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合集下载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常犯的文化负迁移错误:交际信息增值错误,交际信息减损错误,交际信息误解错误,旨在说明外语学习需要正确把握文化迁移规律,尽可能避免文化负迁移,从而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标签:文化负迁移;错误分析;跨文化交际一、引言中国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常常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因此,他们对中外文化,例如,传统、价值观、宗教、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了解。

事实上,中国有很多英语学习者尽管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但是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交流时,往往会出现非语法性错误的中国式英语表达,这是因为他们的母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交际产生了负迁移。

本文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常犯的文化迁移错误,旨在帮助他们对交际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负迁移现象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从而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二、文化迁移根据Odlin (1989:27)在《语言迁移》一书中的观点,语言迁移就是指母语使用者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尚未完全习得的语言知识对目标语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不仅仅来自母语知识,而且还来自其他语言知识。

为了将母语和其他语言知识分别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加以区分,可以把来自母语的影响称为“母语迁移”。

同时,Odlin还将母语迁移按照其作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有利于母语使用者对目标语学习的;相反,负迁移会阻碍母语使用者对目标语的学习。

负迁移现象不仅仅会出现在语言层面,还会出现在文化层面。

当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不自觉地按照母语文化的价值观,或者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交际行为就会出现交际不畅的情况,这是文化负迁移的表现,主要还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所出现的文化负迁移现象,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尽可能避免文化负迁移,从而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以及外语学习的效果。

三、错误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为该理论总是试图通过比较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来预测目标语学习的难点和错误,但有时候目标语学习中的难点和错误并不是由于语言间的差异造成的。

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摘要]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从母语迁移的现象、母语迁移的表现方面和解决母语迁移的对策详细阐述了母语迁移这一问题。

首先母语迁移的现象主要介绍了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的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之后解决母语负迁移的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

其次是通过词汇、句法、文化和思维差异这四点详细阐述了母语迁移的表现方面,通过对于表现方面的论述,发现了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形式。

最后对于这些发现做出了解决对策的分析。

这种自上而下的问题分析方式,清晰阐明了该问题的源头,切实有效地提出了解决办法,使得读者可以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在实施方法上得到一些启发和影响。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文化思维;词汇差异;句法差异[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9-0114-02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王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英语和汉语是差异非常大的两门语言,无论是表达方式,语法构成,还是思维模式等都存在着千差万别,所以不管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还是语言翻译者来说,这种差异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学习和应用当中都需要注意母语负迁移这一问题,若是不注意这个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歧义的发生,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地道、不准确,甚至出现语言表达障碍和误会,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做到避免母语负迁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一)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语言迁移这个概念,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两种语言之间转化时所自动产生的潜意识的影响。

其次,语言迁移包括了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在两种语言转化时,不受到语言规则的差异可以直接转化的迁移。

负迁移是指在两种语言转化时,受到语言规则、思维模式、语言习惯上的区别而产生的差异性。

往往正迁移是很好解决的,只需要用相同的思维和相同的习惯用以不同的词汇组成就可以精准地达到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负迁移和正迁移恰恰相反,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负迁移问题,就需要慢慢积累培养,最终达到目的。

文化负迁移对汉译英词义理解的影响

文化负迁移对汉译英词义理解的影响

文化负迁移对汉译英词义理解的影响作者:王庆庆金信江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2期摘要:作者从词汇文化的四个方面——词汇空缺、词汇联想、成语和俗语、礼仪话语对跨语翻译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了解汉英文化差异,避免文化负迁移的干扰,并辅以恰当的方法达到译文自然、贴切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负迁移汉译英词义理解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成为各方学者关注的焦点。

跨语翻译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桥梁。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人类利用语言传承文化,而翻译的根本任务则是传递不同语言的文化。

本文将心理学的迁移概念移植到翻译中,从分析外语学习中的文化负迁移入手,从汉英文化差异角度探讨母语文化负迁移对汉译英词义理解的影响。

一、文化负迁移“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

迁移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等。

本文仅讨论文化迁移中的负迁移现象,所谓文化负迁移指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干扰,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文化负迁移往往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

所以研究文化负迁移对外语教学、中国文化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负迁移对词义理解与翻译的影响语言学家Lado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

”(王福祥,吴汉樱,1994:333)但“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义范畴分解和描述世界。

因此,一种文化里有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就不存在”(Lado&Robert 1957:78)。

下面从词汇文化的四个方面——词汇空缺、词汇联想、成语和俗语、礼仪话语考察文化负迁移对一些词义的理解与翻译的影响。

浅析文化负迁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影响

浅析文化负迁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影响

浅析文化负迁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影响作者:李文佳来源:《大观》2017年第09期摘要: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负迁移是公认的导致汉语习得偏误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有效克服文化负迁移对教学的影响,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文化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讨论文化负迁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文化负迁移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看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潜藏的巨大商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使得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

这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词汇的学习。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词汇使用错误的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汉语词汇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国人受到自己母语文化负迁移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本文重点讨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主要体现者和承载者。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相应的民族文化。

汉语作为汉民族的语言,承载着汉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

萨丕尔(E·Sapir)曾说过“语言背后包含着一定的东西,因此,语言必须依附于文化而存在……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出他所服务的文化……”[1]。

因此,不论是汉语词汇的教学还是学习,都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结构的学习,还需要学习其深厚的语言文化。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词汇除了常用的基本义外,还具有一些引申义,这是汉语词汇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而这一类词一般以有典故的成语居多,例如“指鹿为马”,常常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这就要求留学生在学习成语词汇的时候,除了记住该词的基本义,还要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而掌握该词汇的引申义,避免在日后的学习交流中产生笑话。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负迁移问题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负迁移问题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负迁移问题摘要:在学习一门外语时,母语负迁移往往会产生各种问题,最终制约了学习的学习进度与效果。

本文阐述了负迁移及其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英语汉英翻译中出现的词汇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英语;负迁移;翻译近些年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关注的一大问题就是负迁移。

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研究人员着手于母语负迁移问题研究。

但是,目前人们在母语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方面却研究甚少。

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往往会由于母语的影响而出现各种问题,最终降低了翻译质量。

1负迁移及其与翻译研究间的关系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负迁移的本质是语言迁移。

人们在对语言迁移进行界定时出现了分歧:一些研究学者立足于行为主义学说,表示迁移导致了错误的出现;一些研究学者提出语言迁移实际上就是“跨语言影响”[1]。

而“跨语言影响”涉及到了多种与语言丢失相关的含义,例如迁移、避免等。

如果母语表达习惯和目的语不相符,那么学习者便会把母语中的表达习惯转移到目的语中所产生的干扰就是负迁移[2]。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不少研究人员都尝试借助实证方式探讨负迁移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而且他们的立足点都各有不同。

然而,重视翻译中产生负迁移问题的研究学者却寥寥无几。

翻译的实质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把词汇的结构、语义等用另外一种语言体现出来,极易被母语影响[3]。

因此,对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词汇负迁移表现形式笔者通过研究分析之后发现,当前英语在汉英翻译中出现的词汇负迁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1冠词错误英语共包括三种冠词,分别为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an)和零冠词。

但是,汉语中却没有冠词。

所以,虽然英语的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英语冠词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依然面临种种难题。

笔者通过调查资料发现,在一项被试翻译中,学生出现的冠词错误率达63%,其中有将近81%的错误源自于冠词缺失,有7%的错误源自于冠词的错误使用,还有12%的错误源自于冠词的过度应用。

目的语负迁移名词解释

目的语负迁移名词解释

目的语负迁移名词解释迁移名词,又称为语义迁移,是一种在语言、文学和文化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语言现象。

在现代英语中,迁移名词是被广泛使用的,可以在描述物体、行为、状态和其他范畴中得以应用。

它为英语所提供的有关某种物体、行为或情况的描述,以及言语表达中涉及复杂性时的表现力,都在其他语言中难以模仿。

迁移名词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多义词,它可以用于指代特定的情况,也可以指代普遍的情况。

例如:了解(understanding)可以用于指代某一特定情况,例如父亲对孩子的了解,也可以指代普遍意义上的了解,就像了解一门课程。

当了解用于指代特定情况时,它可以看作是一种名词,当指代普遍情况时,它可以看作是一种动词。

通过这种多义性,迁移名词可以简洁有效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如果我们不使用迁移名词来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构建更长的句子来表达同样的概念。

迁移名词在英语语言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它可能难以被保留在目的语中,尤其是当它们被翻译到一个比原语言拥有更多单词的语言中时。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必须利用其他词语来表达原语中的概念,这可能会导致意义的偏离,从而破坏原句的表达。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词语联系,以便准确地把握原句的表达范围。

此外,翻译者必须在翻译时考虑原文的文化背景,以便把握原句的主旨和深意。

然而,要解决翻译中迁移名词的挑战,翻译者不仅仅要考虑词语联系,还要考虑英语中迁移名词的语用特点。

这些特点包括:(1)迁移名词可以指代特定的情况,也可以指代普遍的情况;(2)迁移名词可以表达英语中的复杂性;(3)迁移名词可以表达特定的概念;(4)迁移名词可以作为一种抽象概念的表达手段;(5)迁移名词能够在多种情况下有效地应用。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将迁移名词翻译成目的语,翻译者需要更多地考虑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语用特点。

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翻译迁移名词,从而以更加优秀的译文贯彻原文的抽象性和主题性。

综上所述,迁移名词可以简洁有效地表达复杂概念,在翻译中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只要翻译者能够考虑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语用特点,就可以有效地将迁移名词翻译成目的语,从而实现准确翻译,传达原文的思想。

论汉英语言的文化负迁移

论汉英语言的文化负迁移

论汉英语言的文化负迁移姜苏(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一、文化负迁移语言学家Lads在《语言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语言文字决不仅仅是一种用于表达和记录的符号.它是与其所承载的文化息息相关的。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又深深地反映在语言中。

与其密不可分。

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迁移”一词是心理学的术语.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或“干扰”。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人们常常会套用母语的语言结构规则和文化来表达英语.如果目的语和母语遵循相同的语言规则和习惯时.则母语的语言规贝l j有助于目的语的习得。

这种情况便是“正迁移”:如果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不同时.便会出现“负迁移”。

二、文化负迁移的表现(一)词汇的文化内涵。

1.词义范围不同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汇在汉语中虽有对应的词汇.但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一部分是英语词汇意义范围大于汉语对应词意义,如:英语中的“w ear”一词,在汉语中既可表示“穿”又可表示“戴”:另一部分是英语词义范围小于汉语词义。

如:汉语中的“山”,英语里则有“hi l l”及“m ount a i n”以示其大小、雄伟之别。

2.词义和文化内涵不等值汉语和英语每一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词汇.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与另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对等。

汉语中“爱人”一词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的“l over"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

有些懂一点英语的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用“l over",外国人颇感惊讶.不理解为何一向在这类问题上谨慎小心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有l ov er o3.词义联想的差异有些汉英词汇表面意思相同.但深层潜在的涵义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有很大的不同。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文化负迁移是指一个人或群体由于在新文化环境下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导致他们在心理和行为层面上经历困惑、压力和适应困难的现象。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困境、文化解读的差异、情感化的交流、文化冲突的产生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是人们面临的困境。

当人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中,他们可能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挑战,导致交流的困难。

例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口音和方言差异会使得交流变得困难,有时甚至产生误解。

此外,不同的礼仪、习惯和传统也会使得参与者在交际中感到困惑和无措。

因此,文化负迁移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

其次,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化解读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对同样的言语、行为和符号可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坦率和诚实,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冒犯和粗鲁。

这种文化解读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误解和沟通障碍。

因此,文化负迁移使得人们需要更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解读方式,以避免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此外,文化负迁移还对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化交流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社会化过程、情感表达方式和观念体系会使得个体在情感交流上出现困惑和困境。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情感表达被鼓励和接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情感表达被视为私密和不被接受。

这种差异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学习和适应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以避免情感冲突和误解的产生。

最后,文化负迁移还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认知模式,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发生文化冲突。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竞争被视为积极的特质,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合作被视为积极的特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
避免地会 “ 移 ”到外来 民族文化中去 因此 ,在进行跨文 迁 化广告语翻 译时 ,为了使广 告语符合译入语 民族 的文 化,就 必须揭示 隐藏在 语言背后 的引起误 会和文化冲突 的 索 , 找 出 并 正 确 理 解 这 些 文 化 因 素 , 自觉 调 整 译 者 固有 的 文 化 框 架 ,以免 错 误 地将 自 己对 文 化 的 理 解 强 加 给 对 方 ,从而 避 免 广告语翻译 中的文化负迁移 。 ( ) 社 会 价 值 观 念 的 差 异 一 东 西 方 价 值 观 念 的 差 异 是 造 成 , 语 翻 译 中 的 义 化 负 告 迁 移 的主要原 因之一 ,最 明显 的表 现是群 体倾 向 与个 人倾 向 。我们首 先来看 中国 的征 兵广告: 坚决 响应 祖国号召 ,踊 跃报 名 参 军 。 人 参 军 , 家 光 荣 。 美 国 的 征 兵 广 告 罡 :e 一 全 而 B
第 3 卷 第 4期 l 21 0 1年 4月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 azj 报  ̄ j az
J n a fHuBe our l o iTV n v r i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 i e st
Vo1 , o4 . 31 N .
Aprl 011 0 i.2 . 99~ 1 00
广告语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的 不 同 体 现 了 中 国 的 “ 体 主 义 ”价 值 观 和 荚 困 的 “ 休 主 集 个 义 ”价 值 观 。 在 国 内广 告 中 , 国 集 体 主 义 的价 值 观念 使 随 大 流 的从 中 众 心 理 在 国 人 心 态 上 根 深 蒂 固 ,认 为 大 家 用 的…‘ 足 好 货 。 定 反 映在广 告语言 的创作 上, 许多广‘ 告抓住 此人们的从众心理 而大肆渲 染和说服消 费者 去购 买同一产 品, , 告中极力推 在 一 崇“ 男女老 少皆宜 ”“ , 大家好才 是真 的好 ”“ , 适合各种肤质 ” 。 而西 方在 广告语创造 中,常 以 “ 个性 ” 独立 ”“自由 ”作 、“ 为 主 题 ,强 调 产 品 的个 性 化 感 受 。 美 嗣 著 名 运 动 品 牌 耐 克 如 的 广 告语 “ut oi i ”就 符 合 崇 尚个 性 、提 偶 [由 的 西 方 年 sd t { 轻人 的心理 ,翻译 成中文是 :只管去做 。兰蔻推 出的奇 迹香 水 的 广 告 词 为 Mi ce S gc r l. o ma i!其 汉 语 译 文 是 : 地 问 , a 天 你就是奇迹 !该广 告充 分强调 了此款香水 的特 别。如果在英 语广告翻译创 作中出现这类词 句,如: g o o ain r “ o dcmp no s o f c i rna la ut” “o e ya ”等广 告语 试图去说 hl e s l s d l , lvdb l d we a s 1 服 消费者 , 而会 使英美消 费者觉得不可信 , 反 从而无法达 到 成 功 销 售 产 品 的 目的 。 ( ) 思 维 方 式 的差 异 二 正如季羡林先 生所 说 , 西文化的本质区别体现在 思维 东

二、文化负迁移 的含义 “ 迁移 ”(rnfr t s )一词最 早见于教育心理学研 究中,指 a e 已获得 的知识、技 能、学习方法或学 习态度对 新知识新技 能 习得和 解决新 问题的处理所产 生的影响 。 种影响既可能 是 这 积 极 的 , 也 可 能 是 消 极 的 ; 积 极 影 响称 为 “ 迁 移 ” 正 ,消 极 影 响称 为 “ 迁 移 ” 或 “ 扰 ” 负 , 干 。 广 义 上 的 文 化 迁 移 同 样 可 分 为 文 化 正 迁 移 ( p sie oiv t r f fc l e t s ro utr ) 和 文 化 负 迁 移 ( n gt e t se f n a e u e a v r fro i n a cl e 。狭 义 上 的 文 化 迁 移 即 指 文 化 负迁 移 。文 化 正 迁 ut ) r u 移是指母语文化 与 目标语文化在价值 取 向、 思维方 式及文化 渊源相 同或接近 , 并在跨文化 交际 中对交流 的双方起 促进 和 帮助沟 通 的作用 ;文化 负迁 移则 是指 由于文 化差 异而 弓 起 l 的文化干扰 , 在语言交际 中表现 为人们下意识地用 自己的文 化 规 则 和 价 值 观 来 指 导 自 己的 言 行 和 思想 , 以此 为标 准 来 并 评 判 他 人 的 言 行 和 思 想 而 造 成 语 言 上 的 错 误 或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隔 阂 。 化 负 迁 移 的产 生“ 要 是 因 为 本 族 文 化 根 深 蒂 固 , 文 主 人 一出生就开始接受 本族 文化的熏陶 , 他的所思所说所做 无 不 受其影响 ”( 戴炜 栋 ,张红玲 ,2 0 ) 3 0 0 。[ 1 三、广告翻译 中文化 负迁移的原 因 语 言是文 化的载 体 ,翻 译 的根本任 务是传 播和 交流文 化。 涉及到两种语 言代码 转换的翻译活动 不可避免地会受 到 两种文化 的影响 , 民族文化 中的某些语 言规 则和模式不可 本
邱 银 香
( 南农 业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湖 4 02 ) 1 1 8
[ 内容 提要] 广 告语是经济发展 的产物,也 蕴含 着丰富 的民族文化 内涵。本文 讨论 了广告语翻译 中 f 于社会 l 1 价值观 、思维方式 、词汇联想 意义和审美取 向等 中西 文化 差异引起 的文化 负迁 移 ,并提 出了, 告语 翻译r 要求 译 { 者 增 强 跨 文 化 翻 译 意 识 , 注 意 源 语 与 目的语 之 间 的 文 化 差 异 , 从 而 避 免 文 化 负 迁 移 , 成 功 实 现 广 告语 翻 译 。 [ 关键 词 ] 广 告 语 翻 译 ;文 化 差 异 ; 文 化 负 迁 移 [ 中图分类号] H0 9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4 7 ( 0 40 9 —2 0 87 2 2 1 )0 —0 90 1
[ 收稿 日期 ] 010 .4 2 1.22 作者 系湖 南农业 大 学外 国 语学 院讲 师 。
l0 0
湖 北 广 播 电视 人 学 学 报
第 4期
咖 啡, 告词 为 “ 滴 香 浓 , 意犹 未 尽 ” 该』 词 中 “ 滴 , 告 意犹 末尽 ”巧妙 地 抓 住 了 中 消 费者 的形 象 思维 特 点 , 麦 氏 咖 把 啡 的醇 否 与 内心 的感 受 紧 紧 结 合 起 来 。 德 芙 巧 克 力 广 告 为 : “ 奶 香 浓 ,丝 般 感 受 ” 牛 ,给 消 费者 带来 “ 般 感 受 ”的心 理 丝 体验 , 巧 克 力 细腻 滑 润 的感 觉 用 丝 绸 来 形 容 , 语 言 的在 将 将 』 中 的力 量 发 挥 得 淋 漓 尽 致 。 告 而 两 方 圜家 重 理 性 和 逻 辑 推 理 , 方 人 多喜 欢 利 j 性 西 }理 f _ 思维 和 数 据 精 确 、 练 地 地 米 进 行 广 告创 意 。1 I 斯 莱 斯 简 % ̄ 劳 1 汽 经 典 广 告 语 ,“ 0mi sa o rtelu etn i n At l nh u od s os i 6 e h e tif w R l— o c o ef m tee cr lc . 在 时速 hsl ol R y e m o l tccok”( e s c r h e i 六 十 英 的 时候 , 车 上最 人 的 噪 音 来 源 于 这 个 电子 钟 ) ,完 美 地 展 示 了该 午 的完 美 品质 。 麦 氏咖 啡 厂‘ 词 为 “ o dt 而 告 Go o te at rp , 英 巧 克 力 』‘ 为 “ me t M y v ” h sdo ” 德 l 告 MyMo n, e Do 这些, 一告语表达都倾 向于简练的陈述 。 ( ) 词汇 联 想 意 义 的 差 异 语 高学 家 L eh 将 意 义 分 为 七 种 ,分 别 是 概 念 意 义 、 ec 内涵 意 义 、社 会 意 义 、情 感 意 义 、反 映意 义 、搭 配 意 义和 主 题 意 义 。其 中 内涌 意 义 、社 会 意 义 、情 感 意 义 、反 映 意义 都 属 f联 想 意 义 ( soi ie a ig ) 联 想 意义 说 明 了语 言 asca v nn 。 t me 符 号 使 用 者 的关 系 , 语 占符 号 对 人 产 生 的影 响 。 想 意 j 是 联 义 的理 解 需 要 在 特 定 的 文 化 背 景 下 进 行 , 为语 言是 民族 文 冈 化 的基 7 要 素 , 卜 吲… 词 汇 在 不 同 的语 言 中有 着 不 同 的联 想 意 义 , 也 给 广‘ 语 翻 译 带 来 了挑 战 。 同文 化 背 景 的人 们 对 这 告 不 间一 事物 或 词 会 产 生 不 同的 情 感 和 联 想 。 而很 多』 告 语 然 翻 译 q去 忽 视 r这 …‘ ,导 致 了文 化 负 迁 移 。 ]" 点 向 品 的乩 牌 体 现 了产 品 的优 点 和 特 征 , 』 的重 要 组 是 告 成 部 分 。 品 品牌 的情 感 意 义 非 常 重 要 , 能使 消 费者 对 产 产 可 品产 生 好 感 或 者 反 感 。 中西 方 对 于动 物 所 赋 予 的含 义 存 在 着 强人 的区 别 。例 如 存 中 华 文 化 中 ,蝙 蝠 是 吉祥 的 象 征 ,蝙 蝠 牌 电扇 中 的 “ ” 蝠 “ ” 音 ,受 到 中 国消 费 者 的喜 爱 。 幅
方 式上 , 这是 导致 其他一切不 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 翻译 的本 质可 以说是不 同思维方 式的转换 。 译者必须迎合译入语读者 的思维方式 以唤起认 同感 ,准确 、生动地传达商 品信息 ,刺
激广 告受众的购买欲望 。 中国文化 的思维模 式呈直觉整体性 ,偏好形象思维 , 喜 欢用感性创 意包装产 品, 强产 品广告 的感 染力。例如麦 氏 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