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混合痔操作流程

混合痔操作流程

混合痔手术操作流程
手术名称: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
操作具体流程:
肛周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暴露肛门。

手指扩肛,见肛门x点处一痔核脱出,用组织钳夹住x点痔块皮肤,向外牵拉,显露痔核,在痔核基底部两侧皮肤用剪刀做V形切口,夹取皮肤,用包有纱布的手指钝性分离外痔静脉丛,沿外痔静脉丛和内括约肌之间向上分离,并将痔核两侧黏膜切开少许,将外痔与对应的内痔一起在根部上止血钳,圆针7号线贯穿缝合结扎,再用7号粗丝线结扎一道,电刀切除多余的痔核,齿线外皮肤修剪,4-0线间断缝合。

查对器械敷料无误,检查切口无渗血后,用止血海绵外包纱条,内置肛门填塞止血。

术中切除组织给家属过目后送病理检查,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观察讲解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观察讲解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观察[ 10-05-09 11:40:00 ] 作者:金淳民王晓鹏编辑:studa20【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痔术式的改良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方法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同期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组治疗作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

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

【关键词】外剥内扎术;内括约肌侧切术;痔病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传统术式,其治疗效果肯定,是临床上治疗混合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痔病病因的不断研究,新的手术方法如:PPH因其术后疼痛轻,愈合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

但对于外痔部分较大较多的混合痔,则因PPH对外痔效果不明显而手术方式仍以外剥内扎为主。

由于外痔创面较大较多(>3处)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迟缓成为其主要的并发症。

我科针对以上并发症在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加行内括约肌侧切术取的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且外痔部分较大,多于3处的病例中随机抽取64例,平均分成两组。

行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的设为Ⅰ组;行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设为Ⅱ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术前准备:常规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术前日晚灌肠,术晨禁食。

术中操作:采用椎管内麻醉,取右侧或左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单,扩肛后即可见到内痔区的痔核自然分界,按痔核的多少,分组处理。

内外痔区各夹一把组织钳,牵起皮肤、黏膜,于外痔两侧皮肤作“V”形切口,将痔核从括约肌处剥离至齿线上0.2~0.3 cm,钳夹齿线上部分痔核基底部,钳下8字缝扎,切除痔核后残端加强结扎一道。

同法处理其余痔核,但结扎痔核时尽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背景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混合痔与环状狭窄同时存在。

目前,对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传统手术治疗容易引起并发症,且有一定的复发率。

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管理等关键问题,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预后效果。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该方法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观察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和并发症管理情况,进一步总结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对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手术后的效果和预后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环状混合痔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指导。

1.3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20岁至6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和肛门超声检查,明确病症性质及范围。

治疗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结扎截除术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通过肛门镜下分段外剥内扎+减张离断技术,将环状混合痔分段截去,内环扎合,再进行减张术和离断操作。

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行结扎截除术,对混合痔进行结扎、切除处理。

术后所有患者均按规定进行术后护理和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肛门镜和肛门超声,评估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验证本次疗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外剥内扎法加消痔灵亚甲蓝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

外剥内扎法加消痔灵亚甲蓝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
多种 细菌 、 毒 有抑 制 和 杀 灭 作 用 。 两药 联 用 发 挥 病
清热 、 火 、 坚 、 湿 、 菌 功 效 , 法 简 便 , 用 泻 软 燥 杀 本 费 低, 患者易接 受 。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 , 裘法祖 , 黄家驷 . 外科学. 6版. 京 : 民卫生 第 北 人
疗 效显著 , 现报 道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效果 , 使手术更加彻底 。④亚 甲蓝混合液局部皮下 注射 , 缓解 术后 疼 痛 。
收稿 日期 : 0 .10 2 81-7 0
肛瘘 术 后 坐浴 洗 剂 应 用体 会
胡 勇 浙江省淳安县中医院
关 键词 肛瘘 术后
本组 8 例住 院患者 , 6 均诊断为重度混合痔 , 病
出版 社 ,00 14 -14 2 0 .1215
3 1 疗效标 准 治愈 : . 症状消失 , 痔核消失。好转: 症 状改 善 , 核 缩小 。未愈 : 状体 征无 变化 。术 后 痔 症 疼痛情况 : 疼痛标准按 19 92年全 国第七次肛肠病学
术 会议 制 定 的标 准 : 度 疼 痛 : 痛 轻 微 , 需 服 用 I 疼 不 止 痛片 ; 度疼 痛 : I I 一般 口服 去 痛 片 可缓 解 ; I 疼 I度 I 痛: 需用 吗啡 或度 冷 丁 。 32 结 . 果 8 6例 中治 愈 8 O例 , 转 6例 。术 后 好 无 大 出血 病 例 。 出现 暂 时 性 排 尿 困难 l 。患 者 0例
3 治疗 结 果
角刺、 山甲、 炮 桃仁 、 丹皮活血祛瘀 , 消痈排脓 ; 木香
行气 止痛 ; 大 黄 苦 寒 泻 热 , 涤 肠 中湿 热瘀 结 之 生 荡 毒 。诸药 合 用 , 共奏 排 脓 消 肿 、 坚散 结 、 软 消散 脓 肿 之功 。外用 方 中芒硝 性 味苦 、 、 , 软坚 散结 , 咸 寒 能 寒 以清 热 , 能清 湿热 导滞 , 坚破 结 , 攻 涤三焦 胃肠湿 热 ; 大蒜 有植物 广谱抗 生 素 之 称 , 主要 成分 大 蒜 素 对 其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混合痔或痔病)中西医结合版本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混合痔或痔病)中西医结合版本

混合痔(痔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西医诊断为混合痔(ICD-10:D34);中医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切扎术)(ICD-9-CM-3:06.2/06.3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临床路径告知单(混合痔)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年月日XXXXXXXXXXXXXX医院混合痔(痔病)临床路径混合痔(痔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D34)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切扎术)(ICD-9-CM-3:06.2/06.39)。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混合痔(痔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切扎术),术中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切断部分肛门内括约肌。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和痔病(TCD编码:BWG000)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分析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分析
常 规 碘 伏 消毒 , 部 麻 醉 , 醉 成功 后 扩 肛 , 肛 门肌 肉松 弛 , 分 暴 露 痔 核 , 剪 刀 剥 离到 齿 线 处 , 血 钳 夹住 痔 核 的 基 底 部 , 带 有 丝 线 的 7 局 麻 使 充 用 止 用 号 圆针 , 痔核 的基 底 部 贯 穿缝 合 , ” 结 扎 , 紧痔 核 的基 底 部 , 从 “ 字 扎 术后 对 症 处 理 :结 果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0 75%高 于 对 照组 总有 效 率
目前混合 痔治疗 方法较多 , 随着 肛垫 下移理论 l 的深入研 究 , P H术解 决了部分混合痔的 问题 , H 但远 期疗效 有待观察。 目前还不 能代替外剥内扎术。 在采用 外剥内扎术时一定要做 到细致入微 , 在齿
龄(2I 46岁 ; 照组包 括男 4 4 .+ .) 对 5例 、 3 女 5例 , 均年 龄(38 39 平 4 .+ .)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具有可 比性(> .5。 PO ) 0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 疗效 比较【( 】 n%)
剥 内扎 术治疗部 分混合痔 患者 ,并 药物调 理法做 了一个疗效 比
较 , 报道如下。 现
1资 料与 方 法
11 . 一般资 料 选择 2 0 0 8年 2月~ 0 0年 2月在本 院就诊 的混合痔 21
患者 8 , 0例 年龄 在 2 ~ 2岁 治 疗 组 包 括 男 4 86 6例 、 药物调理法 。可以用朴 硝 , 以 l : 的比例 花椒 01
加开水冲泡熏洗 也可以每 日大便后 坚持用温 水洗浴 , 外敷九华膏 , 五倍子散或 黄连膏等 : ②治疗组 : 患者术前排 空大便 , 取左侧卧位 ,
常 规 碘 伏 消 毒 , 部 麻 醉 , 醉 成 功 后 扩 肛 , 肛 门肌 肉 松 弛 , 分 局 麻 使 充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I84.901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

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风伤肠络证: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

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

便干或溏,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证: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证: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

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嵌顿60例-2019年精选文档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嵌顿60例-2019年精选文档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嵌顿60例混合痔嵌顿水肿,是肛门直肠部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由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要求尽快解除病痛。

我们自2010年至2011年运用外剥内扎术治疗60例混合嵌顿患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5岁,其中25岁~50岁者最多,占80?;病程最长者30年,最短者3年,其中8~15年者最多,占78?。

急性嵌顿时间最长者7天,最短者1天,其中2~4天最多,占90?。

1.2 病例选择肛门肿物不能回纳,疼痛剧烈,行坐困难。

局部检查:内痔部脱出肛外,外痔部水肿,触痛明显,渗液较多。

本组病例中,患1枚混合痔者10例,2枚混合痔者18例,3枚混合痔者22例,环状混合痔者10例。

静脉曲张性混合痔15例,皮赘性混合痔35例,血栓性混合痔10例。

2 治疗疗法2.1 手术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前屈,备皮后肛周用安尔碘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沿肛周作局部浸润性麻醉,手术分两步进行。

首先对内痔部采用结扎处理,用两把止血钳夹住,两钳之间剪开内痔,上至痔上缘,下至齿线。

然后用中弯止血钳在齿线上方5cm左右处将分离出来的痔块纵形夹住,之后,去掉两侧止血钳,于齿线处,止血钳的下方剪一切口,用10号缝线进行环形结扎。

其余部位均采用同样方法处理,但需保留痔间黏膜桥,以利创口愈合,并防止肛门直肠狭窄。

结扎完毕,将痔核纳入肛门,以后让其自然坏死脱落。

接着,用手术剪切除外痔部,方法宜由肛外向肛内进行平行切除,剥离曲张的静脉丛及血栓,尽量使创面平整引流通畅,以利生长修复,其余部位同法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内痔时,在手术同侧肛缘后切断外括约肌皮下层,以作减压处理,减轻体液循环压力,防止水肿,预防括约肌痉挛引起疼痛,手术完毕后,用红油膏纳入肛内,外敷敷料固定。

2.2 术后处理术后48h严格控制大便,以后每天照常排便,若大便于结者,予口服中药大黄片,以润肠通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
一、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I84.201)
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ICD-9-CM-3:49.46003+49.45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肛门不适、疼痛,肛门肿物脱出无法自行还
纳,排鲜红色血便等。

2.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必要时行肛门镜、电子纤维肠镜
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包括增加水份摄入及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
畅,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
会阴清洁等。
2.手术治疗:混合痔经一般消肿、止血等保守治疗后症状
缓解不明显。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4.201混合痔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
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OB;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
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心电图、X线胸片。
2.必要时行肺功能、心脏彩超、盆腔磁共振、电子纤维肠
镜检查。

3.术前准备:
(1)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
(2)术前洗肠、备皮,麻醉科会诊。
(3)签署手术同意书等各项知情同意书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
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麻醉科会诊。
2.手术方式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常规止血纱塞肛。
3.术后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
4. 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术后去枕平卧位、禁食6小时后
可流质饮食。

5. 静脉用药:止痛、止血、补液等。
(九)术后住院为入院第4天。

1.术后第1天开始若肛门无渗血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
食。
2.术后用药:静脉用药:止痛、止血、补液、消炎等。局
部用药(双氯芬酸钠栓和乳膏塞肛、高锰酸钾坐浴等)。口服用
药:消肿、通便药物等。
3.每天切口换药1-2次,外痔创面较深时,放置优锁纱条
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

4. 中医综合治疗(理疗、针灸康复)
5..术后异常反应处理:
(1)疼痛处理:酌情选用镇静药、止痛药、患者自控镇痛
泵等。
(2)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局部膀胱热敷、导尿等。
(3)伤口渗血处理:换药、出血点压迫,使用止血剂。
(4)排便困难:软化大便药物口服,必要时诱导灌肠。
(5)创面水肿: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肿药。
(6)术后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必要手术探查止血。
(7)其他情况处理:发热、呕吐、咳嗽、腹痛等对症处理。
(十)出院标准为入院第5天。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饮食,排便顺畅,无明显排便
时肛门疼痛,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体温正常。

2.肛门部创面愈合可,无异常分泌物,引流通畅,无明显
水肿、出血。

3.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随访时间等
4.出院带药:消肿、外用、通便等药物。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术后出现继发切口感染、其他部位感染或持续性出血
等并发症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
断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十二)费用标准:4000元。
二、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I84.201)
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ICD-9-CM-3:49.46003+49.45003)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术前日)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开化验单及检查申请单
□ 主管医师查房
□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 上级医师查房
□ 术前准备
□ 临床分期与术前评估
□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根据病情需要,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日志及术前小结、上级医师
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授权
委托同意书




长期医嘱:
□ 肛肠外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普食
□ 陪伴一人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OB
□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 凝血功能
□ 乙肝两对半、Anti-HIV、HCV、RPR
□ 肺功能、心脏彩超(可选)
□ 动脉血气分析(可选)
□ 常规心电图
□ 胸部正位片
□ 肛门指诊
□ 抗菌药物

长期医嘱:
□ 肛肠外科护理常规
□ 流质饮食
临时医嘱:
□ 拟明日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 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
□ 术前洗肠、备皮
□ 请麻醉科会诊
□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 按级别实施护理 □ 入院护理评估 □ 入院宣教 □ 告知相关检验项目及注意事项 □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营养状况
□ 饮食指导
□ 完成术前准备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天(手术日)
住院4天 (术后) 住院5天
(出院)






□ 术前备皮 □ 手术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观察生命体征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书写 □ 观察肛管引流条情况 □ 注意生命体征 □ 视排便情况逐渐进食流质至半流质 □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

□ 住院医生完成出院小结、病
历首页等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
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 肛肠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麻醉术后护理 □ 禁食6h后流质 临时医嘱: □ 止血药物 □ 镇痛药物 □ 补液药物 长期医嘱: □ 肛肠外科二级护理 □ 半流质 □ 补液支持 临时医嘱: □ 止血药物 □ 镇痛药物 □ 补液药物 □ 止血乳膏外用 □ 高锰酸钾坐浴 □ 切口换药 临时医嘱:
□ 通知出院
□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复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 完成患者手术交接 □ 术后护理 □ 饮食指导 □ 观察手术创面有无渗血 □ 用药护理及观察 □ 心理护理 □ 疼痛护理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饮食指导
□ 用药护理及观察
□ 疼痛护理
□ 指导患者下床自主活动
□ 嘱患者保持肛门清洁,切忌用
力排便

□ 出院指导
□ 健康知识宣教
□ 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