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形选线
(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据此回答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C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高中地理精品习题: 等高线地形图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地面高度的表示□02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01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03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041_000米。
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01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02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03等高距一致。
□05缓。
(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04陡;反之越(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06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07高值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08陡崖。
3.地形部位序号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现特点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09内高□10外低(一般在图中有黑A 山顶三角图例)B 山谷等高线向□11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C 山脊等高线向□12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续表序号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现特点D 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13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E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类型主要特征平原海拔一般在□14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15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16密集,地势陡峭□17山地 海拔一般在□18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19密集,地势起伏大。
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续表类型 主要特征丘陵 海拔一般在□20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21较小,地势起伏和缓盆地□22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自然地理特征:地形、□23水文、□24气候、植被等。
(2)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工程选址、道路□25选线、生产布局等。
等深线与等潜水位线1.等深线:在地图上把□01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
为了充分发挥公路工程项目的价值,尤其是在山区公路工程项目方面,施工方应高度重视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质量,加强对设计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以此来保障山区公路上的车辆行驶安全。
山区公路与城市公路不同,其涉及到的细节问题繁多,且施工过程困难,因此,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是不可忽略的。
本文就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展开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注意事项引言随着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山区公路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增加,而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和环境因素使其路线设计和平原地区的公路有很大不同,因此,对路线设计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有必要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进行深入分析。
1山区公路的特点(1)施工难度大。
山区公路的施工难度大,除了盘山修路外,还可能需要挖掘穿山隧道、建设跨流桥梁以连接各段公路。
岩体强度越大,山体凿挖难度越大。
山区河流湍急,具有较强的冲击力,一般采用斜拉桥、高桥等设计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另外,对于部分山区,大型的作业机器很难进入,安全防护措施很难实施,公路施工难度大。
(2)地域性差异大。
山区环境构成复杂,受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易形成地域性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呈现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地貌。
通常气候条件因纬度的不同呈现差异,山区受地势影响会进一步形成小范围的气候特点。
在高海拔地区,山体迎风面受冷空气影响,多有积雪、结冰情况。
山区降雨量的不同对山体岩体、土体的稳定性也有影响,降雨量大的山区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这些均对公路的选线造成影响,如盘山公路会根据山体的走势、海拔变化,产生急弯、陡坡、转折的情况。
2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山区地形较平原地区复杂,陡峭的地形给设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而且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泥石流、坍塌、滑坡等自然问题而导致施工难度大,因此,决定了工程实施需要超强的技术性,同时也考验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内容索引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预习
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__屋__建__筑__ 1. 聚落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_设__施___
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__市__和乡__村__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表现:主要影响聚落的 类型 、 分布 、规模和发展。
运输
好的地方
点的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
区位
岸海水较深的地区
舶的出入和停泊
12
迁移应用
1.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
因是东西部( B )
A.经济条件的差异
B.地形条件的差异
C.科技水平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解析 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四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 型、棋盘式的格局 (2)典型 丘陵和山地: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答案
思考 1.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展在平原之上? 答案 平原地形给城市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在河谷地带及条件较 好的高原地区,也形成了一些城市,如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墨西哥城位 于墨西哥高原上。 2.河流阶地是由河流下切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在河谷两岸形成的台 阶状地貌。如发生多次地壳升降,会出现多级阶地。这样的居住环境, 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答案 近水源易取水和灌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同时不易被洪水 淹没。
的选择、交通运输___线__路___的分布
浅谈输电线路路径的合理选择

浅谈输电线路路径的合理选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然而在目前的输电线路规划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路径的合理选择问题。
本文根据实际的情况,从勘测的角度对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路径;合理选择路径选择和勘测是整个线路设计中的关键,方案的合理性、优越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做到既合理的缩短路径长度、降低线路投资又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方便,一条线路有时需要徒步往返3-5趟才能确定出最佳方案,所以勘测工作是对设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耐心、责任心和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一次综合考验。
一、初勘选线及技术要求首先在比例尺为1/50000或1/100000地形图上选出一两条线路路径。
在图上画出路径的起止点和转角;其次在初步勘察过程中用罗盘仪或经纬仪初测路径转角,并在路径必须通过的地点留下标志,作为下次勘查的目标。
对特大跨越点,拥挤地段要用仪器测绘平面图。
同时进行施工维护道路,影响范围内通读线等调查工作。
选线时要综合考虑清赔费用和民事工作,尽可能避开树木、房屋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同时要考虑路径经过地区已有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和各项有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和各项工程设施的影响。
如:城市规划、军事设施、工矿企业、农林建设、以及地形、地质、交通运输情况,对线路沿线地上、地下、在建、拟建的工程设施进行充分调研,进行多路径方案比选,尽可能选择长度短、转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条件较好的一两条最合理最优的路径方案,然后在图上表示出最合理最优路径的走向及起止点,转角及其他建筑交叉跨越或接近情况,最后待最终方案确定审批后,各方面协调落实,再进行终勘定线、平断面测量、杆塔定位等工作。
二、终勘选线就是在批准的初步设计路径上按照实际地形来修正图上的选线,确定线路最终路径走向。
因此,终勘选择线路路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线路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技术指标和安全可靠性,因此在选线过程中全面地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力求选择出一条既经济合理,又便于施工运行、安全可靠的线路路径。
交口至安泽铁路选线方案研究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管理与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魏强.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和技术要点[J/OL].中国比较医学
杂志:2020,3(10):1. [2] 卢孔宝.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与探索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1):257-259. [3] 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钟玉发,赵东风.高校化工实验室过程安全领先指标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1):275-280. [4] 付裕贵,杨兵,王运.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交通与信息化
交口至安泽铁路选线方案研究
刘鹏飞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
摘 要 山区专用线选线除需要满足企业运量需求外,还应与当地发展相结合,进行经济选线,吸引线路周边最大 运量,发挥铁路经济效应;此外,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在局部段落要根据工程条件进行技术比选;同时,铁路的发 展不应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在选线时要尽量躲避环境敏感地段,进行环保选线。本文以山西交口至安泽铁路 为例,说明在山区选线中进行经济、工程、环保选线的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 山区专用线;经济选线;工程选线;环保选线
3.1 方案说明 方案I:展线方案 线路自比较起点引出跨越狼尾河后,向东北沿地形从 麻巷村北侧绕山走行至垣上村西侧至比较终点。线路全长 3.39km,其中桥梁长1.29km,桥梁占比38.05%。最终工程投资 为12911.22万元。 方案Ⅱ:取直方案 线路自比较起点引出后跨越狼尾河,向东北以隧道群 穿山至垣上村西侧至比较终点。线路全长3.26km,其中桥梁 长1.34km,隧道长0.87km,桥隧比67.79%。最终工程投资为 15456.98万元。 3.2 推荐意见 虽然取直方案线路长度短,但其桥隧比较高,且增加两座 短隧道,工程投资较大。本次研究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 质条件、工程投资,暂推荐展线方案[3]。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类型: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一般而言,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转化而成的。
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尤为突出。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高原山区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形态多呈带状条带状呈带状,表现为沿海聚落带和沿河聚落带分布位置分布在深切河谷的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沿海发展和沿河发展举例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山区的山前和河流的两岸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2)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丘陵山区聚落的差异地区北方平原地区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形复杂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分布人口多呈团聚型、棋聚居的人口较多盘式格局空间分布相对分聚居的人口较少散二、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和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2.公路、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平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原地关系形山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地,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自然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因素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地质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气候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1)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比较大。
(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
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
(2)交通运输线路①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
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
③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特别提醒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
(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如鞍部和河谷。
思考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①山地修建铁路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③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新疆段)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山区地形选线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366-01
公路选线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作,路线选择的优势直接关系着
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等,公路建成
后,它将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交通容量起到决定
性的影响。山区公路选线要重视山区公路的特点,综合各种因素,
反复推敲,多方案比选,集合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及最新设
计新理念,开拓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获得更合理的线形。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
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但连
续低标准路段不宜大于20km,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一般控制在2
以内,不应忽大忽小,随地形变化逐渐过渡较好;其线形设计的好
坏不仅决定着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而且还决定着运营阶段的使用
质量,即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为此,《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规定:“公路建成以后,要改变公路线形几乎是不可能的,
它将长期限制汽车的行驶安全。影响路线设计的因素除自然条件
外,还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选线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
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1)公路选线与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密切相关,选
线工作是线形设计的先导,因此必须遵守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安
全、迅速、经济、舒适和美观。
(2)路线设计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
细致地研究,经充分论证和比选后,确定最优方案。
(3)在工程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
(4)选线时应与农业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农田,尽量不
占高产田。
(5)选线时应重视环境保护,路线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并要照顾到美观。
(6)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勘测,查清其对公路
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7)特大桥、大桥、路线起终点和必须连接的城镇等应作为路
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选线的一般步骤
一条公路的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确定后,可用多种方式把它们
连接起来。例如,山岭区路线是沿河还是越岭,沿河线是走河左岸
还是走河右岸,越岭线是隧道穿过还是展线而过,是走高线还是走
低线;在平原区是穿越村镇还是绕避,是穿越水田还是穿越早地。
为了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选线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解决路线基本走向,即在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之间,
根据选线原则寻找最合理的“通过点”(例如垭口、河岸、村镇等),
确定“通过点”后,就构成了大致的路线方案。这一步工作一般在
视察时已初步确定。
2.逐段安排
这是进一步加强通过点,解决局部路线方案的工作,根据地形、
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逐段定出具体的小控制点,例如,路线
是走垭口的左侧还是右侧,是用回头弯展线下山还是绕道下山,是
一次过河还是多次过河等。这一步工作是在“初测”时进行的。
3.具体定线
具体定线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之间,反复插点、穿线,经比
较后,最后定出路中线和交点。这一步工作是在“定测”中由定线
组完成的。
综上所述,选线是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的工作过程。它是根据技
术标准、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情况、施工条件、路线长短、工程造
价、劳动力来源、养护条件、营运效益等综合考虑的结果。所以选
线的质量是保证公路质量的关键,必须十分细致。为了提高公路安
全水平和公路线形设计质量,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和应用
可能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方法,提出采用速差作为评价线形连续性
的标准,速差量作为度量速差的指标,并根据可能速度计算公式求
出了各设计速度的速差量,建立了速差量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