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腺癌现状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论著•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刘雪薇,王媛,韦丹梅,芦文丽*【摘要】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
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
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
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 (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 (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 (-1.09%,-0.41%)〕,局部漂移值在15~44岁呈平稳趋势,且约60岁之后局部漂移值>0;年龄效应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RR 值为0.79~1.47),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RR 值为1.08~0.90);以1955—1959年为对照组,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总体上有所升高(RR 值为0.27~2.48),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呈先增(RR 值为0.78~1.06)后降趋势(RR 值为1.06~0.44)。
中国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Oncosearch,Beijing 100142,China,Email:zlxyt2@巧m乩e也c,l
【Abstract】
breast
Objective
young Chinese women with breast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in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1538 female patients with operable primary
at
our
cancer(stage I一]II)treated
hospital from December 1994
to
December 2003
were
analyzed
patients(≤60 yrs)with the complete follow-up dat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ge:young breast cancer group(≤40 yrs。,l=208)and control group(41—60 yrs,n=867)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cn
长期以来,对发病年龄是否影响乳腺癌患者的 预后一直存在争议【l引。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 (IARC)的统计:2008年中国<40岁乳腺癌患者比 例占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2.56%,远高于欧洲和美 国;中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在40~60岁”J。但目前尚 缺少关于中国年轻乳腺癌预后的分析。鉴于60岁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PPT课件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未来乳腺 癌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 基因特征,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新药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研发 的不断投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具有 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乳腺癌治疗药物, 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07
随访监测与生活质量改善
随访监测项目安排及频率建议
适应症
适用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等不 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基 因检测结果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 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前景
作用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 统,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
治疗肿瘤的目的。
应用前景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有望
考虑患者意愿和耐受性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 意愿和耐受性,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多学科专家团队讨论
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讨论, 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4
手术技巧与术后康复管理
各类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 癌、炎性乳腺癌等各类乳腺癌的 手术治疗适应症,以及患者年龄 、身体状况等手术条件评估。
03
疗效评估与调整
在联合放化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和毒副反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毒副反应监测和处理
毒副反应类型
放射治疗和化疗都可能引起一定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这些反 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监测方法
在放射治疗和化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以及观 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中国乳腺癌普查开展现状

1 中国乳 腺癌 普查 开展 概 况
中 国初 期 的乳腺 癌 普查 主要 集 中在发 病率 相 对 较 高 的 大城 市 。胡 震 等 对 有 关 资 料 进 行 了 总结 :1 普 查 检 出 的 I期 和 淋 巴结 阴 性 乳 腺 癌 ()
的 比例较高 。( ) 2 体格 检查 应 为普 查 的第 一关 , 而 乳房 x线摄 片对 检 出乳 腺 癌 的贡 献最 大 。 ( ) 3 乳
20 07年 1 O月 第 1卷 第 5期 C i Bes D sEet ncV ri ) O tbr 07 o. , o5 hnJ rat i( l r i es n , coe 20 ,V 11 N . co o
・
17 ・ 7
・
综 述 ・
中 国 乳 腺 癌 普 查 开 展 现 状
作 ]结果见表 1 , 。
表 1 中国部分地区乳腺癌普查结果
步诊 疗 费用增 加 、 导管 内癌 的过 度诊 断/ 过度 治疗 以及 放射暴 露 等 ] 。此 外 , 有 少数 学 者 对 于乳 仍 房 x线 摄 片 普 查 可 降 低 乳 腺 癌 病 死 率 存 在 疑 问 _ 。 中 国也 开 展 了一 系 列 乳 腺 癌 普 查 工 作 。 2 ] 本文 结合 文献 , 中 国乳 腺 癌 普查 开 展 现 状 进 行 对
与 欧美 国家相 比 , 国的乳 腺 癌 普 查 存 在 以 中 下 不 同 : 1 多 以临 床 检 查 和 近 红 外 线 扫描 作 为 () 初 筛手 段 , 筛 查 出 的可 疑 病 例 再 进 一 步 进 行 B 对 型 超声 、 x线摄 片 等 检查 。( ) 织 、 施 普 查 的 2组 实 单位 、 员 较 混 乱 , 腺 癌 的 检 出 率 相 差 较 大 。 人 乳
何裕民:从我国乳腺癌发病比西方早10年说起

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调研项目日前发布结果,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病人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8岁,比西方提早了10年。
这次一共调查了4211名病人,结果提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地区高于西部。
也就是说:越发达地区,本病发病越早,患病的妇女概率越高;文化层次越高,本病发病率也越高。
笔者几年前曾经提出乳腺癌深圳有30岁现象,30岁年龄段突兀地冒出一个发病小“高峰”,现在上海也开始多见了!我们还强调,生此病的财务、教师、白领等为主,大都是知性妇女!我的病人中,大学教师的很多,所有这些,提示了什么呢?提示了几点:一、本病之发生,的确与压力密切相关,压力越大,越容易被盯上!不善于释放压力,特别是什么都追求完美者,更是危险!因为较之西方,快速发展的我国,生存压力大增!越是城市,越是发达地区,越是高层次知性女性,就越是典型!二、与饮食密切相关,越是发达地区,往往膳食结构中动物类的、脂肪类的越多;这是国外已经有了研究定论的事实!三、与少生育、少哺乳有关!四、与体育活动太少,四肢少动有关!我国女性乳腺癌病人中位发病年龄比西方提早了10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说明太多的青年女性就要受此折磨!怎么办?赶快提高认识,行动起来!考虑到乳腺癌的发病,其细胞动力学角度,发展到临床出现症状,也许至少需要五年,因此,保护乳房的“粉红丝带”运动,不应该从中年女性开始推广,而应该从大学生、女大学生开始推广,特别是那些要强好胜、不服输、抗压能力强的青年女性开始!而且,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加强体育活动,少食脂肪及动物食品,及时调整内分泌紊乱等都很重要。
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会“把心安顿好了”;善于及时释放压力、排遣郁闷;建立广泛而积极的人际网络,必要时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肝郁少了,乳腺癌也就远了!。
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现状与挑战

689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专家述评·《中国癌症杂志》2021年第31卷第8期CHINA ONCOLOGY 2021 Vol.31 No.8基金项目:北京医学奖励基金(YXJL-2020-0941-0762, YXJL-2020-0941-0740)。
通信作者:王永胜 E-mail: wangysh2008@王永胜,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国家卫健委乳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全球乳腺癌大会国际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山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于国内率先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病变微创诊断等研究,作为组长单位和首席专家,牵头开展了“中国临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清扫术的多中心研究”、“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验证研究”和“新型示踪技术引导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内乳腺癌Ⅲ期临床研究。
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等)共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奖成果共5项,其中国家级1项、部(省)级4项,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部(省)级项目3项。
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现状与挑战丛斌斌,王永胜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乳腺病中心,山东 济南250117[摘要] 在早期发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早期乳腺癌是可治愈的,长期无病生存应是早期患者所追求的治疗目标。
既往认为乳腺癌各亚型中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 )阳性早期乳腺癌预后最好,然而随着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和三阴性乳腺癌强化治疗的发展,HR 阳性早期乳腺癌预后优势已不再明显。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
03
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
专家共识的制定有助于集中行业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
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02
卵巢功能抑制概述
定义及作用机制
卵巢功能抑制是指通过药物或手术手段,降低或阻止卵巢产生雌激素,从而达到控制乳腺癌生长和 进展的目的。
定义
作用机制
乳腺癌细胞往往依赖雌激素进行生长,卵巢功能抑制能够剥夺癌细胞所需的雌激素,从而减缓或阻 止肿瘤的发展。
与其他治疗药物的联用
分析卵巢功能抑制剂与其他治疗药物(如化疗药 、靶向药等)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最佳用 药组合。
药物经济学评价
在考虑药物疗效的同时,结合药物价格、医保政 策等因素,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患者选择性 价比高的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策略探讨
联合用药的必要性
阐述联合用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作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早期乳腺癌患者,特别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在辅 助化疗期间或化疗后,为降低复发风险,可考虑进行 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禁忌症
孕妇、哺乳期妇女、已切除卵巢或已自然绝经的患者 ,以及对卵巢功能抑制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不 适用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卵巢功能抑制方法分类
药物抑制
通过服用药物,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等 ,来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这种方法相对简便、安全,患者 依从性较好。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本次专家共识要点总结
强调卵巢功能抑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本次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卵巢功能抑制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提 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PPT课件

根据治疗目标和患者病情,选择 适合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 、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04
手术技巧与术后康复管理
各类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癌、炎性乳腺癌等各 类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适应症,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和手 术耐受性的评估。
禁忌症
详细列出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如远处转移、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以确保手术安 全。
05
放射治疗和化疗方案优化
放射治疗原理及设备介绍
放射治疗原理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放射线,如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等,通过直接损伤DNA 或间接产生自由基等方式杀灭癌细胞。
设备介绍
现代放射治疗设备包括直线加速器、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伽马刀、质子 重离子治疗系统等,这些设备能够精确控制放射线的剂量和分布,提高治疗效 果并减少副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机制
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激 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
应用前景
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有望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试验结果解源自和实际应用价值临床试验结果解读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靶向治疗和免疫 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 获益,且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 有所延长。
联合放化疗时机把握和效果评估
联合放化疗通常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 情、身体状况和治疗目标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放化疗时机和顺序。
时机把握
效果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定期评估联合放化疗的效果。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症 状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