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优秀论文11

层次分析法优秀论文11
层次分析法优秀论文11

德尔菲法案例分析

德尔菲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德尔菲法应用案列 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兴产品,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相似产品出现,因此没有历史数据可以获得。公司需要对可能的销售量做出预测,以决定产量。于是该公司 成立专家小组,并聘请业务经理、市场专家和销售人员等8位专家,预测全年可 能的销售量。8位专家提出个人判断,经过三次反馈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专家编 号 第一次判断第二次判断第三次判断 最低销售量最可能销 售量 最高销 售量 最低销 售量 最可能销 售量 最高销 售量 最低销售量 最可能销 售量 最高销售量 1 150 750 900 600 750 900 550 750 900 2 200 450 600 300 500 650 400 500 650 3 400 600 800 500 700 800 500 700 800 4 750 900 1500 600 750 1500 500 600 1250 5 100 200 350 220 400 500 300 500 600 6 300 500 750 300 500 750 300 600 750 7 250 300 400 250 400 500 400 500 600 8 260 300 500 350 400 600 370 410 610 平均数345 500 725 390 550 775 415 570 770 ?平均值预测: 在预测时,最终一次判断是综合前几次的反馈做出的,因此在预测时一般以最后一次判断为主。则如果按照8位专家第三次判断的平均值计算,则预测这个新产品的平均销售量为: (415+570+770)/3=585 ?加权平均预测: 将最可能销售量、最低销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均销售量为:570*0.5+415*0.2+770*0.3=599 ?中位数预测: 用中位数计算,可将第三次判断按预测值高低排列如下: 最低销售量: 300 370 400 500 550

层次分析法期末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期末作业要求1、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生活中面临的选择问题,评价指标自选,准则层不少于3个,方案层不少于3个。 2、内容格式要求见例文。

层次分析法在购买洗面奶决策中的应用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层次分析法作为其中一个分支,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价格、效果和品牌影响力三个方面因素对购买洗面奶模型做出评价,并用权重定量化进行研究,可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提供有效地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购买洗面奶要素 一.问题描述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洗面奶的选择也成为众多男士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现在市面上洗面奶的品牌目不暇接,所以对洗面奶的选择也成了一个难题。通过查阅资料和网上问卷调查结果,对男士经常选择的牌子大致分三类:曼秀雷敦、巴黎欧莱雅和火山泥,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价格、效果和品牌影响力三个方面。由于每款洗面奶在各影响因素上往往各有优缺点,可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消费者购买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为购买决策提供依据。 二.问题求解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A 准则层 方案层 其中价格数据为厂家出厂时的规定价格,效果和品牌影响力由网络问卷调查得

到,其中效果等级分类从高到低为5,4,3,2,1;品牌吸引力等级从高到低为3,2,1;得到下表数据: 2.构造判断矩阵: 由上表数据可得A-C 判断矩阵为: 1 3 5 1/3 1 3 1/5 1/3 1 P C i -判断矩阵分别为: 1 3 5 1 1/ 2 1/5 1 2 4 1/ 3 1 3 2 1 1/3 1/2 1 3 1/5 1/3 1 5 3 1 1/ 4 1/3 1 3.一致性检验及求各层元素相对权重: 由程序(程序见附件)可以判断以上四个矩阵都满足一致性检验,且算得A-C 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 1λ=3.0385,1ω=(0.6370,0.2583,0.1047)T ; P C i -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别为: T )1047.0,2583.0,6370.0(,0385.322==ωλ; T )6483.0,2297.0,1220.0(,0037.333==ωλ T )1220.0,3196.0,5584.0(,0183.344==ωλ。 4.计算方案的总权重:

层次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作者:周红燕 入库时间:2005年7月1日 摘要:本文旨在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人力资源中的经常碰到的问题:岗位工资等级、绩效评估进行一个量化的分析,从而定义一个合理的薪酬水平,对员工做出公正的绩效评估,使员工觉得公平,使公司得到效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薪酬分析、决策变量、评判标准 1、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Thomas L.Staaty 最先发明的用于解决包含多项标准时的复杂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判断各项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决策变量相对于评判标准的优先极。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给出各个标准的权重,各个决策变量相对于每项标准的优先级,量化决策变量,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广泛地应用于设施规划、选址、决策等,笔者曾将之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薪酬分析,用这种方法对一个工厂的众多岗位的薪酬标准进行分析,从而定义出岗位工资,这对于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层次分析法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定义 决策变量(Decision variate):要进行判断进行取舍的参量 评判标准(Criteria):用以做为比较指标的参量 优先级(Preference):重要性 权重(weight):指定给某数字反映其重要性的系数 2、案例: 在一个工厂里,有一百多个岗位,这些岗位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工作的环境各不一样,一个合理的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体现人力资源的公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该工厂所处的行业比较特殊,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必须由该工厂对自已的岗位工资水平进行合理地定义。 现已知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该公司决定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高10%做为公司总的基数,如何对工厂内部各个岗位的工资基数进行分配,这是该文章要解决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AHP在供应商评价选择中的应用

“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的设计过程 本文是一篇关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应用文章,完整地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这一论文的构思、设计和成文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科研论文的选题方法,以问题导向的研究为主线,设计出论文的选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问题;第二部分首先给出了论文的研究论点,即层次分析法应用到的所建立的选型评价决策模型是可行的,并设计出研究论文的结构框架,先提出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部分围绕论点,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例研究;最后一部分指出了研究论文的创新性及依据。 一论文的选题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种战略。实施信息化需要经过选型决策、需求分析、二次开发、项目实施等复杂的过程。而制造业企业花费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的时间通常在两个月至两年以上,目前国内的PDM、ERP的失败率在70%以上,企业最后总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选型决策失误。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选择信息合作伙伴的意义远大于选择一家软件产品提供商,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厂商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从而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一直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如何进行正确的选型决策,这一问题在业内概括性讨论的比较多,科学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则罕见。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正是由于该实际问题的存在,本论文定位在应用性方面,其研究方法也是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 笔者将论文研究的范围定在制造业信息化这一比较广泛的领域。主要的兴趣在信息化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面,由此,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下:(1)评价合作伙伴的标准和模型是什么?(2)根据标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和层面出发,找出了新的研究主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

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

表4-2 某厂运行部年度部门级绩效考核指标 (1)由1-9比例标度法分别对每一层次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性描述,确定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一级考核指标相对于总的考核指标所得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下: ????? ???? ???=13/17/1315/1751321321V V V V V V V A 二级考核指标相对于其所属一级考核指标所得的两两判断矩阵分别如下所示: ????? ???? ???=13/15/1313/153113121113121111v v v v v v V B

?? ? ?? ?? ?????????=12/14/15/1213/14/14313/15431242322212423222122v v v v v v v v V B 33132331321 31/31V v v B v v ????=?????? (2)运用和积法(方根法)求解各判断矩阵,得出单一准则下各级考核指标的相对权重。 1)一级指标两两判断矩阵A 的求解 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 w =(1w ,2w ,3w )T =(0.637,0.258,0.103)T 最大特征根:3 max 1()3i i i Aw w λ==∑ =3.037 一致性检验: 3.0373 0.018531 CI -= =-,0.58RI = 则0.0320.1CR =<,说明判断矩阵A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二级评价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的求解: ①判断矩阵1B 求解结果如下: 1B 下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 1w =(11w ,21w ,31w )T =(0.6548,0.2499,0.0953)T 最大特征根:3 1max 1()3i i i B w w λ==∑ =3.0182 一致性检验: 3.01823 0.009131 CI -= =-,0.58RI = 则0.0160.1CR =<,这表明判断矩阵具有非常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②判断矩阵B 2求解结果如下: 权重向量: 2w =(21w ,22w ,32w ,24w )T =(0.5318,0.2701,0.1221,0.0760)T 最大特征根:4 2max 1()4i i i B w w λ==∑ =4.0753 一致性检验: 4.07534 0.025141 CI -= =-,0.9RI = 则0.0280.1C R =< ,这说明判断矩阵B 2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③判断矩阵B 3求解结果如下: 权重向量:

层次分析法论文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城市购房决策中的实例分析 濮长飞 南京晓庄学院04数本2班 摘要:本文针对消费者购房这一具体问题,基于高等代数矩阵内容,立足于数学建模, 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详细描述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 消费者的购房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办法。 关键词:成对比较矩阵;特征根;特征向量;层次分析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房的要求也在增加。目前多数消费者购房有的因为工作,有的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还有的是为了投资。不管是什么原因,由于涉及金额巨大,购房需慎之又慎,以免花钱买后悔。 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房地产开发商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楼盘。这些楼盘往往各有各的特点,这使得消费者经常因选房而筋疲力尽,生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的因素太多,价格、交通、环境等等。如就价格而言,甲比乙便宜;而就交通而言,乙又不如甲,这就使得购房者难以做出孰优孰劣的判断。但是,所有的购房者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房子,这是总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对备选房源“物美价廉”的程度进行量化,就能通过简单的数值比较做出决策。运用统计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就能轻松解决这一决策难题。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1 简介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是把复杂的决策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方案层的顺序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比较判断,计算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准则及总目标之下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从而把难以量化的各种方案定量化,以得到各种方案的相对优劣的排序值,并据此做出最后的决策。 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目标。将目标逐层分解为几个层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矩阵权重和,根,特征值法,c语言计算

// ???óè¨??2010.cpp : ?¨ò?????ì¨ó|ó?3ìDòμ?è??úμ??£ #include "stdafx.h" //vs2010ò?é?°?±?óD′???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void sum(int N,double a[13][13]) { double sum[13]={0},pro[13]={0}; int i,j,k; for(i=0;i

} for(k=0;k

德尔菲法探讨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探讨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体系 汪思远2009710083 统计二班 【摘要】目前,企业运作的不规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此,有必要从效益度量的层面针对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提出指导性的规范要求,促进物流企业的规范发展,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有序发展。文中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度量方法进行融合,根据两者的特点取其长、避其短,构建了一套全新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物流企业效益指标度量体系,试图对企业效益做出更加科学客观的度量。 【关键词】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1引言 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物流实践的不断深入,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体系,并确定合理的度量方法,以此来科学、客观地反映物流企业的运营情况。目前,物流企业作为新兴的行业,其经营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效益度量指标体系就更不完善。基于这一背景对物流企业的效益度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度量指标体外,还要研究科学的度量模型。 2德尔菲法在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体系中的应用可行性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度量系统作为物流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度量目标、度量对象、度量指标、度量标准、分析报告。 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度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当德尔菲法下的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由此可见,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德尔菲法是一种相对权威的企业效益度量指标度量指标体系建模方法,它考虑了专家们的真实意见,统一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传统效益度量体系中或重财务或重服务的弱点,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创造的价值,不仅适用于物流行业,还适合物流企业的成本与服务效益度量指标评估。

基于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

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 2012级 数师6班 何燔 摘要: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这个问题,面对着各行各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为大学生对所提供的工作,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大学生对所提供的工作的满意程度,根据所得数据解决问题。 关键词:就业、层次分析法、决策、目标、权向量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通过投简历,面试等方法,现有四个单位可以供他选择。即:C1政府机构,C2化工厂,C3清洁工人,C4销售。如何从这四个工作岗位中选择他比较满意的工作?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六个准则作为参照依据,来判断出最适合且最让他满意的工作。 准则:B1课题研究,B2发展前途,B3待遇,B4同事关系,B5地理位置,B6单位名气;通过这六个标准来评判出最满意的工作。 二.模型的假设 一.该毕业生是文科生,但在大学期间也辅修了很多理科方面的学科,文理科兼懂。 二.四个单位对毕业生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一样。 三.该毕业生对这四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都可以胜任。 1.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第一层:目标层,即对可供选择的工作的满意程度A ; 第二层:准则层,即课题研究B1,发展前途B2,待遇B3,同事关系B4,地理 位置B5,单位名气B6; 第三层:方案层,即政府机构C1,化工厂C2,清洁工人C3,销售C4。 根据以上层次结构模型,我做了一份就业选择满意度的调查表,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首先让被调查者针对图示的某一层对其上一层某种因素影响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再将数据的分值看作服从随机变量的分布,再利用数学期望计算出平均分。 设ξ表示某个问题的分值,根据概率论以及数理统计所学的知识点,得出ξ服从离散型分布如下。(其中i n 为打分值为i ξξ=的人数,N 为被调查的总人数)

变异系数_层次分析_各种权重求解法

二、权重的确定方法 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权重。 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相对数权重也称比重权数,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权重在评价中的作用。 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自然权重是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和统计指标的合成方式而得到的权重,也称为客观权重。人工权重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状况,主观地分析、判断来确定的反映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也称为主观权重。 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如果在统计综合评价时,采取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的方法相结合,获得的效果更好。 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独立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数值的大小无关,在综合评价中较多地使用独立权重,以此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称为“定权综合”模型。 相关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的数值具有函数关系,例如,当某一评价的指标数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的减弱;或者当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达到另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增加。相关权重适用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随着指标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于相关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被称为“变权模型”。比如评估环境质量多采用“变权综合”模型。 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这里介绍统计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些也是实际工作种常用的方法。 (一) 统计平均法 统计平均数法(Statistical average method)是根据所选择的各位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所赋予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分别求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数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专家。一般选择本行业或本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公平公正道德高尚的专家; 第二步,专家初评。将待定权数的指标提交给各位专家,并请专家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独立的给出各项指标的权数值; 第三步,回收专家意见。将各位专家的数据收回,并计算各项指标的权数均值和标准差;

选专业数学建模论文 层次分析法

摘要 本文针对一名高考升学考生报考学校专业问题进行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首先通实地了解“一考生”有关意向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总结四大影响因素:专业就业情况、学校有关情况、自身影响因素和家庭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对比比较矩阵A,和报考的学校专业:南昌大学计算机专业、九江学院船舶制造专业、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专业、上饶师范学校教育专业和各专业对比较矩阵。 ( B )4,3,2,1 i i 其次,建立目标、准则和方案的‘层次直观模型图’。进而以准则层对方案层权重比值及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此过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求解,得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从而利用相关Saaty .定理验证得 T S. 出准则层对方案层一致性指标验证通过。 同理,再次验证方案层对准则层权重比值及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得出各准则中每个方案相互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 最后,由‘方案’对‘目标’层次总排序可以得出结论,该生选择南昌大学计算机专业更为适合。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

一、问题的提出 一位高中毕业生想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某学校专业,他考虑的因素有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的有关情况(所在地,知名度,交通的便捷度等),自身的因素(高考分数,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家庭的经济状况等。比较中意的学校和专业有南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九江学院的船舶制造专业,景德镇职业学院的陶瓷制造专业,上饶的师范专业。但不知道选择哪所学校,为此,请通过数学建模给出一个建议。 二、模型的假设及符号说明 模型的假设: (1)假设这四所学校的分数线都不会提高。 (2)这四所学校都不会减少录取名额。 (3)这位同学不会改变所选的四所学校。 (4)不会出现所有非人为的意外情况。 符号的说明: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当上、下层之间关系被确定之后,需确定与上层某元素(目标A或某个准则Z)相联系的下层各元素在上层元素Z之中所占的比重。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8.16所示。 表8.16 判断距阵 Ak B1 B2 …Bn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一个应用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前言 1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1.2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 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它是将评价对象或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想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要素,并按照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度及隶属关系将要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层次分析法的结构符合人们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要素,再将这些要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得到相对于目标的重要程度的总排序。因此,层次分析法从出现开始就受到了理论界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3 AHP法下优点 (1)AHP对于解决多层次、多指标的递阶结构问题行之有效。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各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子指标,例如我们从财务维度可将保险公司的绩效分解为增加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面,而各个层面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从而构成关联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结构体系。这样,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结构为层次分析法提供了“结构”基础。 (2)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单纯定性分析的主观臆断性和单纯利用定量分析时对数据资料的严格要求。 (3)层次分析法思路简单明了,将人们的思维数字化、系统化,便于接受并容易计算;同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有大量的是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避免了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不足。 当然层次分析法也存在着缺陷:首先,其结论是建立在判断矩阵是一致性矩阵的基础上的,而在实际应用中所建立的判断矩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一次性得到具有一致性的判断矩阵,而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并进行多次的修改。因此,判断矩阵的建立过程比较复杂,且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次是特征值的计算量较大;再次,许多专家认为层次分析法中采用的1-9标度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专家和决策者的真实感觉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时,当人们认为A1比A2重要(记为a),B1比B2明显重要(记为b),C1比C2强烈重要(记为c)时,则(c-b)比(b-a)要大得多,因而标度不应该的线性的,而是随着重要程度的增加差距越来越大。而1-9标度是等距的,所以Saaty 提出的线性评判标度与人们头脑中的实际标度并非一致。因此,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改进,但整体上不影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4 AHP的基本步骤 用层次分析法作系统分析,首先需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总目标把问题分解成为不同的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的确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选择手机问题

利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大学生购买手机品牌的选择方案 摘要: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需要进行决策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约束。在大学生选购买手机时选择手机品牌的问题中,也会因为这样子的诸多因素,而不知如何做出抉择。本论文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对手机品牌抉择这一问题进行相对合理的假设以及简化,将购买手机时主要考虑因素集中在性能、价格、外观、品牌这四个方面,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定性问题转化成定量问题,构造对比矩阵,分析权重的一致性,并在最后借助Matlab数学软件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佳选择方案。 尖键词:层次分析法AHP Mat lab对比矩阵权重 一、问题重述: 如今,大学生都把手机当成了一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已开始把大学生作为手机购买群中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开始为大学生量身订做了很多款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络手段,一种高端科技产品,一种时尚的象征和身份的标志,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率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有些院校几乎达到“人手一部”。我们在此并不准备讨论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利与弊,而是向目前大量准备购买新手机或者即将更换自己的手机的大学生朋友们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二、问题的分析: 对于这类问题,普遍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对所有方案进行优先排序。本问题首先分析内在因素间的联系与结构,并把这种结构划分为三层即可,即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把各层间诸要素的联系用线表示出来,接着是同层因素之间对上层因素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利用“两两比较法”建立比较矩阵,求的权系数,再进行一致性检验,如通过,则求得的权重系数可以被接受,否则,应重新评判。再进行单层权重评判的基础上,再进行层次间重要性组合权重系数的计算。 最后求出各个方案所占的权重,即可确定手机的优先顺序。

系统工程论文层次分析法

用层次分析法处理近途旅游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每颂吟着白居易的这首千古名句,总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到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古镇和隐隐回绕的亭榭水乡……那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可谓如诗如画、别有韵味。 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文化的乌镇,可以说是江南古城的缩影。踏着清冷的石板,信步于幽深的街巷和古老的民居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部地域文化的线装书,让你在淡泊、幽思中品读。 被誉为神州第一水乡的周庄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老街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从传统角度来看,旅游的构成要素为旅游的费用,旅途的便捷,行程的长短,景点的经济及其历史影响。旅游景点的中和评价是一种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或间接旅行服务所产生的客观指导,它是随着景点综合评估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游客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同时也具有为旅游者提供物质与精神享受的功能。 近年来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该地区凭借自身良好的经济、区位和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从经济地理意义上来讲,长江三角洲范围包括15个市即上海、江苏的苏南苏中8市和浙江的北部6市.上海则可以说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交道枢纽。本文主要针对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近途旅游(江南古镇群)进行研究。 1.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Saaty1977年正式提出的。它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个复杂问题表示为一十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这种方法能够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与定量因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个人信用评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李立兵,曾志伟 河海大学,南京(210098) E-mail:libing_li2004@https://www.360docs.net/doc/c914042711.html, 摘要: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评估指标体系,个人信用评估 从古到今,信用都不是孤立的概念,它必须依附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个人信用,是自然人个人的信用,是个人的无形资产,信用资产质量好,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则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发展效率。个人信用问题已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基本上属于空白。目前我国居民个人信用资料缺乏,他们能提供的信用证明文件只有身份证和户籍证明、所在单位的工作证明;在个人储蓄实名制实施以后,又增加了个人存单和实物资产。国内虽然已有相关机构对个人的信用进行评估,但是由于在评估定位、评估要素的选取以及评估手段方面的不足,使得个人信用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如何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方法、如何建立一个规范化并和国际接轨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体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个人资质评价指标情况、个人资产评价指标、家庭评价指标及个人的信用历史等一系列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 1. 层次分析法概述⑴、⑵、⑶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人学教授A. L. 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是: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判断给予定量表述,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训算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最高层(总日标)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处理问题的基木步骤简述如下:①确定评价目标,再明确方案评价的准则。根据评价目标、评价准则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分为3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②应用两两比较法构造所有的判断矩阵。具体如下: 1.1 建立判断矩阵 对本级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来确定判断矩阵A的儿素,a ij是要素a i对a j的相对重要性其值是由专家根据资料数据以及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用判断尺度来确定判断尺度表示要素要素a i对a j相对重要性的数量尺度。采用的判断尺度见表1。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别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判别的区别与联系 1、层次分析法 [ 参考文献:吋义成, 柯丽华, 黄德育. 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从一堆同样大小的物品中挑选出最重要的物品,如重量最大的物品,即至少要确定各物品的相对重量。这时,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可以利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若在没有称量仪器的条件下对一组物体的重量进行估计,则可以通过爱对比较这组物体相对重量的方法,得出每对物体相对重量比的判断,从而形成比较判断矩阵,再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问题,就能计算出这组物体的相对重量。 将此方法应用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科学管理等领域中,就能确定各种方案、措施、政策等 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排序情况,以供领导者决策。 一般的层次分析法模型由图5-1 所示,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组成。需要注意几点: (1)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构并非是上述部分一成不变的,其中的当指标层因素较少时准则层可以省去(图5-2 ),当某一准则对应的指标层元素过多时可以将其指标层细分为“子准则层和指标层”(图5-4 )。由于层次分析法是利用两两比较完成的,为了便于人的比较与判别,每层的元素个数在3~7 之间为佳,超过7 以后增加了比较判断的难度,因此当元素过多时,可以将其分类后分成两层或多层来判别。 (2)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比一下图5-1 和图5-4 ,即每个准则可能有独 用的指标体系,也可能是各准则之间共用某几个指标。 (3)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基于某个目标,对多个待评价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方案的重要性排序。具体到某个问题,其并无相应的数据。而模糊综合判别有相应的基础数据。两者可以结合一起用,比如常用的是模糊综合评判过程中,权重可以由层次分析法计算。 层次分析法的骤如下: 1)在作者建立评价模型后,根据经验对每层里的各个元素建立重要性判别矩阵,从判 别矩阵中可以得到某一层中各个指标的归一化权重(表5-1中的W B,W C1,W C2,W C3,W C4)。(表5-1和5-2 的数据为图5-1 模型的) 2)由层与层之间权重的传递可以得到最低层(具体指标层)的综合权重。如图5-1 所示的图中有得到各个C ij的综合权重W ij(表5-2第2列)。 3)最后,在指标层与方案层之间建立判别矩阵,针对每一个指标C ij 都需要建立一个各 方案A i的比较矩阵,判别A针对C j的重要性w A i (表5-2的每一行)。最后将指标C ij的综合权重W ij与W Ai进行乘法求和,从而得到方案A的最终综合权重刀(W ij心Ai),即为续表5-2的最后一行。

如何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班级:自动化物流1101B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它综合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将人的思维条理化、层次化,对决策方案优劣进行排序,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的特点。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1)思路简单明了,将人们的思维数字化、系统化,便于接收并且容易计算; (2)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对问题的本质、包含的因素及内在的关系能够进行清楚的分析; (3)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解决多层次、多目标的大系统优化问题行之有效。 如何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一)对供应商进行粗选。 以供应商的基本业务能力的最低要求作为供应商粗选的筛选条件,采用带阈值算法淘汰不达标的供应商。即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当基本业务能力中某一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阈值时,即使其他末级指标都很好也被认为是不行的。(二)构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 (1)鲜明时代性原则 选择指标的设计一定要能够企业的发展环境,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信息集成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2)目的性原则 衡量战略供应商的竞争力状况,选出适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3)科学性原则 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通过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地对战略供应商进行评价。 (4)系统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战略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指标体系不仅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实力的“硬”指标,还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其他竞争优势的“软”指标。 (5)简洁性原则 在供应商信息尽量充分的前提下,所选指标数目尽可能少,而且简洁明了,各指标之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和涵盖而使指标内容重叠。 (6)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即效益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能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经济效益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位置、这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量简化,突出重点,从而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易于操作、切实可行。 (7)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

层次分析法示例

中国计量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9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 ——基于杭州的实证 A Research on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Post-90s Staff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Hangzhou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专业工商管理班级 1 二级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教师 中国计量学院 2014年5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学生签名:日期: 2014年5月20日

分类号:F272.9 密级:公开 UDC:33 学校代码:10356 中国计量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9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 ——基于杭州的实证 A Research on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Post-90s Staff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Hangzhou 作者学号 申请学位管理学学士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工商管理培养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 2014 年 5 月

致谢

“9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杭州的实证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渐形成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国内各行各业的企事单业员工都承受着远超以往的工作压力。作为国家的希望,当“90后”这批新时代的生力军开始踏上职场之后,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如何,影响他们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便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这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杭州市123位企事业单位“9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90后”企事单业员工工工作满意度现状总体水平处于正常水平,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90后”企事单业员工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而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最低; (3)除性别以外,不同教育程度、单位性质和收入状况对于“90后”企事单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多数影响因素都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9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