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文学(英语)

合集下载

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

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

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近年来,华裔美国作家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将华人社群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华裔个体的成长经历等融入自己的文本中。

这些作品不仅引发了读者对华裔美国人的关注,也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对中国形象的认知。

本文将探讨在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中国形象是如何被塑造和表达的。

首先,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常常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相联系。

作家们常以叙述祖辈的过往或家族的传承为起点,通过回忆、传统故事或历史事件等方式,呈现出一个个具有中国元素的故事。

例如,在Amy Tan的《喜福会》中,通过女儿与母亲之间的故事线,书写了一段家庭史、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故事。

在这些叙事中,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如亲情、尊长、孝道等常常被描绘出来,为作品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在这些文本中,中国形象也常常与移民经历、族群认同以及文化冲突等话题相交织。

华裔美国作家们通过叙述主人公的跨文化体验、社会边缘化和种族歧视等,透露出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处境和挣扎。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华裔美国人作为移民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的挑战,还反映了种族认同和文化冲突对个体人生轨迹的影响。

比如该洪传达的《等一个午后的死亡》,通过主人公李杨的遭遇,揭示了在美国社会中华裔个体面临的歧视、身份困惑和自我探索的故事。

此外,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还经常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和历史事件相关。

作家们借助现实元素,在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的发展、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以展示他们对中国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Lisa See的《雪花秘扇》中,以妾侍角色的视角,探讨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与妇女地位的微妙变化。

这些作品不仅富含作者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历史背景。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

谈谈美国的移民文学英语阅读

谈谈美国的移民文学英语阅读

谈谈美国的移民文学英语阅读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美国的移民文学,欢迎大家阅读!在我初来美国求学之时,华裔移民很少。

当时美国的中国移民名额只限105个。

今日情势不同,中国移民名额的限制早于肯尼迪总统时期取消。

移民大量增多,也令文学爱好者增多,因之产生了“移民文学”一说。

五六十年以前,在美华人既少,知识分子更不多,没有中文刊物,写作者不得不将稿件寄往台湾香港等地去发表,著名者如聂华苓、于梨华等的作品被称为“留学生文学”。

而美国的所谓“移民文学”其实是指外裔移民用英文写作所发表的作品。

年轻时我也尝试过用英文写作,目标是最具声誉的文学杂志《纽约客》。

多次遭退稿失望后,某日我突然发现《纽约客》发表了数篇署名C.Y.Lee的有关中国故事,艳羡不已。

后来我获悉C.Y.Lee的中文名字是黎锦扬,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黎明晖的亲属。

不久,他又写了《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出书成名,甚至被改编为歌舞剧在百老汇上演,也曾被改编为电影。

可惜的是,他其后所写几部小说不能畅销,终而默默无闻。

谈到美国移民文学作家,最著名的我可举出两个。

一是《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V.Nabokov),他的母语是俄语,用英文写作并不容易,但是《洛丽塔》文笔雅俗共赏,他被捧成为美国文坛明星。

另一是波兰裔的柯辛斯基(J.Kosinski),他以二战难民身份逃来美国,以英文小说《上了漆的鸟》(The Painted Bird)出名,甚至当过国际笔会美国分会主席。

可是后来有人著文揭露,他的想象力虽极为丰富,但英文程度不足,小说乃雇人捉刀写成。

此秘密泄露后,柯辛斯基郁郁不乐,终而自杀身亡。

华裔作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汤婷婷与谭恩美两位。

她们二位不但拥有大群读者,而且甚受评论家赞赏。

但她们是第二代移民,出生于美国,英文不成问题。

受注意者是她们著作的题材。

她们写自己的母亲,以及母亲所讲的中国传统神怪故事。

谭恩美最近新作是《救鱼出水》(Saving Fish From Drowing),又获好评,立即升入畅销书榜。

美国文学12、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当代亚裔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12、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当代亚裔美国文学
c. Contain illustrations or photographs that are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way of life;
d. Depict women in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contemporary;
e. Contain language that provides insight into culture of the group.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merican Literature Diversified --Contemporary Multiethnic Literature
I. Introduction to Ethnic Literature
A. Definition
ethnic
D. After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was finally repealed in 1943, the number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 writers increased.
Pardee Lowe’s Father and Glorious Descendant (1942) and Jade Snow Wong’s Fifth Chinese Daughter (1945)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books seeking to satisfy an American audience’s curiosity about the strangers in their midst.
The Joy Luck Club
The Joy Luck Club (1989) is a best-selling novel written by Amy Tan. It focuses on four Chinese American immigrant families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who start a club known as "the Joy Luck Club," playing the Chinese game of mahjong for money while feasting on a variety of foods. The book is structured somewhat like a mahjong game, with four part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o create sixteen chapters. The three mothers and four daughters (one mother, Suyuan Woo, dies before the novel opens) share stories about their lives in the form of vignettes. Each part is preceded by a parable relating to the game.

(英语毕业论文)透析美籍华裔作家的“他者化”中国——以《喜福会》为例

(英语毕业论文)透析美籍华裔作家的“他者化”中国——以《喜福会》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2 从交际方式的角度比较中美课堂差异3 学生不同个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4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5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6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7 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时空观差异8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9 论《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10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11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12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13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4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15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16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17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18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19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20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21 参与式教学法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22 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23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24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25 《哈姆雷特》戏剧中的悲剧因素26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27 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28 广告中英语口号语言特点的分析2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30 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ingale i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31 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32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长主题33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34 浅谈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35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36 华兹华斯与拜伦自由意识的主要区别37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38 反殖民主义战士还是殖民拥护者——对黑暗之心的解读39 扼杀在萌芽中的期许—“一小时里故事”中的女权渴望40 如果不复仇——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41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42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浅析语法情景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设计与运用43 怎样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44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45 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46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47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4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49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50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51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52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53 《红字》中不可缺少的珠儿54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55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56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57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58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59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60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61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62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63 意象创造的对比研究——文化视觉下的中英文诗歌64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65 《小妇人》--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66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67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68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69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70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71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72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73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74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75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Through Nursery Rhymes76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77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78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79 比较《西游记》与《哈利.波特》中的英雄形象80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81 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嘉莉妹妹》82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83 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农场》和《》社会对比研究84 论女同性恋成长小说--简析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85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86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87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与对策88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89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9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91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92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93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94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原则的运用95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96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97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98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99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100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101 On A 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102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103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104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05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106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07 A Brief Study on Brand Name Translation108 Sexism in English and Its Causes109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110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111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112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113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11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15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116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117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118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119 广告标语的语言特色120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121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122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123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124 (英语系经贸英语)论苹果公司的撇脂定价策略125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126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127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128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129 约翰.邓恩诗歌艺术陌生化130 幸福婚姻中爱情与金钱并重——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31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132 On S tylistic Features of Obama’s Victory Speech133 自然观的演变——《自然》与《走出去思考》之对比分析134 试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伦理冲突135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136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137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38 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139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140 《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141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142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43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144 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145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46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14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反叛精神分析148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149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150 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卖花女》151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152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53 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15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55 《嘉莉妹妹》之消费主义下的人物形象分析156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157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158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159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160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161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162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63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64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165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66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167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68 《小王子》中的象征意蕴的分析169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170 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uit Advertisements171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172 试论英国作家王尔德童话小说的写作目的173 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技巧研究174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175 中英身份名词翻译中的不对等性176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7 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178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179 从顺应论角度看劳伦斯小说中关于心理动机的语码转换180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181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182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183 中美价值观比较184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185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86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187 死亡,马丁.伊登的解脱---对伊登自杀必然性的探究188 解读《飘》中斯佳丽的形象189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190 对中西方传统节日之文化差异的研究191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192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93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 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194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195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96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197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198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99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200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

华裔美籍作家ppt

华裔美籍作家ppt

• In the 1930s,Lin Yutang’s Moment in Peking gained a reputation with its reflection of China’s reform. • At the beginning of 1940 the Flower Drum Song written by C.Y.Lee was adaptable to dramatic form and played in Broadway .What is more, this movie was nominated by the Oscar.
During the late 1920s,Princess Derlyn’s Two Years in The Forbidden in English edition city enjoyed popularity in the west because it unveiled the imperial household with her own experience .
The Chinese-America writers risen to fame after TangTingting published Shieldmaiden in 1976. It caused sensation in Europe with its skillful blending of Chinese myths, legends with America dreams. In 1991,RenBilian published full-length novel a typical american in witch the Chinese-America hero with higher education background is quickly adapted to the mainstream society .This book is credited 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works illustrating the chineses pursuing America dreams.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是美国多元文化下的必然产物。

美国华裔文学作家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中国文化运用其中,使其作品体现了中美文化的杂糅。

本文首先介绍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其后对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的利用进行探析进而阐释其背后的意义所在。

标签:华裔美国文学;中国文化引言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作为美国文坛的一支力量,它经历了从边缘走向主流,最终被正式纳入美国文学史的艰辛历程。

吴冰教授在他的文章这样定义华裔美国文学,“凡是华裔美国人从自身出发描写的在美生活的故事都属于华裔美国文学,大多数的华裔美国文学是有美国国籍、华人血统的作家笔下的作品。

”美国是个多移民的国家,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仅限于英语,因此华裔美国文学包括华裔美国英语文学和华裔美国华文文学。

作为美国出生成长起来的华人后裔,他们在社会和文化环境方面都受到美国的影响,他们不可能像父辈那样对中国传统有着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但祖辈们对自己身上血脉的情结又难免使后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所表现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杂糅。

他们所描述的文化是他们眼中的、华裔美国人的文化,也并非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溯源(一)开创阶段华人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中期,从此开始到20世纪中期是华裔美国文学的萌芽和开创阶段。

华人移民美国由于受到排斥和歧视,通过主动请愿,书写抗议书等形式表达心声,希望能够改善生存状况。

早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形式松散。

但此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族裔性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刘裔昌(Pardee Lowe)的《父与子》(Father and Glorious Descendant,1943)和黄玉雪(Jade Snow Wong)《华女阿五》(Fifth Chinese Daughter,1945)。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的文本特征及汉译新问题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的文本特征及汉译新问题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的文本特征及汉译新问题
章艳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以华裔美国人的视角写华裔美国人的生活,文本中英汉两种语言、中西两种文化交织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杂合性和多元性.这一文本特征带来了此类文本汉译的新问题——杂合语言的翻译、从英语译成汉语后的语内翻译以及文本总体风格翻译所遭遇的障碍,从现有的译本来看,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关注这些问题对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翻译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小说英译以及华裔英语文学汉译都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作用.
【总页数】12页(P335-346)
【作者】章艳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流散中的定位——刍议华裔美国作家文化译者身份及其汉译 [J], 杨琦;周文革
2.身份的诉求:评加拿大华裔英语小说《玉牡丹》 [J], 周小文
3.人名、地名的翻译与方言——从加拿大几本华裔英语小说的中译说起 [J], 梁丽芳
4.从中国文化到华裔美国文化——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中国文化观 [J], 王惠
5.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小说汉译的"三维转换"研究
——以《肖申克的救赎》汉译本为例 [J], 李敏;邵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世纪的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

新世纪的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

新世纪的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主持人王凯(青年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观察者: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King-Kok Cheung(张敬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有成(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爱民(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文书(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陆薇(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外语学院院长)蒲若茜(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潘志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葵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龙海(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石平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Siu Kam Wen(萧锦荣)(美国华裔作家)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在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全面崛起,海外华裔文学尤其是美国华裔文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转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与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求新、求变的趋势相比,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的研究还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缺陷。

本期“非常观察”特约青年学者王凯先生,由他邀请来自海内外的12位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作家,就这个话题展开各自的思考和观察。

一王凯:首先请教各位,有关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译名,准确译法应该是美国华裔文学、华裔美国文学,还是其他?如何界定美国华裔文学?郭英剑:我在20XX年和20XX年的两篇文章中就提出,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应该译为“美国华裔文学”是准确的。

到今天为止,我依然坚持这样的说法。

其实道理也不复杂,就是认为这样的说法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我们一般的习惯是将国家放在首位,然后再来描述国家之内的范畴。

所谓美国华裔文学,一般是指由带有华人血统、华人后代的美国人用英语所进行的文学創作,其中也包括移民到美国后加入美国籍的作家所进行的文学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