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大全—还原

思路(4)

还原思路

从叙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步倒着推理,直到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思路叫还原思路。解这类问题,从最后结果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原来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原来除的用乘。运用还原思路解题的方法叫“还原法”。例1:

一个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等于12,你猜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用还原思路考虑):

从运算结果12逐步逆推,这个数没除以5时应等于多少?没乘以4时应等于多少?不减去3时应等于多少?不加上2时又是多少?这里分别利用了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一步步倒推还原,直找到答案。

其思路图如下(图2.9):

条件:

例2: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分析(用还原思路探索):

李白打酒是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的一道用打油诗叙述的著名算题。题意是:李白提壶上街买酒、喝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量增添1倍,而每次见到香花,便饮酒作诗,喝酒1斗。这样他遇店、见花经过3次,便把所有的酒全喝光了。问:李白的酒壶中原有酒多少?

下面我们运用还原思路,从“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开始推算。

见花前——有1斗酒。

第三次:见花后——壶中酒全喝光。

第三次:遇店前——壶中有酒半斗。

第一次:见花前——壶中有酒为第二次遇店前的再加1斗。

遇店前——壶中有酒为第一次见花前的一半。其思路图如下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与解题技巧汇总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与解题技巧汇总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角度体积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表面积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分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距离换算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货币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经典计算题大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汇总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89 203×32 312×2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479×85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689÷34 618÷88 372÷45 294÷29 328÷42 395÷56 765÷74 840÷35 630÷31 961÷19

三、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578+143+22+57 128+89+72 357+288+14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75+34+125+366 125+75+320 153+38+162 163+32+137+268 158+395+105 822+197+78

2.乘法交换结合律(一): 25 ×125×32= (15×25)×4= 38×25×4= 35×2×5= (60×25)×4= (125×5)×8= 25×17×4= (25×125)×(8×4)= 38×125×8×3= 5×289×2= 125×5×8×2= 9×8×125= 43×25×4= 125×50×2= 42×125×8= 60×25×4= 125×5×8= 25×17×4= 37×8×125=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前面试题后面答案)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大全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目录 1 归一问题 (1) 2 归总问题 (1) 3 和差问题 (2) 4 和倍问题 (3) 5 差倍问题 (4) 6 倍比问题 (5) 7 相遇问题 (6) 8 追及问题 (7) 9 植树问题 (8) 10 年龄问题 (9) 11 行船问题 (10) 12 列车问题 (12) 13 时钟问题 (13) 14 盈亏问题 (14) 15 工程问题 (15) 16 正反比例问题 (16) 17 按比例分配问题 (17) 18 百分数问题 (18) 19 “牛吃草”问题 (20) 20 鸡兔同笼问题 (21) 21 方阵问题 (22)

22 商品利润问题 (24) 23 存款利率问题 (25) 24 溶液浓度问题 (26) 25 构图布数问题 (27) 26 幻方问题 (28) 27 抽屉原则问题 (28) 28 公约公倍问题 (28) 29 最值问题 (29) 30 列方程问题 (31)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 归总问题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巧解妙算大全2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巧解妙算(二) 1.特殊数题(1)21-12 当被减数和减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零除外)交叉相等时,其差为被减数与减数十位数字的差乘以9。 因为这样的两位数减法,最低起点是21-12,差为9,即(2-1)×9。减数增加1,其差也就相应地增加了一 个9,故31-13=(3-1)×9=18。减数从12—89,都可类推。 被减数和减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十倍、百倍、千倍……,常数9也相应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其差不变。如 210-120=(2-1)×90=90, 0.65-0.56=(6-5)×0.09=0.09。 (2)31×51 个位数字都是1,十位数字的和小于10的两位数相乘,其积的前两位是十位数字的积,后两位是十位数字的 和同1连在一起的数。 若十位数字的和满10,进1。如 证明:(10a+1)(10b+1) =100ab+10a+10b+1 =100ab+10(a+b)+1 (3)26×86 42×62 个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和是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字的积与个位数字的和为积的前两位数,后两位是个 位数的积。若个位数的积是一位数,前面补0。 证明:(10a+c)(10b+c) =100ab+10c(a+b)+cc =100(ab+c)+cc (a+b=10)。 (4)17×19 十几乘以十几,任意一乘数与另一乘数的个位数之和乘以10,加个位数的积。 原式=(17+9)×10+7×9=323 证明:(10+a)(10+b) =100+10a+10b+ab =[(10+a)+b]×10+ab。 (5)63×69 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相乘,用一个乘数与另个乘数的个位数之和乘以十位数字,再乘以10,加个位数的积。 原式=(63+9)×6×10+3×9 =72×60+27=4347。 证明:(10a+c)(10a+d) =100aa+10ac+10ad+cd =10a[(10a+c)+d]+cd。 (6)83×87 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的和为10,用十位数字加1的和乘以十位数字的积为前两位数,后两位是个位数的 积。如 证明:(10a+c)(10a+d) =100aa+10a(c+d)+cd =100a(a+1)+cd(c+d=10)。

小学数学解题11种方法

小学数学是令很多孩子头疼的科目,其实,只要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学习过程就变得通透了。 多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孩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

(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 (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 (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 (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小学数学经典专题课程集锦》

目录 行程综合 (3) 圆的周长和面积 (14) 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行程问题 (34) 探索规律 (47) 工程问题 (54) 小学方程与应用题专题解析 (66)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指导课程 (79)

行程综合 【知识梳理】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基本类型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 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具体是:整个钟面为360度,上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为30度;6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6度。 分针速度:每分钟走1小格,每分钟走6度, 时针速度:每分钟走1 12小格,每分钟走0.5 度。 其他问题:利用相应知识解决,比如和差分倍和盈亏; 复杂的行程 1、多次相遇问题; 2、环形行程问题; 3、运用比例、方程等解复杂的题; 【典例剖析】 例1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乙的速度是甲的32 ,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 甲到B 地、

乙到A地后立即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那么,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为直线型的多次相遇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图形和比例解题。 【解】如图:C为第一次相遇的地点,D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将AC作为3份,则CB是2份 第一次相遇,甲、乙共走一个AB,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因此, 乙应走CB的2倍,即4份,从而AD是1份,DC是2份(=3-1)。 但已知DC是20千米,所以AB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答:A、B两地相距50千米。 反馈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他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 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的距离。 例2 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一人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库大全教程文件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 3、(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 5、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6、在4、6、2、0、1、5、8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 △比○多( ),( )○( ) ○比△少( ),( )○( )

最小的数是(),左边起第3个数是(),右边起第2个数是()。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7、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 ) ( )< 8 ()>7 2<() 9<() 1>()()<()()=()8、用上、下、左、右填空。 9、看图填空: (1)第1盆开4朵,第4盆开( )朵花, (2)开3朵花的是第( )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朵,它右面一盆开了( )朵。 10、数一数,涂一涂: 一共有()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2 3 1、小熊猫在小猴的( )面。 2、小鱼在布娃娃的( )面。 3 小马在熊猫的( )面。 4、小兔在熊猫的( )面。 5、小猴的( )面是小狗。 6、小猫的( )面是小鱼。

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测试卷姓名班级成绩 一、 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把6、5、7、9、10、8从大到小排列。 2.把0、4、6、8、5、10、7从小到大排列。 四、在○里填上“>”、“<”或“=”。 3○5 7○9 10○8 6○5 2○8 8 4 10 9 6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0

调整法趣谈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调整法的意义。 我们看下面的点子图: ●●●●●●● 图3-16 它一共有二组,一组有5个点子,另一组有两个点子,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算式:5+2 = 7(个)。现在问:怎样改变点子图,来表示算式2+5呢?我们可用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来改变。如图所示: 这种通过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的操作过程,我们较做调整法。 2.调整法的用途,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范例解析] 例1右面正方形方格中的数字,怎样移动才能使横行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分析我们可从图中观察到:竖行三数的和都是6,它们相等,打上“√”号,而横行三数的和都不相等,因此,要调整位置的是横行的数字。我们只要按照下面图3-19箭头所示进行交换调整,问题就得到解决。 说明凡是符合条件的横行或竖行打上“√”,可使问题一目了然,方便调整。 例2图中有“+”、“-”、“×”、“÷”四种运算符号。移动这些符号,使每行每列的四种符号不相同。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3-20中只有从左数第二列符号与题目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先考虑列的情况,第一列多“+”号,缺“÷”号,而第三列多“÷”号缺“+”,如下图交换后,把符合条件的行与列打上“√”。 经过第一次交换后,图3-21中只有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不符合条件,而第三列多“×”号,缺“-”号,第四列多“-”号,缺“×”号,只要再按如图3-22交换就完全符合条件。 说明较复杂的方阵游戏,多调整几次,是可解决问题的, 调整中不想走弯路,这就要靠智慧了。 例3把1~7这七个数填在图3-23中的小圆圈中,使每一 个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7。 分析此题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开始在小圆圈里任填1~7这七个数,并且两个大圆周上的四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7。如图3-24的填法。 我们观察到,只要首先将2与7交换,就能使右边大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等于17。 这时,左边大圆周上四个数的和是:1+3+7+4 = 15比17少2,要使右边圆周上的四个数字的和不变,只要4与6交换即可。 第二种做法:首先在1~7这7个数字中选四个数字, 并且四个数的和等于17。例如选(1+3+6+7 = 17) 1,3,6,7四数填在一个圆周上,其他三数任填在另 一圆周上的小圆圈里。如果另一圆周上四个数字之和不等于17,只要按前面调整的方法,只经过一此调整就行了。如图3-25所示。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超人资讯 百家号06-0921:40 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经典题目集锦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经典题目集锦1 一、填空。 1.一个小数由8个百、5个十、8个十分之一和6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小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 )。 2.把54 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 3.6501 吨=( )吨( )千克 2.25时=( )时( )分 4.甲、乙两个圆的周长比是3:4,则面积比是( )。 5.把331 小时:25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甲、乙两数的比是4:5,如果比的后项增加20,那么比的前项必须增加( )才能使比值不变。 7.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8.六(1)班今天的出勤率是96%,缺席2人,六(1)班有学生( )人。 9.用96分米长的钢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已知长、宽、高的比是 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在比例尺是1:6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1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1.如果32a=21 b,那么a:b=( ) :( )。a 和b 成( )比例关系。 12.A=2×2×2×3 B=2×2×3×5 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13.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4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并且表面积减少 4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14.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的和是96立方分米,圆 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分米。 二、选择题。 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A 、34 B 、73 C 、43 D 、74 2.要反映全班同学身高的一般水平,应该选用( )表示。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全班同学的身高之和 3.一项工作,5天完成全部工作的41 ,照这样计算,完成余下的工作需要( )天。 A 、20 B 、15 C 、10 D 、5 4.周长都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 )。 A 、圆最大 B 、正方形最大 C 、长方形最大 D 、一样大 5.含盐25%的盐水中,盐与水的比是( ) A 1:4 B 3:1 C 1:3 D 4:1 三、判断。 1.整数或小数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就比甲数少20%。( )

小学数学题库大全

小学数学题库大全 1.学校建校舍计划投资45万元,实际投资40万元。实际投资节约了百分之几?(浙江诸暨市) 2.学校五月份计划用电480度,实际少用60度。实际用电节省百分之几?(福建云宵实验小学) 3.某厂计划三月份生产电视机400台,实际上半个月生产了250台,下半个月生产了230台,实际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南昌市青云谱区) 4.现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水管以每秒4克的流量流出含盐20%的盐水,乙水管以每秒6克的流量流出含盐15%的盐水,丙水管以每秒10克的流量流出水,丙管打开后开始2秒不流,接着流5秒,然后又停2秒,再流5秒……三管同时打开,1分钟后都关上,这时流出的混合液含盐百分之几?(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5.新光小学书画班有75人,舞蹈班有48人,书画班人数比舞蹈班多百分之几?(南宁市) 6.小明用一包绿豆做实验,其中发芽的种子有100粒,没有发芽的种子有25粒,求这包绿豆的发芽率。(浙江温岭市) 看4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江苏无锡市) 8.为灾区捐款,小华捐4.2元,比小丽多捐了0.4元,小华比小丽多捐几分之几?(河南安阳市) 9.一件衣服打八折出售卖100元,实际90元卖出。实际几折卖出?(浙江仙居县) 10.食堂运来600千克大米,已经吃了4天,每天吃50千克。剩下的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南京市建邺区) 11.3箱橘子比3筐苹果少24千克。平均每箱橘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浙江台州市市区) 12.在绿化祖国采集树种的活动中,某校四年级5个班级,每班采集树种20千克,五年级3个班共采集60千克,平均每班采集树种多少千克?(上海市)

学生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数码 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正确答案是 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 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 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 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 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 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 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 取7有7+4,7+5,7+6;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太全了)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1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周期现象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如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地交替;白天与黑夜反复出现;我国民间流传着“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的说法;七天一个星期,等等,都是周期现象。 算术中也有一些有趣的周期问题。例如,一串连续的自然数被3除的余数是: 1、2、0、1、2、0、1、2、0、…… 它是1、2、0重复出现的一列数,即周期是3。 本节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期现象,并会用周期解某些较简单的问题。 [范例解析] 例1有一串黑白珠子排列如图1-4所示。 ○●○○○●○○○●○○○●○○○●○…… 图1-4 其中黑珠与白珠共有70个,那么最后一个是黑珠还是白珠?共有几个白珠?

解我们由图1-4可知○●○○四个珠子是一个周期,又70÷4=17余2,即这一串珠子经过17次重复后还余2个珠子○●,因此,最后一个是黑珠子。 一个周期的4个主张中有3个白珠,最后2个主张中有一个白珠,白珠一共应有: 3×17+1 = 51+1 = 52(个) 说明对于周期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周期规律这一重要环节,问题才好解决。 例2 1994年4月10日是星期六,那么这一年的7月5日是星期几? 解从4月10日至7月5日的天数是: (30-9)+31+30+5 = 87(天) 又一个周期的周期是7,所以 87÷7 = 12余3 即87天经过12个星期又3天,这3天应是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 我们推算出7月5日是星期一。 例3 1、2、0、1、2、0、1、2、0……第1995个数字是多少? 解这一列数中,它的一个周期是:1、2、0,即周期是3。又 1995÷3 = 665 故这一列数按12、0重复665次,所以第1995个数字是0。 例4 1+2+3+4+…+1992+1993被5除的余数是多少?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找规律填数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数列填数; 2.阵图填数。 [范例解析] 例1找规律填出后面三个数: ⑴3,4,6,9,13,18,______,______,______; ⑵56,61,47,44,______,______,______; ⑶3,9,27,______,______,______; ⑷7,14,21,28,______,______,______; ⑸0,1,1,2,3,5,8,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这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逐渐增大,那它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仔细观察,第二个数4比第一个数3大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第五个数比第四个数大4;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5。如图3-1所示。 即是按照加1、加2、加3、加4、……的规律加下去。因此,应填24,31,39。 ⑵这一列数正好⑴相反,它们是逐渐减少。其中,第二个数51比第一个数56少5; 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少4;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少3。如图3-2所示。 即是按照减5、减4、减3、……的规律减下去。因此,应填42,41,40。

⑶ 这一列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二个数的3倍,如图3-3所示。 图3-3 即是按照前一个数扩大3倍,得后一个数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81,243,729。 ⑷ 我们观察发现,这一列数中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4倍,如图3-4所示。 即是按照把第一个数扩大2倍、3倍、4倍……的规律酸下去因此,应填35,42,49。 ⑸ 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一点,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改变一下观察研究的顺序,即从8起往左看,可看出:8是3+5的和,5又是它的前两个数2+3的和,3则是1+2的和,2是1+1的和,1是0+1的和。如图3-5所示。 即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13,21,34。 说明 在一列数中填数,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中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按规律酸下去,才 能正确填才其中的缺数。 例2 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分析 我们发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变换观 察的角度,即分单双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才人下的两列数: 前一 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1的规律算下去,因此,空缺数应填5。 说明 有时一列数是由两个有规律的数串混合组成的。在填空缺数时,应注意这一点。 例3 找规律,很快把图3-6 中小圆圈里的数填出来。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集锦1

经典应用题集锦1 1.修路队修一条2850米的公路,前 3 天,每天修150米,剩下的需要12 天完成,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2.一工厂买来大米608千克,已经吃了 4 天,每天吃了52千克,剩下的吃了8 天才吃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3.张强家养的猪,7 天吃饲料105 千克.照这样计算,五月份他家的猪一共要吃饲料多少千克? 4.10 千克油菜籽共榨出菜籽油 3.2 千克.照这样计算,一袋油菜籽重50 千克,可以榨出菜籽油多少千克?要榨出菜籽油 1.6 吨,需要油菜籽多少吨? 5.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小时做45 个,18 小时完成,而实际只用了15 小时就完成了,问:王师傅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做几个零件? 6.王明做口算题,每分钟做18 道, 6 分钟做完.如果每分钟做27 道,那么几分钟可以做完? 7.学校添置大小黑板共用去300元,大黑板每块22.5 元,比2块小黑板的价钱还贵 2.5 元,大黑板买了8 块,小黑板买了多少块?

8.5辆汽车3次可以运货120吨,照这样计算,减少2辆车,8次可 以运货多少吨? 9.从山顶到山底的路长72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 4 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 2 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10.小胖和小巧每天坚持到学校进行晨跑,在环形跑道上,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相反方向跑步,小明每秒跑2米,小王每秒跑 3 米,经过 1 分钟20 秒两人相遇,学校跑道多少米? 参考答案 1.修路队修一条2850米的公路,前 3 天,每天修150米,剩下的需要12 天完成,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分析】首先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前 3 天每天修的公路的长度乘以3,求出前 3 天一共修了多少米;然后用这条公路的长度减去已经修的长度,求出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最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库大全doc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库大全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3、最短的画“√”,最长的画“○”。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5、填一填: 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6、在4、6、2、0、1 ), 最小的数是,左边起第3个数是,右边起第2个数是。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8 >< 1><= 8、用上、下、左、右填空。 9、看图填空: 第1盆开4朵,第4盆开朵花,开3朵花的是第盆,

它左面一盆开了朵,它右面一盆开了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成绩 一、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把6、5、7、9、10、8 从大到小排列。 2.把0、4、6、8、5、10、7从小到大排列。 四、在○里填上“>”、“ 3○○10○6○2○8 4○○10○1 0○1○五、请你接着画△ 六、填一填 1.在 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

、 4 、2 、 1 、 6 、 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3. 有只有只有只 比比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15434222.html,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太仓市沙溪镇归庄小学唐静芳 一、想一想,连一连。 二、想一想,填一填。 1、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2.

复杂的变式游戏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用火柴棒组成计算器显示数字; 2.用“去”、“添”、“移”进行组数游戏和变式游戏。 [范例解析] 例1如“”是由4根火柴棒组成的计算器显示的数字,你能用不同的火柴棒组成0~9各个数字吗? 解二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 图4-3 例2用20根火柴组成以下各数: ⑴组成一个三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 ⑵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 分析三位数中最大的是999,但组成一个9只需要6根火柴,三个9共用18根火柴,按题目要求,还有两根火柴没用,要加火柴,就要变数,8是用七根火柴组成,故有两个9要变成8,要保持最大,只能是十位和个位上两个9变成8,因此,最大是988,同样的道理,可得出三位数中最小是688,四位数中最大是9991,最小是1000。 解⑴最大是:(20根火柴)

最小是:(20根火柴) ⑵ 由解⑴的分析,可得出⑵的结果如下: 最大是:(20根火柴) 最小是: (20根火柴) 说明 此例是组数游戏,完成这样的游戏,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数字、数位、位数及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求认真分析、合理计算、严密推理、灵活摆布、否则是无法下手的。 在游戏时,可以改变所给火柴根数,改变组数要求 。 例3 移动两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分析 1985与61是绝对不相等的,要使它们成等式,只有把一边去掉火柴二根,移到适当的位置变成运算符号,成一个等式。我们观察发现,19-8-5 = 6,正好将右边的“1”(二根火柴)去掉,移到左边的8前,5前成“—”号。 解 例4 移动一根、二根、三根、四根火柴,使等式成立,各有多少种移法? 解 移一根: 移二根: 移三根:

小学数学常用解题思路(11种)

小学数学常用的十一种解题思路 “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 (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 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小学数学经典题集锦

小学数学经典题集锦 小升初奥数经典试题集锦 (1)一工人工作7天,老板有一段黄金,每天要给工人1/7的黄金作为工资,老板只能切这段黄金2刀,请问怎样切才能每天都给工人1/7的黄金? (2)有2个人开油坊,每天榨出10斤油,正好装满一个大油篓,他们用一个能盛3斤油的勺和一个能盛7斤油的小油篓平分了这10斤油,请问他们是如何分的? (3)一老板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老板和一赌徒赌博,老板用3个不透明的杯子盖住这3个球,让赌徒猜红球在哪个杯子里。于是赌徒选了一个杯子,还不知道里面是否是红球。老板有个习惯,在对方翻开选好的杯子之前,自己先翻开一个里面是白球的杯子,然后再问赌徒是否想用选好的杯子对换另一个未翻开的杯子。请问赌徒对换杯子赢的可能性大还是不换大? (4)有若干根不均匀的绳子,每根绳子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用什么方法确定一段1小时15分钟的时间? (5)有三个人去住旅馆,住三间房,每一间房$10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30,第二天,老板觉得三间房只需要$25元就够了于是叫小弟退回$5给三位客人,谁知小弟贪心,只退回每人$1,自己偷偷拿了$2,这样一来便等于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九元,于是三个人一共花了$27,再加上小弟独吞的$2,总共是$29。可是当初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30那么还有$1呢? (6)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了都有一商标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混在了一起。他们每人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对呢?

(7)有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离开洛杉矶开往42公里以外的纽约,另一辆火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离开纽约开往洛杉矶。如果有一只鸟,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和两辆火车同时启动,从洛杉矶出发,碰到另一辆车后返回,依次在两辆火车来回飞行,直到两辆火车相遇,请问,这只小鸟飞行了多长距离? (8)你有两个罐子,50个红色弹球,50个蓝色弹球,随机选出一个罐子,随机选取出一个弹球放入罐子,怎么给红色弹球最大的选中机会?在你的计划中,得到红球的准确几率是多少? (9)你有四瓶药丸,每瓶装的药丸数量不等,但都多于20粒,每瓶中每粒药丸重10,过期的一瓶中每粒药丸重11。用电子秤称量一次,如何找出哪瓶药过期了? (10)对一批编号为1~100、全部开着的灯进行以下操作:凡是1的倍数反方向拨一次开关;2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3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100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问:最后为关熄状态的灯的编号? (11)想象你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像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 (12)1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13)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 (14)一个大人让孩子去买苹果,给了孩子3元钱,让他买4个苹果,但每个苹果2.5元钱,可孩子买完苹果还剩4角钱。问:他是怎么买的? (15)在9个点上画10条直线,要求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