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感染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重症感染

D-二聚体 > 2000 ug/L
持续高水平的血管紧张素Ⅱ
Nat Commun,2014,5:3595.
感染严重程度思维图
重症感染
critically ill patient
关键参数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2016 年 CHINET 耐药监测主要菌种分布
因素
COPD 充血性心力 衰竭
n
166 35
重症
34 10
OR
1.909 2.652
95%CI
(1.194, 3.053) (1.190, 5.911)
P值
0.007 0.017
糖尿病
老年痴呆
107
13
25
5
2.441
4.230
(1.434, 4.154)
(1.242, 14.400)
0.001
0.021
• 舒巴坦及舒巴坦合剂对鲍曼不动杆菌属具良好的抗菌活性,目前 国内多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 2010年CHINET细菌耐药显示,目前国内临床使用抗菌药中,头 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 • 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的抗菌活性强 • 但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上升迅速,全球范 围内(包括中国)的耐药率在50%以上 • 这类药物多与其他抗菌药联合治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 目前我国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超过50% • 临床应用的多为多粘菌素E,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低,但异质 性耐药极易发生 • 近期发现其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常需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
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 要点:联合、较大剂量、疗程不小于 2 周、注重临床疗效而非细菌学清除
Chinese XDR Consensus Working Group.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5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其耐药性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临床样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其在不同人群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其对常规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对该细菌感染的警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1.3 研究意义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了解该菌株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情况,为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其耐药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制定更科学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因感染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和医疗费用。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对于发展新型抗菌药物以及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对于促进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并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
根据临床病例和研究数据,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外科和呼吸科等医疗单位。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作者:曾凡强刘耀煌方志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16期作者单位:435006 湖北省黄石市第四医院通讯作者:方志军【摘要】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方法以API 20 NE 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在临床多科室均可发生,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亚胺培南最低,为2.2%,其后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1.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9.3%)、米诺环素(53.4%)、头孢吡肟(63.4%)、阿米卡星(71.1%)、头孢他啶(71.6%)、氨曲南(73.9%)、复方磺胺(76.1%)、环丙沙星(76.5%)。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日趋严重,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应加大其耐药性的检测力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耐药性播散[1]。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
它可以导致广泛的临床并发症,例如肺炎、败血症、泌尿系感染、伤口感染、脑膜炎,尤其易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
由于常用抗生素耐药广泛以及随着介入性诊疗手段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基础疾病导致的患者免疫力降低,使鲍曼不动杆菌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的病原菌[1]。
为了解该菌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到得12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及住院患者送检各种临床标本。
1.2 方法样本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细菌鉴定以AP I20 NE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完成。
1.3 药敏试验 K-B法,培养基采用M-H琼脂。
药敏纸片分别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复方磺胺、环丙沙星。
气管切开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护理及管理

气管切开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护理及管理多重耐药菌(MDR )是指同时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临床上常见的MDR 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ESBL)。
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 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由于患者营养状态差,免疫力低,一旦感染MDR,既给临床医疗护理及医院感控带来很大困难,又大大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及病死率。
加强对MDR 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及管理,是预防和控制MDR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对我院颌面外科2016年9月— 2017年7月住院患者出现的MDR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 并实施了合理的护理干预及管理。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颌面外科气管切开术患者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57—82岁,平均64.5岁,经过痰培养检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4例,主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
2 护理干预及管理策略2.1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报告。
口腔游离皮瓣术后有气管切开、体腔留置引流管、留置尿管、吸痰、留置胃管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标本,送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耐药检测。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有数据报道:凡接受过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输液或体腔留置引流管等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带有侵入性检查及操作的治疗患者[1]。
在患者出现体温、白细胞计数、痰液及切口分泌物异常时,应加强对分泌物或痰液的细菌培养。
分析这4例病例,由于病人住院时间长、抵抗力下降,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缺乏特异性的表现,在护理的过程中发现病人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切口流出脓性分泌物、心率>90次/分、呼吸>30次/分、体温>38℃或是<36℃,白细胞计数>12×109/L或是<4×109/L,胸片出现新的浸入影,对痰液或分泌物进行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耐药检测,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阴沟肠杆菌

1905例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张鲜惠张亚彬兰小鹏摘要:目的:监测我院七年内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的Microscan Walkaway 40SI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但近两年出现耐药菌株;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和广谱青霉素类的耐药率>9O%;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都在30%左右;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50%。
结论: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问题日益严重,应监测其耐药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Objective:To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Method:We used Microscan Walkaway 40SI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system to analyze 905 enterobacter cloacae samples. Results:Enterobacter cloacae mainly cause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sensitive to imipeneln.The bacteria showed a resistance rate as high as 90%~100%against first generation cepholoporins and Penicillin antibiotics, nearly 30% against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Piperacillin/Sulbactam, and 50% against other antibiotics. Conclusion: Enterobacter cloacae shows high Multi-drug resistance rate,which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We should monitor the trend of drug resistance rate,and to instruct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clinically.阴沟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
心胸外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 Hospital Management Forum | Feb. 2021 Vol.38 No.266Infection Control心胸外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郭海谢 GUO Hai-xie 沈灵姿 SHEN Ling-ziAbstract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调查63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心胸外科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MDRO 感染分为MDRO 组和非MDRO 组,计算MDRO 感染率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株分布,筛选影响心胸外科患者MDRO 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心胸外科患者MDRO 感染发生率为15.19%(96/632),多重耐药菌株以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心胸外科患者MDRO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2.094)、基础疾病(OR=3.056)、机械通气(OR=4.158)、留置导管(OR=4.914)、低白蛋白血症(OR=5.197)、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3.536)、频繁更换抗菌药物(OR=4.272)等。
结论 心胸外科医院感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MDRO 感染发生比例,影响其发生MDRO 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MDRO 感染发生率。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632 cases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condu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DRO group and non-MDRO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MDRO infection. MDRO infection rat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was analyze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MDRO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were screen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MDRO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was 15.19% (96/632), and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were mainl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tc. The results of multip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MDRO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cluded age (OR=2.094), underlying disease (OR=3.056),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R=4.158), indwelling catheter (OR=4.914), hypoalbuminemia (OR=5.197), combining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 drugs (OR=3.536), frequent replacement of antibacterial drugs (OR=4.272), etc.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MDRO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and 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MDRO infection.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DRO infection.关键词 Key words :心胸外科 Cardiothoracic surgery ;多重耐药菌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 ;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作者单位: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 Taizhou Hospital Email:************************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9KY798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9069.2021.02.019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是指临床上使用3类或以上的抗菌药物均呈现耐药性的细菌,多见于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等[1],是引起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 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 病原体之一。
原因分析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 遍,如无指征用药、用药剂量不当等, 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医疗环境及设备
医院内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医疗设备及环境的消毒不 彻底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
患者免疫力低下
患者免疫力低下可增加感染多重耐药菌 的风险。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类细菌在临床上较 为常见,给治疗和感染控制带来较大挑战。根据耐药性的不同,多重耐药菌可 分为不同类型,如泛耐药菌、全耐药菌等。
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总结词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防控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消毒等。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即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为防控多重耐 药菌的传播,应加强手卫生,做到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对感染者要进行隔离,避免其与他人接触;同时加强 环境消毒,减少环境中细菌的残留。
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支持治疗
提高免疫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 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 、水分补充等支持治疗, 以增强抵抗力。
预防接种
鼓励患者接种针对多重耐 药菌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
07
总结与展望
多重耐药菌防控的难点与挑战
总结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 要病原菌,其传播途径广泛,危 害严重,耐药机制复杂,治疗难 度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3
避免伤口接触
避免皮肤或伤口接触到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定
01
MRSA

一、如何发现和诊断MRSA?1、新入院感染病人,接诊可疑或明确细菌感染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和药敏试验,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并区别耐药菌是患者来时既有还是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3、严密监测高危人群,早期检出带菌者。
加强对危重患者,入住ICU;长期住院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插管或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呼吸机应用等病人应的严密观察,及时送检,明确感染病原体。
三、如何正确报告MRSA感染病例?临床医师:1、散发病例,临床医师24小时内填特殊耐药菌感染表上报院感科。
2、短时间发生5例以上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院感科,节假日向院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同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3、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4、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发现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鉴定、药敏后,对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每天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抗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更多的非β-内酰胺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3、去除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中度感染:1、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2、也可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磷霉素等;3、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科感染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发表时间:2016-03-15T14:34:30.1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张俊
[导读]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的类型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以神经外科为例,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感染患者的病原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易受到感染的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
细菌学检验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3株,所占比例为18.3%;铜绿假单胞菌72株,所占比例为20.9%;肺炎克雷伯菌93株,所占比例为27.0%,共检出细菌345株。
革兰阴性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93.5%,对于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67.3%,对于头孢他定和氨曲南的敏感性都是33.6%,对于环丙沙星的敏感度为26.2%,对于阿米卡星的敏感度15.9%。
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的类型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
关键词:神经外科;感染细菌;耐药性检测;重症监护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等治疗侵入性操作损伤多种生理屏障,使得重症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成为导致ICU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患者送检样本作培养的细菌,忽视重复菌株,根据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后,采用美国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实施鉴定和药敏试验,每天用标准菌株做质控。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感染患者的病原资料进行分析,以我国卫生部颁布的《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标准进行诊断,并经临床送检标本作细菌培养阳性证实。
共计感染患者252例,其中男性患者186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14~83岁,平均年龄(53.8±2.7)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84例,占比重为33.33%。
所有患者均通过《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经检验患者的细菌标本呈阳性。
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感染患者检查的病原样本进行培养,然后将重复的菌株进行排除,使用常规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进行培植,然后使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和鉴定,每天使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
1.2细菌、真菌鉴定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相关操作,真菌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沙包氏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按照该试剂的操作说明进行判定。
1.3药敏试验
使用MIC法来进行细菌药敏感度试验,判定结果依照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简称NCCLS的标准,真菌使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DL-96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分析系统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础疾病
该组感染患者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3例,所占比重为44.84%;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6例,所占比重为46.03%;硬膜外学肿钻孔引流术后感染16例,占6.3%;脑肿瘤术后感染1例,所占比重为0.004%%;脑梗塞昏迷患者2例,所占比重为0.008%;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例1例,所占比例为0.004%,。
2.2感染类型
该组患者出现中肺部感染220例,所占比例为87.30%,泌尿感染患者14例,所占比例为5.56%;中枢神经感染患者12例,所占比例为4.76%,血液感染患者6例,所占比例为2.38%。
2.3细菌分布
本次收集的病原菌共计366株,其中真菌20株,所占比例为5.46%,细菌346株,所占比例为94.54%。
346株细菌体,大肠杆菌172株,所占比例为49.71%,非发酵菌145株,所占比例为41.91%,革兰阳性球菌22株,所占比例为6.36%,气单胞菌7株,所占比例为
2.02%。
再进行细分,肺炎克雷伯菌92株,所占比例为26.59%,铜绿假单胞菌74株,所占比例为21.39%,鲍曼不动杆菌60株,所占比例为17.34%,大肠埃希菌26株,所占比例为6.94%,肠杆菌属18株,所占比例为5.20%,葡萄球菌16例,所占比例为4.62%,弗劳地拘椽酸杆菌12株,所占比例为
3.47%,其他细菌所占比例为13.87%。
2.4细菌药敏特点
结果发现22株革兰性球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6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而且都是耐甲氧西林药物,这些菌种只会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比较敏感。
3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感染的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三种菌类为主,该3类菌的分离株绝大多数都是多重耐药菌株,检测中发现仅仅对亚胺培南具有敏感度,因此表明神经外科感染病菌大多为多重耐药性病菌。
由本文数据可以看出,革兰氏阴性菌是神经外科病房细菌感染的主要类型,尤其是下呼吸道及创面感染。
究其原因,侵入性操作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频繁使用激
素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也会引起细菌感染,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菌的耐药性,其筛选作用会直接引起细菌新的耐药机制产生,例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能够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它可以水解青霉素类、一代到三代头炮菌素及单环菌素类抗生素。
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该特别监测其耐药性变化。
另外,医生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该熟知患者的感染种类及其变化规律,适时选择用药对策。
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质量,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神经外科应该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措施。
同时在护理的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病种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若患者处于长期昏迷状态,应该经常给患者实施翻身、擦拭、清痰操作,如果患者的气管被切开,应该特别注意进行无菌操作,并实施轻微的吸痰动作。
另外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营养摄入,调整患者的高血糖症和低蛋白血症等,保持患者体内环境稳定[1]。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应立即保留标本并送去检验,然后根据检验结果的药物敏感度来确定抗生素的使用,从而使的机体内部的正常菌群得到保护,避免正常菌群发生失调;住院期间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尽量缩短其住院时间,院内护士接触的患者越多,那么所接触的细菌就会越多,因此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的几率便会越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的类型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
因此,在重症医学科感染细菌的监测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症,提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冯志山,侯天文.神经外科患者临床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J].检验医学,2012,7(2):582-583.
[2]罗安志,龙鸿川,吴云,等.神经外科患者临床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10):608-609
[3]年华,褚云卓,王倩.ICU与非ICU病房致病细菌谱及耐药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23(12):1516-1517.
[4]肖永红.Mohnarin2013年度ICU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6):2384-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