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合集下载

莫言写作风格

莫言写作风格

论莫言的写作风格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为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颁发了一座诺贝尔奖,因为他的小说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魔幻般的故事,莫言用他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绚丽多姿的高密东北乡。

他和他的笔在高密东北乡上空游荡着,探索着人性的欲望,演绎出一曲曲英雄悲歌。

他是一个地道的寻根文学者,在他自己的高密东北乡上为我们讲述着各种引人入胜的故事。

总的来说,莫言的写作风格在乡土文学的基础上加上魔幻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想象,用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众多的人物故事描绘的多姿多彩。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赏析莫言写作风格中的部分特色:独特的视角、大胆的叙事、性和对人性的探索。

首先要研究莫言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高密东北乡,他将他的老家和每位作家心中都有的理想世界结合到一起,就成为了高密东北乡,成为了他许多作品故事当中的地点。

他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上众多人物的爱恨情仇,如《红高粱家族》当中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当然还有高密东北乡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

就《红高粱》来说,这是最能体现莫言写作风格的小说之一,莫言用独特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交错纷纭的故事,能够让读者亲临现场目睹发生在东北乡的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

他不断改变叙述视角,用父亲的孩童眼光将场景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父亲看到孙五的刀子在大爷的耳朵上像锯木头一样锯着。

罗汉大爷狂呼不止,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窜一窜地呲出来。

父亲的腿瑟瑟颤抖。

”通过莫言细腻的描写,孙五活剥罗汉大爷的场景就通过父亲的眼展现出来,这比通过第三人的叙述更加生动和有画面感,好像读者就站在父亲身旁一起目睹这场悲剧的发生一样。

莫言也用无处不在的第三人的视角完完全全地展现出爷爷和奶奶发生在高粱地里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莫言的《丰臀肥乳》获诺奖,刘白羽:世风如此,竟养了这些蛀虫

莫言的《丰臀肥乳》获诺奖,刘白羽:世风如此,竟养了这些蛀虫

莫⾔的《丰臀肥乳》获诺奖,刘⽩⽻:世风如此,竟养了这些蛀⾍说到莫⾔莫⾔⽆⼈不知,在⽂坛届产⽣了很重要的影响。

余华余华评价说:从⽂学的标准来看,莫⾔起码可以拿从⽂学的标准来看,莫⾔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学奖了。

因为90%茅盾⽂学奖的作品都⽐不上莫⾔最差的⼀部。

龙应台龙应台评价说:莫⾔得奖,太棒了!最喜欢莫⾔的《⽣死疲劳》,他的⼩说充满⽅⾔,可莫⾔得奖,太棒了!最喜欢莫⾔的《⽣死疲劳》,他的⼩说充满⽅⾔,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充沛的⽣命⼒,最泥⼟的⼈就最国际。

每回读莫⾔的⼩说,都会感叹,我不如他。

司马中原司马中原评价说:我写的书我写的书(数量)是莫⾔的⼗倍,但看完莫⾔的《⽣死疲劳》后,我认为此⼦胜我百倍,我告诉莫⾔,我写不出来的书,希望你帮我写出来。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谭恩美评价说:”莫⾔的声⾳完全可以像⽶兰·昆德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深⼊美国读者的⼼。

“莫⾔的作品总是能够给读者带来不⼀样的⼼灵享受,其中作品中最有争议的就是《丰臀肥《丰臀肥乳》乳》,就是这么有争议的⼀本书,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在1997年的时候,莫⾔凭借着这部⼩说还拿了“中国⼤家⽂学奖”,还获得了10万奖⾦。

刘⽩⽻⽼先⽣就⾮常的不认可莫⾔的作品,他说:有认可就会有质疑,刘⽩⽻“世风如此,江河⽇下,我们浴⾎奋⽃创造了⼀个伟⼤的国家,竟养了这些蛀⾍,令⼈悲愤。

”刘⽩⽻⽼先⽣对莫⾔⽂章中⼤“尺度”的描写⼗分不认可,莫⾔在书中描写的⼈性,不能说恶,也是教不能说坏,在俗与欲的充斥下,是⼀个⼜⼀个悲剧。

这样的作品,在刘⽩⽻先⽣的⼼⾥,是教坏下⼀代让⼈悲愤的“不雅”作品。

⾯对刘⽩⽻⽼先⽣的批评,我们不能认可,也不能不认可,只能说两⼈的写作风格不⼀样。

即使⾯对这么多质疑,莫⾔也依然凭借着《丰乳肥臀》等作品拿了诺贝尔⽂学奖。

上官、司马两个家族为线索讲述了那个既贫穷⼜危险的年代⾥发⽣的故在莫⾔的笔下,全书以上官、司马事。

2023年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2023年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2023年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2023年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110月11日晚,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内,宣布了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莫言的获奖,圆了我国作家多年的梦想。

颁奖时,评委是这样评价莫言的__的:比任何人都具有历史感,能够调动各种感官,围绕着一个鲜明道义核心的鸿篇巨制,大胆、浓烈,意象化而又强有力。

这样的作文有什么理由不获奖呢?莫言在演讲中,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并回忆了自己已去世的母亲。

莫言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他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他们吃饺子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家门口。

莫言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而老人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莫言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他,然后端起自己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莫言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才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想,莫言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就是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吧,母亲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莫言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作家。

莫言的这次获奖,为中国作家开辟了写作新道路,对获得诺贝尔奖有了希望,让中学生懂得了什么样的__才是好__。

同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又一批出色的人才,为中国再创辉煌。

作文2023年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2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大家一定对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莫言穿着一身中装。

获奖要发表感言,莫言的感言基本都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形象,一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表示歉疚。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推荐下载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推荐下载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全文)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中国山东高密并在当地长大,父母都是农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2岁的莫言离开学校参加工作,首先从事农活,随后到工厂工作。

1976年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期间开始学习文学和写作。

1981年,他在一份文学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一些年以后,他以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法文译本名为 Le radis de cristal,1993年出版)取得了写作生涯的突破。

在作品中,莫言描绘了少年时的经历,故事背景通常设定在他出生的省份,这在他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1987)(英文译本名为 Red Sorghum,1993年出版)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这本书由5个故事组成,这些发生在高密的故事在20世纪数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交织着展现,其中有对土匪文化、日本占领和贫穷农场工人所忍受的艰难条件的描写。

《红高粱家族》于1987年由张艺谋执导,成功地拍成了电影。

而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1988)(英文译本名为 The Garlic Ballads,1995年出版)和长篇讽刺小说《酒国》(1992)(英文译本名为 The Republic of Wine,2000年出版)由于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尖锐批判被视为颠覆性的作品。

《丰乳肥臀》(1996)(英文译本名为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2004年出版)通过一个家庭的微观视角,如一幅广阔的历史壁画般描绘了20世纪的中国社会。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6)(英文译本名为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2008年出版)则使用黑色幽默来描述发生在年轻共和国的日常生活和暴力的变形事件。

长篇小说《檀香刑》(2004)(英文译本名为 Sandalwood Death,将于2013年出版)则反映了晚清时期残忍的人性。

莫言最新的长篇小说《蛙》(2009)(法文译本名为Grenouilles,2011年出版)描写了中国强制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家对莫言的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1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陈忠实评)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

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

(张大春评) 莫言是我最爱的作家。

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告诉大家作家是人。

49年之后国家统一意志造成作品中作家个人意志的渺小,但莫言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是内心巨大生命力按捺不住。

(毕飞宇评) 莫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而且这才华是很早就被大家认可了。

在我印象中,莫言很刻苦努力,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莫言对于小说的专注是非常绝对的。

我跟莫言是当年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同班同学。

当时一家杂志请他写一篇杂文,他说“除了小说我什么也不会写”。

后来杂志社找到我,我就写了(笑)。

说明他是十分单纯和纯粹地在写小说,这个奖项,他当之无愧。

(严歌苓评)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魔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魔术师。

莫言在汉语文学面临艰难境地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探索和成就,向世界、也向汉语文学自身,证明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前景和远大前程。

(澳大在颁授莫言荣誉博士学位的赞辞)【延伸阅读】莫言的家庭生活莫言经常说他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推荐下载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推荐下载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全文)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中国山东高密并在当地长大,父母都是农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2岁的莫言离开学校参加工作,首先从事农活,随后到工厂工作。

1976年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期间开始学习文学和写作。

1981年,他在一份文学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一些年以后,他以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法文译本名为 Le radis de cristal,1993年出版)取得了写作生涯的突破。

在作品中,莫言描绘了少年时的经历,故事背景通常设定在他出生的省份,这在他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1987)(英文译本名为 Red Sorghum,1993年出版)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这本书由5个故事组成,这些发生在高密的故事在20世纪数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交织着展现,其中有对土匪文化、日本占领和贫穷农场工人所忍受的艰难条件的描写。

《红高粱家族》于1987年由张艺谋执导,成功地拍成了电影。

而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1988)(英文译本名为 The Garlic Ballads,1995年出版)和长篇讽刺小说《酒国》(1992)(英文译本名为 The Republic of Wine,2000年出版)由于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尖锐批判被视为颠覆性的作品。

《丰乳肥臀》(1996)(英文译本名为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2004年出版)通过一个家庭的微观视角,如一幅广阔的历史壁画般描绘了20世纪的中国社会。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6)(英文译本名为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2008年出版)则使用黑色幽默来描述发生在年轻共和国的日常生活和暴力的变形事件。

长篇小说《檀香刑》(2004)(英文译本名为 Sandalwood Death,将于2013年出版)则反映了晚清时期残忍的人性。

莫言最新的长篇小说《蛙》(2009)(法文译本名为Grenouilles,2011年出版)描写了中国强制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

对莫言的评价(精简版)

对莫言的评价(精简版)

对莫言的评价对莫言的评价第1篇:对莫言的评价莫言经常强调自己是乡下人,是农民的儿子,作品中特别讲了成长和土地的关系,母亲和土地可视为同一个意向。

他把被文明改造过的乡民智慧表达得非常充分,有乡土性,又有很高的文明程度智慧和幽默。

作为一名讲故事的人,莫言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下接连讲了好几个故事。

这些故事串联到一起就是一个道德讽喻。

他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而不是一名思想家的方式,巧妙地把话题紧紧地拴在了故事上。

没有故事的人是可怜的,有故事讲不出来是可怜的,没故事可讲却硬要编个虚假的故事,是可怜的。

莫言说到母亲的言传身教,他说到他母亲的那些细节,很真挚。

他是讲故事的人,所以他没有用一种说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观念,来讲他的文学创作。

而是从自己的经历说起,用故事说话,让人从中看到他的善恶观,道德观,让人看到他内心非常柔软的部分,这是他自己的独特的方式。

印象里,莫言本人一向如此,他的书很少涉及思想、理论,而是一直用经验说话。

讲话中,能看到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回顾,我想这主要是出于西方世界可能还对他有所陌生,所以有所交待是必要的。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用很巧妙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国内或华文世界,在一些方面对他的争议。

他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作品,他最真实的想法都在自己作品里,我觉得回答得很巧,也是可以理解的。

莫言站在诺贝尔讲台上,向全世界人讲述了一个生存的和文学的故事。

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我、人生、社会、历史的理解,以及民间故事与现代小说的关系。

莫言在演讲中呈现了现实经验转化为艺术经验的过程。

他的故事有三个来源:一是现实的残酷经验,如童年的苦难记忆。

二是超越残酷经验的爱和悲悯,如母亲的爱、东方哲学的启示。

三是故乡流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

这些要素,通过他个人的奇思异想组合在故事结构中。

他的故事,既是对残酷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超越现实的残酷性和人的局限性的通道,更是一个存在和灵魂的避难所。

由此,实现了文学的超越性。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导读:本文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以一系列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等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 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名人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价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

他的小说都很长,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 “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如果只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

”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研究中国文学的著名教授霍尔德·戈德布拉特曾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还将莫言与狄更斯相提并论,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胆、风格华丽、神奇、有力,而且都传递了道德信息。

阎连科:这是对中国文学30年大发展的肯定,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表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提升。

这个奖项对莫言来说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并且优秀,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何向阳:莫言创造力旺盛,想象力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具有探索精神,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

从《红高梁》到《丰乳肥臀》,再到《蛙》,莫言一步步走来,他一直在写故乡的亲人。

他的作品始终贴近土地,他是一个忠诚于故乡和文字的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陈忠实评)
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

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

(张大春评)
莫言是我最爱的作家。

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告诉大家作家是人。

49年之后国家统一意志造成作品中作家个人意志的渺小,但莫言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是内心巨大生命力按不住。

(毕飞宇评)
莫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而且这才华是很早就被大家认可了。

在我印象中,莫言很刻苦努力,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莫言对于的专注是非常绝对的。

我跟莫言是当年文学院作家班的同班同学。

当时一家杂志请他写一篇,他说“除了小说我什么也不会写”。

后来杂志社找到我,我就写了(笑)。

说明他是十分单纯和纯粹地在写小说,这个奖项,他当之无愧。

(严歌苓评)
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术师。

莫言在汉语文学面临艰难境地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探索和成就,向世界、也向汉语文学自身,证明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前景和远大前程。

(澳大在颁授莫言荣誉博士学位的赞辞)
【延伸阅读】莫言的家庭生活
莫言经常说他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

1981年,结婚两年后,女儿管笑笑出生,被夫妻俩视若珍宝。

在管笑笑的记忆里,穿军装的父亲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给她带回很多书,有、作文选、连环画。

管笑笑幼年时,曾随母亲回到山东老家居住,过了一段与父亲两地分居的生活。

莫言在北京工作,笑笑和母亲住在高密县城。

她至今还记得,每次父亲回家探亲时,特喜欢干农活,经常会忙于锄草、地,她就跟在父亲后面颠儿颠儿地跑来跑去。

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亲才离开山东,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此时,莫言正在构思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妻女的到来刚好可照顾他。

1997年,莫言从部队转业,后专业搞写作。

2000年,笑笑考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

也许是受父亲影响,笑笑对手写的书信情有独钟,不仅用钢笔,还经常用毛笔和宣纸给父亲写信。

这让莫言深为感动,他就把女儿用宣纸写的信贴在客厅墙壁上,有空便细读品味。

出乎莫言意料的是,此时,女儿正构思一部反映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了。

直到一次暑假过完,女儿忐忑不安地把一部19万字的初稿拿给莫言看时,他才大吃一惊:女儿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偷偷写作了。

看完初稿,莫言只淡淡地说了两个字:“还行。

”2003年初,这部名为《一条反的狗》的小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受到青年读者好评。

女儿出息了,父亲也没闲着。

这年7月,莫言的新作《四十一炮》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

这对父女作家,给文坛平添了段佳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