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斑马鱼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合集下载

斑马鱼作为研究模型的应用与发展

斑马鱼作为研究模型的应用与发展

斑马鱼作为研究模型的应用与发展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热带鱼,因其外观被广泛应用于美学领域,而在科学研究中也成为了重要的工具。

斑马鱼胚胎发育快、生命周期短、巨大的繁殖能力以及相对简单的遗传系统,使它成为研究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药理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优秀模型生物。

从其性状方面来看,斑马鱼的产卵较为容易,雌性斑马鱼每月可以产下300-400个卵子。

斑马鱼胚胎的发育阶段短,仅需1-2天就可以完成脊椎动物发育的最初几个小时。

它们的受精卵体积很小,可以进行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或遗传突变筛选。

正是这些方面的优势使斑马鱼成为了研究发育和遗传调控领域的研究模型。

在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方面,斑马鱼的基因组已经被彻底测序了。

它们仅有26条染色体,相当于人类染色体的一半。

12,000~13,000个基因与斑马鱼的身体结构、发育过程、生长和控制代谢有关。

这一基因与基因组学的基础研究为深入探究疾病、药物筛选等许多方面奠定了基石。

在对疾病的研究中,斑马鱼作为模型动物也正在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斑马鱼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遗传病变,并且可以用来进行疾病模拟,如神经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

斑马鱼的生命力特别强,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对各种物质的毒性实验和药物筛选实验,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药物试验的效率。

此外,斑马鱼的神经系统也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大量生理学与药理学研究利用斑马鱼的神经网络为研究平台。

例如,小鼠等作为动物模型观察老年痴呆症状是复杂的,且很难通过细胞或者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但是,斑马鱼的神经网络结构相对简单,例如从背根神经节开始,斑马鱼大脑仅有几百个神经元组成的而且都是浅表的,为研究神经网络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条件。

利用斑马鱼作为研究模型也有一些挑战。

例如,由于其种群自我更新时间相对较长,斑马鱼不能胜任复杂的进化研究,因此其遗传模型的适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外,另一个方面是在斑马鱼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生态中断现象。

2023年斑马鱼养殖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斑马鱼养殖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斑马鱼养殖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斑马鱼养殖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一、行业概述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鱼类,近年来逐渐成为养殖行业的热门品种。

斑马鱼因其独特的体色和形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在观赏鱼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斑马鱼的养殖较为简单,并且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因此吸引了很多养殖户和投资者进入该行业。

二、市场规模目前斑马鱼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一些富有年轻人的地区。

然而,随着人们对观赏鱼的需求增长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斑马鱼养殖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观赏鱼市场规模已达到数百亿元,其中斑马鱼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三、行业发展趋势1. 观赏鱼市场增长潜力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个人需求的提高,观赏鱼市场将持续增长。

斑马鱼作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品种之一,将有望受益于市场的增长。

2. 技术进步提高养殖效益: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斑马鱼的养殖效益将得到提高。

包括饲养管理技术、水质处理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盈利能力。

3. 产品品质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斑马鱼养殖户将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观赏鱼的需求。

4. 养殖规模化进程加快:目前斑马鱼养殖行业大部分为小规模分散养殖,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养殖规模化的趋势将加快。

养殖户将逐渐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四、市场竞争1. 养殖户之间的竞争:目前斑马鱼养殖户较多,市场竞争激烈。

养殖户之间通过品质、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2. 品牌之间的竞争: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品牌优势和高质量产品吸引消费者,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3. 稀缺资源竞争:斑马鱼的原材料(鱼苗)供应不足,目前市场上高质量的斑马鱼鱼苗稀缺,养殖户之间为争夺鱼苗资源展开激烈竞争。

五、发展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养殖户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斑马鱼胚胎发育基因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胚胎发育基因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胚胎发育基因与功能的研究进展斑马鱼是一种常见但又极其特殊的小型观赏鱼类,它们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拥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因此成为了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通过对斑马鱼进行基因编辑和遗传学实验,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其胚胎发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基因以及它们的功能,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其它生物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斑马鱼基因组的研究斑马鱼的基因组非常小、简单,但也很特殊,与人类和小鼠基因组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让斑马鱼成为了研究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和疾病模型等领域的绝佳模式生物。

研究发现,斑马鱼基因组含有大约2.7亿个碱基对,并且有约7万个基因,其中的大部分基因与人类或小鼠的基因存在功能上的相似性。

这让斑马鱼成为了研究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和疾病模型等领域的绝佳模式生物,因为它们的生长和发育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而且在成年后生命周期较短,其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更是完全透明,让科学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过程。

二、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一般分为不同的阶段,通过对各个发育阶段的斑马鱼胚胎进行基因调控和功能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一些基因负责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如胚胎发育第一阶段的基因nrdp1,其担负着细胞核中的degradation保持during cell division的任务,同时nrdp1和内质网脱落调节蛋白p58温度缺陷包装的方式也有关系。

另一些基因则负责胚胎的器官发育,如在体育的鳍环投射被关键结构点抑制基因和smoothened 等基因,这些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异常活动会造成发育异常或者致病。

而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到一定的时期以后,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就成为了重点,这时候一些特异性的基因将会被表达,如gap43和omp等,这些基因机制是重要的神经信息人员通道的生物标志,此时会刺激生长锻炼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指导树突和神经纤维的生长与导向,如此就可以构建功能区域内的神经网络。

斑马鱼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斑马鱼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部分三:实验方法、流程及数据 分析示例
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开展多种毒理学研究实验。以下是实验 方法、流程及数据分析的示例:
1、实验方法:采用静态浸泡法,将受试物质浸泡在含有斑马鱼胚胎的溶液 中,观察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2、实验流程:首先,准备受试物质和斑马鱼胚胎;其次,设置对照组和实 验组;然后,进行药物筛选;最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品系斑马鱼的毒性差异,研究者们发现了与敏感性相关的基因 突变位点,为深入研究毒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斑马鱼在毒理学中的未来展望 Nhomakorabea未来,斑马鱼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高通量筛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量化学物质进 行毒性效应评估,寻找潜在的环境污染物和致病因素。
部分二:斑马鱼胚胎在毒理学研 究中的应用
1、药物筛选:斑马鱼胚胎因其发育过程与人类相似,成为药物筛选的理想 模型之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斑马鱼胚胎对不同药物的反应,筛选出具有潜 在药用价值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2、毒性作用机理:斑马鱼胚胎还可以用于研究毒性作用机理。通过观察不 同物质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可以初步探讨其毒性作用机理,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 康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
斑马鱼的品种
斑马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因其体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而得名。根据条纹形态 和遗传特征,斑马鱼可分为多个品系,如ZF-4、ZM-1、ZM-2等。其中,ZF-4是一 种常见的品系,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对外界刺激敏感等特点。
斑马鱼的培养
斑马鱼的培养是进行毒理学实验的前提。培养斑马鱼的水质要求较高,一般 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并需要控制水温、水质、光照等因素。在培养过程中, 通常向水中添加适量的天然饵料和小型浮游生物,以保证斑马鱼的生长和繁殖。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斑马鱼是一种高度透明、易于研究的水生生物,因此成为了研究生物学的理想模型。

在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机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控制着发育的每个阶段。

本文将介绍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一、基因调控网络的建立要研究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首先需要识别和鉴定参与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

通过全基因组筛选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在斑马鱼中鉴定出数千个关键基因并建立基因调控网络。

实例研究:一项研究使用了大规模chIP(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在斑马鱼胚胎中鉴定了数千个与基因转录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和DNA结合蛋白基因。

这项研究为构建斑马鱼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与其他多细胞生物一样,斑马鱼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后修饰、microRNA调控等多种方式。

这些调控机制之间相互交织、紧密联系,共同控制着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

实例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需要集成多种技术手段,如RNA测序、原位杂交、Western blot等。

一项研究通过整合这些技术手段,发现成纱突即成胆突转化过程中,转录因子sox32通过调控mir-21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细胞转化的过程。

三、非编码RNA调控机制的研究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是指不具有编码蛋白的RNA分子,包括有机体内丰富的micro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等。

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非编码RNA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过程。

实例研究:研究人员使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在斑马鱼的转变腹盘(metamorphic olfactory placode)转化过程中,miR-130b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miR-130b通过抑制蛋白质转录调节因子Dlx3b的表达,从而协调着细胞转化过程。

四、基因表达时序调控机制的研究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时序也是关键的。

斑马鱼作为生物模型研究的进展及其未来展望

斑马鱼作为生物模型研究的进展及其未来展望

斑马鱼作为生物模型研究的进展及其未来展望自然界中,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的热带淡水鱼,常见于非洲。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斑马鱼开始被引入实验室,成为生物模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斑马鱼作为生物模型研究的进展,并展望它的未来发展。

一、斑马鱼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斑马鱼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工具。

在斑马鱼胚胎的早期发育中,胚胎的透明度非常高,使得科学家们可以轻松地观察到胎儿的发育过程,从而对基因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斑马鱼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与人类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斑马鱼对人类基因进行研究,这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斑马鱼在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中的应用作为基因研究的模型生物,斑马鱼同样可以在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中应用。

由于斑马鱼的繁殖速度比大多数动物都要快,且胚胎的透明度高,使得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药物筛选,并且快速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三、斑马鱼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斑马鱼同样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神经元数量比人少很多,但拥有大量相似的神经元和神经递质,因此可以为人类神经科学提供极其重要的帮助。

斑马鱼对于观察人体运动障碍"帕金森症"的症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科学家可以使用斑马鱼模拟“帕金森症”的症状,然后在验实验过程中直接观察进行刻画。

四、未来展望斑马鱼的模型化特性使它成为了生物学界的研究对象,未来,这个领域还将面临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随着人口的增长,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斑马鱼在环境中的重金属积累途径,将极有可能为人们提供重金属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此外,斑马鱼的使用还可能特别适用于缺少实验对象的时期或情况。

综合来看,斑马鱼作为生物模型研究中的重要角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研究生物学的工具,其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特别是为深入和进一步地理解生物系统细胞的方式开拓了全新的视角。

斑马鱼胚胎学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斑马鱼胚胎学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斑马鱼胚胎学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斑马鱼作为一种典型的实验动物,近年来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备受瞩目。

其迅速的发育速度、繁殖能力、透明度以及容易进行基因改变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胚胎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理想模型生物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斑马鱼胚胎学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一、斑马鱼胚胎学的发展历程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真正的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George Streisinger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他们利用了斑马鱼透明的胚胎特性,以及其短的世代时间和容易进行基因改变的特点,建立了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平台。

这一平台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中。

二、斑马鱼胚胎学的特点1.增殖快速斑马鱼的孵化时间只需要2-3天,而在孵化后的10天内,斑马鱼的身体长度可增长达到约10倍,发育速度之快是其他实验动物不可比拟的。

2.透明度高斑马鱼胚胎的外壳非常薄,并且胚胎本身是透明的,这使得研究者能够在不侵害胚胎的情况下观察胚胎内部的各种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3.简单的遗传学斑马鱼的基因组较小、顺序清晰,且在遗传学中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使用,这使得研究者可以轻松地进行基因编辑和处理,进一步探究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和生物化学途径。

三、斑马鱼胚胎学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节将说明斑马鱼胚胎学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斑马鱼在多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应用。

1.人类疾病研究众所周知,人类疾病的病初期是很难再人群中进行研究的。

但是,利用晒斑马鱼发育的特点,研究者可以研究人类的疾病早期,甚至是疾病的遗传部分。

这将严重缩短研究的周期并有利于开发出更快速、更易懂的治愈方案,这成为近年来人类疾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细胞生物学研究斑马鱼的成长过程也是细胞分裂的过程,因此,研究斑马鱼的基因调控和细胞生物学是十分必要的。

细胞生物学研究需要许多时间,而斑马鱼可以提供这一数据,这给基础科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启示性意义。

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常见的小型热带淡水鱼类,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模型,因为它们易于繁殖和维护,具有透明胚胎,容易观察和操纵发育过程的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生物学家使用斑马鱼进行发育生物学研究,探寻分子机制、细胞过程、组织发生、器官形成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 斑马鱼的发育过程斑马鱼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受精、分裂、胚胎发育和幼鱼期。

受精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随后通过有丝分裂发育成为多个细胞,其中包括前期胚胎、球胚和盘胚。

在这些早期阶段,斑马鱼的胚胎透明,发育过程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

在幼鱼期,斑马鱼游泳、摄食和生长,逐渐成为成年鱼。

2. 斑马鱼的发育成因对于斑马鱼的发育成因的研究可以通过突变体筛选、遗传分析、基因克隆等方法进行。

许多突变体显示了不同的发育缺陷,例如胃肠道畸形、神经系统缺陷、鳍/肢体畸形等。

通过对这些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克隆,科学家发现了很多与斑马鱼发育相关的基因,如sonic hedgehog、hox等。

另外,近年来,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精确地改变斑马鱼基因组中的某些位点,以研究特定基因功能或疾病模型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方法加速了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

3. 斑马鱼的组织和器官形成斑马鱼的器官发生过程是发育生物学的热点研究之一。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骨骼、肌肉、心脏、肝脏、胰腺等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令人印象深刻。

例如,斑马鱼心脏的发育非常相似于人类的心脏发育过程。

斑马鱼心脏发育的详细解剖和功能特征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缺陷和心肌病等。

在肌肉结构和功能方面,斑马鱼是一种适应游泳的生物模型。

它们的鱼体非常透明,我们可以观察和操纵它们的鱼肌和鱼晶体肌的发育和生理功能。

研究斑马鱼肌肉发育和运动调节机制有助于解决人类运动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斑马鱼 ; 模式动物 ; 生命科学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research in China
JIA Shun-Ji, MENG An-M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图1
其一 , 我国斑马鱼研究的 SCI 源刊论文发表数 在世界范围内的比重及相关研究机构的数量迅速增
斑马鱼相关 SCI 论文年度统计图
A : 1981~2011 年 , 世界范围内发表的 SCI 论文统计结果 ; B : 1991~2011 年 , 中国的研究机构参与发表的 SCI 论文统计结果。 以 Web of ScienceSM 数据库为检索依据。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ertebrate model systems, the zebrafish play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s. At present, zebrafish is widely used in studies on developmenta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cell biology, genetics, neurobiology, oncology, immunology, marine biology,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zebrafish-based studies have led to many important discoveri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fe sciences. The zebrafish model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late 1990s; since then, the Chinese zebrafish community has being expanded fast with more influencing research outcomes, promoting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This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zebrafish-based studies and representative findings in the mainland and Hong Kang of China, aiming to promote wider utilization of zebrafish for high-level studies.
2 我我我我斑斑斑我斑斑斑斑我我我我我
在斑马鱼相关科学研究得到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 有我国研究机构参与的首篇斑马鱼 SCI 论文也于 1991 年发表 , 是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 卫生工程研究所的修瑞琴与瑞典哥德堡大学 Göran Dave 合作发表的文章 , 阐明了微量元素汞、铜、镍、 铅、钴对斑马鱼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 [21]。但我国 的斑马鱼研究真正步入世界舞台 , 是在 21 世纪开始 之后 (图 1B)。 我国基于斑马鱼模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 快速发展 ,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HEREDITAS (Beijing) 2012 年 9 月 , 34(9): 1082 ― 1088 ISSN 0253-9772
综 述
DOI: 10.3724/SP.J.1005.2012.01082
中国斑马鱼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贾顺姬, 孟安明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北京 100084
第9期
贾顺姬等 : 中国斑马鱼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1083
代 , 美国布朗大学的 Roosen-Runge 于 1938 年首次在 SCI 杂志 Biological Bulletin 上发表文章 , 第一次详 细描述了斑马鱼受精后 , 受精卵的变化过程及其所 采取的卵裂方式 [2], 从此开启了斑马鱼的动物形态 学研究历程。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 Hisaoka、 Skidmore 等人开始将斑马鱼用于毒理学方面的研究 , 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 阐明了众多物理、化学、环 境因素对斑马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3,4]。70 年代 , 美国 俄勒冈大学著名遗传学家 George Streisinger 带领他 的研究小组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 他们详 细报道了斑马鱼的体外受精技术、单倍体诱导等技 术 , 并建立其纯合品系 , 使得斑马鱼初步具备了成 为模式动物的条件 , 为其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5] 。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著名的德国发育生物学 家、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Christine NüssleinVolhard、以及美国哈佛大学 Wolfgang Driever 博士 的研究组同时开始对斑马鱼进行大规模的 ENU 化 学诱变研究 , 分别独立筛选得到 4 264 种和 2 383 种 斑马鱼突变体 [6,7]。他们的研究证明 , 斑马鱼作为脊 椎动物可以用来进行大规模的饱和诱变 , 从而提供 非常丰富的遗传资源 , 为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其分 子机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外 , 随着测序技 吗啉环修饰的 术的快速进步 , 包括突变体诱变 [8~11]、 mRNA 过量表达 [13]、 转基因斑马鱼 [14]、 寡核苷酸 [12]、 ZFN[15~17]和 TALEN 基因敲除 [18~20]等技术在内的相 关遗传操作手段的日臻完善 , 使得斑马鱼作为脊椎 动物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 相关的 SCI 论文数也呈快速上涨的趋势 (图 1A)。
以 2001 、 2006 、 2011 年为例 , 重点检索了美国、德国、日本、 英国、 中国这 5 个国家相关论文数量所占比重 , 及其相应的排名 (数字 1~5 表示排名 )。
域达 105 种之多 ; 而我国虽然相应的文章总数只有 大约 1 180 篇 , 但其所涉及的领域也有 73 种 , 说明我 国在斑马鱼方面的研究内容是较为丰富多样的。如 果以斑马鱼涉及最多的 10 个学科为例 , 可以发现我 国斑马鱼的研究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 物学、遗传学等热点学科的发展是较为平衡的。但 也不难发现 , 在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解剖学 等学科的论文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因此在 这些学科领域还应该加大投入、加倍努力 (图 3)。 其三, 我国斑马鱼相关研究的水平明显提升, 一些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 甚至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 , 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若以杂志的 影响因子作为评判标准 , 截止到 2011 年 , 我国总计 已发表影响因子大于 5 的斑马鱼相关论文 161 篇 , 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甚至是在 Cell 、 Science 、 Dev
Keywords: zebrafish; model animals; life sciences
1 斑斑斑斑斑斑斑斑斑斑斑
斑马鱼 ( Danio rerio ) 原产于印度东部、孟加拉 国、尼泊尔等地 , 是一种热带淡水硬骨鱼。斑马鱼 因其体侧具有 5 条延伸至尾部的水平蓝色条纹而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名 , 属辐鳍亚纲 (Actinopterygii)、鲤科 (Cyprinidae)、 短担尼鱼属 (Danio), 大多成鱼体长约为 3~5 cm, 寿 命约为 2~3 年 [1]。 最早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
加 , 特别是近 10 年来的发展非常迅猛。 2001 年我国 相关论文的比重仅占全世界的 2.09%, 位列第十二 ; 经过 5 年的发展到 2006 年 , 该比重已增加为 6.21%, 排名上升至第五位 ; 到 2011 年的统计数据则表明 , 中国在该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仅次于美国 , 超越日 本、英国、德国 , 成为第二大国 , 论文比重更是迅速 增加至 14.66%(图 2)。 与此相应 , 我国越来越多的研 究机构正在大力发展斑马鱼的相关科研工作。以近 10 年的发展为例 , 2001 年 , 我国在 SCI 源刊上参与 发表斑马鱼研究论文的机构仅有 4 所 , 它们是清华 大学 (4 篇 )、中国科学院 (2 篇 )、香港城市大学 (2 篇 ) 及武汉大学 (2 篇 ); 2006 年 , 发表 2 篇以上 SCI 论文 的机构已增加至 16 所 ; 到 2011 年 , 这个数字更是迅 速增加到 56 所 , 说明在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斑 马鱼为模式动物进行科学研究的队伍正在快速发展 壮大 , 有更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这项工作 , 促进了 我国斑马鱼研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其二 , 国内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的研究内容更
摘要: 斑马鱼作为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系统之一 , 由于其多方面的优势 ,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目前 , 斑马鱼已被广泛地用于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肿瘤 学、免疫学、海洋生物学、药物学、毒理与环保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 一些重要的成果不断涌现 , 为现代生命科 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引入斑马鱼模式系统 , 此后研究队伍扩大很快 , 有影响的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 促进了多个学科的发展。文章重点综述了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在斑马鱼研究方面的发展历 程以及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 以期促进该模式系统更广泛地用于开展高水平研究。
如前所述 , 经过近 10 年的快速发展 , 我国斑马 鱼研究已在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下面重点介绍其中几个代表性领域及其所取得的研 究进展。 首先是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及其相应信号通路 的研究。例如 , 胚胎体轴的形成、胚层的诱导与分 化、胚胎细胞的运动机制、神经系统的发育、左右 不对称发育等等。这些发育过程的研究是当今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