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致残致死性染色体病的快速诊断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的未来展望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其作用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丁苯酞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还需要进 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减少副作用。
丁苯酞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 步评估,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和大规模应用中的疗 效和安全性。
丁苯酞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中的治 疗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以发现更多治疗潜力 。
丁苯酞的研究现状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由左旋和右旋两种旋光异构 体组成,其中左旋体为丁苯酞的主要活性成分。
丁苯酞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作 用,并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丁苯酞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对多种神经变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 的疗效,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肌萎缩侧 索硬化症等。
对神经突触的保护作用
丁苯酞可以抑制神经突触的凋亡,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和修复。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
改善脑缺血
丁苯酞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 缺血症状。
抑制脑凋亡
丁苯酞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延长神经细胞 的生存时间。
抗癫痫作用
丁苯酞具有抗癫痫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癫痫发 作。
03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作用 及机理研究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作用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抗脑缺血药物,可改善脑部微 循环,保护脑细胞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
研究发现,丁苯酞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 运动和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元死亡和脑组织萎缩的
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作用与其能够抑 制线粒体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机制有关。
比较丁苯酞治疗不同类型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 性疾病的效果。
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

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基因分析,即基因诊断 ( Gene Diagnosis ):是利用DNA 分析技术直接从基因水平 ( DNA or RNA ) 检测遗传病的基因缺陷。
这种方法和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差别在于直接从基因型推断表型,可以越过基因产物,直接检测基因的结构而作出诊断,改变了传统的表型诊断方式,所以又称为逆向诊断 ( Reverse Diagnosis )。
基因诊断的优点:材料容易获得,不受细胞类型的限制;不受基因表达的时空限制。
不受年龄的限制;可以于发病前做出诊断;方便有效,迅速准确,携带者也可以有效检出。
基因诊断的难点:对大多数疾病尚未找到合适的基因诊断方法,另外由于遗传异质性、基因突变的多样性,一种基因诊断方法对同一疾病往往有很大差异。
基因诊断的对象:一般是指单基因病和某些有主基因改变的多基因病。
至1997年,发现人类单基因病遗传病已达8587种,现已达到15988种进行基因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1)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已明确(2)致病基因的结构、顺序与突变性质巳清楚(3)致病基因与DNA多态存在连锁关系根据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合的基因诊断技术基因诊断方法目前常用的基因诊断方法:(1)聚合酶链反应DNA扩增法(2)限制性酶谱Southern印迹杂交直接分析法(3)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法(4)寡核苷酸探针(oligonucleotide probe)检测法(5)DNA测序(6)基因芯片一、基因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一)肝炎病毒基因的检测1、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病情评估血清中病毒含量的多少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相关,病毒载量越高,肝组织炎症反应程度越重。
疗效预测治疗前病毒核酸载量越高,疗效越差;载量越低,机体清除病毒的可能性越大。
预后判断病毒核酸载量持续处于高浓度者预后不良。
垂直传播途径感染者,预后较差。
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其它指标正常,但病毒核酸水平经常波动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应用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应用分析刘宇仁【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在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应用。
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接受产前诊断的1500例孕妇,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羊水间期核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结果:1500例孕妇中27例胎儿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6例为18‐三体综合征;2例为13‐三体综合征;1例为45,XO(特纳综合征);1例47,XXY ;1例47,XYY ;共检查出38例胎儿染色体数目的异常。
结论:在产前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的异常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价值。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13【总页数】3页(P1791-1793)【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产前诊断;羊膜穿刺【作者】刘宇仁【作者单位】湖南省醴陵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室 41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新生儿中染色体出现异常的发生率近似为0.83%,其中大约一半新生儿因遗传物质总量变化而引起生长发育缓慢、智力下降、性发育异常以及畸形等临床表现[1]。
近些年来国内通常采用血清学三联检查为诊断染色体异常的手段,与孕妇年龄及胎龄等标准结合筛选高危个例并给予产前诊断[2]。
Klinger等学者[3]在1992年初次使用FISH技术直接检验未培养过的羊水细胞,产前诊断的时间显著缩短。
目前由于FISH操作技术的简便性及稳定的性质逐渐引起广泛重视。
本组研究采用FISH探针试剂盒快速检验1500例羊水标本的X、Y、21、18、13等5条染色体的数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接受产前诊断的1500例孕妇,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0±1.8)岁,胎龄18~30周,平均胎龄(25±1.4)周。
2020版: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北京专家共识(遗传病部分)

2020版: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北京专家共识(遗传病部分)遗传病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导致的疾病。
根据遗传物质的改变情况,可分为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遗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1]。
目前,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已经收录了6 000多种分子基础已知的遗传病[2]。
因为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多样性,以往的检测方法例如Sanger测序和染色体芯片分析(CMA)等在成本、通量和诊断敏感性等方面难以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即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因其可同时对多个基因,甚至全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病诊断领域,极大地提高了遗传病诊断的预期[3]。
但与以往技术相比,基于NGS技术的检测操作步骤多,对人员能力要求高,不规范使用或过度使用都有可能给受检者及其家庭造成不可预期的困扰和伤害,为保障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病临床检测中的规范应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指南、标准、规范和权威发表的文献,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检测规范化应用北京专家共识(第一版通用部分)》[4] (以下简称"通用共识")的基础上,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牵头起草了《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北京专家共识(第一版遗传病部分)》。
本共识中的声明内容为专家讨论并推荐的要点。
遗传病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要求遗传病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建设时,在实验室环境条件(通风、温湿度、洁净和防震等)、仪器设备配备及日常维护与定期校准和人员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等总体上应满足"通用共识"的要求[4],实验室分区设计则在遵循"通用共识"中所阐述的"32字原则"上,同时要考虑遗传变异检测的特点。
实验室应根据不同的遗传检测项目、检测流程、测序平台、建库策略及工作量大小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区方案。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的疗效与机制研究(L H G J 20191235);2019年度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培育基金项目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中Y K L -40㊁I L -6㊁I L -10㊁T N F -α的清除效果机制研究(Q N -2019-B 15)通信作者:李树军,E m a i l :p i c u 3390@126.c o m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研究进展倪婧雯1,李树军2,方柯南1(1.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河南洛阳471023;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河南新乡453100) 摘 要: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病毒感染后,以意识水平进行性恶化㊁频繁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功能障碍㊂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是感染后细胞因子风暴,基因易感性可能也起了一定作用㊂关于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救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集中于针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㊁丙种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但该病进展快,部分患儿在前驱感染后短时间内即出现严重脑功能障碍,即使给予积极救治,仍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㊂关键词:脑疾病;急性坏死性;儿童中图分类号:R 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11-1045-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0.11.018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of c h i l d r e n ,A N E C )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罕见病,临床以急性发生的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㊂多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包括意识水平快速进行性恶化㊁频繁抽搐㊁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转氨酶水平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等[1]㊂本文将从流行病学㊁病因㊁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㊁辅助检查㊁诊断标准㊁治疗以及预后八个方面对A N E C 进行探讨㊂1 流行病学A N E C 最初于1995年由M i z u g u c h i 等[2]首次提出,将其定义为以对称性分布的脑实质坏死性病变为特点的一类疾病㊂最初报告中,大多数病例为日本和台湾儿童,故怀疑该疾病与种族因素有关[3]㊂后来西方国家报道了越来越多的病例,其中包括部分成人病例,表明急性坏死性脑病的发病率无种族差异㊂对于A N E C 的发病机理,目前主要认为是在各种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的过度免疫反应,即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导致弥漫性脑损伤,故冬季为高发季节㊂其中,流感病毒与A N E C 的发病密切相关,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概率相当[4]㊂2 病因一般来说,A N E C 分为两大类㊂第一类通常有明确的前驱感染为诱因,病毒感染较为多见,如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㊁柯萨奇病毒㊁副流感病毒㊁疱疹病毒㊁轮状病毒㊁人类细小病毒B 19等[2,5-11],也有报道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发病[12]㊂尤其认为其与流感病毒密切相关,所以急性坏死性脑病也被归类为流感的神经系统表现,属于 急性发作-细胞因子风暴一类[13]㊂除上述病毒感染外,A N E C 还可继发于白喉㊁百日咳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接种[14]㊂各种病原导致的A N E C 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15]㊂第二类则无明确感染病史,病毒血清学㊁寄生虫学结果均正常,根据临床检查和医学影像学做出诊断,丘脑病变的中心通常显示血管周围出血,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坏死,头颅M R I 的A D C 序列可见高信号影,周边区域的少突胶质细胞呈急性肿胀,其余部分主要为动㊁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为低信号[16]㊂3 发病机制虽然A N E CI 型多发生在病毒感染后,但由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传染性疾病和/或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脑实质炎症[17]㊂然而,流感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与常见的病毒性脑炎不同㊂L E E 等[18]研究发现,有3例与成人甲型流感感染相关的急性脑病,在其脑脊液中检测到细胞因子增加,这表明脑病的发病机制是细胞因子介导的㊂高度传染性的H 5N 1流感病毒可通过脑神经从周围神经系统进展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激活大脑中的免疫反应[17]㊂与流感相关脑病相似的是,目前对于A N E C 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感染后的炎症因子风暴[19]以及基因易感性㊂炎症因子风暴理论通常认为在A N E C 患儿体内,存在促炎因子升高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增强了各种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㊂该免疫反应可出现包括急性肝功能㊁急㊃5401㊃‘临床荟萃“ 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N o v e m b e r 20,2020,V o l 35,N o .1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性肾功能㊁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㊁休克等多系统损伤;在神经系统中,可以见到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脑损伤[20-21]㊂此外,一些证据表明,A N E C患儿的血清和(或)脑脊液中,可以见到白细胞介素(I 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㊁I L-10等多种炎症因子的升高,其中以I L-6和T N F-α更为突出,前者在高浓度时具有神经毒性,后者可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皮细胞[19]㊂基因易感性指的是A N E CI型患儿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㊂其中一项高危遗传因素为R A N B P2基因的突变,其位于染色体2q13上,包括外显子29个,呈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3]㊂R A N B P2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细胞内线粒体运输或能量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并影响包括病毒进入㊁抗原呈递㊁细胞因子信号传导㊁免疫应答和血脑屏障维持等功能[22]㊂据估计,约有一半患有I型A N E C的患儿容易复发,一旦出现感染,将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害㊂部分患儿可能多次发病,每次发病都会出现更多的脑组织受损,导致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恶化[23]㊂携带该基因突变的儿童,有40%的几率发展为急性坏死性脑病,50%的概率可发生复发性急性坏死性脑病[13]㊂上述论点同时也解释了流感神经系统损伤的预后有别于其他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脑炎㊂另外,也有报道指出,C P TⅡ基因的突变在A N E C的发病中具有相关性[24],其编码的C P TⅡ蛋白参与了脂肪酸氧化及脂质代谢㊂S h i n o h a r a等[25]报道了C P TⅡ基因突变存在于A N E患儿中,同样, K o b a y a s h i等[26]也在成人A N E的患者中,发现了C P TⅡ基因的突变㊂但这些均不能解释所有A N E C 的发病机制㊂4临床表现A N E C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也无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㊂临床表现与前驱病毒感染相关,比如发热㊁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肠道症状等,流感病毒感染前期可见咽痛㊁乏力㊁肌肉酸疼等,还可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如休克㊁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7-29]等㊂然而,有研究显示部分患儿最初可出现谵妄行为,大多数有谵妄行为的患者多有脑干损伤,且有谵妄行为的患者脑干损伤发病率高于无谵妄行为患者㊂但是,目前脑干损伤在谵妄发生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并且在没有脑干损伤的患者中也观察到了谵妄行为,考虑除了脑干外的其他大脑区域的损伤可能也会导致谵妄行为的发展[30]㊂A N E C的临床过程中,通常可分为3个阶段,即前驱感染期㊁急性脑病期和恢复期㊂在前驱感染阶段,可见包括发热㊁咳嗽㊁呕吐㊁腹泻㊁皮肤红斑等表现,主要是与各种病毒感染临床症状相关㊂随之进入急性脑病期,大脑功能逐渐出现障碍,例如意识障碍㊁癫痫发作㊁局灶性受损等㊂如果能够存活,将进入恢复期,大多数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19]㊂5辅助检查5.1血常规检查外周血象㊁淋巴细胞㊁中性粒细胞比例与前驱感染相关㊂若发展为重症病例,则可出现D I C表现:比如血小板计数下降等㊂5.2血生化检查包括转氨酶㊁肌酸激酶㊁乳酸脱氢酶升高㊂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低血糖㊁低脂血症㊁氮质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㊂若下丘脑病变严重,临床中可出现顽固性高钠血症等中枢性尿崩症表现[31]㊂凝血功能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㊁纤维蛋白原降低㊁纤溶降解产物升高等㊂5.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中细胞数正常,脑脊液生化中蛋白明显升高,与细胞数不一致,糖㊁氯化物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㊂5.4脑电图急性期以背景慢波化为主,部分可见尖波㊁棘波,脑电压波幅与脑功能受损程度具有相关性,当排除镇静药物过量导致的脑电低电压时,提示患儿预后极差㊂随着患儿意识逐渐恢复,背景慢波可恢复,尖波㊁慢波可消失,脑电压波幅降低情况可改善㊂5.5影像学检查 A N E C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颅脑C T及颅脑M R I㊂主要特征为灰质和白质的多灶性㊁对称性损害,受累部分主要包括丘脑㊁侧脑室周围白质㊁上脑干背侧以及小脑髓质,偶可见脊髓受累㊂颅脑C T上,主要呈现低密度影㊂随着水肿和肿块效应的消退,病变处逐渐呈现出血瘀斑和坏死的特征,由于血管的渗出或瘀斑出血,C T上的低密度区域变得密度不均[19]㊂颅脑M R I上可见到双侧丘脑T1W I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环形强化;其他部位病变T1W I一般呈低信号,T2W I及T2-F L A I R 呈混合高信号,增强后一般只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㊂DW I能较传统序列更好地反映病理变化㊂最早的神经系统改变,可能仅仅是由于血管壁通透性改变或者血管壁坏死引起,DW I呈高信号,A D C呈低信号[32]㊂6诊断标准A N E C诊断标准由M i z u g u c h i等[2]提出,后由N e i l s o n等[22-23]做出了补充,归纳如下:①前驱感染后出现急性脑病表现:频繁抽搐及意识水平迅速恶化;②家族中有相似神经系统感染症状者;③复发性㊃6401㊃‘临床荟萃“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20,2020,V o l35,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脑病伴发热者;④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蛋白升高或正常;⑤头颅影像学检查:受损部位呈对称性的多部位分布,包括双侧丘脑㊁上脑干背侧㊁小脑髓质㊁侧脑室周围白质㊁内囊㊁壳核;也可累及颞叶内侧病变㊁岛叶㊁屏状核㊁外囊㊁杏仁核㊁海马㊁乳状体㊁脊髓;⑥血清转氨酶㊁乳酸脱氢酶㊁肌酸激酶和尿素氮升高,但通常无高氨血症㊂7治疗A N E C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㊂对于前驱感染,主要为对症治疗,同时及时明确病因,尤其当前驱感染为流感病毒时,需立即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应用㊂对于A N E C的治疗,除了止抽㊁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外,鉴于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细胞因子风暴,故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㊁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在内的免疫调节疗法㊂当发生中枢性尿崩症时需给予对应的补液及血管加压素治疗,但期间仍需密切监测电解质,避免因血管加压素应用而出现低钠血症引起抽搐进而进一步加重脑损害的情况㊂目前有文献报道过1例流感脑病患者,在经过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后,症状得以恢复的案例[33]㊂考虑到A N E C发病机制中有涉及炎症因子升高和免疫损伤,与脓毒症发病机制相同的是,脓毒症患者同样存在着白细胞㊁内皮细胞激活以及大量炎症因子释放的过程,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被证实可以通过清除细胞因子㊁炎症介质,从而达到免疫稳态的作用[34],进而在脓毒症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㊂对于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原理,主要包括弥散㊁对流㊁吸附3种㊂其中对流作用可以清除中分子如炎症介质,也包括水㊁电解质㊁肌酐㊁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吸附则能够清除大分子物质㊂那么,连续性血液净化是否也可以通过其清除细胞因子㊁炎症介质㊁协助液体管理㊁改善内环境㊁重建免疫稳态等作用,进而在A N E C的救治中起到积极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㊂也有研究认为,脑干尚未受累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或在疾病早期应用类固醇与预后更好有关㊂相反,有研究认为,接受类固醇治疗患者预后更差[28]㊂针对A N E患儿是否应用类固醇激素㊁应用剂量以及应用持续时间,尚未达成共识㊂此外,也可以应用亚低温技术(深部体温35ħ)来治疗A N E C 而取得较好疗效,尤其在发病12小时内效果更加显著[35]㊂8预后A N E患儿预后极差,病情进展快,多数在病初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前驱感染症状,但是几天内因出现意识水平进行性下降伴频繁抽搐,而入住重症监护室,已有文献报道C T和M R I中出现出血㊁受损以及脑脊液异常是预后的不良指标[35-36]㊂A N E患儿虽然立即给予积极救治,但死亡率仍约30%,83%的患儿会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19,37]㊂北京儿童医院P I C U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入病房的原发病为流感的19例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8例患儿合并了流感相关脑病,7例患儿死于流感相关脑病[38]㊂日本对2010-2015年患流感相关脑病的儿童及成人进行统计发现,从流感相关脑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持续时间仅为1天[39]㊂另外,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是澳大利亚儿童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且流感相关性脑病与其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密切相关[40]㊂因此,对于流感病毒的发病机制以及宿主的免疫应答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研发更有效的流感防治方法㊂对于A N E C的临床救治,需要提高警惕,并且对于A N E C早发现㊁早治疗,仍是我们儿科医生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㊂参考文献:[1] H o s s e i n i S A,T a b a t a b a e iF S,M o l s e g h i MH,e ta l.A R a r eC a s eR e p o r t o f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o f C h i l d h o o d[J].I r a nJC h i l dN e u r o l,2020,14(1):133-137.[2] M i z u g u c h iM,A b eJ,M i k k a i c h iK,e ta l.A c u t en e c r o t i s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of c h i l d h o o d:an e ws y n d r o m e p r e s e n t i ng w i t hm u l t i f o c a l,s y mm e t r i cb r a i nl e s i o n s[J].J 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P s y c h i a t r y,1995,58(5):555-561.[3] M i z u g u c h iM.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o f c h i l d h o o d:an o v e l f o r m o fa c u t e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p r e v a l e n t i nJ a p a na n dT a i w a n[J].B r a i nD e v,1997,19(2):81-92.[4]S i n g hR R,S e d a n iS,L i m M,e ta l.R A N B P2m u t a t i o na n d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2c a s e s a n d a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o f t h e e x p a n d i n g c l i n i c o-r a d i o l o g i c a l p h e n o t y p e[J].E u rJP a e d i a t rN e u r o l,2015,19(2):106-113.[5] H u a n g S M,C h e n C C,C h i u P C,e ta l.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o fc h i l d h o o d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f l u e n z at y p eB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i na3-y e a r-o l d g i r l[J].JC h i l dN e u r o l,2004, 19(1):64-67.[6] G i k aA D,R i c hP,G u p t a S,e t a l.R e c u r r e n t 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f o l l o w i ng i n f l u e n z a A i n a g e n e t i c a l l yp r e d i s p o s e d f a m i l y[J].D e v M e dC h i l dN e u r o l,2010,52(1): 99-102.[7] M a r c oE J,A n d e r s o n J E,N e i l s o nD E,e t a l.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3b r o t h e r s[J].P e d i a t r i c s,2010,125(3):e693-e698.[8] L e e J H,L e e M,L e e J.R e c u r r e n t 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aK o r e a n c h i l d:t h ef i r s t n o n-C a u c a s i a n c a s e[J].JC h i l dN e u r o l,2012,27(10):1343-1347.[9] N i s h i m u r aN,H i g u c h iY,K i m u r a N,e ta l.F a m i l i a la c u t e㊃7401㊃‘临床荟萃“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20,2020,V o l35,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w i t h o u tR A N B P2m u t a t i o n:P o o r o u t c o m e[J].P e d i a t r I n t,2016,58(11):1215-1218.[10]S e l lK,S t o r c h K,H a h nG,e ta l.V a r i a b l ec l i n i c a l c o u r s e i n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a n d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an o v e lR A N B P2m u t a t i o n[J].B r a i nD e v,2016,38(8):777-780.[11] W a t a n a b e T,K a w a s h i m a H.A c u t e e n c e p h a l i t i s a n d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h u m a n p a r v o v i r u s B19i n f e c t i o n i nc h i l d r e n[J].W o r l dJC l i nP e d i a t r,2015,4(4):126-134.[12] A s h t e k a rC S,J a s p a n T,T h o m a s D,e ta l.A c u t eb i l a t e r a lt h a l a m i c n e c r o s i s i na c h i l dw i t h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J].D e vM e dC h i l dN e u r o l,2003,45(9):634-637.[13] C h o w C K,M a C K L.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n d o u t c o m e o f 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o fc h i l d h o o d:a10-y e a r s i n g l e-c e n t e r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d y f r o m H o n g K o n g[J].J C h i l dN e u r o l,2020:883073820927915.[14] A y d i n H,O z g u l E,A g i l d e r e AM.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s e c o n d a r y t o d i p h t h e r i a,t e t a n u st o x o i da n dw h o l e-c e l l p e r t u s s i s v a c c i n a t i o n:d i f f u s i o n-w e i g h t e di m a g i n ga n d p r o t o n M R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f i n d i n g s[J].P e d i a t r R a d i o l,2010,40(7):1281-1284.[15] O k u m u r aA,A b eS,K i d o k o r o H,e ta l.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a 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i nf l u e n z a a n d n o n-i n f l u e n z a c a s e s[J].M i c r o b i o l I mm u n o l,2009,53(5):277-280.[16] A l b a y r a mS,B i l g i Z,S e l c u kH,e t a l.D i f f u s i o n-w e i g h t e dM R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o f 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4,25(5):792-797.[17]王雨薇,郭爱松,蔡俊燕,等.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7):1966-1972.[18] L e eN,W o n g C K,C h a n P K,e ta l.A c u t e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 f l u e n z a A i n f e c t i o ni n a d u l t s[J].E m e r gI n f e c tD i s,2010,16(1):139-142.[19] W u X,W u W,P a n W,e t a l.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a nu n d e r r e c o g n i z e dc l i n i c o r a d i o l o g i cd i s o r d e r[J].M e d i a t o r s I n f l a mm,2015,2015:792578.[20] Y o s h i d a T,T a m u r a T,N a g a i Y,e ta l.M R I g a d o l i n i u me n h a n c e m e n t p r e c e d e s n e u r o r a d i o l o g i c a lf i n d i ng s i n 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B r a i nD e v,2013,35(10):921-924.[21] K a n s a g r a S M,G a l l e n t i n e W B.C y t o k i n e s t o r m o f 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P e d i a t rN e u r o l,2011,45(6): 400-402.[22] N e i l s o nD E,A d a m s M D,O r rC M,e t a l.I n f e c t i o n-t r i g g e r e df a m i l i a l o r r e c u r r e n t c a s e so f 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g e n c e ph a l o p a t h yc a u s e db y m u t a t i o n si n a c o m p o n e n to ft h e n u c l e a r p o r e,R A N B P2[J].A mJH u m G e n e t,2009,84(1):44-51. [23] N e i l s o nD E.T h e i n t e r p l a y o f i n f e c t i o na n d g e n e t i c s i n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C u r rO p i nP e d i a t r,2010,22(6):751-757.[24]李科纯,郝婵娟,钱素云.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4):336-338. [25]S h i n o h a r a M,S a i t o h M,T a k a n a s h i J,e t a l.C a r n i t i n ep a l m i t o y lt r a n s f e r a s eⅡp o l y m o r p h i s m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m u l t i p l e s y n d r o m e s o f a c u t e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w i t h v a r i o u s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J].B r a i nD e v,2011,33(6):512-517.[26] K o b a y a s h i Y,K a n a z a w a H,H o s h i n o A,e t a l.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a n d a c a r n i t i n e p a l m i t o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2v a r i a n t i na na d u l t[J].JC l i nN e u r o s c i,2019,61:264-266.[27]S e oH E,H w a n g S K,C h o eB H,e t a l.C l i n i c a l s p e c t r u ma n d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o f a c u t e 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c h i ld re n[J].JK o r e a n M e dS c i,2010,25(3):449-453.[28] K i m Y N,Y o uS J.Ac a s e o f 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a r a i n f l u e n z a v i r u si n f e c t i o n[J].K o r e a n JP e d i a t r,2012,55(4):147-150.[29] O k u m u r aA,M i z u g u c h iM,A i b aH,e t a l.D e l i r i o u s b e h a v i o r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B r a i nD e v,2009,31(8):594-599.[30] O k u m u r aA,M i z u g u c h iM,A i b aH,e t a l.D e l i r i o u s b e h a v i o r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B r a i nD e v,2009,31(8):594-599.[31] L i u W,H o u J,L i uX,e t a l.C a u s e s a n dF o l l o w-U p o f C e n t r a lD i a b e t e s I n s i p i d u si n C h i l d r e n[J].I n tJE n d o c r i n o l,2019,2019:5303765.[32]冯晓荣,黄飚,钟小玲,等.急性坏死性脑病M R 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04):580-583+594. [33] K a w a s h i m aH,T o g a s h iT,Y a m a n a k a G,e ta l.E f f i c a c y o fp l a s m ae x c h a n g e a n d m e t h y l p r e d n i s o l o n e p u l s et h e r a p y o ni n f l u e n z a-a s s o c i a t e d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JI n f e c t,2005,51(2):E53-E56.[34]霍习敏,曹利静,徐梅生,等.严重脓毒症患儿连续性静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效及治疗时间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4,21(1):28-30.[35] O k u m u r aA,M i z u g u c h iM,K i d o k o r o H,e ta l.O u t c o m eo f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r e l a t i o nt o t r e a t m e n tw i t h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d s a n d g a mm a g l o b u l i n[J].B r a i nDe v,2009,31(3):221-227.[36] M e i j e rW J,L i n n F H,W e n s i n g AM,e ta l.A c u t e i n f l u e n z av i r u s-a s s o c i a t e de n c e p h a l i t i sa n d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a d u l t s:ac h a l l e n g i n gd i a g n o s i s[J].J MM C a se R e p,2016,3(6):e005076.[37] L i m H Y,H o V P,L i m T C,e ta l.S e r i a lo u t c o m e s i na c u t en e c r o t i s i n g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o f c h i l d h o o d:A m e d i u m a n d l o n g t e r ms t u d y[J].B r a i nD e v,2016,38(10):928-936. [38]刘珺,王荃,钱素云,等.流感病毒感染患儿19例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2):134-138.[39] O k u n oH,Y a h a t aY,T a n a k a-T a y aK,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i n f l u e n z a-a s s o c i a t e d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c a s e sa m o n g c h i l d r e n a n d a d u l t s i n J a p a n,2010-2015[J].C l i n I n f e c tD i s,2018,66(12):1831-1837.[40] B r i t t o nP N,B l y t hC C,M a c a r t n e y K,e t a l.T h e s p e c t r u ma n db u r d e no f i n f l u e n z a-a s s oc i a t e dn e u r o l o g i c a ld i se a s e i n c h i l d r e n:c o m b i n e de n c e p h a l i t i sa n di n f l u e n z as e n t i n e ls i t es u r v e i l l a n c ef r o m A u s t r a l i a,2013-2015[J].C l i n I n f e c tD i s,2017,65(4):653-660.收稿日期:2020-07-30编辑:王秋红㊃8401㊃‘临床荟萃“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20,2020,V o l35,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无创产前DNA检测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无创产前DNA检测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效果评价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5)二、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概述 (5)2.1 技术原理 (7)2.2 方法分类 (8)2.3 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8)三、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重要性 (10)3.1 生殖健康与遗传优生 (11)3.2 出生缺陷预防 (12)3.3 社会经济影响 (13)四、无创产前DNA检测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 (13)4.1 适用人群与筛查时机 (14)4.2 检测流程与操作规范 (15)4.3 阳性与阴性结果解读 (16)五、临床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7)5.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8)5.2 经验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9)5.3 客观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0)六、无创产前DNA检测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21)6.1 真实性分析 (23)6.2 效率评估 (24)6.3 特异度与灵敏度分析 (25)6.4 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6)七、案例分析与讨论 (28)7.1 典型病例介绍 (29)7.2 检测结果与分析 (30)7.3 存在问题与挑战 (31)7.4 改进策略建议 (32)八、结论与展望 (33)8.1 研究总结 (34)8.2 未来发展方向 (35)8.3 推广与应用前景 (37)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NIPT)已成为产前筛查领域的重要工具。
NIPT通过采集孕妇的外周血样本来分析胎儿的游离DNA,进而预测胎儿是否可能患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等。
NIPT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是指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XYY综合征、XXY综合征和XXX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两者相互作用有关,且往往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和智力障碍等严重后果。
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产前诊断病例母体细胞鉴定污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产前诊断病例母体细胞鉴定污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杨昕;李发涛;甄理;潘敏;李东至;韩瑾【摘要】Objective To test maternal cells contamination ( MCC) in samples of choriomic villus puncture, amniotic fluid puncture and cord blood puncture by establishing the test technique of MCC in interventional prenatal diagnosis of monogenic disease so as to reduce misdiagnosis rate.Methods Eight STR sites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STR-PCR method and MCC concentration gradients.Totally 2 120 prenatal samples were detected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MCC among choriomic villus puncture, amniotic fluid puncture and cord blood puncturesamples.Results Totally 2 120 prenatal diagnosis samples were performed, and 1 452 samples were tested by STR-PCR method, including 1 022 amniotic fluid puncture samples, 229 cord blood samples and 201 choriomic villus samples.There were 19 cases with MCC detected by three methods, including 16 (1.6%) cases with amniotic fluid puncture, 2 (1.0%) cases with choriomic villus puncture and 1 (0.4%) case with cord blood puncture.Of 19 cases there were 2 cases with contamination over 25% and 18 cases with contamination over 10%.Conclusion In prenatal diagnosis samples, the incidence of MCC is relatively high in amniotic fluid puncture samples.MCC detec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as a routine test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monogenic disease.%目的建立单基因病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母体细胞污染鉴定技术,对绒毛穿刺、羊水穿刺及胎血穿刺的标本进行母体细胞污染的鉴定,以降低误诊率. 方法选择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位点,建立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 STR-PCR)方法,并建立母体细胞污染的浓度梯度模型,对2 120例产前诊断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羊水穿刺、绒毛穿刺及脐血穿刺母体细胞污染的发生率. 结果共施行约2 120例产前诊断标本,采用STR-PCR方法检测标本1 452例,其中羊水穿刺标本1 022例,脐血标本229例,绒毛标本201例. 3种方法检测到母体细胞污染病例共19例,其中羊水16例(1.6%),绒毛2例(1.0%),脐血1例(0.4%). 在19例检测到母血细胞污染的病例中,污染比例在25%以上的病例有2例,污染比例10%以上的有18例. 结论在产前诊断标本中,羊水穿刺母体细胞污染发生率较高. 在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中,应常规进行母体细胞污染的检测.【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5(026)004【总页数】3页(P815-817)【关键词】产前诊断;标本;母体细胞污染;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作者】杨昕;李发涛;甄理;潘敏;李东至;韩瑾【作者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广州广东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广州广东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广州广东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广州广东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广州广东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广州广东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5介入性产前诊断目前仍是胎儿染色体检查和单基因遗传病诊断的主要方法。
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 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

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提要】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和肿瘤易感性为主要特征。
小肠是PJS息肉好发部位之一,易伴发肠套叠、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癌变等并发症。
随着小肠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小肠镜已经成为PJS诊治的关键技术,在小肠息肉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PJS临床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消化内镜医师对PJS诊治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
为进一步促进小肠镜技术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制定中国小肠镜诊治PJS的专家共识意见。
本共识基于循证依据及专家经验对PJS的流行病学、遗传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息肉监测及随访等方面进行梳理,以便于指导专科医师、内镜医师加强对PJS患者全生命周期的规范诊治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小肠镜在P JS患者小肠息肉诊治中的作用。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肠息肉;治疗,临床研究性;专家委员会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和肿瘤易感性。
P JS自幼发病,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胃肠道息肉逐渐增多、增大从而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肠套叠、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癌变、营养不良及儿童发育迟滞等。
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及年轻成人PJS人群中,多数患者由于反复发生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而被迫多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围绕这一年龄段,切除消化道多发息肉、防治由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临床最主要的治疗目标。
PJS患者胃、十二指肠近端及结直肠息肉可通过胃镜和结肠镜进行切除,但小肠多发息肉诊治一直是临床难题。
近年来,随着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lloon-assisted enteroscopy,BAE,简称小肠镜)诊治技术的不断进步,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 oscopy,DBE)和单气囊小肠镜(single-balloon enteroscopy,SBE)的日益普及,使得PJ S小肠息肉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成为可能,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充分临床验证,在诊治小肠息肉及其并发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
2018
推荐奖种 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 严重致残致死性染色体病的快速诊断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 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染色体病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主要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承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染色体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染色体病唯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手段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选择性终止妊娠。传统的染色体病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该项目建立了适应临床需要的快速产前染色体病筛查与诊断方法。通过NIPT进行大范围的胎儿染色体病的筛查,对于筛查阳性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QF-PCR技术主要用于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以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快速检测,FISH技术主要用于微缺失综合征的快速诊断。通过NIPT、FISH技术和QF-PCR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保证在高检出率、低假阳性率情况下,快速筛查和诊断出临床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和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该项目已在多个单位推广应用,能有效减少严重致残致死性染色体病的患儿出生,能有效降低社会和国家的负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简介 染色体病是一类由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致的疾病,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多发畸形且多数合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是严重致死致残性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承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常见染色体病以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以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由微小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传统的染色体病的筛查和诊断方法是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通过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者进一步通过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获取绒毛、羊水或者和脐带血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而诊断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传统血清学筛查方法存在检出率低和假阳性率高等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存在培养周期长、人工操作多、分辨率低等缺点。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适应临床需要的快速产前染色体病筛查与诊断方法。 本项目主要是通过NIPT进行胎儿染色体病的高准确性筛查,对于筛查阳性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QF-PCR技术主要用于胎儿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以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快速检测,FISH技术主要用于微缺失综合征的快速诊断。我单位2014年与北京博奥公司合作研发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试剂盒,取得《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CFDA产品注册证。作为国内较早把FISH技术用于检测染色体病的单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改进了绒毛及脐血标本的处理及改良了FISH实验,使得脐血标本使用量大大减少,缩短了检测周期。我们选取适合中国人群的STR位点,通过大量的实验建立了同时检测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以及性染色体数目的QF-PCR方法。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快速检测五种染色体数目的方法及试剂盒与应用”。 通过NIPT、FISH技术和QF-PCR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保证在高检出率、低假阳性率情况下,快速筛查和诊断出临床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和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自该项目在临床开展应用以来,共进行了71575例检测,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2128例,检出21三体1024例,13三体312例,18三体278例,性染色体异常413例, 微缺失综合征101例。项目的应用能有效减少严重致残致死性染色体病的患儿出生,能有效降低社会和国家的负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序号 类别 国别 授权号 授权 时间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发明人
1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CN201110301528.9 2013-02-13 同时快速检测五种染色体数目的方法及试剂盒与应用 尹爱华,杜丽,卢建,何天文,兰菲菲,杨洁霞,李海霞,符振华,郭莉,傅文婷
2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 ZL201520054651.9
2015-08-05 一种滴管 尹爱华,陈汉
彪,张亮,吴菁,郭莉
3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 ZL201520054570.9 2015-08-05 一种用于细胞检测的染色缸
尹爱华,陈汉
彪,张亮,吴菁,郭莉
4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 ZL201520054652.3
2015-08-05 一种培养皿 尹爱华,陈汉
彪,张亮,吴菁,郭莉
5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 ZL201620353726.8
2016-11-23 多孔式羊膜软管穿刺针 朱娟,吴菁,
尹爱华,麦明琴,何薇
6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 ZL201620353728.7
2017-05-10 调控型羊水减量装置 朱娟,吴菁,
尹爱华,麦明琴,何薇
7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CN201310517694.1 2015-12-02
无创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方法和系统 糜庆丰,彭春方,刘海量,
何铮,章芬,陈样宜
8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CN201310518435.0 2015-12-02 基于Ion ProtonTM测序平台的小片段DNA文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糜庆丰,罗东红, 陈治,李君宝, 饶兴蔷, 陈样宜 代表性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名称 刊名 年,卷(期)及页码 影响 因子 通讯作者(含共同) SCI 他引次数 他引总次数
通讯作者单位是否含国外单位
1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fetal subchromosom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112(47):146709.661 尹爱华,黄铨飞, Michael 23 19 是 abnormalities by semiconductor sequencing of maternal plasma DNA -14675 Karin, 张康
2 Reference values of fetal serum β2-microglobulin in the Chinese: evaluation of its clinical usefulness Clin Chem Lab Med 2014 Mar;52(3):413-7 3.02 钟燕芳 2 2 否
3 Maternal serum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protein-12 in early pregnancy as a potential marker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PLoS One 2014 May 15;9(5):e97284 3.06 尹爱华 2 2 否
5 应用QF-PCR技术对3075例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热带医学杂志 2012,12(9):1083-1085 0 尹爱华 0 1 否 6 两种快速非整倍体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53(5):17-23 0 吴菁 0 1
否
7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6(03):31-34 0 尹爱华 0 3 否
8 应用FISH 技术快速诊断607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3):182-185 0 尹爱华 0 6 否
9 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21(10): 36-38 0 何薇 0 0 否
1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亚显热带医学杂志 2012,12(3):20 尹爱华 0 3 否 微结构异常中的应用 92-294 11 早期产前筛查中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6,33(2):264-265 0 王挺 0 3 否
12 改良同步化染色体培养技术在脐血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9):1911-1912 0 王游声 0 3 否 13 快速产前筛查发现48,XXXX和48,XXYY综合征各一例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5,32(3):440-442 0 何天文 0 0 否
14 改进同步化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500条G显带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3,30(3):377-378 0 吴菁 0 3 否
15 130例胎儿侧脑室扩张与染色体异常关联性分析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5,7(3):41-47 0 尹爱华 0 2 否
16 81例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5,30(22):3861-3862
0 王游声 0 0
否
17 2406例胎儿脐血染色体检查的结果分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4,31(1):113-114 0 钟银环 0 4 否
18 广东地区10516例不良生育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4,31(2):250-251 0 尹爱华 0 16 否
19 Y染色体基因芯片在无精、少精症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6(2):121-126 0 尹爱华 0 1 否
20 染色体全自动扫描仪在低比例嵌合体核型分析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5):64-65 0 王游声 0 2 否 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尹爱华 排名:1 职称: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行政职务:科室主任 工作单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建立了严重致残致死性染色体病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