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盘旋前进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盘旋前进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盘旋前进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盘旋前进

【摘要】耶路撒冷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其最终地位问题是影响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和平进程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历史表明,战争无法解决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只能依靠与和平谈判。而由于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对其的强硬态度一直僵持不下,它的最终解决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关键词】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和平协议

自“二战”以后,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影响中东和平的重要因素。因其敏感的宗教地位,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一直宣称其为本国首都并不承认对方对其的所有权,更为此引发了无数次流血事件。本文将从耶路撒冷的历史根源追溯其为何成为巴以双方不可退让的争端,又通过以色列建国后的几次战争分析耶路撒冷近70年来的地位问题的坎坷进程,通过战后的数次重要的谈判,耶路撒冷问题的解决再现曙光,但由于其复杂性和敏感性,问题的解决举步维艰,尤其是在巴以双方新上任的领导人都以强硬态度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后,耶路撒冷的归属再次增加了不确定性。但由于世界的和平力量的日益壮大,耶路撒冷问题的解决虽然仍将是个艰难的过程,但将会被引导到和平解决的轨道上。

1、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来由

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位于近东累范特地区,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约72万(2006年统计)。

自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罗门在该城建造圣殿之后,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征,犹太人无论流散何处,礼拜时总是朝向耶路撒冷。长期以来,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犹太人对该城市的依恋程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以色列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立场强硬地坚持耶路撒冷是“永恒的与永不可分割的首都”。

而耶路撒冷同时又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点,被数以亿计的逊尼派穆斯林认为是第三圣地。自7世纪起到191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主宰耶路撒冷长达1000多年。穆斯林国家很久就已经将耶路撒冷看成是一个具有特别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城市,绝不愿放弃。

在以色列国成立以前,即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包

括今天的以色列和约旦)的首府。尔后英国托管政府在处理犹太移民的问题上引起诸多争议,最终被迫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联合国处理。1948年底一次以阿战争后,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和约旦分割,西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被约旦占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全部耶路撒冷都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

长期以来,耶路撒冷一直是中东问题的症结所在。不管是美国戴维营会上的以色列或巴勒斯坦或美国的领导人都不得不承认,耶路撒冷问题并非是个土地换和平的简单问题。中东地区的人民在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的长期斗争中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2、以色列建国以来对耶路撒冷地位的战争争夺

本-古里安于1948年1月25日被选为以色列总理。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在以建国的第二天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在人数、装备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随后在美国的军事支持下,以色列军队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统治集团腐败无能,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战局处于被动状态并节节败退。最终在1949年初在联合国代理调解员的调节之下,以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这次大战期间,以色列占领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土地,并占领了西耶路撒冷;而东耶路撒冷则被约旦王国所占据。但在犹太人的心里,耶路撒冷是个完整的整体,不可以分割,因此以色列当局者一直对东耶路撒冷虎视眈眈。同时,阿拉伯世界并不承认以色列政权,而以色列又不承认巴勒斯坦的存在,以色列更需要以武力去包揽整个耶路撒冷,甚至整个巴勒斯坦。于是,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完全投入了美国的怀抱。

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完全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自1956年底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以来,以色列不甘心其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失败,一直蠢蠢欲动。为了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以色列统治集团蓄意加剧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寻找借口,发动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就是在美苏加紧争夺中东的情况下,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蓄意挑起的一场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以军死亡近千人,3个阿拉伯国家(即叙利亚、埃及和约旦)死亡近2万人。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

西岸,东耶路撒冷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而沦为难民,成为中东局势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

此次战争给阿拉伯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整个民族背负了奇耻大辱,更是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增强了他们反以斗争的力量和信心。在1967年的喀土穆会议上,阿拉伯国家一直确定了对以色列的“三不”政策,既不承认以色列,不与以色列直接谈判,不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这使得以色列所认定的耶路撒冷的地位再次受到质疑。

自1967年占据全部耶路撒冷以来,以色列历届政府采取耶路撒冷犹太化的政策,在耶路撒冷的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巴勒斯坦土地上修建了一连串的定居点,并力图把这些“卫星城镇”并入耶路撒冷,以改变耶路撒冷的人口结构。然而,2005年,耶路撒冷居民的总数增长了13000人(1.8%),高于以色列全国平均水平。该市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之中,其宗教与种族构成也正在改变。尽管犹太人仍占人口的多数,但在15岁以下儿童中犹太人只占31%。这数据证明过去40年中,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全以色列的比重已经下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战争爆发的1967年,犹太人占人口的74%,比2006年高9个百分点。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市的保守主义高涨。许多离开该市的是年轻人或属于不太保守的犹太教教派;他们在特拉维夫和海法等沿海城市定居下来。

同时,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的地位至今仍受争议。按照以色列国法律,住在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如果放弃原有的约旦国籍,将自动获得以色列国籍;但是由于拒绝接受以色列国籍(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承认以色列的占领),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只拥有永久居住权。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以色列自由活动,但假如他们踏出以色列国土,他们将失去这个权利,不得再移回。因此他们无法探访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亲朋好友,即使那些亲友就住在仅仅几千米外的西岸。

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国会通过法案(《基本法: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宣布耶路撒冷(包括西耶路撒冷和东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同年的联合国安理会478号决议(14票赞成,0票反对,美国1票弃权)宣布这项法律无效,并要求其成员国必须从该市撤出外交代表作为惩罚措施。在478号决议之前,大部分大使馆已经设在特拉维夫。在耶路撒冷设立大使馆的少数国家中,大部分按照决议,将大使馆迁往特拉维夫。2006年8月16日和26

日,最后2个在耶路撒冷市内设立大使馆的联合国成员国—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先后宣布将大使馆迁往特拉维夫。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別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已拥有联合国观察员席位,並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耶路撒冷作为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这一点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由此可以看出,耶路撒冷虽然被以色列国操控在手里,却是不得人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方一直所坚持的立场更显孤立无援。

3、谈判桌上的耶路撒冷地位问题悬而未决

对于耶路撒冷的真正归属,以阿双方一直各执一词,僵持不下,但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的中东地区的平民饱受了战争之苦,同时双方的经济社会也因战争而动荡不安,世界各地区的经济也受到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的不稳定的牵连,因此,把耶路撒冷问题放到谈判桌上解决符合历史的潮流。本文通过对以下几次和平谈判分析耶路撒冷问题的终极解决。

1.1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就以阿问题通过了大量决议,但构成解决以阿冲突原则的主要是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1967年11月22日)和第338号决议(1973年10月22日)。在1969年267号决议,1971年298号决议,1980年478号决议,1986年592号决议,1990年的672、673、681号决议及1994

年的904号决议中,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强调了以色列为了改变耶路撒冷地位所采取的行动是非法的,并呼吁以色列当局一定要保持克制,停止这样的行动。在2010年3月28日的第二十二届阿盟首脑会议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发言中呼吁“耶路撒冷对于各方的重要性应得到尊重,应通过谈判手段使耶路撒冷成为两国共有的首都”。然而,以色列一直都在抗国际社会的呼吁并继续把耶路撒冷犹太化。

1.2美国方案

1982年9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被称为“里根方案”,其中指出“美国将不支持在过渡期建立新的定居点。以

色列应立即冻结定居点建设。从以色列的安全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定居活动。”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定居点严重影响了耶路撒冷问题的走向。由于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附近建立了多个定居点,这些居民将难以撤离到别的地方去。其主要原因为,如果将现有的定居点全部撤离,将要花费巨额的经费。在其他地方没有住处的定居者需要有新的住房和生存手段。拥有第二住所的人大多处于信仰而定居此处,这些人的撤离更不是金钱所能换来的,他们将是耶路撒冷问题和平解决的一支顽固势力。

1.3奥斯陆协议及约以和谈

1993年9月13日,巴解和以色列在美国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巴以《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这标志着20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冲突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该宣言中包含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迟于过渡期的第三年初就被占领土地最终地位举行谈判,谈判将包括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定居点问题、安全安排、边界问题和于邻国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巴以协议的签署被认为是一次全面、公正解决耶路撒冷问题的重要步骤。但是尚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千头万绪,耶路撒冷地位的谈判就更加困难。次年7月25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签署了《华盛顿宣言》。该《宣言》宣告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状态结束,并表示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争端。

1994年10月26日,约以双方签署《约以和平条约》。其中声明了双方“互相提供进入有宗教和历史意义地方的自由;以尊重约旦在耶路撒冷伊斯兰圣地的现有特殊作用,在进行永久地位谈判时将对约旦在这些圣地的历史作用给予优先考虑。”这表明以色列对于耶路撒冷城的非犹太教区有所松弛地进行了让步,然而约以要在耶路撒冷问题上达成一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耶路撒冷的权利问题,其实是约、以、巴三方有争执的一个问题。在《华盛顿宣言》中,以色列承诺把约旦历史上对耶路撒冷的作用放在最优先地位。这首先激起了巴勒斯坦方面的反对,巴方强调约以宣言中有关耶城的内容同巴以原则宣言精神相违背,抨击以色列根本没资格对耶路撒冷权利做任何承诺,因为耶路撒冷问题正是巴以之间的最大争议之一;巴以协议中双方一致同意,耶路撒冷的最后地位问题留待巴以谈判最后阶段同巴勒斯坦讨论解决。

4、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现状和前景

自从沙龙上台担任以色列总理之后,一直强烈反对以巴和谈,主张“单边行动计划”以及在被占领土上修建更多的犹太人定居点。2000年9月28日,沙龙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从而引发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旷日持久的暴力冲突。与此同时,以“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为主要目标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国中地位崛起。 2006年1月26日,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得132个席位中的76席,远远超过其他党派(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获得43席),其崛起对巴以局势构成严重冲击。同年3月28日,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宣布,哈马斯提交的新政府组建计划获得通过。2008年年底,巴以在加沙地带爆发加沙战争,加重了两国之间的矛盾,使得耶路撒冷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再次搁浅。虽然以阿双方人民的仇恨越结越深,增加了耶路撒冷问题和平解决的不稳定性,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又更能激发起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使之能与不和平力量抗衡。

5、结语

总之,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中最复杂和最敏感的问题。耶路撒冷地位只能通过以巴直接谈判解决,而非单方面确定改城。但由于巴以双方各执一词,使得争端陷入“闷局”。随着世界和平力量的日益壮大,联合国的日益有所作为,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得到和平解决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郭依峰.阿拉伯国家概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2]解力夫.中东战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3]Yossi Feintuch.美国的耶路撒冷政策[M].青木出版集团,1987.

[4]舒平.耶路撒冷:中东问题的症结[N].文汇报,2000-09-08.

[5]钟冬;中东问题八十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中东国际关系作业-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的障碍

序号:23 姓名:张兆龙学号:200913501143 题目: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 时间:2010年11月29日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则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既是影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更是影响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关键。 耶路撒冷问题牵涉到宗教、民族、政治、国家利益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同时涉及到宗教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理论等多种学科。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自古以来就被其信徒敬仰、膜拜。它不仅关系到当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关系到全世界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权益。伴随着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冲突不断,双方都坚持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流血冲突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耶路撒冷一“和平之城"不再和平。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则置于联合国有效管制之下。如今巴勒斯坦已经默认以色列的建国,而耶路撒冷之争实际上已演变成东耶路撒冷之争。 如果说巴以冲突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的话,那么巴勒斯坦问题的死结则在于耶城。耶城问题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道棘手难题。耶路撒冷问题有着悠远、复杂的历史渊源,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先后留下了希伯来国、亚述王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公元前1l世纪,大卫王将耶城定为古以色列国都,大卫之子所罗门在耶城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第一圣殿的竣工奠定了耶城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自7世纪起,穆斯林控制耶城长达1000多年。1193年阿拉伯人萨拉丁收复了耶城,但在1517~1917年又沦落土耳其人手中。1917年,英国取得委任统治后,耶城成为巴勒斯坦的首府,巴终于有了独立建国的历史性机会。但英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因欧洲出现反犹排犹浪潮,大批犹太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下,陆续涌入巴勒斯坦。巴人对此深恶痛绝,表示要“犹太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从此,阿以对耶城的争夺日益加剧。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同日宣布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城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约以分治局面。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约旦控制的耶城东区被以色列鲸吞,以自此实现了对整个耶城的控制。1980年7月30日,以宣布耶城为其“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未予承认。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将耶城定为首都。以色列对此坚决否定,一再强调只有以色列才对耶城拥有主权。耶城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巴以矛盾的焦点。围绕耶城问题,40多年来阿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尤其以色列几乎毫不退让。以色列认为,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国的首都。尽管千百年来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但一直没有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自前1l世纪大卫定都耶城以来,该城一直断断续续属于他们,从来就不曾是任何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因而,他们对该城拥有主权是毋庸置疑的。阿拉伯人认为,现代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是耶城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因巴勒斯坦一词意为“腓尼斯丁人的土地”,而他们就是古代腓尼斯丁人的后裔,并进而对以色列所宣称对耶城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提出质疑。他们指出,自7世纪到一战(十字军时代除外),耶城一直在阿拉伯穆斯林手中,而现在以色列却“反客为主”,显然毫无道理。虽然阿拉伯内部矛盾重重,但在耶城问题上极为团结。目前,巴在耶城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巴可以在耶城全部主权问题上做些适当让步,但绝不放弃耶城尤其是东耶。 在耶城问题上,以色列同国际社会的矛盾很深。由于以长期一直奉行“非犹太人说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犹太人做什么”的哲学,拒不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对此,联合国曾多次指出,如果以不遵守,安理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有效措施”。此外,《联合国宪章》亦授权安理会在遇有“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时,采取集体行动,

美国驻以大使馆改址,耶路撒冷再成焦点:浅析中东争端的背后逻辑

美国驻以大使馆改址,耶路撒冷再成焦点:浅析中东争端的 背后逻辑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迁至以色列事实上的首都耶路撒冷。 2018年4月18日:现代以色列国家建国70周年纪念。2018年5月10日: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2018年5月14日:美国大使馆正式搬迁至耶路撒冷。事实上,美国大使馆此次并非正式搬迁,而是先“寓居”美国驻耶城领事馆,“永久”地址仍在寻觅之中。视频中,抗议者高呼allahu-akbar穆斯林抗议者宣称耶路撒冷(圣城)只属于穆斯林不出意外,今天美国大使馆的搬迁又迎来了一波抗议浪潮,不过,代价似乎异常高昂,有58人在抗议造成的冲突中死亡,无关正义和公正,只是为了被灌输的宗教理念。澳大利亚没有追随美国迁移大使馆,但却谴责哈马斯的煽动造成了血案 美国为何如此支持以色列?美国此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大使馆搬迁至耶路撒冷,究竟美国是为了什么,才如此支持以色列?究竟是出于利益还是其他因素?美国支持以色列是 因为犹太财团?国内受到阴谋论影响,很多人认为美国支持以色列是因为美国国内强大的犹太资本。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些资本强大无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足以控制世界最大国政府的决策,在幕后策划着全人类的命运。然而,真有这

么一个无所不能而又神秘莫测的“犹太财团”吗?如果有无所不能的犹太财团,为什么就不能有蜥蜴人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第一,犹太人是否真有实力这样做?第二,犹太人是否有意愿这样做?a.犹太人拥有巨额财富,但是否能因此影响美国的决策? 不可否认,犹太人确实有过人的经商才能,他们也着实累计起了巨额的财富,如今,世界top50的富豪中,有10位犹太人跻身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犹太人不仅依靠传统擅长的金融业,也在高科技领域大展拳脚,比如甲骨文创始人爱丽森,谷歌两位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布林,脸书ceo扎克伯格等,都是货真价实的犹太血统。但总的来说,犹太人属于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少数精英虽有足够的资金,但还不至于动摇美国选民的成分,政治献金或精选捐款也不足以导演如此重大的决策。回顾历史,也不难发现,真正掌握美国命脉的从来都是WASP精英,然而,就算强大如洛克菲勒,其石油帝国仍然被民选政府(那时还是典型的小政府,甚至没有中央银行)制定的反托拉斯法所瓦解。(如果资本的力量真的如某些民间传说那样能左右政府的决策,那么他们又如何解释标准石油这样空前绝后的大帝国在短时期内的解体?)b.犹太人可能为一个目标去奋斗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任何群体内部都要不足为外人道的矛盾,更何况分散各地的犹太人?如上所述,目前许多犹太富豪是顶尖科技公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摘要:巴以冲突, 是以色列国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因宗教、领土和资源缘起, 并仍在持续中的冲突,是更大范围的阿以冲突的一部分。巴以冲突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 关键词:巴以冲突、国际局势、以色列恐怖主义 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切问题的归宿,都会与宗教信仰挂钩。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熟悉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中东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中东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的和平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愈加危险难测的地方。 “中东”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中东地区共约24 个国家。传统上的“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土耳其。而广义上的中东则还包括了阿富汗、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其中,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这些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为非阿拉伯国家。 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和动荡,原因错综复杂,中东乱局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一)“9·11”后美国出台的“整合”中东的政策促使中东进一步动荡。“9·11”事件后,美国认为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主要敌人,迅速组建全球反恐联盟,并接连发动了阿富

阿伊冲突原因

中东冲突由来以久, 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中东冲突表面上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及部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地区冲突, 实际上也是世界各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较量,其对世界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阿以冲突即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实质是领土问题的矛盾,双方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主要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其他冲突主要体现在巴勒斯坦难民,巴勒斯坦地区、约旦河、以及黎巴嫩南部水资源,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方面。 中东危机和巴以冲突的关键是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以色列人认为巴勒斯坦特别是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国土,而巴勒斯坦人认为巴勒斯坦是巴人的家园和土地. 双方在领土问题上各自追溯历史再加上宗教的原因使巴以双方在土地归属问题上各执一词不可调和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与犹太历史有关,是个传说与史实交新的问题。 "圣经"对犹太人的影响很大。中国最早的"史记"对民族文化没有那么大影响。"圣经"出自公元前500多年,犹太人认为亚伯拉罕是受上帝的启示,在纪元前1700多年,他带领人民从两河流域到了巴勒斯坦地区。这是上帝所赐,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但所居地区方圆仅两万多平方公里,一半是沙漠,生态环境恶劣。约500多年后,不少犹太人分散到各地,如埃及,后摩西带领一些人返回巴勒斯坦为上帝创建圣殿。公元60-70年,古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把耶路撒冷

再次毁掉,进入了犹太人大流散时期。公元20年左右,东边来的阿拉伯人和当地的犹太人共处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 分散在外地的犹太人不会从事农工业,只能经商。但犹太人凝聚力强,后在欧洲很有钱。中世纪引起过多次反犹太主义的活动,欧洲的基督教最早也用犹太教得圣教(即旧约),后修改为新约。排犹的浪潮在二战中达到顶峰,犹太人的历次流放,促使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想要重建以色列国。后在超极大国的支持下,设想成为事实。二战后全世界人多同情犹太人,但美英对犹太复国主义意见不一,犹太人力量渐强,搞恐怖,残杀,曾把英军司令部炸掉。英国只能将这问题交给联合国。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以分治,将所占地域56%给犹太国以色列,44%给巴勒斯坦。这就埋下了巴以冲突的祸根。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发生战争期间,大量巴勒斯坦人无家可归,土地被以色列非法占领,这些人的归属及赔偿双方存在争议。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耶路撒冷包括新旧两个城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将旧城尊称为“圣城”。耶路撒冷在联合国的分治决议中被分给巴勒斯坦,但是以色列通过战争手段非法占领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居民的民族构成 西亚古代的居民属于欧罗巴人种即白种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亚不同人群之间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各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有一些区别,这些逐渐形成为民族成分上的差异。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西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尤其是它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一再受到四周异族的入侵和征服。所有这些都对西亚居民的民族构成产生深刻影响。进入中世纪,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是西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一时期中,形成了西亚目前最大民族之一的阿拉伯人。 所谓阿拉伯人通常泛指使用闪含语系闪语族阿拉伯语的民族,其祖先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草原游牧民,即著名的贝都印人。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神权国家,逐渐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其继任者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终于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并在其统治范围内,大力传播伊斯兰教,推行阿拉伯化,使许多具有同一种族渊源的民族融和成一个民族,这就是阿拉伯人。从13世纪起,阿拉伯帝国逐渐解体,此后,阿拉伯人再也没有共同生活在以本民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里,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其内部在此过程里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因此,严格地说,阿拉伯人只是一个民族集团,同一些其他单一民族,例如汉族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 目前,在西亚的阿拉伯人分别由沙持阿拉伯人、叙利亚人、伊拉克人等民族组成,他们广泛分布于西亚的中部和阿拉伯半岛上,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人占97%,在约旦占93%,在也门占99%,在叙利亚占80%,在伊拉克占74%;……西亚阿拉伯人的总数大约占全区人口30%,其共同的纽带,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 西亚北部各国均非阿拉伯国家。在阿富汗主要民族是阿富汗人(又称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大约分别占全国人口40%和30%。该国因地处亚洲几大地理区域的联结部,历史上深受人口迁移的影响,故各民族的种族渊源都比较复杂。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约占总人口66%。波斯人是伊朗高原最古老的民族,公元前6~4世纪,曾建立过横跨亚、非两洲的庞大的波斯帝国,对西亚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伊朗除波斯人外,其他民族也不少,主要的有分布于西北部的阿塞拜疆人(占总人口16%)、东南部的俾路支人,以及西南部的阿拉伯人。在土耳其,主体民族是土耳其,约占全国人口87%;次要民族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阿拉伯人。 位于地中海中的塞浦路斯岛,居民的民族构成比较特殊,其中80%是希腊人,18%是土耳其人,都是早期由母国迁来的,历史都相当悠久。 西亚另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是巴勒斯坦,它夹于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等国之间,历史上一直是联结亚、非两洲的交通要道,故人口迁移特别频繁,民族成份因此多次发生大的变动。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游牧为生的希伯来人的祖先来到这里定居下来,并建立起以色列—犹太王国。公元前6世纪该王国覆灭,此后两千多年里不曾再出现过犹太人国家。纪元开始前后,罗马帝国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当地的犹太人被视为异教徒而屡遭镇压,先后有100余万人被屠杀,其余的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流散到欧、亚、非各地。之后,周围地区的其他民族陆续迁入巴勒斯坦,他们形成了后来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并一直生活至今。1948年以色列建立后,以武力驱赶阿拉伯人,使之大部分沦为流落他乡的难民,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才以犹太人为主,大约占到以色列总人口81%。 位于西亚北部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均以同名民族为主,分别占总人口3/5、2/3和9/10,这几个民族彼此混居的现象很普遍。此外,俄罗斯人也不少。

浅谈中东问题背后的宗教因素

浅谈中东问题背后的宗教因素 【摘要】中东问题从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以来就没有消褪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诸如民族冲突,大国因素,领土争端。而宗教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形成过程以及其一直难以解决都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可以说是两种民族宗教的矛盾,每次不得不提的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也是其宗教冲突的最直接表现。难以预料这两个绝不愿意在宗教问题上作出妥协的民族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关键字】以色列中东宗教 【正文】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一直都是引发民族冲突与地区冲突的一大因素,只是从来没有哪个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像在中东问题中那样重要和持久。中东问题可以说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剧烈碰撞的后果。对于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来说,宗教是他们永远不可割舍和妥协的部分。而他们对于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不稍冷淡的宗教热诚使中东问题一直难以停歇。 中东问题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根源和形成过称。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这是个满了传奇却又多有灾难的地方,在这里有着民族的迁移定居,有不断出现的侵略、战争和征服……而如今也正是这块约26145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巴以冲突迟迟得不到解决,因为两个民族都与它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这块曾被叫做“迦南”的土地,是神所应许给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的美地。公元前约18世纪,生活

在阿拉伯半岛的闪族中的亚伯拉罕带着他的家人,开始了往迦南的迁徙。他们也因此被成为“希伯来人”,意思就是“渡过河而来的人”。尔后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改为以色列(意为“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他的子孙就是现在的以色列人。而亚伯拉罕除了有由他妻子撒拉所生的雅各的父亲以撒这个儿子外,还有一个是撒拉的使女所生的以实马利。这“以实玛利”正是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也常自许道:“亚伯拉罕就是我们的父亲而且以此为荣。这本是兄弟的两个民族,又为何处在如今这光景呢? 宗教因素可以说是根源吧!对于犹太人而言,迦南地即巴勒斯坦是上帝应许他们的产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过这块土地,即使他们曾因着自然灾害迁到埃及生活过400多年,即使他们曾经历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帝国的侵略统治,即使罗马帝国将他们驱逐远离了这块土地颠沛流离了近1800年,即使他们遭遇了几次让人难以置信的无辜残害。所以历史上有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归回:摩西带领他们用40年的时间从埃及归回,尼希米、以斯拉、所罗巴伯、末底改等人三次带领他们从被虏之地归回,公元前后的100多年内他们组织了三场大起义希望复兴以色列国,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他们竭尽所能终于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并在1949年5月11日被承认为联合国的成员国……而阿拉伯人一样不能容忍自己的圣地被异教徒所控制。这批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阿拉伯人也创造了属

两例当今世界与宗教矛盾相联系的地区性冲突事件

学号:6300608289 姓名:肖昊戎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 两例当今世界与宗教矛盾相联系的地区性冲突事件 巴以冲突 很长时间以来,巴以局势云谲波诡,令人眼花缭乱。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及其继任者兰提西先后被以色列“定点清除”之后,持续已久的巴以冲突更是难见穷期。 巴以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祖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和睦共存。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曾在这里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也是最早的犹太国家。巴勒斯坦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公元135年,罗马人疯狂地捕杀因不满其统治而起义的犹太人,屠杀了上百万犹太人,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这片土地,从此开始了犹太人的世界各地的流散史,最后留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足千人。后阿拉伯人打败了罗马统治者进入巴勒斯坦,并将伊斯兰教传播到这片土地,并最终使巴勒斯坦归属阿拉伯世界。从此,阿拉伯人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19世纪末,欧洲出现排犹主义浪潮,德国法西斯更是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掀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英国的支持下,大批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并同当地的阿拉伯人频频发生冲突。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从此以后,巴以间爆发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流血冲突。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以后,双方决定通过和谈来解决争端,但冲突和摩擦却始终伴随着和平进程一路走来。这充分表明了巴以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说明双方追求的目标与对方实际的心理承受能力之间尚有很大差距,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 巴以之间问题很多,矛盾尖锐,以下是横亘在巴以和平之路上的几大主要难题: 耶路撒冷问题。巴以都声称对耶路撒冷拥有主权。耶路撒冷在历史上曾是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耶路撒冷条目称:“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占领耶路撒冷,遂成犹太人的都城。大卫王后继承人所罗门王扩建城市并建造第一圣殿,奠定了耶路撒冷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尽管犹太人后来长期流落他乡,但他们始终将耶城视为本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民族存在的象征。 公元7世纪后,伊斯兰教逐渐在耶路撒冷乃至整个巴勒斯坦占据主导地位。阿拉伯人把耶城视作是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如今,虽经长期历史演变,但阿犹两个民族都可以在耶城找到代表本民族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历史遗迹。1980年7月,以色列通过立法将耶城确立为“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1982年9月,阿拉伯国家在摩洛哥非斯城召开第12届首脑会议并通过《非斯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从现实情况看,巴以双方都无法独占耶路撒冷全部主权。因此,在各种解决方案与设想中,巴以共享耶城是迄今双方讨论最多的一种方案。但巴以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巴勒期坦难民问题是1948年和1967年两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是阻碍巴以谈判取得进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第三章第五节 中东地区军事形势

中东地区军事形势中东地图 历史背景 中东和平进程 巴以争端的焦点问题 美国纵以抑巴加剧冲突 中东和平前景堪忧

中东地区 中东指亚、非、欧三洲 的接合部地区,总面积约803万平方公里,共包括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塞浦路斯和埃及等17个国家和地区。

一、历史背景 ◆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是过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二战后围绕犹太复国主义问题急剧激化的结果; ◆冷战时期,美苏在中东的争夺使阿以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苏的“代理人战争”; ◆1991年10月,在美国和苏联的共同主持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等阿以冲突的有关各方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了全面解决阿以冲突的中东和平会议,中东和平进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1967年以色列在 第三次中东战争 中攻占了东耶路

二、中东和平进程 ◆1993年8月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确立 了“以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平原则; ◆1995年9月巴以签署《塔巴协议》,规定以 军在6个月内完成从约旦河西岸撤军; ◆1996年年初,巴勒斯坦按照与以色列达成 的协议首次举行了自治立法选举; ◆1994年7月,约旦和以色列发表《华盛顿宣 言》,宣布两国结束敌对状态,随后以军 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全部撤出了所占的约旦领土,约以关系实 现正常化; ◆1995年5月叙利亚与以色列就以从戈兰高地 撤军后的安排达成了原则协议; ◆就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势头为整个国际 社会所看好的时候,作为中东和平进程主 要推动人之一的以色列总理拉宾1995年11 月被以激进分子所刺杀,中东和平进程受 到干扰。

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路

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路 1、描述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绝对位置):①位于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 ②位于高纬、中纬还是低纬 ③位于热带、亚热带还是温带 海陆位置(相对位置):①(东、西、南、北)临什么海、什么洋 ②位于哪个陆地的哪一岸 ③与哪些国家相邻 2、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为主。 ②地形的分布 ③总的地势高低情况(哪高哪低)。 3、分析地形成因 ①内力作用:哪几个板块碰撞挤压(或张裂,或断裂下陷)。 ②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等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4、比较气温差异及原因 差异:①两地年平均温的大小比较; ②两地最高温、最低温的大小比较; ③两地年较差的大小比较。 原因:①纬度高低。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③同纬度(或纬度相差不大)的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的,气温高;有寒流流经的,气温低。 ④同一座山,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⑤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5、比较降水差异及原因 差异:①两地年降水量的大小比较; ②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 ③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小。 原因:①两地气候类型及成因、特点。 ②两地的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 降水少。 ③同纬度(或纬度相差不大)的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的,降水多;有寒流流经 的,降水少。 ④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径流量的大小。(降水量的大小、补给类型) ②径流量是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出现的汛期。(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补给类型) ③有无结冰期。如有结冰期,是否有凌汛。(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 ④含沙量的大小。(河流沿途经过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 7、分析河流特征 ①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②河流的流向。 ③流域面积的大小。 ④流程的长短(河流的长短)。 ⑤河流落差的大小,流速的快慢。(可分上、中、下游)

浅析中东地区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和宗教解决途径

浅析中东地区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和宗教解决途径 摘要:随着东欧巨变和冷战的过去,结束了长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民族矛盾、宗教差异、地区霸权主义随着政治格局多极化日益狂热。本文试着浅析中东地区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和探究相应解决途径,以阿以冲突和两伊战争为例,从宗教方面,分析相应宗教主张来解释冲突现象,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并尝试寻求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东地区冲突宗教因素解决途径 正文: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冷战时期,国际格局主要表现是以美苏两大集团的对峙和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立居于主导地位。民族矛盾、宗教差异、地区霸权主义等被压抑,居于次要地位。随着东欧巨变和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冷战时期的平衡机制被打破,新的民族、宗教狂热取代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争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重新显现,成为地区武装冲突的新的根源之一。宗教的介入使得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激化和复杂化。基于宗教原因而引发的地区性冲突和战乱已经严重威胁着国际安全体系和人类的和平进程,已是世界性问题。寻找相关的宗教因素和探究解决途径迫在眉睫。而众多地区冲突中,中东问题尤其突出。 中东地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是世界主要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该地区冲突中夹杂着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差异矛盾而变得更加复杂。 例一、阿以冲突 阿以冲突发生在巴勒斯坦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历史上,犹太人曾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后期,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建立以色列,从此与在这生活1300多年,并且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主人的阿拉伯人水火不容,为领土争夺厮杀不断。这也反映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差异与对峙。其中存在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基础是《圣经》中的记载。在犹太教看来,巴勒斯坦是上帝耶和华赐予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希伯来人早在公元前18世纪就在巴勒斯坦建国并在耶路撒冷为上帝耶和华建造圣殿。在犹太人经历了圣殿被毁、国家破亡、民族流散等诸多迫害后,对上帝的信仰和“明年在耶路撒冷”的祷告,成为增强凝聚力、激励犹太人重归故土的巨大精神力量。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了犹太民族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向往。犹太教教义认为,上帝将派“弥赛亚”降临人间,拯救犹太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带领他们脱离苦海,返回巴勒斯坦,重建犹太民族的“千年王国”。犹太教认为只有回到巴勒斯坦,才是真正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才能真正结束流散的苦难。犹太复国主义正是基于犹太教中这种强烈的故土观念,基于犹太人对上帝的“应许之地”的无限眷恋和坚韧不拔的追求精神。 而阿拉伯人也以宗教经典为据提出对耶路撒冷的主权。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古兰经》中所说的“远寺”阿克萨清真寺就在耶路撒冷,它曾经是早年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古兰经》中关于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记载使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在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心目中享有神圣地位。 就在最近,自从11月14日以色列战机向加沙地带发射导弹,炸死了伊斯兰激进组织哈马斯下属的武装派别“卡桑旅”的领导人艾哈迈德.贾巴里之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之间爆发了近年来最为激烈的交火。一旦发展为地面战争,第六次中东战争就打响了。我想如果双方具有排他性质的宗教势力永远保持高度敌对,那么这片土地将难以安宁。

巴以问题解读

同学知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国旗: 巴勒斯坦以色列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6-8世纪:犹太民族占领时期———这句话解读:公元前723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Babylonian)征服,征服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把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

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占领时期———这句话解读: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Talmud)。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 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 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 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 为巴勒斯梯那。 公元7世纪至今:巴勒斯坦犹太人居 住时期19世纪末一战期间: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委任统治———这句话解: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2008年12月30日09:19 中国新闻网 根据1993年巴以签署的奥斯陆协议,巴以争端中的棘手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这些棘手问题主要包括:耶路撒冷地位、巴以边界划分、巴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分配等。由于在上述问题上分歧巨大,巴以至今未能签署永久性和平协议。 一、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二、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 三、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几十年间,以先后建立了200多个定居点。在巴以和谈中,巴方一直要求以必须拆除所有定居点。2005年8月,以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目前,以在约旦河西岸还有100多个定居点,人口约20多万。 四、难民回归问题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刘中民:巴勒斯坦建国难在何处 在巴以边界问题、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等核心矛盾未能得到解决之前,巴勒斯坦即使实现…入联?目标,但在巴经济依赖以色列代管税收,没有真正军队保障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难以成为实至名归的真正主权国家。 在利比亚战事进入尾声、叙利亚和也门局势骤然紧张之际,第66届联大在纽约开幕。在本次联大上,巴勒斯坦能否获得联合国的承认,成为联合国的第194个会员国,成为除中东变革之外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焦点问题。 在多数阿拉伯国家陷入严重动荡之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于今年6月宣布,将在本次联大会议上要求联合国承认以1967年战争前边界线为国界、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并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会员国身份。当前,巴勒斯坦“入联”已经得到了包括阿拉伯联盟、南美以及非洲等多国的支持。按照巴勒斯坦的说法,在联合国全部193个会员国中,已经有140个国家决定支持巴勒斯坦“入联”。 巴勒斯坦之所以在中东乱局愈演愈烈的关口做出“入联”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东乱局使多数阿拉伯国家无暇他顾,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变革,都使巴以和平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可能。也正是由于这种担心,巴勒斯坦决定主动出击,以寻求“入联”的方式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的注意力,以避免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被中东乱局所淹没。 当前,国际舆论多认为,巴勒斯坦目前面临三种选择:第一,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入联”申请,但美国若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这一目标无疑将难以实现;第二,巴勒斯坦退而求其次,提请联合国大会将目前的“无投票权观察员实体”升格成“无投票权观察员国”,这一目标只需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投票即可通过,实现的可能性较大;第三,放弃“入联”申请,转而和美国、以色列谈判,以谋取利益。从当前的情况看,美国放弃行使否决权和巴勒斯坦放弃“入联”申请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第二种结局。 在笔者看来,在上述三种可能性之中,无论出现何种结局,巴勒斯坦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真正建国的目标。 巴勒斯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内部围绕建国目标的分歧远未得到解决。 巴勒斯坦追求的建国事业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其建国目标不断变化,直接影响了其建国目标的实现。在奥斯曼帝国晚期至一战前后,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大叙利亚主义”,寄望于融入包括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在内的“大叙利亚”而获独立,但终因英法主导下的叙利亚、黎巴嫩分立而化为泡影,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而酿成巴以争端。 在一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巴勒斯坦又深受泛阿拉伯主义的影响,期待巴勒斯坦能成为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而完成民族独立,从而使巴民族解放事业的领导权掌握在埃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盘旋前进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盘旋前进 【摘要】耶路撒冷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其最终地位问题是影响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和平进程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历史表明,战争无法解决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只能依靠与和平谈判。而由于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对其的强硬态度一直僵持不下,它的最终解决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关键词】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和平协议 自“二战”以后,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影响中东和平的重要因素。因其敏感的宗教地位,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一直宣称其为本国首都并不承认对方对其的所有权,更为此引发了无数次流血事件。本文将从耶路撒冷的历史根源追溯其为何成为巴以双方不可退让的争端,又通过以色列建国后的几次战争分析耶路撒冷近70年来的地位问题的坎坷进程,通过战后的数次重要的谈判,耶路撒冷问题的解决再现曙光,但由于其复杂性和敏感性,问题的解决举步维艰,尤其是在巴以双方新上任的领导人都以强硬态度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后,耶路撒冷的归属再次增加了不确定性。但由于世界的和平力量的日益壮大,耶路撒冷问题的解决虽然仍将是个艰难的过程,但将会被引导到和平解决的轨道上。 1、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来由 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位于近东累范特地区,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约72万(2006年统计)。 自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罗门在该城建造圣殿之后,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征,犹太人无论流散何处,礼拜时总是朝向耶路撒冷。长期以来,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犹太人对该城市的依恋程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以色列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立场强硬地坚持耶路撒冷是“永恒的与永不可分割的首都”。 而耶路撒冷同时又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点,被数以亿计的逊尼派穆斯林认为是第三圣地。自7世纪起到191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主宰耶路撒冷长达1000多年。穆斯林国家很久就已经将耶路撒冷看成是一个具有特别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城市,绝不愿放弃。 在以色列国成立以前,即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