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斯氏离体心脏灌流
生理实验斯氏离体蛙心灌流

实验八蛙心灌流一、实验目的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维持心脏正常收缩的节律和强度,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理化环境(离子的浓度、比例、溶液的酸碱度、环境温度等),这种环境条件稍有改变,便可影响心脏的正常活动。
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必须在适宜的理化环境里才能维持,一旦适宜的理化环境被干扰或破坏,心脏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心脏受植物性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未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传导增快,心率加快;而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未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
把离体蟾蜍心脏,即失去了神经支配的蟾蜍心脏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其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活动。
这是由于蟾蜍的静脉窦能够自动按照一定的节律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心肌细胞,从而引起整个心脏有节律地兴奋和收缩。
离体心脏灌流,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体液因素以及药物对心肌作用机制的重要实验方法。
两栖类动物心脏无冠状循环,心肌的血液供应直接来自心室腔,故灌流时套管插入心室腔内,但灌流哺乳动物心脏时则须通过冠状血管。
本实验是将蛙心离体后,用人工配制理化特性近似蛙血浆的任氏溶液灌流,在一定时间内,可保持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如改变任氏液的组成成分或浓度,心脏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将受到影响。
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蟾蜍4只/组。
实验器材:蟾蜍解剖器械、生物/桥式前置、刺激/记录电极、蛙心插管、万向轮、蛙心夹、线、滴管、培养皿、支架、木夹、蛙针。
实验试剂:任氏液(含肝素)、0.6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5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乙酰胆碱溶液、**品溶液、1%乳酸、2.5%NaHCO3。
四、方法与步骤一)离体蛙心制备用刺蛙针捣毁蛙的脑和脊髓,将蛙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打开胸腔,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目的原理观察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重要作用,了解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激素、神经递质对心脏活动的调节意义。
实验对象与用品大蛙或蟾蜍。
斯氏蛙心套管、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长滴管、铁支架等(试剂见实验项目)。
方法步骤(一)实验准备操作对蛙行双刺毁,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铁剪刀剪去胸壁,再用眼科剪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识别心脏动脉球、静脉窦(背面)等结构(图17-1A、B、C)。
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尖部,蛙心夹用线固定在蛙板上,松紧以动脉、心房、心室拉直呈水平位为合适。
于主动脉分支下预埋一条棉线做一虚结备用。
把主动脉左支上端结扎,在近动脉球处剪一向心斜切口(注意要剪破血管内膜,每次心缩时有血自切口涌出,但不要把血管剪断。
剪口位置视套管尖端长度与心脏大小而定),左手用眼科镊提起切口缘,右手将注有任氏液的斯氏套管插入动脉干内,然后走手持左侧血管分支上的结扎线向外拉,右手将蛙心套管送入动脉球;把蛙心夹上的连线从固定物上取下,提起心尖,使心室与动脉球约呈100°-200°的钝角,然后当心室缩紧时把套管平直往心室方向推进。
当感觉套管进入心室后再把心尖放平,随即将套管稍向心室推进,调整合适位置,可见套管内液面随心跳而升降。
即将已作虚结之丝线把血管和套管固定起来,余线则扎于套管的玻璃小钩上,以免心脏滑脱。
提起套管,剪断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和组织(注意勿损伤静脉窦及两心房),摘出心脏。
用任氏液洗去心内外的余血后,注入新鲜任氏液备用。
可在套管的下1/3处结一线作为标志,每次换任氏液时使液面与此线相平。
接好二道生理仪和机械-电换能器(图17-2)选用适当参数,待记录。
(二)实验项目1.描记正常心跳曲线并分析其疏密、规律性、幅度、顶点及基线的含义。
2.温度的影响:把套管内换成4℃任氏液,同时作好标记,观察曲线变化,待效应明显后,即换入室温任氏液。
待曲线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项目。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作者: ————————————————————————————————日期:ﻩ蛙类离体心脏灌流一、【目的要求】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
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
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实验名称:之五兆芳芳创作蛙类离体心脏灌流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指导教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实验人:叶永锋08344031学院:陆地学院实验时间:2009年12月09日一、【目的要求】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3、不雅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勾当的影响.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情况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勾当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情况,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动灌流液的某些成分,不雅察其对心脏勾当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太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示为收缩力削弱、心动过和缓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太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下降,心肌收缩力削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更,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产生明显变更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放慢、传导放慢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三、【实验仪器】青蛙、经常使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较机收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0.65%NaCl、5%NaCI、2%CaCl2、1%KCl、1: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mL肝素.四、【办法与步调】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办法流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别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扣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标的目的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 高度)任氏液(内参加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拔出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撤退退却,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标的目的推进,经主动脉瓣拔出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拔出,但不成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标明操纵成功(不然需退回偏重新拔出).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改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拔出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存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频频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一致(1.5~2 cm),便可进行实验.(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不成夹得过量,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再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如右图).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2、实验不雅察(1)记实正常心搏曲线(2)改用0.65%NaCI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标识表记标帜,不雅察心搏变更.待曲线氏插管装置出现明显变更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识表记标帜,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注意: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描记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一致(以下同).不雅察可得,NaCI溶液会阻遏心脏搏动.(3)向套管内加2~6滴5%NaCI(较细的套管需少加)溶液,作好加药记号,不雅察心搏曲线的频率及振幅变更.当曲线出现明显变更时,应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并做好冲洗标※记,迅速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4)同法向套管内参加1~3滴2%CaCI:溶液,不雅察并记实心搏曲线的变更.当出现明显变更时,立即改换任氏液,待心搏恢复正常(如果恢复迟缓,可多次冲洗).(5)向套管中加1—2滴1%KCl溶液,记实心搏曲线的变更.当心搏曲线变更时,同法改换灌流液,待心搏恢复正常.(6)同法记实套管中参加l~2滴的肾上腺素溶液(1:10 000)后心搏曲线的变更.(7)同法记实套管中参加1—2滴乙酰胆碱溶液(1:10 000)后心搏曲线的变更.3、实验结果与阐发将记实到的各段心搏曲线附在实验陈述中,计较给药前后曲线的频率、振幅和基线变更.丈量结果填入表中.五、【实验结果】1、正常博击曲线图2、滴加0.65%NaCl溶液图阐发:滴加0.65%NaCl溶液后,心跳削弱,这是由于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时,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内流Ca2+削减,细胞质Ca2+浓度削减,心肌的收缩勾当也随之削弱.3、滴加5%NaCl溶液阐发:由于细胞外液中钠浓度差梯度的变更一般对心肌勾当影响不明显.因此上图的心率变更与图2滴加0.65%NaCl 溶液里变更其实不是很大,两个不合浓度的相同溶液作用机理是一样的,在此一不作过量相同阐发.但如果实验中滴加溶液顺序不一样,若先滴加5%NaCl.再滴加0.65%NaCl溶液,所得的心搏变更就不如图3那样明显了,收缩力仅出现很微弱的变更.4、滴加2%CaCl溶液阐发:细胞外Ca2+在细胞膜上对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Ca2+] 0增高时,Na+内流受抑制,细胞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减小,使兴奋性及传导性均下降.[Ca2+] 0增高使Ca2+内流增多,因此慢反响细胞0期去极化放慢增强,传导性增高,而快反响细胞平台期缩短,有效不该期缩短,复极加快.Ca2+内流增多,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Ca2+] 0下降时,所引起的变更与高钙时相反.因此参加CaCl2后,心率削减、振幅削减,基线上移.5、滴加1%KCl溶液阐发:滴加1%KCl后的心搏曲线发明,曲线的频率逐渐减小,愈来愈疏,幅度逐渐下降,最后停止在基线处,即心脏停博于舒张状态.因为当细胞K+浓度增高时,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入细胞内Ca2+削减,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进程削弱,心肌收缩力下降.所以心搏曲线振幅减小.6、滴加1:10000肾上腺素溶液阐发: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描记的心搏曲线幅度明显增大.其作用机理是,肾上腺素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使心肌收缩增强.另外,肾上腺素还有下降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Ca2+的速度,刺激Na+与Ca2+互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快,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进程明显增强.7、滴加1:10000乙酰胆碱溶液阐发:上图可示,蛙心收缩削弱,心率减慢,最后出现蛙心停止舒张阶段.其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通道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将引起:1)窦房强细胞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Ik衰减进程削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自律性下降,心率减慢.2)复极进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缩短,Ca2+进入细胞内削减,使心肌收缩削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Ca2+通道,削减Ca2+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削弱.表一:各丈量结果比较表1改动灌流成分对蛙离体心脏勾当的影响六、1. 制备蛙心标本时,勿伤及静脉窦.2 .上述各实验项目,一旦出现作用应立即用正常任氏液换洗,以免心肌受损,并且必须待心搏恢复正常前方能进行下一步实验.3. 温习心肌生物电的产生机制及各类离子对心脏勾当的影响.4. 尽量选用强健、体大的雄性蟾蜍,手术进程中注意庇护心脏,避免损伤.5. 实验中实时用任氏液冲洗心脏,待曲线恢复平稳后再进行下一步操纵.6. 每次改换任氏液都必须保持灌流液液面高度恒定,以免因灌流量变更而影响结果.7. 严格控制每次药品参加量,先加一滴,效果不明显再加一滴.8. 滴加药品和换取正常任氏液,须实时标识表记标帜,以便不雅察阐发.9. 吸滴瓶中的任氏液和吸蛙心套管内溶液的吸管应区分专用,不成混合使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思考题】1. 离体蛙心制备好后,有时候馆内的液面上下移动很不明显,是何原因?如何处理?答:离体蛙心制备好后,蛙心插管内的液体应随蛙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勾当而上下移动.其实质是:在心室收缩时,心室容积削减,室内压升高,将心室内的液体压入插管内,管内液面上升;在心室舒张的时候,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内压削减,将插管内液体吸入心室,管内液面下降.但是有时候蛙心插管内液面动摇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⑴插管内尖端出现血凝块.插管内液体不克不及顺畅的进出心室腔内.解决办法为用长吸管将血凝块吸出,在吸出血凝块后,应立即用新鲜任氏液换洗插管内液体几回,直至蛙心颜色变淡,插管内无血液和小血块为止.⑵插管尖端不在心室腔内,而是在心房或脉间结缔组织等地方.解决办法为将插管重新拔出心室,确定无误后,再结扎固定.⑶插管进入心室腔内过深,以致尖端抵住了心室壁.解决办法为将插管稍稍外提,使插管口正利益于心室腔内,且开口正对着液体喷射的轴流标的目的.⑷蛙心由于长期心肌失血,导致活气下降.解决办法为向插管内滴加少许肾上腺素或对其进行外加力使其起搏,使其勾当增强.⑸房室传导阻滞.在插管的操纵中,由于操纵失误,对心脏造成的损害过大,最后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由于这种伤害是不成逆转的,所以必须改换蛙心重做实验.2. 实验进程中,为什么必须保持蛙心插管内液面高度的恒定?液面太高或太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在实验进程中,蛙心插管内液面高度产生变更,心脏收缩曲线会相应产生变更.心肌缩短幅度和速度受到前负荷和后负荷的影响.插管液面高度所产生的压力,在心室舒张期末期相当于心肌的前负荷,心室开始收缩的时候,此液体所产生的压力又成为心肌收缩时的后负荷.故高度的改动,进而引起的前后负荷的改动将改动心肌收缩的幅度和频率.当液面太高时.心缩曲线幅度将下降.因为太高的液面,将使心室前负荷超出了最适前负荷,将导致粗细肌丝过于疏远,而导致收缩的潜力削减,心肌收缩不再增加或下降.而类似的,太高的后负荷,也使心肌收缩的幅度和速度大大下降.而当液面太低时,心室收缩的幅度也会削减.因为前负荷太小,将导致粗细肌丝过于接近,而导致收缩的潜力削减,实际上,此时由于前负荷的削减导致心室收缩的效力的削减比前负荷增加而导致的还有明显.类似的,后负荷相应的削减也会导致心室收缩的削弱.所以,在实验中保持最适的液面高度.是取得较好实验结果的前提.3.各类离子成分改动蛙心收缩的原理是什么?答:由于心肌细胞生物电勾当和收缩进程与离子密切相关,因此,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升高或下降均会影响到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收缩性.(1)钾离子的影响K+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有关.细胞外液K +浓度[K+]0变更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较为庞杂.高钾:[K +]0轻度或中度增高时,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与阈电位差距缩短,因此,兴奋性增高. [K +]0显著升高时,由于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过量(膜内达-55mV左右),Na+通道失活,因而兴奋性下降甚至消失.另外,还使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减小,传导性下降,导致兴奋传导减慢,甚至传导阻滞.此外,[K+]0增高还可提高膜对K+的通透性,加快K+外流,动作电位平台期缩短,因此,不该期缩短.此外由于平台期缩短,削减了Ca2+的内流,加上细胞外K+与Ca2+在膜上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导致心肌收缩功效削弱;(2)钙离子的影响细胞外Ca2+在细胞膜上对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Ca2+] 0增高时,Na+内流受抑制,细胞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减小,使兴奋性及传导性均下降.[Ca2+] 0增高使Ca2+内流增多,因此慢反响细胞0期去极化放慢增强,传导性增高,而快反响细胞平台期缩短,有效不该期缩短,复极加快.Ca2+内流增多,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Ca2+] 0下降时,所引起的变更与高钙时相反.(3)钠离子的影响细胞外液中钠浓度差梯度的变更一般对心肌勾当影响不明显.只有当[Na+] 0明显增高时,膜内外钠的浓度差梯度增大,因此,快反响细胞Na+内流放慢,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均增加,导致传导性和自律性增高.同时,Na+内流的增多促进细胞内Ca2+的外运使细胞内Ca2+浓度下降,因此,心肌收缩能力削弱.反之,当[Na+] 0下降,使心肌传导性和自律性下降,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八、【参考文献】【1】项辉,龙天澄等. 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2008 : 21- 38.【2】朱大年.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
实验4-4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实验4-4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引言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是生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不同种类的动物可以通过体表切口或开放胸骨来取出其心脏进行灌流。
而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心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
本实验将讲解如何进行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实验。
实验器材和试剂1.蛙类(建议使用大型蛙类)。
2.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包括:- 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含灌流缓冲液、温度控制器等)。
- 稳压泵。
3.灌流缓冲液,常用的为Tyrode's盐溶液。
实验步骤1. 先将离体心脏灌流系统检查一遍,保证各项设备均运转正常。
2. 杀死一只蛙类,立即进行解剖,取出心脏,并将其迅速转移到灌流装置中。
在移植心脏时应注意不损伤其血管和肌肉组织。
在灌流系统中,除了心脏,不能有其他生物组织残留。
3. 确认灌流系统中的灌流缓冲液温度为20~25℃。
在开始灌流之前,要先排除灌流管路中的空气。
4. 打开灌流泵,根据所选择的灌流缓冲液flow rate控制注入速度,一般建议在3~8ml/min。
确保满足心脏需求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灌流液输送到心脏内部。
5. 注入灌流缓冲液的同时,对心脏进行观察,确认心脏速率、收缩波幅度等生理特征。
6. 加入适当的药物来研究心脏对药物的反应性。
此时应读取每个添加药物后的心脏特征和响应(如速率、波幅等)。
7. 在实验结束时,切断灌流管路和心脏连接,灌流系统中的灌流液应该被排除并清洁。
结果和分析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可以观察心脏的生理学特征和对不同药物的反应,这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心脏的生理学机制。
在进行本实验时,需要注意不仅仅是心脏的特征,还要关注灌流流量和药物导致的生理反应。
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心脏节律不齐或收缩波幅度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灌流流量不足造成的。
而添加不同的药物,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心脏的调控机制,同时也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其心脏组织的特征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实验。
生理学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2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一、【目的要求】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 + ,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
套管夹、0. 65% NaCl、2% CaCl2、1% KCl、1: 10000 肾上腺素、1: 10000 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
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
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
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
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的基本操作。
2. 观察和分析不同生理、病理因素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3. 掌握记录和分析心脏功能指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是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心脏从机体中取出,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灌流,观察和分析心脏功能的变化。
实验中,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温度、pH值等条件,可以研究不同因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长滴管、铁支架、玻璃管、量筒、秒表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恒温器、恒温水浴箱、高压消毒锅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1)取一只青蛙,用蛙类手术器械进行解剖,暴露心脏。
(2)将心脏夹在蛙心夹上,用线固定在蛙板上。
(3)在心脏主动脉下方穿一线,结扎并留出一段备用。
(4)将心脏主动脉左支结扎,于动脉圆锥处剪一向心斜切口,插入灌流管。
2. 灌流实验(1)将灌流管一端插入恒温器中的任氏液中,另一端与心脏主动脉相连。
(2)调整恒温器,使任氏液温度保持恒定。
(3)开启灌流泵,使任氏液以恒定速度灌流心脏。
(4)观察心脏收缩情况,记录心率、收缩幅度等指标。
(5)依次改变灌流液的成分、温度、pH值等条件,观察心脏功能的变化。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记录不同灌流条件下心脏的心率、收缩幅度等指标。
(2)分析不同生理、病理因素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3)绘制心脏功能曲线,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灌流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后,离体心脏心率加快,收缩幅度增强。
2. 灌流液中加入乙酰胆碱后,离体心脏心率减慢,收缩幅度减弱。
3. 降低灌流液温度后,离体心脏心率减慢,收缩幅度减弱。
4. 提高灌流液pH值后,离体心脏心率加快,收缩幅度增强。
六、实验结论1. 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离体心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肾上腺素使心脏兴奋,乙酰胆碱使心脏抑制。
2. 温度和pH值对离体心脏功能有显著影响,低温和碱性环境有利于心脏功能的维持。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一、【目的要求】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
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
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
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
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系年级********* 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蛙类斯氏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目的】1. 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2. 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3. 观察Na+、K+、Ca2+离子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收缩的特性,可以用人工灌流的方法,研究心脏活动的规律及特点;还可以观察灌流液成分的改变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材料】1.材料:蟾蜍。
2.器具:常用手术器械,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玻璃分针,手术剪,手术镊,铁钉,蛙心套管,套管夹,双凹夹,滑轮,蛙心夹,支架,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小烧杯,棉线,张力传感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3.试剂:任氏液,5%NaCl溶液,1%KCl溶液,2%CaCl2溶液。
【实验步骤】1. 暴露动物心脏取一只蟾蜍,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只手持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向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入(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 斯氏蛙心插管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壁上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成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含葡萄糖)的斯氏蛙心套管,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
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口)。
此时可见血液冲入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上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
用滴管吸取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
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线紧紧扎紧(不得漏夜),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
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
(切勿损伤静脉窦)。
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
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一致(1.5~2cm),即可进行实验。
图1 斯氏蛙心插管法3. 连接实验装置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的肌肉(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
在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
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
打开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图2 实验装置示意图4. 实验观察(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2)向套管内滴加2-3滴5%NaCl溶液,做好加药记号,观察心搏曲线的频率及振幅变化当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应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并做好冲洗标记,迅速用新鲜任氏液清洗,待心搏恢复正常。
(3)同法向套管内加入1-3滴2%CaCl2溶液,观察并记录心搏曲线的变化。
当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更换任氏液,待心搏恢复正常(如果恢复迟缓,可多次冲洗)。
(4)向套管中加入1-2滴1%KCl溶液,记录心搏曲线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背景知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主要离子活动(以心室肌细胞为例)。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共分为五个时期:图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主要离子活动1. 除极化过程(0期):当心肌细胞接受一个阈上刺激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 去极化并反极化到+20mV~+30mV,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相,称为0期。
历时仅1~2ms。
其正电位部分称为超射。
形成机制: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引起Na+离子通道(快Na+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Na+离子内流,膜局部去极化。
当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65mV)时,大大增加膜上Na+离子通道开放的数量,出现再生性Na+离子内流,使膜进一步去极化,最终使膜内外电位发生反转,趋近于Na+离子的平衡电位。
2. 复极化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后,开始复极化过程。
根据膜电位变化曲线的形状及其形成的离子机制不同,可将其可分为4个时期:(1)快速复极化初期(1期):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至0mV左右,历时约10ms。
与0期去极化组成了锋电位。
形成机制:Na+离子通道失活,Na+离子内流停止。
同时K+离子通道被激活后形成K+离子瞬时外流,引起膜电位初期的快速复极化。
(2)平台期(2期):表现为膜电位变化较小,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持续100~150ms。
此期为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或骨骼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形成机制:在早期平台期,Ca2+离子的内流和K+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电荷量几乎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化所达到的零电位水平。
随后,慢钙通道逐渐失活,而K+离子外流逐渐增加,出膜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结果膜内电位逐渐下降,形成晚期平台期。
(3)快速复极化末期(3期):继平台期之后,细胞膜复极化速度加快,膜内电位由0mV 逐渐下降到-90mV的静息电位水平。
历时100~150ms。
形成机制:外向K+离子流逐渐增强,超过内流的Ca2+离子。
(4)静息期(4期):膜复极化完毕,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的静息电位水平。
形成机制:由于此期膜内、外各种正离子浓度的相对比例尚未恢复,细胞膜的离子转运机制加强,通过Na+- K+泵的活动和Na+- Ca2+交换作用,将内流的Na+离子和Ca2+离子排出膜外,将外流的K+离子转运入膜内,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正常的兴奋性。
实验结果:1. 正常心搏曲线图4 蟾蜍离体心脏正常心搏曲线2. 5%NaCl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滴加5%NaCl溶液,蟾蜍离体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洗去NaCl溶液,蟾蜍心脏收缩力逐渐恢复正常。
图5 5%NaCl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结果分析:心肌细胞的收缩对细胞外Ca2+的浓度有很高的依赖性。
在任氏液中滴加NaCl溶液,Na+与Ca2+内流的竞争性抑制导致Ca2+内流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
3. 2%CaCl2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滴加2%CaCl2溶液,蟾蜍离体心脏收缩力显著增强,洗去CaCl2溶液,蟾蜍心脏收缩力逐渐恢复正常。
图6 2%CaCl2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结果分析:向任氏液中滴加CaCl2溶液,细胞外Ca2+浓度上升,内流增加,肌质网Ca2+的储存量和释放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
当肌浆中的Ca2+浓度不断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不解离的程度,心肌将会处于持续收缩状态,称为“钙僵”。
4. 1%KCl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滴加1%KCl溶液,蟾蜍离体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洗去NaCl溶液,蟾蜍心脏收缩力逐渐恢复正常。
洗涤过程中动作过于剧烈,对心搏曲线造成了影响图7 1%KCl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结果分析:向任氏液中滴加KCl溶液,细胞外K+离子浓度升高,而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人细胞的Ca2+减少,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
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膜内外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Na+通道失活,心肌的兴奋性丧失,心肌不能兴奋和收缩,停止于舒张状态,此时,仅由Ca2+来构成动作电位,钙通道激活慢,去极化上升幅度小而缓慢,因此兴奋传导性降低。
【思考题选作】1. 本实验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答:(1)自动节律性;(2)兴奋性;(3)传导性;(4)收缩性。
2. 用本实验说明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答:多细胞动物机体内,全部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进行。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即使外坏境有强烈的变化,机体的内环境仍可以保持相对恒定。
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被破坏时,机体的生命过程就会遭到损坏,包括心脏的节律性跳动,等。
3. 试分析任氏液中适量的钠、钙与钾离子对心肌的作用。
答:略。
4. 为何强调实验中保持灌流液面的恒定?灌流量对心肌活动有什么影响?答:保持灌流液面恒定,是为了保证对心脏的压力保持恒定,否则,不能说明心搏曲线的变化是由药物引起还是由压力的变化引起。
灌流量大,对心肌的压力大,心脏所承受的负荷大,心肌活动能力会略微减弱;反之,心肌活动能力会略有加强。
【注意事项】1. 暴露心脏的过程中要小心,不要将血管剪断;2. 用棉线结扎血管时要扎紧,避免漏液;3. 插管时,不要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口;4. 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线紧紧扎紧,避免漏夜,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避免脱落;5. 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时,切勿损伤静脉窦。
6. 用蛙心夹夹心尖部肌肉时要小心,不要损坏心肌组织;7. 向套管内加药和更换任氏液时,动作不要太剧烈,以免对心搏曲线造成大的影响;8. 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用任氏液湿润心肌组织,避免干燥。
参考文献[1]解景田,刘燕强,崔庚寅.蛙类斯氏或八木氏离体心脏灌流.生理学实验,79-83[2]王玢,左明雪.心脏生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