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典型分类讲解

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典型分类讲解
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典型分类讲解

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典型分类讲解

一.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不等式问题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不等式问题,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否则将会出现一些错误。对表达不等式性质的各不等式,要注意“箭头”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每条性质是否具有可逆性。

例1:若0<

A .b a 11>

B .a

b a 11>- C .||||b a > D .22b a > 例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若0<

(3)0<

011<③b a <; ④02<-ab a 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不等式性质在不等式等价问题中的应用

例3:下列不等式中不等价的是( )

(1)2232>-+x x 与0432>-+x x (2)1

38132++>++x x x 与82>x (3)357354-+>-+x x x 与74>x (4)023>-+x

x 与0)2)(3(>-+x x A .(2) B .(3) C .(4) D .(2)(3)

三.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不等式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八条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例4:若0>>b a ,0<

b e

c a e ->-。 例5、若,,,a b c

d 四个数满足条件:()()()1;2;3d c a b c d a d b c >+=++<+,则( )

.Ab c d a >>> .B a d c b >>> .C d b a c >>> .D b d c a >>> 练习2、若01,a <<给出下列四个不等式,其中正确的是 ○

1 ()1log 1log 1a a a a ??+<+ ??? ○2()1log 1log 1a a a a ??+>+ ??? ○31

11a a a a ++< ○41

11a a a a ++<

练习3、如果,0a b ab <是满足的实数,则( )

.A a b a b +>- .B a b a b

-<- .C a b a b -<+ .D a b a b +<+

练习4.若a>b>c ,a +b +c =0,则下面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ab>ac

B .ac>bc

C .a |b |>|b |c

D .a 2>b 2>c 2

四 .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范围

利用几个不等式的范围来确定某个不等式的范围是一类常见的综合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注意:“同向(异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相加(相减)”,这种转化不是等价变形,在一个解题过程中多次使用这种转化时,就有可能扩大真实的取值范围,解题时务必小心谨慎,先建立待求范围的整体与已知范围的整体的等量关系,最后通过“一次性不等关系的运算,求得待求的范围”,是避免犯错误的一条途径。

例6:若二次函数)(x f 图像关于y 轴对称,且2)1(1≤≤f ,4)2(3≤≤f ,求)3(f 的范围。

练习5、若()11,23,a b c a b c -<<<-<<-则的取值范围是

练习6、设23

2

4,38,49,x x x y xy y y ≤≤≤≤为实数,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练习7、(1)设2

23,43,,,,,a b a b a b a b ab b a

<<-<<-+-求的取值范围。 练习8、设()()()311,223,f x y f f -≤≤-≤≤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且求

()3f 的

最大值和最小值。 练习9、已知①11≤+≤-b a ;②31≤-≤b a ,求:b a -3的取值范围.

五.利用不等式性质,探求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的基础,包括五个性质定理及三个推论,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只有正确地理解每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注意条件的变化才能正确地加以运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寻求命题成立的条件是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例7:已知三个不等式:①0>ab ;②b

d a c >;③ad bc >。以其中两个作条件,余下一个作结论,

则可组成_____________个正确命题。

例8:已知b a >,b

b a a 11->-同时成立,则a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练习10.设a ,b ∈R ,给出下列条件:

①a +b >1②a +b =2③a +b >2④a 2+b 2>2⑤ab >1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1”的条件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③

练习11.设a =sin15°+cos15°,b =sin16°+cos16°,则下面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a<

22

2b a +

222b a +C .b

1(+x (12++x x )的大小. 例10、 设R x ∈,比较

x +11与x -1的大小.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解法 一、一步简单应用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解题方法:小数乘以倍数=大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分析: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用乘法算出爸爸的年龄。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分析:根据单价乘以数量=总价,即可解答。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解题方法:大数除以小数=倍数) 3、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分析:用爸爸的年龄除以小明的年龄即可求出爸爸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4、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 分析:根据总价除以单价=数量,即可解答。 5、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分析:根据倍数除法的意义求解。 (三)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这个数除以倍数(解题方法:大数除以倍数=小数)

6、爸爸今年45岁,是小明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7、买一朵玫瑰花需要2元钱,用140元可以买多少支玫瑰花? 分析:根据总价除以单价=数量,即可解答。 8、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9、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 10、一只海狮重378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二、两步应用题 (一)几倍多几(解题方法:单位量乘以倍数加多的量) 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运来的蓝墨水比红墨水多200瓶,运来蓝墨水多少瓶? 分析:根据题意,用每箱红墨水的数量乘以3,再加200,即为蓝墨水瓶数。 2、一只猴子重25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6倍还多12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 (二)几倍少几(单位量乘以倍数减去少的量) 3、、王大伯前年养猪2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3倍,到年底卖了4头,还有几头? 分析:根据题意,用前年养猪头数乘以3,再减去卖掉的4头,即剩下猪的头数。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类总结(30种)

小学数学典型应题归类总结(30种)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吨钢 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 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 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完整版)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分类讲解附带例题和解题过程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2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专题2.1 不等式的性质及常见不等式解法(精练)(解析版)

专题2.1 不等式的性质及常见不等式解法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A ={x |–11},则A ∪B =( ) A .(–1,1) B .(1,2) C .(–1,+∞) D .(1,+∞) 【答案】C 【解析】 ∵{|12},{|1}A x x B x =-<<=> , ∴(1,)A B =-+∞ , 故选C. 2.(2019·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得,{}{} 42,23M x x N x x =-<<=-<<,则 {}22M N x x ?=-<<.故选C . 3.(2020·山西省高三其他(理))已知集合2 {|20}A x x x =+->,{1,0,1,2}B =-,则( ) A .{2}A B = B .A B R = C .(){1,2}R B C A =- D .(){|12}R B C A x x =-<< 【答案】A 【解析】 因为2 {|20}{|2A x x x x x =+->=<-或1}x >,{1,0,1,2}B =-, 所以{2}A B =,A B R ≠,(){1,0,1}R C A B =-,() [2,1]{2}R C A B =- 故选:A 4.(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已知集合11A x x ?? =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归类及典型例题库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分类及经典例题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审、设、列、解、答”. (1)“审”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步是解决问 题的基础; (2)“设”是指设元,设元分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所谓直接设元就是问什么设什么,间接设元虽然所设未知数不是我们所要求的,但由于对列方程有利,因此间接设元也十分重要.恰当灵活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的难易; (3)“列”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列方程就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相 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答”就是书写答案,应注意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 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00%等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3、数与数字的关系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4、翻一番 翻一番即表示为原量的2倍,翻两番即表示为原量的4倍.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大全 求平均数应用题就是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就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征就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最后所求的相等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与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 计算方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例1:东方小学六年级同学分两个组修补图书。第一组28人,平均每人修补图书15本;第二组22人,一共修补图书280本。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需要知道全班修补图书的总本数与全班的总人数。 (15×28+280)÷(28+22)=14本 例2:有水果糖5千克,每千克2、4元;奶糖4千克,每千克3、2元;软糖11千克,每千克4、2元。将这些糖混合成什锦糖。这种糖每千克多少元? 要求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要先出这几种糖的总价与总重量最后求得平均数,即每千克什锦糖的价钱。 (2、4×5+3、2×4+4、2×11)÷(5+4+11)=3、55元 例3、要挖一条长1455米的水渠,已经挖了3天,平均每天挖285米,余下的每天挖300米。这条水渠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已知水渠的总长度,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就要先求出一共挖了多少天。 1455÷(3+(1455-285×3)÷300)=291米 例4、小华的期中考试成绩在外语成绩宣布前,她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90分。外语成绩宣布后,她的平均分数下降了2分。小华外语成绩就是多少分? 解法一:先求出四门功课的总分,再求出一门功课的的总分,然后求得外语成绩。 (90–2)×5–90×4=80分 例5、甲乙丙三人在银行存款,丙的存款就是甲乙两人存款的平均数的1、5倍,甲乙两人存款的与就是2400元。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

三年高考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不等式性质线性规划与基本不等式理

专题15 不等式性质,线性规划及基本不等式 考纲解读明方向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 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 (组)的实际背景 理解 2017山 东,7; 2016北 京,5; 2013陕 西,10 选择题★★☆ 分析解读 1.了解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明确各个性质中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2.能利用不等式的相关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是高考的热点.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 型 预测热 度 1.平面区 域 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 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 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理解 2016浙江,3;2016山 东,4; 2015课标Ⅰ,15;2014 课标Ⅰ,9 选择题 填空题 ★★★ 2.线性规 划 问题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 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 题,并能加以解决 理解 2017课标全国Ⅱ,5; 2017课标全国Ⅰ,14; 2017课标全国Ⅲ,13; 2016课标全国Ⅲ,13 选择题 填空题 ★★★

分析解读 1.多考查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兼顾面积、距离、斜率等问题.2.能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使收到的效益最大,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少等.3.应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4.本节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及平面区域有关的范围、距离等问题以及线性规划问题,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 分析解读 1.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熟悉利用拆添项或配凑因式构造基本不等式形式的技巧,同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求参数范围、证明不等式是高考热点.本节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约为5分.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以下主要研究30类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2、归总问题 3、和差问题 4、和倍问题 5、差倍问题 6、倍比问题 7、相遇问题8、追及问题9、植树问题10、年龄问题11、行船问题12、列车问题13、时钟问题14、盈亏问题15、工程问题16、正反比例问题17、按比例分配18、百分数问题19、“牛吃草”问题20、鸡兔同笼问题21、方阵问题22、商品利润问题23、存款利率问题24、溶液浓度问题25 、构图布数问题26、幻方问题27、抽屉原则问题28、公约公倍问题29、最值问题30、列方程问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

基本、典型应用题分类复习

小学数学基本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种类 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讲明白,把类型分清楚,清晰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中的数量关系,是关键的一环。也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十一种:加法2种;减法3种;乘法2种;除法4种。现分述如下: 一、加法的种类:(2种) 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求和用加法)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求总数。 也就是求8与4的和。 列式:8+4=12(只)答:(略) 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数(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灰兔的只数)。也就是求比4多3的数。 列式:4+3=7(只)答:(略) 二、减法有3种: 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求剩余用减法)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也就是求剩余部分。 列式:12—8=4(只) 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或养的灰兔比白兔少3只)。养灰兔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即求比8少的数) 列式:8-3=5(只) 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 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灰兔比白兔少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或灰兔比白兔少多少只?) 列式:8-5=3(只) 三、乘法有2种: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例:小利家养了6笼兔子,每笼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每份数(4只)和份数(6笼),求总数(一共养兔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归一问题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归一应用题 在解答某一类应用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归一),然后再用这个单一量和题中的有关条件求出问题,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应用题。 归一,指的是解题思路。 归一应用题的特点是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归一应用题有正归一应用题和反归一应用题。在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基础上,再求出几份是多产,这类应用题叫做正归一应用题;在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基础上,再求出有这样的几份,这类应用题叫做反归一应用题。 根据“求一份是多少”的步骤的多少,归一应用题也可分为一次归一应用题,用一步就能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归一应用题;两次归一应用题,用两步到处才能求出“一份是多少”的归一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求出一份的数量,它的计算方法: 总数÷份数=一份的数 例1、 24辆卡车一次能运货物192吨,现在增加同样的卡车6辆,一次能运货物多少吨? 先求1辆卡车一次能运货物多少吨,再求增加6辆后,能运货物多少吨。 这是一道正归一应用题。192÷24×(24+6)=240吨 例2、张师傅计划加工552个零件。前5天加工零件345个,照这样计算,这批零件还要几天加工完? 这是一道反归一应用题。 例3、 3台磨粉机4小时可以加工小麦2184千克。照这样计算,5台磨粉机6小时可加工小麦多少千克? 这是一道两次正归一应用题。 例4、一个机械厂和4台机床4.5小时可以生产零件720个。照这样计算,再增加4台同样的机床生产16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这是两次反归一应用题。要先求一台机床一小时可以生产零件多少个,再求需要多少小时。 1600÷[720÷4÷4.5×(4+4)]=5小时 例5、一个修路队计划修路126米,原计划安排7个工人6天修完。后来又增加了54米的任务,并要求在6天完工。如果每个工人每天工作量一定,需要增加多少工人才如期完工?

【2021培优】专题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解析版)

1 专题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试题共16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高速公路对行驶的各种车辆的最大限速为120 km/h.行驶过程中,同一车道上的车间距d 不得小于10 m ,用不等式表示( ) A .v ≤120(km/h)或d ≥10 (m) B.?? ?≥≤) (10) /(120m d h km v C .v ≤120(km/h) D .d ≥10(m) 【答案】B 【解析】最大限速与车距是同时的,故选B. 2.已知0N C .M =N D .M ≥N

1 【解析】∵00, ∴M >N . 3(2020·浙江高一课时练习)有外表一样、重量不同的四个小球,它们的重量分别是a b c d ,,, ,已知a b c d +=+,a d b c +>+,a c b +<,则这四个小球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 A .d b a c >>> B .b c d a >>> C .d b c a >>> D .c a d b >>> 【答案】A 【解析】 ,a b c d a d b c +=++>+,()()a d a b b c c d ∴+++>+++, 即a c >.b d ∴<.又a c b +<,a b ∴<.综上可得,d b a c >>>.故选:A 4.若-1<α<β<1,则下列各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2<α-β<0 B .-2<α-β<-1 C .-1<α-β<0 D .-1<α-β<1 【答案】A 【解析】由-1<α<1,-1<β<1,得-1<-β<1, ∴-2<α-β<2.又∵α<β,故知-2<α-β<0. 5.(2020·内蒙古宁城高二期末(文))设a>b>0,c B . a b d c < C . a b d c > D .22ac bd <

★典型应用题分类实例

第1页共4页典型应用题分类实例 张2710278 蚂蚁堂Q 群237925995 小学典型应用题:下面题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 1. 95分,自然常识99分,把英语的分数忘了,柳萍的英语考得多少分? 分析:求出五门功课的总分,再减去其他四门功课的等分,剩下的就是英语得分。 解: 五门功课的总分: 97×5=485(分) 英语得分: 485-(99+98+95+99)=94(分) 列综合算式: 97×5-(99+98+95+99)=94(分) 答:柳萍的英语考得94分。 2. 例10 90道口算题,他几分钟可以完成? 分析:关键是确定每分钟完成几道题。 解:小华每分钟完成: 30÷2=15(道) 7分钟可以完成: 15×7=105(道) 列综合算式:(30÷2)×7=105道 完成90道题需要: 90÷15=6(分钟) 列综合算式: 90÷(30÷2) =90÷15 =6(分钟) 答:小华7分钟可以完成105道题,老师布置90道题,他6分钟就可以完成。 3. (1)相遇及圆周相遇: 例一辆慢车以每小时33千米的速度,从上午10时由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快车从下午1时由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比慢车快13 , 下午4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只要知道慢车、快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即可。它们行驶的时间容易求出,慢车行驶的速度已经 给出,快车行驶的速度可以从“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快13 ”得出,即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13 )倍。 解:慢车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共行驶6小时,快车从下午1时到下午4时共行驶3小时,已知慢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3千米, 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快13 ,故快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3×(1+13 )千米,由此求得, 慢车行驶的距离: 33×6=198(千米) 快车行驶的距离: 33×(1+13 )×3=132(千米) 甲、乙两地的距离: 198+132=330(千米) 列综合算式: 33×6+33×(1+13 )×3= 33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330千米。 例环形跑道一周长40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①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两人几分钟相遇?②两人4分钟相遇,甲每分钟比乙多走20米,甲、乙每分钟种走多少米?③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60米,几分钟后两人在原地相遇? 分析:①甲、乙两人的速度和就是甲、乙两人走完400米的速度,由此可求出几分钟相遇。 ②知道了相遇时间,可以求出两人的速度和,进而求出每人的速度。 ③在原出发地相遇,可以从每人走1圈所花时间来看。甲走1圈需要10分钟,乙走1圈需要4006 =203 分钟。甲此可以看出, 乙走完3圈时,甲刚好走2圈。由此可以走出相遇时间。 解:①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为每分钟: 40+60=100(米) 走完400米所花时间: 400÷100=4(分钟) 列综合算式: 400÷(40+60)=4(分钟) ②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为每分钟: 400÷4=100(米) 乙每分钟走:(100-20)÷2=40(米) 甲每分钟走: 40+20=60(米) ③甲走1圈需: 400÷40=10(分钟) 乙走1圈需: 400÷60=203 (分钟) 因为两人在出发地相遇,可以看出甲走2圈,乙走3圈时两人刚好可以在出发地相遇,此时所花时间为: 400×2÷40=20(分钟) 或 400×3÷60=20(分钟) 答:①两人4分钟相遇;②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40米;③ 20分钟后两人在原出发地相遇。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 (1)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 第一章:已知单位相同的数的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1、已知单位相同的两个数:①求共是多少用加法;②求多多少、少多少、大多少、小多少、增加多少、减少多少、相差多少都用减法算; ③求大数是小数的几倍用“大数÷小数=倍数”的方法计算;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的方法计算。 2、已知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是在原数上增加一个数后是多少用加法。(简记为增加了用加法) 3、已知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是在原数上减少一个数后是多少用减法。(简记为减少了用减法) 4、已知两个数共是多少,又知其中一个数是多少,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5、已知三个数共是多少,又知其中两个数各是多少(或者共是多少),求第三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第二章:已知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1、已知甲数比乙数多多少,就是甲数多,乙数少;又知少的求多的用“小数+相差的数=大数”的方法计算;又知多的求少的用“大数相差的数=小数”的方法计算。(简记为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2、已知甲数比乙数少多少,就是甲数少,乙数多,又知少的求多的用“小数+相差的数=大数”的方法计算;又知多的求少的用“大数—相差的数=小数”的方法计算。(简记为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3、已知两个数共是多少,又知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的方法计算。 第三章:已知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1、已知每份是多少,又知份数,求共是多少用乘法(每份的数×份数=总数);已知每份是多少,又知共是多少,求份数用包含除法(总数÷每份的数=份数)。 2、归总应用题: ①用“每份的数×份数=总数”求出共是多少; ②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份的数发生变化后,用“总数÷变化后每份的数=变化后的份数”求出变化后的份数; ③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用“总数÷变化后的份数=变化后的每份的数”求出变化后每份的数是多少。 3、总分应用题 ①已知一个总数

专题03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重难点突破)(原卷版)

专题03 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 一、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二、学法指导与考点梳理 知识点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的解的情况: (1)当a>0时,a b x > ; (2)当a<0时,a b x <; (3)当a=0时,i) 若b≤0,则取所有实数;ii) 若b>0,则无解。 知识点2 分式方程、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分式方程的解法 ①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②特殊解法:换元法. (2)验根:由于在去分母过程中,当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而有可能产生增根.因此,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说明:解分式方程,一般先考虑换元法,再考虑去分母法.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分母恒为正时可去分母;分母不恒为正时不能去分母,应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最后用标根法求解。解分式不等式的主旨是化分式不等式为整式不等式,进行求解. 3、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用换元法化分式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x y O x 1 x 2 x y O x 0 x y O

知识点3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1、表中a ac b b x 2421---=,a ac b b x 2422-+-= 2、)0(02 ≠>++a c bx ax 恒成立???<-=?>?0 40 2 ac b a )0(02 ≠<++a c bx ax 恒成立???<-=?0时, ①a x a a x a x <<-??>2 2 ||或x>a 2、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关键是如何去绝对值符号. 对于形如|()|()f x g x ≥和|()|()f x g x ≤的不等式,可利用绝对值的含义去绝对值符号得 |()|()f x g x ≥?()()f x g x ≥或()()f 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 知识点5 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或)均值不等式 ab b a ≥+2 2、基本不等式的变形与拓展 (1)若R b a ∈,,则ab b a 222≥+; (2)若R b a ∈,,则22 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0a ,b >>,则 ab b a ≥+2 ; (4)若00a ,b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5)若00a ,b >>,则2 2? ?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6)若0x >,则1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若0x ≠,则12x x +≥,即12x x +≥或1 2x x +≤-(当且仅当b a =时取“=”).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小升初数学必考应用题大全

小升初数学必考应用题大全 应用题类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叁拾种题型举例和解答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分类汇总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1份数量=总量÷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份数=另一总量÷(总量÷份数) 2 归总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 1份数量×份数份数=总量÷1份数量 另一每份数量=总量÷另一份数 3 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小数=(和-差)÷ 2 4 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较小的数=总和÷(几倍+1)较大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 5 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较小的数=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 6 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倍数=总量÷一个数量另一总量=另一个数量×倍数 7 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8 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9 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1 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4 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3 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11 行船问题 【数量关系】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12 列车问题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 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 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 13 时钟问题 【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 二者的速度差为11/12。 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