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标准

标准模式的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基本格式 附件1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附件2为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为目标续写范例; 附件4为学习过程叙写案例。 附件1:惠济区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小学*** 【教材】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年级*册第*单元,第*页 【课程标准】 (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内容分析】 主要包括:本课主要内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及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习重点的确定等。 【学情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教学难点的预设等。 【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目标表述中要包含:行为主体、学习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 【评价设计】 应包括:评价题目及设计意图。评价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 1.主要包括: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2.提倡以问题链(大步问题与小步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 附件2: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docx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评估指标 A 级 B 级 等级C 级 评分 1. 教学目的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要求恰思路较清晰,目的较明思路不清晰,目的不明确,及要求当,具体清晰。确,要求较适当。要求不准确。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教学内容紧扣课程标准,并以未能紧扣课程标准,因材2.紧扣课程 标准,明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为依据, 较前者略有不足 施教做得欠缺,重点、难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知识点点不够明确,知识点安排 重点、难点 安排有系统性。较凌乱。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授课内容设计完整,教学环节设计较完整,教学环节安授课内容设计不完整,教3.教学过程安排得当,时间分配合理、科排较得当,时间分配较合学环节安排不得当,时间 学。理、科学。分配不合理。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使用教具恰当,恰当应用现代使用教具较恰当,较恰当尚能恰当使用教具,现代 4.教学手段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能体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化教学手段使用不熟练,启发式、研讨式。学方法较能体现启发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做 研讨式。的不够。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5. 教学内容内容准确完整,充分反映课程内容较准确完整,能参阅内容欠准确,未参阅中外基本内容,参阅中外文资料,中、外文资料,引入新进文资料。 及扩充新进 引入新进展拓宽内容,注重理展拓宽内容。 展内容 论联系实际。 20 分17 分—20 分9 分—16 分8 分≤ 6.作业或按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或思考布置了作业或思考题未布置作业或思考题 思考题题,形式和数量适当。 5 分 5 分 3 分 1 分 7.课后分课后自我总结分析全面、客观、课后总结分析欠全面课后总结分析不全面 析正确。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备课完整,教案要素齐全,教备课要素较完整,教案书备课要素有缺陷,教案书8.教案的案书写文字通顺,格式规范,写文字较通顺,格式有个写文字欠通顺,格式错误规范性标点符号正确,条理清楚。别错误,标点符号有用不较多,标点符号使用有错, 恰之处,条理欠清楚。条理不清楚。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特色( 10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能体现教师的教 分)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总评分等级:得分评语

教学设计方案含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名称打开理世界大门——走进神奇 科目初中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提供者吴忠锋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走进神奇》一课以典型事例突出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强调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在自然和生活中的神奇,结合《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确定本节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 ·学生是飞竹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为八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沪科版新课标教材初中八年级物理必修(上册) 相关实验器材: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自然界中的神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1.神奇的宇宙 2.傍晚红色的霞光 3.电闪雷鸣 4.火山 5.雪崩 6.龙卷风 除此之外,自然界中 还有很多神奇的现象,你 留意到了哪些?你还想了 解哪些?和大家共同分享 吧。 学生反应热烈, 教师使学生通过实 观看多媒体提出问题 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二次创作栏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321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题名称:科目:评价者姓名: 本评价共分为两大部分:学生评价部分及听课教师评价部分。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教师评价部分则是让听课教师也能对我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提出建议,以期从中获益,从而使自己进步! 学生评价部分: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附表一:共30分)+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附表二:共20分)+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附表三:共30分)+小组协作互评表得分(附表四:共20分)。教师评价部分为附表五。 附表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共30分) 表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 等级(权重)分 自 评 小 组 评 教 师 评 优 秀 良 好 一 般 较 差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141285 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0853 熟练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进行解题 与应用 141285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自主探索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10853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 调性问题 10853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8642 情感与态度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 手、动脑,发言次数多 8642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 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10853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 问题。 8642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 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8642 备注:1、评价得分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计算总分后取平均值。 2.评价得分要把100分制换算成30分制。 附表二: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共20分) 表二: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共20分) 学生姓名所在班级课题内容 评价指标评价分值学生反思具体内容评价得分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共7分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共5分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在小组合作方面,共2分 在课堂参与方面,共2分 在练习方面,共2分 其他方面补充说明,共2分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评价表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学校:唐南小学授课教师:韩春苗评价人:______ 评价等 级 评价维度 优秀良好一般 评 分出勤 (10分) (8~10分)(5~7分)(0~4分) 满勤有缺课、迟到、早退缺课达1/3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60 分) 课题概述 (5分) (4~5分)(2~3分)(0~1分)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 晰的说明 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 清晰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 及课的意图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思想 (10分) (8~10分)(5~7分)(0~4分)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 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没有体现或 比较陈旧 教学目 标分析 (10分) (8~10分)(5~7分)(0~4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 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 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 题相关性不大,与学 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学习者特 征分析 (5分) (4~5分)(2~3分)(0~1分) 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 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 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介绍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信息或表述不清楚或 缺少许多 教学过 程设计 (20分) (16~20分)(10~15分)(0~10分)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丰富、多样,便 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体现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 段的能力要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 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教学策略要求明确,对师生 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 较强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 标多处不一致,不能 有效实现总目标,形 式单一,任务描述和 对师生、支持的要求 不清楚,缺乏层次性 和差异性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 一、教学设计全面具体 1.准确把握教材 (1)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和教学方向; (2)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3)分析学生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认知过程; (4)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五大基本教学环节; (5)设计练习,要有梯度和层次; (6)搜集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包容性、开放性、生活性,注意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要求。(7)择和设计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真实地分析学生情况 (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1)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三维目标的制定要全面。 (2)目标设计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鲜明的。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如:区分、识别、生成、采用等。 (4)目标设计与编写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目标,还要同时顾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 (5)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 4.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5、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6、注重学法指导 7、合理利用资源 8、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注重师书对话、师师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书对话,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实用性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2、熟练运用板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课堂教学评价表(量表)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师: 课题: 学科: 年级: 日期: 评教人: 评价 类别 具 体 评 价 内 容 分值 得分 知识 掌握 10分 书本知识传授严谨准确,无科学性错误 4分 教师知识储备运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 3分 师生互动产生新的知识,创新效果明显 3分 能力 培养 思维能力训练具有深刻性,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5分 观察、记忆能力培养到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分 教学 过程 20分 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境 4分 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开创有利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 4分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打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课堂 4分 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拓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 4分 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 4分 教学 方法 20分 有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引导着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促使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指导学生记忆新知识的有效方法 4分 情感 态度 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获得感悟 5分 学习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关爱他人 5分 语言 文字 教师学生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普通话 5分 教师学生写字规范,无错别字 5分 教师 素质 20分 教材挖掘深刻富有开拓性 4分 板书设计精炼富有审美性 4分 教学手段先进富有创新性 4分 合计 100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级) 评教人: 评价指标 评 价 要 素 评价 等级 情况记载 教学目标 符合课程标准 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 策略 学习资源科学充足 教学方法灵活得当 评价正确、适时、多样 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辩性,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和思 维过程 及时调控,富有教学机智 学生活动 参与态度主动积极,习惯良好 参与人数较多、方式多样、时间充裕 善于倾听,乐于合作,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教学氛围 环境宽松和谐,师生真情流露 互动丰富有效 师生情绪饱满 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学生学习有兴趣,个性得到展示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所获(结合学生评价表给予评价见附表) 教学特色 等级说明 A 等:A 级有13个及以上,不出现B 级以下的等级;B 等:B 级及以上 的等级有13个及以上,不出现D 级以下的等级;C 等:C 级及以上等级有13个及以上;D 等:其余为D 等 综合等级 课堂综合评价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小学科学学生学习评价方案

小学科学学科学生发展性评价建议 孙宏利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等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任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业、评议等。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应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标准

在课堂中教学评价的方案 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向前推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提出教学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提出过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内容 1. 学生话语 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 2. 学生行动 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我们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 3. 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 4. 临场机智 课堂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也是教师的评价内容。 二、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 (2)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面对一个群体的众多学生,我们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由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均有某种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具体进行某些个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评价 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学生自评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2) 小组互评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题名称:科目:评价者姓名: 本评价共分为两大部分:学生评价部分及听课教师评价部分。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教师评价部分则是让听课教师也能对我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提出建议,以期从中获益,从而使自己进步! 学生评价部分: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附表一:共30分)+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附表二:共20分)+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附表三:共30分)+小组协作互评表得分(附表四:共20分)。教师评价部分为附表五。 附表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共30分) 表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 等级(权重)分 自 评 小 组 评 教 师 评 优 秀 良 好 一 般 较 差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141285 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0853 熟练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进行解题 与应用 141285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自主探索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10853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 调性问题 10853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8642 情感与态度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 手、动脑,发言次数多 8642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 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10853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 问题。 8642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 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8642

备注:1、评价得分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计算总分后取平均值。 2.评价得分要把100分制换算成30分制。 附表二: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共20分) 表二: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共20分) 学生姓名所在班级课题内容 评价指标评价分值学生反思具体内容评价得分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共7分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共5分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在小组合作方面,共2分 在课堂参与方面,共2分 在练习方面,共2分 其他方面补充说明,共2分

教学设计评分标准

教学设计评分标准(单项满分 100 分) 项目 内容 评分标准 教学内容与任 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分析 务分析 清晰、正确。教学任务分析正确。 (10 分) 前期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动机、认知特点和 学习 (20 分) (5 分) 风格等分析正确。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正确。 (5 分) 目标确定 三维目标全面、均衡,领域区分正确。 (5 分) 教学目标 阐明 目标阐明 目标阐述正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10 分) (5 分) 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环节 教学情境创设有新意,正确体现目标, 内容 充实、适当,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有效引 (10 分) 导学生参与, 启发学生思考, 呈现方式合理。 学习方式 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探究、自主、合 作等 教学过程 (20 分) 学习方式适当、正确。 教学方法 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突出学科教学特点, 设计 (20 分) 符合学习者特征。 (60 分) 教学媒体运用 媒体运用恰当,有利于教学的实施、目标的 和教学资源开 实现,能开发教学资源。 发(5分) 形成性评价 课堂小结完整、精炼。作业量适当。课 堂时 (5 分) 间分配合理。 内容 内容完整, 语言清晰、 简洁,图表运用得当。 文档规范 (5 分) (10 分) 排版 格 (5 分) 总分 说明: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等级评分得分 A:18~20 B: 15~17 C: 12~14 D:0~11 A:9~10 B: 7~8 C: 6 D:0~5 A:54~60 B: 45~53 C: 36~44 D:0~35 A:9~10 B: 7~8 C: 6 D:0~5

数学优秀课评价标准

数学优秀课评价标准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要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为“课标”)为基本依据,要把“数学育人”作为根本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安排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考,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学习。要注重教育技术的使用,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要注重使用评价-反馈手段,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数学教学设计评语

数学教学设计评语 【篇一: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评价 一、数学教学设计 1、分析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情境 3、设计教学形式和方法 4、设计学习方式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内容设计科学化 1、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 2、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形式设计趣味化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应该是我们设计小学数学教 学时所使用的载体。如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话故事 里的人物,都可以借用过来进行教学设计。还有形式喜欢的活动或 运动形式,也可以是用作载体的教学形式。 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小统计》

教师设计摸球游戏,规则:10个球,摸出3个红球的为一等奖,摸出2个红球的为二等奖,摸出1个红球的为三等奖。让学生进行统计,并画出统计图。 (三)结构设计生动化 将一节课的内容通盘考虑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只有对整节课通盘设计,一节课的结构和主线才能富有逻辑性。只有设计出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整节课,再配合前面所谈的对内容和形式进行的巧妙设计,才能为那些善于语言表达的教师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5.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6.展开参和性的教学过程 四、新课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策略 一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主要包括: 1、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价方案表

附件一:广东省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求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评价的维度标准1 优(4~5分) 标准2 良(2~3分) 标准3 一般(0~1分) 选题 (5分) 课题概述 (3分) 学习目标 阐述 (7分)与学段课程教学内容相关; 选题新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学生综合 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进入探究 的情境; 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优(3分) 清楚地说明课题的背景、来源、重要性 优(6~7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 标; 符合年段特征; 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 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选题比较新颖,与学段课程教学内容相 关; 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 能力的培养;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良(2分) 能够说明课题的基本情况,以及选题的 意图 良(3~5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 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 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选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 养意义不大,不能体现技术 的优势 一般(0~1分) 陈述不清,繁琐 一般(0~2分)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题相关 性不大,与学段学习总目标 不一致 教学设计方案学习者特 征分析 (4分) 优(3~4分) 详细列出该课题需要学生具备的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以 及学生已经达到要求的特征信息 优(20~28分) 良(2分)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良(11~19分) 一般(0~1分) 信息或表述不清楚或缺少 许多 一般(0~10分) (45分)任务与目标统一,任务设计围绕总体目标的 实现展开; 学习任务 设计(28分)任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 的多种智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任务情境丰富、真实,具有挑战性,能激发 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 间; 学习任务由师生共同设计; 任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 力要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任务与目标基本统一,任务设计围绕总 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任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 学生的多种智能; 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 任务要求明确,对师生的要求比较具 体、可操作性较强; 部分学习任务设计有学生参与 任务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 一致,不能有效实现总目 标,形式单一,任务描述和 对师生、支持的要求不清 楚,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 任务比较关注知识和技能 目标 学习任务要求明确、过程清楚,对师生和其 他支持的要求具体、可操作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 明 优(3分) 清楚地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 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良(2分) 能够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 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 一般(0~1分) 陈述不力,繁琐

数学说课的评价标准

数学说课的评价标准 摘要:说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说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说课评价是说课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制定科学的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对指导和规范说课行为、深入研究教学改革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数学;说课:评价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需要,“说课”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技能展示方式和研讨方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教师资格证的申请、各类学校招聘新教师、中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师范类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评比等都选用了说课的环节。为适应社会就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也为了提高我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我们贵州师范大学在每年举办的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中也把说课作为衡量参赛选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说课活动日益成为一种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师范类高校的重视。 一、说课的涵义 说课最早由我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初创的一种教研手段,该区教育委员会编写的《说课论》一书把说课内容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1]。说课在我国已经是一种教研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说课已成为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法则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教材充分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同行教师或学校领导口头表述自己对任教课题的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方面的见解。(补充几个学者的观点)即我个人认为说课是讲清楚三个问题: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这样讲,说课的目的是为了授课者更好的备课,使得备课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处增加说课的定义) (这段从说课的兴起,不同的学者的各种含义,我个人认为是什么(是作者提出论点的关键))二、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数学教师作为重要知识的传播者,其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等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学说课评价标准不仅涵盖了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教”,而且更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学”到什么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引导广大数学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说课评价标准的指引下,通过不断的推行说课制度,就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较高教学业务水平的数学教学骨干,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已成为数学教育和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此段可以先指出目前说课存在的弊病,如强调把情境创设作为重头戏而忽视新课内容的讲授,强调问题提出而忽视问题解决,几个同学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吗?等等) 三、数学说课的评价内容 数学说课评价根据评价课题和评价类型,会有不同,不同类型的说课,虽然目的和要求不同,但从说课本身的涵义和功能来看,数学说课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如下: 1、评价说课者对数学教材分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权重评价指标与分值得分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1' 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0.5' 3.准确分析这些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教材中的地位。1' 4.准确定位分析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1' 5.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1.5'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8 1.准确完整地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6' 2.能够准确地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 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2'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 1.有过程,有方法。1' 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2'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2' 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1' 6.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1' 7.目标总体上反映和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2'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初始能力 6 1.有对学习者共性特征进行描述(一般特征)。2' 2.对学习者前知识结构与现有能力有准确的描述。3' 3.描述的内容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4 1.编号清楚。1' 2.描述明确简洁到位。1' 3.具体描述语句指向清晰、结构完整。1' 4.能完整体现学习目标。1' 教学重点和难点8 1.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3' 2.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3' 3.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2' 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 准备4 1.环境选择描述准确(教室环境等)。1' 2.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可行。1' 3.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并得到检测或落实。 2'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 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2 1.知识点编号与学习目标描述与“知识点学习目标”相一致。 2' 2.学习目标描述简洁清晰。0.5' 3.媒体类型与媒体要点相一致。0.5' 4.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准确。2' 5.媒体使用方式恰当。1' 6.通过该媒体的使用确实能够得出相应结论。2' 7.结论与本节学习目标正相关。2' 8.时间设置可行、合理。1'

教学设计评价表.doc

教学设计评价表 科目 _______年级_______设计者_______评价者_______时间_______ 项目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 评价内容 确定目标准确 ( 符合课程标准 ) 、恰当、具体,能体现三维目 标,并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学科特点,概述本课内容及其地位,并准确列出知识 点、重点、难点等。理解教材,对教材分析透彻。 结合所教内容,针对学生实际,从知识、情意、潜能等方面进 行分析。对学生的分析符合年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有关 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有明确的教学理念,且符合课改精神。针对不同的教学内 容来设定教学的价值取向。 设计中能体现主要的教法、学法。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方 法科学有效。 1、教学流程的设计应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方法。 2、在每步教学中能基本体现执行者、执行内容、执行方式、 分值得分 5 10 8 10 10 流程设计 教学媒体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课型 课时数量执行程度和执行目标这五个要素。20 3、教学流程的设计能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体现递 进性,后一步教学是前一步教学的必然发展。 明确使用那些教具、学具或电教媒体。媒体使用有利于突破 5 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板书简明、精要、重点突出,布局合理。 5 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份量与难度适中; 有层次,选做与必做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注意发展学科 5 实践活动课程。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写出教学后记、反思小结或自 10 我点评。 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和试卷评析课等课型。 2 按规定数量要求备足课时。

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格式

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基本格式 附件1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附件2为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为目标续写范例; 附件4为学习过程叙写案例。 附件1:惠济区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小学*** 【教材】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年级*册第*单元,第*页 【课程标准】 (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内容分析】 主要包括:本课主要内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及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习重点的确定等。【学情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教学难点的预设等。 【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目标表述中要包含:行为主体、学习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 【评价设计】 应包括:评价题目及设计意图。评价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

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 1.主要包括: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2.提倡以问题链(大步问题与小步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 附件2: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 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