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阳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阳光

发表时间:2012-08-31T15:38:03.483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6期作者:日孜旺古丽?肉孜

[导读] 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日孜旺古丽?肉孜(新疆库车县墩阔坦镇塔格马克小学,新疆库车 84201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99-01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犹如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 “视觉”上的偏差;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要充满人文阳光。

关键词:语文课堂;充满阳光;人文素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一、拓宽思维空间, 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的突出的标志之一。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在一堂语文活动课上,一位学生朗诵了一首台湾省小姑娘张金妹写的小诗《梦》:“梦像一条小鱼,来回地游着,想去捉它,它已经溜走了;梦像一朵白云,来回飘着,想去摘它,它已经被风吹走了。”听完后,台下的小朋友全都高兴地拍起手来。

老师抓住这个契机,说:“这首诗的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大,也才8岁呢!你瞧,她把梦写得多有趣呀!你们敢和她比一比吗?”学生的眼睛霎时亮起了来,灵感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

“梦像一个魔术师,你想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

“梦像一片雪花,你想去捧捧它,亲亲它,它已经在你的手心里融化了。”

“梦像一部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可是你想看的时候,它却演完了。”

“梦是影子的好朋友,影子白天陪着我,晚上还陪着我。”

课堂发言热烈,众说纷纭,真可谓精彩纷呈。

“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老师按捺住心头的激动,还想让他们把思路再拓宽些。这时,一位习惯于逆向思维的男孩缓缓站了起来,他说:“我想说噩梦。噩梦像一枚定时炸弹,你想把它丢远一点,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另一个男孩说:“梦就像我,是一个不长记性的孩子。”

这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当我们帮他们冲破思维定势,拓宽思维空间后,他们纷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见识,创新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走进学生心灵文化世界

走向儿童文化的前提是尊重儿童。儿童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教育只有顺性而导才能取得成效。从今年2月份开始试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不仅选文文质兼美,而且她密切联系了孩子们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头脑里充满着幻想,本册书有不少课文内容既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想象,同时他也在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尊重儿童。

例如,有的老师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一个“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的提问足以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课堂上,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春雨是蓝色的,因为天是蓝色的,雨是从天上下来的啊!”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春雨是五颜六色的,落在草地上的是绿色,落在杜鹃丛中的是红色,落在油菜花上的是黄色。”还有一个学生已经激动得来不及举手,大声说:“老师,我有一个办法让花草树木都变成黄色,——那就是让天不要下雨。”看着他那张兴奋的脸,实际孩子们已经在自己的想象与争论之中明白了“春雨对大地的滋润”。还有一次早读课的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刚刚我们这个学习小组一起读了《四个太阳》这一课,他要画一个黑色的太阳。”“太阳是可以是黑色的呀,因为太阳变成黑色的了,所以就到了晚上了。”一个理直气壮的声音在老师耳边响起。“老师,我要画一个长着长翅膀的太阳,等深圳刮台风的时候,他就能很快地飞过来。” “无色透明的春雨”、“圆圆的红太阳”以成为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修辞定势定格在成人心中,而今,这群七八岁的孩子是那样自然、那样从容、那样随意地在心中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雨、奇形怪状的太阳。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理解儿童文化,走向儿童文化,搭建起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鼓励他们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千万别让教育成了模具。

三、注重教材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

汉语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的工具功能只是它的“形”,人文价值才是它的“神”,只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才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让他们感觉眼前不仅仅是干巴巴的语言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图画。例如《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带有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内容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就应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广泛的内涵,指出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播文化的工具。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人为地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割,急功近利,我们的学生势必越学越窄,势必严重妨碍乃至扼杀人的本性、灵性和创造性。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新的世纪、新的环境下,人文精神的教育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人文精神教育的新思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只有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