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观点:不对。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

③如题⑸所示

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测量数据

=50cm;

⑸S

3

t3=4s;

=10cm/s;

v

1

=8.3cm/s;

v

2

=13.3cm/s

v

3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修订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 变化? ?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 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 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幼儿园中班 科学教案 光主题 小灯泡亮起来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小灯泡亮起来 目标 1.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 2.能够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材料 电学套件、AA电池若干(每组两节)、《电子积木拼装指导手册》 过程 导入 导入一提问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汽车走的是什么路?火车走的是什么路?(引导幼儿说出汽车 走公路、火车走铁路) ◆教师:那大家来看,老师把教室的电灯开关打开,灯泡亮了。为什么呢?因为通电 了,对不对?那你们说电走的是什么路呢?(教师可在教室里演示开电灯的动作) ◆教师:对,就像汽车走公路,火车走铁路一样,电流也有自己的路,那就是电路。 (通过类比,得出电流走电路的结论,切入主题) 导入二演示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一些手电筒。等会一起把它们打开,看看会发生什么? (教师自备儿童手电筒,每组至少发一个,里面不装电池) ◆教师:好,你们找到开关了吗?现在请打开手电筒的开关。(教师鼓励幼儿观察手 电筒并找到开关位置) ◆教师:小朋友们,都打开开关了吗?你们的手电筒亮了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手电 筒不亮吗?(鼓励幼儿思考手电筒不亮的原因) ◆教师:对,有没有发现里面没有装电池?那为什么不装电池就不亮呢? ◆教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发电池。你们会装电池吗?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下。(教 师演示装电池的方法) ◆教师:好,现在请你再次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它亮了吗?(幼儿装好电池后,再次

打开开关并观察) ◆教师:为什么装上电池,灯就亮了呢?你们知道电池里的电是怎么跑到灯泡里的 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好不好?(切入主题) 活动 活动一电路是什么样的? 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典型的简单电路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小的魔术,仔细看哦!(教师提前取出电学 套件中的电池槽、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并两节五号电池,将组装电路的过 程给幼儿演示一遍,安装好后,可向幼儿介绍各部件的名称) 2. 教师示范开关的使用和小灯泡亮起来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们,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就要发生了!请看!(教师按下开关,让灯泡 亮起来) ◆教师:你们看到什么了?灯泡亮了!老师不用手电筒,就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是不 是很神奇? ◆教师:好,请继续看。(教师松开开关,让灯泡熄灭) ◆教师:看到什么了?灯泡灭了,对不对?(教师可反复演示灯泡变亮和熄灭,引导 幼儿观察) ◆教师:那现在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是怎么让灯泡变亮又熄灭 的吗?(鼓励幼儿回答,引导其说出开关) ◆教师:那为什么老师关掉开关,小灯泡就不亮了呢?(鼓励幼儿边观察边思考,并 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因为老师关掉开关的时候,这条电路就断了。电流无法从电池流向灯泡,所 以小灯泡不亮了。(教师可边讲解边引导幼儿观察电路,便于幼儿理解) 活动二小灯泡亮了 1. 给幼儿讲一讲电路中各部件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电路中都有哪些零部件吧!(教师可按 照“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的顺序,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及作用) 2. 幼儿分组组装电路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doc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b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

中,比较v1、v2得结论。c.实施计划。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制定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

《尝试科学探究》教案

《1.4 尝试科学探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 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

生: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 师: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设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a、如果你认为,摆锤的轻重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轻的快,还是重的快。 b、如果你认为,摆动的角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摆角大的快,还是摆角小的快。 c、如果你认为,百的长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师:对于以上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 生:探究步骤如下: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学生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6、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 Kb023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 学习方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 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好奇,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疑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 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重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

序言 体验科学探究教案

体验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在《科学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课程实施的建议中,科学探究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引言》下的《体验科学探究》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有关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原理、物理方法的时候进行的。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二学生大多充满好奇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包括预习和自己动手小实验的能力。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本节课抓住学生活动为核心,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中体现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基础前提的作用。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节课可分为两个环节:(1)通过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让学生经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产生追根究底的欲望,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体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欲望,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趣味小蚂蚁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亲自动手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蚂蚁的形状、颜色和身体特征。 3、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蚂蚁挂图、放大镜每人一个、盆、沙子、小碟、投影仪、活蚂蚁、小透明盖。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把投影仪打开,上面放着几只活蚂蚁在上面爬,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小蚂蚁。”师:“你们可真聪明” 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手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要爬出来。 师:“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准备好了吗?开始比赛。”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小朋友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活动二:看挂图,分析挂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出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吗? 师:“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呀,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 出示挂图 师:“那你们看看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这里的这只蚂蚁一样吗?” 师:“有说一样的有说不一样的,那哪一样哪不一样?”让幼儿观察挂图 师:“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师:“那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师:“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师:“胸上还有什么?”(叫足,一共有三对) 师:“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 活动三:游戏《小蚂蚁搬豆》 1、交代游戏名称 2、这个游戏怎么玩呢?老师会选出最听话的小朋友来玩。 小蚂蚁们先站好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搬的最快。

(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阅读目标、重难点 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目标 1.学习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重点)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难 点) 学习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二、探究活动: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 题: 。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呢?(看课件图示提 示)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 器材: 步骤:

观察记录 讨论交流(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观察实验演示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分析论证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自我检测 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2、一辆小 汽车在平直的 水平公路上行 驶,在这条公 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 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 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独立完成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A、 3 m/s B、 6 m/s C、6.3 m/s D、0 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 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主题一+科学探究教案资料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师生共同复习 总结科学探究的 一般过程,教师 强调注意事项。 (3)设计对照 实验:根据选出 的变量设置实验 组和对照组。 ? ? ? 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实验组 符合正常条件的一对照组 : : 4、实施计划: 按照所制定的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索太空的奥秘

大班科学探索太空的奥秘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像、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绘画或搭建“未来太空城”。

3.1 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3.理解导数的概念 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 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模型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 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 探究1 气球膨胀率 【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 【分析】 (1)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2)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科学探究》教案

第7节《科学探究》教案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往往都有一种好奇心,对一些事情不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去探究。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探究中往往会受到挫折。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入手,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本节中由于学生对“灯为什么不亮”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这问题学生能进行口头上的探究,而后获得探究的一般过程。然后,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认识黑盒实验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本节课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合作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会协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

引导-探索-实践 六、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台灯、插座、灯泡、磁铁、刻度尺、天平、多个黑盒(内置桔子、时钟、铁圆 柱体、回形针、矿泉水、糖果若干颗); 2、CAI课件演示 3、分小组:按4人一小组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并确定一位记录员,一位发言员 七、教学过程设计:(见后) (一)一般流程: (二)具体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资料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让纸站起来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活动准备:皮筋、橡皮泥、各类积木、牙膏盒、夹子等,纸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白纸,引起幼…… 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皮筋、橡皮泥、各类积木、牙膏盒、夹子等,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提问:"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白纸) "这张纸宝宝想站起来,看看它能不能站起来。" "哎哟,纸宝宝老是摔倒!" 2、幼儿讨论:"小朋友小时候是怎么学站立的?" 3、小结:"原来,小朋友小时候是在爸爸妈妈手臂的帮助下,在小桌子、柜子、沙发的帮助下学习站立的。" 4、"那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纸宝宝站立呢?" 二、幼儿操作,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1、第一次操作(用辅助物体) "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不少,纸宝宝真高兴,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你可以用这些工具让纸宝宝站起来。"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这是牙膏盒、橡皮泥,还有我们平时玩的积木、夹子,咦,这是什么呀?" (皮筋) "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一想,玩一玩,怎么让它们帮助纸宝宝站起来。记住要轻拿轻放哦!小朋友们开始吧!"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操作完毕,教师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操作的结果。 "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 "他的办法真不错!谁跟他的办法一样呢?你们真棒!" "那谁的办法跟他不一样呢?" "你来说。" "嗯,这个办法也不错,有没有小朋友跟他一样呀?"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2、第二次操作(用辅助物体),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让纸站起来。 "小朋友们都很棒!让我们再去试试自己没有用过的办法吧!" 3、第三次操作(不要辅助物体) "刚才小朋友请了很多工具来帮助纸宝宝站起来,如果不用这些工具,你能让纸宝宝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记住,能不能用工具呀?" "好,大家再去试试看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总结。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

§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案

§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二、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三、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四、教学过程 1、阅读教材,提出方法 (1)实验装置:见右图。配套器材:课本方案装置 (2)实验思想方法:倍增法。虽为变力做功,但橡皮条做的功,随着橡皮条数目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历史上,库仑应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了着名的库仑定律。当然,恒力做功时,倍增法同样适用。 (3)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作出功-速度(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2、学生思考,提出预案 (1)学生提出多种设计预案,在课上展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课本方案、气垫导轨加数字毫秒计方案、铁架台打点计时器自由落体方案等。 (2)教师针对各种设计预案,进行分析: 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略。 3、师生研讨,初定方案 1、制定基本的实验方案:(师生互动)互动以下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展开: (1)探究中,我们是否需要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不需要。因为实验是以倍增的思想方法设计,若橡皮筋第一次做功为W,则橡皮筋第二次做功为2W,…、橡皮筋第n次做功为nW。且实验巧妙地将倍增的物理方法应用于变力做功。 (2)为了达到各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成倍增加,即实现倍增,对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有什么要求?你想出了什么办法?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必须相同。若使小车在橡皮筋的变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相同,就要有相同的运动起点。具体方法是:以第一次实验时小车前(或后)端的位置为基准,垂直运动方向在木板上作出一条水平线。以后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时,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第三讲: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知识精讲 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小车从斜面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 改变呢? 1.提出的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猜想与假设:速度越来越大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分开,然后分别测 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1)实验原理:t s v /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3)注意事项: 测S:以小车的前缘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准 测t: ①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②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③斜面的 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 (4)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 程S 1②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③将金属片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 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 2④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 路程的S 3,以及用的时间t 3 (5)设计表格 路程 (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 t1= v1= 上半段 S2= t2= v2= 下半段 S3= t3= v3=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上面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由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专题训练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 .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 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 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 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3.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 学的平均速度为( ) A .1.25米/秒 B .2米/秒 C .7.5米/秒 D .0.83米/秒 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至底端.在这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 、通过的距 离S 、机械能E 和动能EK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 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8题 9题 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 动是 (匀速/变速);运动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 48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 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 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s=80cm ,则气泡 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v= cm/s .

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Kb023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学习方 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详尽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奇怪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确凿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奇怪,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豫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崇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