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心脏灌流

蟾蜍心脏灌流
蟾蜍心脏灌流

离子与药物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高钾、高钙、低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方法使用Straub氏法灌流蟾蜍离体心脏法,记录蟾蜍心脏收缩张力变化情况结果无钙任氏液组EDT处理前为0.56±0.11g,处理后上升为0.98±0.28g(P<0.05),EST处理前为4.67±1.02g,处理后下降为2.02±0.67g(P<0.05),HR处理前为50.13±8.57bpm,处理后为48.00±7.95bpm;高钙任氏液组EDT处理前为0.52±0.30g,处理后下降为0.48±0.29g(P<0.05),EST处理前为4.70±1.45g,处理后上升为6.16±1.91g(P<0.05),HR处理前为51.14±6.45bpm,处理后为50.71±6.23bpm;高钾任氏液组EDT处理前为0.49±0.30g,处理后上升为0.92±0.81g,EST处理前为4.82±1.37g,处理后下降为2.33±0.95g(P<0.05),HR处理前为46.13±8.78bpm,处理后为45.50±8.19bpm;乙酰胆碱组EDT处理前为0.52±0.48g,处理后下降为0.63±0.51g(P<0.05),EST处理前为4.30±1.71g,处理后下降为2.75±0.97g(P<0.05),HR处理前为46.25±7.10bpm,处理后为44.75±6.85bpm;阿托品+乙酰胆碱组EDT处理前为0.57±0.52g,处理后下降为0.48±0.46g(P<0.05),EST处理前为3.08±1.02g,处理后上升为4.59±1.73g(P<0.05),HR处理前为45.38±6.98bpm,处理后为45.50±6.78bpm;肾上腺素组EDT处理前为0.46±0.36g,处理后下降为0.39±0.30g(P<0.05),EST处理前为4.46±1.55g,处理后上升为6.08±2.95g(P<0.05),HR处理前为44.88±5.71bpm,处理后为44.63±5.50bpm;普萘洛尔+肾上腺素组EDT处理前为0.50±0.45g,处理后为0.51±0.46g,EST处理前为3.56±1.35g,处理后为3.57±1.32g,HR处理前为46.25±3.86bpm,处理后为46.13±3.72bpm;结论细胞外低钙可导致心肌细胞收缩性减弱,EDT增加;细胞外高钙可导致心肌细胞收缩性增强,EDT降低;细胞外高钾可导致心肌细胞收缩性减弱,EDT增加;乙酰胆碱可导致心肌细胞收缩性减弱,EDT增加,此作用可被阿托品所拮抗;肾上腺素可导致心肌细胞收缩性增强,EDT降低,此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所阻断

[关键词] 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心肌细胞普萘洛尔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蟾蜍8只(中华蟾蜍指名亚种,Zhuoshan Toad),随机分为8组

1.2 药品任氏液无钙任氏液0.2MKCl溶液0.045MCaCl2溶液6×10-6M 乙酰胆碱溶液6×10-5M肾上腺素溶液2×10 –4 M阿托品溶液5×10-4 M普萘洛尔溶液

1.3 器材RM624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采样频率:800Hz,时间常数:直流,滤波:30Hz,灵敏度:7.5g。

1.4 离体蛙心制备取蟾蜍1只,毁脑和脊髓后仰卧固定,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分离左、右主动脉。用眼科剪在左主动脉根部剪一小斜口,将盛有少许任氏液的蛙心插管由此插入动脉圆锥,在心室收缩期时将插管插入心室,结扎并固定于蛙心导管的侧钩上。剪断左右主动脉分支。提起蛙心插管,在静脉窦与腔静脉交界处结扎,在结扎线外侧剪断所有组织,游离蛙心。用新鲜任氏液反复换洗蛙心插管内含血的任氏液至插管内无血液残留。将蛙心插管固定在铁支架上,在心室舒张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将其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前负荷1g

2.观察项目

2.1 在插管中加入1ml任氏液,待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2.2 完全更换插管内液体为1ml无钙任氏液,待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2.3 吸出无钙任氏液,用新鲜任氏液换洗数次。加入1ml任氏液,曲线稳定后滴加0.045M CaCl2溶液25μl,待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2.4 吸出高钙任氏液,用新鲜任氏液换洗数次。加入1ml任氏液,曲线稳定后滴加0.2M LKCl溶液25μl,待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2.5吸出高钾任氏液,用新鲜任氏液换洗数次,加入1ml任氏液,待曲线稳定后记录45s,在任氏液中加6×10-6 M 的乙酰胆碱溶液10μl,心搏曲线稳定后记录45s。再加2×10–4 M阿托品15 μl,心搏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2.6用任氏液洗脱数次,曲线基本恢复后,加入1ml任氏液,待曲线稳定45s后,在任氏液中加6×10-5 M 的肾上腺素溶液10μl,心搏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

2.7用任氏液洗脱数次,收缩曲线基本恢复后,加入1ml任氏液,待曲线稳定45s后,在任氏液中加5×10-4 M普萘洛尔溶液10μl,心搏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再加入6×10-5 M 的肾上腺素溶液10μl,心搏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

2.8数据测量测量各项处理前后的心率(heart rate,HR)、心脏舒张末张力(end diastolic tension,EDT) 、心脏收缩末期张力(end systolic tension,EST)。

3.结果

3.1无钙任氏液组EDT处理前为0.56±0.11g,处理后上升为0.98±0.28g(P<0.05),EST处理前为

4.67±1.02g,处理后下降为2.02±0.67g(P<0.05),HR处理前为50.13±8.57bpm,处理后为48.00±7.95bpm;见表1

3.2 高钙任氏液组EDT处理前为0.52±0.30g,处理后下降为0.48±0.29g(P<0.05),EST处理前为

4.70±1.45g,处理后上升为6.16±1.91g(P<0.05),HR处理前为51.14±6.45bpm,处理后为50.71±6.23bpm;见表1

3.3 高钾任氏液组EDT处理前为0.49±0.30g,处理后上升为0.92±0.81g,EST处理前为

4.82±1.37g,处理后下降为

2.33±0.95g(P<0.05),HR处理前为46.13±8.78bpm,处理后为45.50±8.19bpm;见表1

3.4 乙酰胆碱组EDT处理前为0.52±0.48g,处理后下降为0.63±0.51g(P<0.05),EST处理前为

4.30±1.71g,处理后下降为2.75±0.97g(P<0.05),HR处理前为46.25±7.10bpm,处理后为44.75±6.85bpm;见表1

3.5 阿托品+乙酰胆碱组EDT处理前为0.57±0.52g,处理后下降为0.48±0.46g(P<0.05),EST处理前为3.08±1.02g,处理后上升为

4.59±1.73g(P<0.05),HR处理前为4

5.38±

6.98bpm,处理后为45.50±6.78bpm;见表1

3.6 肾上腺素组EDT处理前为0.46±0.36g,处理后下降为0.39±0.30g(P<0.05),EST处理前为

4.46±1.55g,处理后上升为6.08±2.95g(P<0.05),HR处理前为44.88±

5.71bpm,处理后为44.63±5.50bpm;见表1

3.7 普萘洛尔+肾上腺素组EDT处理前为0.50±0.45g,处理后为0.51±0.46g,EST处理前为3.56±1.35g,处理后为3.57±1.32g,HR处理前为46.25±3.86bpm,处理后为46.13±3.72bpm;见表1

表1 处理因素对离体蛙心EDT、EST、HR的作用情况

处理因素

EDT(g) EST(g) HR(bpm)

处理前处理后处理前处理后处理前处理后

无Ca2+任氏液0.56±0.110.98±0.28* 4.67±1.02 2.02±0.67*50.13±8.5748.00±7.95 Ca2+22×10-4mol/L任氏液0.52±0.300.48±0.29* 4.70±1.45 6.16±1.91*51.14±6.4550.71±6.23 K+69×10-4mol/L 任氏液0.49±0.300.92±0.81 4.82±1.37 2.33±0.95*46.13±8.7845.50±8.19 9×10-8mol/L ACh0.52±0.480.63±0.51* 4.30±1.71 2.75±0.97*46.25±7.1044.75±6.85 3×10-6 mol/L Atr +

9×10-8mol/L ACh

0.57±0.520.48±0.46* 3.08±1.02 4.59±1.73*45.38±6.9845.50±6.78

6×10-7mol/L Adr0.46±0.360.39±0.30* 4.46±1.55 6.08±2.95*44.88±5.7144.63±5.50 5×10-6mol/L Pro+

6×10-7mol/L Adr

0.50±0.450.51±0.46 3.56±1.35 3.57±1.3246.25±3.8646.13±3.72 *:P<0.05 vs 处理前

4.讨论

4.1 心肌细胞开始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细胞外的Ca2+经细胞膜T管上的I Ca-L通道内流,这是兴奋-收缩耦连的开始。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肌质网内贮存的钙由兴奋时从细胞外流入的Ca2+触发释放,所以其收缩依赖于细胞外Ca2+的流入。[1]当心肌细胞处于无钙环境中时,由于兴奋时无法产生胞外Ca2+内流,导致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降低。

心肌细胞的TnC分子只有一个与Ca2+结合的特异部位,Ca2+-TnC复合物形成的量取决于胞质内Ca2+的量和TnC与Ca2+的亲和力。在一定范围内,Ca2+浓度越高,Ca2+-TnC复合物形成的量也越多,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横桥数目也越多,收缩力越强。[2]因此,低钙导致的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降低将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力下降,EST变小。

心室舒张的势能来自心脏的收缩,心室收缩末期心室几何结构的改变可产生一种促使心室复位的舒张势能。心室收缩越好,这种势能就越大,对于舒张就越有力。[3]低钙环境下心肌细胞收缩力下降,收缩期心室收缩不完全,储备的舒张势能较少,导致舒张期心室舒张不完全,EDT变大。

4.2 胞外钙内流的途径之一是通过膜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此通道开放受到膜电位调节,去极化时膜内电位变正,通道开放,胞外Ca2+顺浓度差流入胞内。[4]在高钙环境中,胞内外Ca2+浓度差变大,在去极化期间流入胞内的Ca2+数量增加,胞质Ca2+浓度升高,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加,EST变大。高钙环境下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加,收缩期心室收缩更完全,储备的舒张势能较大,导致舒张期心室舒张完全,EDT变小。

4.3 心肌细胞外高钾时,膜上的内向整流钾通道(I KI通道)对K+的通透性增加[5],因此复极化过程加快,动作电位平台期和总时程都缩短,总时程合计内流的Ca2+数量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EST下降。

另外,细胞外液的K+与Ca2+在心肌细胞膜上有竞争作用,因此当细胞外高钾时可阻碍Ca2+内流[6],导致胞内Ca2+浓度降低,也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EST下降的作用因素之一。

4.4 乙酰胆碱通过激动M2胆碱受体激活IP3、DAG等级联机制,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其直接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心肌细胞钾外流引起细胞超级化,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7],导致胞内Ca2+浓度下降,细胞收缩力下降。此时收缩期心室收缩不完全,储备的舒张势能较少,导致舒张期心室舒张不完全,EDT变大。

4.5阿托品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M胆碱受体,与M胆碱受体结合后,由于其本身内在活性小,一般不产生受体激动作用,但能够阻断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拮抗其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8]

乙酰胆碱与阿托品联合作用后,逆转了乙酰胆碱单独作用时的负性肌力作用,其EST高于单独应用乙酰胆碱时。此时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加,收缩期心室收缩更完全,储备的舒张势能较大,导致舒张期心室舒张完全,EDT变小。

4.6 肾上腺素为α、β受体激动药,而在心脏中β1、β2受体与α受体共存,在心室以β1受体为主;肾上腺素作用于心室时,主要通过激动心肌的β1受体,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的浓度升高,继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使心肌膜上的钙通道开放概率增加[9],使得动作电位期胞内Ca2+浓度上升,加强心肌收缩力。此时收缩期心室收缩更完全,储备的舒张势能较大,导致舒张期心室舒张完全,EDT变小。

4.7 普萘洛尔具有较强的β受体阻断作用,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10]。普萘洛尔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后,阻断了肾上腺素单独作用时的正性肌力作用,其EST、EDT与处理前无差异。

4.8 蟾蜍心脏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静脉窦类似于人体的窦房结,能够按一定节律自动产生兴奋。[11]在本次实验中,如在插管过程中操作得当,房室瓣将保持完好,心房与心室之间液体不能连通,即灌流成分不会对心房内的静脉窦产生作用,故不会影响心率。如数据显示心率变化幅度较大,则提示蛙心插管时造成房室瓣损伤。

参考文献

[1]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 4第1版.154

[2]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 4第1版.156

[3]陈季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32-333

[4]陈季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32-333

[5]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 4第1版.156

[6]陈季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32

[7]杨世杰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63

[8]杨世杰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80

[9]杨世杰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1

[10]杨世杰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110

[11]陆源,夏强. 生理科学实验教程.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67-269.

离体心脏灌流

实验22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目的要求】 1.学习斯氏或八木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活动的特性,可用人工灌流的方法研究心脏活动的规律及其特点,还可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或加入某些药物来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常用手术器械、蛙心夹、套管夹、记纹鼓及通用杠杆或记录仪与张力换能器、万能滑轮、多用仪或刺激器、蜡盘、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任氏液、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100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0O0乙酰胆碱溶液、300u/ml肝素溶液。 【方法与步骤】 1.离体蛙心的制备制备离体蛙心的方法有两种。 (1)斯氏蛙心插管法取一只蟾蜍或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实验19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参见图4-1,4-2)。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距动脉圆锥2-3mm处结扎。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左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动脉圆锥前端,沿向心方向剪一斜口,然后将盛有少量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抗凝)的斯氏蛙心套管由此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图4-8)。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上下移动,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在心脏下方绕一线,将左右肺静脉、前后腔静脉一起结扎,注意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切勿损伤静脉窦,于结扎线的外侧剪去所有牵连的组织,将心脏离体。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灌流液不再有血液。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恒定(1.5—2cm),即可进行实验。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实验名称: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指导教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实验人:叶永锋08344031 学院:海洋学院 实验时间:2009年12月09日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0.65%NaCl、5%NaCI、2%CaCl2、1%KCl、1: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mL肝素。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 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 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 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 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 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 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 (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 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

蛙类斯氏离体心脏灌流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蛙类斯氏离体心脏灌流 【实验目的】 1. 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 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 观察Na+、K+、Ca2+离子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收缩的特性,可以用人工灌流的方法,研究心脏活动的规律及特点;还可以观察灌流液成分的改变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材料】 1.材料:蟾蜍。 2.器具:常用手术器械,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玻璃分针,手术剪,手术镊, 铁钉,蛙心套管,套管夹,双凹夹,滑轮,蛙心夹,支架,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小烧杯,棉线,张力传感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3.试剂:任氏液,5%NaCl溶液,1%KCl溶液,2%CaCl2溶液。 【实验步骤】 1. 暴露动物心脏 取一只蟾蜍,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只手持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向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入(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2. 斯氏蛙心插管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壁上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成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含葡萄糖)的斯氏蛙心套管,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口)。此时可见血液冲入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上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取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线紧

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 1.课程名称: 动物机能学实验 2.实验名称: 蛙心起搏点 3.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蛙类手术的操作过程 2.观察蛙心起搏点及各部分自律性的高低 4.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的心脏特殊传导系统都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节律性高低不同,以节律性最高。蛙类及其它两栖动物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正常时,蛙静脉窦的起搏细胞发出的冲动通过特殊的传导系统依次传入心房和心室。 5.实验材料 ⑴.实验动物: 蟾蜍 ⑵.实验器械:蛙类手术器械、记时器 ⑶.实验药品:任氏液 6.实验步骤及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步骤 1.取蟾蜍一只,用探针捣毁其大脑脊髓,将其仰卧于蛙板上。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 剪一小口,之后向两侧锁骨剪开并剪去皮肤,使成为一个倒三角形,剪开肌肉、胸骨及心包膜,暴露心脏。 2.识别静脉窦,心室及心房,并观察各自的收缩顺序,并记录各部分搏动频率。 3.在主动脉下穿一线备用,然后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脏背面,然后将主动脉干下 的线结扎,以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次为斯丹尼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心室及静脉窦的搏动情况,并记录各自节律。 4.待心房、心室及静脉窦搏动恢复正常后,再取一线在房室沟作第二次结扎,阻断心 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观察心房和心室的搏动情况,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搏动情况。 7.实验结果与分析 ⑴.实验结果 ⑵.分析 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起源于心肌细胞本身。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和细胞,称为自律组织和自律细胞。 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两栖动物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最高,然后依次为心房肌、房室结,即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的方法。 2、观察细胞外液钾离子、钙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保持其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则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和舒张,并可维持较长的时间。离体心脏所需的条件应与动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相近,因此改变灌流液的理化因素,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变化。 1、任氏液:正常对照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 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 1%KCl灌流

5、1:10000 E 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实验器材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physiology系统,学校服务器系统,蟾蜍离体蛙心,任氏液,1%KCl,3%CaCl2,65%NaCl,1/10000 E,心得安+1/10000,1/10000 Ach,阿托品+1/10000 Ach。 四实验步骤 1、标本制备(观看视频) 2、仪器及标本的连接 3、具体软件操作: 1)离子试剂:任氏液→0.65%NaCl溶液→任氏液清洗→1%KCl溶液→任氏液清洗→2%CaCl2溶液→任氏液清洗 2)药物试剂:肾上腺素(E)→任氏液清洗→心得安→任氏液清洗→Ach,任氏液清洗→阿托品→任氏液清洗。 五实验结果

图1 离体蛙心灌流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篇一: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实验目的】 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 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 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 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 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 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

1、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斯氏或八木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 动物的离体心脏,用理化特性类似于其血浆的代体液灌流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保持有节律的舒张活动。改变灌流液的理化特性,这种节律的舒缩活动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蟾蜍、斯氏蛙心套管、套管夹、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蜡盘)、常用手术器械、滴管、废液缸、棉线 2、药品:任氏液、0.65%NaCl、2%CaCl2 、1%KCl、0.01% 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 3、仪器: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 实验步骤 1、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后仰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前区皮肤,剪去胸骨,暴露心脏。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再用眼科剪在心脏收缩时将其剪破,使心脏完全暴露出来。 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分,包括心房、心室、静脉窦等,并观察心跳。 3、插蛙心插管,制备离体蛙心。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结扎,靠近动脉窦,接着在左右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松结留作固定插管用。 4、用手提起结扎线,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3mm处向心脏剪一斜口,右手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由此口插入,先进入动脉圆锥,然后在心室收缩时,向前略向左推动蛙心插管,使之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注意:为了使蛙心插管顺利插入心室,应使心室与动脉圆锥成一条直线)。进入心室的标志是随着心室搏动,均有血液喷入插管,插管的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结扎插管并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侧面的小钩上,以防止标本滑脱。在蛙心插管插入心室后,用吸管及时吸出管内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提起插管,剪断主动脉左、右侧分支,轻轻提起插管和心脏,在静脉窦下方绕一线,将左右肺静脉及前后腔静脉一起结扎(切勿损伤静脉窦),在结扎线下方剪去所有牵连的组织,将心脏摘出。用任氏液反复冲洗(10~25滴/min的速度缓慢点滴)任氏液。至插管内任氏液完全澄清无色为止。以后做实验注意每次换液时,插管内液面应保持相同的高度。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心灌流方法。 2、了解离体心脏的自律性与环境中各因素变化的关系,观察理化因素 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蟾蜍 三、实验方法: 1、标本制备: 取蟾蜍→破坏CNS→固定→剪皮→打开胸腔(暴露胸骨柄,用镊子把胸骨柄捏起来,用粗剪刀剪断,沿胸骨将锁骨剪断,去除多余的骨头,注意勿将心脏剪破)→用眼科剪小心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在主动脉叉下方穿一根丝线备用→用蛙心夹在心舒张期夹住心尖部→在左侧主动脉分叉处2-3mm处剪一剪口→将盛有一定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插入到主动脉球→将插入到主动脉球的套管稍向后退,再向左下逆时针旋转90°,插入心室→结扎固定→剪断血管和背面静脉窦以下组织,游离标本 2、连接装置: 蛙心管内保持2ml灌流液,用木夹夹住蛙心套管,蛙心夹的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与电脑的相应通道相连。 3、运行电脑: 打开电脑→Medlab→实验/常用生理实验→离体蛙心灌流 四、实验结果: 分别观察正常心脏活动曲线及加入不同溶液后的心脏活动曲线的变化。 曲线规律:心脏节律; 曲线疏密:心率 曲线基线:心室舒张最大程度 顺序观察项目药量心肌(率、力)变化 正常任氏液灌流正常 1 0.65%NaCl 灌流 1~2d 2 2% CaCl 2 3 1%KCl 1~2d 4 1:10000 NA 1~2d 5 1:100000 ACh 1~2d 6 3% LH 1~2d 2.5% NaHCO3 2~4d 7 1:100000 Isop 1ml +任氏液1ml 8 1:1000 prop 0.2ml+任氏液1.8ml 出现效应后,抽出一半液体后 立即加入Isop1ml

不同离子对蛙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不同离子对蛙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08科2 摘要: 本次实验采用用蛙类斯氏离心心脏灌流法,采用1%、2%、4%三种不同浓度的钾、钠、钙溶液分别进行灌流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氯化钠能够使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幅度均减小,但心脏频率基本山不变;KCl使蛙心活动减弱,甚至停在基线处。并且浓度越大,减弱越快,基线越往上移动;氯化钙使蛙心收缩力和舒张增强,心率明显加快,且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 关键字:蛙心灌流不同离子浓度心脏活动影响 前言 蛙心离体后,用理化因素类似于两栖类动物血浆的任氏液灌注时,在一定时间内,仍保持有节律的舒缩活动,而改变灌流液的理化性质后,心脏的节律性舒缩活动亦随之改变,说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心脏活动的必要条件。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兴奋和收缩。兴奋以离子为基础,因此细胞外或血浆内的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有重要影响,其中钾钠钙最为重要。因而,我们设计不同浓度的钾、钠、钙溶液对心脏进行灌流的实验。初步研究这三种离子对心脏兴奋性的影响,以期加深对心脏正常功能的了解和初步探讨异常功能的形成原理。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蛙 1.1.2实验器材:生物机能系统或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张力换能器,探针,外科剪,小手剪,烧杯,滴管,蛙心套管,蛙心夹,铁支架,试管夹,眼科镊,丝线,双凹夹,蛙板,蛙足钉等。 1.1.3实验药品:任氏液,氯化钠(1%,2%,4%),氯化钙(1%,2%,4%),氯化钾(1%,2%,4%),生理盐水等。 1.2【方法】 (1)取蟾蜍1只,使头向下,将蛙针于枕骨大孔处向前插入颅腔左右摇动,破坏脑组织,再将针插入脊椎管,以破坏脊髓,动物全身软瘫。 (2)仰位固定于蛙板上,先用普通剪刀将胸部皮肤剪开,再将胸部肌肉及软骨剪去,用虹膜剪剪破心包膜暴露心肌。 (3)于主动脉干以下绕一线,左右放平,备结扎用。在主动脉右侧分支下,再穿一线,尽量在远心端扎紧,左手提线,右手以眼科剪于左主动脉上向心剪一V形切口,将盛有任氏液的蛙心套管,通过主动脉球转向左后方,同时用镊子轻提动脉球,向插管移动的反方向拉,即可使插管尖端顺利进入心室,用主动脉干下的线结扎固定。 (4)剪断两根动脉,轻轻提起蛙心套管,再在静脉窦以下把其余血管一起结扎,在结扎下方剪断血管使心脏与蛙体分离,立即以滴管吸去蛙心套内血液,以任氏液反复冲洗数次,直到离体心脏无存血为止。最后套管内任氏液限定1ml。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器官(蛙心)灌流的方法。 2.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蛙心的灌流: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之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心肌的营养是通过心脏内膜液体的直接渗透而得。 心肌: 1.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1%KCl灌流:

5.1:10000 E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 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 1 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 实验器材 离体蛙心 任氏液、l %KCl 溶液、2%CaC12溶液、0.65%NaCl 溶液、1:10000 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心得安、阿托品 四、 实验步骤 五、 结果与分析 心率:34次/min 最大收缩力:2.5g 最小收缩力:1.1g 图1 正常脉搏曲线 心率:35次/min 最大收缩力:1.6g 最小收缩力:1.1g 图2 0.65%NaCl 灌流脉搏曲线 任氏剂 0.65%NaCl 任氏液清洗 2%CaCl 2 任氏液清洗 1%KCl 任氏液 2.药物试剂 E 任氏液清洗 心得安+E 任氏液清洗 Ach 任氏液清洗 阿托品+Ach 任氏液 1.离子试剂

实验5离体蛙心灌注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注 目的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观察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重要作用;了解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激素、神经递质对心脏活动的调节意义。 原理 动物的离体心脏,用理化特性类似于其血浆的代体液灌流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保持有节律的舒张活动。改变灌流液的理化特性,这种节律的舒缩活动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活动的必要条件。 器材与药品 蛙心陶罐、蛙心夹、常用蛙手术器械、铁架台、双凹夹、滴管、小烧杯、氯化钠溶液(1%NaCl)、氯化钙溶液(2%Ca Cl)、氯化钾溶液(1%KCl)、肾上腺素(1/10000Ad)、乙酰胆碱(1/100000Ach)、任氏液(Ri/lger’s solution新鲜配制)等。 步骤 (1)取一只蟾蜍或蛙,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后仰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前区皮肤,剪去胸骨,暴露心脏。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再用眼科剪在心脏收缩时将其剪破,使心脏完全暴露出来。 (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分,包括心房、心室、静脉窦等,并观察心跳。 (3)插蛙心插管,制备离体蛙心。先在左右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松结留作固定插管用。再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结扎。用手提起结扎线,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3mm处向心脏剪一斜口,右手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由此口插入,先进入动脉圆锥,然后在心室收缩时,向前略向左推动蛙心插管,使之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注意:为了使蛙心插管顺利插入心室,应使心室与动脉圆锥成一条直线)。进入心室的标志是随着心室搏动,均有血液喷入插管,插管的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结扎插管并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侧面的小钩上,以防止标本滑脱。注意在蛙心插管插入心室后,用吸管及时吸出管内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

实验六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七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目的】 学习在体蟾蜍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观察心脏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原理】 心肌有效不应期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刺激均不会产生兴奋。在心室舒张中、晚期电刺激心室肌,则可在正常节律性收缩之前发生一次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并在其后往往有一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刺激电极,蛙心夹,张力换能器,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1、标本制备 (1)破坏脑脊髓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并将其仰位固定在蛙板上。 (2)暴露内脏用粗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的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3)打开心包用眼科镊夹起心包膜,用眼科剪沿纵轴方向剪开心包膜。 2、仪器装置连接(如下图所示) 输入 刺激

蛙心与记录仪、换能器的连接装置 (1)打开主机张力换能器及刺激电极与主机相连接。 (2)在心脏舒张时用系有丝线的蛙心夹夹住心尖,心脏经蛙心夹和换能器连接。将刺激电极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两极和心室紧密接触。(3)选择张力,调节适宜的放大倍数和刺激参数。 3、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心搏曲线,辨认收缩期和舒张期。 (2)在收缩期和舒张早、中、晚期分别电刺激心肌,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注意事项】 1、蟾蜍毁髓要彻底,否则肢体扭动将影响心跳曲线的记录。 2、刺激电极与心室肌接触要良好,一般将电极紧靠心底部一侧为宜。 3、用蛙心夹夹心室肌时,应在心舒时夹住心尖,不可夹得过多戳破心脏而漏血或夹得过少而脱落。 4、实验过程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表面保持湿润。 5、刺激心脏前,先检查电刺激是否有效,强度是否适宜。 【思考题】 1、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心肌的较长不应期有何生理意义? 2、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吗?为什么? 3、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作者: ————————————————————————————————日期: ?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一致(1.5~2cm),即可进行实验。 (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再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如右图)。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 2、实验观察 (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2)改用0.65%NaCI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标记,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氏插管装置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注意: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描记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一致(以下同)。

离体心脏灌流系统技术参数(精)

离体心脏灌流系统技术参数 1、具备有温度控制系统的浴槽,可产生不同的控制环境(如一定的 灌流压力、温度、酸碱度等)及各种因素(如营养物质、缺血、缺氧及药物等)。 2、离体心脏活动的各种信号(如心室压、心电图等)可用MP150多 道生理信号分析系统或心功能分析系统自动采集、处理、分析。 3、该系统可进行离体心脏的正逆向灌流,可调恒流、恒压(恒压循 环式和非循环式,恒流循环式和非循环式,Langendorff,工作心脏)等多种实验模式。含所需支架、管路系统及开关、蠕动泵、控温水浴槽。 1).温度范围:+12oC~+200 oC 2).温度稳定度:±0.01 oC 3).加热功率:1600 Watts 4).LED显示 5).用户选择显示精度范围0.01 oC~0.1 oC 6).用户可调节高低温度报警装置(可视的温度安全报警) 7).自动充液孔 8).泵流速:15L/min(最大) 9).泵压 0.5 bar(16'head)(最大) 10).泵流量范围:6~600ml/min 4、乳胶球囊0.03ML、0.05ML、0.10ML、0.20ML、0.27ML、0.35ML、 0.49ML、0.70、ML、1.30ML各一包,每包十只。 5、柔性球囊导管两根。 6、配置模块能与MP150主机相连接,记录和分析的参数指标有:心 电、心室内压、肌张力、温度、冠脉流量、刺激、呼吸频率和幅度。 7、有创血压换能器: 测量范围:-50mmHg到+300mmHg 过压:-400mmHg到+4000mmHg 动态响应:100HZ 8小时漂移:1mmHg

8、肌张力换能器: 量程:50克,噪声小于1mg 磁滞:小于0.05%FSR 非线性:小于0.025%FSR 温度零点漂移:小于+/-0.03%FSR/?C 9、刺激输出模块: 刺激输出电压:20V 输出驱动电流:+/-100mA(50Ω) 极性控制:手动或数控 衰减控制范围:126dB 最小单相脉宽:10μs 最小双相脉宽:20μs 任意波形分辨率:10μs 10、刺激隔离适配器(电流和电压): 最大输出电压:200伏 恒流电流:0.01, 0.02, 0.05, 0.1, 0.2, 0.5, 1.0, 2.0, 5.0, 10.0, 20.0, 50.0 毫安 脉冲宽度范围:50 μsec - 2 msec 11、防水温度探头 最大测量温度:60°C 精度:0.2°C 长度:3米 12、呼吸放大器 放大倍数:10, 20, 50, 100 低通滤波:1 Hz, 10 Hz 高通滤波:DC, 0.05 Hz, 0.5 Hz 输出范围:±10 V 噪音电压:0.2 μV (RMS) 13、呼吸绑带 可变电阻输出范围:50-125 Kohm 电缆长度:3米

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作者:————————————————————————————————日期: ?

实验四 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E ffects of adr enali ne,ac eytlcholin e, potassiu m and ca lcium ions on iso lated toad heart Gr oups heart rate 振幅(g) 基线变化 control per fusio n c on trol per fusio n control p erf usion 5%Na+ 11 11 3.55 3.44 正常 峰略降低 2%Ca2+ 14 15 3.7 4.01 正常 峰略增高 1%K+ 21 19 3.52 3.31 正常 峰较多降低 1:100000 Adr 16 30 4.26 5.35 正常 峰急剧增高 1:1000000 Ach 25 18 3.55 3.39 正常 频率急剧下降,峰急剧降低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5%Na+ 2%Ca2+ 1%K+ 1:100000 Adr 1:1000000 Ach control perfusion

步骤一:向插管中加入1ml任氏液,心搏曲线稳定后记录正常的心搏曲线45s。 16加入试剂无心率(次/ 分) 4.26 平均收缩 张力(g) 心脏表现正常跳动

现象分析 步骤二:在任氏液中加入1:100000肾上腺素溶液1-2滴,心搏曲线稳定后记录45s。 30 加入试剂肾上腺素心率(次/ 分)

蟾蜍实验1

双毁髓技术剑突取材、染色、观察 朱琪璋 121140083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双毁髓技术的意义 2.观察软骨组织的形态 3.观察蟾蜍的泌尿及生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活的蟾蜍一只/每人 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试剂 3.实验器械: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剪刀,镊子,吸水纸,大头针 四、方法与步骤 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用镊子提起腹面皮肤,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面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然后将皮肤向两侧拉开,可见皮肤与皮下肌肉连接松散,两者之间较大间隙为皮下淋巴腔,翻看皮肤内测可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略偏左侧,剪开腹壁至肩带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剪刀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制成装片(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效果更好),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细胞的形态。 4.小心剥离腹壁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分开其他器官和系统,找到蟾蜍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并用剪刀,镊子等将其完整的分离出来,放到解剖盘上,观察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形态及位置,作好记录,并绘制好模拟图。 5.将蟾蜍处理掉,仪器清洁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 1.剑突软骨组织细胞图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及药物影响

一.实验课题名称: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及药物影响 二.文献综述: 作为蛙心起搏点的静脉窦能按一定节律自动产生兴奋,因此,只要将离体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活动。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肌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肌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心脏的正常活动 K+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心肌对细胞外K+浓度变化比较敏感,其中心房肌最敏感,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系统次之,窦房结敏感性较低。细胞外液钾浓度增高时,对兴奋性的影响与其浓度增高的程度有关。当K+浓度轻度或者中度升高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梯度减小,K+外流的力量减弱,静息电位(RP)的绝对值减小,和阈电位(TP)差值减小,细胞的兴奋性增高;当K+的浓度大幅度的升高,RP的绝对值减小(膜内-55mv左右)时,钠通道的开放效率降低,钠通道逐渐失活,兴奋性降低或者丧失,严重时,可导致心肌停搏于舒张状态。此时,仅由Ca2+的内流来构成动作电位,故上升支小而缓慢,使兴奋传导速度减慢,传导性降低。当细胞外K+的浓度升高时,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增高,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加速,平台期缩短,不应期也缩短。4期自动除极速度减慢,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Ca2+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当细胞外Ca2+的浓度升高时,对Na+的屏障作用加大,由于这种抑制作用,触发Na+快速内流产生0期去极化就比较困难,即出现阈电位上移,从而与静息电位的差距加大,兴奋性降低;发生兴奋后,Na+内流的抑制则导致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下降,传导性下降。Ca2+内流是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2期复极的主要离子活动。细胞外的高钙促使Ca2+内流加快,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加快加强,结果是其传导性增高。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将因Ca2+的内流加速而缩短、复极加速、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均缩短。细胞膜Ca2+对通透性升高,心室肌细胞平台期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快;当细胞外的Ca2+浓度多高时,心脏就会停搏于收缩状态,称为钙僵直。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的浓度升高,进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使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激活,动作电位平台期Ca2+的内流增加,肌浆网释放Ca2+也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另外去甲肾上腺素能加强4期的内向电流If,使心率加快。 乙酰胆碱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的胆碱能受体结合,可使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心肌的收缩力量减弱。也可以能使传导速度减慢,心率降低。 0.65%NaCl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0.65%NaCl对蛙和蟾蜍来说是等渗的溶液,完全置换任氏液后,细胞外的Ca2+浓度、K+浓度大大降低,使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

离子及药物对离体蛙心脏活动得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制备离体蛙心脏及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 2、观察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3种离子,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温度、酸碱度等 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3、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对递质、受体、受体兴奋剂及受体阻断剂的概念有所感知。 二实验原理 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必须在适宜的理化环境中进行,一旦适宜的环境被破坏,例如酸碱度及离子浓度的急剧改变等,心脏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在整体内,心脏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心率加快;而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力量减弱,心率减慢。强心甙类药物能够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减慢心率。 青蛙心脏离体后,用理化特性近似于血浆的任氏液灌流,在一定时间内,可保持其比较稳定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改变任氏液的组成成分,如改变Na+﹑K+﹑Ca2+ 的浓度及酸﹑碱度等,心脏跳动的频率和幅度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血钾离子过高时,心肌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均降低,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而血钙离子升高时,心肌收缩力增强,但过高时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而血钙离子降低时,心肌收缩力减弱。血钠离子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钠离子剧烈升高时心脏的兴奋性和自律性虽升高,但兴奋的传导性和收缩性却下降,严重时可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 三使用仪器、材料 1、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小动物手术器械,蛙板,细线,滴 管,烧杯,蛙心夹,蛙心插管,滴管,万能支架等 2、实验材料:0.4%肝素-任氏液插管用,任氏液,0.65%氯化钠,2%氯化钙,1%氯化钾, 1%乳酸,2.5%碳酸氢钠,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1:5000阿托品等溶液 四. 实验步骤 1、双毁髓法处死青蛙 2、蛙类离体心脏制备 3、实验装置连接 4、记录不同离子及药物对心脏收缩的影响 先描记正常的蛙心搏动曲线作为对照,注意观察心搏频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程度。然后依次把NaCl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NaHCO3溶液、乳酸,阿托品(最后)灌到离体蛙心中,观察心搏曲线变化。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Na+对蛙类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曲线的疏密:反映心跳的频率(心率cadiac rhythmicity,CR);曲线的规律性:反映心跳的节律;曲线的幅度:反映心肌收缩的强弱(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CT)。 (g)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XXX 2011年4月1日 学院生命科学 学院 班别XXX 姓名XXX 学号XXX 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组别第四组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其心脏的解剖结构; 2.利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动节律性高低; 3.学习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4.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心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其自律性取决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但心脏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心脏起搏点窦房结(两栖类动物是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自动节律性兴奋向外扩布,并以此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则静脉窦(窦房结)被称为正常起搏点,而心脏其他部位受窦房结(静脉窦)的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自律性,仅起着兴奋传导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者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增高,则心房或心室就会受当时自律性最高的组织发出的兴奋性节律的控制进行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如果窦性心律过慢,当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时,窦性兴奋才传到心室,则可引起心室的一次新的收缩,而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机能。 三、使用仪器、材料 1.材料:青蛙、任氏液。 2.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0g张力换能器、小动物手术器械、支架、蛙心夹、滴管、烧杯、双极刺激电极、蛙板、蛙钉、玻璃分针、秒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