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观察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松解联合内扎外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松解联合内扎外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观察乔海涛【摘要】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松解联合内扎外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义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肛肠病致脱出与便秘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混合痔内扎外剥离术治疗,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肛门内括约肌部分松解联合混合痔内扎外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6.53±1.61)d]、创面愈合时间[(11.56±1.84)d]、术后24 h VAS 评分[(4.43±1.68)分]均优于对照组[(8.12±1.42)d、(15.72±2.65)d、(5.78±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松解联合混合痔内扎外剥离术治疗肛肠病致脱出与便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24【总页数】2页(P4505-4506)【关键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松解;内扎外剥离术;混合痔【作者】乔海涛【作者单位】义马市人民医院河南三门峡 47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1痔为肛肠科常见疾病,中晚期混合痔主要表现为便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喷射状出血,同时会继发肛内脱出、便秘等。
若长期反复出血,可造成贫血,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而且给其正常生活带来很多困扰[1]。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内扎外剥离术虽能达治愈效果,但手术切口多,疼痛严重,易导致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并且水肿外痔皮赘易再形成新外痔,影响手术效果,延缓恢复时间。
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硬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5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采用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治疗方法,观察比较2组病例在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中,治愈71例,好转4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4.7%;对照组中,治愈63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84.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具有见效快、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中药外剥内扎混合痔临床效果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混合痔的治疗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中药或西药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但是当混合痔患者达到Ⅲ度或Ⅳ度则需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但术后较易引出现肛门水肿、疼痛、术后血栓外痔等缺点,目前国内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外剥内扎法,我院同时在术前、术后配合中药熏洗、坐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具有创面小、愈合快等特点,并且在保留肛门功能及正常肛垫方面的效果也较为理想[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5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24~67岁,平均(36.2±1.6)岁,病程为2~28年。
对照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年龄29~68岁,平均(36.9±1.3)岁,病程为4~28年。
2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肿物脱出、便血、肿物嵌顿、排便困难、坐行不便等。
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均无手术禁忌,均排除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疾病。
1.2 治疗方法1.2.1 治疗组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术前、术后均接受中医疗法,术前治疗以清热除湿、活血止痛为主,给予本院自拟的中药处方:苦参30g、蒲公英30g、金银花25g、芒硝20g、明矾25g、赤芍15g、野菊花15g、黄柏10g、生大黄30g、川芎10g、蛇床子20g、煎水坐浴,2次/d。
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临床观察

1.1研究对象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有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在我院肛肠科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经过肛门视诊、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确诊为多发混合痔。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69例,平均年龄42.62±4.46。患者罹患痔疮的时间在1年至20年不等,病情轻重分级在I-III级之间。
本次实验的纳入标准为:
【关键词】痔上动脉结扎;外剥内扎术;多发混合痔【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05-02
痔疮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外剥内扎来进行治疗,但是该种方法无法切断痔疮的营养供应通路,痔体不会萎缩脱落,不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因此,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动脉结扎术,以弥补传统疗法的不足。本文研究了上述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3.3术后处理术后1天应避免排便,应食用半流质食物,抗生素抗炎治疗3天,禁烟禁酒。每日换药时应注意观察创口的红肿和出血情况,谨防术后感染,包扎时应保证敷料无污染,注意包扎完整,谨防创口与外界接触。
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缝合术治疗多发混合痔相对于传统手术疗法优势明显。从疗效统计数据和VAS评分的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愈合时间等治疗效果、出血感染等并以及VAS评分等疼痛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术并行相对于单行内剥外扎缝合术在治疗混合痔上有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1]陈文志,戚营,骆永文,等.运动负荷试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和乳腺实性增生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20-121.[2]冯薇,李桂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x±s,n=)
与治疗前比,*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分段外切内扎加外括约肌皮下环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f 6 ] 邹 日坤 , 刘 于红 ,于燕 ,等 . m 一 3脂肪 酸对脓毒 症患者 治疗 的 影响『 J ] . 肠外与肠 内营 ,2 0 0 9 ,1 6 ( 4 ) :2 2 2 2 2 4 .
这种通过消耗 自身供应 能量的方式被称 为 “ 自噬性代谢 ” I 5 1 。 研究表 明, 脓毒症致病 的主要 因素可能是抗 炎反应和免疫麻
坐浴『 l 删 , 定期 诊疗 , 了解是 否有肛 管狭窄 , 患者 平均住 院时间
保 留一定 的皮肤及 黏膜 ) , 完 成分段步骤 , 以4 ~ 6 段 为宜 , 用
组织钳提起大的外痔部分 , 根据分段作皮 肤 、 黏 膜梭形切 口, 钝锐性剥 离至齿 线附近 ( 齿 状线上 0 . 2 0 . 4 c m 不等 , 使 内痔
1 .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 P S S 1 9 . 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
痹[ 6 1 。T E N属于生理性营养途径 , 可刺激 胃肠 道分泌消化液 , 保证 肠 黏膜屏 障 的完整 性 , 不仅 避免 胃肠 失用 所致 机 能下
降, 还 能防止细菌移位 , 避免肠源性感染 。T P N可减弱肠蠕动
结扎点不在同一平面上 ) l 4 ' 5 1 , 内痔部分用 7号丝线 双重结扎 ,
5 ~ 7 d , 门诊换药至症状 、 体 征消失 , 切 口完全愈合 。
1 . 4 疗效标准 『 l l 】
距结扎线 约 0 . 3 c m切 除痔核 ,对 于预留间隔 的皮 肤黏膜 桥 ( 内含小 的内外痔 ) , 如切 口两侧有皮下静脉怒张 、 缔组织增生 或血栓 , 从两切 口之 间用血 管钳钝锐性潜行剥 离 、 取出, 其 内 曲张的静脉丛剥离至齿状线处 , 近端 1 号丝线结扎止血 ; 如为 炎性 、 静脉曲张性外痔为主的环状混合 痔 , 则用手术刀放射性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分析

目前混合 痔治疗 方法较多 , 随着 肛垫 下移理论 l 的深入研 究 , P H术解 决了部分混合痔的 问题 , H 但远 期疗效 有待观察。 目前还不 能代替外剥内扎术。 在采用 外剥内扎术时一定要做 到细致入微 , 在齿
龄(2I 46岁 ; 照组包 括男 4 4 .+ .) 对 5例 、 3 女 5例 , 均年 龄(38 39 平 4 .+ .)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具有可 比性(> .5。 PO ) 0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 疗效 比较【( 】 n%)
剥 内扎 术治疗部 分混合痔 患者 ,并 药物调 理法做 了一个疗效 比
较 , 报道如下。 现
1资 料与 方 法
11 . 一般资 料 选择 2 0 0 8年 2月~ 0 0年 2月在本 院就诊 的混合痔 21
患者 8 , 0例 年龄 在 2 ~ 2岁 治 疗 组 包 括 男 4 86 6例 、 药物调理法 。可以用朴 硝 , 以 l : 的比例 花椒 01
加开水冲泡熏洗 也可以每 日大便后 坚持用温 水洗浴 , 外敷九华膏 , 五倍子散或 黄连膏等 : ②治疗组 : 患者术前排 空大便 , 取左侧卧位 ,
常 规 碘 伏 消 毒 , 部 麻 醉 , 醉 成 功 后 扩 肛 , 肛 门肌 肉 松 弛 , 分 局 麻 使 充
外剥内扎改良术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

外剥内扎改良术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环状混合痔由于是内痔外痔环绕肛管一圈分布,相邻痔疮界限不太清晰,手术具有一定难度,传统的外剥内扎术一次性手术治疗,因组织损伤过多,较易产生术后肛门疼痛剧烈、肛缘水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残留皮赘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为减少这些并发症和后遗症,我科在2006年~2011年中,根据混合痔的好发部位(即母痔区)的特征,采用外剥内扎改良术即母痔区外剥内扎术,残留内痔行芍倍痔软化注射术[1],残留皮桥外痔切除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60例环状混合痔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6岁,其中伴有脱出嵌顿36例,病程5~30年。
对照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5岁,其中伴有脱出嵌顿32例,病程5~32年。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两组患者术前1日晚或手术当日早晨均予清洁灌肠。
手术时均先采取右侧屈膝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常规络合碘消毒铺巾。
1.2.2 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改良术。
第一,先行母痔区外剥内扎术,用弯卵圆钳夹住右前内痔基底部,中号弯血管钳夹住相对应外痔基底部至齿线处,松紧合适,手术刀沿弯钳两侧下边切开皮肤至齿线处后,向上剥离外痔至齿线处,用已穿好10号丝线的中号弯圆针于卵圆钳下贯穿,将剥离的外痔连同钳夹的内痔行“8”字结扎后剪除外痔部及1/2内痔部,将创面修剪成梭形。
同法处理右后及左侧母痔区混合痔。
第二,母痔区外残留内痔行芍倍痔软化注射术,用芍倍注射液的稀释液(1:1浓度,即本品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1倍),在肛门镜下暴露每处残留内痔,用5号牙科针头于痔核表面中心隆起部位斜刺进针,遇肌性抵抗感后稍退针后注射药液,每处注射量以痔核均匀、饱满、充盈,表面粘膜颜色呈粉红色为度,每处用量3m~5ml。
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

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
方法:2016年1月至今收治的60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统计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7.45±6.43)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12.40±1.24)ml,患者住院时间平均(6.90±0.80)天,愈合时间平均(27.50±1.90)天。
术后出血1例,5例尿潴留,6例肛门水肿,并发症发生率20%(12/60)。
痊愈5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60/60)。
结论: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虽临床疗效显著,但术后并发症明显,在混合痔治疗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术式或完善改进已存在术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改善预后。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效果肛垫出现病理性肥大时即为痔,是临床肛肠科常见的疾病,国内痔疮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临床有内痔、外痔、混合痔之分,混合痔兼具内痔与外痔特点,通过静脉丛将内痔与外痔相融合,无明显的分界线,临床又称里外痔,是相对其他两种类型较严重的一种肛肠疾病,可发生于不同人群,病发时可出现出血、疼痛、痔核脱出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与工作[1]。
临床上通过药物保守治疗虽能一定程度缓解其临床症状,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极易频繁复发,常需接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痔环切除术、外剥内扎术、外剥内扎改良术等均是目前临床治疗混合痔常用手术方式。
本文为探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1月至今收治的60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今收治的60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中混合痔相关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便后肛门肿物脱出、肛门坠胀、瘙痒、疼痛以及间歇性出血等情况,排除肛周皮赘、肛裂、肛瘘、存在直肠息肉或恶性直肠疾病者,同时排除伴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系统严重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存在智力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不耐受手术患者。
外切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32例

外切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32例标签:嵌顿性混合痔;内括约肌;外切内扎嵌顿性混合痔具有发病急骤、局部易坏死、病人痛苦剧烈的特点,临床处理较为棘手。
为早期解除患者免受病痛的折磨,近5年来,笔者采用急诊外切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36.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6天,平均3.6天。
患处肿胀累及肛缘半周者11例,1周者21例。
伴有便秘者19例,腹泻者3例。
2、治疗方法术前对伴有便秘者采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灌肠,排空大便。
手术取俯卧折刀位或侧卧位,腰俞穴麻醉,并以滴有肾上腺素的0.5%~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注射,使肛管充分松弛,根据痔核肿胀大小、部位及数目的多少设计手术切口的数量及部位。
先在某一痔核的外痔远端作一梭形切口,锐性分离至齿线上0.2~0.5cm处,切口呈放射状。
切除肿胀之外痔(包括曲张之静脉丛及已形成的血栓),内痔部分以丝线作“8”字形缝扎或单纯结扎。
同法处理其它部位的痔核。
彻底清除切口间皮桥下的静脉丛及血栓,使之平整服贴。
于截石位5或7点痔核被切除的创面,以小弯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至括约肌间沟,将部分内括约肌挑出,予以切断。
以手指伸入肛内,使痔核残端复位,创面以黄连油纱布敷盖,外加塔形纱布加压固定。
术后予输液、抗感染,内服清热通便、凉血止血中药汤剂,每日便后以中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剂坐浴,更换黄连油纱条。
3、治疗结果本组32例均一次治愈,其中有4例患者术后肛缘皮肤仍有少许水肿(1例经修剪后平整,其余3例经常规换药后自行消肿,留少许皮赘)。
疗程最短10天,最长23天,平均14.8天。
结扎痔核最少的2个,最多6个,平均4.3个;肛缘外引流切口最少的3个,最多7个,平均4.9个。
术后未见继发性大出血、肛管狭窄及感染。
4、体会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肛缘水肿是由于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回纳,引起肛门疼痛,刺激括约肌痉挛,痉挛的括约肌收缩压迫了肛门周围血管及淋巴管,使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体液潴留于局部组织间隙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
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目的 探讨混合痔术式的改良能否减少术后并发
症的出现。方法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同期传统混合痔外剥
内扎术分组治疗作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术后疼痛、
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混
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快
术后创面愈合。
【关键词】 外剥内扎术;内括约肌侧切术;痔病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传统术式,其治疗效果肯定,是临床
上治疗混合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痔病病因的不断研
究,新的手术方法如:PPH因其术后疼痛轻,愈合恢复快等优点,在
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对于外痔部分较大较多的混合痔,则因PPH
对外痔效果不明显而手术方式仍以外剥内扎为主。由于外痔创面较大
较多(>3处)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迟缓成为其主要的并发症。
我科针对以上并发症在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加行内括约
肌侧切术取的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Ⅲ、Ⅳ度
混合痔且外痔部分较大,多于3处的病例中随机抽取64例,平均分
成两组。行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的设为Ⅰ组;行传统混合痔外
剥内扎术的设为Ⅱ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
异。
1.2 方法 术前准备:常规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术前
日晚灌肠,术晨禁食。术中操作:采用椎管内麻醉,取右侧或左侧卧
位。常规消毒,铺单,扩肛后即可见到内痔区的痔核自然分界,按痔
核的多少,分组处理。内外痔区各夹一把组织钳,牵起皮肤、黏膜,
于外痔两侧皮肤作“V”形切口,将痔核从括约肌处剥离至齿线上0.2~
0.3 cm,钳夹齿线上部分痔核基底部,钳下8字缝扎,切除痔核后残
端加强结扎一道。同法处理其余痔核,但结扎痔核时尽量不在同一水
平线上。Ⅰ组按上述步骤手术后取7点或5点创口处切断内括约肌下
缘0.8~1.0 cm,Ⅱ组按上述步骤手术。两组均置入直肠黏膜保护栓
剂(复方角菜酸酯栓)。术后6 h后流质,静滴抗生素3~5 d。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统计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统计
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无麻醉意外,无原发性及继发性大出
血,痊愈出院。观察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存在显著
统计学差异。比较资料分别见表1、表2。术后疼痛、水肿观察标准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均参照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统一标准。①疼痛。Ⅰ°:
肛门轻微疼痛,不必处理。Ⅱ°:肛门疼痛,无明显痛苦表情,服一
般止痛药即可缓解。Ⅲ°:肛门疼痛较重,有痛苦表情,需用哌替啶
(度冷丁)类药物方能止痛(因部分患者害怕疼痛术后使用镇痛泵,
故疼痛评估自术后第三天起)。②水肿。Ⅰ°:局部轻度水肿,不影
响活动。Ⅱ°:局部明显水肿,活动受阻。创面愈合时间:以结扎线
脱落,肉芽生长新鲜,创缘上皮组织生长覆盖,创面缩小为准。表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观察比较
3 讨 论
自出现PPH这一新兴术式治疗痔病以来,因其术后疼痛轻,创
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接受。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遇到
外痔部分较大较多的混合痔(>3处),单纯行PPH术则对外痔部
分效果较差,若加行外痔切除术则因肛缘外创面过大,其优点不能显
现。为减少此类患者术后疼痛、水肿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我们不得
不又回到对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式的改良上来。
疼痛是肛门术后并发症中必然出现的症状,混合痔若伤口较多,
对神经刺激大,术后疼痛尤为明显。括约肌痉挛是肛门病术后持续疼
痛的主要原因。齿线以下的肛管 组织神经十分敏锐,受到手术刺激
后可产生剧烈疼痛,引起 肛门括约肌痉挛;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形
成创面,使肛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因而排便时刺激可引发撕伤性的
剧痛;手术后创面渗出增加,炎症不断刺激使肛门的括约肌痉挛引起
疼痛……多种因素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1]。而混合痔术后切口周围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的水肿其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亦是由于肛门疼痛,反射性引起肛门括
约肌痉挛 ,血液淋巴回流障碍所致[2]。另外对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
迟缓的研究中发现出现此并发症患者肛管均较紧,说明肛管张力较
大。 在静息状态下 ,肛管张力主要有内括约肌维持 ,约占全部肛
管张力的80%,而肛管张力过高 ,则肛管皮肤、黏膜区灌注降低,
伤口就不易愈合[3]。
由此可见,通过加行内括约肌侧切术可降低肛管张力,减轻肛门
部括约肌的痉挛,这能从病因上解决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水肿及缩
短创面愈合时间的问题。而我们临床病例观察的结果似乎也印证了这
一点。所以说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
症的出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少军,肖强,高洪娣.解痉止痛汤对治疗环状混合痔
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5,4(1):6364.
[2] 吴俊荣.50%硫酸镁湿敷+迈之灵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水
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5):20732074.
[3] 陈洪林,施耀辉.内括约肌侧切术联合中药治疗混合痔
术后伤口愈合迟缓[J].四川中医,2003,21(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