrent big data in public policy and the possible risks, how the big data can be applied to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summarizes big data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public policy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each stage. Finally, a brief review and summary are given. Keywords Big Data, Public Policy Analysis, Literature Review 大数据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分析 夏冉冉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19年7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30日 摘要 在这个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领域也不能否认及时信息和有效的数据分析带给他们的价值。公共部门也不例外,所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是一种必然。本文基于此梳理了目前国内关于大数据应用与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文献,提炼出目前大数据应用于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作用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在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大数据、总结大数据应用与公共政策的路径研究及在各阶段的具体应用。最后,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和总结。

社会政策文献综述

就业社会政策文献综述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公众维持生计、实现人生价值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是安国之策,就业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能否把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决定我国能否保持资源比较优势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何谓就业政策 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就业的反函数是失业,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人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实现就业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拥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二是具有用人需求的用人单位;三是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形成雇佣关系的“纽带”,例如信息交流、法律保障等。 就业政策又称劳动就业政策,常简称为就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劳动者就业的需要,维护与就业有关的各种合法权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就业政策去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更加有效地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要。 就业社会政策的内容包括: (1)促进就业机会增多的社会政策; (2)合理分配就业机会政策。就业政策的对象是社会中的所有劳动者,它不能只考虑部分劳动者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劳动者的利益,因此,就业社会政策必然要涉及就业公平的问题; (3)增强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的政策。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很多劳动者虽然有劳动能力,但是他们却不能够利用就业机会获得工作岗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利用就业机会的能力。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能力的缺乏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劳动能力低下,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中日益提高的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同时,还由于这些劳动者缺乏求职技巧,不懂得展现自己,获取用人单位的信任,从而无法实现就业。针对这些情况,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4)对劳动者的就业保护政策。就业保护方面的政策包括就业权利的保护,劳动者获得基本工资和基本福利的权利以及在劳动场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保护。 (5)与劳动者就业有关的其他政策。 二、我国就业制度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