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评论】_论莫言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
初三政治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政治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的作品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传统,也敢于批评社会现实,阅读他的小说,让人情不自禁联想<水浒传>、<西游记>、<聊斋>等中国古代伟大的小说,在我看来,莫言讲故事的能力是向中国的古人学来的.当然,他也受到一些西方作家的影响.”马悦然评价道.这启示我们,发展先进文化( )A.需要面向世界B.必须全盘西化C.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D.应该彰显民族特征【答案】ACD【解析】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莫言的作品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吸收了外来文化。
所以选择ACD选项。
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前进的方向,我们不能全盘西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所以B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2.“二人转”产生并盛于东北三省,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东北民间更是有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
2011年2月,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率弟了赴美国巡回演出,他们的精彩演出受到了美国观众的一致好评“二人转”走出国门()①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益探索②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③是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的具体体现④体现了我国在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二人转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的具体体现,所以③说法错误,把含③的答案排除,正确答案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请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4分)【答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分)【解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莫言的作品到底伤害中国人什么了?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莫言的作品伤害了中国人的尊严和传统文化。
那么,莫言的作品到底伤害了中国人什么呢?
莫言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他的小说《蛙》、《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等作品,描写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种种悲惨遭遇,包括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摧残、被奴役、被抛弃,他们的生命被压抑,他们的尊严被践踏。
这种揭示社会黑暗面的文学,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给中国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伤害了中国人的尊严。
莫言的作品挑战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禁忌的事情,比如性、暴力、疯狂等。
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反传统的观念,比如女性权利、自由、平等等。
这些观念和价值观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伤害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我们不能忽视莫言的作品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真相,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珍惜生命。
他的作品也挑战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让人们更加开放、自由、平等。
这些都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莫言的作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看待他的作品,既要欣赏其文学价值,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莫言的作品,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莫言小说评论】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

“色彩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代表某种象征,承担特定 的含义”[2]。莫言对色彩语言情有独钟。从其小说题目就 可见一斑: 《红高粱》、《红树林》、《红蝗》、《白棉花》、《透 明的红萝卜》、《金 发 婴 儿》、《白 狗 秋 千 架 》…… 五 彩 缤 纷 的色彩的广泛运用是其小说的亮点之一。他常用于描绘 风景,显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无边无际的红高粱从浓雾中升起来,……石棱上挂着 绺绺浅黄色的狐狸毛。河水被子弹打得啾啾鸣叫,宛若鸟 的叫声。红毛的画眉,绿毛的百灵。白鳝鱼在碧绿的墨水 河里翻了肚皮。黑皮糙肉的大狗鱼在山谷的清泉中打扑 棱,水声格外响亮。( 《人与兽》)
也用来描写外貌、描述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心有灵犀的方碧玉脸上擦着香喷喷甜丝丝的“葵
他们把高马打死了! 金菊眼前万点金星飞迸,接 着又变成绿色的光点,那么多的绿色的光点画着优美
收稿日期:2011 - 11 - 28 作者简介:邱晓岚( 1962 - ) ,女,甘肃礼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和口语教学。
66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年
的弧线在她的头上飞舞。她伸出手,去捕捉些么绿光 点。总也捕捉不住……总也捕捉不住……有时,好像 把一个绿光 点 握 在 手 心 里,但 一 张 手,它 又 飞 走 了。 一股腥甜的味道从喉咙处慢慢涌上来,她一张嘴,看 到鲜红 的 一 团 东 西 缓 缓 地 落 在 胸 前 一 株 枯 草 上。 ( 《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用“绿色”描 述 金 菊 的 幻 觉,“绿 色 的 光 点 ”是 阻 碍她自主婚姻、把握人生的落后习俗的象征。
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斑斓多彩。
关键词:莫言; 小说语言; 艺术特色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奖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欢呼者有之,疑惑者有之。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心中的莫言以及诺奖,以至于莫言写作的文化身份、艺术成就以及当下意义都成了疑问重重、莫衷一是的话题。
我认为,对于诺奖,我们不必过度解读,作家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某种奖项才具有的,而是由他的创作成绩决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作家的创作实绩本身。
就作为一个作家而言,莫言的本土身份是无容置疑的,它的创作是以本土生活为背景、对本土生存体验的一种深层传达。
在同类作家里面,莫言的这种本土生存内容的艺术传达无疑是最成功的。
从1980年代崛起于文坛以来,莫言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绝的艺术才华,创造出一个个既以无畏气概直面我们时代的本质又充满天马行空般艺术想象的世界,将人、文学、社会的对话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假如我们还愿意承认诺奖也代表着对作家创作水平的一种外部肯定的话,那么无论如何,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股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正能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正以它的成绩被世界认可和接受,有助于中国文学重新检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
一、文化身份:齐鲁大地走出的中国民间之子莫言当下受到的一个主要质疑,是它的创作是否有足够的本土代表性。
其实在莫言获奖之前,就有莫言是为了满足西方人的中国想象而写作的这样的说法:我们过分看重外国人的评价和奖赏。
“诺奖”的一个马悦然“评委”来到中国,就把莫言等一些中国作家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就让他们围着他团团转。
我们应该少关注一些外国人怎么评价自己,多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和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有很多沉重的问题压在我们心上,压得心都要碎了。
按理说,这是一个最容易出现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时代。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因为我们的时代和文学缺乏对现实、对痛苦的关注。
我们的作家更多地停留在欲望、物质享乐和狭隘的个人体验这样一个层面上,缺乏对重要问题的关注。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文章线索
• 文章有两条线索,小石匠和小铁匠对菊子姑娘的追求是一条非常明显的线 索。小石匠和小铁匠都喜欢菊子,都对菊子展开追求,菊子选择了小石匠, 小铁匠要和小石匠决斗,但落入下风,黑孩在关键时刻却选择帮了一直虐 待自己的小铁匠,小铁匠抓起一把石子,向四周抛散,不幸打中菊子的眼 睛,导致菊子失明。
• “黑孩”孤独梦幻的精神世界是一条隐含线索,小说中黑孩经常无故陶醉 在与世隔绝的幻想中,他具有幻想的能力,能够看见别人看不到的奇异而 美丽的事物,他也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文章大篇幅描写黑孩看到 的听到的奇幻的景象,穿插在其他人的争斗争吵之间,串联起文章。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宿舍里做了一个梦。梦到 一片辽阔的萝卜地,萝卜地中央有一个草棚,从那草棚里走出了一个身穿红 衣的丰满姑娘。她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初 升的红太阳,对着莫言走来。这时起床的号声响了。莫言久久地沉浸在这个 辉煌的梦境里,心里涌动着激情。当天上午,莫言一边听着课,一边在笔记 本上写这个梦境。一周后,写出了草稿。
写作风格特点:
• 魔幻的意象——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 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 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 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我们从 《透明的红萝卜》的语言中,可以看到他和拉美魔幻现实小说家 的极大的相似之处,这篇小说非常强调“感觉”,借黑孩的视角, 把黑孩看到听到的奇幻感觉大篇幅描绘出来,借助奇异的感觉描 写来取得魔幻的效果,给人以陌生化的新奇体验。
分析脉络:
文内人章 Nhomakorabea容
莫言小说研究综述_马艳艳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M66XIANDAI YUWEN2006.06莫言,八十年代涉入文坛。
他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在当时文坛刮起了一股旋风,引起了颇为广泛的瞩目。
其后,莫言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不断有新作品问世。
当然既有震撼人心的佳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作品,但这并不妨碍评论界对其的关注。
从最初的惊异、惊叹乃至交口称赞(当然也有少数不和谐的声音)到后来的多层次开掘,评论界对莫言的研究日渐深入。
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对莫言艺术感觉的研究读莫言的作品,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由,心灵、感觉和生命的自由。
这种奇异的独特的艺术感觉强烈地触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
因而,很多研究者将视点投向莫言的艺术感觉。
张志忠《论莫言的艺术感觉》⑴、朱向前《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⑵等文都认为,莫言的小说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于他有着奇特的艺术感觉,它能化熟识为陌生,化熟视无睹为拍案惊奇。
王慧在《莫言小说评点》⑶中说:“莫言大胆地以富有张力的感觉描写取代了对对象的描写刻画,以感觉的奇异超常取代了描画的逼真酷似,甚至以感觉的变异夸张来组织故事的文本形态。
”正如评论者所指出的,莫言的艺术感觉具有产生通感的能力,能够容纳荒诞事物并产生荒谬的感受,从而制造一种透明的幻觉、荒诞的真实、全方位全感知的艺术氛围。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把握了莫言艺术感觉的特点,阐明莫言在外部形态上所具有的特征,但还未能作深入底蕴的分析。
钟本康在《感觉的超越、意象的编织——莫言<罪过>的语言分析》⑷一文中认为,莫言的感觉世界是通过超常的变态的感觉建立起来的,具有超越阀限的、同幻觉杂糅的、心理变态下的感觉的特点。
研究已逐渐深入莫言小说的艺术内核和深层机制,来探讨其艺术感觉背后的支撑物。
当然,关于莫言小说的艺术感觉,评论界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分析了其缺陷。
朱向前《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一文中曾明确指出:“他(指莫言)的艺术感觉固然颇为特异,但缺乏节制,任其泛滥,有时反而会淹没更为重要的东西,并且造成重复与冗长。
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美学意蕴

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美学意蕴彭祖鸿(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摘 要: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
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者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
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关键词:莫言小说;儿童视角;成人视角;亲缘叙述视角;美学意蕴中图分类号:I 2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693(2004)03-0022-04On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Selecting the NarrativePerspectives in Moyan s FictionsPENG Zu hong(Luoding V ocational &T echnological College,L uoding 527200,Guangdong,China)Abstract:Moyan s fictions are of distinctive aesthetic sty le because of his unique narrative perspectives.T he child s perspective leads the readers to the state of nature,w hich is liquid and florid,and the adult s perspective makes the readers feel the delight of thinking in many w ays such as the joy of imagination,w hile the kinship s perspective makes people have the aesthetic feelings of shuttling back and forth in time and space and the anxiety of degeneration of race.Moyan is the perceptual inheritor of not only Chinese tra ditional Aesthetics but also w estern modern w riting skills.Key words:Moyan s fictions;the child s perspective;the adult s perspective;the kinship s narrative per spective;aesthetic im plication回顾上世纪后期的中国文坛, 小说家莫言的创作生命似乎特别坚韧:无论是作为!新潮 小说卓尔不群的开路先锋,还是作为!新潮 还俗后名利赫然的文坛大腕,莫言都以丰硕而独特的小说创作显示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样板意义∀[1]确实,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坛来说不可或缺,他的一系列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都以其风格独特而震撼文坛。
论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文化

论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文化莫言是当代中国最具备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读者。
莫言的小说中,乡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种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且也承载了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究。
本文旨在探讨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文化,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莫言的小说中,乡土文化成为了其创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中国乡村的历史、传说、风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他自己的故乡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具有20世纪中国特色的乡村家族历史。
小说中,村庄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故事,如女鬼、男尸、红高粱的传说等。
这些故事虽然看似神秘和离奇,但是都有着深刻的人性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理。
二、描绘乡村中的阶层关系和社会现实莫言的小说不仅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还在乡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脉络中探寻了人性和社会问题。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描绘了20世纪中国农村的生活和家族命运,通过女主角那充满磨难和历程的人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女性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同时,小说运用多种叙事手法,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阶层关系和残酷现实。
在小说中,莫言描写了中国的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困境和矛盾。
三、借助乡土文化拓展文学的视野和深度莫言通过他的小说,不仅探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的生态,还将小说中的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文学手法,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视野和深度。
在《蛙》中,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莫言用生态学的视角,探究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这种视角和表现方式,不仅体现了作家的文学创新与高度,还为读者提供了对人性和存在的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四、乡土文化是莫言小说中的重要文化基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莫言小说的创作中,乡土文化是其一个重要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